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CTMR影像诊断及进展新版简版
ct小肠扩张诊断标准

ct小肠扩张诊断标准
CT小肠扩张诊断标准通常是根据小肠CT造影结果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CT小肠扩张诊断标准:
1. 小肠管径增宽:小肠的管径明显增加,超过正常范围。
2. 小肠壁增厚:小肠壁变厚,超过正常范围。
3. 小肠扩张:小肠呈现明显的扩张,超过正常范围。
4. 小肠段间狭窄:小肠某些段萎缩或狭窄,导致其他段扩张。
5. 移行点移位:移行点(小肠和大肠交界处)位置异常移位,常见于小肠盲袢症。
6. 肠套叠:小肠某段滑脱入另一段肠道内,形成套叠。
在CT
图像上呈现为套叠的双层或三层小肠。
7. 肠梗阻:包括机械性梗阻和功能性梗阻。
机械性梗阻通常表现为小肠扩张,并伴有缺血、坏死等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CT小肠扩张诊断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还需要
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史来综合判断。
此外,不同的疾病可能具有不同的CT表现,因此仅凭CT图像可能还需要结合其
他检查结果来确定最终诊断。
小肠肿瘤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对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必要的处 理和分析,如增强、重建、分割 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
性。
诊断报告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诊断报 告,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 密度或信号强度等信息,以及可能 的病因和鉴别诊断。
随访与复查
对于需要定期随访和复查的病例, 应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以便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03 小肠肿瘤影像诊断流程
检查前的准备
01
02
03
确定检查目的
在开始影像检查前,应明 确检查的目的和要求,以 便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 参数。
患者准备
确保患者在检查前已经了 解相关注意事项,如禁食、 停止某些药物等,并签署 知情同意书。
仪器设备校准
确保影像设备处于良好状 态,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 验证,以保证检查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正确摆位
根据检查部位和要求,指 导患者正确摆位,确保检 查区域充分暴露并避免干 扰因素。
参数选择
根据患者情况和检查目的, 选择合适的影像参数和技 术,如X线、CT、MRI等。
动态监测
对于需要动态监测的病例, 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间间 隔进行多时相检查,以便全 面了解病情变化。
检查后的诊断分析
性。
加强与其他专业科室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探讨疑难病例,提
高整体诊疗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超声诊断
总结词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影像诊断技术,通过高频声波显示小肠壁和周围组织的结构变化,用于诊 断小肠肿瘤。
详细描述
超声诊断主要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对腹部进行扫描,观察小肠壁的层次结构和血流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肿瘤。超声 诊断对于较小的肿瘤和早期肿瘤的发现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受限于肠道气体的干扰,诊断效果不如X线造影和CT。
CT和MR小肠造影检查技术规范和临床应用PPT课件

CT小肠造影检查扫描方法
动脉期扫描范围覆盖全小肠及病变肠段,门脉期扫描范围 覆盖全腹部,从膈顶扫至耻骨联合,疑有肛瘘的病人应包 全肛门
动脉期主要用于观察有无异常肠系膜血管畸形以及富血供 肿瘤的动脉血供情况;门脉期主要用于观察肠壁有无异常 强化
14
CT小肠造影检查扫描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以及确诊为克罗恩病的病人随访复查,扫描时相 包括平扫以及肠壁期扫描,不必包括动脉期扫描
6
CT小肠造影检查
优点 定义 口服对比剂 扫描前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扫描方法和注意事项
后处理方法及正常表现
常见伪影及解决对策
7
CT小肠造影检查优点
简单易行,扫描速度快,成像时间短 空间分辨率高 多种后处理方法(MIP、MPR、VR),能同时显示肠壁、 肠腔内外、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血管以及毗邻结构 显示炎症增厚肠壁、狭窄肠段以及肠外并发症 显示肿瘤数目、定位、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
1.回肠 2.升结肠 3.降结肠 4.乙状结肠 5.直肠
18
正常CT小肠造影冠状面图像
1
1 2
3 2
1
1
4
2
5 2
1.空肠 2.回肠 3. 回盲部 4.升结肠 5.降结肠
19
正常CT小肠造影斜矢状面图像
1 2
斜矢状面重建图像主要显示回盲部和阑尾结构 1.回盲部 2.阑尾
20
正常CT小肠造影MIP图像
CT和MR小肠造影检查技术规范和临床应用
1
小肠特点
最长的消化管道 蜿蜒曲折 互相重叠 蠕动 重要免疫功能 血供丰富
2
2 5
4
6
3
3
长度 位置 环状襞 淋巴 滤泡
管径 管壁
ct小肠扩张诊断标准

CT小肠扩张诊断标准
CT小肠扩张的诊断标准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小肠直径增大:一般认为小肠直径超过3厘米可以诊断为小
肠扩张。
但需要注意,由于不同人群和不同器官的解剖位置不同,小
肠的直径也会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2. 小肠壁增厚:小肠扩张常伴随有小肠壁增厚的表现。
一般认
为小肠壁超过3毫米可以诊断为小肠壁增厚。
3. 小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小肠扩张时,肠蠕动常常受到影响,
蠕动减弱或消失可以作为扩张的间接征象。
4. 小肠内容物增多或滞留:小肠扩张时,小肠内容物的积聚和
滞留也是常见的表现,可通过CT观察到。
综合以上几个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对CT小肠扩张进行诊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CT仅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小肠疾病的影像学评价

间质瘤CT表现
• 起源于肠壁的外生性富血供肿块 • 病灶常发生坏死、囊变和溃疡 • 可有斑点状钙化 • 有明显增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明显
不均匀强化 • 淋巴结转移少见
回肠恶性间质瘤
女,73岁
• 钡剂造影
急腹症 轮廓、腔内病变,运动
• CT
• MRI
应用广泛:腔外病变;肿瘤分期;病变范围、 严重程度评估、随访;急腹症明确病 因;。。。。。。
造影检查
• 造影剂:
– 硫酸钡
– 水溶性碘剂:76%泛影 葡胺,碘佛醇等
• 技术
• 气钡双重对比:高密度 钡液和低密度气体清 楚勾画出胃肠道内腔 形态
CT&MRI
• 有电离辐射
CT • 评估粘膜细节较差
Vs
MR
• 扫描范围不足 • 呼吸、胃肠道蠕动伪影 • 有禁忌症 • 扫描时间长
CT&MRI
• 检查流程
- 检查前准备 - 扫描方案 - 工作站后处理
CT&MR食
• 胃:
– 空腹12小时 – 低张 – 水或气体充盈胃腔
结肠癌
• 发病率次于食管癌、胃癌 • 70%位于直肠、乙状结肠 • 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腺癌 • 临床表现:腹痛、消化不良、大便习惯改
变,便血,肠梗阻等
CT 表现
• 原发征象:
– 局部肠腔内肿块,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 病变轮廓不规则,结肠袋消失,肠壁僵硬
• 转移征象:
– 周围脏器、组织受侵 – 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增大 – 脏器转移 (肝、脾、肺) – 腹水等
– 结肠癌术前评估
小肠影像学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小肠影像学新进展与临床应用摘要小肠是胃肠道最长的器官,因其走行弯曲,肠管常互相重叠,传统的胃肠道内镜检查仅单纯观察消化道腔内结构,不能很好显示肠壁和腔外结构。
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具有快速扫描和三维后处理能力,能清晰反映肠壁和肠腔外的病变。
新的影像技术,如CT小肠造影、MR小肠造影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及三维成像能力,不仅可以观察黏膜,同时能够分析肠管周围的改变,提高了人们对小肠疾病的影像诊断。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小肠疾病诊断小肠造影小肠在消化道中最长,走行弯曲,活动度大。
小肠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而在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传统的小肠疾病诊断方法主要是口服钡剂小肠造影和小肠插管灌肠,能较好地显示肠壁黏膜和肠管形态,但其病变检出率低、灵敏度不高,且后者操作复杂,目前已很少使用。
普通内镜难以观察全部小肠,近年来临床开始采用的胶囊内镜也只能观察其腔内情况,且价格昂贵、易在肠管狭窄处嵌顿,故在不少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受限。
同时,所有上述检查方法都不能直接显示肠壁全层和腔外结构,远不能满足临床对疾病的定性、分期和并发症诊断的需要。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其快速、薄层扫描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小肠疾病而言,MDCT 和MRI能够清晰显示小肠壁和肠管外病变,能够对病变范围、性质和分期作出全面准确评价,将小肠疾病的诊断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口服法MDCT小肠造影(MDCT enterography,MDCTE)和磁共振小肠造影(MR enterography,MRE)作为小肠病变新的检查方法由此产生,并在临床上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 影像学检查方法无论采用何种影像学技术,理想的肠道扩张、静脉内阳性对比剂的应用及薄层扫描是较好检测小肠的前提条件[1-2]。
小肠水肿ct诊断标准

小肠水肿ct诊断标准
小肠水肿是一种疾病,可以通过CT扫描进行诊断。
诊断小肠
水肿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小肠管腔扩张:CT图像显示小肠管腔扩张,呈现出囊状或
球形,边界清晰。
2. 小肠壁增厚:CT图像显示小肠管壁增厚,壁厚度超过正常值。
3. 小肠蠕动减弱:CT图像显示小肠蠕动减弱,蠕动频率减慢。
4. 腹腔积液:CT图像显示腹腔内积液或包块,提示小肠水肿
的存在。
5. 血管充盈不良:CT造影显示小肠血管充盈不良,提示小肠
循环障碍。
综合以上几个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准确诊断小肠水肿。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过程中还需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小肠炎症、小肠梗阻等。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CT检查确诊。
小肠CT、MR影像诊断及进展新版(简版)

综合征伴肠梗阻
肿瘤性病变(恶性) 癌 神经内分泌癌 混合性类腺癌
腺癌
肠壁不对称增厚,肿块显著强化并突入肠腔,近端肠腔扩张
腺癌
左下腹回肠腺癌级
神经内分泌肿瘤
回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级
小肠神经内分泌癌
非上皮性肿瘤 脂肪瘤 平滑肌瘤 胃肠间质瘤
平滑肌肉瘤 血管内瘤 肉瘤
十二指肠脂肪瘤
十二指肠脂肪瘤
小肠的检查 普通检查 小肠造影 小肠检查
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中的应用
空回交界处间质瘤,中度风险
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中的应用
空肠中段溃疡增殖灶,腺癌级
空肠黏膜下及相应肠系膜淋巴管瘤
肠道对比剂 阳性对比剂(钆剂和铁剂,充盈肠道后在上表现为
高信号) 阴性对比剂(或,充盈肠道后和*上表现为低信号
) 双向对比剂(水、甘露醇、硫酸钡,充盈肠道后在
平滑肌肉瘤
并发肠套叠,见同心圆靶征和套鞘征
恶性淋巴瘤 继发性肿瘤
淋巴瘤
末端回肠弥漫大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
小肠壁明显增厚,轻中度强化,肠腔扩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小结和展望
、小肠检查可同时显示病变所在肠腔内外的形态学改变及 其他腹腔脏器情况,有利于整体情况的评估,随着空间和 时间分辨率的提高,检查时间的缩短,射线剂量的降低, 目前已成为小肠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方法,在疾病分期及治 疗后的随访中也有重要作用,随着功能成像的完善,、将 会在小肠病变的检测和诊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Thank YOU !
克罗恩病伴腹外斜肌漏
克罗恩病治疗前后
齿状梳
“齿状梳”的多少与血沉、反应蛋白有 很好的相关性,定量检测“齿状梳”,可以 很好预测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的严重程 度和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的检查 普通检查 小肠造影 小肠检查
20
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中的应用
空回交界处间质瘤,中度风险
21
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中的应用
空肠中段溃疡增殖灶,腺癌级
22
空肠黏膜下及相应肠系膜淋巴管瘤
23
肠道对比剂
阳性对比剂(钆剂和铁剂,充盈肠道后在上表现为 高信号)
阴性对比剂(或,充盈肠道后和*上表现为低信号 )
66
脂肪瘤
增强示肠腔内脂肪密度,表面覆盖强化的粘膜
67
脂肪瘤
空肠脂肪瘤伴套叠
68
间质瘤
空肠近屈氏韧带处间质瘤,低度风险
69
间质瘤
空肠近屈氏韧带处间质瘤,中度风险
70
间质瘤
回肠间质瘤,中度风险
71
间质瘤
十二指肠降段间质瘤,高度风险
72
间质瘤
恶性间质瘤伴肝脏、网膜、腹、盆腔广泛转移 73
淋巴管瘤
双向对比剂(水、甘露醇、硫酸钡,充盈肠道后在
24
小肠常见病变 肠道梗阻 炎症性肠病 血管性病变 肿瘤性病变
25
肠梗阻 有无肠梗阻 梗阻部位 单纯性抑或绞窄性
26
克罗恩病急性期肠壁水肿、肠腔狭窄所致小肠梗阻
27
腹内疝致绞窄性肠梗阻,小肠坏死小肠壁明显水肿、强化减弱
28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门静脉及肠系膜明显积气,提示肠2坏9 死
83
Thank YOU !
84
及黏膜卵石样改变
32
活动期克罗恩病的表现
克罗恩病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肠段分层强化,黏膜及浆肌层异常强化 呈高信号,黏膜下水肿,呈低信号,肠壁分层明显
33
克罗恩病伴腹外斜肌漏
34
克罗恩病治疗前后
齿状梳
35
“齿状梳”的多少与血沉、反应蛋白有 很好的相关性,定量检测“齿状梳”,可以 很好预测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的严重程 度和活动性。
炎症性肠病 肠壁增厚,节段性改变 病变肠管系膜侧小血管呈“梳征” 肠曲狭窄及粘膜改变 瘘管及脓肿
30
克罗恩病的表现
冠状面重建图像示肠壁明显异常强化,肠腔内增生性肉芽肿生成, 梳妆征明显
31
活动期克罗恩病的表现
升结肠克罗恩病活动期,升结肠肠壁增厚,黏膜下水肿,肠腔内假 性息肉形成, “梳状”征明显,周围渗出,肠镜示纵行裂隙状溃疡
,,,.
: . – ( –)
36
白塞病肠炎
37
结核 肠壁增厚,多呈连续性 肠腔狭窄,范围较长 可见淋巴结肿大,呈环状
38
肠结核
回肠末段和盲肠管壁明 显增厚,局部呈肿块状
39
肠结核
回盲部溃疡形成
40
血管性病变 活动性出血 血管畸形 血管闭塞、栓塞、夹层 缺血性肠炎
41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
42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43
绞窄性肠梗阻
44
反复黑便 年,内镜阴性
45
血管畸形
46
血管瘤活动性出血
平扫未见肠腔内有异常高密度
47
血管瘤活动性出血
动脉期扫描见肠腔内少量溢出造影剂
48
血管瘤活动性出血
门脉期扫描见肠腔内造影剂溢出量比动脉期明显增多
49
血管瘤活动性出血
空肠血管瘤伴活动性出血,增强扫描见对比剂外渗
50
大家好
1
小肠的、影像诊断及进展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医院 放射科 胡曙东
小肠的影像学检查在小肠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近 年来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的应用和发展,其应用已明显增多, 但其仍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由于小肠冗长,影像学检查常不能被 替代
3
消化道内镜检查限度
•出血性病变出血量大时病灶被遮盖 •病变致肠腔狭窄及痉挛使肠镜不能通过 •肠镜检查存有一定的盲区 •肠镜检查存有一定的风险
4
胶囊内镜检查限度
•肠道积液对观察的影响 •不能取得标本和内镜下治疗 •不能对病灶反复、多方位观察 •移动不可控性和进入憩室等
5
胶囊内镜嵌顿 于回盲部憩室
6
7
8
9
10
11
小肠间质瘤
12
小肠腺癌伴肝转移
13
正常小肠检查
14
淋巴瘤
曲面重建显示正常肠段和病变肠段移行,病变肠段范围广泛
77
平滑肌肉瘤
并发肠套叠,见同心圆靶征和套鞘征
78
恶性淋巴瘤 继发性肿瘤
79
淋巴瘤
末端回肠弥漫大细胞淋巴瘤
80
淋巴瘤
小肠壁明显增厚,轻中度强化,肠腔扩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81
82
小结和展望
、小肠检查可同时显示病变所在肠腔内外的形态学改变及 其他腹腔脏器情况,有利于整体情况的评估,随着空间和 时间分辨率的提高,检查时间的缩短,射线剂量的降低, 目前已成为小肠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方法,在疾病分期及治 疗后的随访中也有重要作用,随着功能成像的完善,、将 会在小肠病变的检测和诊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肿瘤性病变(良性) 上皮性肿瘤 腺瘤 上皮内肿瘤 伴慢性炎性病变
51
腺瘤
小肠附壁结节,强化,突入肠腔,边缘光滑锐利 52
腺瘤
十二指肠附壁结节突入腔内,强化,边缘光滑锐利
53
空肠管状腺瘤伴肠套叠
54
综合征
左下腹回肠腺癌级
55
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中的应用
综合征
56
综合征伴肠梗阻
57
肿瘤性病变(恶性) 癌 神经内分泌癌 混合性类腺癌
15
淋巴瘤
多平面重建显示肿块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
16
淋巴瘤
多平面重建显示肿块血运由肠系膜上静脉回流
17
能谱成像在小肠肿瘤中的应用
左下腹回肠间质瘤动脉期和门脉期单能量图()、碘基图像和水基图像 间质瘤在两期碘基图像上呈高浓度改变,在水基图像上呈等或稍低浓度改变
18
能谱成像在小肠肿瘤中的应用
左下腹回肠间质瘤动脉期和门脉期单能量图()、散点图、直方图和能谱曲线 门脉期的散点图较动脉期集中,直方图向右侧移位,峰值略增大,能谱曲线斜率略增大
示肿块突入肠腔,表面覆盖强化的粘膜,囊肿无强化。小肠镜示肿 块突入肠腔,显示茎柄状的蒂
74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肠套叠
平扫示肠壁同心圆状瘤伴肠套叠
肠壁增厚强化,呈同心圆状,见套入部,脂肪密度无强化
76
平滑肌肉瘤
小肠钡灌示充盈缺损,粘膜撑开展平,示显著强 化肿块,强化不均
58
腺癌
肠壁不对称增厚,肿块显著强化并突入肠腔,近端肠腔扩张
59
腺癌
左下腹回肠腺癌级
60
神经内分泌肿瘤
回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级
61
小肠神经内分泌癌
62
非上皮性肿瘤 脂肪瘤 平滑肌瘤 胃肠间质瘤
平滑肌肉瘤 血管内瘤 肉瘤
63
十二指肠脂肪瘤
64
十二指肠脂肪瘤
65
脂肪瘤
平扫见肠腔内脂肪密度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