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作业100分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作业100分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作业100分

第一学期《中国当代文学》在线作业 单选题
我的成绩 100 分
1、“三个崛起”支持“______”并进而阐发其思想和美学内涵。(2 分)
A.新格律诗 B.第三代诗 C.新生代诗 D.朦胧诗
我的答案:D
2、1949 年第一次______上确立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绝对领导地位。(2 分)
A.作家协会 B.艺术工作者会议 C.文代会 D.政治协商会议
我的答案:C
3、1954 年______写了《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上书中共中央,全面阐 述自己的观点。(2 分)
A.周扬 B.胡风 C.舒芜 D.冯雪峰
我的答案:B
4、______在《世纪末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中认为“五四”时期废文 言、倡白话犯了“语言学本质上的错误”。(2 分)

A.李泽厚 B.郑敏 C.刘梦溪 D.王元化
我的答案:B
5、在情节结构上,《关汉卿》采取了______的手法。(2 分)
A.横截面 B.纵横交织 C.戏中戏 D.制造冲突
我的答案:C
6、《______》取材于当时广为宣传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2 分)
A.千万不要忘记 B.霓虹灯下的哨兵 C.远方青年 D.年轻的一代
我的答案:B
7、朱帘秀是历史剧《______》中的人物。(2 分)
A.蔡文姬 B.胆剑篇 C.文成公主 D.关汉卿
我的答案:D

8、粉碎“四人帮”后,老诗人______写下了《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等科 学领域的报告文学。(2 分)
A.徐迟 B.绿原 C.郑敏 D.邵燕祥
我的答案:A
9、散文《花城》写于 1961 年,______以诗意的笔触,绚丽的色彩,描绘了花光灯影、 溢彩流芳的南国花城盛况。(2 分)
A.杨朔 B.秦牧 C.冰心 D.袁鹰
我的答案:B
10、刘白羽的文集《______》描写了“大跃进”中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2 分)
A.为祖国而战 B.红玛瑙集 C.早晨的太阳 D.芳草集
我的答案:C
11、杨朔写于 1956 年的《______》,可看作其散文由写事件向写意境转化的标志。(2 分)
A.雪浪花 B.香山红叶

C.海市 D.荔枝蜜
我的答案:B
12、张灵甫是小说《______》中的主要反面人物。(2 分)
A.红日 B.红岩 C.红旗谱 D.保卫延安
我的答案:A
13、王汶石的《______》是截取横断面的写法,作家追求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画面中揭示 农村基层干部严克勤、刘明远的宽广内心世界和追赶生活的精神状态。 (2 分)
A.新结识的伙伴 B.沙滩上 C.风雪之夜 D.春节前后
我的答案:C
14、《红旗谱》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塑造了______这一农民英雄的形象。(2 分)
A.周大勇 B.江姐 C.朱老忠 D.梁生宝
我的答案:C

15、周立波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______》获得斯大林文学资金。(2 分)
A.暴风骤雨 B.铁水奔流 C.山那面人家 D.湘江一夜
我的答案:A
16、______是《保卫延安》的思想基调。(2 分)
A.集体主义 B.革命英雄主义 C.个人英雄主义 D.个人主义
我的答案:B
17、茹志鹃的《______》描写一个羞涩腼腆却又坚毅的新媳妇。(2 分)
A.春暖时节 B.新当选的团支书 C.静静的产院 D.百合花
我的答案:D
18、______1957 年发表《台湾姑娘》,受到注意。(2 分)
A.王蒙 B.林斤澜 C.邓友梅 D.谢冰莹

我的答案:B
19、刘世吾是小说《______》中的人物。(2 分)
A.改选 B.沉默 C.被围困的农庄主席 D.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我的答案:D
20、朱天文深受______影响,以《世纪末的华丽》渲染台北都市浮华绮靡的风情。(2 分)
A.白先勇 B.张爱玲 C.林海音 D.梁实秋
我的答案:B
21、李昂小说《______》从传统农业社会女性为生存被迫充当男性的性奴隶的境遇,对 女性被压迫的社会现实提出尖锐的批判。(2 分)
A.盲点 B.杀夫 C.暗夜 D.迷园
我的答案:B
22、______的散文写得最多的是母亲和母女之情。(2 分)
A.苏雪林

B.谢冰莹 C.罗兰 D.琦君
我的答案:D
23、自幼漂泊的经历和喜爱漫游的性格造就了郑愁予早期诗作的“______情怀”,(2 分)
A.羁旅 B.乡土 C.荡子 D.浪子
我的答案:D
24、白先勇迄今为止唯一的长篇小说是始创于 1971 年的《______》。(2 分)
A.玉卿嫂 B.游园惊梦 C.金大奶奶 D.孽子
我的答案:D
25、______在《致大海》《雪与山谷》等诗中,显示了他对于思想独创性的执著追求。 (2 分)
A.穆旦 B.郭小川 C.邵燕祥 D.流沙河

我的答案:B
26、1978 年,诗人______才得以重新歌唱,写下《鱼化石》。(2 分)
A.卞之琳 B.公木 C.梁南 D.艾青
我的答案:D
27、______创作了长诗《太阳·七部书》。(2 分)
A.流沙河 B.唐湜 C.海子 D.艾青
我的答案:C
28、雷抒雁以______事件为题材的《小草在歌唱》,以磊落的自我批判精神,对这一事 件做了严肃思考。(2 分)
A.遇罗克 B.张志新 C.天安门 D.蒋爱珍
我的答案:B
29、1959 年之后的 20 多年间,贺敬之只有一册并不很厚的《______》。(2 分)
A.中国的十月 B.放歌集 C.红柳集

D.八一之歌
我的答案:B
30、闻捷的《______》,反映新疆哈萨克、维吾尔、蒙古等民族解放后的生活新貌。 (2 分)
A.东风催动黄河浪 B.复仇的火焰 C.河西走廊行 D.天山牧歌
我的答案:D
31、贺敬之参加了著名歌剧《______》的创作。(2 分)
A.江姐 B.白毛女 C.红色娘子军 D.伤逝
我的答案:B
32、 “文革”期间青年诗人的作品中,最早产生影响的是______的《我的最后的北京》。 (2 分)
A.北岛 B.芒克 C.多多 D.郭路生
我的答案:D

33、莫言的小说《______》以 1900 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进北京这段历史为背景。 (2 分)
A.蛙 B.红高梁家族 C.檀香刑 D.生死疲劳
我的答案:C
34、倪吾诚是王蒙小说《______》的主人公。(2 分)
A.春之声 B.杂色 C.活动变人形 D.如歌的行板
我的答案:C
35、铁凝的《______》写一个十六岁中学生的率真,用自己的眼睛看生活,拒绝庸俗。 (2 分)
A.哦,香雪 B.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C.玫瑰门 D.大浴女
我的答案:B
36、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和林白的许多中短篇小说构成______文本。(2 分)
A.隐喻性 B.歧义性 C.互文性 D.象征性

我的答案:C
37、张洁小说《______》是“文革”后第一篇写婚外情的作品。(2 分)
A.含羞草 B.七巧板 C.方舟 D.爱,是不能忘记的
我的答案:D
38、方方的成名作《______》是她写得最精彩的小说之一。(2 分)
A.大篷车上 B.风景 C.白梦 D.祖父在父亲心中
我的答案:B
39、印家厚是池莉小说《______》中的人物。(2 分)
A.烦恼人生 B.太阳出世 C.不谈爱情 D.来来往往
我的答案:A
40、张炜的《______》由于过分执拗于道德评价而引起了一些争议。(2 分)
A.古船 B.柏慧 C.九月寓言 D.秋天的思索

我的答案:B
41、冯骥才小说引起较大争议的是《______》。(2 分)
A.啊! B.感谢生活 C.三寸金莲 D.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我的答案:C
42、1977 年,刘心武因发表《______》而名声大噪。(2 分)
A.班主任 B.公共汽车咏叹调 C.如意 D.立体交叉桥
我的答案:A
43、田晓霞是路遥小说《______》中的人物。(2 分)
A.人生 B.姐姐 C.平凡的世界 D.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的答案:C
44、史铁生的成名作《______》笔调苦涩而温馨。(2 分)
A.我与地坛 B.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C.命若琴弦 D.礼拜日

我的答案:B
45、从《美食家》起,陆文夫更为自觉地表现______的地域文化。(2 分)
A.苏州 B.无锡 C.常州 D.南通
我的答案:A
4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______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曾传颂一时。(2 分)
A.贺敬之 B.柯岩 C.张志民 D.李瑛
我的答案:B
47、贺敬之的《______》运用了信天游的民歌形式。(2 分)
A.桂林山水歌 B.三门峡歌 C.回延安 D.雷锋之歌
我的答案:C
48、“______”是台湾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2 分)
A.乡土文学 B.自由主义文学 C.留学生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我的答案:C
49、张天翼在解放以后创作了童话《______》。(2 分)
A.大林和小林 B.秃秃大王 C.宝葫芦的秘密 D.金鸭帝国
我的答案:C
50、______在《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等文章中强调独立的理性思考。(2 分)
A.张承志 B.张中行 C.王小波 D.余秋雨
我的答案:C

(完整word版)北邮远程微观经济学基础第一次作业.doc

一、判断题(共10 道小题,共50.0 分) 1.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 和 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等。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案 : [A;] 得分 :[5]试题分值: 5.0 提示 :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完全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案 : [A;] 得分 :[5]试题分值: 5.0 提示 : 3.由于寡头之间可以进行勾结,所以,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竞争。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案 : [B;] 得分 :[5]试题分值: 5.0 提示 : 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案 : [A;] 得分 :[5]试题分值: 5.0

提示 : 5.收益就是利润,因此收益最大化就是利润最大化。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案 : [B;] 得分 :[5]试题分值: 5.0 提示 : 6.在短期内,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可变成本。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案 : [B;] 得分 :[5]试题分值: 5.0 提示 : 7.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从其本身用途的多样性结果来解释。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案 : [A;] 得分 :[5]试题分值: 5.0 提示 : 8.对于消费者均衡,如果从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则结果肯定不同。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案 : [B;]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9.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0.《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16.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20.《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的一段兴衰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 3.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 4.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A )。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 5.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2及答案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2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三家巷》中,陈家是资本家,何家是官僚地主,周家则是工人世家。 2.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3.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等。 4.蔡其矫的《生活的歌》、李季的《玉门诗抄》、邵燕祥的《到远方去》、梁上泉的《高原牧笛》、雁翼的《在云彩上面》、傅仇的《伐木声声》等,都是50年代工农业建设的写照。 5.闻捷的《天山牧歌》、公刘的《在北方》、梁上泉的《云南的云》等,描绘了以新的劳动生活为主体的富于浓郁地方民族色彩的时代风景画。 6.新时期初期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主要有何士光的《乡场上》、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 7.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贾平凹的《秦腔》、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作品。 8.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胡风的《时间开始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等。 9.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10.《天安门诗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16人集体化名“童怀周”编辑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中的诗歌。 11.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12.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间,从莫言的《红高粱》、贾平凹的《浮躁》、张炜《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3.陈应松以描写湖北神农架山区的山民生活见长,他的《马嘶岭血案》、《松鸦为什么鸣叫》、《豹子最后的舞蹈》等,为他赢得了“底层写作”的代表性作家的声誉。 14.莫言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而真正奠定他在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的则是《红高粱》。15.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等。16.铁凝的成名作是1982年的《哦,香雪》。 17.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以女性视角,大胆表现了对自恋和同性恋的赞美。 18.王安忆的《锦绣谷之恋》写一个女人婚外精神恋的白日梦,即女编辑在一次笔会上暗恋一个男作家的故事。 19.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描述了南昌、陈卓然、海鸥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的故事,是一部成长小说。 20.《与往事干杯》是陈染的成名作,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17岁的少女“我”(肖濛)的成长经历及与老巴父子两代人的恋情故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C )等。 A.《望星空》B.《养花人的梦》C.《草木篇》D.《迟开的玫瑰》 2.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韩少功的是(A )。 A.《爸爸爸》B.《老井》C.《小鲍庄》D.《厚土》 3.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C )。 A.《秦腔》B.《湖光山色》C.《暗算》D.《额尔古纳河右岸》

201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4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 A )。 A.《邪不压正》 B.《小二黑结婚》C.《田寡妇看瓜》D.《李有才板话》 2.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 B )。 A.《英雄无语》 B.《亮剑》C.《历史的天空》D.《激情燃烧的岁月》 3. 描写了文革刚刚过去,黑子、蜜蜂、小号三个各具经历的年轻人、老车长与车匪在一节夜间行驶的列车守车上发生的一段遭遇的实验话剧是(C)等。 A.《正红旗下》B.《车站》C.《绝对信号》D.《野人》 4. 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民间刊物”是(A)。 A.《今天》B.《星星》C.《诗刊》D.《萌芽》 5.延续了孙犁优美清新的荷花淀派风情的作家是沉浸于“运河文学”的创作的(D)。 A.浩然 B.汪曾祺 C.李凖 D.刘绍棠 6.女性文学中也有诗歌作品,比较优秀的有( A )等。 A.舒婷的《致橡树》B.铁凝的《哦,香雪》C.张洁的《祖母绿》D.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7.残雪先锋创作的起点是( B )。 A.《突围表演》B.《山上的小屋》C.《思想汇报》D.《黄泥街》 8.刘震云“生活流”小说的代表作是( D )。 A.《太阳出世》 B.《烦恼人生》C.《不谈爱情》D.《一地鸡毛》 9.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 D )。 A.《倚天屠龙记》B.《天龙八部》C.《书剑恩仇录》D.《射雕英雄传》 10.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宴终席散,昔日的风云人物只能站在窦夫人的院子中可怜兮兮地等着窦夫人的小轿车折返回来送自己。这个内容出自小说( A ) A.《游园惊梦》B.《永远的尹雪艳》C.《思旧赋》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 ABD )等。 A.小满儿 B.双眉C.范灵芝 D.妞儿 2.《三家巷》围绕着周炳的成长,作家再现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ABD )等。A.沙基惨案B.省港大罢工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 3.《茶馆》所描写的“三个时代”是(ABD)。 A.从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B.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

中级微观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1、假设政府对一个每月收入400美元的贫困家庭进行补贴。有三种方案:第一,允许该家庭购买400美元的食品券,单位美元食品券的价格为;第二,政府直接发给该家庭200美元的食品券补贴;第三,政府直接发给该家庭200美元的货币补贴。画出三种方案下该家庭的预算线,解释该家庭的最优选择,并分析三种方案的优劣。 解: 如上图所示,横轴表示花费在食品上的货币数量,纵轴表示花费在其他商品上的货币量,初始预算线为CD。 第一种补贴方案下,该家庭可以用200美元购买400美元的食品券,因此预算线变为折线CE1B,最优选择为E1点,效用水平为U1; 第二种补贴方案下,政府直接发放给该家庭200美元食品券补贴,因此预算线变为CE2B,最优选择为E2点,效用水平为U2; 第三种补贴方案下,政府直接发放给该家庭200美元的货币补贴,因此预算线直接平移到AB,最优选择为E3点,效用水平为U3。 综上所述,因为U3>U2>U1,所以对于该家庭而言,第三种方案最好,第二种方案次之,第一种方案最差。 2、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 (1)消费者A喜欢喝咖啡,对喝热茶无所谓; (2)消费者B喜欢1杯热茶和1杯咖啡一起喝; (3)消费者C认为,在任何情况下,1杯热茶和2杯咖啡是无差异的;

(4)消费者D 喜欢喝咖啡,讨厌喝热茶。 解:(1) (2) (4) 3、写出下列情形的效用函数,画出无差异曲线,并在给定价格(p1,p2 )和收入(m )的情形下求最优解。 (1)x1=一元纸币,x2=五元纸币。 (2)x1=一杯咖啡,x2=一勺糖, 消费者喜欢在每杯咖啡加两勺糖。 ()12121,min ,2u x x x x ??=????, 1122m x p p = +,21222m x p p =+ 解:(1)当p1/p2>时,x1=0, x2=m/p2; 当p1/p2=时, 当p1/p2<时,x1=m/p1, x2=0 (2) 解得:, 4、假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试问:给定商品1和商品2 的价格为和,如果该消费者的收入足够高,则收入的变化是否会导致该消费者对商品1的消费,并解释原因。 解:该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则有:

北语16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1

17春16秋《中国当代文学史》1 一、单选(共25 道,共100 分。) 1. ____在1949年10月《人民文学》创刊号上的发表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A. 何其芳 B. 赵树理 C. 老舍 D. 胡风 标准解: 2. 从维熙的______________,以齐东海老人的不幸为中心,描绘了野花岭农林牧高级社的一幅混乱的生活图画。 A. 《远去的白帆》 B. 《风泪眼》 C. 《大墙下的红玉兰》 D. 《并不愉快的故事》 标准解: 3. _______被评论界誉为“中国的萧洛霍夫”。 A. 周立波 B. 柳青 C. 浩然 D. 赵树理 标准解: 4. _________以其对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赞颂,成为“十七年”反映体制思想的“压卷”之作。 A. 《苍生》 B. 《西沙儿女》 C. 《金光大道》 D. 《艳阳天》 标准解: 5. 《明朗的天》继__________之后,又一次一扫自本世纪初叶以来弥漫于文坛的盲目模仿西方、全盘西化的风气,奏出了民族主义的强音。 A. 《四世同堂》 B. 《三里湾》 C. 《青春万岁》 D. 《林海雪原》 标准解: 6. 黄金秀是_________中的人物。 A. 《伤痕》

B. 《将军吟》 C. 《蹉跎岁月》 D. 《生活的路》 标准解: 7. 《登记》属于_________。 A. “问题小说” B. 新写实小说 C. 寻根小说 D. 反思小说 标准解: 8. 梁漱溟于1950年10月至1951年5月撰写论著_____________,首肯建国初年的显著政绩。 A. 《乡村建设理论》 B. 《敬告中国共产党》 C. 《中国建国之路》 D. 《人心与人生》 标准解: 9. 以______为代表的在十七年各种条件下以不同方式坚持履行文学责任的作家,体现着中国当代文学“悲惨”中的“光荣”。 A. 老舍 B. 浩然 C. 柳青 D. 赵树理 标准解: 10. ____________是老舍解放后剧作艺术发挥得最为充分,又是他解放后对于自己解放前创作道路逆转得最为充分的作品。 A. 《春华秋实》 B. 《正红旗下》 C. 《茶馆》 D. 《龙须沟》 标准解: 11. 林震是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 A. 《三里湾》 B. 《登记》 C.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D. 《并不愉快的故事》 标准解: 12. ______是配合宣传婚姻法的,是赵树理“问题小说”的新的典范。 A. 《登记》 B. 《三里湾》 C. 《小二黑结婚》 D. 《李有才板话》 标准解: 13. _________首先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法西斯专制主义现实。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3

作业3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2.迟子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17.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无味巷》、《黄土高原》、《入川小记》等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秦腔》。 18.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19.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发轫者之一。1980年前后发表的《挖荠菜》、《拣麦穗》等“大雁”系列的散文,大多是对作家童年的回忆,情感细腻。20.余秋雨出版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等散文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的作者是深受马原影响的( B )。 A.格非 B.洪峰 C.苏童 D.余华 2.最能体现“马原体”特征的作品是( C )。 A.《拉萨河的女神》B.《上下都很平坦》C.《冈底斯的诱惑》D.《西海无帆船》 3.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 A )。 A.《十八岁出门远行》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C.《四月三日事件》D.《一九八六年》

微观经济学作业习题答案

第一次作业(2010cdut) 1、 粮食价格提高对猪肉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 ?猪肉价格提高对猪肉销售量和猪肉供给曲线是否会发生影响 ? 答:粮食价格的提高将使猪肉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因为粮价提高将使猪的饲养成本上升,进而在任一价格水 平下生产者愿 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猪肉量随之减少。 猪肉价格提高将增加猪肉的销售量。 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猪肉价格提高意味着增加猪肉这种商品的 供应量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因此生产和销售者将提供更多的猪肉上市, 这表现为猪肉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 但猪肉价格提高本身并不会对供给曲线的变动产生影响。 2、 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影响, 为什么 ? (1) 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 ⑵另 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 ⑶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⑷培 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1)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 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2) 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 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 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3) 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 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 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4) 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 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 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第二次作业 1?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经济学家认为,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是一条规律。可是这个规律也有例外。例如, 8000元一台,但到2005年为4000元一台,然而销售量却增加 3倍。可见,降低价格不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 ”可 见价格降低不一定使供给量下降 ?? 答案:①这句话不正确 ② 对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一定会使其供给量下降这条规律是无可疑义的 ..但是, 这且是一般情况,对于高科技产品,由于科技进步,生产计算机的投入品价格降低, 就是生产成本降低了, 将导致供 给曲线 向右移动,从而在更低的价格下,供给量更大 ?? ③ 用均衡价格观点分析: 当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如果市场价格保持不变(高于实际的均衡价格) ,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供给量 增加),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 个角度否定供给规律 2000年电脑的价格才 总结:经济学家所指的是供给规律,前提是商品的其他条件不变 ,而题干中商品的科技条件提高了 ,所以不能从这 2.某城市公共汽车票价从 弧价格弹性。 32美分提高到40美分,提价后乘客为 880万人次,与提价钱相比减少了 12%,求需求的 P 1 32 ,P 2 40 ,Q 2 880 Q 1 880 1000 Ep Q 2 Q ?( P 1 P 2)/ P ■ ( Q 1 Q 2 ) / ? ( P 1 P 2 ) ? ( 12) 2 2~ 0 . 57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苹果树下》出自以下哪个组诗?(B ) A、《博斯腾湖滨》 B、《吐鲁番情歌》 C、《果子沟山》 D、《天山牧歌》 2、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表现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是(C A、《红旗谱》 B、《林海雪原》 C、《青春之歌》 D、《红日》 3、老舍话剧中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经典”和现实主义话剧的高峰的是(C ) A、《龙须沟》 B、《西望长安》 C、《茶馆》 D、《春华秋实》 4、下列哪一部话剧是田汉历史剧创作的高峰之作?(B ) A、《胆剑篇》 B、《关汉卿》 C、《蔡文姬》 D、《文成公主》 5、下列哪一作品是张洁创作的“改革小说”?(A ) ) A、《沉重的翅膀》 B、《花园街五号》 C、《男人的风格》 D、《三千万》 6、《太阳下的风景》是(C )回忆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散文名篇。 A、季羡林 B、余秋雨 C、黄永玉 D、唐弢 7、深刻展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事业追求和生活风貌的“手抄本”小说是(A ) A、《第二次握手》 B、《公开的情书》 C、《金光大道》 D、《波动》

8、下列哪一作品是杨绛散文的代表作?(C ) A、《耕堂读书记》 B、《谈生命》 C、《干校六记》 D、《女孩子的花》 9、下列属于“文化寻根”小说的是(A ) A、《棋王》 B、《受戒》 C、《游园惊梦》 D、《陈奂生上城》 10、下列哪一位是新生代诗人中“新古典主义”倾向的代表?(D ) A、韩冬 B、周伦佑 C、丁当 D、海子 11、以“文化散文”创作而引起广泛反响的作家是(D ) A、巴金 B、冰心 C、孙犁 D、余秋雨 12、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的是(D ) A、北岛 B、舒婷 C、芒克 D、顾城 13、《绝对信号》整部剧作运用了(C )手法,描写了几个年轻人在历史巨大变革时期所产生的心理失衡、苦闷彷徨的矛盾心态。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象征主义 D、自然主义 14、下列哪部王安忆创作的作品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B ) A、《流水十三章》 B、《长恨歌》 C、《纪实与虚构》 D、《小鲍庄》 15、下列哪位作家不是“先锋小说”家(C ) A、马原 B、余华 C、徐星 D、洪峰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析小说《红旗谱》的民族化风格。 答:《红旗谱》表现出成熟的民族风格,对长篇小说的民族化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①思想内容方面②语言方面朴实明快、浑厚粗犷的民族色彩。③在结构布局上,小说以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手段精心组织全篇,但又没有完全模仿古典小说的章回体写法,而是保持人物的集中、故事的独立。④表现手法上,小说以传统白描为主,又适当采用了西方的心理透视法,融会中西文化精华。 2、什么是“反思小说”?其代表性作家作品主要有哪些? 答:“反思小说”的定义。是“伤痕小说”合乎规律的发展和衔接。 最早问世的反思小说是茹志鹃的短篇《剪辑错了的故事》,此外,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方之的《内奸》,刘真的《黑旗》,王蒙的《布礼》、《胡蝶》、《相见时难》、《活动变人形》, 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古华的《芙蓉镇》等也是反思小说中的优秀之作。

16秋华师《中国当代文学》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华师《中国当代文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天安门诗歌的中心主题是悼念、保卫____,声讨“四人帮”。 A. 朱德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刘少奇 正确答案: 2. 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A. 《古城》 B. 《不能走那条路》 C. 《村歌》 D. 《小二黑结婚》 正确答案: 3. 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之作是 A. 《伤痕》 B. 《班主任》 C. 《在小河边上》 D. 《雪落黄河静无声》 正确答案: 4. ____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优秀报告文学集。 A. 华山 B. 魏巍 C. 杨朔 D. 菡子 正确答案: 5. 新时期最早投身实验话剧探索,并具有明确的理论自觉的话剧作家是 A. 沙叶新 B. 苏叔阳 C. 高行健 D. 李龙云 正确答案: 6. 孙犁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主要不是描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和战火硝烟,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侧面反映时代的风貌。作者写到了战争,但不是直接正面描写战争,而是选取战争大环境下的人心和日常生活,并将着重点放在塑造人物的心灵刻画和描写与人物和谐一致的乡村生活和乡村环境上。比如《风云初记》的重点不是战争,而是在

整个抗战大背景下一个丰富复杂的乡村生活史。这些都体现了孙犁作品()的艺术风格。 A. 寓时代风云于日常生活画面之中 B. 善于塑造美好善良的女性人物形象 C. 孙犁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乡土风味 D. 诗化和散文化的特征 正确答案: 7. 以下不属于十七年时期爱情题材小说的是____。 A. 《沉默》 B. 《在悬崖上》 C. 《小巷深处》 D. 《西苑草》 正确答案: 8. 开创新时期小说散文化先河的是____。 A. 汪曾祺 B. 刘绍棠 C. 林斤澜 D. 邓友梅 正确答案: 9.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作群体。由于这个群体的作家具有相似的创作特色和共同的艺术追求,带有山西地区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被人称为()。。 A. “山药蛋派” B. “白洋淀派” C. “荷花淀派” D. “茶子花派” 正确答案: 10. ____是当代文坛上最早从事“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如《夜的眼》、《春之声》等。 A. 茹志鹃 B. 宗璞 C. 王蒙 D. 陆文夫 正确答案: 华师《中国当代文学》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下列人物中,出自话剧《关汉卿》的有

201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图文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在描写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的小说中,赵树理的作品是(C A.《村歌》 B.《禾场上》 C.《登记》 D.《耕耘机》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B 。 A.“糊涂涂” B.梁三老汉 C.“亭面糊” D.陈先晋 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 D等。 A.《三里湾》 B.《铁木前传》 C.《艳阳天》 D.《山乡巨变》 4.《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 C 。 A.刘雨生

B.梁生宝 C.王金生 D.李月辉 5.“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A。 A.《林海雪原》 B.《红旗谱》 C.《皖南事变》 D.《三家巷》 6.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故事为线索的小说是(D。 A.《林海雪原》 B.《三家巷》 C.《皖南事变》 D.《红旗谱》 7.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 A 等。 A.《我是太阳》 B.《激情燃烧的岁月》 C.《历史的天空》 D.《亮剑》

8老舍以其对旧时代底层市民的人文关怀、创新的戏剧结构和精湛的舞台语言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是(C等。 A.《考验》 B.《关汉卿》 C.《茶馆》 D.《龙须沟》 9.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 C 。 A.《白毛女》 B.《红色娘子军》 C.《沙家浜》 D.《智取威虎山》 10. 《暗恋桃花源》的作者是(B。 A.孟京辉 B.赖声川 C.高行健 D.何冀平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外,还有周立波、柳青、浩然的(ABD 等。

201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3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 3 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 分) 1. 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 高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C)。 A.赵树理B.孙犁C.周立波D.柳青 2. 王蒙12 岁起就“奉为圭臬”的苏联小说是(C)。 A.《这里的黎明静悄悄》B.《在医院中》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 3. .《茶馆》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作品的主人公“裕泰大茶馆”老板是(A)。A.王利发B.常四爷C.秦仲义D.马五爷 4. 从延安走出来的浪漫诗派的杰出代表和在当代诗坛上探索现代意象诗的先行者是 《福建集》的作者(C)。 A.郭小川B.贺敬之C.蔡其矫D.流沙河 5.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 C )。 A.《烟壶》B.《美食家》C.《棋王》D.《黑骏马》 6.《狗日的粮食》的作者是( C )。 A.方方B.苏童C.刘恒 D .池莉 7.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 B )。 A.《红粉》B.《妻妾成群》C.《米》D.《罂粟之家》 8.刘震云在2003 年发表长篇小说是( D )。 A.《活着》 B .《废都》C.《风景》D.《手机》 9.标志着杨朔散文艺术成熟的作品是1956 年发表的( C )。 A.《泰山极顶》B.《雪浪花》C.《香山红叶》D.《荔枝蜜》 10.散文集《游牧长城》的作者是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的( A )。 A.周涛 B .余秋雨C.于坚 D .贾平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是(BCD)。 A.梁生宝B.郭世富C.姚士杰D.郭振山 2. 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的表现农业合作化的话剧主要有( BCD ) A. 夏衍的《考验》B.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 C海默的洞箫横吹》D.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 3.余华“世俗化叙事”时期的长篇小说主要有(ACD )等。 A.《在细雨中呼喊》B.《内心之死》C.《许三观卖血记》D.《活着》 4.“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ABD )等。 A.刘心武的《班主任》B.卢新华的《伤痕》C.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D.王亚平的

南大网院微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微观经济学1-6(3)答案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内容: 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A、收入效应的作用 B、替代效应的作用 C、两种效用同时发生作用 D、以上均不正确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2.08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内容: 下列因素中哪一个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消费者收入的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08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内容: 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商品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商品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商品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商品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08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 内容: 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3.1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 内容: 建筑工人的工资提高将使 A、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B、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 C、新房子的需求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 D、新房子的需求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3.1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内容: 市场上某产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 A、产品价格超过均衡价格

18秋华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

(单选题) 1: 下列话剧中采用梦幻形式反映现实的是____。 A: 《心防》 B: 《法西斯细菌》 C: 《岁寒图》 D: 《升官记》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艾青诗歌里的中心意象是____。 A: 母亲与少女 B: 土地与太阳 C: 工人与士兵 D: 黎明与太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被鲁迅等冠以“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的称号的海派作家是____。A: 叶灵凤 B: 张爱玲 C: 张恨水 D: 张资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以下作家中,不属于语丝派的是____。 A: 鲁迅 B: 周作人 C: 冰心 D: 林语堂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华威先生》是____暴露讽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A: 张天翼 B: 沙汀 C: 艾芜 D: 钱钟书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以下作家中,不属于上海“孤岛”和国统区文学的是____。 A: 张爱玲 B: 无名氏 C: 师陀 D: 康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散文集《流言》的作者是____。 A: 梁实秋 B: 朱自清 C: 周作人 D: 张爱玲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____的《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A: 茅盾 B: 冰心 C: 王统照 D: 庐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七月诗派的中心人物是____。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艾青诗歌的主要形式是____。 A: 新格律诗体 B: 旧体诗体 C: 自由诗体 D: 散文诗体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____作为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讲求透过现实生活来表现个人的内心体验,其代表作有《财主底儿女们》等。 A: 胡风 B: 丘东平 C: 路翎 D: 冯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七月刊物的主编是 A: 艾青 B: 胡风 C: 田间 D: 阿垅 E: 聂绀弩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以下不属于茅盾小说创作的是____。 A: 《蚀》三部曲 B: 《月芽儿》 C: 《子夜》 D: 《林家铺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运用信天游形式创作的长诗是 A: 《漳河水》 B: 《王九诉苦》 C: 《王贵与李香香》 D: 《赤叶河》 E: 《老马》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正派市民等几种不同的人物系列,其中写得最好的是____形象。 A: 老派市民 B: 新派市民 C: 正派市民 D: 城市贫民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指的是____三个中篇。 A: 《雾》 B: 《雨》 C: 《新生》 D: 《家》 E: 《电》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____都属于东北作家群。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答案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1.《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 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 16.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 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 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 20.《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的一段兴衰史。

微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

作业名称微观经济学第1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对农产品的生产者予以补贴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下降到2美元,需求量将从9单位增加到11单位,则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将 ?A、保持不变 ?B、增加 ?C、减少 ?D、无法确定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组合的两种商品是 ?A、完全替代的 ?B、互补的 ?C、非关联性的商品 ?D、两者都是低劣品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无差异曲线的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假如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了,那么会出现 ?A、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这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这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 ?A、略有增加

东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6春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13 道试题,共 26 分。)V 1. 奉行“讲真话”原则的作家是 A. 孙犁 B. 冰心 C. 余秋雨 D. 巴金 满分:2 分 2. 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演出了()第三幕,这是中国第一次比较完整的近代话剧演出 A. 《茶花女》 B. 《黑奴吁天录》 C. 《热泪》 D. 《新少年》 满分:2 分 3. 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小说是 A. 《青春之歌》 B. 《红旗谱》 C. 《创业史》 D. 《红日》 满分:2 分 4. 汪曾棋只在极少的作品流露出嘲讽的意味,比如,他在一篇小说的结尾处只用一句话就写出了一个团长的心理:“我的女人,怎么能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这篇小说是 A. 《鉴赏家》 B. 《岁寒三友》 C. 《陈小手》 D. 《大棹记事》 满分:2 分 5. 被称为“技术革新的能手”的诗人是 A. 李季 B. 郭小川 C. 闻捷 D. 贺敬之 满分:2 分 6. 曹禺在哪部剧作中发现“人的挣扎”的困境 A. 《雷雨》 B. 《日出》 C. 《原野》 D. 《北京人》 满分:2 分 7. 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 A. 文学研究会 B. 创造社 C. 湖畔诗社 D. 春柳社 满分:2 分

8. 喜剧《三块钱国币》的作者是 A. 丁西林 B. 宋之的 C. 夏衍 D. 陈白尘 满分:2 分 9. 散文集《荒芜英雄路》的作者是 A. 韩少功 B. 张承志 C. 王安忆 D. 张炜 满分:2 分 10.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出自 A. 《一代人》 B.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C. 《远与近》 D. 《生命幻想曲》 满分:2 分 11. 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 A. 《在医院中》 B. 《水》 C. 《莎菲女士的日记》 D. 《夜》 满分:2 分 12. 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 A. 王统照 B. 赵树理 C. 沈从文 D. 柳青 满分:2 分 13. 梁生宝是柳青哪部小说的主人公 A. 《种谷记》 B. 《创业史》 C. 《铜墙铁壁》 D. 《狠透铁》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2 道试题,共 48 分。)V 1. 《骆驼祥子》的成功之处在于 A. 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 B. 揭示了一个破产农民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 C. 揭示了精神毁灭的悲剧 D. 对城市文明并与人性关系进行了深入地思考 满分:4 分 2. 出现在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