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地不良反应及分析报告
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分析(附100例报告)

[ ywo d] Tr dt n l ieeme iieijcin Ad e s e cin Ifu n igfco Ke r s a ii a n s dcn ne t o Ch o v rer a t n le cn a tr o
ta io a ie eme iieiicin manyc nan dme iiefco ,t eq ai o to f rp rt n r dt n lChn s dcn e t il o tie dcn a tr h u l yc n r l e aai i n o t op o
中 药 注 射 剂 是 随 着 现 代科 学技 术 的 不 断 发展 而产 生 的 中
1 资 料 与 方 法
药新 剂 型 , 变 了 中 药 数 千 年 来 的 传 统 用 法 , 得 疗 效 更 高 , 改 使
临 床使 用 更 加 方 便 。其 中 以 活 血 化 瘀 或 者 清 热 解 毒 中 药 为 主, 主要 用 于心 脑 血 管疾 病 、 生 物 感染 以 及 肿 瘤 的辅 助 治 疗 微 中 。虽 然 注 射 剂 在 现 代 医 学 中 已 是 一 种 较 为 成 熟 的 剂 型 , ]
患 者 个 体 差 异 以 及 说 明 书 不 规 范 等 。结 论 中 药 注射 卉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较 高 , 临 床 使 用 时 要 严 密 监 】 在
i , 高合 理 用 药水 平 。 受 提 q
【 键 词 】 中药 注 射 剂 不 良反 应 影 响 因 素 关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及分析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及分析中药临床使用中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进行监控和分析,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的意义、监控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分析和处理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的意义1.保护患者用药安全。
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2.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监控不良反应,可以为评估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重要依据,为进一步优化中药的使用提供指导。
3.提供数据支持。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可为药物监管、临床研究以及制定用药政策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的方法1.被动监测。
通过医疗机构、药店、药企和患者自愿上报不良反应信息来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消耗太多资源,但受到信息获取的不稳定性和不准确性的影响。
2.主动监测。
通过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主动收集和监测中药不良反应信息。
主动监测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医疗机构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系统、药房不良反应报告和医生的主动调查等。
这种方法相对于被动监测更加全面和准确。
三、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分析和处理1.收集和整理不良反应数据。
对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
2.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发生率、相关风险因素、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和频率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分类。
3.制定相应措施和建议。
根据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并向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建议,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4.加强药物监管和管理。
根据分析结果,加强对中药的质量控制、药品的审批和监管等,以保障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上就是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及分析的一些内容。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控和分析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 院 中药 制 剂 不 良反应 报告 分 析
高代夏
河南 省淇县人 民医 院,河南 淇县 4 6 5 5 70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中药制 剂不 良反应的表现和 因素。方法:采用 回顾性分 析的方法对入选病例 的一般 情况 ( 年龄、性别等) 、
引起不 良反应 的药物分类和例数、不 良反应类型、给药途径 、联 合用 药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结果显示,中老年患 者是不 良反应多发人 群 。结论:中药制剂易发生不 良 反应 ,临床上需要密切关注。 【 关键词 】:中药制剂 ;药 品不 良反应;临床表现
表2不 良反应涉及 的器官/ 系统分类 以及临床表现
3 1 辨证施治,严格掌握 功能主治 . 2 2 不 良反应与药品 品种 . 中 医药 诊疗 最 重要 的特 点 之一 ,就是 因人而 异 ,辨 表2 显示 ,1 4 中药不 良反应病例报 告 中涉及 中药制 证施 治。临床上许 多医师使用 中药制剂 不讲究 中药 归经理 6例 剂共 3 个 品种 ,其 中注射剂 1 种 , 口服 制剂 l 种 。在 发生 论,而是将 中医脏腑 经络定位 与现代 医学的解剖部位 混为 2 9 3 不 良反应排列前5 位的 中药制剂 中,生脉注射液 高居榜 首 占 谈 ,把 新剂型 的中药按西 医理论来使用 。有调查显示 , 2 .% 4 3 ,其次为参麦注 射液 占2 .% 01 。 现 在 临床上8 % 0 以上 的中成药 是 由西医 医生而不 是掌握 中 表1致中药制剂不 良反应的主要品种 医理论 的中医医生开 出的 。这 导致 当前 中药的应用十 分不 合理 。由表 2 知,致 中药制剂不 良反应 的主要 品种前5 可 位 中,生 脉注射 液 、参麦注 射液 、参 芪扶正 注射液 占3 。 席 生脉 注射液和 参麦注射液 均是 由红参、麦冬 组成的 ,具有 益气 养 阴的功效 ;参芪扶 正注射液 由党参 、黄芪组成 ,具 有益 气扶正 的功效 。调 查相关不 良反应病例 报告 ,肿瘤病 人 、骨 折病人 使用上述药 品致不 良反应 占有一 定比例 。其 中绝大 部 分 由西 医医 生 开 出用于 滋养 补 益 ,其用 药 合理 性 、是否符合 “ 中药注射 剂临床使用 应辨证用 药,严格按 2 3 不 良反应 累及 器官/ . 系统及 主要 临床表现 表2 示 , 显 照 药 品说 明书 规 定 的功 能主 治使 用 ,禁 止超 功 能主 治用 14 6 例不 良反应病例报 告主 要涉及 皮肤及附件损害 、过敏性 药 ”的中药注射 剂临床使用 基本原则 ,值得思考 。应加强 休克 、神经系统 反应 、静脉 炎等 。以皮疹 、瘙 痒 的发 生率 临床 医师 中药知识 的培训 ,在 应用 中药 制剂特别 是使用 中 最高 ,占不 良反应总例次数 的5 .% 5 4 ,其 次为过敏 性休克、 药注射剂 时,应辨证施治 ,严格掌握功能主 治和适应证。 发热、寒颤、胸闷等 。 3 2 加强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 . 2 4 不 良反应与给药途径 .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 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 、 14 中药制剂 不 良反应病 例 中,发 生于静脉 给药 的 作用迅速 、能较好地发挥治疗急病 重症 的作用特 点,解决 了 6例 1 6 占8 . 2 ,口服 给药 的仅 1 例 占1 . 8 。近 3 4例 90% 8 09% 年来 , 中药临床急救用药的缺乏。但是中药注射剂在制作工艺、质 静脉给药的不 良反应发生率高举不下,均在9 % 0 左右 。 量控制、药效等方面也有不足,许多重要的有效成分、毒性、 2 5 联合用药 . 治疗效果等至今尚未完全 阐明,这也增加 了中药不 良反应的 14 6 例病例报 告中,联 合用 药发 生不 良反应病例数 为5 发生 。其次中药注射液中含有 蛋白、淀粉、鞣质、色素、黏 8 例 ,其 中中药与 中药联 用的有3 占5 1% 例 . 7 ,中药与化学 药 液 、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一 旦入血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联 用的有5 例 占9 . 3 ,中药与化 学药联用 中与抗生素联 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发生过敏反应。另外 5 48 % 用的为3 例 。 8 ( 下转第5 页 ) 3
中药呕吐原因分析报告模板

中药呕吐原因分析报告模板1. 引言呕吐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中药使用中,有时也会出现患者出现呕吐的情况。
本报告对中药引起呕吐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供有关中药使用的指导和建议。
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使用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相关的研究论文和临床案例,对其中的呕吐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3. 呕吐的原因分析在中药使用中,引起患者呕吐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3.1 药物成分某些中药的药物成分可能对患者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引起呕吐反应。
一些药物成分可能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呕吐的发生。
3.2 药物剂量中药使用中,合理的剂量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若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过大,或者是超过药物的耐受范围,也会导致呕吐的发生。
3.3 药物配伍中药药材的组合和配伍也是影响中药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特定的组合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呕吐等症状。
3.4 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都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某些患者可能对某些中药成分或配伍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呕吐的发生。
4. 预防和处理措施针对以上的原因,为了减少中药引起的呕吐情况,我们提出以下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4.1 调整药物配伍方案药物的配伍应当谨慎选择,尽量避免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的组合。
合理的配伍方案可以增加中药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4.2 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合理使用中药,避免过大或过小的剂量,可以减少呕吐的发生。
4.3 引导患者告知过敏史在使用中药前,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若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当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
4.4 监测患者反应在患者使用中药时,应当密切监测其反应。
若发生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止使用有问题的中药。
5. 结论中药使用中引起呕吐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药物成分、药物剂量、药物配伍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为了降低呕吐的发生,建议合理选择药物配伍方案、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引导患者告知过敏史以及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40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20 收集 的 4 1 中 药 制 剂 不 良反 应 报 告 进 行 回顾 性 分 09年 0例
双
柴 胡注射 液
红 花 注 射 液
析, 旨在 引 起对 中药 不 良反 应 的重 视 和 正 确 认 识 , 高 用 药 水 提
平 , 进 临 床合 理用 药 。 促
备使用是此项工作难 点 , 解决 此问题必须 加强基本药 物配备 、
调 整现有药 品结构 , 然要求 院长 一班人 下大决心 和下大工 必 夫 。通过 4月末完成 的药 品结构调 整 , 5月份 网上评 分品规数
4 1例中 药制剂不 良反应 分析 报告 0
何 丽 霞 摘 藏云 吉 袁 勇 要: 目的 : 进 临床 合 理 用 药。 方 法 : 促 对我 市 20- 20 06- 09年 药 品 不 良反 应 ( D ) 测 中 心 收 集 到 的 药 品 不 良反 应 ( D ) 告 - AR监 a R报
的可供注入体内 ( 包括肌肉 、 穴位 、 内、 皮 皮下 、 静脉 以及其 他组 织或器官 ) 的灭菌制剂以及供 临床前配 制溶 液的无菌 粉末 或浓 缩液。中药注射剂 作为独创 的新剂 型, 具有生 物利用度 高、 作 用迅速等特点 , 能较好 地发挥 利用中药治疗 急重症 的作 用 , 在 某些方面其疗效 独特 , 临床应用 日趋广泛 , 出现 的不 良反应报 告也逐渐增多。从雅安市药 品不 良反应监测 中心 提取 20 年 06
内蒙 古 中医药
网 上评 分 , 面貌 一 新 。 21 年 3 00 —4月 , 四 川 省 医 疗 机 构 随 药 品 阳光 采 购 网上评 分 办 法 调 整 , 加 基本 药 物 采 购 品 规 数 和 增 收 入金 额 两 项 指 标 , 院 评 分 仅 8 分 左 右 , 我 4 主要 原 因 为 基 本 药
某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和事件报告分析

中药注射剂指 的是 中药材 的原材料通过一系列提纯制备成 为可 以注射进身体 的溶液 , 或者可以制成 溶液的粉末 制剂 , 常见 的类 型有 注射用粉剂 、 注射溶液 , 一般 可通过肌注 、 静滴 等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使用 。作 为我 国独有 的品规 , 中药注射剂 突破了传统祖 国医学 的给药途径 , 目前 已经成为临床诊治的常用方式之- -I ” 。广泛运
2 7 . 8 4 %、 4 7 . 4 2 %) , 主要表现形式 为皮肤反应和全 身反应( 占3 1 . 9 6 % 和2 5 . 7 7 %) 。结论 : 发 生药物不 良反应和不 良事件有 药物 因素 、
个 体 因素 、 用药不合理等原 因, 需要 正 确 认 识 、 严格 把 握 适 应 症 、 合理配伍、 f i _ 确 配制 使 用 , 滴 注过 程 中注 意 观 察 。 关键词 : 中药注射 剂 不 良反 应 不 良事件 中图 分 类 号 : R 2 8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7) 0 4 - 0 1 7 9 - 0 1
用的 同时 , 也 带来 很多不 良反应和不 良事件的报道 , 首先要明确 不 良反应 和不 良事件的概 念 , 药物不 良事件 a d v e r s e e y e d , A E ) 指受试者使 用某种药 品后产生 的不 良医学事件 , 与所用药 品不 定 是 因果 关 系 。药 物 不 良反应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 A D R ) 指
谢 能力下降 ,代谢产物排泄延缓 ,理论上发生不 良反应几率 上 升。 本研究 中随着年龄增 长, 5 0岁以上和 6 O岁 以上人群 发生不 良反应/ 事件 的几 率大大增 加 , 需要注意预 防。在输 注中药 注射
草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草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1. 背景介绍草药是一种常见的传统医学治疗方法,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
然而,与化学药物相比,草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风险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对草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2. 数据收集在本次分析中,我们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草药使用数据,包括草药名称、使用方式、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的报告。
数据来源包括草药研究机构、医院和病人自述。
3. 分析结果基于收集的数据,我们对草药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3.1 不良反应类型我们对不良反应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适、皮肤反应、心血管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等。
结果显示,过敏反应占据不良反应的主要比例,其次是消化系统不适和皮肤反应。
3.2 草药相关性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每种草药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某些草药与某些不良反应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例如,某种草药在高剂量使用时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问题,而另一种草药则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3.3 使用方式和剂量的影响我们还研究了草药的使用方式和剂量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结果显示,使用方式和剂量的不当使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草药时,正确的使用方式和剂量是至关重要的。
4. 结论与建议据我们的分析结果,草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在使用草药之前,应首先咨询专业医生或草药师的意见,并告知已有的过敏史和慢性疾病情况。
2. 严格按照草药的使用方式和剂量使用,并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
3. 注意观察草药使用期间的不适感受和不良反应,如有需要随时与医生或草药师联系。
此报告仅为草药不良反应的初步分析,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数据支持。
希望该报告对草药使用者和相关研究者有所帮助。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建议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建议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的最佳选择,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药品费用更为合理。
中药对人体造成的损害,除了药物本身的因素外,很多是由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
本文对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提供参考。
1 中药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1.1 神经系统口唇、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致烦躁不安、牙关紧闭、抽搐、惊厥、语言不清或障碍、嗜睡、意识模糊昏迷。
1.2 循环系统心悸、胸闷、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心律过快或过慢、传导阻滞、心音低钝或减弱、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电图改变等。
1.3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
1.4 消化系统口干、口苦、恶心呕叶、食欲不振、嗳气流涎、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黑便、黄疽、肝区痛疼、肝肿大、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
1.5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可出现尿少、血尿、蛋白尿、尿闭、尿失禁或尿崩症,甚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生殖系统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甚而引起排卵功能障碍或抑制精子生成1.6 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造血系统的抑制现象,如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过敏性紫癜、再障甚至死亡。
1.7 过敏反应高烧、寒战、大汗、发抖;或出现过敏性药疹;中药针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为主,如板兰根、穿心莲、双黄连、丹参等。
2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组方的中药方剂被医学实践证明疗效肯定,但是,中药成分多种多样,既有有效成分,也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少,甚至认为没有副作用,可以随意使用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只有合理使用中药,避免禁忌证,才能达到用药目的,否则会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2.1 辨证不当中医治病精于辨证,若辨证失误,用药就会适得其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姚晓07资源摘要:各种中药及其中药制剂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病防病,历史悠久,成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近年来也被进一步发现和认识。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中药品种混乱或以假乱真,药物的固有毒性及用量不当,辨证失当、药不对证,炮制或煎煮不当,剂型或服用方法不当,疗程过长,造成蓄积中毒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中药应按质量合格、用量合适、用法合理的原则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1.概念: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非治疗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常统称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包括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
2.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2.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一般是指服用正常剂量或极小剂量时出现的非正常反应,多与体质因素有关。
凡单味中药、中成药和名方组成中含有抗原物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后或在它们的代谢过程中产生抗原物质的,首次尤其是多次用药后常可引起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紫癜、哮喘、心律失常、肝损伤、耳鸣、发热、腹泻等。
2.1中毒反应中毒反应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情恶。
其临床症状表现:消化系统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等;造血系统表现为白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目前已发现由毒性反应而致死的中药有20多种如雷公藤、蜈蚣、马钱子、砒霜等。
中毒反应多由于药品原料购销、药品生产和药品使用不当引起。
中毒致死的中药多是有毒中药,但历代医书称无毒之品也能置人于死地。
3.人体各个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及其不良反应表现3.1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药物有76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刺五加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剂、细辛注射剂、肾宝合剂、草乌膏剂、番泻叶、复方桔梗注射剂、天和骨通贴膏、壮骨关节丸;表现为低血压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生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柴胡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红花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川芎嗪、郁金、莪术油、银杏达莫注射剂、骨宁注射剂、三七片、银翘解毒丸、六味地黄丸、龙胆泻肝丸、鸦胆子;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草乌、正清风痛宁、生脉注射剂、精制蝮蛇抗栓酶、乌头碱、鸦胆子油、龙骨、木薯、垂盆草、地骨皮、博落回、冬虫夏草、北五加皮、夹竹桃类;诱发心绞痛的中药制剂有刺五加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的中药制剂有复方丹参注射剂、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茵栀黄注射剂、复方丹参片、藻酸双酯钠、江苏白药;引起心动过速的中药制剂有生脉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止咳丸、藿香正气水、咳喘糖浆;引起心动过缓的中药制剂有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引起心悸的中药制剂有刺五加注射剂;引起室性早搏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小活络丸、柴胡、山海丹;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有黑附子、葶苈子;引起窦性停搏的中药制剂有生脉注射剂;引起微循环障碍的中药制剂有脉络宁注射剂;引起心功能衰竭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清开灵注射剂、细辛、朱砂、鸦胆子、马钱子;引起心房纤颤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灯盏花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山豆根;引起心室纤颤的中药制剂有葛根素注射剂。
3.2引起血液、淋巴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35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清开灵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雷公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穿心莲、穿琥宁注射剂;引起溶血反应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板蓝根、葛根素注射剂;引起贫血的中药制剂有甘露消毒丸;引起急性再障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双黄连注射剂、雷公藤;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制剂有穿琥宁注射剂;引起过敏性紫癜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猪苓多糖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半月清、天麻丸、金钠多注射剂;引起皮下紫癜及血小板减少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穿琥宁注射剂、雷公藤、马钱子;引起血清病样反应的中药制剂有脉络宁注射剂;引起出血、DIC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葛根素注射剂、蝶脉灵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银屑胶囊、甲氨碟呤、板兰根冲剂、全天麻胶囊、雷公藤、感冒通胶囊、感冒清颗粒、复方乌龙散、云南白药。
3.3引起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10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症的中药制剂有脉络宁注射剂;引起呼吸困难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银杏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红花注射剂、仙鹤草;引起急性肺水肿的中药制剂有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双黄连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茵栀黄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剂、乌头注射剂、川芎嗪注射剂、柴胡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板兰根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大黄藤素注射剂、六神丸、罂粟壳、全蝎煎剂、复方丹参片、秋水仙碱片、榄香烯乳注射液、枇杷止咳冲剂、消咳喘糖浆、复方甘草片、复方镇痛液、川贝煎液、浙贝、茯苓、牛黄解毒丸、金水宝胶囊、茯苓、消咳喘、神奇止咳冲剂、川贝;引起间质性肺炎的中药制剂有小柴胡颗粒。
3.4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147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便血的药物有龙骨、牡蛎;导致腹痛、腹胀、腹泻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猪苓多糖注射剂、华蟾素注射剂、强力宁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苦参素注射剂、天达盖福胶囊、地奥心血康、薤白、追风透骨丸、僵蚕、肝得宁2号丸、牛黄角毒片、鲜竹沥、乳香、没药、茶素胶囊、回生第一丹、肾宝胶囊、苦参胶囊、养发生血胶囊、小金丸、乳癖消、藿香正气水、复方青黛丸、感冒通胶囊、蛤蚧定喘丸、产妇康、三黄片、雷公藤、猪苓多糖、斑蝥、番泻叶、茯苓、甘草、薤白、何首乌、三七、麝香膏、水蛭、正红花油、巴豆、鱼胆、木薯、鲭鱼、商陆、苦杏仁、板蓝根、丝石竹、乌头类、河豚、樟丹、山八角、板蓝根、旋覆花、鸦胆子、广豆根、蟾酥、甲鱼;导致反酸、呕吐的药物有双黄连水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猪苓多糖注射剂、华蟾素注射剂、益肾眷痹丸、心可舒、无敌止痛搽剂、天达盖福胶囊、地奥心血康、薤白、追风透骨丸、僵蚕、肝得宁2号丸、牛黄角毒片、鲜竹沥、桃花、河豚、樟丹、甲鱼、木薯、苦杏仁、马兜铃、北豆根、山八角、棉子油、丝石竹、莽草子、蟾酥、夹竹桃花;导致饮食减少的药物有达纳康;导致黄疸的药物有双黄连注射剂;导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药物有灯盏花素注射剂、鲜竹沥糖浆、牛黄解毒片、复方青黛丸、蛤蚧定喘丸、番泻叶;导致肠痉挛的中药制剂有双黄连注射剂;导致肝功能损害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穿琥宁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龙胆复方制剂、葛根素注射剂、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蝮蛇抗栓酶注射剂、壮骨关节丸、复方青黛丸、肾骨胶囊、地奥心血康、雷公藤、牛黄解毒片、蜈蚣粉、川楝子、何首乌、白芍、壮骨关节丸、消银片、克银丸、银屑散、回生第一丹、增生平片、何首乌片、双黄连针剂、感冒通片、雷公藤、山海棠、六神丸、黄药子、养血生发胶囊、壮骨关节丸、何首乌、活力苏口服液、黄独、蜈蚣粉;导致药物性肝炎并肝昏迷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何首乌、回生第一丹、小金丸、乳癖消片;导致乙型肝炎加重的中药制剂有苦参素胶囊。
3.5引起泌尿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178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肾功能衰竭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板兰根注射剂、复方威灵仙注射剂、蝮蛇抗栓酶注射剂、复方地龙注射剂、安宫牛黄丸、八角枫、巴豆、白果、白花丹、白及、白蒺藜、白头翁、斑蝥、北豆根、贝母、荜澄茄、蓖麻子、槟榔、补骨脂、补心丹、苍耳子、草乌、侧柏叶、柴胡、肠炎宁、常山、臭梧桐、川楝子、穿心莲片、穿心莲注射剂、大风子、大戟、大青叶、代赫石、丹参、丹参舒心丸、丹参注射剂、胆矾、地奥心血康、丁香、冬虫夏草、番泻叶、防己、粉防己、复方青黛丸、千金子、干漆、甘遂、感冒通片、葛根素注射剂、钩藤、瓜蒂、关木通、广防己、海马、汉防己、红矾、红花、红娘子、红升丹、厚朴、虎杖、槐花、黄药子、火炭母草、健心丸、牡蛎、金樱根、筋骨草、苦参、苦楝皮、苦楝子、昆明山海棠、腊梅根、雷公藤、羚翘解毒丸、六神丸、龙胆泻肝丸、芦荟、绿矾、马兜铃、马钱子、马桑、蚂蚁丸、毛冬青、密陀僧、棉子、木通、闹羊花、牛黄解毒片、排石冲剂、胖大海、砒石、砒霜、千里光、千年健、牵牛子、铅丹、青木香、轻粉、全蝎、肉桂、三黄片、三品一条枪、山慈菇、山豆根、商陆、蛇胆、蛇毒、麝香、升汞、生蜂蜜、十枣汤、使君子、首乌片、双解丸、水蛭、松节、天花粉、天麻、天仙藤、土贝母、土荆芥、土细辛、望江南子、威灵仙、蜈蚣、细辛、夏枯草、仙鹤草、相思子、雄黄、萱草根、鸦胆子、芫花、洋金花、野百合、益母草、罂粟壳、鱼胆、云南白药、皂荚、泽泻、中华跌打丸、朱砂、猪胆、猪苓多糖注射剂、壮骨关节丸、紫草、紫珠草、钻地风;引起紫癜性肾炎的药物有罂粟壳;引起血尿的药物有脉络宁注射剂、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壮骨关节丸;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中药制剂有甘露消毒丸;引起尿频、尿痛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穿心莲片、昆明山海棠、强力宝注射剂、二十五味松石丸、甘露消毒丸、龙胆泻肝丸、三金西瓜霜润喉片、999感冒灵冲剂;引起性功能减退的药物有月见草;引起阴道出血的中药制剂有猪苓多糖注射剂。
4·1按药品名称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10位药品见表3。
表3按药品名称统计中药不良反应Tab3ADRs induced by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由表3可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穿琥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10种中药注射剂。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本文统计数据中共涉及药品156种,排名在前10位的药品造成的不良反应占全部不良反应的近60%。
说明这些药品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所以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应用应慎之又慎。
4.2按剂型排序按药物剂型统计中药不良反应见表4。
表4按药物剂型统计中药不良反应Tab4ADRs induced by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表4显示了不同剂型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难看出,临床常用的5种给药途径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其不均衡。
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之和是95·93%,其余给药途径(外用、吸入、穴位注射等)合计只占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