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瓦斯鉴定巷消突报告 5月24日 2
潞安煤矿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专项辨识报告

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10.20”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及《山西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要求,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全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或者所在省份、所属集团煤矿发生较大事故后,开展1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评估,由矿长组织分管负责人和科室开展专项辨识。
2020年10月20日凌晨2时许,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我矿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一、事故经过2020年10月20日凌晨2时许,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井下1208安装工作面回风顺槽端头密闭墙附近发生一起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死者已升井,伤者体征平稳,抢险救援工作已经结束。
左权阜生煤业是山西潞安集团下属整合矿井,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成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针对此次事故由矿长组织,各分管矿领导、副总工程师及相关业务科队组负责人、现场作业人员参加,开展了针对性的一次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识别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并将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
(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矿总工程师)(机电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矿长助理)(机电副总)(通风副总)(地测副总)成员:各职能科室及各相关队组负责人(二)领导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本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审定辨识的危险源,对于评估出重大风险及时组织研究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督查管控工作的开展情况,解决风险管控有关问题,组织召开辨识评估专题会议。
副组长:协助组长统筹安排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负责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成果的收集,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后续落实,进行现场跟进。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编制目的 (3)1.2 报告范围 (3)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风险概述 (4)2.1 煤与瓦斯突出的定义与特点 (5)2.2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严重性 (6)三、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风险辨识 (8)3.1 采掘工作面风险辨识 (9)3.2 通风系统风险辨识 (10)3.3 监测监控系统风险辨识 (11)3.4 人员行为风险辨识 (12)四、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风险评估 (13)4.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5)4.2 事故的严重程度 (15)4.3 事故的暴露因子 (17)4.4 事故的后果严重性 (18)五、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风险控制措施 (19)5.1 采掘工作面的风险控制措施 (20)5.2 通风系统的风险控制措施 (21)5.3 监测监控系统的风险控制措施 (22)5.4 人员行为的 (23)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25)6.1 应急组织与职责 (28)6.2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29)6.3 应急演练与评估 (29)七、结论与建议 (31)一、内容描述本评估报告旨在对某一特定区域或矿井进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专项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报告首先概述了该区域或矿井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煤层赋存条件、开采历史、通风系统、瓦斯抽放设施等。
报告详细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和倾角变化、瓦斯含量和涌出量、煤尘爆炸性等因素。
在辨识评估过程中,报告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现场实地调查、工程分析、数值模拟和风险评估模型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方法和数据,报告确定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关键风险点,并评估了这些风险点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报告还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建议,旨在降低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概率,减轻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这些建议包括加强瓦斯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优化通风系统和抽采布局、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等。
消突评价报告

消突评价报告⽬录前⾔ (2)⼀、评价范围 (2)⼆.评价依据 (3)三.评价过程简述 (3)四.评价结论 (4)第⼀章基本情况 (5)第⼀节⼯作⾯基本情况 (5)⼀、⼯作⾯与周边关系 (5)⼆、⼯作⾯与地表关系 (5)三、煤层及⽡斯情况 (5)四、⼯作⾯通风情况 (6)五、⼯作⾯回采情况 (6)第⼆节⽡斯情况 (6)⼀.矿井⽡斯情况 (6)⼆.⼯作⾯⽡斯赋存 (8)第三节矿井⽡斯抽放系统 (9)第四节其它 (9)⼀、防突机构 (9)⼆.防突管理 (9)三.防突培训 (11)四.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11)第⼆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1)第⼀节区域防突预测 (11)第⼆节区域防突措施 (12)⼀、开采保护层 (12)⼆.预抽回采⼯作⾯⽡斯 (12)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9)⼀、煤层⽡斯预抽率 (19)⼆、残余⽡斯压⼒ (20)第三章评价过程及依据 (20)第四章最终评价结论 (25)第五章问题及建议 (25)附图:1、矿井通风系统⽰意图2、116'6-3采⾯抽放钻孔平⾯设计图3、116'6-3采⾯巷抽放、测压竣⼯图4、116'6-3采⾯考察钻孔设计图前⾔⼀、评价范围116'7机巷坐标:x:2948383.5—2948557.52;Y :35548828.66—35549058.09;z :+1805.3—+1832.76;116'7风巷坐标:x:2948475.56—2948722.94;Y :35548752.63—35549035.54;z :+1841—+1874.1;116'7探煤上⼭坐标:x :2948557.52—2948654.22;Y :355489035.84—35549031.92;z :+1832.16—+1855.76;116'7风巷探巷坐标:x :2948654.22—2948679.62;Y :35549031.92—35549058.09;z :+1855.76—+1857.65;116'7切眼坐标:x:2948722.94—2948679.62;Y :35549035.54—35549058.09;z :+1874.1—+1857.65;评价范围为116'7回采⼯作⾯全部范围。
瓦斯抽采管理制度(五篇)

瓦斯抽采管理制度____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斯抽采封孔考新丰煤矿防突科____年____月核制度瓦新丰煤矿瓦斯抽采封孔考核制度为了认真落实防突工作十六字方针“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加大瓦斯抽采和封孔的管理力度,实现“不采突出面,不掘突出头”的原则,特制定《新丰煤矿瓦斯抽采封孔考核制度》。
一、瓦斯抽采考核制度1、根据年度下达瓦斯抽采利用量计划,防突科根据计划制定瓦斯抽采利用月度计划。
完不成月度计划的根据考核办法进行处罚,并在质量标准化考核中扣分。
2、积极开展瓦斯区域治理措施,做到“不采突出面,不掘突出头”,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五十一条-五十六条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和验证,凡是效果检验不符合要求的,视为抽采不达标。
3、工作面进行采掘活动前必须由抽采效果评价体系进行抽采效果评价,评价报告和试验报告(瓦斯含量或瓦斯压力)报公司通防部,经公司批准后,方可生产。
抽采指标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准投产或施工,私自____生产的对相关人员罚款____元。
4、抽放系统不完善,各种计量装置____不到位,传感器校检不及时的不予考核。
5、严格抽采计量考核,瓦斯抽采系统浓度低于____%的抽采量不计入抽采完成指标。
6、瓦斯抽采工要依据施工设计及施工措施要求施工,钻孔的角度、方位、深度必须符合要求,否则发现一次罚款____元。
7、钻机要安设牢固,钻孔、卡制器、动力头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否则发现一次罚款____元。
8、对有假钻孔、假抽采、假计量的,经查出后取消考核,并对责任人进行____-____元。
9、每季度对矿井抽采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超额完成抽采计划的要进行重奖,对完不成抽采计划的要进行对等罚款。
10、奖罚⑴对完成月度抽采量计划的,对瓦斯抽采人员进行奖励。
每抽出____m____瓦斯奖励____元,超出计划部分每____m3奖励____元,奖励计算公式:奖金额____计划抽采量(m3)____0.05(元)+超过计划量(m3)____0.1(元)⑵对完成瓦斯利用量的,每利用____m____瓦斯奖励____元,超出计划部分每____m3奖励____元,奖励计算公式:奖金额____计划利用量(m3)____0.05(元)+超过计划量(m3)____0.1(元)⑶没完成抽采量计划的对等罚款。
陈家山煤矿1128事故汇报20050926zhq

– 全矿风量分配 :见风量分配图
– 415工作面系统
运顺进风量 :920 m3/min,CH4 0.1% 灌浆巷进风量 :1400 m3/min
1号联络巷风量:120 m3/min
回顺风量
: 860 m3/min,CH40.68%,排瓦
斯量5.85 m3/min;
高位巷风量 :1350 m3/min,CH4 1.8%,排瓦 斯量23.67 m3/min
416运顺回风流在11月27日00:00~28日7:07瓦斯浓度 变化曲线图
417回顺回风流在11月27日00:00~28日7:07
28日415采面瓦斯浓度随时间变化
28日415落山瓦斯浓度随时间变化
28日415高位巷2#瓦斯浓度随时间变化
27日415高位巷6#横川里CH4浓度随时间变化
4 爆源点的认定
爆源位于415综放工作面下隅角(如图)。
415运顺
415回风巷
1号联络巷 415工作面 415高位巷
415灌浆巷
1.据救护队勘察报告分析,爆源位于415工作面,理 由如下:
– (1)据救护勘察,416各掘进面物体位移及倒向表明冲击 波方向由外向里,据救护报告和现场勘查,416高位巷未 发现人员作业和机电设备,故爆源点不在416运顺、灌浆 巷、高位巷、里段尾巷和回顺。
415运顺
415下隅角
415工作面 综采支架立柱
图6 下隅角后部溜子有大煤块
图5 1至3架有明显过火痕迹 图7 1#架至3#架间有雷管脚线 图4 3架发现有过火痕迹的编织袋 图8 4#架处有放炮母线等
图3 8架间发现雷管、炮泥 图2 10架间发现雷管等 图1 13、14架间发现放炮器
415回顺
现场勘查主要证据图
煤与瓦斯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9)煤层突出危险区常呈条带状分布 前苏联统计资料表明,在突出煤层中,
突出危险区仅占突出煤层区域总面积的10%。
我国统计资料表明,突出煤层中,突出 危险区仅占突出煤层区域总面积的 10~15%。
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4)突出大多数发生在地质构造带 在3082次有地质构造情况详细记录的突出
中,2525次突出地点有断层、褶曲、火成岩侵 入、煤层厚度变化等地质构造,占81.9%;557 次突出无地质构造,仅占18.1%。
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5)大多数突出前有作业方式诱导 8480次突出事例统计表明,有8253次
瓦斯突出防治技术
某矿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结果
瓦斯突出防治技术
工作面预测的常用仪表
MD-2型钻屑瓦斯解吸仪、WTC、TWY型突 出预测仪等。
瓦斯突出防治技术
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测----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
(1)工作面的软分层中, 靠近巷道两帮,各打一个 平行于巷道掘进方向,直 径42mm,深3.5m的预测钻
瓦斯突出的常见预兆
声响预兆--响煤炮 瓦斯预兆--瓦斯异常、喷孔 煤结构预兆--煤结构紊乱、煤体发暗、煤厚急剧变化 矿压显现预兆--片帮、煤墙外臌、底臌、顶(夹)钻 温度预兆--温度降低、煤墙发凉
瓦斯突出防治技术
非突出层
煤层 区域预测
威胁区 人身防护措施
推进 50 m 危险性预测
突出层 区域预测
1.煤的破坏类型
2.瓦斯放散初速度 指标
3.煤的坚固性系数 4.煤层瓦斯压力
煤层突出危 险性
消突评价报告

贵州首黔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杨山煤矿仃#联络巷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分析评价报告(KO+O rrr KO+37m)编制单位:杨山煤矿通防科编制时间:2014年8月5日17#联络巷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分析评价报告(K0+Omr KO+37m)一、17#联络巷(KO+Om r KO+37m段概况1、17#联络巷布置情况:17#联络巷从1400进风石门北侧沿17#煤层走向掘进48米到17#回风上山设计位置;沿煤层倾向向上拓展到+1442m标高,并贯通回风下山,形成17#回风上山,巷道全长183米(详见17#联络巷平面布置示意图)。
2、煤层顶底板及层间距情况:根据地质资料分析,本采面范围内下方13#煤层已经开采完毕,13#煤层距本采面12#煤层层间距为8.3m,在卸压范围内,可做为下保护层,13#煤层的采空区面积66320m2开采最低标高为+1437m上方距10#煤层层间距为21m 未进行开米(详见17#联络巷米空区及卸压范围计算图)。
3、煤层情况: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11]76 ):关于《贵州省盘县杨山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11 ]第36号)表明,12#煤层:位于上二叠统宣威组中段(P3x2),距13#煤层约8.37m。
层状分布于矿区范围内,结构较复杂,普遍沉积较发育,煤层厚度在0.38〜2.84m之间,平均厚度1.74m。
为单一煤层,全区可米。
本煤层属焦煤,灰分17.84%、硫分2.16%、挥发分19.22%、发热量32.26MJ/Kg4、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条件12#煤层围岩属于软质岩层,顶板易破碎,底板岩性抗压强度低。
(2)瓦斯根据本矿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批文号分别为黔能源发[2009]252号、黔能源发[2010]802号、黔能源煤炭[2011]833 号),均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煤矿瓦斯突出报告范文

煤矿瓦斯突出报告范文报告日期:2024年1月10日报告单位:某煤矿有限公司一、概况自2023年12月以来,我矿发生了一系列瓦斯突出事件,严重威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经过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矿瓦斯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井下通风系统不畅,井下操作不当,以及设备老化问题。
二、事故情况事故时间: 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月10日。
事故地点: 矿井主采工作面及附近区域。
事故影响: 造成了生产中断、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三、事故原因分析通风系统问题: 由于井下通风系统不畅,瓦斯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积聚在工作面附近。
操作不当: 井下作业人员在使用设备时操作不当,增加了瓦斯突出的风险。
设备老化: 井下设备长期使用,存在老化问题,提高了瓦斯事故的概率。
四、整改措施通风系统改善: 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通风畅通。
操作培训: 加强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设备更新: 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换和升级,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瓦斯突出应对流程,提高事故应急处理的效率。
加强事故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瓦斯突出风险。
六、监测与检查增加瓦斯监测设备的数量和密度,确保对井下瓦斯浓度的实时监控。
定期开展瓦斯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瓦斯积聚点。
七、培训与教育加强瓦斯防治的培训力度,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组织定期的安全知识宣讲,强调井下作业规范和注意事项。
八、总结与展望在瓦斯突出事故的教训中,我矿深刻认识到瓦斯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安全管理,不断改进技术手段,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事故的调查报告仅为初步总结,详细的整改方案将在后续的工作中逐步制定和实施。
希望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我矿能够在瓦斯防治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确保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特此报告。
某煤矿有限公司日期:2024年1月10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金县永安煤矿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消突评价报告(拐点迎头掘进615~665m)煤矿名称织金县永安煤矿编制人张希荣防突机构负责人总工程师矿长二零一四年八月十日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消突评价报告(拐点迎头掘进615~665m)编制依据:1、《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2、《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评价范围: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工作面615m至665m预抽煤层前方瓦斯。
成立评价组组长:(赵勇总工程师)成员:王远贵、李彦山、周礼辉、张军、高安辉一、煤层赋存条件1、掘进工作面设计情况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工作面由五联巷开口掘进进风绕道后,按方位角60度掘进到设计位置,按方位60度掘进到达设计位置,巷道沿煤层按给定中线掘进。
2、地面相对位置及相邻采区开采情况:第一突出鉴定巷位于矿井走向东部,巷道掘进所在标高为+1349米,拐点后的标高为+1314.6米,对应地面标高范围为+1430米~+1478米,巷道位于矿井一采区,在M14煤层内掘进。
采区内M14煤层11401采煤工作面已经回采结束,11402采煤工作面正在回采,其余区域未开采。
该段巷道由第一突出鉴定巷上山段10米处向东开口,按方位60度掘进,由于上部的11403回风巷超前掘进了100米。
3、工作面地质情况区内含煤岩系龙潭组(P3l),出露较完整,厚212—414m。
含煤20—40层,单层煤厚0.1—3.28m,多以煤线及透镜体产出。
含煤系数0.03。
其中单层厚大于0.8m的可采煤层2层(M14、M16)。
其余为局部可采或点式可采。
本掘进工作面位于M14煤层。
M14煤层:煤层稳定,结构较简单,全区可采,厚度在2.0m~2.4m。
煤层顶板为含镜煤条带的灰色泥岩,厚度一般为1m左右,稳定;直接底板为浅灰色团块状的泥岩,厚度一般为0.5m左右。
煤层特征表二、矿井通风与瓦斯情况1、矿井通风情况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抽出式通风,主扇功率110×2kw,该掘进工作面局扇功率30×2kw;矿井总进风量2950m3/min,该巷道供风量480m3/min。
2、矿井瓦斯情况根据黔能源煤炭[2012]498号关于毕节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请求审批毕节市2012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报告》的批复,本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0.17 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42.94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1.26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5.32 m3/t,属高瓦斯矿井。
3、瓦斯储量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提供的《贵州省织金县永安煤矿M14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批复结果:M14煤层在+1352m水平以上无突出危险性,在+1369m以上、埋深87米时为6.515立方米/吨,在+1364m以上、埋深97米时为7.426立方米/吨,在+1354m以上埋深100米时为7.708立方米/吨,在+1352m以上、埋深103米时为9.629立方米/吨。
(1)预抽块段煤层储量V=S×H×DV—储量,单位:t。
S—面积,单位:㎡,取70×34=2380。
H—煤厚,单位:m,取2.2。
D—视相对密度(容重),单位:m3/t,取1.4。
则V=2380×2.2×1.4=7330.4(t)(2)预抽块段煤层瓦斯总量Q瓦=V×W式中Q瓦—预抽工作面前方块段煤层瓦斯总量(m3)V—预抽工作面前方块段煤层煤量(t)W—预抽工作面前方块段煤层瓦斯原始含量(m3/t),经实测取9.2则Q瓦=7330.4×9.2=67440(m3)三、局部防突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分析与预测(一)、预抽掘进工作面瓦斯1、预抽设计巷道施工前,在第一突出鉴定巷迎头布置瓦斯抽放钻场,在钻场中施工11个钻孔,控制上、下帮各15米范围(沿煤层层面),条带长度不小于70米。
钻孔直径为75㎜。
或者:在巷道两帮开掘钻场,向靠近于巷道推进方向的前方煤体打超前抽放钻孔,每个钻场布置钻孔6个。
并插管封闭进行抽放。
钻孔抽放半径应按矿井实际考察结果确定,在无考察数据的情况下,本矿根据M14煤层的瓦斯赋存情况,设计钻孔抽放半径为2.5 m (待本矿现场考察数据批准后,按考察结果执行),则终孔间距为5.0m。
2、局部防突措施执行情况第一突出鉴定巷迎头抽放钻孔施工情况:在巷道上帮开掘了一个钻场,向靠近于巷道推进方向的前方煤体打超前抽放钻孔,钻场内布置了钻孔6个。
在第一突出鉴定巷迎头布置瓦斯抽放钻场,在钻场中施工了6个钻孔,控制上、下帮各15米范围(沿煤层层面),条带长度不小于70米。
并插管封闭进行抽放。
详见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工作面预抽钻孔测孔成果图。
3、顺层条带预抽煤层瓦斯效果分析及预测该工作面于2014 年6月 11日开始对上帮钻场预抽顺层条带煤体瓦斯,终孔点分别控制到巷道上帮轮廓线外15米范围,抽放情况见(第一突出鉴定巷钻场瓦斯抽放量统计表)。
该工作面从2014年6月11日0点开始抽放,到6月16日16点停止抽放,各孔抽放负压达到相关要求;第一突出鉴定巷迎头抽放钻场2014年6月13日16点开始抽放,到6月16日16点停止抽放,各孔抽放负压达到相关要求,合计抽放抽放瓦斯量为28371m3。
表3 第一突出鉴定巷抽放量统计表掘进前的风排瓦斯量Q f =t×c×q有效式中 Q f—掘进前风排瓦斯量,m3t—抽排瓦斯时间,minc—瓦斯浓度q有效—有效风量,m3/min,取480 则 Q f =t×c×q有效=25×1440×0.16%×480=27648掘进前钻孔抽排瓦斯总量Q=Q抽+Q f式中Q —掘进前抽排瓦斯总量,m3Q f—掘进前风排瓦斯量,m3Q抽—掘进前抽放瓦斯量,m3则 Q=Q抽+Q f=3240+27648=30888在评价范围内的该段及迎头瓦斯解析含量为30888 m3,瓦斯抽放量根据实际测定所得,该数据真实有效。
四、消突论证方案及指标测定(一)消突论证方案采用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及残余瓦斯压力作为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的依据。
1、认定标准。
每个检验孔的实测瓦斯压力均小于0.74MPa,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³/t,认定预抽区域煤层无突出危险,在作业时连续两次验证预抽措施效果仍有效,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掘进作业;否则,必须增加预抽钻孔或延长预抽时间并重新检验直至有效。
2、实施情况: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在掘进前必须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采用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测定、计算瓦斯预抽率、测定残余瓦斯含量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经采取预抽瓦斯后,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工作面前方70m条带内无抽放空白带。
1)、煤层瓦斯预抽率煤层瓦斯预抽率:N=Q÷Q瓦×100%式中:N—煤层瓦斯抽放率,%Q瓦—预抽工作面前方块段煤层瓦斯总量(m3)Q—评价单元灯层预抽排放瓦斯总量,m3则N=30888÷67440×100%=45.8 %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工作面瓦斯预抽率为45.8 %,大于《煤矿安全规程》第190条第2项“煤层瓦斯预抽率大于30%及《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第4.2条的规定。
2)、残余瓦斯含量的计算残余瓦斯含量按下式计算Wc=(Q瓦-Q)÷V式中:Wc—评价单元煤层残余瓦斯含量,m3/tQ瓦—评价单元煤层瓦斯总量(m3)Q—评价单元煤层预抽排放瓦斯总量,m3则Wc=(67440-30888)÷7330.4=4.99该段(共70米)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为 4.25m3/t,煤层瓦斯含量降到8m3/t以下,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
(二)指标测定在该工作面迎头施工2个取芯钻孔,该钻孔控制掘进前方70m,分别在30m、45m孔深位置取芯,对残余瓦斯含量及残余瓦斯压力进行测定。
取芯钻孔参数和瓦斯含量测定情况见下表。
结果显示,该循环抽放范围内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分别为4.799m³/t、4.661m³/t,煤层残余瓦斯压力0.26 Mpa、0.25 Mpa。
五、测试结果分析及消突范围确定(一)测试结果分析1、通过对预抽范围内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和残余瓦斯含量的实测,第一突出鉴定巷在该循环预抽范围内的残余瓦斯压力最大为0.26 MPa,残余瓦斯含量最大为 4.799m³/t,未超出突出危险性相关指标(0.74 Mpa和8m³/t)。
2、在第一突出鉴定巷该循环测压钻孔施工过程中,未出现喷孔、顶钻等动力现象。
3、第一突出鉴定巷在施工该循环预抽钻孔和测压钻孔过程中,未发有明显的断层等地质构造。
测试结果为无突出危险性。
(二)消突范围确定消突范围为工作面前方70m、距上、下帮15m范围内。
六、结论及建议(一)结论经现场测定,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工作面钻孔控制范围的煤层(即预抽块段的煤层)经预抽后残余压力为0.26MPa,残余瓦斯含量为4.799m³/t,依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相关标准,认定该区域消除了突出危险性,区域防突措施有效,本评价单元内瓦斯抽放达到要求,保持20米预抽钻孔超前距可掘进50米,但必须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条件下才允许施工。
(二)建议1、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过程中,定时对11403回风巷区域顺层抽放钻孔进行观测及检查,加强工作面顺层瓦斯抽放管理。
2、第一突出鉴定巷掘进时严格执行考察批掘制度,严禁超批超掘。
同时认真执行好安全防护措施。
3、第一突出鉴定巷在掘进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若考察任何一顶指标超限,必须采取排放、卸压等补救措施(打排放钻孔)。
附图:一、保护范围平面图、剖面图二、抽采设计平(剖)面图三、钻孔封孔示意图四、抽放钻孔测孔成果图附表:一、瓦斯残余含量测定表二、瓦斯残余压力测定表三、抽放量统计表表二第一瓦斯鉴定巷掘进工作面残余瓦斯压力测定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