高考最完整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考重点地理考点归纳整理

高考重点地理考点归纳整理

高考重点地理考点归纳整理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二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1太阳辐射能量的核聚变反应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四季变换与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运动对气候和地理现象的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种类与用途- 比例尺、地图符号和注记- 地图的阅读和解读3. 空间定位与地理坐标- 经纬度系统- 地理坐标的确定方法- 空间定位技术的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与大气层结构-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系统2. 水文循环与海洋地理- 水文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河流、湖泊的特征与分类- 海洋的形成、分布和海洋资源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结构与板块构造- 内外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地貌类型与地貌演化4. 生物地理与生态系统- 生物分布的规律与生态因素 -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与人口问题 -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2. 农业地理与粮食安全- 农业类型与农业布局- 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 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3. 工业地理与区域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 产业转型与区域创新4. 交通运输与物流- 交通运输方式与网络-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物流系统与现代物流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与GIS-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知识-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环境评估的步骤与内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地理实践与案例分析1. 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验与实地考察-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地理问题的探究与解决2. 地理案例分析- 国内外地理案例的收集- 案例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案例教学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性的归纳,实际的高考地理复习应结合具体的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深入学习和练习。

此外,考生还应关注最新的地理事件和现象,以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整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整理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整理篇一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024年高中地理高考常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高考常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高考常考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地形和地貌- 大陆与海洋的分布:了解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面积。

- 地球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和特点,对天文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 地形和地貌的类型与特征: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和地貌类型,包括山地、高原、平原和河流、湖泊、草原等,能够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特征。

2. 气候与水文- 气候带和气候要素:了解地球上各个气候带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温度、降水、气压等气候要素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 降水形式和降水量分布:了解降水的形式和分布规律,包括雨、雪、雾和霜等,以及各地降水量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 水文循环和地下水:了解水文循环的过程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利用。

3. 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森林和草原资源:了解森林和草原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 水资源和农田资源:了解水资源和农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等。

- 城市与城市化:了解城市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2. 交通与通讯- 交通运输方式:了解陆上、水上和空中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包括公路、铁路、航道和航空运输等。

- 通信方式和信息技术:了解电信、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 经济与环境- 经济类型:了解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经济类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工业与环境:了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等。

三、区域地理知识点1. 亚洲地理-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

-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了解亚洲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包括喜马拉雅山脉、贝加尔湖和沙漠等地理特点。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科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度较大的科目之一。

而在高考中,地理考试也被广大考生所重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复习,下面将对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自然地理1. 陆地的形成与变化陆地的形成有板块构造学说和地质作用两种基本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被划分为数十块构造稳定的板块,地质作用是指造山、伸展和纵断作用。

2. 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的原则是多种经营、合理规划、全面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还需要加强土地整理、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保护好生态环境。

3. 水资源与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要正确利用水资源,发展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同时保护好水体环境。

4. 气候与气象灾害气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和平均结果。

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应采取相应的防灾准备和应急救援措施。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

城市化是人口流动与集聚的过程,需要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

2. 旅游与文化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核心。

要发展旅游业,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考察经济分布、区域开发和资源利用的学科。

要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

4. 城市化与农村发展城市与农村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城市化需要注重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地理实践1. 地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技术和GIS的应用在地理学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GIS,可以更好地分析和处理地理数据,提高地理研究的效率。

2. 地理观测和调查地理观测和调查是地理学实践的基础,通过对地理现象的观测和调查,可以获取真实、准确的地理数据。

3. 地图与地图阅读地图是地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关系。

以上是关于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经过地球上特定点与东经0度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纬度是指特定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

-时区与时间:为了统一各地时间,全球根据经线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即一小时。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的三个主要内部层。

2.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结构指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分布情况。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体系与城市规模:城市体系是指由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网络,城市规模一般用人口数量来衡量。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城市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压力。

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在地表上空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统称为对流-平流系统,其它两个是中间层和外层。

-气候与气象:气候指长期平均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气象是研究气候现象的科学。

-水循环与水资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是指供人类使用的水的总量。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指利用土地和水培养植物、饲养动物以获得食物和其他产品的活动,农村发展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

-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劳动和技术转化成产品的经济活动,工业区位是指工业建设选择的地理位置。

-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是指人员、物品和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交通运输是指人员、货物和信息等在空间中的运输活动。

4.经济地理:-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区域发展指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差异和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考察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图的制作与使用;(2)自然灾害与防治:如地震、火山、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3)气候与气象:气候带分布、气象要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等;(4)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水循环的过程与影响;(5)土壤与植被:土壤的类型、形成与利用、植被的分布与影响;(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

2.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人口问题与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经济;(3)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与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4)资源与能源:资源类型与分布、资源开发与利用、能源问题与发展;(5)区域地理:不同地域的特点、地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3.地理观念和地理方法:(1)地理思维: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地理思维方式;(2)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的观察、实验、调查、推理等方法;(3)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4)地理视野拓展:全球化与地方化、城乡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在准备高中地理的高考过程中,可以根据以上的必考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地理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和了解。

此外,还可以通过做试题、模拟考试等方式进行练习和考察自己的掌握情况。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o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o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o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2.地球仪o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o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3.经线和纬线o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o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4.经度和纬度o经度:以本初子午线 0°经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分 180°,向东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W”表示。

o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分 90°,向北为北纬,用“N”表示;向南为南纬,用“S”表示。

5.地图三要素o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o方向: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o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6.等高线地形图o等高线: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o等高线的特点: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 陡崖处除外)。

o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二、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o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o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2.太阳o主要成分:氢和氦。

o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o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和磁场等产生影响。

3.地球o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地球在体积、质量、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相似。

o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呼吸的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最完整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A.黄土高原为例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稀少(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

B.南方丘陵山区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③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④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②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③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治理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产生原因(华北地区):(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②春季蒸发旺盛。

③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地形低洼。

(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山麓缓斜平原高山前冲积扇土地质量高冲积低平原主体海滨滨海平原低地势极低中低产田集中区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干旱:春旱4-6月,春泛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盐碱:水盐运动春秋反盐,夏积盐冬稳定2)、问题⑴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⑵水资源短缺⑶风沙危害---沙尘天气3)、缓斜平原肥力最好: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份下渗;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

6、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上海为例)产生的原因:①过度抽取地下水,并且下渗减少②城市建设高层建筑③地质结构不结实危害:①地面下沉②海水倒灌,进而导致土壤盐碱化7、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多发季节:夏季。

5—10月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②静水;静风;③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8、咸潮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形成原因:9、酸雨分布: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及农作物;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所以酸雨主要为硫酸型酸雨。

10、光化学烟雾:成因: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分布:地形条件不利于气体扩散的谷地和汽车尾气排放多的大城市。

危害和: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

损害植物和人体健康。

对策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量。

11、沼泽的保护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沼泽的形成: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

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开发利用的负面效应——气候变迁(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二、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2.地质灾害3.水文灾害4.生物灾害)例如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④河道弯曲(荆江河段);⑤台风的影响;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⑦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⑧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1)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流域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流量大(2)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大;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1)自然原因:①冷锋天气影响;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②气候干旱,降水少;②控制载畜量;③春季大风日数多③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④地表植被稀少④退耕还林、还牧(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⑤建设人工草场②过度樵采;⑥推广轮牧③过度开垦;⑦禁止采伐等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台风受台风影响的风向①气旋辐合②反气旋散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及时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4、寒潮(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如果一天24小时或一次过程,气温下降8-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的利:①冻杀害虫;②大雪缓解春旱(瑞雪兆丰年)③寒潮大风可利用进行发电,(是地球上热量交换的一种庞大"机器")5、地震: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震中距短;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③浅源地震;④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⑤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⑥震区交通不便;⑦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加强国际合作等。

6、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三、农业及其区位分析★如何分析某种农业的区位因素(以下为区位优势的答题方向)地形地势平坦 (丘陵-梯田,立体农业. 山地-林业高原-畜牧)市场市场广阔交通交通便利政策国家农业政策科技科技水平高(生物技术、生产工具)工业化程度高机械水平程度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我国: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分析自然区位因素:①热量充足,温差大;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2、商品谷物农业典型地区:东北地区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3、我国水稻种植业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三角洲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

4、畜牧业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1)自然因素:①草场面积广阔;②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②市场潜力广阔;③国家政策扶持等5、郊区农业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区位:(1)自然: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6、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A、区位因素分析: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象灾害多发)生物物种丰富,有较高产品产出能力,(但品种单一,经营粗放)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地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地形多样,开发难度大)B、整治和发展方向:综合开发,走立体农业的道路;系列开发优势资源;生态建设,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世界:1、乳畜业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草场面积广阔;③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2)社会经济因素: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

2、大牧场放牧业典型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潘帕斯草原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草场面积大(2)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离海港近;③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3、混合农业典型地区: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墨累-达令盆地的优点:①农场成为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4、商品谷物农业典型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区位条件①自然条件(4个)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5、水稻种植业典型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①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地形平坦;③劳动力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