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导学案1、2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第一课:自我介绍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自我介绍的重要性及基本要素。

- 培养学生自信、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自我介绍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姓名、年龄、家庭、兴趣等。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讨论自我介绍的场合和意义。

2. 教师出示范例自我介绍,并解析其基本要素。

3. 学生分组互相进行自我介绍练,并互相提供反馈意见。

4. 学生进行全班集体自我介绍。

拓展活动
- 学生撰写个人简介,包括姓名、年龄、家庭、兴趣等,以便
进行更深入的自我介绍。

第二课:我的家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家庭成员的介绍,了解家庭的组成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关心家庭、爱护亲人的态度。

教学内容
1. 家庭成员的称呼和介绍。

2. 家庭成员的重要作用。

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解释其重要作用。

2. 学生依次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名称和重要作用。

3. 学生彼此交流家庭成员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活动
-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作文,并进行班级分享。

...
(继续按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编写)。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精品导学案(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1.《观潮》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十六,都有号称“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你了解钱塘江大潮吗?说一说你知道的钱塘江大潮。

2.生自由畅说。

3.板书课题:观潮4.理解课题:“观潮”(观看钱塘江大潮)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认识“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15个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读文后,能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了解文章内容。

4.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与联想,了解并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2.结合图文及视频,进入情景,理解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字词运用1.拼音连线。

áng dùn dǐng hào cháo dī kuò鼎顿昂浩堤阔潮2.连线组词。

昂屹横霎震立贯动时3.比一比,再组词。

惯(习惯)昂(昂首)震(震撼)堤(河堤)贯(横贯)留(留下)振(振作)提(提问)4.词语解释。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例句:晨雾笼罩在湖面上。

(配图)屹立:高耸挺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课文指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霎,短时间;一会儿。

人声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

人声喧闹的意思。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5.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人山人海)(2)形容隐隐约约。

(若隐若现)(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四年级上语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上语文课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3、白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4、白公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15、猫(第二课时)达标检测案班级姓名
观察图片配一段旁白。

四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本周习惯养成:学习时间:月日课题22、九色鹿课型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郑妮妮审核人邢新梅学习小主人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我能找出文中的主人公,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能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带有生字的词。

学习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预设导学过程一、导课信息提炼二、自主预习学习引导: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注意“誓、残、斥”的读音。

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见利忘义知恩图报恩将仇报背信弃义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1)九色鹿是一只什么样的鹿?(用笔在文中画一画)(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单的话概括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按故事情节给课文分段。

四、展示交流: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九色鹿?2、本篇课文是个民间故事,主人公是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达标检测1、把词语补充完整知恩图()千恩万()()杀无辜()将仇报背()弃义见()忘义2、填空。

《九色鹿》是一篇民间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 _____和______,其中一个 _______,而另一个 ______。

(知恩图报见利忘义)自我反思四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本周习惯养成:学习时间:月日课题22、九色鹿课型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郑妮妮审核人邢新梅学习小主人学习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学习重点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我能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思南县香坝镇长河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四年级上册语文科第一单元导学案课题 1 .观潮课时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成员语文教研组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学中练,练中学。

课堂活动流程活动环节活动内容温馨提示导学明确学习目标。

(齐读)认真思考探学潜心自学内容:(一)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1)作者写了、、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

(2)自由朗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课文中对潮来时的过程描写非常精彩,用“——”划出相关语句。

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把江潮写得这样具体形象的?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除了写江潮的景象外,还抓住了观潮者的、、来写。

用“﹏﹏”划出相关语句。

课文巧妙运用衬托的写作手法,从观潮的人数之多、人们的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学法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认真记录虚心对学互读本课生字并能口头组词,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并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虚心请教开心互学小组合作交流,互帮互学,为班级展示做准备。

探讨以下问题:1.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2.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抽签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组内预展,进行板书设计。

)激烈讨论展示以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

方案一:我能带领大家正确认识读写、认识新的生字、词语。

方案二:我来为大家感情朗读并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方案三:我来为大家释疑解惑。

(你问我答、板书呈现)方案四:我是小小解说员:我能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课文为蓝本,以插图为依托,进行观潮现场直播。

师: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展示方法提示;每组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自由质疑或补充;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 观潮含2课时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 观潮含2课时 人教新课标

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课型: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年级上册第2页课题:观潮一、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二、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读、悟结合,体会大潮的神奇壮观。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学习准备:课件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我会写huī yǐn áng()复若( )若现、()首东望、téng guàn màn沸( ) 横()江面、 ( )天卷地、2、我会选笼罩( lónɡ lǒnɡ ) 闷雷(mēn mèn ) ··风号浪吼(háo hào) 薄雾(báo bó)·. ·3、我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漫天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号浪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想一想:“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各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标一标:请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知识链接)1、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中游称富春江,流经杭州始称钱塘江。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一、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了解《观潮》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导学环节
1.导入:介绍故事《观潮》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潮汐现象对人类的
影响。

2.导读: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快速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并思考导学
问题:
–什么是潮汐?
–古代人是如何利用潮汐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情?
3.学习重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阅读、讨论、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
包括潮汐、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课文分析:解读文章中的生词词语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内容,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共同总结出结论并进行展示。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完成相应的阅读
和作业要求。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观潮》为例,通过潮汐现象展开课堂教学。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
需要深入了解故事背景,把握教学重点,便于为学生导学提供支持。

在导学环节,教师需要多渠道引导学生思考,并促使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潮汐现象,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教材分析】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习作会比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

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习作时,教师注意指导,讲评时,请学生读一读精彩片段或全文,师生共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日积月累”是一首课外的古诗。

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积累:先读一读,再讲一讲;最后背一背。

“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教学时,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再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引导学生课外多读书、勤积累。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温故知新】
1.这些词语宝宝我会写!
2.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导学释疑】
1、学习课文第一段。
“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一样吗?()
a、看,察看;b、看到的景象或样子;c、对事物的看法、认识
2、导学第二段。
【归纳总结】(说一说)
学了课文后,我仿佛看到了:
【检测反馈】
1、比较句子,说说哪些词句用得好,为什么?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阅读重点段落,完成练习。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堪称”“号称”“美誉”是在用________词语表达________意思。“堪”是__________“堪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引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1)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方法来说明的?
5、讲读第5段。
(1)、读最后一段,思考:潮水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漫天卷地”、“风号狼吼”其中一个词语说话。[巩固提升]
找出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大峡谷是怎样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4、你知道“千姿百态”和“人迹罕至”的意思吗?(在小组内讨论或查字词典解决)
千姿百态:
人迹罕至:
5、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呢?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资料链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险峻幽深,侵蚀下切达5382米,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内雨林等九个垂直自然带,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完整的地方,这里麇集了许多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习反思】
1.学习中我的表现如何呢?赶快评一评,看看能得多少颗星。
达到目标大胆交流踊跃发言态度端正小组合作
自评:
组评:
2.我要把不足的地方记下来,并想办法改进。
合作交流
交流开始了,大胆展示吧!
归纳总结
我在这节课上的收获是:
检测反馈
1、词语填空:
人( )人( )若( )若( )天下( )( )一( )一( )风( )浪( )人声( )( ) ( )平( )静水天( )( )山( )地()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风号(háo hào)浪吼口号(háo hào)
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许多世界之最,让我来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学习反思看得失:
教师复备
预习任务:
1、学习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完课文后,你能说一说课文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特点吗?
(温馨提示:我能认真地读课文,做到: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2、读通课文,遇到长句、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理解新词的意思。4、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特点。)
薄(báo bó)雾单薄(báo bó)
闷( mēn mèn )雷烦闷( mēn mèn )
3.按要求积累词语。
(1)文中描写声音的四字词有
我还知道描写声音的四字词
(2)文中描写形态的四字词有
我还知道描写形态的四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文中主要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潮水的形状和声音。先用“”画出句子,再仿写句子。
2、填上文中出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
①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米;最深:6009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
②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知识链接】
见课后资料袋。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读流利;圈画出生字,生词,读一读,并想办法记一记;借助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1.我会认读下面的生字。
罩屹鼎沸贯崩恢
2.我认为需要注意读音的字有:(多读几遍)
3.我不认识的字还有:(查阅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
4.我要认真地书写下面的生字。
文中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又沸腾起来”,从中我们体会到了观潮人的惊喜之情,衬托了钱塘江大潮之奇。
【教学反思】
教师复备
第二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导学案(二)稿
课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时:1课时日期:2013年7月
主备人:陈秀霞审核人:四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使用人:
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
5.我认为需要注意写法的字是:(多写几遍)
【导学过程】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温故知新
1.小组交流:我会为这些生字组不同的词。
【拓展延伸】
1、搜集其它自然奇观的资料记载和相关图片,办一期手抄报。
2、搜集钱塘江大桥观潮视屏。
3、小练笔,仿照作者描写钱塘江潮来时的写作顺序,写一些有关“雷雨”的小片段。
4、知识链接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直接导入: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温故知新:
1、文中有哪些词语被你发现并记住了,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2、生在组内交流识记。
3、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我们组同学记住了这个字“”,识记方法是“”。
4、说说你的预习收获。
导学释疑:
1、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第二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导学案(二)稿
课题:1观潮课时:2课时日期:2013年7月
主备人:陈秀霞审核人:四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使用人: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等词语。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读流利,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学习目标导航: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学习收集资料。
学习重、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听写生字我能行!
3.朗读课文我最棒!
导学释疑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我知道课文记叙的是一次的盛况,作者按照潮来前,,的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句子,仔细读一读,和组内同学讨论讨论写下读书体会。(在书本上做批注)
(2)雅鲁藏布大峡谷使我感到特别神奇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字里行间隐藏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拓展延伸:
1、世界之最我知道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反馈: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西藏(zàngcáng)躲藏(zàngcá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