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新题赏析1
【原创】2014届高三二轮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点+易错题+模拟题+真题全解析)名师推荐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知识点拨+易错题+模拟题+真题)专题之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续表2.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影响认识先秦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也体现出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
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孟子: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孟子提出“施仁政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论。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易错知识点大总结1.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否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2.老子(道家学派)与墨家学派(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3.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
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是对先秦“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先秦儒学的新改造,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儒学体系。
【例题巩固】(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
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考点1及答案

: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考点开篇语考点题一题面:我国古代有一位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依据。
该者应该是()A .韩非子B .孟子.董仲舒D .朱熹题二题面:秦汉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文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 .①②B .②④.①③ D .③④题三题面: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性”的生活秩序题四题面: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明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 .孔子B .董仲舒.朱熹D .陆九渊题五题面:自汉至唐,儒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念深入人心.程朱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日益兴起题六题面: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 .①②③B .①②④.①③④ D .②③④题七题面: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题八题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训宗规伦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201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分析

201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分析201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高考历史卷,在题型设置和试卷结构方面和去年一样,试卷不偏、不怪,在重视大多数考生的同时,又注意区分度,显得中规中矩。
充分体现出了历史教学的人文化、史实联系实际、古为今用的思想特征。
一.试卷联系实事热点,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反映在选择题中,考查了文化对于政治的作用,影射我国当代的文化建设;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目前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在本次考试中,民主政治的考查在29、32题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今年恰逢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而近几年来,随着钓鱼岛、东海防空识别区等问题日本屡屡挑战中国主权,中日关系紧张,这个成为了今年考试的一个重点,其中有一道选择题和两道选修材料题都涉及到了中国的抗战,总分值占到了34分,占卷面成绩的三分之一;国际政治上面,考到了欧盟的扩张,其中乌克兰局势,和欧盟有着很强的联系,是今年的国际热点问题。
通过分析,我在最后一节课给高三写了六大方面的考试热点预测(分别是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斗争;经济全球化和恐怖主义;苏联的形成及其解体;新航路开辟对于亚非拉的影响;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战后日本的崛起及日中关系),纵观全部的考点,我写的这六个方面中,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经济全球化、战后日本崛起及日中关系,在全国卷2中,居然考了近40分。
二.试卷特色分析今年的高考试卷中,选择题方面,所给材料迷惑性都不大,基于基础但是又高于基础,照顾大面积的学生又有区分度,难度都不算大,也没有难偏怪的题目。
考点也都是高中历史的主干知识点:奴隶制王朝的特点,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及儒家思想,欧美代议制,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斗争等。
材料题方面,40题考查的是清朝以来对于东北地区的管理以及后来的闯关东,《尼布楚条约》签订对东北的影响,核心是人口的流动对于地区的影响,这和我国目前富人移民有联系。
41题是图表题,通过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对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的传播与发展的认识问题,一则考查我国当代对外思想认识的变化,二则考查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这个题所给的图表,居然和云南省二次省统测的41题的题型完全一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4高考历史热点难点演练:专题0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4高考历史热点难点演练:专题0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https://img.taocdn.com/s3/m/dcd2090ede80d4d8d15a4f8b.png)
专题0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7.考查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
8.从世界文明发展角度,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
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
9.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的原因,但到近代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
10.要注意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主题。
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
11.如何对待我们的国粹,如京剧、中医、国画、书法。
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
2.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二、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十五):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基础强化】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大变革 ( )。
2.汉初实行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低下,经济凋敝 ( )。
3.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 )。
4.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具有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的特点,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
5.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本质是封建大一统思想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佛教和道教的迅速传播( )。
7.理学中积极的思想有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
消极影响有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礼轻法观念等( )。
8.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分歧在于对世界万物的本原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天理”,而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存在于人心( )。
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10.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经世致用”()。
答案1.√ 2.√ 3.√ 4.√5.×正确答案: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本质是君权神授思想6.√7.√8.√9.√10.×正确答案: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工商皆本”【易错、易混、误区盘点】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有哪些?答案“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什么?答案“因材施教”。
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是什么?答案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4.诸子百家中,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区别最大的两位思想家是谁?答案孟子和荀子。
5.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仍把他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什么?答案荀子提出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的主张。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2012新题赏析二

学科: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2012新题赏析题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题2: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题3:“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题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题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题6:竺可桢说:“自来我国学子之能谈科学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科学精神治科学者则更少”。
11世纪“潜心研究科学,为中国学术增光”,在其著作中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科学家是()A.葛洪B.沈括C.宋应星D.徐光启题7: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数学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有一部著作记载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这一数学著作应该是()A.《周髀算经》B.《九章算术》C.《缀术》D.《齐民要术》题8: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3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含解析)

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3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含解析)【名师综述】1.本专题重点问题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儒学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特点;李贽和三大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汉字、书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艺术成就。
难点主要是分析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涵及地位;探究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2.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古代科技尤其是四大发明、书画艺术、京剧等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成就,并直接或间接与现实问题或社会生活相联系。
从高考命题来看,题型多样,材料呈现形式新颖,情境化趋势很强。
从考查内容上说,考查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积极影响,儒家是中的合理成分(仁、德治、民本思想、教育思想),董仲舒对儒学学的发展(原因、方式、表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途径、影响,宋明理学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主张,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在反封建专制方面的主张及影响等。
从考查的能力要求上说,注重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试题的考查广度来说,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让题目出彩,试题角度的多元化趋势加强;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体现了历史的时代功能。
3.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注意结合每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脉络。
特别注意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儒学演变的四个重要阶段。
结合政治史、经济史内容,分析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北大附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新题)赏析一(1)

学科: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2013新题赏析题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题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题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题4: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 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题5: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宋代实在是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影响女性地位的关键原因是( )A.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B.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C.主流思想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租佃关系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需求题6: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
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
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
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题7: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历史
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新题赏析
开篇语
新题赏析
题一
题面: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A .韩非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题二
题面: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题三
题面: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题四
题面: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题五
题面: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题六
题面: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七
题面: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题八
题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宣圣谕。
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讲义参考答案新题赏析
题一
答案:C
题二
答案:B
题三
答案:D
题四
答案:D
题五
答案:C
题六
答案:C
题七
答案:C
题八
答案:
(1)根本:孝悌。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