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概况
我的家乡德州

整个景区以儒家文化为主题,创意主旨是“民族中兴、天下大治”,大力弘 扬儒家思想文化,同时,通过宣示董子读经“三年不窥园”的精神,鼓励青年刻 苦努力,成为“贤良方正”的栋梁之材。景区以董子读书台为主景,以沙王河水 系为脉络,台临水建,景随水出。所有人工景观为传统建筑,灰白色调,体现古 朴、简洁、大气的汉代建筑风貌。西侧的董子文化街,和东侧原生态园林,因河 相连,临河相守,体现出人文建筑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相和谐的城市景观。
我的家乡—美丽的德州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李建彬
目录
美味小吃 旅游资源 重点景区 德州简介 名胜古迹
德州简介
我的家乡是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 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历史上,德州就是京杭 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 北依河北省,南邻省会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 利油田及胶东半岛,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 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 汇区内,兼具沿海与内陆双重优势。 德州自古就有“九 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 枢纽。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5条国道、 14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京福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济聊、 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从德州到济南国际空港仅需一小 时,到天津海港也只用两个小时。 德州市辖德城区、乐 陵市、禹城市和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 宁津、庆云一区二市八县,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2008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64.19万人。 庆云县海岛金山寺、 香海禅林、庆云广场、李之仪公园不要门票是旅游的好去 处
董子文化园成为国家AAAA级 旅游景区,董子文化园的建设不 仅凸显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而 且十分注重风景的和谐优美,结 合文化园南的沙河苑风景区,园 区进行了大量的绿化工程建设, 董子文化园将成为四季常绿、常 年有花、乔灌草结合、层次分明 的文化风景区。夜晚站在园内亭 上,只见园内尽是古香古色的亭 台楼阁和徽风徽韵的小楼院,园 区内建筑物和河岸上的景观灯流 光溢彩,有的静止不动,有的闪 烁不停,有的星星点点,有的明 明暗暗,再被下面的河水一照, 灯影随波晃动,美轮美奂,恍若 幻境。音乐喷泉更是随着音乐变 换喷水造型和高度,置身其中, 让人陶醉。
德州水利简明知识手册分解

一、地理概况德州市属海河流域,位于黄河下游,鲁西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5'24"-117︒24',北纬36︒24'25"-38︒00'32"。
南与济南市隔黄河相望,西北部及北部以卫运河、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相毗邻,东部、西南部分别与济南、滨州、聊城3市接壤。
全市控制土地面积10356平方公里,辖德城、乐陵、禹城、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经济开发区、运河开发区1区2市8县2个开发区,124个乡(镇),8394个行政村和居民委员会。
德州市地处黄泛平原,地势平缓,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面高程最高处位于夏津陈公堤高地,海拔32.6米(黄海基面,以下同);最低处位于庆云东北,海拔5.3米。
地面坡降在七千分之一左右。
古黄河大徙、改道、决口、泛滥所产生的河床沉积、漫流沉积、静水沉积和歧流零积,是形成德州市地貌的主要原因。
在徒骇河以南,为近代黄河决口淤积或歧流堆积。
地势由南向北偏东倾斜,沿徒骇河一带最洼,洼地有大黄洼、索庙洼等。
地面坡降在四千分之一到六千分之一间。
在徒骇河与马颊河之间,为古黄河摆动时间最长的地区,地形复杂,高洼相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降,地面坡降在六千分之一左右。
在马颊河以西、以北地区为古黄河影响最早地区,沿卫运河地带南高北低,并自卫运河向东倾斜,坡水受阻于卫运河河滩和陈公堤高地,集水于恩县大洼。
陈公堤高地,呈带状南北向分布。
马颊河北坡洼地,为单向斜坡地形,地势由北向南偏东缓慢倾斜,庆云县东部最洼。
沿漳卫新河南侧,为垄岗型河滩高地。
二、水文特征1、降水德州市地处季风气候区,冬夏受季风环流影响,气候特征显著,表现在降水集中,雨水明显。
多年平均降水量554.8毫米,最大年降水量是1964年为1033.7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为1968年的285.6毫米。
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分配有明显的季节性,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6.5%。
德州文化

德州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
历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京沪铁路(高铁)、石德铁路和在建的德龙烟铁路在这里交汇,是山东的北大门,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一、德州概况辖一区两市八县和两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560万。
主要特点:一是历史悠久。
德州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秦汉以来一直为历代郡、州、府、县治所,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
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古时京城水路南下的首道关口。
明洪武九年设德州卫,1946年解放后设立县级德州市,1950年建德州地区,1964年更名为德州专区,1994年撤专区设立德州市。
二是文化底蕴丰厚。
古代德州地处燕赵三邻,黄河运河穿境而过,黄河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大禹文化、儒家文化根深蒂固。
境内现有禹王亭、全国最大的秦汉墓群、东方朔画赞碑、苏禄王墓等众多历史古迹,董子读书台正在恢复建设当中。
三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石家庄,东连渤海湾,处在渤海湾经济圈之内,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
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
京沪、德石、济邯和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四是资源比较丰富。
属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粮棉菜畜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地下还储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
德州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全国城市环境5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国太阳城、中国围棋城、中国京剧城、山东省卫生城市、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市、山东省优秀城市建设与管理“齐鲁杯”、山东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2010,2011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十大地级活力城市”等称号。
山东16个地级市介绍之——德州市

⼭东16个地级市介绍之——德州市区域:德州,古称安德,简称德,位于⼭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东省的西北⼤门。
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东半岛蓝⾊经济区以及黄河三⾓洲⾼效⽣态经济区交汇区域。
京杭⼤运河有140多公⾥流经境内,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运通道,现如今已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范城市。
位置: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市为邻;西以卫运河为界,与河北省衡⽔市毗连;西南与聊城市接壤;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临滨州市。
总⾯积10356平⽅公⾥,占⼭东省总⾯积的7.55%。
区划:市辖区:德城区、陵城区市辖县(市):乐陵市、禹城市、宁津县、庆云县、临⾢县、齐河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交通:德州⾃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是京沪铁路、⽯德铁路、京沪⾼铁、⽯济客运专线和德龙烟铁路等五条铁路⼲线的交汇点,邯济铁路穿越境内的禹城、齐河⼆县市。
有京福⾼速、青银⾼速、德衡⾼速、德滨⾼速、济聊⾼速、济乐⾼速等⾼速公路,104、105、205、308、309、101、102等国道、省道⼗九条,京杭⼤运河穿越辖区140余公⾥。
旅游:禹王亭博物馆(禹城市)、锦绣川景区(德城区)、海岛⾦⼭寺景区(庆云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夏津县)、真卿公园、东⽅朔公园(陵城区)、泉城极地海洋世界(齐河县)、新湖风景区(德城区)等。
历史⽂化:德州是⼤汶⼝⽂化和龙⼭⽂化的发祥地之⼀,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商业⼤城市之⼀,有着深厚的历史⽂化底蕴。
现存禹王亭、秦汉墓群、东⽅朔画赞碑、苏禄国东王墓、四⼥寺、⽂昌阁、定慧寺,董⼦读书台等众多历史古迹。
“三过家门⽽不⼊”的⼤禹、“射⽇”英雄后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滑稽之雄”东⽅朔、⼤书法家颜真卿、邢侗等都在德州留下了熠熠⽣辉的印迹。
资源:已探明⽯油储量1.58亿吨、天然⽓10亿⽴⽅⽶、煤炭60亿吨。
河流:德州市跨省⼤河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跨市的⾻⼲排涝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和马颊河。
德州简介PPT

赛 它
誉 口 , 两 种 瓜, 瓤 , 瘐, 们 丝 称 , 瓤 细 、浅 黄
黄 , 、
红
纹 , 两
圆 , 清
瓜 细 种 甘 。纯 瓜 口 , 闻 嘛 嘛 瓜 长 为 。 国 、
产 ,它 瓜
€C ‹
德 州
东
籽 ,瓜 瓤 ,瓜
瓜, 绿 ,
黄 锐 瓜 , ,
个
西 瓜
瓜 鲜
、
乐陵小枣,亦称金丝小枣。乐陵地区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是枣的原 产地之一。其栽培历史,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 3000多年。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青州有乐氏枣,丰 肌细核,膏多肥美,为天下第一。父老相传云,乐毅破齐时,从燕赍来 所种也”。乐陵是金丝小枣原产地,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有“中 国金丝小枣之乡”、“百里枣乡”之称。
德州市辖德城区、 德州市辖德城区、乐 禹城市和齐河 齐河、 陵市、禹城市和齐河、 平原、夏津、武城、 平原、夏津、武城、陵 县、临邑、宁津、庆云 临邑、宁津、 一区二市八县, 一区二市八县,总面积 10356平方公里,2008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 564.19万人。 万人。 万人
.
Hale Waihona Puke 德州扒鸡几乎闻名天下,德州乐陵小枣甜蜜可口
德州黑陶技艺精湛
德州西瓜汁多个大
德州扒鸡,盛誉全国,驰名天下,其源于明代,创 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距今已有三百余年 的历史。
德州扒鸡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 肪的美味佳品,具有健脾、开胃、补肾、强心、利肺之功效。 用于喜庆寿宴,馈赠亲友,更是上好珍品
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是一种无釉陶器,产于 德州市。德州黑陶德州陶器起源 于龙山文化,距今已有约6000年 的历史。德州黑陶由山东民间灰 陶深化发展而来。它的祖承可以 追溯到大汶口——龙山文化中的 陶器,在工艺、造型、色泽等方 面,今天的黑陶产品,仍保持着 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留存着大 汶口——龙山文化陶器传统的轨 迹 。
德州概况

一、德州市基本情况1、概况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
德州市辖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和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一区二市八县,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人口560万,方圆100公里范围人口可达1800万。
2、区位德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北与河北省接壤,是山东省的北大门,素有“九达天衢”、“京津门户”之称,它北依北京、天津、溏沽,南靠山东省省会济南,西临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和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及胶东半岛,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区内,兼具沿海与内陆双重优势。
3、交通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德州站是北京铁路局、济南铁路局的分界站,在铁路运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在德州设有一站。
104、 105国道和14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
京福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德州乘高铁只需40分种即可到达北京,从德州到济南国际空港仅需一小时,到天津海港也只用两个小时,今天的德州,交通优势更加明显,即将成为首都北京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迎来提速腾飞的高铁时代。
4、人力资源以德州学院、德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14所综合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为区内企业培养急需的高学历、高技能的“双高”人才,每年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外语、外贸、管理、化学专业的学生。
在校生突破5万人,年毕业生近1万人。
能够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富足、素质高,每年有100万剩余劳动力,可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
5、经济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民营推动、开放带动、服务业拉动五大战略,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中国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最佳人文宜居品牌城市、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中国创业之城和享誉中外的“中国太阳城”。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中部,是山东省的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之一。
德州市的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核心区和周边的中心城镇、城乡结合区、农村区域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德州市的城市核心区位于市区中心,是市政府和经济、商业、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功能的集中地。
城市核心区的道路网密集,交通便利,商业设施齐全,人口集中,是城市的中心和象征,也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场所。
德州市的周边地区有几个中心城镇,如乐陵、禹城、陵城等。
这些中心城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离市区较远,但是它们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发达的经济体系。
这些中心城镇在德州市的空间结构中起着辐射和引导的作用,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服务,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市区的功能下沉。
德州市还有一些城乡结合区,这些区域位于城市核心区和农村区之间,既有城市化的特点,又保留了农村地区的特色。
这些区域的房地产开发较为活跃,建设有大量的住宅小区和商业中心,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德州市的农村区域主要位于市区的外围以及山区和丘陵地带。
农村区域地广人稀,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产业和服务业,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德州市的空间结构主要由城市核心区、周边中心城镇、城乡结合区和农村区域构成。
这些区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有特点和分工,相互联系和依存,共同推动着德州市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和农村改革的推进,德州市的空间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优化。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一、德州市的基本概况德州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邻泰安市、东临济宁市、北界滨州市、西接聊城市和菏泽市。
全市总面积14,300平方公里,总人口770万。
德州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为山东省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德州市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方面都有着较为发达的实力。
二、德州市的空间结构特点1. 区位优势明显德州市地处胶济铁路、京沪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交汇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在整个华北地区,德州市是交通枢纽,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 区域发展不均衡德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的地级市,其地区发展不均衡是其空间结构的显著特点。
市区和周边城镇发展较为迅速,经济活动和人口聚集在这些地区;而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外流的情况比较严重。
3. 市区密集、郊区松散德州市区的空间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的差异。
市区内部居民密集,建筑高度较高,交通便利,商业繁华;而城市郊区则大多为农田和村庄,人口稀少,建筑低矮,居住和商业功能较为单一。
1. 自然地理条件德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
其地理位置使得德州市具有较强的农业和工业基础,这些地理条件直接影响了德州市的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2. 政府政策引导德州市的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影响。
政府在规划和发展德州市时,会对市区和郊区的发展进行区分和引导,这些政策也直接影响了德州市的空间结构。
3. 经济发展水平德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其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导致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差异,同时也会影响市区和郊区的发展格局。
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德州市的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
城市化的进程将会改变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和人口的聚集将会更加集中。
2. 城市发展向外延伸城市发展向外延伸是一种普遍的城市发展趋势,也是德州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德州市地形为典型的黄河冲击平原。受黄河主流泛道、漫流沉积、静流沉积及风力堆积等因素共同影响,德州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平缓倾斜,平原之中又有起伏,大平小不平,岗、坡、洼相间分布,地面高程在33.6~5.3米之间。
微地貌类型分为: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决口冲击扇形地、沙质河槽地及沙丘地7种。
无霜期及初、终日
无霜期平均1天,最长223天,最短177天;平均初霜日23/10,最早6/10,最晚30/10。平均终霜日1/4,最晚11/4。
2006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
截止到2013年底,德州市辖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临邑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庆云县、宁津县、陵县、齐河县13个县(市、区)和德州经济开发区、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两派出机构。 德州陶器起源于龙山文化,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德州工艺美陶属无釉细素陶器,原料为古黄河下游千年淤积的特殊红胶泥。其土质纯净细腻,密度大,烧制的器皿坚实耐用,色泽协调,轻扣发声,清脆悦耳。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经济强省山东的北大门,南北与济南、天津两大都市等距相望。德州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德州市面上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历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连接华北与华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历史上她曾七移其地,六易其名。远古时代,史书载:“渤海有封距,曾为黄帝之师”,说明德州与黄帝部落有着密切的关系。禹的时代,黄河入河北平原后,播为九河,即徒骇、太史、马颊、覆膈、胡苏、简、洁、钩盘、鬲津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到了夏代,德州属兖州之域有鬲氏之国。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灭商封吕尚于齐,德州属齐国之地。战国后期属赵国。公元前221年,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实行郡县制,设立鬲县,属齐郡,并筑有鬲县城。西汉高帝4年韩信取鬲城置平原郡属青州。三国时期属魏国的平原郡。西晋统一三国后建立许多同姓王国,德州属冀州平原国。西晋灭亡后,北方为少数民族占领,此时德州先后属后赵、前燕、后燕等国。鲜卑人统一北部建立北魏政权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此时称南北朝(公元420--589年),置安德郡,领安德、平原、鬲、绎幕4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为州,改安德郡为德州,德州名称由此出现。唐武德4年(621年)复置德州,其中北境为将陵、西境为长河。五代十国战乱时期,德州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周显德元年(954年)西境长河并入北境将陵县。赵匡胤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北宋,因无力收复北方地区,德州以北便成为宋和契丹的胶着前沿阵地。此时,宋把全国分为15路,德州属河北东路的永静军(今景县)。元统一中国后实行行省制度,1253年升将陵县为陵州,属河北道河间路。明初降陵州为陵县,洪武5年(1376)设德州卫。清初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改德州为散州,属济南府。民国废州为县,1913年改为德县,1946年德州全境解放,德州地区,后改为德州市。
德州地区始建于1950年5月,系由原渤海区的沧南、泺北两专区合并而成。1994年,撤销德州地区和县级德州市,设立地级德州市,市人民政府驻原德州地区行署驻地。德州市设立德城区,以原县级德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德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原县级德州市人民政府驻地。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德州市总人口5293674人。其中德城区552445、陵县529537、宁津县432880、庆云县286427、临邑县508213、齐河县593341、平原县439701、夏津县479817、武城县361179、乐陵市615833、禹城市494301。(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0个街道(此数据根据《山东年鉴2003》)、80个镇、34个乡。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1个街道、80个镇、34个乡。
二是文化底蕴丰厚。古代德州地处燕赵三邻,黄河运河穿境而过,黄河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大禹文化、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境内现有禹王亭、全国最大的秦汉墓群、东方朔画赞碑、苏禄王墓等众多历史古迹,董子读书台正在恢复建设当中。
中国德州城市形象
三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石家庄,东连渤海湾,处在渤海湾经济圈之内,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京沪、德石、济邯京沪高速铁路和在建的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德龙烟铁路即将今年8月开通。5条国道、15条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地理位置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
德州是经济强省山东的北大门,南北与济南、天津两大都市等距相望。辖三区两市六县和一个运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620万,总面积高于济南烟台,为山东第三大城市。
主要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德州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秦汉以来一直为历代郡、州、府、县治所,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古时京城水路南下的首道关口。明洪武九年设德州卫,1946年解放后设立县级德州市,1950年建德州地区,1964年更名为德州专区,1994年撤专区设立德州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当年批准设立德州专区(德州专员公署),系由原渤海区的沧南、泺北两专区合并而成。当时辖吴桥、东光、南皮、庆云、宁津、盐山、乐陵、商河、临邑、济阳、德平、德县、平原、禹城、齐河、陵县及德州市17个县(市)。
本区建成后,其区划屡经变更。1952年10月,将1950年划归河北省的恩县、武城、夏津划回德州地区。同时将原属河北省的吴桥、东光、南皮、庆云、宁津、盐山6个县划回河北省。并撤销陵县划归德县。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齐河县的贾乃甫、马馥塘,参加了1921年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发起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贾、马是本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于1924年在齐河县后里仁庄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党支部。1926年,共产党员刘格平在庆云县领导了马颊河罢工斗争。1938年,肖华同志率115师到本区,以乐陵为中心建立了冀鲁边革命根据地。在抗战中,牺牲的县团级以上干部就有70多名。杨靖远、马振华、杨忠、黄骅、吴匡五、徐尚武等烈士。解放战争中,先后有10万名青壮年参军,有50万民工支前,由乐陵、庆云民工随军服务,被华东支前委员会授予“模范担架团”。
元属燕南河北道、中书省河间路、济南路。明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东昌府、京师河间府。
清分属山东济南府、武定府、直隶天津府、河间府。
民国初期分属山东省济南道、东临道、武定道、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分别直属山东、河北省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各县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边区、河北区一、二、三专区,津浦铁路以西各县先后属冀南、运东六专区及沧南专区,齐(齐河)、禹(禹城)部分属冀鲁豫一、四专区。解放战争时期至1949年分属渤海区二专区、泺北、沧南专区和冀南二专区。
21年,平原人迟昭平(女)聚众数千人起义,抗官税,荡官衙,杀土豪。隋末,夏津县人张金称、武城县人孙安祖、窦建德聚众起义于高鸡泊(今武城大洼),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后建都乐寿国号夏;平原的阿舅军以刘霸道为首领,转战山东各地。平原人郝孝德聚众起义,活动于黄河以北,后投瓦岗军;继窦建德之后,武城县人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屡兴不衰。清末,齐河人朱红灯领导的义和拳(后改称义和团),在平原、齐河一带兴起,遍布冀、津、京,影响全国。
德州在夏、商时为有鬲氏(鬲国)、有穷氏,系侯国。
秦废分封制改郡县制后置鬲县,至北齐废鬲县。汉置安德县,后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民国时期,又先后设置广川、长河、将陵、陵州、陵县、德县。自秦至今2200余年,德州已六易其治所,各时期地域大小不一。
德州夏商时隶属兖州,西周以及春秋时期属齐国。战国时分属齐、赵二国。
德州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禹王治水疏浚九河,本区就有鬲津、马颊、胡苏、钩盘、徒骇等五条。禹王亭遗址就在禹城县的十里望村南。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领袖后羿就出生在这里。三国时期,临邑县弥家村人祢衡曾不畏强暴,“击鼓骂曹”。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至今保存在陵县文化馆内。宋代古建筑——文庙,屹立在乐陵市里。
气候特征
德州市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显著的温带季风气候特征。
光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2724.8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1%;年辐射总量126.5千卡/厘米2。
气温
年平均气温12.9℃;7月份平均气温26.9℃;1月份平均气温-3.4℃;日平均气温≤5℃严寒日期平均54天,最长89天,最短3天;日平均气温≥30℃炎热日期平均34天,最长74天,最短仅一天。冷年占25.1%,暖年占28.5%,正常年占46.4%。
199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德州地区,改设地级德州市,将原县级德州市改为德城区。新建地级德州市行政区划与原德州地区行政区划相同。
1998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德州经济开发区。
1999年,德州市辖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临邑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庆云县、宁津县、陵县、齐河县和德州经济开发区,共2区2市8县,67个镇126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2000年夏季,德州市对乡镇进行了调整合并,辖3区2市8县,77个镇37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