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的思考

合集下载

2024年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样本(3篇)

2024年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样本(3篇)

2024年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样本《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通过对一所法国乡村小学音乐班的生活进行描绘,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师生之间深沉的情感。

这部电影所传达出的主题和情感深深触动了我,使我对教育的意义、音乐的力量以及人性的瑰丽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电影中的主人公克莱门特是一位性格内向、孤僻的教师,他被调到法国乡村的一所小学教授音乐课。

这所小学的学生都是些行为问题学生,他们缺乏家庭教育,也不受其他老师的喜欢。

然而,克莱门特并不因此而对他们失望,相反,他用他的真诚和对音乐的热爱打动了这些学生,让他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克莱门特不仅给他们带来了音乐的美妙,更重要的是,他给予了他们关爱和自信,使他们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电影中的插曲《放牛班的春天》是克莱门特创作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和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和热爱。

这首歌曲成为了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也让观众对音乐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能够跨越国界、文化差异,打动人们的心灵。

电影中的学生们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无论是音乐的表达还是情感的释放,都让人动容。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学校合唱团演唱的经历,那种团结协作、共同创造美好音乐的感觉令人难以忘怀。

《放牛班的春天》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一直引人入胜。

我被电影中描绘的学生们的心路历程所打动,他们经历了来自家庭、学校的各种困境和压力,但在克莱门特的引导和鼓励下,他们逐渐面对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电影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点,他们的成长故事让我感动不已。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曾经的迷茫和困惑,也曾经为才艺不突出而苦恼。

但是,通过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华,无论是音乐、绘画、舞蹈还是其他领域,只要坚持和努力,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电影中的克莱门特老师给我的启示是,教育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爱和引导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困扰和问题,他们需要老师给予关注和理解。

关于《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的思考

关于《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的思考

关于《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的思考《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平凡、简朴而又清新的影片,让无数的学者为之而感动。

我也深深的被感动着,反思着,感悟着。

在这部电影中,马修老师的教育理念有很多这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老师应该尊重学生,抱着人人平等的心态实施教育。

在师范学校学习时,我们被告知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在岗位上工作时,我时常告诉自己要对学生平等对待。

但是在实际中,这样的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不知觉的就会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不一样的高度。

影片中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贝比诺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让我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这一幕告诉我们平等的教育是体现在教学和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中的。

第二,要用爱来包容暴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这不仅是师德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法宝。

马修老师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

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

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

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了方向。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以马修为榜样用爱心铸就学生的自信心。

相反的,在影片中和马修老师截然相反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印象深刻。

“犯错,惩罚”是里面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也是其他老师对刚来学校的马修老师的告诫。

犯了错固然要惩罚,但惩罚不能是体罚,不能是暴力相向,更不能是对学生的侮辱。

体罚,暴力的教育方法只能使学生离来老师越来越远,甚至使学生误入歧途,走向极端。

影片里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极端的方式来回赠寄宿学校。

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

在我们的生活,多少暴力教育导致的悲剧给了我们血淋淋的教训。

我们应该远离这样失败的教育,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去得到学生的认可。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心得总结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心得总结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心得总结《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法国电影,通过一个描写了爱与友情、自由与束缚的故事,深情揭示出对教育和人性的思考。

这部电影让我回味无穷,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反思。

以下是我对该片的观后心得总结。

首先,电影揭示了教育的失真。

在电影中,主人公克莱门特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死板的训练,他主张的是机械式的纠错和权威式的管理,完全缺乏对孩子们个性和需求的尊重和理解。

在克莱门特的眼里,学生只是商品,需要按照社会的标准来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只追求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才华和创造力缺乏培养。

这也反映了当时法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太强调功利性和竞争性,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培养。

然而,随着新的音乐老师拉希德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拉希德的教育理念与克莱门特截然不同,他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发掘学生们的潜力,让他们重拾对音乐的热情。

他提倡的是自由、开放、尊重和关怀,不再限制学生的发展。

通过拉希德的悉心教导,学生们逐渐摆脱了束缚,展现出各自的才华和独特魅力。

这无疑给了观众一个鲜明的对比,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了传统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局限性。

认识到孩子们的差异,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尊重,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潜能。

其次,电影以音乐为媒介,传达了友情和爱的力量。

电影中的学生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背景,他们有时候会产生摩擦和冲突,但正是音乐成为了他们的纽带,帮助他们找到了共同的目标和信念。

音乐让学生们团结在一起,互助互助,共同创造了奇迹。

电影中幕幕动人的音乐表演,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展示了友情和爱的力量。

这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思考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像电影中的学生们一样,用音乐、用友情来化解冲突,建立深厚的情感。

此外,电影还反思了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偏见和歧视。

电影中的学生皮埃尔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他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们欺负和排挤,他的特殊需要得不到满足和照顾。

正是拉希德的到来,为皮埃尔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启示

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启示

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启示一、尊重与信任学生1. 影片体现- 在电影中,马修老师面对的是一群被认为是“问题儿童”的学生。

他们调皮捣蛋,被学校以高压手段管理。

但马修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歧视他们,而是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

例如,他发现莫杭治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便给予他信任,让他担任合唱团的主唱,这种信任让莫杭治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2. 教育启示- 在实际教育中,尊重和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无论是性格、学习能力还是家庭背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像马修老师一样善于发现并信任学生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成长中。

二、因材施教1. 影片体现- 马修老师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嗓音条件,将他们安排在合唱团的不同声部。

对于那些嗓音条件较差或者有其他问题的学生,他也没有放弃,而是为他们设计了适合的演唱方式,如让五音不全的郭邦负责“翻乐谱”,让他也能参与到合唱团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价值。

2. 教育启示-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要给予更多的辅导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用爱和宽容感化学生1. 影片体现- 影片中的学生们经常犯错,如偷东西、捉弄老师等。

但马修老师总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

当发现学生偷了自己的乐谱时,他没有严厉惩罚,而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归还乐谱。

他的爱和宽容逐渐融化了学生们心中的坚冰,使他们从叛逆走向了积极向上。

2. 教育启示-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错。

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惩罚,而应该用爱去包容他们的错误,用宽容的态度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

爱和宽容能够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放牛班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它讲述了一群农村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放牛的过程,学习了许多知识和技能,也体验了生活的真谛。

这部电影中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注重实践在放牛班中,老师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个性在放牛班中,老师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性化教育。

三、注重情感在放牛班中,老师注重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实现情感教育。

四、注重人文在放牛班中,老师注重人文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人文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实现全面发展。

五、注重团队在放牛班中,老师注重团队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团队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实现协同育人。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它注重实践、个性、情感、人文和团队,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应该借鉴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协同育人。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影评这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教育的电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马修来到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做代课老师,并与学校里的学生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教育故事,最为触动人心的便是马修老师无私的爱,唯有真正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收获孩子的爱,这也让我更加坚信: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尊重和爱,才是它真正的内核。

下面我想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这部伟大的教育影片作一些评析。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后,我们知道学生是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有差异、有个性的独特的人。

因此教师应当用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应当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发掘学生潜力,给予充分关怀,应当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严格要求学生,欣赏、尊重、信任、关爱学生,应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处理好发展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而马修老师对皮埃尔的教育,正是以人为本学生观最真实的写照。

皮埃尔在一开始也和其他学生一样是问题少年,爱调皮捣蛋,经常违反学校规定,也常被校长体罚。

当以前的老师用“天使面孔蛇蝎心肠”来形容皮埃尔时,马修老师对此表示怀疑。

在和皮埃尔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皮埃尔除了性格比较孤僻,爱捣蛋外,也没有其他老师说的那么无药可救。

接着,他对皮埃尔进行一步一步的因势诱导,他让皮埃尔帮自己管理班级,尽管皮埃尔在黑板上画了他的画像,他也没有生气,而是转手给皮埃尔画了一幅侧颜像,后来马修发现了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在组建合唱团时十分注重孩子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让不会唱歌的派皮诺作助理并在空闲时候教他,让五音不全的大高个郭和颁担任活谱架,让皮埃尔作合唱团的领唱并劝说他母亲让他去专门的音乐学院,最后才有了功成名就的钢琴指挥家皮埃尔。

正是因为马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去观察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做孩子情感的促进者,不断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最终引导孩子实现自我的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带给教育的启示

《放牛班的春天》带给教育的启示

《放牛班的春天》带给教育的启示《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它讲述了一个传统但又特别的故事:一群生性顽皮的“问题少年”在一位善良、有耐心的音乐老师的感化和教育下,对未知的生活有了方向。

这是一部关于教育主题的经典之作,经典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打磨的,《放牛班的春天》仍然能给今天的教育带来启示与思考。

一、学校与制度:灵活变通,人道主义在马修的日记中,他曾写道:“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来这里,哈森(校长)令我害怕,这里阴森的建筑令我害怕,这些孩子也让我害怕,我怕他们会进来谋害我。

”起初,这确实是一个笼罩着阴霾的“灰蒙蒙”的学校。

马修第一天来上班,校长就跟他强调要先学习这里的规章制度。

马克森斯大叔的眼睛因为学生们的恶作剧受伤,血流不止,此时校长却让马修赶紧敲钟召集所有人,马修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找个医生?而校长却回答说:“你知道这里寄宿的规章吗?我怎么跟你说的?”听到钟声,孩子们纷纷下楼,走在最后的一个孩子明明什么话都没说,却被校长和另外一个老师粗鲁地用手打了脑袋,大声呵斥“安静!”解决这场恶作剧的方法就是按照学校一贯的“行动—反应”原则,给肇事者严厉的惩罚,怎么找出那个人?竟是先从名单册中随便挑一个学生出来接受惩罚,不管他是否是无辜的,直到真正的肇事者自首或被举报为止。

校长哈森对付这些桀骜不驯的学生就是简单粗暴的方法:关禁闭、打耳光、揪耳朵、辱骂。

不管是否正确,他总是以最冷酷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们,甚至连娱乐活动都被禁止。

学校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而不是充斥暴力的牢房。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在确立教育制度时也必须适应这些规律。

恰恰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学校,所以更应该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人的发展需要,在收、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制定一种如铁门般硬邦邦的制度,把其他所有可能对学生们有益的方法拒之门外。

二、老师与学生:温暖彼此,相互成就教师作为教育工作里的灵魂人物,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发展的引导者,而马修就是这样一位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教育学角度(优秀范文3篇)精选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教育学角度(优秀范文3篇)精选

这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时,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起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

作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

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时时刻刻关心你的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较的。

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冲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

〞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

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亲其师,信其道。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根底。

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的思考
铜冶一中张志红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平凡、简朴而又清新的影片,让无数的学者为之而感动。

我也深深的被感动着,反思着,感悟着。

在这部电影中,马修老师的教育理念有很多这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一,老师应该尊重学生,抱着人人平等的心态实施教育。

在师范学校学习时,我们被告知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在岗位上工作时,我时常告诉自己要对学生平等对待。

但是在实际中,这样的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不知觉的就会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不一样的高度。

影片中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贝比诺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让我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这一幕告诉我们平等的教育是体现在教学和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中的。

第二,要用爱来包容暴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这不仅是师德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法宝。

马修老师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

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

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

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了方向。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以马修为榜样用爱心铸就学生的自信心。

相反的,在影片中和马修老师截然相反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印象深刻。

“犯错,惩罚”是里面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也是其他老师对刚来学校的马修老师的告诫。

犯了错固然要惩罚,但惩罚不能是体罚,不能是暴力相向,更不能是对学生的侮辱。

体罚,暴力的教育方法只能使学生离来老师越来越远,甚至使学生误入歧途,走向极端。

影片里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极端的方式来回赠寄宿学校。

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

在我们的生活,多少暴力教育导致的悲剧给了我们血淋淋的教训。

我们应该远离这样失败的教育,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去得到学生的认可。

《放牛班的春天》结束了,但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结束,马修式的教育还在影响着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