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发病率

合集下载

乙肝,为何多在20-30岁发病?

乙肝,为何多在20-30岁发病?

但与此同时,也是患者治疗肝病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患者一方面免疫系 统成熟,有利于药物更好吸收,与病毒抗衡;另一方面,成人耐受性更强,会有 效的抵抗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更好的辅助药物治疗。
武பைடு நூலகம்中科肝病医院
乙肝,为何多在20-30岁发病?
阅读提示:中国70%病毒感染者来自于母婴传播,20~30岁的年纪正好处于 肝病的爆发期,此时免疫系统和病毒均衡被打破,再加上年轻人繁重的工作、不 规律的生活、强大的精神压力让身体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免疫力随之下 降,为乙肝病毒的爆发埋下隐患。 调查显示,近几年,由于乙肝疫苗的普及和肝病防治知识的大力宣传,儿童 乙肝病毒携带率和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与此相反,成人乙肝病毒携带率和恶 化率却有所攀升,其中20~30岁年龄组患者最多,男患者数是女患者的2.6倍。 专家解释说,这与肝病自身的特点有关。刚出生时就因为母婴、血液的关系, 被感染了肝炎病毒。在年少时,这些病毒和机体处于和平共处的阶段,对身体没 有太大的危害。 “患者迈入成年后,随着机体免疫力的增强,开始对这些侵入人体的病毒进行 攻击。体内反反复复的持久战,导致肝脏炎症可能反复发作,肝脏的组织也在这 场持久战中不断被损害,因此导致肝病爆发。”

中国乙肝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乙肝疫苗批签量及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乙肝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乙肝疫苗批签量及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乙肝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乙肝疫苗批签量
及竞争格局分析
一、乙肝发病率及死亡率
乙肝患者确切的说法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正在发病,表现出肝脏在受损状态,仅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称为乙肝患者。

2020年中国乙肝发病人数为90.24万例,发病率为64.3/10万人。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可以结婚、生育,对方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母婴传播。

2020年中国乙肝死亡人数为464人,死亡率为0.0331/10万人。

二、乙肝疫苗批签量情况
三、乙肝疫苗竞争格局
从竞争格局来看,大连汉信占乙肝疫苗主要份额。

2020年大连汉信乙肝疫苗批签发3788万支,占比59%,同比增长33%;华北制药乙肝疫苗批签发为1847万支,占比29%,同比增长47%;葛兰素史克批签发为632万支,占比10%,同比增长810%。

从10微克和20微克乙肝疫苗格局来看。

2020年10微克乙肝疫苗共批签发4596万支,同比增长3%;20ug乙肝疫苗共批签发1872万支,同比增长30%。

2020年10微克乙肝疫苗批签企业中,大连汉信占主要份额,获批签发3658万支,占比80%;葛兰素史克批签发480万支,占比10%;华北制药批签发335万支,占7%;康泰生物批签发122万支,占比3%。

2020年中国20微克乙肝疫苗企业中,华北制药占主要份额,获批签发1512万支,占比81%;葛兰素史克批签发152支,占比8%;大连汉信批签发130万支,占比7%;康泰生物批签发79万支,占比4%。

乙肝病人的护理

乙肝病人的护理
染源
乙肝———血液/体液隔离 重点人员管理:餐饮、幼师、美容师
2、切断传染途径
预防
3、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
乙肝:新生儿接种 0-1-6方案(易产生抗体)
被动免疫 乙肝: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传染源: 急慢性乙肝患者, 隐性感染者, HBsAg 无症状携带者(危害性更大)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 1、血液、血制品传播 ❖ 2、医源性传播
注射、手术 采血、拔牙 内窥镜检查 预防接种 针刺、纹身、 各种医疗器具、 工作人员的手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 3、母婴传播 (丁肝少见) 围产期、分娩新生儿接触或吸吞入含HBV 的母血、羊水、或分泌物。 宫内感染(<10%), 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
或混合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二、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肝炎病毒复制感染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
障碍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
摄入减少、呕吐、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 有关。
护理诊断
4、焦虑 与缺乏肝炎的知识、病痛导致的 不适感、病情反复、久治不愈、担心预后 及害怕传染家人等有关。
乙肝病人 的护理
xxxx xxxx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3亿 10%
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 每年近 30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 广东乙肝病毒感染者达1000万以上,发
病率为全国之最。
一、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 1、传染源 ❖ 2、传播途径 ❖ 3、人群易感染性
流行病学

乙肝患者孕产期管理

乙肝患者孕产期管理

乙肝患者孕产期管理乙型病毒肝炎(HBV)简称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在我国此病的发病率为10%,有三分之一的乙肝患者因发生乙肝病毒母婴直接传播患此病。

目前,肝病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我国孕妇中乙肝阳性的患者率高达5、97%~33%,这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群体,应妥善管理孕产期的保健。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坏死、纤维化。

乙肝主要在中国以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流行,中国人口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经血液、母婴传播、性传播、皮肤黏膜破损等传播方式。

乙型肝炎除母婴直接传播以外还有很多介质传播,如:纹身、扎耳洞、内镜检查、去不正规献血站献血等。

乙型肝炎病毒并不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在一起接触是不会被感染的。

由于乙肝患者妊娠后可能加重原有的肝损伤,甚至会导致急性黄肝萎缩、肝功能衰竭等,导致孕产妇死亡。

同时为了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乙肝孕妇应纳入专门高危妊娠管理系统。

妊娠合并乙肝除了加重肝损伤外,还可增加早产、死胎发生的几率,乙肝产妇患妊高症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产妇高出很多。

所以医院应做好细致、全面的产前检查,为保证患有乙肝妊娠的产妇顺利妊娠。

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

如果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e抗原均为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有70%~90%在半岁内感染乙肝,在12月龄时90%将成为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感染;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为阴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在半岁以内有10%可发生乙肝感染,在12月龄时成为慢性感染的比例则高达40%~50%。

乙肝病毒在宫内感染率为5%~15%,是出生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当婴儿出生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呈阳性直到1岁时仍呈阳性可判断为宫内感染。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三)接种方法、部位及剂量
卡介苗接种常用的方法有3种:即皮内法、皮上划痕法和内服法。 (1)皮内法:即皮内注射法。注射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注射 后应起一皮丘。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所用菌苗每毫升含介苗0.5mg 或0.75mg,用0 .1ml做皮内注射用,严禁注入皮下。此法阳转率高且 稳定。 (2)皮上划痕法:皮上划痕所用卡介苗是乳白色混悬液,每1ml内含菌 量50~75mg。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用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 滴2~3滴摇匀的菌苗液,用消毒的针划一“井”字,各长1~1 5cm, 间隙0.5cm,以出现红痕为宜,涂匀菌苗,使其渗入皮内,菌苗干后 才可穿衣服。此法操作简单,易于普及和推广,局部反应轻,淋巴结 反应较少。 (3)口服法:只限于出生后2个月以内的婴儿。 以上3种方法,以皮内法和口服法阳转率较高,皮上划痕法阳转率较 低。 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皮内注射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四)接种禁忌症
(1) 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症、湿疹或皮肤病 患者。 (2) 急性疾病、烧伤患者、疾病恢复期(疾病结束及健康恢复之间)、近 期接种天花疫苗、泌尿道感染患者。(国外资料) (3) 由于使用下列药物或治疗而致免疫应答抑制:烷化剂、抗代谢药、 放射治疗、类固醇。(国外资料) (4) 由于下列疾病导致免疫应答降低:全身恶性肿瘤、HIV感染、γ干 扰素受体缺陷、白血病、淋巴瘤。(国外资料) (5) 由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或未知病因的发热不得使用卡介苗。(国 外资料) (6) 免疫力降低的婴儿或儿童。(国外资料) 慎用 (1) 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的患者慎用。 (2) 哮喘患者。免疫原性物质可引起哮喘发作或过敏反应。
性接触传播:多个性伴侣者,HBV感染危险性增高(Ⅰ)

大学生体检中乙型肝炎发病率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

大学生体检中乙型肝炎发病率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
2 0 1 0 ,2 2 ( 5 ) : 5 3 - 5 4 .
食 习惯 、性别 、年 龄 、体 重 等有 密切 的关 系 。在血 液 的分离 、 运输 和溶解 过程 中 ,操作 程序不规 范 ,离 心技术不 合格 等 ,极
【 2 ] 张浩,陈国安,孙立平,等 . 2 0 0 7 — 2 0 0 9 年 武汉无 偿献 血 血液报 废原 因分析 [ J ] . 临床血液学杂志 ,2 0 1 1 ,2 4 ( 1 ) : 9 4 — 9 9 . [ 3 ] 曾劲 峰,李 活,吴 国光 . 献血者采 血前 A L T 初筛 检测可行性 探讨 [ J 】 .
2 0 0 7 — 2 0 1 0年 ,本校 7 2 4 6 人 参加体 检 的大 学生 中 ,共检 出 乙肝 病 毒感 染 患 者 为 7 1 2例 ,乙肝 病 毒感 染 阳性率 为 9 . 8 3 %。 各 年度具体情况详见表 1 。
① 钦州学院东校区卫生所 广西 钦州 5 3 5 0 0 0
平均为 ( 1 9 . 1 3 ±1 . 1 1 ) 岁。 1 . 2 研究方法
2 0 0 7 — 2 0 1 0年本校 7 2 4 6名参加体检学生 中男 3 3 5 0例 ,其 中 乙型肝 炎感染患者 2 9 8例 ,感染 比例为 8 . 9 0 %;女 3 8 9 6例 ,其 中 乙型肝 炎感染 患者 4 1 4例 ,感染 比例 为 5 . 7 1 %。男 性 乙型肝 炎感染率 显著 高于女性 乙型肝炎 感染率 ,差 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第1 1 卷第1 1 期( 总 第1 9 9 J  ̄ ) 2 0 1 3 年4 月 调 查研 究 D i a o c h a y a n j i u
大 学生体检 中乙型肝炎发病 率情 况分析 及 预 防措 施 研 究

我家是个“乙肝窝”——说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家庭聚集性

我家是个“乙肝窝”——说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家庭聚集性

我家是个“乙肝窝”——说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家庭聚集性作者:暂无来源:《肝博士》 2016年第1期尘土白先生说,他们家里一共有5口人,但是有4口人先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成了“乙肝窝”。

刘某的家庭中6口人,竟然有5人感染HBV,母亲和哥哥发生HBV相关性肝癌,先后逝世。

不久,父亲又不幸被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最后也合并了肝癌,最近故去。

HBV感染的家庭(族)聚集性很多见HBV感染的家庭或家族聚集性,就是在一个家庭内或一个家族系内有2个以上成员感染了HBV,感染者可能为HBV携带状态,可能是乙肝病人,也可能是HBV相关性肝硬化、肝细胞癌。

我国调查发现,家庭(族)聚集性,占60%~80%以上。

例如,在两个自然村104个家庭中调查,发现有61个家庭有感染乙肝病毒者(59.22%),而一个家庭内有2例以上乙肝病毒感染者就有34个家庭(32.7%);又如某村8户145人,发生乙肝27例,发病率18.6%,病人却集中于16户内(57.1%);有人对157名HBV携带者所属的422个家庭成员调查,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率近30%,而对照家庭仅为8.8%。

有HBV携带者的家庭较无携带者家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高6.8倍,表面抗体(抗-HBs)检出率高2.7倍。

近年有人对23个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家系共375例,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2、3级亲属平均遗传度为88.8%。

国内有位学者对62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一家发生2例乙肝病人者有103户,一家发生3例者54户;在一个家族内发生4例者有25个家族,在一个家族内发生5例的有14个家族,在一个家族发生6例的有2个家族,在1个家族中发生7例的有7个家族,在1个家族中发生8例的有3个家族,在1个家族中发生9例的有一个家族,在一个家族中发生10例乙肝的有2个家族。

还发现第三代感染者37家,第四代感染者4家。

乙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家庭(族)聚集性乙肝为什么会有这种流行病学特征呢?研究发现,不少于50%的家庭聚集性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的,次要原因为家人之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的水平传播。

专家:乙肝不可怕歧视才可怕

专家:乙肝不可怕歧视才可怕

专家:乙肝不可怕歧视才可怕*导读:害怕是不奇怪的,因为慢性乙肝的治愈率很低。

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大概有1.2亿左右,其中肝功能异常的慢些乙肝的患者大概有3千万左右,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大概有20%~25%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有5%左右的人可能会转化为肝癌……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大概有1.2亿左右,其中肝功能异常的慢些乙肝的患者大概有3千万左右,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有部分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面对乙肝,我们担心惧怕到底该不该?面对乙肝歧视,我们能做什么?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高志良教授。

以下为采访正文:专家介绍:高志良教授,男,中山大学肝脏病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全国委员,广东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

[详情]慢性乙肝:可防可控,不用怕!:高主任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我们知道,大部分人在得知自己得了乙肝之后都感到很害怕,您觉得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有必要如此害怕呢?高志良:害怕是不奇怪的,因为慢性乙肝的治愈率很低。

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大概有1.2亿左右,其中肝功能异常的慢些乙肝的患者大概有3千万左右,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大概有20%~25%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有5%左右的人可能会转化为肝癌,这个病程发展的时间是因个人而异的,有些人快有些人慢,很年轻就得肝癌的人也有,一辈子都不发展为肝癌的人更多,这是跟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关的。

而接受正规治疗的话,这个比率就可得到大大的降低。

: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癌的几率究竟有多大?高志良:慢性乙肝虽然发病率高,但并非所有的慢性乙肝患者最后都会发展为肝癌,这个机率大概为9/1000左右,抗病毒治疗的人跟不抗病毒治疗的人相比,他发展为肝癌的风险可降低500倍。

:很多人在治疗乙肝的过程中都是断断续续吃药的,请问这样做对患者会有什么影响?高志良:在治疗乙肝的过程中断断续续吃药,这是不对的,这叫“依从性差”,这是治疗过程中的很大一个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在我国的发病率如何?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在法定的传染性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均占首位,先平均年发病率为100/10万左右,即全国每年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其中50%为甲型,25%乙型,5%为丙型,10%戊型,余10%为其他尚未检测出尚未发现的新型病毒所导致肝炎。

我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数为6.9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越9800万,我国每年报告乙型肝炎新发病例数约50万,约占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人数的1/4.乙型肝炎患病率为100/10万。

据调查,目前全国现有患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约2700万人,每年死于与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病越28万人,其中50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我国两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HBsAg阳性率为7.18为7.18%,其中男性为11%,明显高于女性的8%;乡村10%明显高于城市的8%,1~5岁幼儿组的年递增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江南明显高于江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平均为10.8高于西北边疆地区的
8.5%,华北地区为相对较低流行区(5.5%),中南和华东部分省市为最高携带地区。

全国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49.8%;感染过乙型肝炎的总流行率为57.63%。

感染流行率随年两的增长而增长,但50随以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中国南方调查7个民族部分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5.3%,以藏族和瑶族为最高,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26.2%及24%。

黎族和维吾尔族感染率较低,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26.2%和24%。

黎族和维吾尔族感染率较低,HBsAg 阳性率分别为7.0%和5.3.另一报告经调查分析认为,HBSAg携带与遗传有关,遗传决定了某些人的易感性,且家族工具时间较长,感染机会较大。

因接触乙型肝炎病毒的频率和强度不同使不同的职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一定的差异。

调查发现医务人员(血液透析、外科、口腔科、化验室)的HBsAg携带率和乙型肝炎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数倍。

妓女(暗娼)、犯人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的流行率在我国高达85%以上。

我国HBsAg亚型以adr为主,占59.6%,adw站34.2%,ayw站5.1%。

长江以北adr为主,江南adw增多,少数地区占优势。

ayw仅见于四藏、新疆和内蒙古的少数民族。

有色人群的HBsAg流行率高于白种人,黄种人高于其他肤色的民族。

迄今,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局我国传染病的前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