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春雨江南 .阅读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习题(含解析)

汉
苏州 鄂州 洪州 饶州 吉州 衡州 邵州 泉州
名
州
开
元 68 19 55 14 34 13 12 30
户 093
477 190 404 062 381 513 330 754
数
元
和 100 38 91 46 41 18 18 35
户 808
889 618 129 116 025 047 000 571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以长城为界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出现这一状况的根 本原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解析: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各大经济区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 答案:C 2.《战国策·赵策》中“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贾谊《过秦 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的“山东”是指今天的( ) A.山东省 B.函谷关以东
——《太平广记》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不满 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 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三 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
州
时还没有完成,故 C 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扬州在全国范围的重要性,故 D 项正确。
答案:D
7.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
解析:八王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三次南迁,故相同原因是战乱频繁。
《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

《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1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地,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着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版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付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杏花。
雨-阅读理解及答案

雨副标题题号一总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雨冯剑华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
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它们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得到她的滋润。
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她用自己充盈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第1页,共4页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
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
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
她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
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
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雨》阅读答案

《雨》阅读答案《雨》阅读答案《雨》阅读答案是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雨》阅读答案,欢迎参考!原文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
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
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
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
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
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
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风入松》阅读答案附全词赏析

《风入松》阅读答案附全词赏析风入松虞集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剪朝衫。
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这首词是作者在侍书学士任上写的。
(1)词的上阕先以“倚清酣”的“红袖”与“不胜簪”的“华发”作,一开始就突出“画堂”的豪贵生活难以消除的感受。
再以“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二句加以点染,以写伤春,以伤春写惜时,以惜时写思乡。
(3分)(2)本词结句“杏花春雨江南”与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了相同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赏析。
(5分)试题答案:(1)对比岁月蹉跎(或人生易老)的忧伤爱花(2)此句由三个名词构成,运用列锦(或意象叠加)的表现手法。
(2分)以一幅吾花似锦、春雨迷蒙的江南水乡美景,来安慰思乡苦闷的心灵,(2分)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1分)(答诗中有画,景中融情,情景交融或由近及远,由实而虚,意境悠长,韵味无穷并作分析,亦可。
)赏析:这是元人虞集所写的一首《风入松》词。
虞集在元仁宗至文宗之际,号称一代文宗,但所作无非颂扬元室的朝廷典册、官府碑铭。
他也写了不少诗,与杨载、范梈、揭傒斯被誉为四大家,但当元代统治稳固时期,所作又多以题画、应酬为内容。
倒是他的词,留下虽只有31首,却不乏清新可诵的佳篇。
这首《风入松》即是。
词中流露出厌倦官场生活、亟望归老田园的心情。
虞集仕宦40年,位尊而爵显,颇得元代几个皇帝的信任。
然而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权力,仅仅以一个文学侍从,充当皇帝的秘书、顾问而已。
并且,作为汉族士大夫,屈膝仕元,内心亦不免违己交病。
他的《挽文山丞相》诗,除了歌颂文天祥如效忠汉室的张良、诸葛亮,至于以身殉国之外,还慨叹“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就是惋惜南宋连半壁河山也保持不住,如今北土南疆已经完全沦入外族之手了。
他还有《书晚宋诸名公题堕泪碑诗后》一诗,诗中写道:“岘首亭高故国诗,卧龙无复更驱驰。
雨-阅读理解及答案

雨副标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雨冯剑华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
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它们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得到她的滋润。
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她用自己充盈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
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
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
她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
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
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荆门、襄阳、宜昌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荆州、荆门、襄阳、宜昌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来看自然诗。
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
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
《诗经》是最好的例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
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事而移到自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不特题材因之丰富,歌咏自然的诗因之产生,即人事诗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义蕴。
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达史中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在中国起于晋、宋之交,约当公元五世纪左右;在西方则起于浪漫运动的初期,在公元十八世纪左右。
所以中国自然诗的发生比西方的要早一千三百年光景。
一般说诗的人颇鄙视六朝。
我以为这是一个最大的误解。
六朝是中国自然诗发轫的时期,也是中国诗脱离音乐而在文字本身求音乐的时期。
从六朝起,中国诗才有音律的专门研究,才创新形式,才寻新情趣,才有较精妍的意象,才吸哲理来扩大诗的内容。
就这几层说,六朝可以说是中国诗的浪漫时期,它对于中国诗的重要亦正不让于浪漫运动之于西方诗。
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像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
本来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
刚性美如高山、大海、狂风、暴雨、沉寂的夜和无垠的沙漠;柔性美如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和媚眼似的湖水。
昔人诗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句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胜境。
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
诗如李杜,词如苏辛,是刚性美的代表,诗如王孟,词如温李,是柔性美的代表。
中国诗自身已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
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二)

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二)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3分)。
1.名句默写。
(10分)(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2)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3)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4) ,阴阳割昏晓。
(杜甫《》)(5)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6)政入万山围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7)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8)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xiá及此。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xiāo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璧”。
(1)给短文中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深xiāo灯火()无xiá及此()(2)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2分)改为改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B.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C.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D.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B.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C.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杏花春雨江南 . 王清铭 .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
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
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
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
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
春雨。
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
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
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
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
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
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
.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
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
或许,人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生命不可缺少诗意。
我们也不难明白,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
人们是怀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
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
.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
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幸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它缠绕过落魄的杜牧、客居他乡的陈与义与写词赠友的虞集,也让现代人十分向往。
.B.文中运用了许多引用、比拟等手法,含蓄典雅地表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内涵,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C.作者通过对“杏花”、“春雨”等意象的着力描写,渲染了江南美丽而忧伤的特质,展现了江南的不同风貌,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D.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是一种怀旧的情愫,它既是对古典意蕴的怀恋,又包含着对现代生活失去传统诗意的感慨。
.E.文章的结尾通过对江南春雨的直接描写,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被雨淋湿的幸福感,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白马秋风塞上”的图景,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分) .答: .3.沈从文曾说:“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杏花春雨江
南”也终将成为一种遗憾,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答案1.C E (C项“着力描写”、“表达作者对故土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有误。
E项“对春雨的直接描写”有误,表现“被雨淋湿的幸福感”有误,应是表现对传统诗意生活的向往。
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满分。
) .2.与下文形成对比(1分),引出下文(1分)对“杏花春雨江南”的柔婉之美及其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或答:引出下文(1分)对“杏花春雨江南”的传统诗意生活的挖掘。
1分),格调上一阳刚一阴柔相映成趣,共同体现了藏在我国古典文化中的诗意之美(1分)。
.3.示例:不同意(1分)。
历史的前进固然不可逆转,但未必一定伴随着遗憾(1分)。
生活的诗意和浪漫是藏在心灵角落的,无法磨灭的一种情结、一种向往(2分)。
随着传统文化的弘扬,文化生活的丰富,“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生活会传承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发现的眼睛里(2分)。
.同意(1分)。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1分),留给人们的只是向往和怀旧,春晚《小城雨巷》的舞蹈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就是例证(2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无心也无暇顾及这种农业社会的诗意生活了,因此,“杏花春雨江南”必将成为一种遗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