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失眠的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治失眠(伴抑郁、焦虑)可用的9种中成药(如何选用)

治失眠(伴抑郁、焦虑)可用的9种中成药(如何选用)

治失眠(伴抑郁、焦虑)可用的9种中成药(如何选用)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趋升高,且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如果出现了长期失眠的现象,一定要及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理。

但如果只是偶发失眠,那么使用中成药是比较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今天给各位有需要的读者介绍该如何根据自身的症状选用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的中成药。

治疗失眠如何抓主症选用中成药主编/龙一梅1.实证(1)心火偏亢型:以心烦失眠、惊悸多梦,舌尖红为主症者,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朱砂安神丸【成分】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

图:当归【功效】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应用】1)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或胸中懊憹,舌尖红,脉细数。

2)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所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精神忧郁症引起的神志恍惚,以及心脏早搏所致的心悸、怔忡等属于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者。

【注意】1)与碘溴化物不宜并用,因朱砂成分为硫化氯,在胃肠道遇到碘、溴化物可产生有刺激性碘化汞、溴化汞,引起赤痢样大便,从而产生严重的医源性肠炎。

2)腹部怕冷,便稀,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者勿用。

3)因消化不良、胃脘不舒而心悸不安、失眠等忌服。

4)方中朱砂含硫化汞,不宜多服、久服,以防汞中毒。

(2)痰热内扰型:以失眠,多恶梦,触事易惊,心悸不安为主症者,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安神温胆丸【成分】制半夏、陈皮、竹茹、酸枣仁、枳实、远志、五味子、人参、熟地黄、茯苓、朱砂、甘草、大枣。

【功效】和胃化痰,安神定志。

【应用】适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

【注意】1)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

2)不宜与酚妥拉明、妥拉苏林、酚苄明等α- 受体阻滞剂同用。

3)不宜与洋地黄等强心苷类同用。

4)孕妇忌服。

(3)肝郁气滞型:以情志不畅,心烦失眠,焦虑为主症者,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解郁安神颗粒【成分】柴胡、大枣、石菖蒲、姜半夏、炒白术、浮小麦、制远志、炙甘草、炒栀子、百合、胆南星、郁金、龙齿、炒酸枣仁、茯苓、当归。

睡眠对焦虑和抑郁的治疗作用

睡眠对焦虑和抑郁的治疗作用

睡眠对焦虑和抑郁的治疗作用睡眠是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在缓解焦虑和抑郁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睡眠对焦虑和抑郁的治疗作用,并介绍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一、睡眠与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事物的过度担忧、不安和紧张。

焦虑可能导致失眠,而不良的睡眠质量又会进一步恶化焦虑症状。

睡眠不足会增加焦虑的风险,同时也会降低人们应对焦虑的能力。

研究发现,良好的睡眠质量与减少焦虑症状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因此,改善睡眠质量成为缓解焦虑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睡眠与抑郁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消极情绪、失去兴趣和乐趣、精力不足等。

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睡眠问题,包括多梦、入睡困难和早醒等。

睡眠问题与抑郁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不良的睡眠质量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加重,而抑郁症状又会进一步恶化睡眠问题。

一项研究发现,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减轻抑郁疗效不佳患者的症状。

因此,通过改善睡眠,可以辅助缓解抑郁症状。

三、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治疗焦虑和抑郁症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1. 睡眠规律: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尽量每天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调整生物钟,促进更好的睡眠质量。

2. 睡前放松:在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冥想或泡热水澡等。

放松身心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为更好的睡眠做准备。

3. 睡眠环境:确保睡眠环境安静、舒适和黑暗。

避免噪音、光线和干扰,创造一个有利于良好睡眠的环境。

4. 避免刺激物:避免在睡觉前饮用咖啡因饮料或过多饮食。

这些刺激物会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

5. 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提高睡眠质量。

但是,避免在睡觉前进行过激的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四、总结睡眠在焦虑和抑郁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善睡眠质量,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身心健康。

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进行睡前放松活动,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物,适度锻炼,都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完整版)临床上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伴有失眠症状。

其中抑郁和焦虑障碍与失眠的共病率最高。

研究显示70% 的焦虑障碍患者伴失眠,而抑郁障碍患者的失眠共病率则高达84.7%。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和焦虑障碍与失眠呈现出双向作用关系,即:抑郁、焦虑是失眠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而失眠患者新发抑郁的概率是无失眠者的3~4 倍,新发焦虑障碍的概率高近6倍,且失眠还会加重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受损加重。

总之,失眠与抑郁、焦虑障碍互为风险因素,在临床上失眠往往先于或者同步伴随抑郁、焦虑症状出现。

曲唑酮在许多国家作为抗抑郁药使用广泛,在精神卫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用于治疗多种精神障碍和失眠。

鉴于失眠与抑郁、焦虑存在的交互作用,对失眠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更应重视共病的综合管理,2016年《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17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都推荐曲唑酮用于治疗失眠,尤其是抑郁/焦虑伴发的失眠。

为了规范曲唑酮在失眠领域的应用,特编写本专家共识。

一曲唑酮的分子特性曲唑酮(Trazodone)属苯基哌嗪和三唑并吡啶衍生物。

临床将其归为5- 羟色胺(5-HT2 )拮抗剂/ 再摄取抑制剂(SARI)类抗抑郁药物。

该药物可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具有阻断5-HT2A/2C受体、肾上腺素α1受体和组胺受体1(H1 )的作用,也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5-HT 转运体,阻断5-HT的再摄取,见图1。

曲唑酮与各受体的亲和力有所不同。

受体结合谱显示,曲唑酮对5-HT2A受体亲和力最强,1 mg 即可有效阻断脑内5-HT2A受体,该作用较抑制5-HT 转运体的作用强100 倍。

另外,曲唑酮在低剂量时还可有效阻断H1受体和α1受体。

二曲唑酮的药代动力学曲唑酮口服易吸收,不选择性蓄积于任何组织。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1~2 h(空腹服药1h达峰,餐后服药则需2h达峰)。

食物对其吸收有一定影响,餐后立即服用会增加吸收量,但最大血药浓度会降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会延长。

应对失眠的科学小方法

应对失眠的科学小方法

02
症状描述
张女士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性入睡困难伴早醒, 总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症状已持续3个月。这 导致她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 减退,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
患者精神欠佳,面色苍白,眼周有轻 度黑眼圈。
生命体征
体温36.8°C,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 /分,血压120/80mmHg,心率规整, 无杂音。
应对失眠的科学小 方法
目录
CONTENTS
01. 患者案例与诊断 02.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

03.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 境
04. 放松身心
06. 其他应对失眠的小 方法
07. 总结
05. 调整生活习惯
患者案例与诊断
患者信息
01
患者背景 张女士,45岁,因长期睡眠问题来院就诊。她 的工作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导致她经常感 到焦虑不安。
成人每晚通常需要7- 9小时的睡眠, 确保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 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02 睡眠不足的影响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积累,进而影 响次日的工作和生活。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安静与黑暗
噪音和光线的影响
噪音和光线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两大主要因素。使用耳塞 或白噪音机减少外界噪音干扰,同时保持房间黑暗。
薰衣草精油的作用 薰衣草精油因其淡而清澈的香味而被广泛用于助眠。
使用方法
将1滴薰衣草精油滴在枕头上,或在香薰炉中加入1- 3 滴薰衣草精油进行蒸熏。
按压穴位法
按摩穴位 人的身体有多处穴位进行按摩可有助 眠功效。
放松紧张情绪 用指腹按压眉心处2次,每次20秒;再 坐在床沿,右脚搭在左膝盖处,并用 手按压右脚大拇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 的穴位。

应对焦虑症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应对焦虑症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应对焦虑症的药物治疗有哪些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焦虑症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时,药物治疗可能成为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手段。

那么,应对焦虑症的药物治疗究竟有哪些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苯二氮䓬类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地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

它们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肌肉松弛等作用。

苯二氮䓬类药物能够快速起效,在短时间内减轻焦虑症状,尤其对于急性焦虑发作效果显著。

然而,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并且可能会出现嗜睡、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

所以,这类药物通常被用于短期治疗,或者在其他药物尚未起效时作为过渡性的治疗选择。

接下来是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常见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等。

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来发挥抗焦虑作用。

与苯二氮䓬类药物相比,SSRIs 起效相对较慢,一般需要 2 4 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明显改善症状,但它们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适合长期使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失眠等,但通常会在治疗初期逐渐减轻。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也是治疗焦虑症的常用药物之一,如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同时抑制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提高这两种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浓度。

SNRIs 对于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与 SSRIs 类似,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头晕、失眠等,但程度因人而异。

除了上述几类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物也可用于焦虑症的治疗。

比如丁螺环酮,它是一种新型抗焦虑药物,通过作用于 5-羟色胺1A 受体来发挥抗焦虑作用。

丁螺环酮没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依赖性,但其起效相对较慢。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米嗪、阿米替林等,曾经是治疗焦虑症的常用药物,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如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心律失常等,目前已较少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失眠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失眠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失眠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治疗焦虑症的几个偏方我们知道,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并不是只有药物才可以治疗疾病,有些偏方验方也对疾病的治疗很有帮助。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

常在青壮年期发病,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那么治疗焦虑症的几个偏方都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治疗焦虑症的几个偏方:治疗焦虑症的偏方一:银耳莲子汤。

水发银耳200g,莲子30g,冰糖适量。

做法:用烧水浸泡莲子至发软,洗净银耳摘成小朵,一起加入薏苡仁10g,加水煮45分钟,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清热解渴、养胃健脾、祛湿补血,滋阴顺气。

银耳莲子汤是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办法。

治疗焦虑症的偏方二:枣麦粥。

枣仁30克,小麦30—60g,粳米100g,大枣6枚。

做法:将枣仁、小麦、大枣洗净,加水煮至10沸,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

功效:养心安神。

适用于妇女烦躁、神志不宁精神恍惚、多呵欠、喜悲伤欲哭,及心悸、失眠、自汗。

治疗焦虑症的偏方三:桑叶猪肝汤。

鲜桑叶200g,猪肝300g。

做法:桑叶冼净,猪肝切片,用清水煲汤,煮约60分钟,用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止咳去热、消肿清血、补肝美肤、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

治疗焦虑症的偏方四:海带绿豆粥。

海带30g,绿豆30g,粳米100g,片糖适量。

做法:先浸泡海带片刻,洗净切碎;绿豆略浸泡后洗净;粳米淘洗干净,共煮为粥。

食用:粥成后,加入适量片糖,随量食用。

功效:消暑解毒、利水泄热。

治疗焦虑症的几个偏方都是什么?综上所述,以上是治疗焦虑症的几款偏方,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专家指出,焦虑症患者日常饮食中药避免咖啡因、番烟、酒精、药物等食品,那是因为酒精、药物可能提供暂时的解脱,但隔天紧张又来袭,而且这些物质本身也残害健康。

因此,应该学习如何调适,而不是光靠逃避。

在身心面临紧张及焦虑的迫害时,很重要的一点是饮食正当。

除了避开咖啡因及酒精,还需远离糖、白面粉制品、腌肉、辛辣刺激的调味料等。

崔松运用灵景方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经验

崔松运用灵景方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经验

崔松运用灵景方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经验失眠伴抑郁焦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在夜间难以入眠,白天则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中医中,失眠伴抑郁焦虑多归于心脾虚弱。

因此,崔松运在治疗该疾病时多采用灵景方,该方具有调理心脾、平衡气血、镇静安神的功效,以达到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的目的。

具体方剂如下:主方:灵景合剂组成:黄柏6克、白术6克、茯苓6克、煨干姜4片、大枣6枚、人参3克配伍特点:黄柏和白术同归心脾经,有清热解暑、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失眠、神疲乏力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利湿、清热安神的功效,可改善因脾虚引起的身体疲乏,同时也可以舒缓焦虑情绪;煨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大枣则具有调节脾胃、安神补血的效果;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神清的作用,能够改善因脾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失眠和乏力等症状。

辅方:姜枣茶组成:干姜片6克、大枣4枚配伍特点: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大枣则具有调节脾胃、安神补血的效果,二者组合可起到益脾温胃、调和气血的作用,改善因脾胃虚弱而引起的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使用方法:灵景合剂:每次3克,水煎服,每晚睡前服用。

姜枣茶:将姜片和大枣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热水冲泡,每日可饮用2-3次,可在晚餐后饮用。

总结:崔松运采用灵景方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的经验,其特点在于辨证施治,从调理心脾入手进行治疗,达到平衡气血、舒缓情绪、安神助眠的目标。

对于失眠伴抑郁焦虑的患者,该方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广泛应用。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失眠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失眠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失眠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失眠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特别容易出现。

失眠抑郁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幸运的是我们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摆脱这一困扰。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失眠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失眠抑郁症的治疗,心理治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方法。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找到导致他们症状的根源,并提供工具和技巧来处理这些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症状。

该方法还可以教授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技巧,以应对焦虑和抑郁情绪。

除了心理治疗,药物疗法也是失眠抑郁症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抗抑郁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其中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恢复大脑中的化学平衡,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

然而,药物疗法并非对每个患者都适用,因为它们可能具有副作用,并且对某些人可能不起作用。

因此,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之前应咨询专业的医生。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已被证明对失眠抑郁症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能够通过调整人体内的能量流动来改善心理状态。

许多研究表明,经过几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缓失眠抑郁症的症状,并提高睡眠质量。

针灸还有助于缓解身体的压力和紧张感,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失眠抑郁症的重要部分。

定期锻炼有助于释放紧张的情绪,促进睡眠。

避免饮食中过多的咖啡因和糖分,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身体和情绪的激动。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患者更好地入睡。

最后,家庭和社会支持是治疗失眠抑郁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亲朋好友建立密切的联系,并分享你的感受和困扰,可以帮助减轻情绪压力。

参加支持小组或寻求心理咨询也可以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康复。

总结起来,失眠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障碍。

心理治疗、药物疗法、针灸、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社会支持都是治疗失眠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至少1个月
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等心理异常,并导
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说明】
如果失眠是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如焦
虑、抑郁症等)的组成部分,不诊断为失眠
症,而称为失眠症状
失眠问题(失眠症的亚临床型)
有失眠的体验,但每周发生不到3次,持续 不到1月,或造成个体苦恼或影响个体的社 会功能尚不明显,考虑为失眠问题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睡眠特点
• 失眠发生率达70%(入睡难、多梦且噩梦、 多觉醒) • 部分患者睡眠的主观症状与客观发现不完全 一致
• PSG显示:
睡眠潜伏期长,浅睡眠增多,慢波睡眠减少
PTSD的失眠特点
噩梦多,易惊醒,且与创伤事件有关 REM睡眠增多 睡眠连续性及深睡眠损害 睡眠肢动增多
(Allosteric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ASRI)

艾司西酞普兰 结合基本位点抑制5-HT再摄取
结合异构位点增强5-HT再摄取抑制作用

加强的5-HT双作用机制

起效快、临床治愈率高
• 重度抑郁有效

不良事件较少、耐受性较好
5-HT及NE 双递质再摄取抑制剂(SNRI) • 文拉法辛 优点:起效较快、对难治性抑郁有效 缺点:可引发血压升高、性功能障碍 无5-HT2A受体拮抗作用
不同种类抗抑郁药对睡眠影响不同
5-HT2受体激动(SSRIs),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引起失眠和睡眠结构改变
5-HT2A受体阻断可改善睡眠结构,增加睡眠效率 近期目标:尽快改善睡眠、提高依从性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 代表药物:阿米替林、多塞平 • 优点 抗抑郁疗效肯定 • 缺点 副反应突出 抗胆碱能作用、耐受性、依从性、安全性
较强的曲唑酮、米氮平或奈法唑酮等联合使用,
必要时适量加用BDZ或非安定类催眠药
有效率高达70%-90%,耐受性、依从性较好 需注意“5-HT综合征”的危险(植物神经功能 紊乱、木僵或嗜睡等)
小 结
• 焦虑-抑郁-失眠往往并存,彼此相互影响 • 解决焦虑-抑郁-失眠需综合考虑 • 合理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情感障碍及失眠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共性:入睡难、多觉醒、多梦、睡眠剥夺等
惊恐障碍(PD)的失眠特点
70%患者存在失眠 睡眠惊恐发作出现在入睡后2-3小时, NREM的II—III转换期, 持续2-8分钟 病人对睡眠惊恐发作产生恐惧和紧张, 产生预期焦虑、上床睡觉回避行为,加重惊恐症状 鉴别:睡眠癫痫、梦惊、 RBD、睡眠惊跳、 OSAS 等
5-HT受体拮抗及再摄取抑制剂
(SARI)
• 曲唑酮
5-HT2A 受体拮抗及 5-HT再摄取抑制剂
具有抗抑郁、改善睡眠及勃起功能E再摄取抑制
能改善睡眠质量
NE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剂 (Noradrenergic & specific serotonergic antidepressants, NaSSA) • 米氮平 • 增加NE / 阻断5-HT2受体 优点:改善睡眠、食欲 缺点:白天嗜睡、体重增加
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
• 代表药物: 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 优点 5-HT受体激动,抗焦虑、抑郁效果与 TCA 相当 安全性突出, 副反应显著减轻 • 缺点 起效较慢, 对中、重度抑郁疗效欠佳 无5-HT2受体拮抗——对改善睡眠不明显
5-HT双作用机制的药物
• 了解与睡眠质量差相关的 焦虑行为和习得性无助
抗焦虑药物特点
• BDZ类抗焦虑药
奥沙西泮、罗拉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
特点:易产生耐受、依赖和撤药;不增加深睡眠,
产生宿醉效应等
• 非BDZ类抗焦虑药(阿扎哌隆类)
特点:无催眠作用,不产生耐受、依赖和撤药症
状,明显缓解躯体焦虑症状
抗抑郁药对睡眠的影响
或睡眠时间不短,但醒后无轻松感、日间思睡 • PSG: REM潜伏期缩短、 NREM、REM睡眠减少 NREM期出现α干扰节律 • 其他:身心易疲倦、情感障碍、记忆力减退 肌痛、关节痛等
三 焦虑-抑郁-失眠的处理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睡眠卫生习惯
• 缩短卧床时间
• 不要勉强入睡 • 卧室不放置时钟 • • • •
焦虑-抑郁-失眠及处理
(Therapeutic Strategy of Insomnia—
Anxiety—Depressive Disorders)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科 张 熙
一、失眠症与失眠症状
【失眠症】
有睡眠数、质量不满意的主诉和体验。 (入睡
困难、睡眠不实、多梦、易醒、早醒、醒后再
入睡难、日间疲乏或困倦等)。
刺激控制
• 只在入睡时上床
• 床只用于睡眠和性生活

• 如果无法入睡,起床并到 另一房间去,直到困倦为 白天或傍晚锻炼 止;必要时重复上述行为 避免兴奋物质:咖啡因、 • 不考虑睡眠持续时间,在 尼古丁和酒精 每日的同一时刻设置闹钟 卧床时间有规律 起床 睡前少量进食 • 白天不打盹 必要时使用催眠药物
后段睡眠障碍(早醒、再入睡难)
睡眠结构改变
NREM睡眠III-IV期减少
REM睡眠比例增多
REM睡眠特点
REM潜伏期缩短 第1个REM期持续时间增加 REM期眼动密度增加
睡眠脑电图“微结构”变化
NREM期EEGδ-波比率下降 EEG半球间的一致性下降 EEG频率的同步性下降
二 情感障碍与失眠
(一)失眠与情感障碍的关系
失眠是情感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
–抑郁症伴失眠的发生率为
男性65.6%,女性61.2%
–门诊病人约90%的抑郁患者有失眠 –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 及早醒等
失眠是情感障碍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病程1年以上失眠是发生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主要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睡眠限制
• 睡眠日记 — 明确睡眠平 均时间 • 建立规律、合理的作息 时间 • 睡前不打盹 • 根剧5-7天的睡眠效果, 以15分钟为单位增加或 减少卧床时间
认知行为
• 正常睡眠和不良睡眠宣教 • 建立规律睡眠-觉醒周期 • 了解有关 失眠的非 现实期 望和误解
• 了解对失眠的错误归因
焦虑-抑郁-失眠总体原则
①焦虑-抑郁-失眠应齐抓共管、通盘考虑 ②非药物治疗:认知行为、心理、生物反馈等 ③药物治疗: 安全、有效、个体化、联合用药 抑郁症不宜单一使用BDZ类(加重抑郁症状) 不宜常规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失眠
焦虑-抑郁-失眠的联合用药问题
抗抑郁较强药物(SSRIs、文拉法辛)与镇静
情感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的意义
监测REM潜伏期、REM周期和睡眠结构,
作为评价抑郁状态的客观指标 抑郁症的疗效评价
排除其他睡眠疾患
(三)焦虑障碍与失眠
•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 恐怖障碍(社会焦虑障碍)
•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失眠的评估方法
一般情况
临床症状(入睡、觉醒、早醒、维持、梦境)、睡眠 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及工作和精神压力 精神、心理情况 药物使用情况 查体、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EEG、影像学)
睡眠专项评估
睡眠日记、睡眠量表(Epworth、匹兹堡)
心理量表(焦虑、抑郁量表) 多导睡眠监测(PSG)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
危险因素
–发生中度抑郁症的相对危险度是较其他人的4倍
失眠是抑郁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提示
预后较差
–Reynolds等报道,老年抑郁症在维持治疗阶
段,睡眠质量较好的病人90%病情稳定;而主
诉睡眠质量差的病人中,只有33%病情稳定
(二)抑郁障碍的睡眠脑电特点
睡眠维持障碍
睡眠潜伏期延长 觉醒次数增多
睡眠感知不良 (Sleep state misperception) • 睡眠主观体验与客观表现不符:主诉睡 眠不足或整夜未睡眠,但旁证者看其处
于睡眠状态, 多存在药物滥用
• PSG检查:无明确客观异常(潜伏期、睡
眠时程、睡眠结构)
• 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
躯体形式障碍性失眠 (Somatoform Disorder) • 失眠与焦虑有关 • 排除器质性疾病 • PSG: 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睡眠惊跳、不 安腿综合征、周期性腿动、OSAS等)
人格障碍的睡眠特点 (Personality Disorder)
• 具有人格障碍特点(偏执、分裂、强迫、表演型) • 间断性睡眠障碍:早醒、片断性睡眠或过度睡眠 • PSG:REM潜伏期缩短,I期睡眠延长、多次觉 醒
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 睡眠特点: 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多觉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