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地球(伍光和)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大纲(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大纲(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2. 王维.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它认识的历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4. 弗兰克.普内斯等.地球.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二、太阳和太阳系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拥有海洋和河湖,拥有生命……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性(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副本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副本

第一章 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答:(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自然地理学笔记(一):地球自转得地理意义地球转产生得自然现象就是多方面得1:产生了昼夜更替得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得节奏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得地方有不同得地方时4:天体引力产生潮汐,由于自转,相反得潮汐又阻碍它得运动。

5:地球整体得自转,同它得局部运动也有密切得关系。

可以影响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

此外,自转产生得离心力,也就是影响地球形状得原因。

(二):地球公转得意义1:昼夜长短得变化:昼夜得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得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得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得部分叫夜弧。

昼弧与夜弧得弧长,决定该地得昼长与夜长。

由于黄赤交角得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与春秋分日外,各地得昼弧与夜弧都不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太阳高度,就是指太阳对于地平得高度角。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得多少。

太阳高度最大得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

3:四季由于黄赤交角得存在与地球得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

季节变化就是半球性得现象,南北两个半球没有同事来临得同一季节,而总就是彼此相反。

这就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得两个主要得因素: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就是半球性得。

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两个半球之间得分配。

(三)、地球表面得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得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得物质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得、由其本身发展形成得物质与现象。

4、相互渗透得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得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得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得环境,在人类得参与下,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圣才出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绪论一、名词解释1.部门自然地理学[首都师范大学2005研]答:部门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

2.自然地理学[广西师范学院2004研]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它们包括该系统两级组织水平的研究。

二、简答题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2005研]答:(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②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

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地 球)【圣才出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地 球)【圣才出品】

第1章地球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哪些影响?答:(1)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是地球上存在生命。

存在生命是地球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地球区别于其他星球的最显著特征。

(2)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的影响有:①日地距离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强弱,进而影响地球温度的高低,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②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从而影响地理环境。

③地球大小影响地球对地表物体的引力,对地表植被产生影响。

④地球运动造成四季更替,昼夜循环,深刻影响地表生物。

⑤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通过水量的变化实现的,海陆分布导致地表植被类型的差异。

2.什么是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是怎样划分的?答:(1)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用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地理坐标系以地轴为极轴,所有通过地球南北极的平面,均称为子午面。

(2)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的划分①经度某一地点的经度,即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即经度的零度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

东经和西经180°线是重合的。

②纬度赤道把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圆,就是纬线,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一地的纬度即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赤道纬度为0°,由赤道向两极,各分为90°,北半球的称为北纬,南半球的称为南纬。

3.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答:(1)地球圈层分化数十亿年前,刚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来的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

主要由碳、氧、镁、硅、铁、镍等元素组成的各种物质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过程密切相关。

自然地理学教案伍光和版

自然地理学教案伍光和版

自然地理学教案-伍光和版第一章: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1.1 地球的自然地理概念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分类1.2 地球的自然地理分区学习地球的自然地理分区概念和分类方法掌握各自然地理分区的特征和代表性地区第二章:地球表层自然过程2.1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了解气候系统的组成和作用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2.2 地表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学习地表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第三章: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3.1 地形与地貌了解地形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3.2 土壤与植被学习土壤的形成和分类掌握植被的分布和生态功能第四章: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问题4.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4.2 自然环境问题的形成与防治学习自然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形成原因掌握自然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和方法第五章: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5.1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途径5.2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掌握人类适应和改变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第六章:生物地理学与生态系统6.1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掌握生物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6.2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第七章:人文地理学与人类活动7.1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了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7.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第八章:区域地理学与区域发展8.1 区域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区域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掌握区域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内容8.2 区域发展与规划学习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掌握区域发展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9.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定义和功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9.2 空间分析与地理决策学习空间分析的方法和过程掌握地理决策支持的原理和实践第十章:自然地理学的实践与应用10.1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掌握自然地理学实践中常用的技术和工具10.2 自然地理学的应用领域学习自然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自然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分类重点环节2:地球表层自然过程气候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地表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重点环节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地形的定义和分类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重点环节4: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自然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形成原因重点环节5: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途径重点环节6:生物地理学与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重点环节7:人文地理学与人类活动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环节8:区域地理学与区域发展区域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内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重点环节9: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核心技术空间分析的方法和过程重点环节10:自然地理学的实践与应用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自然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围绕自然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地球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过程、要素相互关系、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等多个方面。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因历年真题中并未出现绪论部分的内容,所以本笔记不做总结,以节省考生复习时间。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和天体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括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

现代人类理解的宇宙是大约发生于100亿年前的大爆炸所形成的,范围相当于13亿光年的巨大空间。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已知宇宙的范围必将逐渐扩大。

(1)宇宙的组成宇宙中的天体可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恒星:质量很大且能发光,肉眼能见看到。

99%以上都是恒星。

一切恒星都在不停运动行星:不发光,质量小于恒星,绕太阳系运动卫星:质量比行星更小,绕行星或矮行星运动,并随着行星绕恒星运动流星:在行星际空间运行,当接近地球,受引力作用时,可以改变轨道甚至陨落彗星:一种很小的。

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

星云:一种云雾状的天体(2)光年人们把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xl08km),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2.太阳和太阳系(1)太阳①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并以250km/ s的速度绕银心运动。

②太阳是一个炽热的发光球,它的内部不断进行着巨大的热核反应。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K,中心温度更高达1500X104K。

③质量很大的太阳,以其巨大的引力维持着一个天体系统绕着它运动。

这个天体系统就是太阳系,而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2)行星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有8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前四个属于类地行星,后四个为类木行星。

①水星a.水星赤道半径2440km,密度5.43g/cm3,质量仅为地球的5.53%,平均公转速度约为48km/s,是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

b.水星空气极稀薄,主要由氢(42%)、钠(42%)和氧(15%)组成。

c.昼夜温差极大,白昼可达427°C,而夜晚可降至-173°C,是太阳系中温差最大的行星。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自然地理学笔记(一):地球自转得地理意义地球转产生得自然现象就是多方面得1:产生了昼夜更替得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得节奏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得地方有不同得地方时4:天体引力产生潮汐,由于自转,相反得潮汐又阻碍它得运动。

5:地球整体得自转,同它得局部运动也有密切得关系。

可以影响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

此外,自转产生得离心力,也就是影响地球形状得原因。

(二):地球公转得意义1:昼夜长短得变化:昼夜得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得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得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得部分叫夜弧。

昼弧与夜弧得弧长,决定该地得昼长与夜长。

由于黄赤交角得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与春秋分日外,各地得昼弧与夜弧都不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太阳高度,就是指太阳对于地平得高度角。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得多少。

太阳高度最大得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

3:四季由于黄赤交角得存在与地球得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

季节变化就是半球性得现象,南北两个半球没有同事来临得同一季节,而总就是彼此相反。

这就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得两个主要得因素: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就是半球性得。

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两个半球之间得分配。

(三)、地球表面得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得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得物质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得、由其本身发展形成得物质与现象。

4、相互渗透得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得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得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得环境,在人类得参与下,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得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就是人类活动得基本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5/22
40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的能量转化

地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 具有独特的物质现象 各圈具有物质循环、能量传递、信息的传输 地表存在复杂的物质分异 地表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
2016/5/22
41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2016/5/22
31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定义 2、地球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轨道特征 4、地球公转周期 5、地球公转意义
2016/5/22
四季更替
32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初始阶段是均一化的凝聚作用 增温过程 内部熔融分异过程 大洋与大气圈的形成 生命的诞生与演化
玫 马瑰 蝴 头星 蝶 星云 云 星 云
爱 斯 基 摩 星 云
2016/5/22
17
天体组合
天体
星系
2016/5/22
18
天体组合
1、银河系:大约有 1500 多 亿 颗 恒 星 , 呈扁平旋涡状 , 其 直 径 约 10 万 光 年 , 厚度约 1.2 万光年。
2016/5/22
19
天体组合
2016/5/22
37
第五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二、海洋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2016/5/22
38
第五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三、陆地 大陆 岛屿 大陆岛 海洋岛 火山岛:由火山形成 珊瑚岛:由珊瑚礁构成,可岸礁、堡礁、环礁 大洲:一个大陆及其周围的的岛屿合在一起,称为 大洲。
白矮星
黑矮星
2016/5/22
5
恒 星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发光的球
体 大小
太阳的直径相当于地球的109倍. 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的33万倍. 结构 太阳的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30万倍. 核反应区: 组成:氢占80% 氦占18% 其它占2% 辐射区: (整个球体由气态组组成,进行大规模 的热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的能量) 对流区: 光球区: 色球区: 日冕区:
2016/5/22 10
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特点: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少
行星的概念
行 星
绕恒星运动、质量较小、不发光发热的天体。 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特点: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 Ø µò ÇÚ Ôî Óæ ÖÐ ÖÄ µ» ÎÃ Ö 太阳系八大行星
2016/5/22
27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证明实验 2、地球自转定义、方向 3、地球自转周期 4、地球自转速度 5、地球自转的意义
2016/5/22
恒星日 太阳日 角速度 线速度
地表最大线速度:L=464 ×cosφ(m/s)
28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理坐标系统的确立 第三节
Ú µ» ÒÚ ½
Ø µò ÇÍ ºî Óæ Ö
2016/5/22
11
行 星
行星的概念 太阳系八大行星 小行星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这个陨石坑 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 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 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 2000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 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 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 米的大坑

2016/5/22 20
天体组合
天体
星系 星系群
总星系
星系团
2016/5/22
21
二、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中心论
日心说
现代观点
2016/5/22
22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地 天
圆方 如如 不同纬度具有不同的太阳高度 张棋 角—造成地球热量的带状分布 盖局
的交点所需的时间。
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 地球连续两 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2016/5/22 43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四季更替 1、地轴倾斜 2、五带划分 3、四季更替
2016/5/22
44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太阳高度角
2016/5/22
45
2016/5/22 35
第五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一、海洋陆地的分布情况 1、海洋为主体 全球总面积5.1亿km2 其中海洋占70.8%,陆地 占29.2% 2、海陆分布不均 半球不均 纬度不均
2016/5/22
36
第五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3、海陆起伏线 海洋平均深度3729m 大陆平均高度875m
地球的运动
决定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一、地球的自转 使作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地球自转证明实验 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有不同地方时间

2、地球自转定义、方向 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产生潮汐现象 自转运动与它的局部运动关系密切 3、地球自转周期 4、地球自转速度 5、地球自转的意义
2016/5/22
29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定义 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 2、地球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轨道特征 4、地球公转周期 5、地球公转意义
2016/5/22
30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定义 2、地球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轨道特征 椭圆、且太阳位于一个焦点 4、地球公转周期 恒星年 回归年 5、地球公转意义

2016/5/22 15
流 星
流星的概念 流星分类
是星际空间运行的尘埃或固体块,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冲 向地球,与大气摩擦发生燃烧,少 数落到地面即为陨石。

偶发流星

周期流星
2016/5/22
16
星 云
星云的概念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 雾状外表的天体。
猫 眼 星 云
一、宇宙和天体 1、宇宙

什么是宇宙: 关于宇宙的假说: 光谱分析 ——“谱线红移” 宇宙产生于150亿年前的奇点中,大爆炸1秒
基本粒子相互作用,50万-100万年后产生氢原子, 认为 : —— “所有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 ,其 1-2亿后年形成天体星系。 基本观点 宇宙是由早期的一个超高密 ,超 退行速度正比于同我们的距离.” 高温的“宇宙蛋”,在某种物理条件下发生 结论: “宇宙在不断膨胀.” 猛烈爆炸而成。
星云 原恒星 主序星 红巨星 行星状星云 引力收缩阶段 (原恒星阶段 ) ——幼年期。
亮度:在地球上,肉眼所见的恒星的明暗程度。用 主序星阶段(中心温度大于700万度) ——壮年期。 视星等表示。 红巨星阶段(体积不断膨胀,温度降低) ——中年期。 超新星(再次爆炸 )、白矮星(n吨/cm3) 、中子星(亿吨/cm3)、 光度:恒星的真正发光程度。用绝对星等表示。 黑洞(n百亿吨/cm3)——老年期。
2016/5/22
23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 吸附和保持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声音传播;风、云、雷、雨现象;地面保持 完整;晨昏蒙影现象;保温恒温;空气浮力
2016/5/22
24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人类对地球运Fra bibliotek动的认识过程:
6
2016/5/22
太阳结构
2016/5/22
7
日珥 耀斑
色球层
2016/5/22
8
日冕
2016/5/22
9
恒 星
太阳产生热核聚变反应的特点.

较长期来看——较稳定
短期来看——有明显变化
稳定 :在人类有能力研究以来 ,其变化只有0.5~1.0% 变化 : 太阳黑子变化 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单位时间内垂直射向大气上界单位 面积的全部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 1367.69W/m2) 日珥变化 耀斑的爆发
14
2016/5/22
彗 星
彗星的概念 彗星的组成 彗星的分类
彗核 绕太阳运动的质量很小的天体。 彗发 彗头 彗星 彗尾 彗云
木星族:回归周期为3~10年,61颗 土星族:回归周期为10~20年,8颗 天王星族:回归周期为20~40年,3颗 海王星族:回归周期为40~100年,9颗
2、太阳系
位置:距银心27000光年,距银边23000光年.
卫星和行星的运行特征:
行星轨道偏心率很小,接近圆形 行星轨道面近似在一个平面上 行星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 余行星自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近似圆形,轨道面与母星轨道 面比较接近 绝大多数卫星,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形同。
2016/5/22
33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壳(岩石圈) 大陆型地壳 地幔 海洋型地壳 地核
2016/5/22
34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四、地球构造特点 在高空或是地球内部,它们基本上 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 各圈层却是互相渗透互相重叠的。

“一日”的定义:(恒星日、太阳日)
恒星日:以天球上某颗恒星(或春分点) 为参考点,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 星(或春分点)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上同一点连 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