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
3中幼林抚育设计说明书

、各项技术措施设计(一)林分特点及林相情况我场2011年中幼龄林抚育有红松幼中龄林、樟子松幼中龄林、落叶松中龄林和针混中龄林。
红松幼龄林为4林班18小班,林龄是34年。
该林分林木生长较差,分化强烈,自然稀疏严重,卫生状况差,林内枯立木和被压木较多。
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为15.3厘米,平均树高为12.3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 公顷株数为1197株公顷蓄积为83.6立方米。
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为17.7 厘米,平均树高为12.9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760株,公顷蓄积为71.6立方米。
红松中龄林为4林班15小班,林龄是42年。
该林分混有少量的落叶松和樟子松,林木生长较好,卫生状况一般,林内枯立木和被压木较少。
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为19.1厘米,平均树高为14.3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878株,公顷蓄积为128.6立方米。
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为20.5厘米,平均树高为14.8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674 株,公顷蓄积为115.3立方米。
樟子松幼龄林为3林班34小班、4林班8小班和18林班18小班,林龄是29年和30年。
该林分混有少量的落叶松和红松,林木生长一般,分化强烈,自然稀疏严重,卫生状况较差,林内枯立木和被压木较多。
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为15- 17.6厘米,平均树高为-14.4米,郁闭度为-, 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948 - 2346株,公顷蓄积为-233立方米。
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为-19.3厘米,平均树高为-14.9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692 - 1636株,公顷蓄积为-204.6立方米。
樟子松中龄林为18林班15- 2小班、41林班5小班和14小班,林龄是33 - 39年。
该林分林木生长较差,分化强烈,自然稀疏严重,卫生状况较差,林内枯立木和被压木较多。
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为-17.9厘米,平均树高为-14.6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964 - 1647株,公顷蓄积为-110.7立方米。
(完整word版)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县(林场)××年度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建设单位:××县林业局(或××林场)(公章)设计单位:××××××(公章)××××年××月作业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设计单位名称(盖章):法人代表:设计单位资质:设计负责人(签名):设计人员:设计时间:设计单位资质证书(附设计单位有效的资质证书复印件)前言简要介绍项目背景、来源,建设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如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委托关系等),本次作业设计的简要过程。
本作业设计包括:1、作业设计说明书店2、作业设计附表;3、作业设计附图;4、附件前言要求简明扼要,避免“戴高帽",避免泛泛而谈。
目录第一章设计区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二、社会经济概况三、森林经营状况第二章设计目的、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一、设计目的二、指导思想三、主要依据四、基本原则第三章设计布局一、抚育地选择二、抚育地分布第四章抚育技术设计一、各类型林分主要特点二、各类型林分抚育方式三、各类型林分抚育措施第五章工程量和物资需要量一、工程量二、用工量和物资需要量第六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一、概算依据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概算模型四、概算结果五、资金来源第七章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二、社会效益三、经济效益第八章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一、组织管理二、保障措施附表:1、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汇总表2、森林抚育作业设计一览表3、森林抚育小班外业调查表4、森林抚育小班标准地每木调查表5、森林抚育小班标准地每木调查汇总表附图:1、作业区位置示意图2、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图其它必要附件(如资金下达文件等)第一章设计区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貎3、气候特征4、土壤5、交通自然地理概况是指设计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而不是全县(市、区、场)的自然地理概况,设计单位一定要在深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编写。
甘肃省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试行〕第一章总因此第一条为典型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治理,依据国家林业局?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林造发[2022]20号〕、?甘肃省森林抚育治理方式?及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
第二条本适用于甘肃省实施的中心财政补贴的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
第三条抚育作业是以中幼龄林为对象进行的抚育间伐、定株修枝、除草割灌以及抚育区内简易道路修建维护、抚育材集运、抚育剩余物处理、林地清理等森林经营活动。
第四条中幼龄林抚育以形成稳定、健康的森林群落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林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为原因此,优先抚育密度过大、结构不良、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明显下落的林分。
第五条中幼龄林抚育要广泛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总结成功经验,筛选和组装配套有用技术,提高森林抚育成效。
第六条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由具备丙级以上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单位担负。
第二章抚育对象第七条防护林、特用林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以及禁止人为活动的生态公益林,不纳进抚育对象。
〔一〕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地区1、各级自然保卫区的核心区;2、未经人为干扰的地带性顶级群落;3、国家一、二级保卫植物集中分布的原生地;4、国家一级保卫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生殖地;5、具有国际或国家意义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及其四面的森林,历史性和具有特定意义的纪念地森林;6、国境线、国界江〔河〕以内第一层山脊或平坦地区至少5公里内及国防与军事禁区;7、流程1000公里以上河流及一级支流和具有特不地位河流的源头汇水区;8、高原湖泊四面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其四面平地500米以内地段。
〔二〕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地区1、山体坡度36°以上的地段;2、季落水变率70%以上地区;3、土壤侵蚀抵达严重侵蚀程度的地区〔黄河、长江、三北区出现崩山、深度沟蚀,沟壑密度﹥3㎞/㎞2,沟蚀面积﹥21%〕;4、潜在重力侵蚀〔塌方、滑坡、泥石流〕严重的地段;5、严重荒漠化地区的植被生长区;6、森林植被分布上限的高山、高原、高冷冻融地区。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中幼林抚育是指对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和管理,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林木的品质和产量。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是指在中幼龄林木生长期内,根据林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制定出一系列的抚育措施和方法,以实现林木的良好生长和发育,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抚育目标。
中幼林抚育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抚育措施,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林木的品质和产量;2. 调整林分结构,促进物种多样性,提高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 防治病虫害,减少森林灾害,保障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安全。
二、抚育原则。
1.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制定相应的抚育方案,保证抚育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 循序渐进。
中幼林抚育应当根据林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循序渐进地实施抚育措施,不宜急功近利。
3. 综合治理。
中幼林抚育应当综合考虑水土保持、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等因素,实施综合治理,提高抚育效果。
4. 精细管理。
中幼林抚育应当注重细节,精心管理,做到每一处抚育措施都得到落实,确保抚育效果。
三、抚育措施。
1. 修剪整枝。
对中幼龄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整枝,促进树冠的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2. 疏伐间伐。
对密度过大的林分进行适当的疏伐间伐,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3. 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中幼龄林木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
4. 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保证林木的养分供应和水分需求,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5. 土壤改良。
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为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抚育效果评估。
中幼林抚育实施后,应当对抚育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林木的生长情况、林分结构的调整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方面。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抚育措施,保证抚育效果的实现。
五、总结。
中幼林抚育是森林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品质和产量,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简洁范本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1. 引言2. 理论基础中幼林抚育的实施方案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
包括林木生长规律、生物学特性、资源分配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充分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抚育措施,提高森林的生长效率。
3. 目标和原则中幼林抚育的目标是促进森林的快速生长和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增加林木生长速度、提高林木品质、增加林木经济价值等。
在实施抚育方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综合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 抚育措施中幼林抚育方案中,包括以下具体措施:4.1 选择合适的树种组合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和生态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组合。
考虑树种生长速度、适应性和经济价值等因素,选择最佳组合。
4.2 控制人工造林的密度根据木材需求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控制人工造林的密度。
既要保证森林的资源利用效率,又要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4.3 定期修剪和疏伐定期修剪和疏伐是促进森林生长和更新的重要措施。
通过修剪和疏伐,可以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光照和水分利用效率,加快林木生长速度。
4.4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林木需求,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确保森林健康。
4.5 引导树冠发展通过合理的修剪和疏伐,引导树冠的发展,提高林木的光合效率和生长速度。
注意树冠的平衡发展,避免部分树冠过大,影响整体生长。
5. 实施效果监测实施中幼林抚育方案后,需要对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样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抚育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确保森林的持续健康发展。
6.中幼林抚育是非常重要的森林管理措施。
通过科学的抚育方案和措施,可以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质量和经济价值,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施中幼林抚育方案需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遵循科学原则,不断监测和改进,以实现最佳效果。
中幼林抚育设计说明书

中幼林抚育设计说明书第一篇:中幼林抚育设计说明书五、成本效益测算根据2010年抚育生产定额和2011年市场劳动力状况及雇用劳动力费用增长情况进行2011年抚育补贴生产投资测算,总成本为25.64万元,其中人力用工费用18.55万元,畜力用工费用2.93万元,车辆用工费用4.10万元,物质材料费用0.06万元。
在这些成本投资中,国家投入20万元,林场自筹5.64万元。
2011年抚育补贴生产作业共获得木材1318.3立方米,其中,落叶松572立方米,樟子松570.3立方米,红松176立方米。
近几年,由于抚育所获得的木材多为枯立木和病腐木,有很多木材都是树皮脱落,更有的木材材质都已经很糟,所以材质极差,售价都很低。
为了不影响好材的售价,这部分木材都是单独归楞,单独销售。
这部分木材按近几年的平均售价落叶松每立方米500元、樟子松每立方米400元、红松每立方米350元测算,共得产值57.57万元,扣除成本投资25.64万元,可获利31.93万元。
2011年中幼龄林抚育补贴生产,安排了一定的场内闲散劳力和部分村屯农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劳动力就业,同时,通过宣传和生产影响,加强了人民群众对于森林培育和保护的意识,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另外,也更有利于森林的稳定和发展,从而使森林具有更强和更完备的生态功能,以利于生态功能的延续,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
附表:2011年抚育补贴试点地块实施小班界线坐标点。
XX县XXX林场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日XXX林场2011年度中幼龄林抚育生产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组员:安全员:XXX XXX XXX XXX XXXXXX XXX XXX第二篇:中幼林抚育设计说明书三、外业调查说明1、作业区和作业小班划分作业区区划是根据各个作业山场情况,以有利于集材为依据进行区划,并将传统的地名或地物名称作为作业区名称。
以此划分了7个作业区,分别是XXX作业区、XXX作业区、东山作业区、XXX作业区、高压线作业区、升压站作业区和XXX作业区。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篇一: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开展中幼林抚育,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努力增加森林碳汇能力,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等多种效益的有效措施。
(一)割灌除草“割灌除草”技术措施,主要是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的中幼龄林中进行。
根据林地、林分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人工割灌除草的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和杂草。
为了保护与扩大生物多样性,给下层的植被提供生长空间,对于过密的灌丛和萌芽条也要适度间伐,以人能够自由通过为宜。
作业时,注重有生长潜力的幼树、幼苗,以有利于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同时注意保护好稀少的珍贵的乔木、小乔木、灌木,特别是对下层浆果类灌木更要注意保护。
完成”割灌除草”后,需将砍除的灌木、杂刺、杂草、藤条,全部清出林外。
(二)修枝定株“修枝定株”技术措施,主要在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中进行。
修枝的目的是消灭死节、减少活节,加大树干的饱满度,提高木材质量,改善林内通风与光照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降低树冠火、雪压和风害的发生程度,防止病虫害蔓延。
“修枝定株”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除去树冠下部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及部分活枝的过程,科学合理的确定保留株数,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
亦可结合“透光伐”、“卫生伐”进行。
在技术上,一是修枝时节以冬末春初为宜;二是柏树修枝一般采用“平切法”,松树修枝采用“留桩法”,保留1~3厘米的残桩;三是修枝高度,幼林龄一般不超过树高的1/3,中林龄不超过树高的1/2。
完成后,需将修枝的剩余物全部清出林外(三)抚育间伐抚育间伐技术措施,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
其目的是按经营目的,调整林分组成,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分抗性,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幼林抚育是指对中幼龄林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修剪,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和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
中幼龄林的抚育工作对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 促进林木健康生长:通过抚育工作,使林木叶片更加丰盛,树形更加整齐,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2) 提高林木经济效益:通过抚育工作,合理修剪树冠,提高光合作用效果,增加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 原则:(1) 精细管理:根据林木的个体特性,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措施,保证每棵林木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抚育。
(2) 科学修剪:根据林木的生长规律,合理修剪树冠,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气候环境。
(3) 持续改进:抚育工作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提高抚育效果和林木的经济效益。
三、实施步骤1. 林分调查:(1) 对中幼龄林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林木的生长状况、健康状况和病虫害情况。
(2)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抚育计划和具体的管理措施。
2. 抚育措施:(1) 林木修剪:根据林木的生长情况和叶片状况,合理修剪树冠,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2)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林木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3) 土壤调理: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林木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土壤调理,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3. 成果评价:(1) 对抚育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总结,评价抚育效果和经济效益。
(2) 根据评估结果,对抚育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抚育效果和林木的经济效益。
四、实施效益1. 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通过抚育工作,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生长速度。
2. 提高林木的质量:修剪树冠,使林木的树形更加整齐,提高林木的质量。
3. 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修剪,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增加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2、作业成效监测设计与成效评估主要内容编写提纲
附1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
文件组成及装订顺序
1、作业设计封面(见样式一)
作业设计说明书以建设单位为总体编写。
第二十条作业设计文件汇总
(一)建设单位汇总填写作业设计文件一览表;
(二)文件装册。资料装订的顺序为:作业设计审批文件、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汇总表、作业设计一览表、作业区位置示意图、调查设计表、作业设计图。
第二十一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项目作业设计文件审批工作,报国家林业局备案。项目一经审批,不得随意改动。因客观原因确需改动的,须经原审批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改动后的作业设计文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十条按照《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1-2001)中界定的特殊保护地区的公益林,以及其他国家明令禁止人为活动的公益林,禁止开展抚育活动。
第三章抚育技术
第十一条抚育方式
(一)透光抚育
在幼龄林内进行。采取定株、修枝、间伐等措施,间密留疏,去劣留优,栽针补(保)阔,调整林分结构。
(二)生态疏伐
第六条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要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总结成功经验,筛选和组装配套实用技术,提高抚育成效。
第七条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由各级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抚育作业设计应由具备丙级以上(含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章抚育对象
第八条对防护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列为抚育对象:
(一)中龄林郁闭度0.8以上、幼龄林郁闭度0.9以上;
(四)作业成效监测设计:包括作业区和对照区监测样地设置、样地调查。(详细内容见附2)
(五)作业设计图:应注明小班位置、边界,并注明小班号、目的树种、面积、郁闭度等主要设计内容,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第十九条作业设计文件组成
作业设计文件由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说明书编写提纲见附1样式三)、作业设计图和调查设计表组成。
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要建立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作业档案,包括调查设计文件、审批文件、作业验收和总结文件、作业成效监测资料等。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依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规定(试行)》(办造字[2005]17号)同时废止。
第十五条作业小班区划
在选择确定的地块中,以原二类调查区划小班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抚育方式、抚育强度区划作业小班。
第十六条小班调查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按小班调查设计表(见附1)逐项调查填写各项调查内容;标准地一般为0.1公顷;标准地总面积占小班面积比例一般为2%;在标准地分树种、保留木和有害木进行每木检尺,填写每木检尺记录(见附1),起测径阶为6厘米;填好标准地调查资料汇总表(见附1)。
(二)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风折等自然灾害,受害木株数达10%以上的林分。
第九条对特用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列为抚育对象:
(一)林分密度大,竞争激烈,分化明显,影响人们审美和休闲游憩需求的林分;
(二)林木生长发育已不符合特定主导功能的林分;
(三)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风折等自然灾害,受害木株数达5%以上的林分。
景观疏伐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抚育强度。
第十三条剩余物处理
抚育作业剩余物应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等要求,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处理。
第四章外业调查
第十四条抚育地块确定
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成果或经及时更新变档的森林资源档案资料,根据年度计划,在重点生态公益林的中、幼龄林中,按照先近后远、先急后缓、集中连片的原则,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抚育作业地块,将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地块。
第五章作业设计
第十七条根据外业调查结果和本规定第三章技术要求确定的技术措施,以作业小班为单位进行设计。
第十八条设计内容
(一)抚育方式:包括透光抚育、生态疏伐、卫生伐、景观疏伐等;
(二)抚育指标:包括抚育面积、抚育强度、采伐蓄积量、出材量等及相应的工程量、用工量、进度安排、费用概算等设计;
(三)辅助设施:包括必要的作业道、集材道、临时楞场、临时工棚等。
第三条重点公益林抚育作业是针对重点公益林中的中、幼龄林,进行的以透光抚育、生态疏伐、卫生伐、景观疏伐等为主要方式的森林经营活动。
第四条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应以形成复层群落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原则,优先抚育密度过大、结构不良、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的林分。
第五条对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优先安排抚育间伐限额和年度生产计划。
(四)景观疏伐
风景林按森林美学的原理进行景观疏伐,改造或塑造新的高旅游和观赏价值。
第十二条抚育强度
在确定的抚育林分中,根据林分功能和状况,按照优良木、有益木、有害木,合理确定抚育方式方法,并设计伐除有害木。
透光抚育、生态疏伐、卫生伐作业后林分郁闭度不得低于0.6,且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对于容易引起风倒的林分或因抚育强度大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每次抚育间伐后郁闭度不得降低0.2。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抚育初始期、间隔期和抚育强度。
在中龄林内进行。将林木划分为若干植生组,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在每组内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灌木。
疏伐作业后,为调整林分的树种结构和层次结构,可根据情况适当补植,形成混交林。
(三)卫生伐
在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冰冻、雪压、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林分中进行。清除生态功能降低的被害木。在林隙较多、较大的林分中,应适当补植目的树种。
附件2: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管理,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高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依据《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等有关技术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的重点公益林是指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界定的公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