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地域文化的意义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小学习作教学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小学习作教学地域文化资源是指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艺术表现等。
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是教学中宝贵的教学素材。
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地域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小学习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域文化资源对小学生的意义1、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是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时期的,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而地域文化资源恰恰可以满足他们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地域文化资源,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2、增强地方认同感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地方认同感。
当小学生了解并喜爱自己的地域文化时,会对所学知识更加珍惜和重视,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更加自信和自豪。
3、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地域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传统习俗,这些都能够影响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和良好习惯。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也可以给小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开展地域文化主题教学在小学的语文、美术、音乐等课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地域文化主题进行教学。
通过讲解民间传说和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本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表现;在音乐课上,引领学生学唱本地的民歌和民间舞蹈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2、实地教学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实地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景点等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景,亲身感受和体验地域文化的魅力。
也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当地进行采风写生,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和表达对本地文化的感悟,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地域文化在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浅谈地域文化在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地域文化是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因为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风情和地域特色,这些都是特色博物馆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
在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体现为设计师对当地文化特征、历史事件、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并加以融合创作,以达到突出地域特征、彰显文化内涵、提升景观品质的目的。
首先,地域文化在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意义是强化博物馆品牌形象。
例如南京博物院以本土文化为主题,其院内景观采用了红墙灰瓦、曲径通幽、山水相映等传统江南园林手法,既凸显了建筑与园林相融的中式格局和田园意境,又体现了博物馆的主题和内涵。
设计师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入了解,成功打造了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品牌形象。
其次,地域文化还可以提升景观品质。
对于特色博物馆来说,设计师需要以文化为主题,通过景观设计打造一个展示文化的空间,精心挑选植物、布局花池、搭建亭台,巧妙运用外墙、立面、照明等元素,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浓郁人文气息的景观。
比如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其西伯利亚虎馆以黑色石材为主色调,呈现出一种神秘和朦胧的氛围,极富黑色诱惑力,同时又借助水池、瀑布、石头等构建出浓郁的自然气息。
通过这种景观设计手法,提升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观赏品质,增强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最后,地域文化也有助于活化博物馆的附加功能。
例如印象城市广州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其自然博物馆作为商业空间的附属设施,结合展厅、多功能厅、文化街区、教育体验等多个功能模块,以珍稀植物、奇花异草、生态湿地、动物标本等各类自然元素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广州市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的资源,寓教于乐,为商业空间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总之,地域文化在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设计师应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地理特征,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打造独具特色、能够与众不同的景观,实现展示文化内涵、提升景观品质和活化博物馆功能的多重目的。
学习西安地域文明的收获意义

学习西安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摘要:与一座城市的缘分,是一个人生命中难得的际遇。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是带有某种气质的。
生命的行走是一场邂逅,而最高层次的邂逅,就是这个地方让你邂逅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找到了与之地域文化相契合的一种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
西安,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八千秦俑盖世骑兵守卫着这片土地,历经沧桑的古城墙孕育着雄浑厚重的西安人,那沉睡千年的秦砖汉瓦诉说着多少令国人自豪又珍贵的记忆。
历经千年,西安以其不朽的姿态传达着“天人合一、古今同体”的大气,教给了我们刚柔并济的处世哲学。
关键字:际遇生活方式雄浑刚柔并济一.学习地域文化的重要性每一个地域都有特定的文化底蕴,四时不同的风景,独特的人文精神,滋养的更是一方充满灵性的个体,重要的是每座城市都告诉了我们一种生命形态。
或闲情、或淡然、或朴素、或“偷得浮生百日闲”、或为其所好而疯狂。
比如时尚之都巴黎,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香水、红酒的奢侈与浪漫,更重要的是一种从容享受生命的态度。
在巴黎的每个周末,街头的咖啡馆是人们读书的栖息地,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都会静坐于此,享受一个人的世界,与书籍交流,我觉得一个人这一生或者说是在这一天中能有一段真正属于自己而不被他人俗世所打搅的时间是难能可贵的,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尽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奢侈的享受一下生命的情趣,可以与阳光,与自由,与心灵有个约会。
真的很不易。
这种境界,试问今人又有几人能得?廷布。
不丹王国的首都。
GDP在全球是靠后的,但幸福指数却居亚洲第一。
就是这样一个弹丸小国,让人生畏的是,全国上下,包括外来游客,如果生病了,医院会用最好的药,不收一分钱。
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
在这个经济并不富足的国家,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祥和的微笑,没有争执,没有搏斗,处处都充满了和乐的氛围。
上到国王,下到百姓,从不会为了名利牺牲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
这座城市教给了我,幸福与金钱不一定挂钩,只有心怀美好的人,才能用双眼发现美好,用双手创造美好,最终收获美好!这就是学习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在今时今日这样一个充满浮华、浮躁、快节奏的生活圈里,我们穿梭于繁华的都市中,看惯了钢筋水泥的生硬,却忽视了繁华后面的人文情怀,因此,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去品读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探索一所地域文化背后孕育的大智慧!二.西安的地域文化(西安的故事及背后的中国梦)(一)秦兵马俑与古城墙谈及西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地域文化课程期末作业姓名王万隆学号1323001256911学校双鸭山电大成绩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黑龙江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黑龙江省境内的,由独特的历史、自然地理、人口和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具有地域性的文化,是一个具有多元素综合体的地域性文化。
所以,黑龙江地域文化从其文化构成的基础来讲,由鲜卑、肃慎、女真、契丹、蒙古、满等土著民族创造的文化、从中原流播到黑龙江地域的中原文化、近现代俄日等国侵入的外国文化组成。
这些文化类型经过冲突、碰撞、选择,最后融合为一种具有相同文化风格与文化精神的黑龙江地域文化。
本文从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基本状况入手,结合学习的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知识以及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性,从自然和人文角度总结了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所带来的收获;并总结了黑龙江地域文化对文化的发展和转型的意义。
一、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性黑龙江地域文化基本构成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元文化体,在它的深层结构上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拓展性与守旧性并存、吸纳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特性。
(一)拓展性与守旧性并存第一,生活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中的黑龙江人,要发展和生存下去,必须以旺盛的精力和坚强的意志去征服自然,在不断开发中使自身获得完善。
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形成了一种勇于拓展的文化价值取向。
这种拓展的价值取向,创造了黑龙江的昨天,支撑了黑龙江的今天,也是黑龙江的明天发展所必须依靠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柱。
第二,在东北边疆文化中,与这种文化的拓展性并存的却是文化的守旧性。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占主导地位的是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无非是放大的自然经济。
它已成为一种因循守旧、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社会惯性。
这种惯性使黑龙江地域文化在发展了的时代和历史面前表现出明显的守旧性。
(二)吸纳性与被动性并存第一,同很多其他的地域文化相比较,黑龙江地域文化发展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性较少,而吸纳的包容性成为主要的文化特性。
只要对黑龙江地域文化不同的呈现面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在不同文化层面上都存在着文化融合的特性。
黑龙江域文化的收获及意义

黑龙江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
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中国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极大的区别,从而使黑土区域文化也具有了独特的气质。
黑龙江的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又带有鲜明的特色。
其属于东北地域文化,但又带有鲜明的个性与整体的东北地域文化有所差别。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养育黑龙江人的是巍峨的群山,广袤的林海,辽阔的平原,黑龙江人眼中的世界是雄悍的、博大的、粗犷的,这般地域辽阔和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丰富的自然环境,加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常年冰雪严寒的锤炼,如此异于中原文明的特殊所在,必然在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形成上打上粗犷、豪放、热情、大方、质朴、率真的强烈印记。
黑土地域文化由其初始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历史条件形成的基调与风格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成为具有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的底色。
黑龙江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文化气质上的雄健性;二是兼收并蓄的容纳性;三是交流互动的高频率性;四是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边缘性;五是文化积淀的浅表性,这些特征与中原地域文化、江南地域文化的特征迥然相异。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和最东端抚远三角洲都在黑龙江省境内。
冬季由于蒙古高压的原因,气候寒冷;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温度较高,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
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区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
黑龙江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这造就了黑土区域文化具有一种粗放的特性。
由于在闯关东时期,与人口的迁出地相比(甚至于全国相比),黑龙江土地异常肥沃、幅员辽阔并且水系众多,这些都使得这里发展农业并不需要精耕细作却可以取得丰收,一些“顺口溜”充分地体现出这一特点,如“三个月农忙,三个月农闲,三个月打麻将,三个月过年”、“一个月过年、两个月耍钱、三个月种田、六个月干闲”等等不一而足。
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文化资源指的是一个地方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元素,包括语言、文学、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和手工艺等。
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和地方文化自豪感,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地方文化资源能够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古代经典文本为主,学生可能觉得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脱节,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动力。
而地方文化资源能够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自己熟悉的地方故事、传统习俗等,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
地方文化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地方文化包含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传统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
通过学习和欣赏地方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品味。
学习地方艺术还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理念,加深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不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而地方文化资源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学习地方的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培养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文化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地方文化资源涵盖了许多丰富多样的思维模式和创造力的发源地。
学生通过学习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学习到丰富的人文知识,拓展思维边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社会实践热情。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传统民间技艺,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和创新点,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
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区特色文化程度了解的意义与价值

地区特色文化程度了解的意义与价值意义
地区特色文化,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精华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地区特色文化的发展既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也是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等产业的基础性条件。
中华大地上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地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
缺的重要推动力量———地区特色文化一方面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
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与地域经济社会的相互融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区特色文化已经成为增强地域经济竞争能力和推动的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
力量。
价值
地域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它既是对经典文化的通俗化表现,也是对经典文化民间传播的再现。
地域文化对于发现中国人内心的生活秩序,透视中国人的精神本质;对于中华民族风俗的传承,中华文化的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浅谈地域文化在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浅谈地域文化在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意义1. 引言1.1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地域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特殊历史背景的文化形态,它承载了特定地区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观念,是一种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域文化是地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地区形象的重要代表。
通过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激发地方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地域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文化承载着特定地区的历史记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艺术表现,是当地居民认识和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弘扬地域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提升人们的精神层面和生活品质。
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社会和精神意义,是地方发展和民族传统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对于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增强地域发展后劲、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1.2 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的意义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展示地域特色和历史传统。
通过景观设计,可以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环境之中,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参观者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还具有教育和启发人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的作用,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景观设计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升博物馆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
通过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可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的旅游景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对于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地域文化的生动展示和传播载体,有助于加强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塑造地域文化的品牌形象,推动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习地域文化的意义
摘要: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身特色丰富与拓展着中华文化。
研究、挖掘地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精华,可以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丰富素材,是促进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自觉传承与发展优秀地域文化具有积极培育地域文化自信、大力保护与光大地域文化遗产、努力实现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习地域文化意义
地域文化是区域的形象,决定着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区域的品牌和魅力。
地域文化研究就是要开发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本地区真实的名片,展现本地区的魅力和风采。
地域文化研究,通过对本地区全面的文物普查和考古遗址抢救性发掘,以及有关典籍和遗存的保护、整理,可以真实了解和正确认识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一、地域文化的巨大作用
地域文化也是生产力,地域文化是明天的区域经济,这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的共识。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即向世人宣告: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
一定的区域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力。
地域文化不仅能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而且通过与地域经济的相互融合,形成文化经济,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因素。
地域文化本身也可以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地域文化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同时,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产业.通过卓有成效的地域文化研究,使区域内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名胜、地方风物、重大事件的相关遗址、重大人物的生平与活动场所等,成为观光名胜。
有关部门可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文化产业和观光、旅游文化链,带动本地区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服务、旅游观光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连锁反应,促使本地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二、学习地域文化的深远意义
第一,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化,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
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一地有一地的特点,如汉文化、关陇(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辽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
第二,地域文化形成过程的长期性。
中华民族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在几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点。
一个地区历史遗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发达。
大多地域文化的命名就是源于二三千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名如上述的“秦”、“巴”、“蜀”、“荆”、“楚”、“吴”、“越”等,这些诸侯国虽然不存在了,但作为各自的文化形态却延续了下来,长期影响着这个地区的人们。
第三,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
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统一政权,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作为宗主区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来的文化;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几种地域文化特点的特色文化,如地处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地区,就兼有北部的关陇文化、西部的氐羌文化、南部巴蜀文化、东部的荆楚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汉文化。
第四,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的广泛性。
作为大概念意义上文化,它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人们,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都表现出别处的不一
样。
三、柞水地域文化特点
1、移民文化是柞水县域文化的重要渊源。
柞水县居民最早是秦岭以北的本地人,后期是南方各省的下户人,他们多是以征工、政治流放、战乱、灾荒垦抚等形式,移民来到柞水定居。
当地人人口较少,而真正的人居是这些移民,他们成为柞水文化传播的先驱。
2、交锋融合是柞水县域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
柞水地形被誉为“秦楚咽喉”,“本地人”多以黄河流域的风俗文化为主,“下户人”为外来移民,多以长江流域的文化风俗为主,“本地人”和“下户人”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影响,扬其所长,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引进,潜移默化中逐步改变,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
3、地里环境和政区演变是造成文化融合差异的主要原因。
东北区域与金井河中下游及社川河、乾佑河的民俗有差异,至今金钱河部分居民还保留着关中的居民习俗。
而下户人多以楚文化为主导。
而柞水的政区演变也是很大的影响。
凡政辖比较稳定的,一直归属镇安、孝义厅的地方,文化积淀都比较深厚,将秦楚的风俗交相融合。
4、山地文化是柞水县域文化的重要形态。
柞水地形呈现出“九山半水半分田”地理特征,山大林密、沟壑纵横、溪流遍布、物种繁多、人居星散。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
刀耕火种与现代的机电文明相并存,先进的科技文化与落后的封建迷信并存。
在这种文化的背景下,柞水人往往表现出朴实、率直的特点,也存在内敛、固化的不足。
5、楚文化是柞水县域文化的主流文化。
“外来人”占据了主导地位,带进来的多重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以秦文化为主的文化特征。
象二黄、汉调、花鼓、渔鼓等,都成了主要的文化形式。
6、县域文花的内涵比较丰富。
随着历史的变革,柞水文花有着南腔北调的语言文化、敬天惜物的生态文化、原始古朴的农耕文化、江南风格的建筑文化、楚风汉韵的民俗文化、神功天成的地质文化、风味迥异的饮食文化、济世养生的中医文化、遍布民间的宗教文化,星火燎燃的红色文化等。
我们了解了地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其深远意义,再了解柞水的地域文化特点,能让我们真正的融理论于实际,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能联系到地方居民的文化特征,为寻找到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的好路子而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