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合集下载

临床分析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作者:王海腾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1期【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

方法 48例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不良反应药物中以血栓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5.4%,其次为血塞通,占据22.9%;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上以皮肤及周边最多,占45.8%,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

结论应加强对临床中药制剂的研究监测,掌握患者既往过敏史,明确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活血化瘀中药对血液流变学以及凝血机制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血栓及血流不畅等伴有血瘀症状的疾病,常见的如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类风湿关节炎、骨折等。

但是此类药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使用不慎可能给患者带来损害[1]。

现对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集的48例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旨在探求其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8例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63.7±15.1)岁。

其中单纯脑血管疾病患者8例,单纯心血管疾病患者1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例,骨折或关节脱位患者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例,糖尿病患者2例,心血管疾病合并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以及哮喘等基础疾病的患者20例。

所有患者均在研究报告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本次研究。

1. 2 方法记录所有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以及所患疾病等基本资料,统计每一位患者使用的活血化瘀类药物、用药的时间与剂量、不良反应、累及部位情况等,然后对于搜集到的上述数据做出总结归纳分析。

2 结果2. 1 患者既往过敏史 48例患者中,有既往药品过敏史的共11例,占据不良反应总例数的22.9%,其中有2 种或者2 种以上药物过敏有5例,占据总例数的10.4%;过敏药物主要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以及红霉素、庆大霉素等,部分患者过敏还涉及到丹参、舒血宁、水杨酸以及果糖、酒精等。

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及其对策研究

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及其对策研究

活血化瘀注射剂类型例数占比血栓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2318108436.5128.5715.8712.706.35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及其对策研究胡春霞(河南省驻马店地区西平县中医院药剂科中药房西平4639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方法:随机抽取的63例患者均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使用中药活血化瘀药之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及类型,并提出提高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使用安全性的管理方法。

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栓通、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类型主要是皮肤类、神经类和消化系统类。

结论: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应该不断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监管制度,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确保生命与安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活血化瘀不良反应用药管理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19)04-0184-02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中药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十分普遍,但是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现象十分常见,且逐年呈上升趋势[1]。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管和控制,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引起了临床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针对63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发生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的63例患者均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使用中药活血化瘀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男性40例,女性23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3.40±2.50)岁。

收集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建立患者档案,患者填写基本信息,姓名、居住地址和年龄,护士根据不良反应,建立档案,对使用何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症状,不良反应于服药后多久发生,维持时间多久等,详细记录,提高用药安全性,为后期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撑。

浅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

浅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
确患者不 良反应类型并通过对 收集 到的相关 数据肌内腺归纳总 结。 2 结 果 2 . 1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 品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院2 o l 3 年7 月~ 2 0 1 4 年7 月期间1 3 5 1 例患者使用活血化瘀 中 药注射剂 ( 1 5 2 4 次) , 其 中发生不 良反应症状患者4 1 例, 不 良反应 发生率为3 . 0 3 %。4 1 例患者中有8 例患者存在既往药物过敏史 , 占 不 良反应例数 1 9 . 5 %。患者过敏药物多为青霉素、 红霉素 、 头孢菌 素 以及 庆大霉素等 , 另有个别患者对酒精 、 舒血宁 以及水杨 酸等 过敏 。 用药过程需掌握恰 当的适应症用药时机 , 不可盲 目用药 。例如在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急性患者时 , 可应用醒脑开窍、 平肝 息风、 回阳 救逆 之法治疗 , 待患者处于恢复期或后遗症改善期时方可应用活 血化瘀药物 , 并配合应用滋 阴补 阳、 养血益气 等措施改 善患者 正 气损伤 。 在 本次 研 究 中 , 超过6 0 %以上 的患 者 不 良反 应 症 状 表 现 为 皮 肤损伤 与神经系统损伤 , 其 中又 以注射用丹参与舒血宁注射 液为 主要过 敏药物 。 笔者分析认 为, 者与中药制剂过程 中, 因现代 中医 药提纯技术不 足, 易 出现 中药 材 药 物 残 渣 残 留 , 当 中 药 注 射 药 剂 内残渣通过静脉进 入患者机体 后形成半抗 原同血浆 蛋 白氨基相 结合形成复合物 , 引发变态反应 。笔者研究药物不 良反应患者临 2 . 2 各类活 血化瘀 药物出现不 良反应情况 以及患者机体受损情 床资料发现 , 老年患者属于不 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群体 , 者可 能与 况
影响血液流动效果的注射型药剂 。 这类药剂不仅具有西 医药效反 应迅 速 , 同时保 留了 中医治本 的效果 , 临床治疗效果得 到广泛认 可 。不过随着临床广泛应用该类药剂 , 部分患者也 出现了不同程 . 3 活血化瘀 中药注射剂药品不 良反应患者年龄结构 度 的不 良反应 , 造成患者身心进一步受到损害 。笔者通过回顾分 2 在4 l 例不 良反应 患者中年 龄在6 0 岁以上的老年 患者为 主要 析本 院使用活血化瘀 中药注射剂出现不 良反应症状患 者临床资 人群 , 其 中超过6 5 岁以上 患者所 占比例 达到3 4 . 1 %。见表2 料, 总结 药品不 良反应 的规律及特点 , 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表2 活血化瘀 中药注射剂药品不 良反应 患者年龄结构情况 1 一 般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 0 1 3 年7 月一 2 0 1 4 年7 月期间使用 活血化瘀 中药注射 剂 出现不 良反应症状患 者4 l 例, 男性2 4 例, 女性 l 7 例, 年龄 1 8 ~ 7 5 岁, 平均年龄 6 2 . 4 ±3 . 4 岁, 疾 病类型 : 1 8 例心 血管 疾病 , 1 3 例糖尿 病, 3 例哮喘 , 4 例下肢动脉硬 化闭塞 , 3 例骨折。 I 临床使用 的活血化 瘀 中药 注射剂包括 : 丹红注射液 、 脉络宁注射液 、 舒血宁注射液 、 疏血通注射液 以及注射用丹 参( 冻干 ) 。 本次研究均告知 患者及家 属 同意并签订知情 同意书 , 及我 院伦理委员会签订 同意书。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0 1 4年第 2 8期
管、 出 、 冲洗 , 在 一 定 程 度 扰 乱 了 腹 腔 内生 理 环 境 , 麻 醉 药 物 阻断 r腹腔神经 传导 与反射 , 手 术前 后 的禁 食和肠道 准
表 2 两 组 患 者腹 胀 情 况 比较 例( %)
7 3
备使 胃肠分泌 减少 , 诸 因素 导致肠 麻痹 、 肠胀 气 、 肠 蠕动 , 自然 恢复 和排 气一般红 4 8 —7 2小时以 卜 冈此 , 术后减轻腹胀 , 促肠蠕 动乖 ¨ 排气 , 患者早进食 , 加快机体康 复 , 一直是于术期康 复工作 的重要内容之一 。低 频脉冲电具有必奋 神经 肌肉组织 , 改善 局部 仇液循 环 , 捌节 肌肉张力 , 促进 炎性物 质吸收等 生理 效 。 杜业 勤 等 报 道 低 频 脉 冲 具 有 较 好 的 忪 解 粘 连 作 用 。 。 张连 土 等 让 实 了低 频 脉 冲 对 内 脏 平 滑 肌 的 调 节 作 用 。 。依 据 I f 医传 统 脏 腑一 经 络 论 , 背部俞 穴 、 腹 部 募 穴 是 五 脏 六 腑 之 气 分 别输 注 于 背 腹 部 位 , u r 调 节相应脏 腑功能 。中脘 、 天 枢 为 胄肠之 募穴 , 具疏利 巾焦气机 、 化 滞和 中 j 、 通腹行气 、 通便 导 滞之 功能。 胃俞 、 人肠俞 、 小肠俞 为 胃肠 之俞穴 , 具调 理 胃肠 、 气血 通畅 、 腑气下行之 功效 。现代 医学认 为 , 刺激 背俞穴 _ u J 使 交感 神 经 r l I 枢 抑制 , 副 交感 神经兴 奋性提 高 , 胃肠 活动加强 . . 神阙、 气海 为任脉之穴 , 生命之蒂 , 可温 阳益气 , 治疗气虚腹胀 。 依据 J _ 述 理论 , 采用俞募配穴 , 将 电极置于配对穴位 , 低频 电流 的/ 卜 同波形和脉 冲组合对穴 位行捶 、 揪、 揉、 压似 的按摩 , 两者 效应相得 益彰 , _ u 』 改善 胃肠 及盆腔 血液循环 , 调控 腹腔植物 神 经 系统 和内脏平 滑肌的舒缩 , 促进肠蠕动 , 消除腹胀 , 防止肠粘 连 。观察结果显示 , 实验组 患者腹 胀发生率 大大低 于对照组 , 肛 ¨排气 时间明显提 f j i j 传统 的针 刺 、 艾炙 、 按摩 、 单纯药 物 等 促 排 气 方 法 比较 , 低 频 直 接 刺 激 穴 位 结 合 口服 I { 】 药, 更 易行 , 患 者 感 觉 舒适 , 乐于接受 。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性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性分析

床应用上较多。因此,关于对活血化瘀类中药进行注射液治 所占比例。
疗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事实证明其综合了两者特效,大大提 1. 2 方法 本文研究的限定日剂量( DDD) 严格采用世界卫
高了治疗效果,并且被推广到外科、皮肤科、妇科等,并治疗 生组织规定标准及《中国药典》标准。用药频率( DDDs) 为药
[3] 冯陆冰,马青松. 128 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国 药业,2011,20( 10) : 59-61.
[4] 曾白林.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及其对策. 时珍国医国药, 2010,21( 3) : 757-759.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马岚
【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的基本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 2012 年度每月 门诊处方 600 张,共 7200 张,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门诊处方 192 张,占总处方 数的 2. 4% ,主要不合理用药包括用药剂量不合理、使用溶媒不当、用药时间不当、药物联用不当、用药方 法不当及重复用药。结论 本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问题虽不是很严重,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问 题,医院应加大合理用药监管力度,使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2] Gong X,Sucher N J. Stroke therap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CM ) : prospects for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09,20( 5) : 191-196.
【关键词】 活血化瘀; 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液
近些年,活血化瘀类中药因其调节身体代谢、抗血栓、控 息,将所有信息录入 EXCEL 表格,进行透视分析,统计出各

红花注射液的一些不良反应

红花注射液的一些不良反应

红花注射液的九大不良反应红花注射液为菊科植物红花经加工提取的中药制剂,呈黄红色或棕红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药理实验表明,红花注射液可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可直接或部分阻滞α肾上腺素受体使血管扩张,有效扩张血管,并降低血清中总体胆固醇、总酯、三硝酸甘油酯及酯化脂肪酸及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对脑组织具有保护及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兴奋子宫、兴奋平滑肌作用;还能改善细胞乏氧状态和机体内环境增加心脑肝等脏器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可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

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加,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

本文就近年文献报道的红花注射液的九大不良反应作一综述,以引起重视。

1.红花注射液致剧烈头痛张鲜利等报道2例剧烈头痛,2例均为女性患者,其中1例因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

给予红花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患者首次用药约30min即出现头晕、轻度头痛。

由于患者尚能忍受,减慢速度后,将液体全部输完。

用药结束60min后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消失。

第2次治疗时,药物输人约40min后,患者重复出现头晕、头痛。

并伴有恶心等症状,逐渐加重为剧烈头痛,患者无法忍受,立即停止用药。

患者继续平卧,未进行其他治疗,1h后缓解。

另1例因脑梗死入院,予红花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在滴入150ml时,患者感觉头痛并呈进行性加重,不能忍受,立即停止输液30min后头痛缓解。

改用脉络宁治疗,无头痛症状发生。

2.红花注射液致急性肾衰综合征曹毅君等报道1例女性患者,因车祸致腰部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活动受限2d,入院手术,手术后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加入红花注射液15ml时,约20min后患者出现寒颤,发热,剧烈腰痛,头痛,呕吐,腹泻,尿量减少,气促等表现。

查体:T:37℃,P:96次/min,R:24次/min,BP:150/90mmHg,双肾区压痛“+”,叩痛“+”,颜面及双上肢轻度水肿,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WBC:1~2、RBC:2~3,BUN:13.7mmol/L,Cr:154mmol/L,UA:570mmol/L,考虑为该药物过敏,立即停止该组液体输入。

活血化瘀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

活血化瘀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

北方药学2018年第15卷第6期现阶段,活血化瘀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等疾病的治疗。

大量实践证明,活血化瘀中成药的应用,对上述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健康水平。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患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导致活血化瘀中成药的效果大打折扣,安全性降低。

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利用活血化瘀中成药进行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24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活血化瘀中成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6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7岁,平均年龄(53.7±2.5)岁;主要的疾病类型涉及单纯性心血管疾病、单纯性脑血管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等。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医学研究方法,针对124例通过活血化瘀中成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的分析指标有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持续时间、累及器官等,同时分析不同类型的活血化瘀中成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

另外,以药物使用说明书为指导,分析活血化瘀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特点,从而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3观察指标:所有不良反应不同类型活血化瘀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累及器官及系统、各项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

2结果2.1不同类型活血化瘀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情况:活血化瘀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中,血塞通粉剂的不良反应数量最多,为20例。

川芎嗪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3%。

具体情况如表1。

表1不同类型活血化瘀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情况2.2不同类型活血化瘀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通过研究观察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的24h之内,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不固定,最短1d,最长7d。

具体情况如表2。

2.3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与系统及临床表现:在所有不良反应中,累及器官与系统发生率最高的为皮肤系统及其附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皮肤瘙痒、皮疹、潮红斑点等。

住院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的调查及探析

住院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的调查及探析

住院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的调查及探析目的调查本院住院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情况。

方法从2013年1~12月本院住院部8个科室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病历中随机抽取500份,对用药适应证、溶媒选择、剂量、疗程、配伍禁忌及联合用药方面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

结果本调查中共涉及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21个品种,其中以丹红注射液应用人次最多(32.8%),其次是注射用血栓通(30.6%),应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P<0.05)。

不合理用药比例占11.8%,表现为适应证不符、溶媒选择不合理、超剂量、超疗程及联合用药不合理。

结论本院住院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广泛,但存在适应证、溶媒选择、剂量、疗程、联合用药方面不合理情况,应针对不合理用药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用药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nreasonable injections of blood circulations class Chinese medicine in in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Methods 500 medical record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in eight sections of our hospital inpatient using blood circulation categ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is were also made on drug indications,solvent selection,dose,duration,incompatibility and combination therapy.At last,through analyzing the causes,some improvements were prompted. Results The survey involved the use of 21 classed CCP blood circulation categ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of which a maximum attendance of Danhong injection (32.8%),followed by injection Xueshuantong (30.6%),the utiliz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ypes (P<0.05).The proportion of irrational drug use accounted for 11.8% which showed indications did not match,solvent choice was unreasonable,over dosage and combination treatments were unreasonable. Conclusion Blood circulation cla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inpatient department.However,there are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s in indications,solvent selection,dosage,treatment and combination therapy.Improved solu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drug effects,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d ensure patient medication safety.[Key words] Blood circulations class;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Unreasonable application;Investigation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活血化瘀类,因能改变血液流动性[1-2],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04T11:05:27.2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期作者:刘康雷素华唐高文
[导读] 安岳县中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 在临床上,针对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并对其用量进行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还必须加强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安岳县中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
【摘要】目的:通过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针对5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在2013年临床应用中出现的94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经统计,在常用的5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中血栓通注射液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并且和其他的药物相比明显高于其他的药物。

统计的数据之间明显存在着差异(P<0.05)。

结论:在临床上,针对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并对其用量进行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还必须加强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重视,中医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开始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但是,中药注射剂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在临床上出现了较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

本文对我院收集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产生临床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以后临床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作指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主要研究的内容:在2013年1月到12月,我院5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在临床诊治中出现的94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的年龄在38岁到8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9岁左右。

用于本文研究的数据和报告都来自于我院住院部的各科室。

1.2方法
通过对不良反应的药品、累及部位、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比例进行统计,最后做整体的分析。

为了更加有效的切合本实验的研究,医院自身结合患者制定《活血化瘀类中药不良反应观察与统计调查表》,并且从医院的患者资料中调去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源,并且经过专业的人员对本次获得的数据和资源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临床病症、所患疾病、用药名称、计量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进行了统计。

1.3统计学处理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采用单项分析法处理,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针对专业人员统计出来的数据和资料,使用SPSS12.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并且分析,计量出所得的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并且计数的资料则使用X2进行检验。

并且对得出的数据进行P值检验,若P<0.05,那么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

2.结果
2.1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和统计学处理之后,得出我院5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在一年中出现了94例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则是血栓通注射液。

由下图可以看出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值<0.05。

如下表1所示。

3.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对人体的各个系统、组织和器官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有效发挥药物的作用,对病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机体处于病理的状态之下,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受到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和药物的数量的影响,从而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起到了一定的额外影响,这就导致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上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患者自身的病理特点和自身的免疫情况。

通过对我院5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统计分析,发现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发生率
高、不良反应复杂、涉及部位广、对人体损害大等特点,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血栓通注射液,并且其对皮下组织的损害也是最大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疹、红斑、瘙痒和面部出现红潮的现象。

导致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现象的主要原因:第一,药物本身的性质。

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抗凝血、扩张血管、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作用,且作用比较猛烈,易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二,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原因。

中药注射液普遍存在不良反应较多的情况,由于中药注射液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益突出。

主要由于部分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还存在一定问题。

中药大多都是经过各种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质经过加工而得,因此,在中药炮制过程中,药物的毒性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就使得在后期对患者产生的药效也不相同,或在中药提取过程中未除尽杂质,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不纯,从而使得患者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

第三,个体差异。

机体对于同一种药物的免疫反应和代谢情况各有差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大多数作用机理不明,在人体内受到各种代谢,从而使得患者易于产生不良反应。

第四,药物剂量。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剂量和注射速度不易掌握,使用剂量较大和输注速度过快是其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第五,配制溶剂的选择。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配制溶剂选择要正确,严格按照其使用说明书选择溶剂,并且应单独配制输注,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配制输注,否则易产生变色与沉淀等现象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六,对药物疗效的检测和判定还有待提高。

在对患者采取中药治疗的过程中,有关于活血化瘀的中药的疗效和临床的药效评估还不太完善,缺少一份详细并且强有力的评定标准,这就使得中药在临床上的检测还不够全面,这就使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导致后期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综上所述,必须要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研究进行强制有效的检测和评估,临床上应慎重使用,对其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对患者诊治的过程中必须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并且不断的探索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对患者身体产生的各种影响,以此判断在对患者进行诊治过程中用药的适用性,合理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旭晖,王昌俊.活血化瘀中药干预肿瘤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2(04)
[2]宋贯霞,顾新刚,王炎.中药调节肿瘤血管新生现状[J].中国医药科学.2011(23)
[3]潘凯.活血化瘀中药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
[4]何茂顺,江蓉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