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一)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合订版)

政治经济学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合订版)
2
•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 (1)金融资本的形成 • ①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以及银行的新作用。 • 从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 ②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及金 融资本的出现。 • 融合通过三条途径 :A. 信贷联系 ; B. 资本 参与 ;C.人事结合 . • 这样,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 长为一种新型资本—金融资本。
5
• (3)二战后垄断组织的发展

二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迅速 进步,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迅速发展, 出现纵向和横向合并的“混合联合 公司”。并且垄断企业跨国兼并成 上升趋势,一种新的国际垄断组织 形式——跨国公司应运而生,并得 到广泛而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垄断 组织的主要形式。
6
4.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9
5.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 垄断并不消除竞争 • ①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 ②垄断资本主义各企业因技术和 经济原因发展不平衡; • ③不可能出现“纯粹的垄断”。
10
•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 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几乎是和私人垄断 资本同时形成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 分为三个阶段 : 一战前后是其形成期; 二战前后是稳定发展期; 从20世纪50年 代到现在是广泛、高度发展期。
3
• (2)金融寡头及其统治的全面实现
掌握庞大金融资本的最大资本 家或资本家集团,叫金融寡头。 • ①它通过“参与制”实现经济 上的统治 • ②它通过“个人联合”等办法 控制国家政权 • ③控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4
3.垄断组织的形式
(1)垄断组织
垄断是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来实现的. 所谓垄断组织,是指资本主义企业联合 起来组成控制一个或几个生产部门的生 产和流通,保证获得高额利润的组织. (2)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l 短期价格协定 卡特尔 辛迪加 托拉斯 康采恩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课件第25章-垄断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课件第25章-垄断
的定义,在每个产量水平上,p(y)度量消费者为购买额外1 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对ym和yc之间的所有产量水平, p(y)大于MC(y),所以存在一个产量区域,人们愿意对1
单位产量支付比其生产成本更高的价格。
图25-4 垄断的低效率
五、垄断的额外净损失
如图25-5所示,pc、yc和 MCc 分别表示厂商在竞争性市场
p
y
MC
11/ |
y
y
|
该公式表明,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加
成,式中加成数取决于需求弹性,由
1
11 y
给出。由于垄断厂商总是在需求曲线有弹性的点经营,
所以可以确信 y 1,从而加成数一定大于1。
不变弹性的需求曲线下,垄断厂商将按边际成本的 固定加成定价,如图25-2所示:
图25-2 具有不变弹性需求的垄断厂商
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max 1 [ p y y c y]
显然地,使利润最大化的产量y同样也使得
1 与利润的乘积最大化。因此,纯粹的利润税不
会对垄断厂商的产量选择产生影响。
四、垄断的低效率 垄断行业在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的点经营。 与竞争厂商相比,垄断厂商的价格较高,产量 较低。 垄断的产量水平不是帕累托有效率的。根据反需求曲线
一、利润最大化
令 p(y)表示市场反需求曲线, c(y)表示成本函 数,r(y)=p(y)y表示收益函数。
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表示为:
max r(y)-c(y)
问题求解:一阶条件可得在产量的最优水平上, 边际收益一定等于边际成本,即:
MR MC
比较静态分析:
如果垄断厂商决定增加产量△y,那么一方面出
p y a by
收益函数为: r y ay by2

微观经济学(垄断的含义及其原因)

微观经济学(垄断的含义及其原因)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垄断垄断形成的原因资源垄断特许权与利权和版权技术优势自然垄断微观经济学第十章完全竞争市场资源垄断控制某一行业中至关重要的资源或投入要素的垄断者能防止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
第十一章 垄断
一、垄断的含义及其原因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定义
完全垄断:简称垄断,它是这 样一种市场组织形式,一种产 品市场只有一个卖主。 对于垄断者所出售的产品,在 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形成的原因
资源垄断 特许权 专利权和版权 技术优势 自然垄断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资源垄断
控制某一行业中至关重要的资源或投入 要素的垄断者能防止其他企业进入这一 市场。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相传”,罗德斯 通过对生产世界上大多数钻石的矿山实 施控制,造成了戴比尔斯的垄断。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技术优势
始终保持超过潜在竞争者的技术优势的 公司能够成为垄断者。 如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芯片制造商 英特尔在微处理器的设计和生产上都能 始终保持超过潜在竞争者的优势。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技术优势
技术优势一般是短期而非长期的进入壁 垒:随着时间推移,竞争者们将投入资 金以提高技术,并与技术领先者进行竞 争。 如英特尔的技术优势受到竞争对手美国 高级微电子器件公司AMD的威胁。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特许权
政府往往授予某个厂商垄断经营某种产 品的特许权。一些公用事业企业就是这 种类型的垄断企业。
微观经济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专利权和版权

经济学中的数学分析方法——8_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

经济学中的数学分析方法——8_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

max p( y) ⋅ y − c ⋅ y y
(8.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一阶必要条件: p( y) + p'( y) ⋅ y − c = 0
Q dp = dp dy , dy < 0 , dp < 0 , ∴ dp > 0 。
c = c( y) ,市场的需求函数 x = D( p) ,该厂商的生产量都能销售出去,即 y = x = D( p) ,
则他的最优行为还是追求利润极大化,即
max p ⋅ y − c( y)
s.t.
y = D( p)
(8.1)
其中,约束条件是需求函数,反映他的生产和销售受市场需求曲线的制约。将约束条件解出
厂商的收益为 R=p ⋅ y ,其中 y 为产出品, p 为产出品的价格;成本函数为 C=r ⋅ x ,
则厂商的最大化利润:
max π=p ⋅ y( x) − g( x)⋅ x
(8.19)
一阶必要条件:
dπ=p ⋅ y′( x) − ( g( x)+g′( x)⋅ x)=0 g′( x)>0 dx

图 8.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当逆时针转动时,消费者剩余会减少;当顺时针转动时,消费者剩余会增加。
∂2 p > 0 ⇒ ∂W < 0 (Q ∂(CS ) < 0, ∂π=0)
∂x∂q
∂q
∂q
∂q
∂2 p < 0 ⇒ ∂W > 0 (Q ∂(CS ) > 0, ∂π=0)
∂x
∂x

经济学考研冲刺笔记:产生垄断的原因

经济学考研冲刺笔记:产生垄断的原因

经济学是考研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为了方便考生复习,在此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19经济学考研冲刺笔记:产生垄断的原因”,以供考生复习作参考。

第十五章垄断垄断: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买者的企业第一节产生垄断的原因1. 垄断资源例子:南非的戴比尔斯钻石公司的钻石。

垄断了世界上80%的钻石生产说明: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个原因。

因为现实经济非常巨大,而且资源由许多人共同所有。

2. 政府创造的垄断例子:专利和版权法是政府如何为公共利益创造垄断的例子。

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决定专利和版权的法律既有利益也有成本。

它们的利益是增加了对创造性动力的激励。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利益被垄断定价的成本所抵消。

3. 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例子:城市供水系统。

说明:这是想当然的。

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一家供水公司,那么它铺设的管道就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样,他供水的成本是低的。

如果有两家以上的公司,供水的成本势要上升。

实际上,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当中有很多的自然垄断的例子。

经济中有排他性而无竞争性的例子都是这样的。

比如,很少有人使用的桥的例子。

桥的收费站具有排他性,桥的使用没有竞争性(肯定够用了)。

以上是考研为考生整理的“2019经济学考研冲刺笔记:产生垄断的原因”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更多精彩内容可查看考研经济学频道!2019考研常识:经济学在职考研报考流程介绍2019经济学考研:微观经济学34大重点【经济学考研】2019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汇总考研答题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等。

写作模板: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

西方经济学第7章完全垄断市场

西方经济学第7章完全垄断市场

结论:
(1)当需求曲线d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时,MR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2) d曲线和MR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是相等的; (3)MR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是d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的一半,即MR曲线平分 由 纵轴到需求曲线d之间的任何一条水平线(如AB=BC,OF=FG)。
第7章 完全垄断市场
(5)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
第7章 完全垄断市场
▪垄 断 来 源 : 自 然 垄 断
• 理解自然垄断应当注意它是相对于“一定技术条件” 而言的:如果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垄断格局也会 随之改变,原先自然垄断也不再自然。
• 当代电信技术/产业变革提供了一个自然垄断由于 技术革命而不再自然的故事。在传统固话通讯技术 条件下,建立固话通讯网络一次性投资很高,市场 容量相对比较低,因而一个网络运营厂商平均成本 有可能在达到市场有效规模之前处于下降阶段,具 有自然垄断性质。然而,这一局面在过去几十年间 是否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第7章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一般结论)
P MR1 d1
P
MC
MR2 d2
P1
P2
MC
E2 E1
d2 P1
MR2
O
Q1 Q2
QO
E1(E2)
d1
MR1
Q1
Q
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 应地,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 在 具 有 规 律 性 的 厂 商 和 行 业 的 短 期 供第给7曲章 线完的全。垄断市场
第7章 完全垄断市场
▪案 例 : 一 条 饮 料 生 产 线 的 故 事

微观经济学产品卖方垄断下的要素价格决定(一)

微观经济学产品卖方垄断下的要素价格决定(一)
卖方垄断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 产品的边际收益 MR 和要素的边际产品 MP 的乘积 MR • MP 。这个乘积被称为 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用 MRP 表示,即
MRP=MR • MP
微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 生产要素市场 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MRP
MRP=MR • MP L
微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 生产要素市场
微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 生产要素市场
卖方垄断的要素使用原则
dR 是收益对产量的一阶导数,即产品
dQ 的边际收益 MR,反映了增加1单位产品 所增加的收益。 dQ 是产量对要素的一阶导数,即要素 dL 的边际产品 MP,反映了增加一单位要 素所增加的产量。
微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 生产要素市场
卖方垄断的要素使用原则
卖方垄断的要素使用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原因: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产量增加, 一方面要素的边际产品 MP 会下降,另一方 面产品的边际收益 MR也会下降。
微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 生产要素市场
卖方垄断的要素使用原则
与完全竞争市场下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对比。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但因产 品产品收益等于固定价格。 随着要素使用量增加,只有要素边际产品下 降,而产品边际收益不会发生变化。 边际收益曲线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更加陡峭。
微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 生产要素市场
卖方垄断的要素使用原则
卖方垄断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 MRP W
或者 MR • MP W
微观经济学
卖方垄断的要素使用原则
卖方垄断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其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从数学上讲,就是其收益函数对要素的 一阶导数。
微观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 垄 断【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 垄 断【圣

价格。
(3)利润最大化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 MR MC 的原则。
在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因而,对于垄断企业有: P MR MC
在垄断企业选择了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之后,就可以用需求曲线找出与那
种产量对应的价格。
(4)垄断利润
利润等于总收益( TR )减去总成本( TC )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 15 章 垄 断
15.1 复习笔记
1.垄断 (1)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 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 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2)产生垄断的原因 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即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 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进入壁垒又有三个主要来源: ①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②政府管制。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 ③自然垄断。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
1 / 3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于平均收益( AR )曲线
的下方,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边际收益都小于平均收益。之所以出现 MR AR ,
是因为只要平均量下降,边际量就总是小于平均量。
如 15-3(b)所示,每位对物品评价大于边际成本的顾客都买到了物品,并支付了其支付
意愿的价格。所有互惠的贸易都进行了,没有无谓损失,垄断生产者得到了以利润形式表
示的市场的全部剩余。
图 15-3 有无价格歧视时的福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一)内容提要: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垄断厂商就会实施完全价格歧视。

不考虑收入分配效应,完全价格歧视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那么消费者剩余和利润是不可以简单相加的,更不可以二者之和是否达到了最大来判定真实经济是否是效率的。

交易费用不为零,也不能得出垄断存在资源配置扭曲的结论。

传统分析忽视了垄断的成因,忽略了那所谓的福利三角形,其实是避免价值消散和获得规模经济的必要的代价。

传统分析还不恰当地以为政府既有能力又有激励管好垄断这样的问题。

因而,其一般化的反垄断政策主张也错了。

关键词:垄断约束条件可加性边际等式效率标准1.传统的分析何为垄断?通俗地说,就是独此一家,市场上只有唯一的卖者和买者。

考虑唯一卖者的情况。

此卖者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传统分析认为,垄断是低效率的,或者对垄断厂商实施公共管制,或者实行国有国营。

传统分析可以概括如下:PPmAACPBMCP*COQmQ*DQFE如图所示,PD、PE分别是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将产量确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

这是利润最大化的题中之义了。

垄断厂商的产量为Qm,相应地,价格为Pm。

垄断厂商的定价不会高于Pm。

这是因为,尽管垄断厂商是市场上唯一的卖者,但他仍然要受需求曲线的约束:垄断厂商必须在“高价少卖”和“低价多卖”之间做出选择;垄断厂商可以把价格定在高于Pm的水平,但那样就不能卖出全部产出Qm。

当然,垄断厂商不会将价格定在低于Pm的水平,因为以Pm的价格已经可以卖出全部产出Qm了。

在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出水平,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这就是说,消费者意愿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代价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

因此,增加产量可以使一方不受损而使另一方受益,或者使双方都受益。

比如,消费者按价格Pm购买产量Qm,按低于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购买增加的额外单位产量,则垄断厂商和消费者的处境都可以得到改善。

这也是说,垄断存在效率损失,是无效率的。

严格一点的证明,是定义社会福利函数为消费者剩余和利润的和,然后证明在垄断产量Qm处,社会福利还有改进的余地。

显然,只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那么社会福利函数关于产出水平的微商在Qm处就为正。

这说明,在垄断产量Qm处,增加产量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范里安,1997)。

因此结论和上文的分析一样:垄断存在效率损失,是无效率的。

根据上述逻辑,很显然,只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产量达到Q*的水平,才是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的。

于是不难说明,垄断的总效率损失等于曲边三角形ABC的面积。

不过,有个问题是需要回答的。

无效率和存在帕累托改进的机会是同义的了;既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机会,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为什么不捕捉这中间可能的利益呢?在传统分析者看来,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不捕捉这中间可能的利益,是因为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本身之间难以达成协议。

例如,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在如何分配增加产出所得到的收益问题上可能存在很大分歧,以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又如,消费者本身之间在如何分摊弥补垄断厂商利润损失的一揽子支付问题上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最后,还可能无法防止某些消费者不负担这一揽子支付而享受低价格的好处,就是说无法防止“免费乘车者”。

由于这些困难,潜在的帕累托改进难以实现。

自然,这就引出了政府对于垄断的公共管制政策。

而政府似乎并不需要多做什么。

政府只需将价格管制在P*的水平,就万事大吉了。

这是因为,如果政府将价格管制在P*的水平,那么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就变为P*CFE,而不再是原来的PE了。

以等边际原则行事,垄断厂商会自动将产量确定在Q*的水平。

我们知道,在Q*的产出水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于是帕累托最优实现了,无效率消失了。

传统分析并没有忽视,在价格水平P*上,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很可能小于平均成本,从而发生亏损。

不过在传统分析者看来,这也不难:或者实行国有国营,或者对垄断厂商提供补贴,可以了事。

2.传统分析错了可惜,传统分析错了。

传统分析的错误有四:一是传统分析两张皮,在分析垄断存在资源配置扭曲的时候,传统分析暗含了零交易费用的假定。

但存在资源配置扭曲和无效率的话,就存在帕累托改进的机会。

为什么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不捕捉这中间可能的利益呢?传统分析又搬出正交易费用来搪塞了事。

问题是: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垄断厂商就会实施完全价格歧视。

在完全价格歧视下,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Q*而不是Qm。

不考虑收入分配效应,完全价格歧视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交易费用,垄断的资源配置扭曲效应并不存在。

而如果交易费用为正,那么垄断厂商的真实成本曲线就不是图中的MC和AC了,还要把交易费用考虑进去。

成本不是抽象的,而是要依约束条件而定的。

交易费用为正,也不能得出垄断存在资源配置扭曲的结论。

二是传统分析的效率标准错了。

效率当然是指资源配置实现了最大的价值。

效率意味着不能使一部分人受益同时又没有其他人受损,效率还必然地与某种边际等式相联系。

但是,世间没有抽象的、一般的最大化,只有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

只要实现了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经济就是有效率的,而离开了约束条件,是不可以、也是无法谈论效率的。

自然,与效率相联系的边际等式也依赖于约束条件:约束条件不同,边际等式的表现形式就不一样(谢作诗,2004)。

真实世界的约束条件是不同于标准模型的约束条件的。

我们不可以拿标准模型的边际等式去做真实世界的效率标准。

不满足标准模型的边际等式,并不意味着经济就是无效率的;相反,如果满足标准模型的边际等式,那么经济反倒应该是无效率的了。

科学分析要求逻辑一致。

殊不知,那所谓的逻辑一致,重要一点,就是要在同一约束条件下说事,就是要在同一时空中说事。

传统分析在垄断的效率标准上就犯了拿这个约束条件下的边际等式去说那个约束条件下的效率之事的错误。

消费者剩余和利润是不可以简单相加的。

在零交易费用的世界里,二者可以相加。

但前文已经说过,在零交易费用的世界里,二者之和一定达到了最大。

在正交易费用的世界里,二者就不可简单相加了,更不可以二者之和是否达到了最大来判定真实经济是否是效率的。

三是传统分析忽视了垄断的成因。

人人都想垄断,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垄断的。

要在市场竞争中成功垄断,是需要有进入壁垒的:或者是特有某种要素投入,或者是存在规模经济,或者是法定只允许独家经营。

如果这个壁垒是特有某种要素投入,那么谁拥有这种要素都会垄断,除非推行资源非私有。

但我们知道,资源非私有,其价值是要消散的。

以专有技术来说,静态地看,打破技术壁垒,当然可以提高经济的福利水平;但是动态地看,打破技术壁垒,谁还有激励去进行技术创新呢?经验表明,专利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技术进步。

但专利制度保护的不是别的,正是垄断。

如果这个壁垒是大规模固定投入导致的成本递减和规模经济,那么不垄断价格虽然更接近边际成本,但是平均成本可能反而更高了。

所以,不垄断,事情未必就变得更好。

我们不能一般地、肯定地说垄断存在效率损失,是无效率的,我们更不能一般地、肯定地反对垄断。

四是传统分析神化了政府,不曾思考政府是否有能力和激励管好垄断这样的问题。

第一,政府怎么知道垄断厂商的边际和平均成本曲线呢?第二,就算政府知道,又怎么有激励按这个水平定价呢?要知道,政府不是抽象的,办事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

我们没有理由将政府拟人化,更没有理由假定政府的目标就是社会福利最大化。

第三,按照这个水平定价,不会有新的问题吗?按照这个水平定价,一般说来,厂商会亏损的,因此要对厂商进行补贴。

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呢?新的税收不会造成别的扭曲吗?第四,实行国有国营,情况一定会好于私人垄断吗?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极端重要的,但是传统分析不曾作答。

事实上,一旦把这些问题考虑进来,传统分析开出的处方就不一定站得住脚了。

3.新的观点新的观点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新观点首先体现在效率观上。

现代经济学运用行为假设来进行实证分析。

现代经济学基本的行为假设,是人人追求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

诚如弗里德曼(Friedman,1962)所言:“试图从经验上估计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否最低是愚蠢的,因为根据定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总是最低的。

”同样的道理,试图证明经济是否有效率也是愚蠢的。

考虑了所有的约束条件,经济总是有效率的,这也是定义性规定了(张五常,2002)。

效率不是别的,而是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也只是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

只要实现了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经济就是有效率的。

当然,约束条件一定要是事物发生时候的约束条件,而不是事后来看的约束条件,这是一定要注意的。

经济总有效率,经济的福利仍然可以减少。

人在约束下争取利益最大化,自然,人们会致力于改变约束条件。

人的自利行为可以改变约束条件以使经济的福利增加,也可以改变约束条件使得经济的福利减少。

但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经济的轨迹都是由帕累托最优点构成的。

效率是实证问题,和好坏扯不上关系,好坏完全是价值判断。

在这样的效率观下,我们就不会轻言那所谓的净损失,而是要试图揭开那所谓的净损失背后的东西;在这样的效率观下,经济分析的重心自然就置于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局面,而不是这样的局面好不好。

不要只看到垄断者的定价高于边际(生产)成本,也不要只看到垄断者改进技术和降低成本的意愿减少了(和竞争性厂商相比较),这可是避免价值消散、获得规模经济的必要的代价。

我们讲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世上没有只有收益而没有成本的事情。

世上没有只有收益而没有成本的事情,又怎么会有只有成本而没有收益的事情呢?那所谓的净损失其实是不存在的;那所谓的效率损失三角形ABC,其实是避免价值消散和获得规模经济的必要的代价。

法定垄断之经济福利低于非法定垄断,可我们还是不能说法定垄断就是无效率的。

追问为什么会有法定垄断,就会发现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些原因,就是约束条件。

给定这些约束条件,经济仍然穷尽了所有的可能的利益。

第二,很多垄断,恰恰是产权的题中之意;保护产权,与保护这些垄断具有一致性(周其仁,2003)。

单从产权保护的角度看,我们也不应简单地反对垄断。

我们当然可以说垄断就是市场上只有唯一的卖者和买者,但我们也一定要明白,单是排他性权利就足可以导致垄断。

产权的核心是专有使用权、专有收益权和自由转让权;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依法保护产权是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

保护产权,就必然要派生出一些垄断。

产权保护的当然是产权主体对于其拥有资源的排他性权利,但这种保护要以该排他性权利的行使不妨碍他人行使产权为条件。

在市场上,因为有众多的卖家,也有众多的买家,各有各的产权,行使起来不免互相影响。

甲、乙都要卖货,竞争导致价格下降。

在这个意义上说,甲乙双方都受到对方的“损害”。

能不能为了保护甲的权利,就可以将乙逐出市场?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