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工作

合集下载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政策,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规范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医院管理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工作目标和内容(一)工作目标1. 建立完善的死因监测体系,确保监测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

2. 提高死因监测数据质量,减少漏报和误报现象。

3. 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传播,保护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

4. 为医院管理和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工作内容1. 建立死因监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

2. 制定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包括病例报告、资料收集、数据录入和上报等环节。

3. 对医院死亡案例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死亡情况。

4. 定期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5. 开展死因监测相关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死因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6. 建立死因监测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一)准备阶段(第1-2个月)1. 成立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

2. 制定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并进行相关培训。

3. 准备必要的物资和设备,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实施阶段(第3-6个月)1. 全面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死亡情况。

(四)总结和反馈阶段(第9-10个月)1. 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监测结果,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四、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一)工作要求1. 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

最新死因监测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最新死因监测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最新死因监测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前言死因监测是公共卫生领域中的重要工作,通过对居民死亡原因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了解国民健康状况、疾病谱变化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我国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断加强对死因监测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国近年来死因监测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展望。

二、死因监测工作总结1. 工作进展近年来,我国死因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了死因监测网络体系,监测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监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死因监测数据报告及时、准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2. 数据质量我国死因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高,死亡证明书填写规范,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准确。

死亡数据覆盖了各种死亡原因,包括传染病、慢性病、意外伤害等,为研究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

3. 数据分析与应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充分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开展了一系列数据分析与应用工作。

通过对死亡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及规律,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 监测能力建设我国死因监测能力建设得到了加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备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同时,加强对监测设备的投入,提升监测技术能力。

5. 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死因监测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我国死因监测工作的水平。

三、死因监测工作计划1. 完善死因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死因监测网络体系,确保监测覆盖范围的全面性、均衡性。

加强对基层监测单位的指导与支持,提高监测能力。

2. 提高数据质量持续加强对死亡证明书填写、根本死亡原因确定的培训与指导,提高数据质量。

加强对死亡数据的审核、评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3. 数据分析与应用加强对死因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定期发布监测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通用1为加强我院死因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误差提高报告质量和报告及时性,查找和排除过程中导致不合格的原因以便及时纠正,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__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1、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有领导分管,明确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部门和专(兼)工作人员,落实相应的设备,物资,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上报及监测工作的质量。

2、信息收集凡在我辖区以上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并做好登记,登记率达100%。

3、网络报告(1)死因信息报告方式《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报告程序,时限医院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由医务科或防保科人员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

网络直报时,要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3)信息管理医院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积极开展辖区内死因网络直报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根本死因及LCD—10编码的准确率。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通用2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现制定20__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一、目的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性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2024年死因监测工作工作总结

2024年死因监测工作工作总结

2024年是我国死因监测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全国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及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死因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质量,为保障公众健康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下是2024年死因监测工作的主要总结。

一、监测体系建设为了全面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在2024年积极推进监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制定了相关的死因监测工作指导方案,明确了各级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其次,建立了基层死因监测网络,加强了基层卫生机构的死因监测能力,提高了死因监测的覆盖率;还进一步完善了死因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查询服务。

二、监测质量提升为了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在2024年加大了监测质量提升的力度。

首先,加强了技术培训,提高了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其次,加强了监测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抽查和比对,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还加大了对死因监测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公众对死因监测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数据分析和应用死因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对于公共卫生控制策略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各级卫生监督部门积极开展了死因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首先,对于常见死因的监测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各类疾病的死因结构和分布规律;其次,结合城乡差异和人群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公共卫生控制策略和健康政策;还通过与其他数据的交叉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为公众健康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2024年我国死因监测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得到了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死因监测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数据质量不高、监测范围有限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死因监测工作的投入,提高监测质量和科学性,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加强数据分析和应用,为保障公众健康和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方案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方案

一、前言死因监测是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监测和分析居民死亡原因,有助于了解疾病负担、制定健康政策和促进疾病预防控制。

为了提高我地区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工作计划方案。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2. 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

3. 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死亡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4. 建立健全死因监测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三、工作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1)收集《死亡医学证明书》等相关资料,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建立死因监测数据库。

2. 数据分析与报告(1)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死亡原因、死亡趋势等。

(2)定期撰写死因监测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展。

3. 异常死亡监测与调查(1)对异常死亡案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

(2)对异常死亡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4. 宣传与培训(1)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宣传,提高公众对死因监测的认识。

(2)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5.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1)制定死因监测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

(2)完善数据报送、审核、反馈等制度,确保工作质量。

四、工作步骤1. 第一阶段(1-3个月):制定工作计划,开展人员培训,完善工作制度。

2. 第二阶段(4-6个月):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死亡原因,撰写报告。

3. 第三阶段(7-9个月):对异常死亡案例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

4. 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全年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作所需设备、设施和人力资源。

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加强与上级部门、兄弟单位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死因监测工作。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工作计划方案,我地区死因监测工作将得到全面提升,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有力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死因监测工作总结一、引言死因监测工作是指通过对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人口死亡情况和死因分布特征,并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作。

死因监测工作的目标是及时准确地掌握死因情况,发现死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重点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工作目标、方法与步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及进一步推进死因监测工作的建议。

二、工作目标死因监测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准确、全面地获取死因数据,比较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死因特征,发现死因分布的时空规律,为科学防控疾病提供依据。

通过死因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死亡原因和趋势,为研究疾病的致病机理和发展趋势提供数据支持。

三、方法与步骤1. 数据采集:收集死因数据是死因监测工作的基础。

数据采集需要全面、准确地记录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以及详细描述死因和相关信息。

2.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死因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将不同疾病和死因归类,统计各类死因的发生次数和分布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和分析方法,对整理的死因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死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

可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来探索死因的空间分布和相关性。

4. 结果应用:将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应用,为制定预防措施和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可以通过发布死因报告、开展学术研究等形式来推动结果的应用和推广。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数据质量问题:由于死因监测工作涉及广泛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数据质量问题时常存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严格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流程。

2. 数据共享问题:死因监测涉及到多个部门和机构的数据协调与共享,存在数据不对称等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数据共享机制的建设,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

3. 统计方法问题:死因监测工作需要运用统计学和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统计方法选择不合理、分析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一、管理制度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1. 工作职责(1)死因监测工作由专门部门负责,设立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监测工作。

(2)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居民死亡的相关资料,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

(3)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2. 工作流程(1)收集资料:由医疗机构、派出所、社区等相关部门提供居民死亡的基本信息。

(2)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医疗机构专职技术人员根据居民死亡情况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3)确定根本死亡原因: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

(4)资料上报:将填写完毕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相关资料按时上报至死因监测部门。

(5)数据汇总和分析:死因监测部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3. 工作质量保障(1)定期对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

(2)建立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原始资料和卡片的安全、完整。

(3)建立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4)建立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时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录入和上报工作。

二、工作计划1. 工作目标通过死因监测工作,了解居民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预防疾病、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2. 工作重点(1)加强死因监测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2)完善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3)提高死亡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深入开展死因监测数据分析,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3. 工作时间安排(1)第一季度:完成专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第二季度: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收集和整理死亡资料。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例会制度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 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 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 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 须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采集病史, 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3天内, 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 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 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 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对死因信息不清楚, 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 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 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 对在家中死亡, 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 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 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 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 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 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度日常工作要求
• 4、各级医疗机构死亡卡的报告应在15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
和网络报告。由县区疾控中心代报,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对死亡个案应填写完整的身份证号码并录入网络。 • 5、加强死因资料的规范性管理,应将全年死因资料进行整理
、归档,如台帐、死亡线索信息收集表、数据备份、培训(签
二、监测工作机构和职责
• 1、市级 机构:成立昆明市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全市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培训、监督 考核。 • 2、县、区级 机构:成立县、区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全县、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培训、 监督考核。 • 3、医疗机构 (1)机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成立本单位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本单位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内部 培训、检查考核。 (2)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成立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本单位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对辖 区基层医疗单位培训、监督考核。 各级死因监测领导小组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报告、例会、培训、督导检查 、考核、通报、档案管理等),死因监测领导小组应以单位红头文件下发。
89 39 76 65 78 55 48 76 66 71 48 41 32 76 59
5.6 12.0 2.0 1.1 0.4 1.7 0.0 2.6 24.0 0.0 1.2 0.0 18.0 1.1 5.4
1.04 1.46 0.0 0.0 4.89 0.33 0.07 0.0 0.8 0.0 2.45 0.07 1.49 0.07 1.97
• (三)培训与督导
1、部分疾控中心对基层培训和督导针对性不强; 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
务站培训和督导不力;
三、建议及工作要求
• (一)近期工作要求
• 1、12月底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死亡线索收集,应收集包括民政 (殡仪馆)、社保、医保、公安和计生等部门的死亡信息名单,
第二部分
工作方案
昆卫疾控[2009]48号
一、目的
• 是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和进行人口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是制定社会经济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 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人口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人口死亡原因登记报 告所签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简称《死亡医学证明书》( 下同),为政府进行人口和户籍管理提供客观和科学的法律文书文件,是 实现人口管理文明和法制化的重要内容。 • 1、建立持续、高效的昆明市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系统。 • 2、开展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了解昆明市居民病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 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 3、分析、评价我市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 制定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 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工作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与网络报告名单对比查找出未报告的死亡个案漏报名单,将漏报
名单下发基层于2015年1月底前完成入户调查、审核和网络补报 工作。
• 2、县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报告数量
和质量,完成今年任务指标。 • 3、按时保证质量进行网络直报。
• 4、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
(2)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 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
定期报告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 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向居委会(村委会)或消息灵通人
通过网络对报告的死亡信息进行审核确认,并协助相关疾
控完成死因链的调整和删重。 • (2)死亡信息的查重: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月对本
辖区报告的人口死亡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确认
后删除。
(二)年度日常工作要求
• 3、督导与培训: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对辖区村或站的全覆盖督导不低于4次;乡镇卫生 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基层村或站人员的专 题培训不少于2次,重点对《调查表》”调查记录 栏”即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的内容进行详细调 查培训。
士了解本社区居民死亡情况,补充死亡信息,及时进行入户调查,填写《 死亡医学证明书》。 收集内容
(3)涉法死亡个案
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 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写
死因监测工作
2014.11.6
内容
第一部分:工作进展 第二部分:工作方案
第一部分:工作进展
• 内容
• 一、工作进展情况
• 二、存在问题
• 三、建议及工作要求
一、工作进展情况
• 截至9月30日晋宁县死因监测网络报告,按报告按户籍 地址浏览报告1283例,粗死亡率4.59‰。如果按时间进
度计每月应完成0.5‰的任务,以9个月来计算粗死亡率
务站的督导,提高报告数量和质量。
三、建议及工作要求
• (二)年度日常工作要求
• 1、死亡信息收集 • (1)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至少不低于二次到民
政殡葬馆、公安和社保等部门收集死亡信息。
• (2)县以上医疗机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院内漏报检查, 收集病案室死亡资料进行对比,查找漏报死亡病历及时
网络报告。
三、死亡监测工作内容及流程
• (一)监测报告对象 发生在昆明市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
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 (二)监测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 1、监测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监测报告的责任单位
• 2、监测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亡信息的报告人。具有职业医师资格的 医疗卫生人员方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死亡医学证明书》。
• (4)信息收集内容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项目包括:
①一般项目:死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国家或地区、有效身份证件类
别、证件号、个人身份、、户口地址、常住地址、生前工作单位、出 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死亡时是否处
于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内、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
到、通知、日程安排、课件)和督导原始记录和小结以及全年 总结、综合分析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二)年度日常工作要求
• 6、质量要求: (1)报告卡审核:要求审核率100%; (2)根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正确率在95%以上; (3)死因诊断不明比例:小于5%; (4)死因编码错误比例:小于5%。 (5)卡片填写完整率应高于95%; (6)卡片填写错误率应小于5%; (7)卡片网上录入错误率应小于5%。 (8)迟审率应小于10%。
(三)监测报告程序
• 1、死亡信息收集 • (1)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 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做出诊断并逐项认真 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和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 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 明书》第一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住院死亡
90.7 62.0 77.4 88.8 76.6 70.7 17.4 92.4 42.2 56.7 79.3 30.3 57.6 79.8 64.5
73.3 56.0 73.4 59.7 67.3 91.2 67.4 56.5 78.0 40.1 45.8 92.2 63.9 54.2 65.1
0.2 0.8 1.1 0.3 0.8 1.5 0.0 0.0 1.9 0.1 0.6 1.3 0.1 0.5 0.7
应大于4.5‰。
表1
各县(市)区死因监测工作进展
户籍浏览报告数 811 2626 3095 1283 1208 2116 1378 2212 805 1004 1712 1082 1957 1751 23040 粗死亡率‰ 5.39 4.99 4.94 4.59 4.49 4.47 4.40 4.34 4.19 4.11 4.00 3.62 3.57 3.36 4.28
1.4
3.1 0 0 0

98.5
100 100 100 100
0
3.1 0 0 0
2.9
0 0 0 0
1.4
3.1 0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二、存在问题
• (一)死亡信息收集力度不足 •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开展死亡线索收集;
• 2、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未主动开展死亡线索收集;
报告单位
合计 昆阳社区 防保所 新街 双河 古城
审核率
99.4 100 95.8 100 100
迟审率
5.2 8.3 4.7 6.4 1.5
表4晋宁县上半年死因监测工作报告质量 100 3.5 96.4 0 0 0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二街
宝峰 上蒜 六街 化乐 夕阳
68
88 138 80 70 61
• (二)报告质量 • 1、报告及时性差、身份证和多死因链完整性差;
• 2、存在死因诊断不明,存在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存在伤害
外部原因报告不清、肿瘤位置报告不明和报告临床死亡方式(衰 竭)的情况;
• 3、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信息
收集不详细过于简单造成死因链推断错误及完整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