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副作用
中成药你用对了吗

中成药你用对了吗药剂师王奎在很多人眼中,中成药毒副作用小,可以当保健品一样自行选购并服用,从而造成中成药的滥用。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中成药的毒副作用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中药材的毒副作用会影响到中成药。
首先我们先看看中药材的毒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三类。
其中大毒类包含在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用药品管理办法》里,共22种。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巴豆,有大毒,正常用量是每次0.1g—0.3g,多入丸散。
过量可能就会引起恶心,呕吐,严重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那么只要中药材无毒生产出来的中成药也肯定是无毒的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中成药是很多中药材配伍在一块,按规定的处方和固定的工艺生产的。
而中药配伍中又有“十八反”和“十九畏”,有点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相克。
即使这些药物虽然无毒,但如果在一块配伍就会产生毒性或者降低药效。
临床治疗时大多病情复杂,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成药联合使用,联用不合理就可能得到相反的后果。
如小金丸,大活络丹,右归丸这些含乌头碱的中成药就不能与含半夏,贝母,天花粉等的中成药联用,联用后会导致乌头碱毒性增加。
二、合理使用中成药近年来流行一句话叫做“年轻不养生,年老养医生”,很多药店等零售企业也拿这句话作为一种宣传手段,高举着“养生”的大旗来蛊惑消费者。
其实中成药需辨证使用,同一种疾病辨证不同,其治疗选药也不相同。
很多患者及家属在药店买中成药只看其说明书中标明的治疗病种或者盲目听信药店售货员的劝导,而忽视其中成药的药性、功效、适应证,其结果将降低药物的疗效,甚至产生一系列毒副作用。
比如大家熟悉的牛黄解毒片,它属于祛火药,很多有便秘,痤疮的患者,为了泻火解毒,缓解症状自行大量购买和服用,结果出现了皮疹,发热,哮喘,胸闷等不正常现象。
牛黄解毒片连服不要超过三天,否则会引起慢性砷中毒,对神经,血管,心脏等都造成损伤。
还有常用的的六味地黄丸,此药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特别是中老年适合服用,年轻人或者是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引起口舌生疮,小便黄赤,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中成药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及用药安全的一些认识,来了解一下

中成药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及用药安全的一些认识,来了解一下一.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分型和临床表现1.分型:按照不良反应常用分型分为以下两类(1)型中药不良反应:指由药物药理作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常与剂量相关,由于可以预知预测,虽然临床发生率高。
但由于提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预后较好。
此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吸收、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组织结合、排泄、转化等因素有关。
有少数药物与靶器官敏感性增强有关。
(2)型中药不良反应:指与该药药理作用、用药剂量无关的特殊反应。
因为这种不良反应难以预知预测,发生率虽然低,但后果往往严重。
本类型不良反应与异常体质有关,涉及遗传、免疫等因素,中药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制药过程中的添加剂、赋形制、增溶剂、复方煎煮中产生的新化合物等也可引发。
2.临床表现:从中成药给药途径来看,注射剂具有起效快,便于临床急症应用的特点,与口服中成药相比,其不良反应较多;而口服及外用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较少、较为安全,而且多为可逆性的不良反应。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涉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院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1) 免疫系统: 过敏反应是中成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出现皮肤损害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潮红或紫癜等,严重者表现为重症药疹、全身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
2) 消化系统:中成药导致的消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口苦、纳呆,腹痛、腹胀、腹泻、便血等,严重者表现为药物性肝炎。
3)呼吸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呼吸系统损害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喉头水肿等,严重者出现哮喘、呼吸麻痹等。
4) 泌尿系统:中成药导致的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腰痛、尿少、尿频、蛋白尿血尿等,严重者出现急性肾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5)心血管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下降成升高、心率加快或减慢、房性或室性早博,房颤等。
10种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我国中成药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由于其疗效显著,应⽤⽅便,因⽽深受患者的喜爱。
然⽽,中成药如果应⽤不当,也会长⽣毒副作⽤,得你危及⽣命。
1.六神丸为消肿解毒药,常⽤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
除孕妇禁⽤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
例如⼀位患者因为患疖肿与咽喉⼲痛⽽服六神丸后,竟产⽣⽪肤奇痒、烦躁不宁、⾯⾊苍⽩、恶⼼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喘⽓困难、⼼率缓慢、⼼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的治疗,才转危为安。
这主要因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的成分的缘故,因此切勿乱⽤。
2.⽜黄解毒丸通常⽤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腔溃疡、⽛龈炎等病。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的中成药。
3.⾦匮肾⽓丸⼜称六位地黄丸,常⽤于治疗腰酸腿软、⼩腹急痛、烦渴不眠、⼩便不利或尿频等症。
但是有些病⼈服⽤后,会出现⽪疹、恶⼼、腹痛、腹泻、浮肿、头痛及⾎压上升、⼼跳加快等不良反映。
⼩活络丹有⼈因患外伤性肩周炎或腰部扭伤⽽服⽤此药,结果出现了胸闷⽓短、呼吸困难、全⾝⽪肤剧痒等症,后给予抗过敏、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才得以康复。
究其原因,可能与组⽅中的地龙(蚯蚓)所含的动物性蛋⽩致敏有关。
4.逍遥散主要⽤于治疗头晕⽬眩、倦怠⽆⼒等症。
有的病⼈因患三叉神经痛⽽服⽤此药,结果⼀周后出现点状份红⾊丘疹(属于药疹的⼀种),既感寒冷,⼜发⾼烧,头部胀痛,⽆法⼊睡,同时⾯部及下肢也都出现了浮肿。
停⽌服药后对症治疗,⽅获痊愈。
5.云南⽩药即可⽌⾎⼜可祛瘀。
它不仅被⼴泛应⽤于外伤的治疗,⽽且在治疗胃肠、⼦宫等出⾎⽅⾯,也有明显的疗效。
但有⼈误以为服⽤量越打,效果越好,于是超量服⽤,以致发⽣中毒事故。
主要表现为头痛、⼼慌、呕吐、胸部灼痛,⼝⾆与四肢⿇⽊,甚⾄产⽣低⾎压、⼼律失常、⼼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症。
6.⾹连丸、⼋珍益母丸有⼈服⽤⾹连丸后,浑⾝物⼒、⼼绪烦躁、⼩便短涩、脐周隐痛、继⽽出现环形红斑,也有⼈在服⽤⼋珍益母丸之后,在⼝唇、颈部、四肢等处出现⼤⼩不等的紫红⾊斑疹及⽔疱,且痒痛异常,均为过敏反应。
浅谈中成药副作用以复方甘草片为例

浅谈中成药副作用以复方甘草片为例随着近几年关于中成药副作用的报道时而出现,人们也加深了对中成药的认识。
本文以最常见的复方甘草片为例,让人们更直观的了解中成药副作用产生的一般原因,并掌握降低中药副作用的方法和预防副作用的措施。
让人们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中成药。
标签:中成药;副作用;甘草1复方甘草片的功能及副作用复方甘草片主要成分有甘草流浸膏粉、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钠,是一种具有良好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的药物。
甘草片以甘草为主,在传统医学上,甘草是多属于使药,它有调和诸药的功能,而且很多传统药方都会用上甘草配搭。
甘草的化学成份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为主[1]。
甘草的药理作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过量的甘草会使到尿量及钠的排出减少,身体会积存过量的钠引起高血压;水分储存量增加,会导致水肿。
同时过多血钾流失引起的低血钾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
复方甘草片的另一种成分叫阿片,取自尚未成熟的罂粟果,干燥后呈淡黄色或棕色,味苦。
有止泻、镇痛和止咳作用。
久服甘草片可能成瘾,不宜连续服用>5 d。
持续服用时间过长,可出现快感,并逐渐对其产生渴望和依赖。
一旦停药患者可出现频繁打呵欠、出冷汗、流鼻涕,甚至焦躁不安等症状,往往需2~3个月才能摆脱。
2副作用产生的原因从甘草片的副作用中也可以看出其他中成药的副作用,一般都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剂量过大,服用时间过长每味药都有其所合适的用量,这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
药量不足,则不能治标;剂量过大,则易发生不良反应。
据欧盟2008年的检测报告,过度使用甘草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肌肉无力,慢性疲劳,头痛,男性睾酮水平降低等问题。
同时还认为,孕妇过量使用甘草可以引起大量出血,甚至导致早产。
还有报告显示,长期使用甘草,还会引起体重异常增加等副作用。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心脏病,或肝脏等问题的人应避免摄入甘草。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以及存在性功能障碍的男性也应避免这种草药。
补脾胃的中成药有什么副作用

补脾胃的中成药有什么副作用本文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补脾胃的中成药的副作用以及文中提到的食谱和偏方,同时阐述相关注意事项并提出养生建议。
补脾胃的中成药是指能够促进胃和脾的功能,帮助人们改善消化吸收能力的药物。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六味地黄丸、四神丸、香砂养胃丸、保和丸等。
这些药物不仅有助于调理人体内部环境,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减轻许多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如腹胀、嗳气等。
不过,这些中成药也有一些副作用,带来的不适感受也难以忽略。
首先,六味地黄丸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引起人体的肝火旺盛、面部泛红、口干舌燥等症状,还可能导致头晕、心悸、失眠等。
针对这类症状,可以适当减量或者暂停使用这种中成药,避免副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其次,四神丸的副作用则包括引起肝火、火热、口渴、口干、口臭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导致便秘、失眠、过敏性皮炎等问题。
所以,在长期食用四神丸、或者对四神丸过敏时,应停止使用这种中成药。
同时,要控制好用药量,不要过量服用。
香砂养胃丸的副作用则是导致口苦、口臭、湿热等不适感受,长期服用还可能引发便秘、记忆力减退、腰椎病等。
因此,对于胃肠道不适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这种中成药,并尽量控制用药量。
最后,保和丸虽然是比较安全的中成药,但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引起便秘、口干、头晕等问题,且遗传体质不同的人,其用药效果和副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保和丸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这种中成药。
除了药物治疗外,人们还可以通过食疗和偏方来补充胃肠系统的养分。
例如,人们可以选择小米粥、薏米煮粥、红枣糯米饭等食谱,来改善胃肠系统的消化吸收。
此外,人们还可以试着用山药、黄豆芽、莲藕、糙米等食材来制作汤谱,增强胃肠系统的健康。
具体来说,人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制作小米粥:1、将适量小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至小米开花熟透;2、加入适量的牛奶或者豆浆搅拌均匀;3、配合红枣、百合、莲子、桂圆等食材任意搭配,增加营养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煮小米粥的量不宜过多,避免影响胃肠消化吸收,同时搭配的食材也要合理搭配,不要过于油腻或刺激性,以免损害人体健康。
几类不宜长期服用的中成药

几类不宜长期服用的中成药中成药是指采用中草药或者调剂中草药成分的制剂。
中晚期中药受到很多关注,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选择长期服用中成药。
长期服用中成药是否安全,有哪些不适合长期服用的中成药呢?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不适合长期服用保健类中成药1.益智类中成药不少益智类中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具有提高智力、改善记忆、舒缓思维紧张等作用,可以改善工作生活中的疲劳和紧张情绪。
但长期服用会对心脑血管造成负担,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口干、口渴、失眠、恶心、头痛等。
2.强身健体类中成药强身健体类中成药基本上都是以滋补阳气、壮腰健肾、润肺止咳等为主要作用的,其中包含了多种中药材,可以有效治疗腰膝酸软、虚脱无力等症状。
但长期服用有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以及产生肝肾毒性等副作用,从而给身体带来更多的伤害。
3.“减肥”类中成药“减肥”类中成药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其一般包含大量减肥成份,例如咖啡因、茶多酚等,可以有效地减轻体重、燃烧脂肪,但长期使用“减肥”类中成药也可能会存在副作用,如干口、失眠、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肝肾功能受限等情况。
二、不适合长期服用治疗类中成药1. 改善肝功能类中成药改善肝功能类中成药一般针对肝功能或肝炎治疗,能够有效减轻肝病患者的疾病症状,但是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心肺功能受损、口干、口苦、食欲不振、恶心以及脱毛等症。
2. 固肾止泻类中成药固肾止泻类中成药主要是治疗肾虚腹泻、尿频尿黄、严重的小便失禁等症状。
但是,药物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对肾脏造成压力,导致肾功能受损,还有可能出现肝脏脾亢、贫血等情况。
3. 改善呼吸道功能类中成药改善呼吸道功能类中成药可以有效缓解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头痛、恶心、消化不良、过敏等副作用。
三、不适合长期服用心血管类中成药1. 调节血压类中成药针对高血压、低血压等症状,采用调节血压类中成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藿香正气水的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的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成药,主要使用于暑湿病、肠道传染病和腹泻等症状的治疗。
虽然藿香正气水是属于中成药,但是由于其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止痛等功效,所以有些副作用也是必然的。
下面是藿香正气水的一些副作用:
1.胃肠不适:藿香正气水属于中药,在服用时会对胃肠道产生
刺激作用,导致不适感。
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胀和腹泻等。
2.肝肾损害:长期服用藿香正气水可能会对肝肾造成一定的损害。
原因是藿香正气水中含有一些成分,如樟脑、广藿香和薄荷脑等,这些成分在体内会经过肝肾的代谢和排泄,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对肝肾产生不良影响。
3.过敏反应:藿香正气水中的成分对一些人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反应有皮疹、瘙痒、红肿和呼吸困难等。
对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用该药,并及时就医。
4.药物相互作用:藿香正气水中的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
互作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降血压药和心脏病药物等,与藿香正气水同时使用可能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藿香正气水之前,应与医生沟通并告知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总的来说,藿香正气水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广泛用于治疗暑湿病、肠道传染病和腹泻等症状。
虽然它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其一些副作用。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停用并就医。
另外,在使用藿香正气水时最好遵循医嘱,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成药也有副作用 用药需谨慎

中成药也有副作用用药需谨慎我们去药店买药的时候,售货员一般会推荐一些中成药,说什么中成药没有副作用,其实并非如此。
是药三分毒,有些中成药具有很大的副作用,不正确的服用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有副作用的中成药!六神丸:毒副作用不得了干燥天气中,很多人用六神丸等消炎止痛药物来解决。
一些家长以为让婴儿多吃些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殊不知它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用量过多可能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严重的还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而人工牛黄有清热之效,易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后果,造成脾阳不足,出现小便多、大便稀等问题。
如果长期服用,雄黄还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
至宝丸:服药年龄有讲究小儿至宝丸被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的防病之宝,有事没事的总要定期给孩子吃上一两丸。
至宝丸有健脾消食、清热解表、祛痰熄风之效,对婴幼儿的风寒感冒、消化不良引起的发热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多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烦躁不安、大便酸臭等症有良好的效果。
以初生儿到一周岁以内的婴儿服用最为适宜,而且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如果不见好转,应请医生治疗。
牛黄板蓝根:喝多了伤脾胃不少人不管有病没病,每天喝板蓝根。
医师说,预防流感关键在于自身调理,如果吃药,一定要对症。
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疗效较好,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适合吃板蓝根。
另外,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乌鸡白凤丸:过量服月经失调乌鸡白凤丸被很多女性奉为美容调经的上品,但事实上,乱吃乌鸡白凤丸,不仅不能调理月经,反而会月经失调。
乌鸡白凤丸主要适合于气血亏虚的月经失调,并不能包治所有的月经病。
对一些因肝郁、痰湿等因素引起的月经不调,服用乌鸡白凤丸效果可能还适得其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成药副作用
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它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这里将以非处方药中常见的中成药副作用为例进行介绍。
中成药副作用主要包括药物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毒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等。
首先,药物过敏反应是中成药副作用的常见类型。
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对药物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等,严重情况下还可出现呼吸道水肿、心血管系统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其次,胃肠道反应也是中成药常见的副作用。
这些药物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不适感。
同时,它们还可能导致胃炎、溃疡等胃肠道病变。
此外,中成药中还存在一些植物毒素,如阿魏酸、马钱子碱等,容易导致中毒反应。
例如,某些中成药含有马钱子制剂,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昏迷甚至死亡。
最后,其他不良反应也是中成药副作用的一部分。
例如,某些中成药可能影响肝功能,导致肝损伤或肝功能异常;某些中成药可能影响肾功能,导致肾损伤或肾功能异常;某些中成药还可能影响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使用中成药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同时,对于有过敏史、胃肠道易敏感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慎重选择使用中成药,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不适反应,以便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