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3. 学习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

4. 能够运用传感器进行实际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1.1 传感器的定义1.2 传感器的作用1.3 传感器的分类2.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2.1 电阻式传感器2.2 电容式传感器2.3 电感式传感器2.4 霍尔传感器2.5 光电传感器2.6 热敏传感器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3.1 信号调理电路3.2 信号转换电路3.3 信号滤波与降噪3.4 信号放大与整形4. 传感器在实际检测系统中的应用4.1 压力检测系统4.2 温度检测系统4.3 湿度检测系统4.4 位置检测系统4.5 速度检测系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3. 实验法:进行传感器实验,熟悉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感器的选用和应用。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

3. 第三课时: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

4. 第四课时:传感器在实际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5. 第五课时:实验操作,熟悉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对传感器应用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传感器及检测技术》2. 实验设备:各种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信号转换电路、信号滤波与降噪电路、信号放大与整形电路等。

3. 网络资源:相关传感器的技术资料、应用案例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传感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3. 学会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4. 能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的分类2.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信号滤波与降噪信号线性化与校准信号的检测与测量4.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传感器的安装方法传感器的调试与校准5. 传感器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工业自动化技术汽车电子生物医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加深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

3. 实验法:进行传感器实验,掌握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感器选用与安装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相关教材。

2. 课件: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PPT课件。

3. 实验设备:传感器实验装置、信号处理器等。

4. 网络资源:传感器相关技术的学术论文、专利、企业产品介绍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传感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综合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3. 授课时间:每次课2课时,共计4小时。

4. 实验时间:每次课后的实验环节,共计8小时。

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课时: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

2. 第5-8课时:讲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和工作方式3.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特点4.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案例分析二、教学目标:1.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和工作方式3.熟悉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特点4.学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进行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5分钟)a.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b.分类:按照测量物理量(温度、压力、光强等)、按照检测原理(电磁、光学、声学等)进行分类,并介绍每种分类的特点和应用领域c.示意图及实物展示,让学生具体了解传感器的形态和外观2.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和工作方式(25分钟)a.介绍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如电磁感应、光学原理、压阻原理等,以及各种原理的工作方式和特点b.结合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c.展示一些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图和工作原理示意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3.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特点(25分钟)a.介绍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强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特点b.讨论每种传感器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不同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场景c.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4.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案例分析(35分钟)a.分组讨论:给定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讨论选择的理由和可行性b.每组进行汇报和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c.教师点评和总结,归纳出选择传感器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四、教学手段:1.教师讲述:通过讲解和解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等内容2.示意图、实物展示和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传感器的外观、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3.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对传感器选择和应用的理解4.学生报告和教师点评:每组学生进行报告并接受教师点评,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五、教学评估:1.看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和互动交流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形式,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学生的报告和教师的点评,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实例讲解和案例分析的环节,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教学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项目06 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项目06 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项目六霍尔传感器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掌握霍尔效应。

2.掌握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理解霍尔传感器的工作特性。

4.掌握霍尔传感器检测位移的方法。

二、课时分配本项目共1个任务,安排2课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能正确识别霍尔传感器,能根据任务要求,正确安装霍尔传感器,能正确完成霍尔传感器测量位移的电路接线学习了解测量位移并且读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新旧知识得以重新整合,使学生对传感器的认识更完整,更清晰。

四、教学难点1.能正确识别霍尔传感器。

2.能根据任务要求,正确安装霍尔传感器。

3.能正确完成霍尔传感器测量位移的电路接线。

4.正确测量位移并且读数正确。

五、教学内容任务一霍尔传感器在位移检测中的应用知识链接一、霍尔效应1.定义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

将导体或者半导体置于磁场强度为B的磁场中,并且给该导体或者半导体通入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控制电流I,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控制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动势,这一现象便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动势也被叫做霍尔电动势。

能产生霍尔效应的导体或者半导体称为霍尔元件。

二、霍尔元件的主要参数1.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如上图(a)所示,输入电阻是霍尔元件a、b两侧控制电极之间的电阻,输入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从而使控制电流I增大,霍尔电动势EH也随之增大。

为了减小温度对霍尔电动势的影响,通常采用恒流源供电。

输出电阻R是指c、d两侧输出电极之间的电阻,输出电阻和输入电阻一样,也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要采用合适的负载消除温度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可以在无磁场时用欧姆表测量。

2.额定控制电流。

能使霍尔元件在空气中产生10℃温升的控制电流值,称为额定控制电流IC3.不等位电动势不等位电动势是指霍尔元件在额定控制电流作用下,不施加外磁场时,霍尔元件的输出电压。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全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全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作用理解检测技术的概念及其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1.2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概念与分类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传感器基本特性和检测技术基本原理的掌握第二章:温度传感器2.1 教学目标掌握温度传感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了解温度传感器的选用方法及应用场合熟悉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2.2 教学内容温度传感器的种类与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的选用方法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实例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结合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方法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温度传感器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温度传感器选用方法及应用场合的掌握第三章:压力传感器3.1 教学目标掌握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了解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熟悉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3.2 教学内容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压力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结合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方法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压力传感器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压力传感器选用方法及应用场合的掌握第四章:流量传感器4.1 教学目标掌握流量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了解流量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熟悉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4.2 教学内容流量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流量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流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结合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方法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流量传感器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流量传感器选用方法及应用场合的掌握第五章:位移传感器5.1 教学目标掌握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了解位移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熟悉位移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5.2 教学内容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位移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位移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5.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位移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结合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位移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方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位移传感器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位移传感器选用方法及应用场合的掌握第六章:光学传感器6.1 教学目标掌握光学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了解光学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熟悉光学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6.2 教学内容光学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光学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光学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通过讲解、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光学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结合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光学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方法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学传感器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光学传感器选用方法及应用场合的掌握第七章:湿度传感器7.1 教学目标掌握湿度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了解湿度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熟悉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7.2 教学内容湿度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湿度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7.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湿度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结合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方法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湿度传感器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湿度传感器选用方法及应用场合的掌握第八章:气体传感器掌握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了解气体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熟悉气体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8.2 教学内容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气体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气体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8.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气体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结合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气体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方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体传感器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气体传感器选用方法及应用场合的掌握第九章:超声波传感器9.1 教学目标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熟悉超声波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9.2 教学内容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及选用方法超声波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9.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结合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安装与维护方法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选用方法及应用场合的掌握第十章:传感器信号处理与补偿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感器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传感器信号的误差补偿技术熟悉传感器信号处理与补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传感器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传感器信号的误差补偿技术传感器信号处理与补偿的应用实例10.3 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传感器信号处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验室设备,演示传感器信号处理与补偿的实际应用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补偿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补偿第十一章:传感器的智能化与网络化11.1 教学目标理解传感器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意义和趋势掌握智能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传感器网络的概念、架构和关键技术11.2 教学内容传感器智能化与网络化的背景和驱动力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的架构、协议和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传感器智能化与网络化的背景和重要性分析智能传感器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应用探讨传感器网络的架构和关键技术,让学生了解其在未来物联网中的应用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传感器智能化与网络化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二章: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1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感器标定和校准的意义和过程掌握传感器标定的方法和技术熟悉传感器校准的设备和流程12.2 教学内容传感器标定和校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标定方法传感器标定和校准的实验设备和操作流程1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传感器标定和校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掌握传感器标定和校准的操作流程和技巧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传感器标定和校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通过实验报告,让学生巩固传感器标定和校准的实践技能第十三章:传感器的故障诊断与可靠性分析13.1 教学目标理解传感器故障诊断的意义和过程掌握传感器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传感器可靠性的分析和提高方法13.2 教学内容传感器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传感器故障诊断的常用技术和算法传感器可靠性的分析指标和提高策略1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感器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验设备,让学生实践传感器故障诊断的技巧探讨传感器可靠性的分析和提高方法,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传感器故障诊断和可靠性分析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十四章:传感器的应用案例分析14.1 教学目标理解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掌握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技巧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机遇14.2 教学内容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生物医疗、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传感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设计和优化技巧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机遇1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掌握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技巧探讨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机遇,让学生了解其在未来技术进步中的重要性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应用案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五章:综合实践与创新1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创新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15.2 教学内容传感器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践项目传感器技术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技巧15.3 教学方法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其技术研发的能力组织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项目实施的方法和技巧15.4 教学评估实践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设计评价:评估学生对传感器技术创新的思路和能力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评估: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3. 传感器的选用方法及安装与维护4.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性能及应用领域5. 传感器信号处理与补偿的方法和技术6. 传感器智能化与网络化的趋势和关键技术7. 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方法8. 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 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10. 传感器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设计思路难点:1. 传感器的精确选型及与系统的匹配优化2. 传感器信号处理与补偿的高级算法3. 传感器智能化与网络化的系统设计与实现4. 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实验操作5. 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可靠性分析的理论和实践6. 传感器应用案例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7. 传感器技术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8. 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全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全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全第一章:传感器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掌握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和选用原则。

3. 了解传感器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2.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灵敏度、线性度、重复性、稳定性等。

3.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根据测量需求、工作条件等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4. 传感器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分析传感器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并总结常用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2. 根据实际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2. 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和优缺点。

教学内容:1. 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电阻变化的原因、测量方法。

2. 电阻式传感器的特点:线性度好、响应速度快等。

3. 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力、压力、位移等测量。

4. 电阻式传感器的优缺点: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2. 实验演示:观察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并总结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2. 分析电阻式传感器的优缺点。

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教学目标:1.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2.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和优缺点。

教学内容:1. 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电容变化的原因、测量方法。

2.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适用于微小量测量、抗干扰能力强等。

3.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位移、湿度、液位等测量。

4. 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2. 实验演示:观察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并总结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2. 分析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

第四章:霍尔传感器教学目标:1. 了解霍尔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童敏明 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童敏明 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童敏明教案示例文章篇一:哎呀,这“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开始听到这名字,我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你知道吗?传感器就像是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鼻子,能帮我们捕捉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比如说,家里的空调能自动调节温度,就是因为有传感器在“工作”呢!它能感受到房间里的温度变化,然后告诉空调该怎么做。

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像我们在学校里,老师能知道哪个同学在认真听讲,哪个同学在开小差,那是因为老师有“观察的眼睛”。

传感器也是这样,只不过它比老师的眼睛更厉害,能看到、听到、感觉到我们人类察觉不到的东西。

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去工厂参观。

那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机器,发出“轰隆隆”的声音。

爸爸指着一个机器上的小零件说:“看,这就是传感器,它能检测机器是不是在正常运转。

”我当时就瞪大了眼睛,心里想:“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再比如说,我们用的手机,能根据我们拿手机的姿势自动切换屏幕方向,这也是传感器的功劳呀!它就像一个聪明的小精灵,默默地为我们服务。

还有啊,医院里的那些检测仪器,能检测出我们身体里的各种问题。

就好像是一个超级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坏蛋”(疾病)的蛛丝马迹。

你想想,如果没有传感器和检测技术,那我们的生活得多麻烦呀!汽车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故障,工厂里的生产可能会乱套,就连我们生病了,医生也没办法准确地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那传感器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这就像是一个谜题等待我们去解开。

它就像是一个小战士,时刻准备着接收各种“命令”和“情报”。

当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会迅速做出反应,把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出去。

我有时候就在想,要是我能发明一个超级厉害的传感器,那该多好呀!它能帮助人们解决更多的难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真的太重要啦!它就像一个默默付出的英雄,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示例文章篇二:《神奇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超级神奇的东西,叫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可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而是就在我们身边,默默发挥着大作用的“小能手”!比如说,咱们每天用的手机。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科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授课时数共页
课题:绪论
授课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感器概念,组成,分类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授课重点:传感器的概念和组成
授课难点:对传感器概念的理解
教学类型:讲授教具与挂图: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如果将人的大脑比作CPU,那么感觉器官便是敏感元件,大脑是转换元件,那么四肢根据大脑转换的信息去处理事件,就是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的模型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设备传感器。

讲授新课(附后):
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传感器的一般概念和组成.
作业布置:
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授课计划科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授课时数共页课题:绪论授课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感器概念,组成,分类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授课重点:传感器的概念和组成授课难点:对传感器概念的理解教学类型:讲授教具与挂图: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如果将人的大脑比作CPU,那么感觉器官便是敏感元件,大脑是转换元件,那么四肢根据大脑转换的信息去处理事件,就是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的模型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设备传感器。

讲授新课(附后):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传感器的一般概念和组成。

作业布置:改进措施:2.1.1应变效应金属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即在金属丝产生机械变形时,它的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图2-1 金属丝伸长后几何尺寸变化由LR Sρ=两边取对数,微分后得dR d dL dS R L Sρρ=+- 式中:dRR—电阻得相对变化;d ρρ-电阻率的相对变化;dL L -长度相对变化,令dLL ε=金属丝的轴向应变(纵向); dS S -截面积的相对变化,22r dS drS rε=⋅=,r ε即为径向应变(横向)。

r εμε=-又由 ()12d dVCC Vρμερ==- 所以,()()()1221212s dRC C K Rμεεμεμμεε=-++=++-⋅=⎡⎤⎣⎦K称为应变灵敏度系数,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几何尺寸引起,一为电阻s率变化引起;对特定的金属材料,在一定应变范围内为一常数。

2.1.2金属应变片1.结构与材料结构组成:敏感栅、基底、盖片、粘结剂、引线。

材料要求:较大灵敏度系数且为常数;高而稳定的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小;机械强度高易于加工;抗氧化耐腐蚀。

常用材料:铜镍合金、卡玛合金、伊文合金、铂和铂合金等。

2.分类包括:金属丝式应变片、金属箔式应变片(见下图)、金属薄膜式应变片。

图2-2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图2-3各式箔式应变花[五]课堂小结1、什么是应变效应?2、金属应变片的组成?[六]布置作业课后题3.机械滞后:残余变形所致,使加载与卸载特性出现偏差。

4.零点漂移和蠕变:温度效应、片内应力、粘结剂固化不充分、胶层间产生滑动等造成。

5.动态特性:栅长愈短,动态特性愈好。

2.1.4温度误差及补偿在外界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于敏感栅温度系数αt 及栅丝与试件膨胀系数(βg 及βe )之差异性而产生虚假应变输出有时会产生与真实应变同数量级的误差。

()t e g tR t K t R αββ∆⎛⎫=∆+-∆ ⎪⎝⎭ 虚假应变:()tt e g t t Kαεββ=∆+-∆必须采取补偿温度误差的措施。

通常温度误差补偿方法有两类: 1.自补偿法:单丝自补偿法、组合式自补偿法 2.电路补偿法图2-4组合式自动补偿法图2-5电桥补偿法图2-6 差动电桥补偿法电路补偿法要求:⑴补偿电阻与应变电阻同一批号,具有相同的αt、βK,初始阻值相同;⑵粘结补偿片的材料与被测试件材料相同;⑶两e和片处于同一温度环境。

[五]课堂小结1、金属应变片具有什么主要特性?2、温度补偿的方法?[六]布置作业课后题2.1 金属应变片式传感器[一]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2、清点人数,做好考勤记录; [二] 复习提问1、金属应变片具有什么主要特性?2、温度补偿的方法? [三] 引入新课传感器的一般特性放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中,又有不同的应用,今天我们学习应变片式的传感器测量电路。

[四]讲授新课 2.1.5测量电路(a )当负载为无穷大时,()()142301234R R R R U ER R R R -=++R时,输出电压与应变呈线性关系;②相邻桥臂,应变极性一致时,输出电压为两者之和;③相对桥臂,应变极性一致时,3.交流测量电桥:六、应变式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应力、应变、压力、力、扭矩及加速度等。

应用特点:⑴应用和测量范围广。

测力传感器:10-2N~107N;压力传感器:103~108Pa;加速度传感器:103级m/s2。

⑵分辨力、灵敏度高。

⑶结构轻小,对试件影响小。

⑷易商品化、使用方便、便于实现远距、自动测量。

[五]课堂小结1、直流电桥平衡的条件?2、桥臂比值大少时,灵敏度最大?[六]布置作业课后题应。

反之,如对晶体施加一定变电场,晶体本身将产生机械变形,外电场撤离,变形也随着消失,称为逆压电效应。

压电式传感器大都是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制成的。

在电声和超声工程中也有利用逆压电效应制作的传感器。

压电转换元件受力变形的状态可分为下图所示的几种基本形式。

3.1.1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石英晶体是正六棱柱体(六面体),如图所示。

Z轴是晶体的对称轴,称为光轴;X轴压电效应最显著,电轴;Y轴(机械轴,力轴),加力产生的变形最大。

X轴和Y轴受力后,石英晶体压电效应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石英晶体受力方向与电荷极性的关系,如下所示:但由于压电晶体的各向异性,并不是所有的压电晶体都能在这几种变形状态下产生压电效应。

例如石英晶体就没有体积变形压电效应。

但它具有良好的厚度变形和长度变形压电效应,即在X轴和Y轴受力时,才会产生压电效应,被称为纵向、横向压电效应;当沿X 轴方向施加切向应力时,将在垂直于Y 轴的表面上产生电荷,称为切向压电效应。

假设在石英晶体上切下一片平行六面体——晶体切片。

1.当X 轴方向受力时,垂直X 轴平面上产生的电荷为: 11x x q d F =则极间电压为: 11x x x x xq F U d C C ==⋅ 当在垂直X 轴平面上,外加电场E x 时,1111x x U t d d E t t∆=⋅= 2. Y 轴方向受力时,垂直X 轴平面上产生的电荷为:11xy y l q d F t=-逆压电效应:11x l d E l ∆=- 所以,有如下结论:①无论正和逆压电效应,其作用力(或应变)与电荷(电场强度)之间成线性关系;②晶体在哪个方向有正压电效应,则在此方向上一定存在逆压电效应; ③石英晶体不是在任何方向上都存在正压电效应。

3.1 压电效应[一] 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清点人数,做好考勤记录;[二] 复习提问1、什么是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三] 引入新课传感器的一般特性放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中,又有不同的应用,今天我们学习压电式传感器。

[四]讲授新课3.1.2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压电陶瓷是一种人工制造的多晶铁电体,1847年就发现了钛酸钡这种陶瓷材料具有压电特性。

压电陶瓷首先需经过极化处理,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此时,压电陶瓷受力后,变具有压电特性,但原理与晶体不同:当压电元件受外力作用时,两表面产生等量的正、负电荷Q ,压电元件的开路电压(认为其负载电阻为无穷大)U 为a aq U C这样,可以把压电元件等效为一个电荷源Q 和一个电容器Ca 的等效电路,如图中的虚线方框;同时也等效为一个电压源U 和一个电容器Ca 串联的等效电路,如图6-8的虚线方框所示。

其中Ra 为压电元件的漏电阻。

3.3.2测量电路根据压电元件的工作原理及上节所述两种等效电路,与压电元件配套的测量电路的前置放大器也有两种形式:电压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压电元件的输出电压)成正比。

电荷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荷成正比。

1.电压放大器:(331j RU d F j R C ωω=⋅+()33222m a d F R R C C ωω+(1c tg R C C ω-++⎡⎣1时,输出幅值与频率无关:·当测量回路的时间常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压电传感器具有相当好的高频响应特性。

扩大工作频带低频下限的方法:①增大回路电容,τ增大,但灵敏度下降; ②增大输入电阻i R ,τ增大,低频相应变好。

2.电荷放大器由于电压放大器使所配接的压电式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将随电缆分布电容及传感器自身电容的变化而变化,而且电缆的更换得引起重新标定的麻烦,为此又发展了便于远距离测量的电荷放大器,目前它巳被公认是一种较好的冲击测量放大器。

电荷放大器的输出为:()()0001111sc a c F aF j qA U A j C C A C R R ωω-=⎡⎤++++++⎡⎤⎢⎥⎣⎦⎣⎦当0A 足够大时,输出为:sc Fq U C ≈-计算证明,对0A 的要求并不很高,实际器件很容易达到。

3.4 压电传感器的应用[一] 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清点人数,做好考勤记录;[二] 复习提问1、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是怎样的?2、测量电路[三] 引入新课传感器的一般特性放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中,又有不同的应用,今天我们学习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四]讲授新课压电元件是一种典型的力敏感元件。

可用来测量最终能转换为力的多种物理量。

在检测技术中,常用来测量力和加速度,如下图。

·影响压电式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分析1.非线性:压电传感器的幅值线性度是指被测物理量(如力、压力、加将一载流导体置于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正交,则在与两者垂直的方向上产生横向电势——霍尔电势,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如图所示:对于N 型半导体材料,载流子为电子。

在如图的磁场下,受到洛仑兹力作用(方向如图),有:L f evB =同时,电场作用于电子的电场力为:HE H U f eE eb== 当二力平衡时,达到动态平衡,有HU vB b=又因为,I nevbd =-;所以,/H U IB ned =-当霍尔元件为P 型半导体材料时,/H U IB ped =4.1 磁敏传感器[一] 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清点人数,做好考勤记录;[二] 复习提问1、什么是霍尔效应?2、霍尔系数与灵敏度什么关系?[三] 引入新课传感器的一般特性放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中,又有不同的应用,今天我们学习霍尔传感器。

[四]讲授新课4.1.3材料及测量电路常用测量有:N型的锗(Ge)、锑化铟(InSb)、砷化铟(InAs)。

符号及测量电路见下图:4.1.4误差分析与补偿1. 几何尺寸及焊点大小对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长宽比对霍尔电势有影响,()/H H H U K IB f L b =⋅式中,()/H f L b ——元件的形状系数。

一般/2L b >,形状系数为1。

焊点大小对性能也有影响,一般要求电极宽度为l :/0.1l L <。

2. 不等位电势及补偿:当磁感应强度为零时元件通以电流,霍尔电极上有电势存在——不等位电势;即产生零位误差。

原因:两个霍尔电极的位置不在同一等位面上。

常用的补偿方法如下图的几种形式:3. 温度误差及补偿霍尔元件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

其中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都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处理方法:选用温度系数小的元件(InSb );采用恒温措施;采用恒流源供电(减小元件内阻随温度的变化,控制电流的变化),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