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

合集下载

急性脑血管病病例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病例分析

治疗经过
给予扩血管、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 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后行椎动脉支架 置入术,术后恢复良好。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局灶 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失语等。部分患者可有头 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 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 。其中,头颅CT或MRI可显示脑梗死 病灶,DSA或MRA可明确血管病变情 况。
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治疗方案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血糖等;药 物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严重血管病变患者,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椎动 脉支架置入术等。
效果评估
治疗效果的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一般来说,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如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的治疗选择。
神经保护治疗
神经保护治疗是近年来急 性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研 究热点,旨在通过药物或 其他手段减轻脑损伤,促
进神经功能恢复。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发病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 依据。
新型治疗技术研发
研发更高效、更安全的新型治疗技术,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治愈率和 患者的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特点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它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流行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同时,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改善,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然较高。

脑卒中病例讨论ppt范本模板

脑卒中病例讨论ppt范本模板
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并寻求专业治疗。
11.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高血压患者 的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可能加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应激激素水平升高,进而 引发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3. 心脏病
1. 心肌 病
2. 高血 压
3. 心律 失常
4. 冠心 病
5. 其他 心脏病
心肌病可能增加 脑卒中风险,如 扩张型心肌病。
高血压是脑卒中 最重要的危险因 素之一,尤其是 无症状高血压。
心律失常可能导 致心力衰竭或脑 卒中,如心房颤
动。
冠心病是脑卒中 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心肌梗死、冠
状动脉狭窄。
2. 药物护理
1. 选择 合适药

2. 按时 服药
3. 观察 副作用
4. 药物 管理
5. 监测 药物疗

根据病情选择 恰当的药物, 如抗血小板聚 集药物、溶栓 药、降压药、
降脂药等。
遵循医生指导, 按时服用药物, 不可随意增减
剂量。
密切观察药物 副作用,如消 化道反应、皮 肤反应等,及 时向医生反馈。
化和脑卒中。
控制血糖药物如 二甲双胍、胰岛 素等可预防糖尿 病患者发生脑卒
中。
如硝酸酯类药物、 钙拮抗剂等可以 扩张血管,降低 血压,减少脑卒
中风险。
2. 康复治疗
1
2
3
4
5
1.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力量 训练、平衡和协调 训练、步行训练等, 旨在增强肌力、恢 复运动功能,减少
复发风险。
2. 作业疗法

脑梗死病例分析

脑梗死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现病史:-查体:T:36.7C、P:77次/分、R;21次/分、-BP:125/80mmHg。 识清楚,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左:右=3:3mm,光反应+,右侧肢瘫-右肢肌力0级,左肢肌力5级,面舌瘫,构 障碍,-言语含糊,右侧浅痛觉减退,入院后遵医嘱予神经-内科脑梗死护理常规,一级护理,糖尿病饮食,持-续氧气 入3升/分,给与奥扎格雷纳、丁咯地尔改-善循环,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辛伐他汀降血脂,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等治疗 于29日言语含糊较前加重,考虑为水肿高峰期,-加用甘油果糖及呋噻米减轻水肿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病因:最常见动脉粥样硬化,其次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 少见脑动脉炎。->临床表现:中老年患者多见,病前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等 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起病,约1/3患者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TIA,有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失语,复视,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意识一般-清楚,大面积脑梗死时病情严重出现意t;康复治疗:应尽早进行目标是减轻脑卒中引起的-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积极处理各项可进行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
目前病情及转归-治疗-现患者意识清楚,-较入院时略有好-言语仍含糊-转,精神好,食-欲正常,二便正-常,静 给予灯-盏花素改善循环-药物治疗及肢体-的康复治疗。
一般资料->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4-年,平日服用二甲双胍。脑梗死病史10年,遗留-右 活动力弱。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及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个人史:生于原籍,久 本地,未到过疫区。否-认烟酒嗜好->婚育史:24岁结婚,育有2子,均体健。->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 染病、特殊疾-病史。

一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分析

一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分析

一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本文将分析一例中度脑缺血后所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病例。

该患者为一名50岁的男性,突发晕倒,并在短时间内失去意识。

家属迅速将其送至急诊科,入院后立即进行初步抢救和评估。

首先进行的是生命体征监测,该患者的血压为160/100 mmHg,心率为90次/分钟,血糖为7.2 mmol/L,体温为37.5℃。

进一步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发现该患者意识模糊,表情淡漠,四肢肌力明显减弱,右侧肢体活动受限。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右侧肢体对侧痛觉和触觉刺激减弱。

根据这些体征和症状,初步怀疑该患者可能患有中风。

进一步检查为该病例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脑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现出左侧中大脑动脉分支的梗塞,进一步证实了中风的诊断。

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稍高,血小板计数正常。

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

头部血管超声检查显示右颈总动脉狭窄。

在确定诊断后,患者接受了综合治疗。

首先是急性期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压、氧气吸入、脱水和解救性通气等。

大剂量的溶栓治疗也是必要的,以期尽快恢复局部脑血流。

然后是康复期治疗,包括神经保护、功能康复和合并症管理等。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和饮食调整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剂和脂质调节药物。

这个病例的分析揭示了缺血性脑卒中的一般特点和处理方法。

首先,对于怀疑中风的患者,临床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神经系统的评估应包括意识状态、神经系统缺损的程度和类型,以及脑电图、脑部成像等辅助检查。

其次,及早开始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

最后,康复期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

总之,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述摘要: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死,是由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脑血管血流量受限的疾病,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神功受限的一系列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

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因素以及为患者预后需要采取的一些护理措施。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护理方式;研究进展一、缺血性脑卒的临床表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供紊乱、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有的严重患者治疗后会留下失语、偏瘫、头晕、偏瘫等后遗症。

中老年人群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发性疾病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实施相关的治疗护理对策,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

二级预防是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缺血性脑卒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根据受累部位和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同,神经系统会有相应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①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对侧肢体麻痹、感觉障碍、对侧双眼偏盲、侵犯优势半球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失认症。

非显性半球损伤可出现体像紊乱。

当眼动脉受累时,可发生单眼短暂性黑朦。

②椎基底系统(后循环)脑梗死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吞咽困难。

失语症、阅读障碍、失认症、失写症等症状可出现在显性半球;当涉及非主半球时,可能发生体像障碍。

二、缺血性脑卒患者临床治疗方式1.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相比,动脉溶栓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剂量小、再通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效果也比静脉溶栓治疗更明显。

可应用于有全身溶栓治疗禁忌症的患者,时间窗口也可延长至6小时。

2.动静脉联合溶栓:动脉溶栓时间较长,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很高。

近年来,另一种解决静脉溶栓效果不佳的方法是静脉溶栓后动脉溶栓。

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脑卒中的pbl模版

脑卒中的pbl模版
三、既往史
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控制,无其他明显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四、家族史
患者家族成员中有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史,无遗传性疾病史。
五、辅助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2. 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病灶,脑实质内出血。
3. 脑血管彩超示:右侧中大动脉闭塞。
4. 脑电图:右侧大脑半球弥散性缺血损伤。
脑卒中的pbl模版
脑卒中PBL模板
一、案例描述
患者信息:患者李某,61岁,男性,农民,有高血压病史。
主诉: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病史:患者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家人怀疑中风。
二、现病史
患者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就诊时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查体:右侧上、下肢肌力Ⅲ级,右侧肢体轻微抽搐。
2. 术后康复矫形训练,预防并发症。
以上为李某脑卒中的PBL模板,供参考。
5. 颅内大血管CTA示:右侧中大脑动脉闭塞。
6. 心电图:正常。
六、诊断
1. 脑卒中,缺血性卒中。
2. 高血压病。
七、治疗方案
1. 控制血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综合治疗:护理,康复训练。
3. 对症治疗:脑血管扩张药物、神经营养药物。
八、随访观察
1. 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头颅CT、脑血管彩超。

青年卒中病例分析

青年卒中病例分析

血液系统疾病
蛋白c和蛋白s缺乏症:蛋白c、蛋白s系统 是体内平衡凝血过程、防止血栓形成的 重要天然抗凝系统,其缺乏易造成血液 的高凝状态,从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发 生。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
感染性血管病:常见有螺旋体如梅毒感 染,分支杆菌如结核杆菌感染,真菌如 隐球菌感染,病毒如巨细胞病毒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等;伴有全 身性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 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关节 炎、硬皮病、急性风湿热、炎性肠病等 均可激发脑动脉炎性改变,而使管腔狭 窄或闭塞。
血液系统疾病
高黏血症:各种原因导致的高黏血症均 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如红细胞增 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蛋白 质血症(骨髓瘤、特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冷球蛋白血症)等。
血液系统疾病
镰状细胞贫血:为一种遗传病,多见于 黑人男性,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 者红细胞内含有异常血红蛋白S,细胞僵 硬,变形能力差,可阻塞微循环引起梗 死。
病例特点
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260.23↑ng/mL(正 常<175ng/ml) 心肌酶^血脂^肾功: 甘油三酯 1.88↑mmol/L (正常0.41.77mmol/l),
同型半胱氨酸 28.2 ↑ umol/L(正常小于 15umol/l) 血沉 17 ↑ mm/h(正常0-15 mm/h )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常规、降钙素原、甲功 五项、入院五项、自身免疫系列、风湿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均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特点
辅助检查: 2015-5-28(我院)颅脑CT:未见 明显异常。2015-5-30(山东省立医院)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10.97*109/l。血生化:未见明显 异常。 入院后行颅脑MRI+DWI+MRA示:1.符合左侧额 顶枕叶及左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区急性脑梗 死表现2.副鼻窦炎3.符合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 局限性狭窄表现。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9次/分,逆 钟向转位,大致正常心电图。 颈动脉超声示:未见明显异常。

一例急性心梗合并脑梗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急性心梗合并脑梗患者的病例分析

6
初始用药方案
病例分析
用药目的 药物名称
给药剂量及方法
抗血小板 阿司匹林肠溶片
口服,100mg,1/日
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静脉输液,100mL
抗凝
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皮下注射,40mg,1/日
扩冠
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NS 静脉输液,30mg,1/日
抑酸保胃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NS 静脉输液,40mg,1/日
特异性治疗
➢ 改善脑血循环
✓ 溶栓 ✓ 抗血小板 ✓ 抗凝 ✓ 降纤 ✓ 扩容 ✓ 扩张血管
➢ 神经保护 ➢ 其他疗法 ➢ 中医中药
急性期并发症
➢ 脑水肿 ➢ 颅内压增高 ➢ 出血 ➢ 癫痫 ➢ 吞咽困难 ➢ 肺炎 ➢ 深静脉血栓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4
患者信息:男,60岁。
病例分析
发病机制 治疗
2
脑梗死发病机制
疾病简介
高血糖 高血压 高血脂
附壁血栓 及粥样硬 化斑块
微栓子
血流
阻塞 小血管
缺 血 症 状
血管狭窄
血管痉挛
脑梗死
脑组织缺血、 缺氧导致软
化坏死
症 状 缓 解
血液成 分改变
血流动力 学改变
3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疾病简介
一般处理
➢ 吸氧与呼吸 支持
➢ 心脏监测 ➢ 体温控制 ➢ 血压控制 ➢ 血糖控制 ➢ 营养支持
(3)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 等抗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4
脑梗的抗血小板治疗
病例分析
(1)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 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所有44项研究中,无治疗相关的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病例发 生,仅1例患者CK升高>10×ULN,且不伴肌肉症状
Newman CB, et al. Am J Cardiol 2003;92:670–67托伐他汀显著低于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
Hoffman KB, Kraus C, Dimbil M, Golomb BA, (2012) A Survey of the FDA's AERS Database
药物
阿司匹林 300mg,口,1/晚 硝苯地平 30mg,口,1/日 阿托伐他汀 40mg,口,1/日 依达拉奉 30mg,iv,2/日 疏血通 6ml,iv,2/日 奥拉西坦 4g,iv,1/日 长春西丁 30mg,iv,1/日
第5天
病情变化: 再次脑梗
第5-14天
阿司匹林100mg 氯吡格雷75mg
不变
11
药学监护要点
1.他汀药物如何选择? 2.阿司匹林抵抗?
12
他汀类药物使用
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3.47 13
他汀预防卒中的可能机制
14
他汀类药物选择
? 种类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

?剂量
?10mg ?20mg ?40mg ?80mg
?入院前1天上午突然出现视物成双、口角左偏伴流涎 症状,晚上11点左侧肢体活动不灵。门诊给予疏血 通、依达拉奉、奥拉西坦后口角流涎缓解,收入院。
? 既往
?1997年“脑梗塞”,遗留“双侧听力下降” ?2008年脑梗塞,无后遗症 ?高血压10余年,血压控制不佳
6
患者基本信息
? 查体
?体温36.7℃,呼吸18次/分,脉搏80次/分, 血压190/100mmHg
“Atorvastatin has superior lipid-lowering effects dosage to dosage, with results from 44 studies indicating that atorvastatin has a safety profile comparable to other drugs of this class. Because of its superior efficacy profile and equivalent safety, atorvastatin has the most favorable risk-benefit ratio among the statin class. ”
“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强的降脂疗效,由于阿托伐他汀具有卓 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故在他汀类药物中具有最佳的风险-效 益比。”
8
药物治疗过程
第1-4天
治疗目的 抗血小板聚集 降血压 降血脂 清除自由基 活血化瘀 营养神经 扩张血管
药物
阿司匹林 300mg,口服,1/晚 硝苯地平 30mg,口服,1/日 阿托伐他汀 40mg,口服,1/日 依达拉奉 30mg,iv,2/日 疏血通 6ml,iv,2/日 奥拉西坦 4g,iv,1/日 长春西丁 30mg,iv,1/日
LDL-C 降低幅度 安全性
15
LDL-C降低幅度
阿托伐他汀
10 20 40 80 0%
辛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10 20 40 80 10 20 40 80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10 20 40 80 10 20 40 80mg
-10%
-20%
-30% -40%
降幅 >40%:阿托伐 20-80mg ,辛 80,瑞10、20
-50%
-60%
辛伐他汀80mg的肌肉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临床很少使用
中国批准的瑞舒伐他汀最大临床使用剂量不得超过 20mg
16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
大量证据证实:阿托伐他汀肌毒性较小
对44项阿托伐他汀高质量研究,共 16,495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证
实,阿托伐他汀的肌肉安全性良好
肌痛
肌炎
横纹肌溶解
4%
0
0
9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聚集
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
显著降低随访末期病死或残疾率, 减少复发 尽早口服150-300mg/d
适用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
其他药物
无大样本RCT报道
10
药物治疗过程
第1-4天
治疗目的 抗血小板聚集 降血压 降血脂 清除自由基 活血化瘀 营养神经 扩张血管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17.3%)
心源性栓塞型 (9.3%)
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
? 急性起病 ?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
损 ? 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 脑CT和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 脑CT和MRI有梗死病灶
4
治疗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并发症等综合考虑。
? 一般处理
1
缺血性脑卒中
1
缺血性脑卒中
疾病简介 病例分析 药学监护
1
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
血管破 裂或堵

破坏脑 细胞正 常生理 活动和 能量代

有害代 谢产物 堆积
脑细胞 迅速死

神经功 能障碍
2
病因分型
小动脉闭塞型 (30.9%) 其他明确病因型 (0.2%)
不明原因型 (42.3%)
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措施
Regarding Muscle and Tendon Adverse Events Linked to the Statin Drug Class. PLoS ONE 7(8):
e42866. doi:10.1371/journal.pone.0042866
19
阿托伐他汀的评价 —强大的临床效益+可靠的安全性
? 辅助检查
?脑MRI:双侧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右侧额顶叶、右 侧侧脑室旁、双侧基底节、右侧脑桥可见点片状异常 信号。
?血:LDL-C:3.47mmlo/L ?周围血管检查、颈动脉超声:动脉粥样硬化 ?眼底检查:动脉硬化
7
患者基本信息
? 诊断
?1.左侧大脑梗塞 ?2.多发性脑梗塞 ?3.陈旧性脑梗塞 ?4.高血压3期
?吸氧与呼吸 支持
?心脏监测 ?体温控制 ?血压控制 ?血糖控制 ?营养支持
? 特异性治疗
?改善脑血循环
? 溶栓(<6h) ? 抗血小板 ? 抗凝 ? 降纤 ? 扩容 ? 扩张血管
?神经保护
? 急性期并发症
?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 ?出血 ?癫痫 ?吞咽困难 ?肺炎 ?深静脉血栓
5
患者基本信息
? 男,65岁 ? 入院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