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华少年-教学设计公开课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3)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难点: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提问:“什么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中华少年》,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6. 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中华少年》优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中华少年》优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爱我中华》教学设计篇一一、学生分析我所在的学校是城镇和农村的结合部,学生多数来自下岗工人和农民家庭。
这些学生虽然没有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围,但是对待学习和生活,他们有认真的态度,有朴实的情感。
作为首轮课该实验班的学生,他们想像丰富,口头表达欲望很强烈,学习兴趣浓厚,能够在教师调动下主动地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又因为本课是歌词,很多学生都熟悉这首歌,虽然这首歌是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但只要引导得当,如:欣赏歌曲、播放抗击非典、抗洪抢险、奥运会的场景录像,搜集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样可以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设计思路力求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尤其是朗读和背诵活动中,感悟诗歌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因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教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去引导,去点拨,让学生在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
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质疑的空间,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让学生领悟我们的祖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只有民族之间相互尊重,情同手足,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六次重复所表达的感情。
2、整理分析搜集来的信息资料,让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文本,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认识。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直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那么,欣赏了歌曲之后,你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注意要求:不允许直接照搬资料来念,要选择关键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3.经过课文里的景物描写,使得先生对祖国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明、悠久的历史有必然的了解,为身为中华少年而感到骄傲教学重点:让先生了解诗句中的一切描写都与祖国毫不相关,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我们也是和祖国紧紧相连在一同的。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骄傲感。
教学工夫: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能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能否为本人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骄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板书课题:中华少年2.作者简介二、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本人认难堪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讨论交流: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描述辽阔,无边无边。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晃的模样。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璀璨:描述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文指更美好。
雪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深红色,花瓣薄而狭长。
生长在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等高山中,花可入药。
山丹丹: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在黄土高原的阴坡上与杂草伴生。
因其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遭到人们的爱好。
女娲:是中国神话中一位古老的神。
她的次要功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创造人类。
大禹:大禹姓姒(念sì),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是夏代第一个君主。
(3)指名读诗,读后评价能否正确流利。
(4)互相交流:了解了些甚么,还有甚么不懂的地方。
三、全体把握(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甚么?(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甚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诗歌中涉及的中华文化知识和历史人物。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中华少年》的文本。
3.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巩固记忆。
b. 简要介绍诗歌《中华少年》的背景和作者。
2. 新课内容展示:a. 逐句解析诗歌《中华少年》,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b.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课堂互动:a. 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首与《中华少年》主题相关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享。
b. 各组汇报,大家一起讨论和评价。
4. 背诵练习:a. 学生自主背诵《中华少年》。
b. 老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的重要性和美感。
b.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6. 作业布置:a.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读后感。
b. 选择一首与《中华少年》主题相关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一次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诗歌,可以是以中华文化为题材,也可以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恰当。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中华少年》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中华少年》经典公开课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中华少年》经典公开课教案三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中华少年》经典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4.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及资料教学程序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昨天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资料啦!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个比赛,看谁最能把流利地把你所知道的表达出来。
讲得好的同学,大家将会给他最热烈的掌声!(生自由谈)2、师生互动时引入课题“中华少年”。
二、课文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就是引导同学们体会诗中中华少年的那种爱国情感和自豪感,所以教学也沿着这条线索而展开。
1、在朗读全文之前先快速找出不懂的生字词。
让同学们对其读音和意义都有一定的了解。
(师重点指导理解以下的词语)如: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文指更美好。
山丹丹: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红色,鳞茎可以吃。
多在黄土高原的阴坡上与杂草伴生。
因其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受到人们的喜爱。
2、读略读提示,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让同学们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1、先分小组朗读,进行小组之间的竞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让学生自主搭挡,分角色朗读,注意引导他们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老师也读一次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一下到底是老师读得好,还是同学们读得好,好在哪里。
3、词句解析。
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时刻铭记中华母亲的功德,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努力学习,为祖国谱写更璀璨的诗篇!七、作业布置小学六年级语文《中华少年》经典公开课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华少年》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朗读、个人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诗歌《中华少年》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难点: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教师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3.4 课堂活动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个人朗诵诗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朗诵表演,展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表演等。
4.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或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朗诵和讨论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文本诗歌《中华少年》5.2 教学辅助材料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等资源。
5.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节、诗句和韵律的特点。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6.2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中华少年》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中华少年》教师教学设计篇一【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身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身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保守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掌握,难句理解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抚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和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诵:以充分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扮演朗诵:配上音乐,化装扮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中华少年》教师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方式,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提升个人修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歌《中华少年》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为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2.2 诗歌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中华少年》,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2 诗歌朗读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3.3 诗歌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4.2 学生诗歌解析:教师评估学生在诗歌解析中的表现,包括对诗歌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
4.3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评估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的能力,包括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中华少年》的文本。
关于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召开。
从此,中国共产党唤醒了民众,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最后建立了新中国。
⑩“春天的故事”是一首歌曲,描述的是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到南方视察的故事。
重点句解析: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
甲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四个
“要”,表达了中华少年怎样的思想情感?]
节导读:第6、7节写中华少年的誓言,
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定决心和豪迈情怀。
甲丁听,芦笙(shēnɡ)和唢(suǒ)呐一
齐吹响,
乙丙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齐五十六朵鲜花竞(jìnɡ)相开放,
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甲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
齐啊!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节导读:第8节是对全诗的总结,表明了
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决心。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录音机。
一通读课文,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把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自己觉得最难读的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交流读书的想法。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课文,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节,为什么。
2.指名朗读,老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3.学习第1节“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画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山丹丹”。
(1)通过这些词语,你产生了哪些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第1节。
4.学习第2节“共同的家园”。
(1)放声朗读。
(2)祖国的大好河山还给了你哪些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方式试着说一说。
(3)指名分角色朗读第2节。
5.学习第3、4节“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1)在这两节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人物、民族?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什么?
(2)请学生简要地介绍,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引经据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八月中秋与中华传统等。
6.学习第5节“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1)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描绘的场景。
(2)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这几句诗提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3)“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这句诗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节。
7.学习第6~8节“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与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
(2)指名汇报朗读。
老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三读美课文,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明扼要的话,说说读这首
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中朗读最好的四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
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自己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可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1.教师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
握与感悟。
2.课上让学生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课文,进而
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3.切忌课堂密度过大,这样会导致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8*中华少年
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百折不回顶天立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翱.翔( ) 女娲.( ) 水浒.( ) 纤.夫( )
画卷.( ) 复苏.( )
2.扩写下面的句子。
(1)同学们笑。
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2)烟火构成画卷。
五光十色的烟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五彩缤
纷的画卷。
(3)爷爷激动。
爷爷激动得手抖动起来。
3.你知道下列几个惯用语的意思吗?请选择合适的填写在句子里。
炒鱿鱼换汤不换药唱反调挡箭牌下马威
(1)王老师一当班主任,就以高超的管理技术镇住了调皮的学生,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2)今天哥哥因为工作失误被老板(炒鱿鱼)了。
(3)爸爸一批评涛涛,涛涛就找奶奶当(挡箭牌)。
(4)王林在课堂上总与老师(唱反调),老师叫往东,他偏向西。
(5)妈妈说是给我买几本课外书看,可还是给我买了好几本习题
集让我做,简直就是(换汤不换药)。
4.说一说你打算如何做一个中华的少年。
李少白中国作家。
笔名少白。
1939年生,湖南宁乡县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小蝌蚪会唱歌》《少先队活动朗诵诗》《淡绿的月亮》,童话集《大尾巴奇遇记》《傻熊多多的故事》等。
还写过不少歌词,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yù)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