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期末复习资料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期末复习资料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选择、填空、论述、简答(无计算题)1、水资源的定义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中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2、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和蒸发3、河流径流的表示方法表示径流的特征值主要有流量t Q 、径流总量t W 、径流模数M 、径流深度t R 、径流系数α径流总量t W 指在一定的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3m ”。

径流深度t R 是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深,单位为“mm ”。

径流模数M 为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单位为“()23/km s m ∙”。

径流系数α为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某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计。

4、地下水形成原因、条件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称之为地下水。

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岩石的空隙性,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

5、潜水含水层与承压含水层的分类两者划分依据为埋藏条件,其中:潜水含水层特征为:含水层上面不存在隔水层,直接与包气带相接。

承压含水层特征为:含水层上面存在隔水层,含水层中的水具备承压性。

6、理论频率曲线(概念)理论频率曲线是为了综合反映水文变量的地区规律性,克服经验频率曲线外延的主观性,水文频率计算引入了能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频率曲线来配合经验频率曲线点距。

7、频率与周期性的关系(1)当为了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PT 1= (2)当考虑保证灌溉、发电及给水等用水建筑物时:P T -=11 式中:T ——重现期,aP——概率,以小数计。

8、插补延展的原因与方法:原因: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收集到的资料数量比较有限,代表性差;或者资料系列中某些年代观测资料。

为了减少样本的抽样误差,提高统计参数精度。

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9、径流还原计算的定义径流还原计算是指消除人为影响,将资料系列回归到“天然状态”的一种方法。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第一章1.狭义水资源: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水资源: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2.水资源的特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的两重性,不可替代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2)年内际分布不均匀。

3)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不匹配。

4.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需水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2)用水逐年增长,水的利用率偏低,浪费严重。

3)水污染加剧,江河湖库水质下降。

4)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

5)水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章1.大循环:水分由海洋到陆地,又回到海洋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陆地到陆地,又回到陆地,或海洋到海洋,又回到海洋的循环过程。

2.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

3.决定区域水资源三要素:降水,径流,蒸发。

4.径流的形成:1)降水阶段。

2)蓄渗阶段。

3)坡地漫流阶段。

4)河槽集流阶段。

5. 岩石中的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6.地下水:1)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液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3)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7. 更替周期;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8. 河流径流的补给: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雪水补给。

9.河流径流表示特征值:流量Q,径流总量W=QT,径流模数M=1000Q/F,径流深度Y=W/(1000F),径流系数a=Y/X。

第三章1.区域降水的计算:1)算术平均值法。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水资源:狭义上的水资源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上的水资源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2. 大循环:水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之间的循环。

3.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的循环。

4. 径流:流域上的降水,除去损失后,经由地面和和地下途径汇入河网,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5.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6. 径流总量: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7. 径流深: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所得的水深8. 径流模数: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9. 干旱指数:某一地区年水面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

10.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空隙中的水。

11. 渗透系数:水力坡度为一时的地下水流速。

12. 年径流量: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3. 设计年径流量:通过河流某指定断面对应于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14. 水质:水和其中所含物质组成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15.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时期可供水量与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16. 典型年法: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只进行典型年份平衡分析计算的方法。

17. 径流系数:径流深与降水量的比值。

18. 可供水量: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

19. 供水保证率: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证的年份占总年份的百分数。

20.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取水设施和泵房都建在岸边,直接从岸边取水的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二.填空题1.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是降水,径流 ,蒸发.2.我国河流的不给形式有: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积雪冰川融水补给。

3.蒸发主要有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

4.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5.河流水文现象的特征是周期性随机性与确定性区域性。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复习资料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复习资料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2. 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

3. 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4. 水量平衡:地区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

5.2020年水平年供水保证率:把某系列各年的来水都放到2020年这一水平年去进行供需分析,计算其供水有保证的年数占系列总年数的百分数,即为2020年这一水平年的供水遇到所用系列的来水时的供水保证率。

6. 地下水的循环:指含水层或含水系统通过补给,从外界获得水量,径流过程中水由补给处输送到排泄处,然后向外界排出。

这种补给、径流、排泄无限往复进行,构成地下水的循环。

7.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指区内降水形成的河流径流量,不包括入境水量。

8. 水管理:水管理是使水资源通过各类工程和措施发挥最优效益和减缓不利影响和负作用,包括政治、法规、技术等方面。

9.非闭合流域:地下分水线与地面分水线不相重合的流域。

10. 水质: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11.可供水量: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各水源,属设计水量。

12. 回灌井的出水性能:经过连续回灌后,单位时间内水位每下降1米从含水层中抽出的水量。

13. 天然水质的本底值:指在天然状态下,不包括人的干扰因素在内,由于水在水文循环运动中降水和径流不断溶解大气中、地表面及地表层中各种成分而形成天然水的矿化。

14.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

山农成人教育 水资源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山农成人教育 水资源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水资源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水环境容量2、年水资源量3、水功能区纳污能力4、越流5、允许开采量6、水资源学7、地表水资源量8、生活用水9、动态规划10、工业耗水量二、填空题1、水循环的内因是,外因是。

2、在中国年降水的地区分布是由向递减。

3、地下水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包括和。

4、水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

5、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系统间既、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进行水资源开发程度调查分析时,对各类供水工程措施要了解其和。

7、城市生活用水量主要随的发展和的变化而变化。

8、水环境评价包括对作为环境因素的水本身和的评价,以及水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9、地表取水工程包括自流引水工程、和。

10、地下水资源具有系统性、、宝贵性和。

11、水循环的内因是,外因是。

12、地球的自然圈层由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

13、水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

14.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系统间既、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5.按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工业用水可分成:冷却水、和工艺水。

16.地表水资源具有随机性和。

17.水面蒸发量又称,主要通过直接观察。

18.由于河川径流的和,在天然情况下有保证的河川可利用水量是很有限的。

19.、在分析水的供需现状时,应注意水的,包括在同一用户内部的及不同用户间的重复使用。

20.水资源规划是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对水资源和工作进行全面格局安排的文件。

21.常见的水质综合评价方法有:水污染指数法、、、模糊集理论水质评价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水质评价方法等。

三、选择题1、水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

A. 经济属性B. 规划属性C. 社会属性D. 资源属性2、重现期为50年的干旱年,年径流量的频率是。

A. 2%B. 5%C. 98%D. 95%3、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评价、可利用量评价、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

A. 数量评价B. 类型评价C. 基准评价D. 数额评价4、以下水体按循环周期从长到短的排序是。

(完整版)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知识点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资料一、水资源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满足几个部门的需要,并且将除水害和兴水利结合起来统筹解决,这种开发水资源的方式,称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防洪与兴利矛盾:疏浚河道有利于防洪、航运等,但降低了河水位,可能不利于自流灌溉引水;若筑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又可能不利于泄洪,但却降低了水电站的水头,使所发电能减少。

二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与任务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

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水资源评价的内容: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2、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水平年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为标准——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近期水平年:为近期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供需分析时应进行平衡的调整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精度要差一些——供需分析时也可不作调整平衡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精度将会更差一些——仅侧重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宏观分析●典型年法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典型年选择一般选水利年或水文年,合理确定年总水量和年内分配同一年各分区的保证频率不同时——上、中、下游或各分区的协调降雨和径流的频率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供水主要靠河川径流、而且有较强水库调蓄能力的情况,也应按径流系列选择;河川径流供水相对较少且调节能力差的区域,应按降雨系列选择●系列法系列法,又称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根据所选的水文气象系列,通过逐年逐时段计算,进行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分析一次历史系列法历史系列循回组合法随机系列模拟法4、水文三要素:降水、径流与蒸发5、主要水均衡参数●给水度给水度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而加大●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有随埋深h加大而减小的趋势●潜水蒸发系数●渠系渗漏与灌溉入渗补给系数6、水质标准按功能高低将水质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精选初二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水资源

精选初二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水资源

精选初二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水资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精选初二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水资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1、水是宝贵的资源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

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⑵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⑶措施: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初二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水资源,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 专题08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原卷版)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 专题08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原卷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8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知识梳理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最多的是冰川,人类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1)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2)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

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3)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意义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有()①南多北少②东多西少③由东北向西南递减④由西北向东南递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采用的办法是()A.跨流域调水B.修建水库C.海水淡化D.开发地下水3.下列关于我国能源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氢能B.新能源完全取代传统石化能源C.石油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D.水能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等河流的上游4.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A.夏秋多,冬春少B.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C.南丰北缺D.南方地区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季短5.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B.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是冬季多,夏季少C.水资源内流区多,外流区少D.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6.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A.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B.南方多北方少,西部多东部少C.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多西南少D.山地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少7.可以有效调控河水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的措施是()A.在少雨时实施人工降雨B.抽取地下水和回笼下游河水C.跨流域调水D.修水库水利工程8.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C.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D.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兴建水库9.如图漫画说明了()A.气候变暖问题B.水资源短缺问题C.水污染严重的问题D.水土流失问题10.下面对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建水库B.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能资源也就丰富C.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两条河流分别是长江和雅鲁藏布江D.我国的水能资源,现在大部分已被开发利用11.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绪论1、水资源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答: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

2、水资源的三个基本特征:有效性、可控性、再生性。

3、构成水资源的三个前提(要素):可使用性、可获得性、可天然性。

4、水资源的五个特征:循环再生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综合性)、利害的两重性。

5、以水域地表面的相互位置关系(或者说是赋存条件)来划分,水资源划分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

地下水资源有:补给量、储存量、消耗量。

第一章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1、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大致可划分为那三个阶段?答:(1)、初期单一目标水资源开发,以需定供的自取阶段;(2)、多目标开发,以供定需,综合利用,重视水质,合理利用和科学管水阶段;(3)、与水协调共处,全面节水,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阶段。

2、全球水资源面临的两个问题是什么?答:(1)、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3、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1)、需水增长,供需矛盾尖锐;(2)、水资源浪费,用水效率偏低;(3)、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4)、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4、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有哪些原则?并作简要解释。

答:(1)、全面规划原则;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2)、协调发展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协调;(3)、可持续利用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的模式与对策,提供各类用水的优先次序,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治理的重点;(5)、依法治水原则;在国家法律框架范围内,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突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客观分析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6)、科学治水原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5、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类型有哪些?答:(1)、流域规划(2)、跨流域水资源规划(3)、区域水利规划(4)、专门水资源规划第二章水资源利用与供需平衡1、水资源的利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其利用方式可分为: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两类。

2、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涵义是什么?(名词解释)答:其涵义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3、可供水量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答: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

(其有别于工程实际的供水量,也有别于工程的最大供水能力。

)4、请简述可供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答:(1)、与来水条件有关;(2)、与用水条件有关;(3)、与工程条件有关;(4)、与水质条件有关;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代表年)法知识?答:典型年法,是指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只进行典型年份平衡分析计算的方法。

水资源条件不同的地区,选择典型年的范围应有所不同。

我国规范规定:平水年频率50%;一般枯水年75%;特别枯水年90%(95%)。

6、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三次供需平衡分析指的是什么?各阶段的目的是什么?答:(1)、水资源一次供需分析是指在区域(或流域)现状供水能力与外延式增长用水需求间所进行的平衡分析;其目的是确定水资源的缺口。

(2)、水资源的二次平衡分析是指在一次平衡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地水资源。

在需求侧,通过各项节流措施进一步压缩需求增长速度;在供给侧,通过当地水资源的开源建设进一步挖掘区域内供水平衡;其目的是再次找到水资源的缺口。

(3)、水资源的三次平衡分析是指在二次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既充分考虑节水和当地水、治污挖潜,进一步考虑跨流域调水补充当地缺水后,将当地水与外调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合理配置后的平衡分析;其目的是提供调水工程规模的依据。

第三章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1、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分为:地表水开发利用工程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

2、地表水开发利用工程有:河岸引水工程、水库工程、输水工程、扬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

3、河岸引水工程的引水方式有:自流引水(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提水引水(傍河抽水工程)。

4、无坝引水渠首一般由进水闸、冲砂闸和导流堤组成,取水口布置在凹岸;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进水闸、冲砂闸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傍河抽水工程主要由进水闸和泵房两部分组成,其形式有:合建式岸边取水建筑物和分建式岸边取水建筑物。

5、水库的作用是什么及特性有哪些?答:(1)、水库工程起到径流调节、兴利调节、防洪调节的作用。

(2)、水库的特性有:①特征水位:用来反映水库工作状况的水位特征库容:与特征水位对应的库容②死水位:水库的一部分库底作为淤沙使用,其他如灌溉、供水、发电等要求在水库运行时不能低于某一水位的水位。

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库容。

除遇特殊干旱年份外,一般是不能动用。

③正常蓄水位:为满足各部门枯水区正常用水,需在供水区开始时蓄满一定的水位。

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库容。

消落深度: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深度。

④防洪限制水位:汛期洪水来临前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

结合库容:可兼做兴利与防洪之用,汛限水位与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库容。

⑤防洪高水位:水库下游有防洪要求时,水库遇到相应于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洪水,按下有安全泄量控制进行洪水调节,此时水库达到的最高水位。

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

⑥设计洪水位:当水库遇到设计洪水时,水库自汛限水位对该洪水进行调节,正常泄洪设施全部打开,此时水库达到的最高水位。

设计调洪库容:设计洪水位与汛限水位之间的库容。

亦称拦洪库容。

⑦校核洪水位:当水库遇到设计洪水时,水库自汛限水位对该洪水进行调节,正常泄洪设施和非正常泄洪设施先后投入使用,此时水库达到的最高水位。

校核调节库容:校核洪水位与汛限水位之间的库容。

⑧总库容:校核洪水位到库底的全部库容。

动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上的库容,是上游回水线形成的,一般不考虑。

6、水库特征水位及库容示意图(作图题)7、水库枢纽建筑物有:挡水建筑物、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

8、输水工程主要采用渠道和管道两种输水方式。

9、什么是经济流速?(名词解释)答:是指在确定管径时应采用适当的流速,使得修建投资与劳动费用的总成本最低的流速。

10、何为扬水?何为扬水工程?(名词解释)答:(1)、扬水是指将水由高程较低的地点输送到高程较高的地点,或给输水管道增加工作压力的过程。

(2)、扬水工程主要是指泵站工程,是利用机电提水设备及其配套建筑物,给水流增加能量,使其满足兴利除害要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11、按照泵站在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循环泵站。

12、地下水取水建筑物的型式一般可归纳为垂直系统、水平系统、联合系统和引泉工程四种类型。

第四章多种水源的开发利用1、何为高含沙浑水?(名词解释)答:是指当浑水含沙量不断增多,水、沙及泥沙之间的作用不断加剧,使浑水流变性由牛顿体转变为非牛顿体,此时的浑水就是高含沙浑水。

2、高含沙引水淤灌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答:(1)、扩大水源,缓解夏季干旱缺水,对农田起改土增肥作用。

(2)、改图造田扩大基本农田面积,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

(3)、淤沟治川进行河流整治,对中小流域沟道进行淤填改造,建设淤地坝,有利于河道整治,增加大量优质良田。

(4)、减少河道及水库的淤积,为根治黄河创造条件。

3、微咸水可利用的两前提条件是:水质指标与作物耐盐能力。

4、污水资源化利用有何意义?答:(1)、污水资源化利用克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2)、污水处理利用体现了水的“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

(3)、污水处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

5、污水资源化利用可行性有: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可行性、环境效益可行性。

6、雨水利用系统有:集雨系统、输水系统、处理系统、存储系统、加压系统、利用系统、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

7、海水利用途径有:作工业冷却水、城市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冲灰、烟气洗涤等其他用水。

第五章水害治理1、洪水的三要素是:洪水过程线、洪峰流量、洪水总量。

2、洪灾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社会性、地域性、损失多样性。

3、洪水灾害的防治对策有哪些?答:(1)、防洪工程措施;包括增大河道泄洪能力、拦蓄洪水控制泄量、滞洪减流。

(2)、防洪非工程措施;包括蓄治洪区的土地合理利用、建立洪水预报和预警系统、洪水保险、抗洪抢险、水土保持。

(3)、现代防洪保障系统4、何为农作物的耐涝能力?何为农作物的耐渍能力?(名词解释)答:(1)、农作物的耐涝能力是指农作物在产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允许的受淹时间和淹水深度。

(2)、农作物的耐渍能力是指作物在不受害的前提下,忍受土壤的最大含水量的上限和历时。

5、干旱由于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三种。

6、农业抗旱防旱的重要措施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

答:(1)、农田基本建设;针对水土流失和干旱特征进行旱地农田基本建设,创造减少地表径流,尽量多接纳天然降水的良好条件。

(2)、改良土壤;改良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保墒能力,扩大了根系吸收水分的范围,提高了作物的抗旱能力。

(3)、抗旱耕作;在旱季里,土地经过耙地,切断了耙层与下层土壤毛细管的联系,使下层土壤水分不易由毛细管上升到土表,从而减少水分损失,减缓土层蒸发强度,保持深层土壤墒情。

(4)、少耕免耕;少耕、免耕是一种比较年轻的耕作方法,具有保持水土和抗旱效果。

起减少每年的耕作次数作用。

(5)、覆盖技术;可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增温保温,蓄水保墒,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获得稳产高产。

(6)、田间集水保墒;包括集水技术、径流农业、发展径流农业的意义和前景。

7、盐碱土的改良措施有:排水改良盐碱土、冲洗改良、种稻改良、渠井结合、引洪放淤、配合综合的农技措施。

8、盐碱土的类型有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

第六章灌溉1、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特点和农作物对灌溉排水不同的要求,可按降水量的大小把全国划分为3个不同的地带,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小于400的常年灌溉地带,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400,小于1000的不稳定灌溉地带,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1000的补充灌溉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