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式TMD简介及其减振性能分析

单摆式TMD简介及其减振性能分析
单摆式TMD简介及其减振性能分析

减震器的研究进展

减震器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减震器的研究概况及其发展。减震器因其低能耗和具有很好的宽频减振性能而被广泛研究和使用。本文总结归纳前人有关减震器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当前的研究进展,并提炼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减震器;减震性能 前言 振动是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大多数工业机械、工程结构、仪器仪表在运行过程中都会有振动现象发生。振动容易引起材料和结构的疲劳损伤,影响其使用寿命;振动可能降低仪器仪表的测量精度,致使它们无法正常工作;振动产生的噪声还会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而且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噪声污染等等。因此,通过一定手段减小有害振动的抑制技术影响着国民经济、人生安全和发展。在振动控制领域,采用减震器对机械设备进行减震防护已成为工程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1.减震器的分类及其主要特性 常用的减震器包括:橡胶减震器、塑料减震器、弹簧减震器、流体减震器和磁流变液减震器。根据以上分类,分别综述它们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总结其优化设计理论及方法。 1.1橡胶减震器 橡胶减震器的工作性能主要表现为对振动系统的阻尼减震,阻尼减震就是将振动能量转变成热能消耗掉,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其方法是依靠提高机械机构的阻尼来降低或消除机械振动以及提高机械的动态稳定性。橡胶减震器在国外的研制与开发受到广泛重视,发展十分迅速。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就把天然橡胶制成的减震器用于舰船的动力设备上,在实战中获得卓越成效。同时,在航空、机械制造、电子等工业部门也相继获得应用。 1.2塑料减震器 用软质塑料制作的减震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般在包装、运输中被经常使用。这类减震器可以有效的降低及消除宽频带的随机振动以及多共振峰的机械振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和良好的消除噪音的作用。当前在隔振、降噪和缓冲都兼顾的情况下,使用塑料减震器具有相当的优越性。由于塑料减震器的静力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都有非常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对变形的速度相当敏感,因此,塑料减震器一般具有以下的优点:1)有很高的空间利用率;2)易于成型,在使用过程中也不需要维护保养;3)有较高的内阻尼。

机电设备的噪声、减震控制方案

机电设备的噪声、减震控制方案 1. 噪声、减震控制措施 1.1 噪声的来源:本工程噪声主要来源有设备机房各类机械设备的噪声振动以及管道介质在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 1.1.1 噪声控制措施 1、为确保工程交验后设备及管道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能满足声学要求,在工程实施前我司将聘请资深声学顾问公司对所实施的工程从声学设计、设备材料选用、消声、减震、隔振等措施进行全面指导。 2、控制噪声源:降低声源噪音,选用低噪音的设备和改进安装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3、阻断噪声传播: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 1.1.2 一般要求 所有供本工程使用的隔振设备必须为不含任何石棉物质或成份的产品。 1、自立式弹簧隔振器 弹簧型隔振器均为无外壳自立式设计。底板和基座之间并配有6mm厚之聚氯丁橡胶消声防滑垫片。 所有隔振器均须配有具紧固栓接设备和作水平调校的校平螺栓。 弹簧的直径不能小于其在额定重量下的压缩高度之80%及横向硬度是1.1倍额定垂直硬度。 所配置的弹簧须最少能提供相等于50%其额定振幅量的额外活动操作范围。 2、限位式弹簧隔振器 部分设备如水泵安装在室外会受风吹袭的设备如于装配时和实际运行时的重量出现不一致时,除配置须如上述技术规格要求的弹簧隔振器外,并需附设一个垂直限位装置以控制有关弹簧隔振器之垂直位置在设备之部分或全部外加重量一旦被卸除时不会被提升。 弹簧于设备装配时和正常运作时之高度须相同。 在限位螺栓之周围与弹簧及外壳之间,最少须保留12毫米的间隙,以保证相互操作不受干扰。 在正常操作时,限位器须与弹簧隔振器各部分不会接触。 安装于室外的弹簧隔振器之所有钢制金属组件须作热浸镀锌处理。

大型风电机组主动减振电气控制方法综述

收稿日期:2015-12-28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2013AA050601)通讯作者:刘皓明(1977-),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配电网二微电网和电力市场的研究;E -mail :liuhaom@https://www.360docs.net/doc/7a4538881.html, 第31卷第3期 2016年9月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JOURNAL OF EI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1No.3Se p .2016 大型风电机组主动减振电气控制方法综述 刘皓明1,唐俏俏1,苏媛媛2,魏林君2 (1. 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92)摘 要:为了延缓风力机振动二延长机组寿命和提高运行稳定性,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大型变速变桨风电机组的主动减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在风力机振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围绕风轮叶片二塔架和传动链这3种主要零部件的主动减振控制方法展开综述,并详细分析独立变桨距控制和阻尼控制在风力机减振控制中的应用三研究结果表明:独立变桨距控制可有效缓解风轮不平衡载荷二改善叶片振动问题;阻尼控制通过变桨距控制和转矩控制提供附加电气阻尼信号,可增大塔架和传动链的等效阻尼,从而达到减小振动的目的三由于风力机振动模态之间的耦合关系,设计减振控制方法时需考虑风电机组整体的优化协调问题,结合独立变桨距控制和阻尼控制,兼顾叶片二塔架和传动链的协调减振,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三 关 键 词:风电机组;电气控制;主动减振;独立变桨距;阻尼控制 中图分类号:TM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40(2016)03-0182-13 A surve y on electrical control methods of lar g e wind turbine active vibration reduction LIU Hao -min g 1,TANG Qiao -q iao 1,SU Yuan -y uan 1,WEI Lin -j un 2(1.Colle g e of Ener gy and Electrical En g ineerin g ,Hohai Universit y ,Nan j in g 211100,China ;2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Bei j in g 100192,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miti g ate vibration ,extend life and im p rove o p erational stabilit y ,the active vibration reduction electrical control methods of lar g e variable s p eed variable p itch wind turbine are of im p ortant si g nificance.Based on vibration modal anal y sis of wind turbine ,the active vibra -tion reduction control methods were reviewed around three main com p onents :blades ,tower and drive train in this p a p er.The a pp lication of individual variable p itch control and dam p in g control was p resented in detail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dividual variable p itch control can effectivel y alleviate the unbalanced load and im p rove blades vibration p roblems.For tower and drive train ,additional electrical dam p in g si g nal was obtained b y variable p itch control and tor q ue control ,which can increase e q uivalent dam p in g and reduce vibration for tower and drive train.Finall y ,the 万方数据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研究实用版

YF-ED-J430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研究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 研究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压 缩和伸张两个行程内均能起作用的减振器,称 为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若仅能在伸张行程内起 作用则称为单向作用式减振器。目前,在汽车 上被广泛使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 对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要求 减振器的阻尼力越大,振动消除得越快, 但同时它会制约或削弱弹性元件的作用,如果 阻尼力无穷大,那么车架与车桥(或承载式车 身与车轮)之间的连接其实质就是刚性连接,

悬架将失去缓冲和减振的作用;另外,阻尼力过大还可能导致减振器连接的零部件或车架的损坏。相反,如果减振器阻尼力偏小,将不能很好的消除弹性元件产生的振动,不能看出,弹性元件与减振器是一对矛盾,为合理解决这一对矛盾,取得车辆最佳的行驶平顺性和驾乘的舒适性,对减振器的性能要求是: 1.1.在悬架压缩行程(车架与车桥相互移近的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相对较小,以便让弹性元件充分发挥其弹性从而达到缓和冲击的目的。 1.2.在悬架伸张行程(车架与车桥相互远离的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相对较大,以求迅速减振。 1.3.当车架与车桥(或承载式车身与车

减震器结构分析讲解

减震器结构分析 一、设计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逐渐的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机器人节省了很多人力,成为了非常方便的家庭助手。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输入编程控制其运动和多功能的,机器人可以用来搬运材料、一些零件、使用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执行系统。它是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的综合试验机器,可以全面地考察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机器人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有害环境中代替人从事危险工作、上天下海、战场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不过机器人毕竟是机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颠簸的状态,长时间会影响其工作效率。所以在机器人运动会的对话要考虑到在其运动过程中在利用机器人的时候要考虑它的减震效果,在考虑减震效果的同时,还要保证不能影响机器人的正常运动,不能给机器人增加载荷,通过对现在科技的考虑,并且还有机器人运动过程中所会产生的一些不定性因素,系统错误,外观损坏等,考虑这些因素,本次设计了一种减震机构,可以减少机器运动时的损坏,很好的保护机器人的运动状态,降低维修成本。本文设计了一种避震机构,可以有效的减少机器人工作时的颠簸状况,节省下维修机器人的人力与物力。 二、设计思路 机器人是一个可以通过输入程序自主运动的机器,机器人的运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机器人的运动有时可以像人一样自由,对

于一些情况下非常方便使用,不过机器人结构比较复杂,如果损坏维修也比较困难,机器人的损坏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与因素,内在因素无非就是一些系统出错,外部因素是摔倒,颠簸等。对于外部因素,可以考虑让机器人运动更加稳定和减少颠簸,所以就想出了设计一种假期人减震器。在本次的避震器结构设计中,同时设计避震器时要考虑到不能干涉机器人的正常工作,所以对于机器人的驱动装置的选择尤为重要。现代机器人普遍使用和人类一样的过不来的方式,两手两脚。但是人类的灵活性是机器人模仿不来的,机器人的关节多,控制系统就越复杂,运动反应就会相对来说迟缓一点,并且损坏率也大一点。通过这些因素,可以想到轮子的来代替机器人的双脚,现在社会轮子产品很流行,因为轮子运动相对来说平稳,即使受到大的颠簸也可以保持正常的运动状态。通过搜索资料,可以发现全向轮适合机器人,所以本次的运动机构选择全向轮。接下来分析全向轮的一些特性及选择依据,全向轮不仅能够在愈多不同的地方移动和许多不同的方向移动,可以发现左右车轮的小光盘将全力推出,但也将极大的方便横向滑动。全方位轮移动距离和旋转方向,这种方法是很容易的方向控制和跟踪,并尽可能快地转动。全方位轮有种好处,它的优势就是无需润滑或现场维护和安装选项是非常简单和稳定,在避震机构中加入万向轮可以保证机器人运动的灵活性和平稳性。全向轮的材料为钢材,其减震效果需要进行改善,所以要在全向轮的机构处增加一个减震机构,减震机构的回弹效果不能太明显,要尽量在小范围的伸缩回弹范围内实现减震效果。减震少不了弹簧,同时也要考虑到弹簧的压

主动控制技术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主动控制技术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章艺1,代学昌1,张志谊2 (1.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200031,2. 上海交通大学振动研究所,上海,200240) 摘要:论文从设备减振降噪角度出发,通过应用振动主动控制技术中的自适应对 消方法进行结构振动控制。仿真和台架试验表明主动控制能够取得良好的减振效 果,为设备的主动减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概述 随着对船舶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进一步降低船舶动力装置振动对船体的影响成为舰船设备研究的重点。针对上述问题目前采用的降噪措施主要包括两种途径:1)采用振动噪声更低的船用设备,2)用更为高效的隔振消声装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主动控制的隔振消声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1989年日本神户大学的Mitsuhashi等人研究的带有液压伺服机构的船用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在拖船Fukae Maru Ⅲ上进行了试航试验,在(1-100)Hz频带范围内,中间质量的速度级衰减量大于30dB。2004年川崎重工的Moriyuki 等人采用电磁式主动执行机构的柴油发电机组主动隔振技术的研究成果。瑞典的Johansson 和Winberg等人在1995年承担的船用主动隔振的项目(A VIIS-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in Ships),澳大利亚的Hansen等人承担的针对现役柯林斯级潜艇(Collins Class Submarine)进行的主动控制的海军咨询项目,这些研究均采用电磁式或电动式的执行器,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产品,如法国的Metravib公司生产的电动式惯性质量执行器。该执行器已有成功应用的例子,如MTU公司针对游艇主机12V4000 M70进行的主动隔振等等。 2. 主动控制原理 图1理论分析模型图2 自适应控制原理图 考虑图1所示系统的主动减振,其中M1为设备,k1,c1为被动隔振器的刚度和阻尼,M2,k2为作动器的质量和刚度,其余质量和刚度为弹性基础的集总参数,f1为激励源的干扰力,f2为主动控制力。 考虑周期激励的控制问题,如图1所示的自适应控制,干扰力f1作为被控系统的干扰输入,x(n)是与f1相关的参考信号,x(n)经过FIR滤波器生成y(n),再经过激振器产生控制力f2,f2作为被控系统的控制输入。e(n)为系统输出,也就是M3的加速度,e(n)反馈回自适应滤波器。 y(n)=w T(n)×X(n),w(n)为滤波器系数,干扰力f1使M3产生振动,控制力f2的作用是使M3产生方向相反的振动,从而抵消由f1产生的振动,达到减振的目的。根据线性系统叠加原理将原系统按输入拆成两个系统的叠加,如图2所示,将前向通道(控制通道)近似地看成一个系数为H的FIR滤波器,通过系统辩识测出前向通道的脉冲响应函数,这样通过x(n),w(n),H就可以得到yc(n)的近似表达式。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研究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研究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研究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压缩和伸张两个行程内均能起作用的减振器,称为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若仅能在伸张行程内起作用则称为单向作用式减振器。目前,在汽车上被广泛使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 对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要求 减振器的阻尼力越大,振动消除得越快,但同时它会制约或削弱弹性元件的作用,如果阻尼力无穷大,那么车架与车桥(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轮)之间的连接其实质就是刚性连接,悬架将失去缓冲和减振的作用;另外,阻尼力过大还可能导致减振器连接的零部件或车架的损坏。相反,如果减振器阻尼力偏小,将不能很好的消除弹性元件产生的振动,不能看出,弹性元件与减振器是一对矛盾,为合理解决这一对矛盾,取得车辆最佳的行驶平顺性和驾乘的舒适性,对减振器的性能要求是: 1.1.在悬架压缩行程(车架与车桥相互移近的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相对较小,以便让弹性元件充分发挥其弹性从而达到缓和冲击的目的。

1.2.在悬架伸张行程(车架与车桥相互远离的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相对较大,以求迅速减振。 1.3.当车架与车桥(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轮)的相对速度过大时,减振器应当能自动加大液流通道截面积,防止阻尼力因此而急剧变大,使其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如图所示,一般都有活塞杆1、工作缸筒2、活塞3、伸张阀4、储油缸筒5、压缩阀6、补偿阀7、流通阀8、导向座9、防尘罩10和油封11组成。流通阀和补偿阀是一般的单向阀,其弹簧弹力很小,当阀上的油压作用力与弹簧力同向时,阀处于关闭状态,完全不通油液;而当油压作用力与弹簧反向时,只需很小的油压压力,阀便能开启。伸张阀和压缩阀是卸载阀,其弹簧较强,预紧力较大,只有当油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阀才能开启;而当油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阀即自行关闭。 其工作过程包含压缩和伸张两个行程。 2.1.压缩行程

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方法

试述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方法 【摘要】近年来,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它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随机性,而且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如何减少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我们一直探索的。建筑作为人民生活的场所,更值得我们区深入探究如何加强其抗震性。结构减震控制是通过增加某些结构部位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土木工程中有效的防灾减灾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土木工程结构减震的控制方法和结构减震控制的最新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 1.隔震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结构减震控制指的是在建筑结构的某个特定部位设置某种控制装置、机构或种子结构,当结构出现振动的时候,主动或液压质量振动被动的施加外力来改变或调整结构的动力作用或动力特性,从而有效降低结构的振动反应,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降低建筑结构在地震等强动力荷载下的反应,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2.土木工程结构减震的控制方法 2.1被动控制 被动控制是通过减震、隔震装置来对振动能量进行消耗,并阻止振动在建筑结构中进行传播,构造简单,造价成本低,维护简便,且不需要外部能源支持,在土木工程结构减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耗能减震

耗能减震是将结构中的一些构件比如支撑、支撑等设计成耗能部件,或者在建筑结构的某些部位比如连接处、节点处设置阻尼器,耗能部件和阻尼器在荷载作用较小的情况下处于弹性状态,在强烈的荷载作用或振动作用下,耗能部件就会进入非弹性状态,能够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能量,避免荷载或振动作用进入主体结构造成结构进入非弹性状态,为主体结构的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由于耗能装置不同,耗能减震也可分为不同的体系,一种为耗能构件减震体系,常用的耗能元件有耗能支撑、耗能剪力墙等,另一种为阻尼器耗能减震体系,常用的阻尼器有金属屈服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粘滞性阻尼器等。耗能减震具有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抗震性好、经济实用、可靠性高、技术条件简单等优点,比较适用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2)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是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控制机构,比如设置隔震消能装置,从而减小或者隔离地震能量向建筑物上部结构传输,使上部结构的振动减小,避免地震给建筑物带来危害。基础隔震装置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性才能够满足结构减震需要,因此,装置必须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必须能够提供较大的阻尼并具有较大的耗能,必须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和强度。 (3)调谐减震 调谐减震主要是通过在建筑主体结构中附加一些子结构的方法,使主体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振动发生转移,结构中的震动能量就能在

半主动减振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

半主动减振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 丁问司 1.控制规则 1.1悬挂系统分类 悬挂系统从振动控制的角度来说可分为主动悬挂与被动悬挂,其中主动悬挂按其是否需要外界能量的供应可分为有源主动悬挂和无源主动悬挂。 有源主动悬挂也称全主动悬挂,通常由产生主动力或主动力矩的装置(油缸、气缸、伺服电机、电磁铁)、测量元件(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等)和反馈控制系统等几部分及一个能连续供应能量的动力源组成。 无源主动悬挂也称作半主动悬挂。由无能源输入但可进行控制的阻尼元件和弹性元件组成,其减振方式和工作原理与被动悬挂相似,不同的是悬挂参数可在一定的范围内任意调节,以获得最佳的减振效果。 半主动悬挂与全主动悬挂的区别是前者只能调节阻尼力的大小,而后者则可同时控制阻尼力的大小方向。 半主动悬挂的核心实际上是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其阻尼力大小一般通过调振节流孔开度来获得,而对阻尼力的约束条件是:系统振动时联系于阻尼器的能量全部耗散掉。 1.2列车半主动控制原理 悬架系统的半主动控制原理在七十年代由美国人Karnopp提出,旨在以接近被动悬挂的造价和复杂程度来提供接近主动悬挂的性能。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激励和系统的状态调节悬挂系统中的刚度和阻尼,以使某个性能指标达到最优。由于在半主动状态下改变系统的刚度非常困难,目前的研究实际上仅限于对悬挂系统阻尼的控制。 多年研究使得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衍生了多种控制方式,其中包括:慢速控制、天棚控制、相对控制、最优控制、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从工程实践的情况来看目前只有天棚控制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已运用到成熟的产品中。日本KYB公司与铁道总研联合研制的列车横向半主动减振器及是运用了天棚(Sky Hook)控制原理。 列车天棚原理的基本控制逻辑是被称为“天棚悬架”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假设列车是沿一道虚拟的刚性墙移动,在虚拟墙与车体之间通过一虚拟减振器的作用来减小车体振动,此虚拟减振器称天棚减振器。 按照天棚原理,列车运行时理想的状况是天棚减振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以提供减振力。由于天棚减振器是虚拟的,则其应提供的减振力实际上由安装于车体与转向架间的横向减振器模拟提供。 假设车体的绝对速度X1为正(设向右为正),相对速度也为正时(车体相对转向架向右运动),虚拟的“天棚减振器”应产生一向左的力,实际中的横向减振器也产生一向左的力,此两力的方向相同,则F r = F s。 仍假设车体的绝对速度X1为正,而相对速度为负时(车体相对转向架向左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研究

编号:SY-AQ-00523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 能研究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double acting cylindrical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研 究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压缩和伸张两个行程内均能起作用的减振器,称为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若仅能在伸张行程内起作用则称为单向作用式减振器。目前,在汽车上被广泛使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 对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要求 减振器的阻尼力越大,振动消除得越快,但同时它会制约或削弱弹性元件的作用,如果阻尼力无穷大,那么车架与车桥(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轮)之间的连接其实质就是刚性连接,悬架将失去缓冲和减振的作用;另外,阻尼力过大还可能导致减振器连接的零部件或车架的损坏。相反,如果减振器阻尼力偏小,将不能很好的消除弹性元件产生的振动,不能看出,弹性元件与减振器是一对矛盾,

为合理解决这一对矛盾,取得车辆最佳的行驶平顺性和驾乘的舒适性,对减振器的性能要求是: 1.1.在悬架压缩行程(车架与车桥相互移近的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相对较小,以便让弹性元件充分发挥其弹性从而达到缓和冲击的目的。 1.2.在悬架伸张行程(车架与车桥相互远离的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相对较大,以求迅速减振。 1.3.当车架与车桥(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轮)的相对速度过大时,减振器应当能自动加大液流通道截面积,防止阻尼力因此而急剧变大,使其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如图所示,一般都有活塞杆1、工作缸筒2、活塞3、伸张阀4、储油缸筒5、压缩阀6、补偿阀7、流通阀8、导向座9、防尘罩10和油封11组成。流通阀和补偿阀是一般的单向阀,其弹簧弹力很小,当阀上的油压作用力与弹簧力同向时,阀处于关闭状态,完全不通油液;而当油压作用力与弹簧反向

品质体系简介学习报告

品质体系简介学习报告 篇一: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学习心得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学习心得 通过公司组织的约一个多月管理体系学习,受益匪浅,深深感觉到自己在理解管理体系标准方面有难度,所以参加这次培训很有必要,做为中层干部,不但要学好管理体系,并且切实可行的运用中工作当中,更重要的是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下去。 一、下面是自己对质量管理体系学习认识有几点, 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 质量管理的负责需要,在总结世界各个国家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的ISO9000、9001等6项国际标准。 2、 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主要涉及到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和质 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并且以此为导向,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达到顾客满意的程度,有利于帮助企业为满足顾客不断的要求而持续改进。 3、策划、实施、检测、处置简称为PDCA的管理流程广泛应用 于管理工作的各各方面,无论是产品管理、还是人力资

源管理等方面,他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都与PDCA流程相关,并且相互作用、相互依从。 4、 ISO质量管理体系旨在以顾客满意为焦点,利用PDCA 循环 系统以实现管理目标,达到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并不但持续改进。 二、自己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学习认识有几点 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为了确保食品链中最终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就是要整个食品链中相互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 2、本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单独使用,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结合或整合已有的相关管理体系要求,同时利用现有的管理体系自己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3、本标准为了确保食品链中预期发生的所有危害、对于已确定的危害,制定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和实施步骤。并且根据审核需要,将HACCP计划和前提方案相结合,旨在确保食品安全。 三、自己对于公司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手册学习认识有以下几点 1、本公司的管理手册主要从组织结构、部门职责、食

噪声控制-如何理解降噪减震

Understanding Damping Techniques for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By Jennifer Renninger Applications Engineer E-A-R Specialty Composites Indianapolis, Indiana

Introduction Effective control of noise and vibration, whatever the application, usually requires several techniques, each of which contributes to a quieter environ-ment. For most applications, noise and vibration can be controlled using four methods: (1) absorption (2) use of barriers and enclosures (3) structural damping and (4) vibration isolation. Although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overlap in these classes, each method may yiel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vibration and noise by proper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The principles behind the use of absorption materials and heavy mass barrier layers are generally understood, so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third and fourth methods, which deal with reducing structural vibration. Structural Damping Structural damping reduces both impact-generated and steady-state noises at their source. It dissipates vibrational energy in the structure before it can build up and radiate as sound. Damping, however, suppresses only resonant motion. Forced, nonreso-nant vibration is rarely attenuated by damping, although application of damping materials sometimes has that effect because it increases the stiffness and mass of a system. A damping treatment consists of any material (or combination of materials) applied to a component to increase its ability to dissipate mechanical energy. It is most often useful when applied to a structure that is forced to vibrate at or near its natural (resonant) frequen-cies, is acted on by forces made up of many frequency components, is subject to impacts or other transient forces, or transmits vibration to noise-radiating surfaces. Although all materials exhibit a certain amount of damping, many (steel, aluminum, magnesium and glass) have so little internal damping that their resonant behavior makes them effective sound radiators. By bringing structures of these materials into intimate contact with a highly damped, dynamically stiff material, it is possible to control these resonances.

汽车减震器分析

汽车减震器分析 第一汽车减震器原理 ?由于悬架系统中的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 ?为衰减震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第二汽车减震器示意图 1.活塞杆; 2. 工作缸筒; 3. 活塞; 4. 伸张阀; 5. 储油缸筒; 6. 压缩阀; 7. 补偿阀;8. 流通阀;9. 导向座; 10. 防尘罩;11. 油封 第三减振器数学模型的基本原则

?(1)模型可以全面描述减振器的阻尼特性。 ?(2)数学表达式应该清晰、简洁、易用。 ?(3)选用的参数应该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参数应该描述典型物理量的特性,如第一阻尼系数,泄载点和第二阻尼系数。 ?(4)可以方便的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参数。 ?(5)能够准确描述阻尼特性曲线的形状和阀的配置之间的关系。 ?(6)能够精确计算分析减振器的阻尼性能与车辆系统能量消耗的关系,可以定量分析极端条件下减振器是否能够疏散足够的热量。 ?(7)应有助于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减振器的内部运动过程和外部工作性能。 ?(8)可以满足减振器设计,减振器特性分析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第四减震器数学模型 第五对减震器数学模型的分析 建立如下公式描述减振器的行为 ?式中,Y(x):阻尼力或压降X:活塞速度或者液压油流量B:第一阻尼系数C:形状因

主动减振(减摇)试验系统研制

Hydraulics Pneumatics &Seals/No.07.2016 doi:10.3969/j.issn.1008-0813.2016.07.004 收稿日期:2016-03-29 作者简介:邱法维(196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主要从事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和电动伺服控制系统的开发应用研究。 1概述 减振(减摇)是大量工程领域面临的问题,通过试 验手段来研究这类问题是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本文采用两套Stewart 六自由度平台构建了一套模拟减振减摇效果的试验系统,可以再现六维振动的振源和减振环节,同时可以模拟各种振动工况下的减振效果。图1 为该系统的示意图。 图1主动减振减摇试验系统示意图(上部的为隔振平台,下部为运动模拟平台) 2理论推导 需要先定义几组相关的坐标系,S I ()o I x I y I z I :惯性 坐标系,该坐标系作为最终的全局统一参考系。 S mr ()o mr x mr y mr z mr :运动模拟台上平台和隔振平台下平台联合运动的运动参考系。从S mr 坐标系到S I 坐标系的齐次坐标转换关系可以简单的方式表达为: p I =p mr +?è????? ÷ ÷÷x m y m z m 0(1) 其中p mr 、p I 分别表示空间中一点在S mr 系和S I 系下的齐次坐标。当S mr 系和S I 系原点在xy 平面上重合、仅存在z 向高度差z m =h 2+d 21(其中h 2为运动模拟 平台位于中位时其上下铰点节圆平面之间的距离, d 21为运动模拟平台上平台厚度与其球铰半径之和)时,即有ìí?? ? x m =0y m =0z m =h 2+d 21 ,于是此时有:p I =p mr +?è?????? ÷÷÷÷00h 2+d 210(2)S mb ()o mb x mb y mb z mb :运动模拟台上平台和隔振平台下平台联合体的本体坐标系。S mb 坐标系相对于其初始位姿、也即相对于参考系S mr 的广义姿态给出了联合运动体的运动规律,即 Q m ()t =() x m ()t ,y m ()t ,z m ()t ,φm ()t ,θm ()t ,ψm ()t (3) 在实际中,认为该运动规律由传感器测量得到;在 主动减振(减摇)试验系统研制 邱法维,沙锋强,黄兴宏,陈慎堂,王 刚,赵云峰,魏 金 (北京三强同维机电液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2200) 摘要:采用两套六自由度Stewart 平台构建一个主动减振减摇试验系统,下部的平台用于模拟所发生的振动(称为运动模拟平台);上部平台为减振平台,主要通过主动控制的方法减少下部运动模拟平台对减振平台上表面的影响,实现减振平台上表面的精确控制。关键词:六自由度;主动减振控制;Stewart 平台;减摇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813(2016)07-0009-04 Development of Active Vibration Reduction (anti-rolling)Test System QIU Fa-wei,SHA Feng-qiang,HUANG Xing-hong,CHEN Shen-tang,WANG Gang,ZHAO Yun-feng,WEI Jin (Beijing Three Unite Testing System Co.,Ltd.,Beijing 102200,China) Abstract :Using two sets of six DOF Stewart platforms consists of an active vibration simulation test system.The lower platform for the simulation of input vibration (known as the motion simulation platform),at the upper platform for the vibration reduction,isolation or anti-rolling.Through active control method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lower platform vibration on the upper platform,to achieve the accurate con-trol forthe upper platform. Key words :6DOF;active vibration control;stewart platform;anti-rolling 9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研究(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 能研究(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研究(新 编版) 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压缩和伸张两个行程内均能起作用的减振器,称为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若仅能在伸张行程内起作用则称为单向作用式减振器。目前,在汽车上被广泛使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 对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要求 减振器的阻尼力越大,振动消除得越快,但同时它会制约或削弱弹性元件的作用,如果阻尼力无穷大,那么车架与车桥(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轮)之间的连接其实质就是刚性连接,悬架将失去缓冲和减振的作用;另外,阻尼力过大还可能导致减振器连接的零部件或车架的损坏。相反,如果减振器阻尼力偏小,将不能很好的消除弹性元件产生的振动,不能看出,弹性元件与减振器是一对矛盾,

为合理解决这一对矛盾,取得车辆最佳的行驶平顺性和驾乘的舒适性,对减振器的性能要求是: 1.1.在悬架压缩行程(车架与车桥相互移近的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相对较小,以便让弹性元件充分发挥其弹性从而达到缓和冲击的目的。 1.2.在悬架伸张行程(车架与车桥相互远离的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相对较大,以求迅速减振。 1.3.当车架与车桥(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轮)的相对速度过大时,减振器应当能自动加大液流通道截面积,防止阻尼力因此而急剧变大,使其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如图所示,一般都有活塞杆1、工作缸筒2、活塞3、伸张阀4、储油缸筒5、压缩阀6、补偿阀7、流通阀8、导向座9、防尘罩10和油封11组成。流通阀和补偿阀是一般的单向阀,其弹簧弹力很小,当阀上的油压作用力与弹簧力同向时,阀处于关闭状态,完全不通油液;而当油压作用力与弹簧反向时,

位移敏感减振器性能分析与参数优化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汽车减振器是悬架系统的关键部件,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行驶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相比于传统减振器,可调阻尼减振器具有阻尼可变的特性,能够很好的满足车辆的各种性能要求。位移敏感减振器是在传统减振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位移敏感槽而得到的一种新型可调阻尼减振器,该减振器利用活塞位置变化自动改变阻尼以兼顾车辆的各种行驶性能,在汽车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展位移敏感减振器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单筒充气式减振器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位移敏感减振器,结合流体力学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其在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的油液流动关系,推导了位移敏感减振器的阻尼力计算公式。 (2)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位移敏感减振器仿真模型,对其位移敏感槽不同位置处的阻尼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具体分析了活塞阀参数变化和敏感槽参数变化对其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 (3)搭建了含有位移敏感减振器模型的1/2车辆振动系统,对不同路面、不同负载以及不同车速下的车辆平顺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位移敏感减振器与传统减振器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位移敏感减振器能较好的衰减车辆振动冲击,从而有效提升车辆平顺性。 (4)根据车辆平顺性的评价指标,以含有位移敏感减振器的1/2车辆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将车辆不同负载时的乘坐舒适性作为研究目标,构建Isight与Matlab/Simulink两软件的数据集成平台,采用NSGA-II遗传算法对前、后悬架位移敏感减振器的敏感槽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位移敏感减振器阻尼特性进一步提升,满足了整车阻尼匹配的要求。 关键词:位移敏感减振器,阻尼特性,敏感槽,车辆平顺性,遗传算法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