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软开关电路剖析

合集下载

低脉动软开关PWM逆变器的参数设计及分析

低脉动软开关PWM逆变器的参数设计及分析

图 1 钳 位 型软 开 关 逆变 器 电 路 结 构
关断 时 (0时 刻 ), 1 VT t VT 、 2触 发 导 通 , 、 1 过 LC 通
VTlVT 谐 振 , 、 2 当谐 振 电 流 下 降 到 一 定 程 度 时 ( l t
时刻 )零 电压关 断 VT , C继 续谐 振 , , 2L、 C两端 电压
f1 一f + I l flm c= d L ≤ ( ) c
一 Ud
收稿 日期 :0 1 8—1 2 0 —0 0 定稿 日期 :0 1 0—2 2 0 —1 9 作者 简 介 : 方 向 (9 7 ) 男, 北 黄 冈人 , 士 研 究 17 一 , 湖 硕
基 金 项 目: 海 市科 技 启 明 星 计 划 (9 6 和 上 海 市 教 委 上 ¥8 )
青 年 基 金 ( 9 3 资助 项 目 S8)
图 2 谐 振 环 节 电压 和 电感 电 流波 形
结合文 献 [ ] 2 对该 电路的分 析 , 可得 出 图 2所示
符号 的等式 关 系 :
FA N G a g, XU u — i Xin G o qng, XU Zhe x o g — in
( nj To g Un vri ,S a g a 0 3 1 h n iest y h n h i2 0 3 ,C ia)
Ab tac : sr t Thepa a e e e i i i l nd ls nay i fa s f—w ic d PW M nv re t lw- ipl t u s rm t rd sgn prncpe a o s a l sso o ts the i e tr wih o rp eou p ti ds u e n dea l a m e ia i ua in wih t e i e t rm o e sc r id ou . m ua in r ul rf he r a o ic s d i ti, nd nu rc sm lto t h nv re d li a re t Si lto e t veiy t e s n— l s s a lnes o hepa a e e e i n prncpl b e s ft r m t rd g i i e. s Ke wo d p r m ee s d in;s f wic y r s: a a tr e g s o ts t h; rs n ntcr ui e o a ic t

陈鹏-PWM硬开关软开关

陈鹏-PWM硬开关软开关
陈鹏 电气专研-14
在各种逆变变换技术中M硬开关工作方式,高压直流电源的主 电路拓扑如图所示。
Lr为变压器漏感及导线杂散电感,C0为电除尘负载等效电容,R0为电除尘 负载等效电阻。Vin为直流母线电压,V0为负载电压折算到变压器原边值, 变压器变比为l:n。
采用的高压直流电源的主电路拓扑如图所示。
变压器变比为1:n,Lr为谐振电感(利用变压器漏 感和导线杂散电感),Cr为谐振电容(外加电容), C0、R0分别为负载等效电容和电阻。
在电流断续工作方式下,电路有三种开关模式: 1.开关模式1,to到t1期间,开关管S1、S4导通, f>0,电路正向谐振; 2.开关模式2,t1到t2期间,反并二极管D1、D4导通, f<0,电路反向续流谐振; 3.开关模式3,t2到t3期间,i=0,所有的开关管和二 极管均关断,电路处于谐振电流断续状态,所有谐振元 件状态不变。
t0时刻开关管S1和S4的驱动脉冲到来,开关管S1和s4 导通,电感Lr被充电,逆变输出电流i沿直线上升。此时高 压硅堆D02和D03导通,逆变电路通过变压器和高压硅堆 给负载供电。 t1到t2时间段,反并联二极管D2和D3导通,逆变输 出电流下降到零。可见在PWM硬开关的工作方式下,开关 管是零电流开通,但是在峰值电流的情况下关断。开关管 在大电流的条件下关断,关断损耗大,而且会在开关管上 产生较大的尖刺。时区时间结束后,Ts/2时刻,S2和S3 的驱动脉冲到来,电感又开始被充电,情况同上面的分析, 不再赘述。

PWMDCDC全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

PWMDCDC全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

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
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
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
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
移相控制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的 工作原理
移相控制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的 工作原理
移相控制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的 工作原理
u t t
u i 0 P 0
u
i t t
u i 0 P 0
i
a)软开关的开通过程
b)软开关的关断过程
图6-2 软开关的开关过程
DC/DC全桥变换器
DC/DC全桥变换器由全桥逆变器和输出整流滤波 电路构成:
DC/DC全桥变换器--全桥逆变器及其控制
Q1~Q4,D1~D4 Tr K=N1/N2
控制方式: 双极性 有限双极性 移相控制方式
关断时间错开切换放式—滞后桥臂的软开关实现
PWM DC/DC全桥变换器软开关的实现原则
PWM DC/DC全桥变换器的两类软开关方式
小结
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
• 前面讨论了滞后桥臂的零电压关断,即电容的存在可以实现零电 压关断,现在关心的是开关管开通的情况. • 下面先讨断切换方式
Q1,Q4关断,原边电流给C 1和C4充电,同时C2和C3 放电,限制Q1,Q4的电压 上升率,实现软关断。 当C1和C4电压上升到Vin 时,C2和C3电压下降到零 .此时D2,D3导通,为Q2, Q3提供零电压开通的条 件。 但是此时如果开通Q2和Q 3,在AB两点 出现的就 是占空比为1的交流方波 电压
PWM DC/DC全桥变换器的控制策略族
PWM DC/DC全桥变换器的控制策略族

软开关半桥DC-DC变换器的PWM控制

软开关半桥DC-DC变换器的PWM控制

软开关半桥DC/DC变换器的PWM控制
引言
半桥DC/DC变换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非常适用于中小功率场合。

硬开关变换器高频时开关损耗很大,严重影响其效率。

软开关技术可降低开关损耗和线路的EMI,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提高开关频率从而减小变换器体积和重量。

传统半桥变换器有两种控制方法,一种是对称控制,一种是不对称互补控制。

本文主要分析实现半桥DC/DC变换器软开关的PWM控制策略。

1 控制型软开关PWM 控制策略
控制型软开关半桥DC/DC变换器不增加主电路元器件(可增加电感电容元件以实现软开关条件),通过合理设计控制电路来实现软开关。

图1给出4种控制型软开关半桥DC/DC变换器的PWM 控制策略。

移相全桥零电压PWM软开关电路的研究

移相全桥零电压PWM软开关电路的研究

略大于开关管自身的寄生电容可减小管子之间的差
异。 实际中,可根据实验波形对其进行调整。 计算得
Llk=7.2 μH,实际取10~20 μH。 由于 要 兼 顾 轻 载 和 重 载,同 时 电 感 在 超 前 臂 谐 振 和 续 流 时 有 能 量 损 失 ,故
实际中取值较计算值略大为宜。
5 整机最大占空比合理性计算
第 43 卷第 1 期 2009 年 1 月
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
移相全桥零电压 PWM 软开关电路的研究
胡红林, 李春华, 邵 波 (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Vol.43 No.1 January,2009
摘要:介绍了移相全桥零电压 PWM 软开关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从时域上详细分析了软开关的工作过程,阐述了
在开关电源中具有谐振开关和 PWM 控制特点 的移相全桥零 电 压 PWM 变 换 器 得 到 了 广 泛 应 用 , 该 类 变 换 器 实 现 了 零 电 压 开 关 (ZVS),减 小 了 开 关 损耗,提高了电源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电源可在较 高的开关频率下工作,因而大大减小了无源器件的 体积。 但移相全桥 ZVS 电路存在对谐振电感和电容 的合理选择及占空比丢失的问题,这就要求 ZVS 软 开关有一个合理的最大占空比。
实现 VQ1 零电压关断需要有:
uC1=
iCb 2C1
td1=
is 2nC1
td1≥Uin
(6)
式中:td1 为 VQ1,VQ3 死区时间;n 为变比。
要在全范围内实现超前臂的零电压开通, 必须
以 最 小 输 出 电 流 Iomin 和 最 大 输 入 电 压 Uinmax 来 选 取 C1,C3,即 C1=C3≤Iomintd1/(2nUinmax)。 4.2 串联电感的取值及滞后臂并联电容的选取

移相全桥为主电路的软开关电源设计详解

移相全桥为主电路的软开关电源设计详解

移相全桥为主电路的软开关电源设计详解2014-09-11 11:10 来源:电源网作者:铃铛移相全桥变换器可以大大减少功率管的开关电压、电流应力和尖刺干扰,降低损耗,提高开关频率。

如何以UC3875为核心,设计一款基于PWM软开关模式的开关电源?请见下文详解。

主电路分析这款软开关电源采用了全桥变换器结构,使用MOSFET作为开关管来使用,参数为1000V/24A。

采用移相ZVZCSPWM控制,即超前臂开关管实现ZVS、滞后臂开关管实现ZCS。

电路结构简图如图1,VT1~VT4是全桥变换器的四只MOSFET开关管,VD1、VD2分别是超前臂开关管VT1、VT2的反并超快恢复二极管,C1、C2分别是为了实现VTl、VT2的ZVS设置的高频电容,VD3、VD4是反向电流阻断二极管,用来实现滞后臂VT3、VT4的ZCS,Llk为变压器漏感,Cb为阻断电容,T 为主变压器,副边由VD5~VD8构成的高频整流电路以及Lf、C3、C4等滤波器件组成。

图1 1.2kw软开关直流电源电路结构简图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当开关管VT1、VT4或VT2、VT3同时导通时,电路工作情况与全桥变换器的硬开关工作模式情况一样,主变压器原边向负载提供能量。

通过移相控制,在关断VT1时并不马上关断VT4,而是根据输出反馈信号决定移相角,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关断VT4,在关断VT1之前,由于VT1导通,其并联电容C1上电压等于VT1的导通压降,理想状况下其值为零,当关断VT1时刻,C1开始充电,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因此,VT1即是零电压关断。

由于变压器漏感L1k以及副边整流滤波电感的作用,VT1关断后,原边电流不能突变,继续给Cb充电,同时C2也通过原边放电,当C2电压降到零后,VD2自然导通,这时开通VT2,则VT2即是零电压开通。

当C1充满电、C2放电完毕后,由于VD2是导通的,此时加在变压器原边绕组和漏感上的电压为阻断电容Cb两端电压,原边电流开始减小,但继续给Cb 充电,直到原边电流为零,这时由于VD4的阻断作用,电容Cb不能通过VT2、VT4、VD4进行放电,Cb两端电压维持不变,这时流过VT4电流为零,关断VT4即是零电流关断。

PWM软开关技术简介

PWM软开关技术简介

1.引言将谐振变换器与PWM技术结合起来构成软开关PWM的控制方法,集谐振变换器与PWM控制的优点于一体,既能实现功率开关管的软开关,又能实现恒频控制,是当今电力子技术领域发展方向之一。

在直/直变换器中,则以全桥移相移控制软开关PWM变换器的研究十分活跃,它是直流电源实现高频化的理想拓扑之一,尤其是在中、大功率的应用场合。

目前全桥移相控制软开关PWM变换器的研究热点已由单纯地实现零电压软开关(ZVS)转向同时实现零压零流软开关(ZVZCS)。

全桥移相控制ZVS方案至少有四点缺陷:全桥电路内有自循环能量,影响变换效率。

副边存在占空度丢失,最大占空度利用不充分。

在副边整流管换流时,存在谐振电感与整流管的寄生电容的强烈振荡,导致整流管的电压应力较高,吸收电路的损耗较大,且有较大的开关噪音。

滞后臂实现零电压软开关的范围受负载和电源电压的影响。

另外,在功率器件发展领域,IGBT以其优越的性价比,在中大功率的应用场合已普遍实用化,适合将IGBT的开关方式软化的技术则是零电流开关(ZCS)。

因而,针对全桥移相控制ZVS方案存在的问题,各种全桥相移ZVZCS软开关的方案应运而生。

2.全桥ZVZCS软开关技术方案比较目前,正在研究或已产品化的全桥ZVZCS软开关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变压器原边串联饱和电感和适当容量的隔直阻断电容。

变压器原边串联适当容量的隔直阻断电容,同时滞后臂的开关管串联二极管。

利用IGBT的反向雪崩击穿电压使原边电流复位的方法实现ZCS软开关。

除方案3为有限双极性控制方式以外,其它几种方案的控制方式全为相移PWM方式。

上述几种方案都能解决全桥相移ZVS的固有缺陷,如大幅度地降低电路内部的自循环能量,提高变换效率;减少副边的占空度丢失,提高最大占空度的利用率;软开关实现范围基本不受电源电压和负载变化的影响,实现全负载范围内的高变换效率。

为提高电路的开关频率准备了条件,使整机的轻量化,小型化成为可能,可进一步提高整机的功率变换密度,符合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方向。

几种典型的软开关电路分享

几种典型的软开关电路分享

几种典型的软开关电路分享目前(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都是小型化,同时对装置的效率和(电磁兼容)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设备向着高频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可以减小(滤波器)、变压器等器件的体积和重量,实现小型化和轻重化; 但是高频化带来了开关损耗增大、效率下降和电磁干扰增大等影响。

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软开关技术:降低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 大幅度提高开关频率。

1软开关基本概念聊软开关之前,我们先说一下硬开关(嗯,不能太"硬",哈哈)硬开关开关过程中电压、(电流)均不为零,出现了重叠,有显著的开关损耗; 电压和电流变化的速度很快,波形出现了明显的过冲,从而产生了开关噪声。

开关损耗(Eon+Eoff)与开关频率fsw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当硬电路的工作频率不太高时,开关损耗占总损耗的比例并不大,但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开关损耗就越来越显著。

以降压型电路为例,了解一下硬开关:理想化波形针对开通和关断过程的波形说明如下:关断过程开通过程软开关软(开关电路)中增加了谐振电感Lr 和谐振(电容)Cr,与滤波电感L、电容C相比,Lr和Cr的值小得多,同时开关S增加了反并联(二极管)VDS,而硬开关电路中不需要这个二极管。

我们还以降压型电路为例,来了解一下软开关:降压型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电路中,在开关过程前后引入谐振,使开关开通前电压先降到零,关断前电流先降到零,消除了开关过程中电压、电流的重叠,从而大大减小甚至消除开关损耗,同时,谐振过程限制了开关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率,这使得开关噪声也显著减小。

关断过程开通过程零电压开关和零电流开关零电压开通:开关开通前其两端电压为零,则开通时不会产生损耗和噪声;零电流关断:开关关断前其电流为零,则关断时不会产生损耗和噪声;零电压关断:与开关并联的电容能延缓开关关断后电压上升的速率,从而降低关断损耗;零电流开通:与开关串联的电感能延缓开关开通后电流上升的速率,降低了开通损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2 ZVS-PWM-Boost电路 a)主电路结构 b)~f)电量波形 g)时区编L
U0 LS
t
t t t0
(6-3)
t01
t1
t0
LS I0 U0
(6-5)
(3)LS与CS谐振区(时区c)——CS放电区
等效电路中电量按实际方向标出。 按参考方向列方程有:
■软开关技术——又称谐振开关技术,它利用以谐振为主的 辅助换流手段,解决了电路中的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问题, 使开关频率可以大幅度提高。
■软开关技术是电力电子装置高频化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
6.1 概述
6.1.1 硬开关与软开关 6.1.2 零电压开关与零电流开关 6.1.3 软PWM开关电路的分类 6.1.4 PWM软开关电路存在的问题
7
6.1.2 零电压开关与零电流开关
◆零电流开关(Zero-current-switching, ZCS)——谐振电 感Lr与功率开关S相串联。在S开通之前,Lr的电流为零;当 S开通时,Lr限制S中电流的上升率,从而实现S的零电流开 通;而当S关断时,Lr和Cr谐振工作使Lr的电流回到零,从 而实现S的零电流关断。Lr和Cr为S提供了零电流开关的条件。
4
6.1.1 硬开关与软开关
■软开关
◆软开关电路中增加了谐振电感Lr和谐振电容Cr,与滤波电感L、 电容C相比,Lr和Cr的值小得多,同时开关S增加了反并联二极管VDS,
而硬开关电路中不需要这个二极管。 ◆在开关过程前后引入谐振,使开关开通前电压先降到零,关断
前电流先降到零,消除了开关过程中电压、电流的重叠,从而大大减 小甚至消除开关损耗,同时,谐振过程限值了开关过程中电压和电流 的变化率,这使得开关噪声也显著减小。
图6-2 ZVS-PWM-Boost电路 a)主电路结构 b)~f)电量波形 g)时区编号
6.2.2 分立式缓冲型软PWM电路
1、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1)电路初态(时区a) ——VD0稳定导通区
(2)VD0与VG2换流区(时区b) uLr=Uo,iL按线性迅速增长,
iD以同样的速率下降,直到t1时 刻,iLr=I0,iD下降到零, VD0自 然关断。
第6章 PWM软开关电路
6.1 概述 6.2 缓冲型PWM软开关电路
1
6.1 概述
■现代电力电子装置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轻量化,同时对装 置的效率和电磁兼容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电子电路的高频化 ◆可以减小滤波器、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电力电子装置 小型化、轻量化。 ◆开关损耗增加,电路效率严重下降,电磁干扰增大。
5
6.1.1 硬开关与软开关
■软开关
◆零电压开通——零电压开关 开关开通前其两端电压为零,则开通时不会产生损耗和噪声。 ◆零电流关断——零电流开关 开关关断前其电流为零,则关断时不会产生损耗和噪声。 ◆零电压关断 与开关并联的电容能延缓开关关断后电压上升的速率,从而降低关断损耗。 ◆零电流开通 与开关串联的电感能延缓开关开通后电流上升的速率,降低了开通损耗。 ◆在很多情况下,不再指出开通或关断,仅称零电压开关和零电流开关。
对软开关电路的效率和EMI水平进行比较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 软开关电路的实际效率和EMI水平与期望值差别较大,原因是主电路 器件由于软开关所减少的开关损耗中,一部分被附加电路产生的各 种损耗所抵消;与此相仿,尽管主电路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率都 明显下降,与之对应的EMI也相应减低,但由于附加电路的谐振频率 远高于PWM的载波频率,因此附加电路会产生大量的噪声,这一点在 以往工作中常被忽视。
8
6.1.3 软PWM开关电路的分类
■软PWM开关电路是具有ZVS/ZCS环境的PWM电路的简称。 ■软PWM开关电路的分类
◆缓冲型电路——在电路中附加无源或有源低耗型 缓冲电路,从而改变器件开关轨迹并实现ZVS/ZCS。
◆控制型电路——主要依靠合理安排控制极脉冲的 时序促使电路具有ZVS/ZCS环境。
10
6.2 缓冲型PWM软开关电路
6.2.1 缓冲型PWM软开关电路的分类 6.2.2 分立式缓冲型软PWM电路 6.2.3 单相式缓冲型软PWM电路 *6.2.4 集中式缓冲型软PWM电路
11
6.2.2 分立式缓冲型软PWM电路
◆具有电路简单、效率高等优点, 广泛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 DC-DC变换器、斩波器等。 ◆以升压电路为例,在分析中假设 电感Ld、电容Co很大,可以忽略电 流和输出电压的波动,在分析中还 忽略元件与线路中的损耗。 ◆缓冲电路包含两部分 (1)Cs构成的强行无源关断缓冲电 路,使VG1和VD0具有ZVOFF环境。 (2)由VG2、VDS1、VDS2、Ls和Cs构成 的有源开通缓冲电路,为VG1和VD0 营造ZVON环境。
◆直流谐振型电路——附加钳位电路将直流电压改 造成高频脉冲列并使器件的开关状态仅在直流电压的零 压期进行更迭,从而实现ZVS。
9
6.1.4 PWM软开关电路存在的问题
1.可靠性 为实现软开关,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在电路中附加无源或有源电
路,而这些电路无论从结构和原理都与SCR电路中的辅助换流电路十 分相似,这自然增加电路的复杂程度,并将全控型电路无换流电路 的优点完全断丧,从而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2.效率和EMI问题
6
6.1.2 零电压开关与零电流开关
◆零电压开关(Zero-voltage-switching, ZVS) ——谐 振电容Cr与功率开关S相并联。在S导通时,Cr上的电压 为零;当S关断时,Cr限制S上电压的上升率,从而实现S 的零电压关断;而当S开通时,Lr和Cr谐振工作使Cr的电 压回到零,从而实现S的零电压开通。Lr和Cr为S提供了 零电压开关的条件。
id I0 iC iL
3
6.1.1 硬开关与软开关
■硬开关 ◆开关过程中电压、电流均不为零,出现了重叠,有显著的开关损
耗。 ◆电压和电流变化的速度很快,波形出现了明显的过冲,从而产生
了开关噪声。 ◆开关损耗与开关频率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当硬电路的工作频率
不太高时,开关损耗占总损耗的比例并不大,但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 开关损耗就越来越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