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合集下载

矿山修复的四种方法

矿山修复的四种方法

矿山修复的四种方法矿山环境问题因为矿产资源的不同,其废弃矿山的治理关键也不相同。

总体上说,矿业废弃地主要分为四类: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积地;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废弃地;开采矿石经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石辅助建筑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矿山生态修复的四项法宝。

1.化“危”为“安”,边坡治理穿绿衣边坡治理的主要工作是要稳定边坡。

该过程的任务是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将未形成台阶的悬崖尽量构成水平台阶,把边坡的坡度降到安全角度以下,以消除崩塌隐患。

随后,要对已经处理的边坡进行复绿,使其进一步保持稳定。

2. 化“废”为宝,尾矿焕发新生机尾矿资源是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废弃物中数量最大、综合利用价值最高的一种资源。

将尾矿丢弃不仅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还要投入处理和维护费用。

而进行尾矿资源的综合回收与利用,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扩大矿产资源利用范围,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也是保护生态的重要手段,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

在具体治理方面,对占用大量土地的尾矿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对开发用量大、投资少、有销路的尾矿,以实现规模经营和多品种开发的资源化、商品化使其变废为宝,真正成为经济商品中的一部分;对尾矿坝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实现浮选废水适度净化后全部回用和零排放。

除此之外,对于未处理的采空区、废旧巷道和硐室的矿山,利用井下采空区排放尾矿。

3.化“污”为良,加快矿山生态重建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的关键是土地退化,即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坏、养分丢失及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加。

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异地取土措施: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前提下,取适量土壤,移至矿山受损严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二是废弃地改造措施:进行表土改造之前,设法灌注泥浆,使其包裹废渣,然后再铺一层粘土压实,造成一个人工隔水层,减少地面水下渗,防止废渣中剧毒元素的释放;三是土壤增肥改良措施:添加有效物质,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良,从而缩短植被演替过程,加快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重建。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与实践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与实践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与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矿业也迅速发展壮大,大规模的无序开采给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如何实现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技术和实践研究。

一、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中应用广泛。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等生物资源,通过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调控和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修复破坏的生态环境目的。

2.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土壤工程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手段,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清洁、修复的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恢复土壤功能和生态环境。

3. 水体修复技术水体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和净化,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实践研究1. 贵州董匝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实践研究贵州董匝矿区由于长期大规模开采,导致严重的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通过引进适合的植物,采用人工造林和改良土壤的方式,成功的实现了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

2. 河南马鞍山地区的土壤生态修复实践研究河南马鞍山地区的土壤长期的农业耕作和矿山采掘,造成了土壤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引进耐污染的植物,采用活化土壤的方法,成功的实现了土壤的生态修复。

三、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和实践研究的思考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使之适应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和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

同时,需要加强矿业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环保意识,遏制无序开采的矿山,减少矿山对环境的破坏。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和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研究和实践中,应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推动矿山环境恢复工作的进展和发展。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土壤微生物修复
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 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 性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和 生态恢复。
土壤酶修复
利用土壤酶的催化作用将 有毒物质分解为无毒或低 毒性物质,促进生态恢复 。
03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案例
CHAPTER
国内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案例
案例一
01
山西某铁矿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案例二
02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案例 •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未来发展
01 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CHAPTER
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资源破坏
矿山开采导致大量土地 塌陷、裂缝、土壤侵蚀 等,破坏了政策 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义务,加强监管力 度。
推广普及环保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矿山生态 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社会共 同参与。
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 技术和经验,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 推进全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生态 修复功能,实现矿山土壤 和水的净化,降低重金属 污染。
联合修复技术
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多种修复技术,针对不同 矿山环境问题,制定综合 修复方案。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解决多种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 水体污染、地形破坏等。同时,还需要克服技术、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难题。
机遇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前景广阔 。此外,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1. 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将矿山地区的裸露土地进行复垦和改良,从而恢复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然后通过适宜的种植和植物的引入,恢复植被覆盖,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2. 水体修复:矿山通常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修复水体生态系统。

可以通过构建湿地和沉淀池来净化废水,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和生物来加速水体的恢复。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矿山修复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当地的多样性物种。

可以通过引入濒危物种、构建人工栖息地和保护区域来提供适宜的生境,促进物种恢复和保护。

4. 土地再利用:在矿山修复完成后,可以将修复后的土地重新用于农业、林业或其他合适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5. 社区参与: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应该与当地社区进行密切合作和沟通,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权益和需求。

社区参与可以增加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生态修复的成功。

综上所述,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应该是系统、科学和可持续的。

通过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
再利用和社区参与等措施,实现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技术方案

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技术方案

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技术方案1. 背景介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长期的开采活动会导致边坡的破坏和土壤侵蚀,进而影响周围环境的生态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技术方案被提出。

2. 施工目标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施工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边坡的稳定性,并创建一个生态友好的环境。

具体目标包括:•边坡稳定性恢复•保护土壤免于侵蚀•恢复植被覆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 施工内容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施工包括以下内容:3.1 边坡修复首先,需要进行边坡的修复和加固工作。

这包括:•棚覆法:在边坡上搭建棚屋,用以保护边坡免受风化和侵蚀的影响。

•加筋法:在边坡上加设钢筋,增加边坡的强度和稳定性。

•体积填筑法:采用填土、石方等材料对边坡进行填筑,以增加边坡的高度和稳定性。

3.2 植被恢复在边坡修复完成后,需要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具体包括:•土壤改良:对边坡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其肥力和透水性。

•植物种植:选择适应矿山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以提高边坡的植被覆盖率。

•植被管理:定期对植被进行修剪和除草,保持边坡的植被健康和茂密。

3.3 水资源管理矿山边坡修复也需要考虑水资源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集水排水系统:建立合理的雨水集水和排水系统,防止边坡水土流失。

•水分调控: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水源供给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土保持结构建设:在边坡上建设水土保持结构,如护坡、排水沟等,防止水资源流失和土壤侵蚀。

4. 施工步骤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施工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边坡状况评估:对边坡进行全面的状况评估,包括稳定性、土壤侵蚀程度等。

2.边坡修复设计: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合适的边坡修复方案,并确定具体的施工步骤和材料要求。

3.边坡修复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边坡修复施工,包括棚覆、加筋、填筑等。

4.植被恢复:边坡修复完成后,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被种植工作。

5.水资源管理: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包括集水排水、水分调控、水土保持结构建设等。

矿山生态修复常用方法与技术

矿山生态修复常用方法与技术
的顺利实施和取得实效
2
3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和技术,以下 是一些其他的矿山生态修复方法和
技术
6
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
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
7
植物群落构建技术
植物群落构建技术
01
在矿山生态修复中,可以根据不同 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植 物种类,并按照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构建适合矿山环境的植物群落
02
生态修复技术
5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
1
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还需要采 取一些管理措施,如建立管理机构、 制定管理计划、加强巡查监管等。 通过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矿
山生态修复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矿山生态修复的一些常用方法 和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 的矿山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和技术进行修复。同时,还需要加强 管理和监督,确保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02.
综上所述,矿山生态修复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矿山生态修复的效果和质量,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T感H谢A聆NK听S
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
4.2 植被修复 技术
该技术包括种子萌发 技术、植物扦插技术 等。通过选择适合当 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 种类,采用科学的方 法进行种植和管理, 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和 成活率
4.3 水资源修 复技术
该技术包括水体净化 技术、水体生态修复 技术等。通过改善水 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提高水体的自净能 力和生态功能
这是矿山生态修复的第一步,包括 清除矿山表面的杂物、垃圾和废弃 物,整理矿山表面,使其变得较为
平整,便于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
2

采矿业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采矿业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采矿业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包括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为了修复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采矿业开始关注并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一、土地修复技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土地会受到破坏和污染。

土地修复技术旨在恢复土地的肥沃性和植被覆盖,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常见的土地修复技术包括:1. 植被恢复:通过重新植被来修复矿山地区的土壤。

这可以通过播种草籽、栽种树木等方式实施。

植被可减缓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并提供栖息地给野生动植物。

2. 土壤修复:采用土壤改良剂和有机物质来改善受损的矿区土壤。

这些改良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以及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二、水源修复技术矿山开采会导致水源的污染和流动性的改变。

为了保护和修复受影响的水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源修复技术:1. 水质净化: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受污染的水源,以去除悬浮颗粒、溶解物质和有机物等。

这些方法包括膜过滤、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等。

2. 水体重建:通过改变水流模式和重建湿地等方式来恢复受污染的水体。

这有助于改善水质、增加水源的存储和净化能力,并提供栖息地给水生生物。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矿山开采会直接破坏和削弱生物多样性。

为了保护受影响的生物群落和修复生态平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1. 保护区设立:在矿山周围或附近建立保护区,禁止采矿和其他破坏性活动,以保护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2. 人工繁育与放归:通过人工繁育和放归野生动物,增加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并帮助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社区参与与环境教育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为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能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社区参与与环境教育方法:1. 社区参与:与当地社区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计划。

这有助于提升社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促进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目录一、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2)1. 矿山的生态现状分析 (3)1.1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3)1.2 矿山生态现状评估 (4)2. 生态修复技术原理与策略 (5)2.1 修复技术原理 (6)2.2 修复策略制定 (8)3. 具体修复技术应用 (9)3.1 植被恢复技术 (10)3.2 土壤改良技术 (12)3.3 水资源管理技术 (13)3.4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4)二、生态保护措施 (15)1. 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 (17)1.1 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8)1.2 生态保护标准的制定 (19)2. 矿山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 (20)2.1 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期规划 (21)2.2 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22)3.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监管 (24)3.1 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4)3.2 生态环境保护恢复的监测与评估 (26)4. 生态教育与宣传 (27)4.1 生态教育的推广与实施 (28)4.2 生态保护的宣传与普及 (29)三、案例分析与实践成果展示 (30)1. 成功案例介绍与分析 (32)1.1 国内外成功案例对比研究 (33)1.2 成功案例中的关键技术与措施分析 (34)2. 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实例展示等 (35)一、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地质修复主要是通过改善矿区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条件,减轻矿区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具体方法包括:削坡、填坑、堆石、植被恢复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矿区的裸露面积,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水文修复主要针对矿山排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通过建设拦沙坝、沉砂池等措施,减少矿山排水对下游水体的污染。

还可以通过雨水收集、废水处理等方式,降低矿山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

植被修复是矿山生态修复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种植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多种植物,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植被修复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为矿山提供生态景观,美化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景观再造型
景观再造型:不是对废弃矿山一味地削破、 复绿,而是保留和利用其部分特殊的地形 地貌、岩石,进行艺术化的人工景观再造、 重塑和修饰,如保留好的景观石,加上摩 崖石刻,形成溪水、瀑布等,形成公园化 的生态环境景观。也即矿山公园。
3 土地利用型
土地利用型:对废弃矿山的治理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利用矿区尤其是底部的土地资源, 使其成为农业用地(复垦)、林业用地、 建筑用地、鱼塘水面等。
第三步,铺设无纺布,管理养护。
实例分析
四、 BS活性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内容:
3、降解污染物,净化土壤,解除重金属等污染对 土壤的危害和对植物生长的胁迫作用,为植物提 供适合的微生态生长环境,再造自然的土壤和植 物循环体系,实现植物群落的可持续生长和发育, 永不退化,促进特殊困难立地植被群落的可持续 演替,在短期内形成期望的植物群落,达到恢复 自然生态环境功能的目的和效果。
实例分析
四、 BS活性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内容:
2、在无土岩石、沙化或生土基面,能够加 速岩石风化——土壤化过程,模拟产生 “生土熟土化”、“熟土腐植化”,增加 土壤自身“造血”功能,促进土壤基材中 肥力的持续性释放,有利于保持土壤基材 养分供给与消耗平衡,恢复岩石、土壤、 微生物、植物四者之间的自然循环以及平 衡。
实例分析
五、BS活性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流程:
第一步,针对不同困难立地条件下的(包括废弃矿山、各 类岩石边坡、土质边坡、垃圾场等)待绿化基面进行基础 处理和框架铺设。一般用金属网或绳网通过钢筋、水泥或 其他材料固定在岩面或地表。
第二步,利用特种喷附机械将经过特殊生产工艺制成的活 性团粒植生基材与计量混合搅拌后的植物种子以及其他添 加材料分层喷附到经过处理的坡面。
矿山开采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为国家
提供重要战略资源的同时
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地质
灾害、生态破坏等严重后
果。矿冶活动是重金属污
染的主要来源,我国因采
矿累计占用、破坏土地达 743 万hm2,且每年仍以4 万hm2 的速度递增,而全 国受矿业影响的土地复垦 率却只有13.3%,且其中 主要是煤矿山相对较高的
2.1 采矿区生态修复
露天矿采场开采后,多形成坡度陡的岩石 边坡,以及宽度不大的台阶。凹陷露天坑 底部,常有积水,应因地制宜的开展采区 以台阶为主的复垦工程,覆盖300~500mm 的表土,种植草灌为主的乡土品种,有条 件的边坡可喷植被层,合理安排复垦区的 保水与排水。对周边的植林防护林带和露 天采区的景观,进行总体设计和实施。







班矿



级山



:生
201040408202
环 境
彭 河
10
态 级环
工 程

环 工 一境 修源自班复技术摘要
环境可以成为污染从人的活动无论是通 过无意释放事件,如今工业,如工业生 产过程控制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 水渗漏。这产生了既要限制进入环境的 污染物排放量,而且要修复现有污染的 热点地区。整治是长期给予了一个特定 环境清洁车厢(如土壤或水体),以减 少特定污染物的水平,到可接受的浓度。
排 土 场 复 垦
2.3 尾矿库复垦
一、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技术难点是尾砂粒径粗、 没有土壤的团粒结构,内聚力极低、持水能力差、 营养成分低下,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毒有害成 分,植被品种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几近为零,风蚀 严重,昼夜温差大尾砂极端温度可达50℃以上等 恶劣生境。
在查明和确定矿山废弃的废石、尾矿、废渣堆场 等污染物处置完成后,可进行矿山各类废弃堆场 的复垦和生态恢复工程,完成最终堆场稳定化和 生态化处置 。
目前,喷播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公路、铁路以及部分废弃采 石场边坡,技术相对成熟。而喷播技术应用到采矿废石堆 场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将实用的喷播技术引进到采矿废石 堆场边坡生态恢复,对全面实施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将起到推动作用
废石边坡复垦技术
3 我国矿山生态恢复实例
3.1 铜陵有色集团公司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合作, 采用澳大利亚无土复垦技术治理尾矿库。中澳矿 山复垦专家,通过4年的技术合作,投资170余万 元,成功地在五公里尾矿库砂滩上试种了德比黑 麦焦羊毛、小冠花等7种草,以及柳树、杨树、樟 树、冬青树等8种树。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 该公司还成功地在狮子山铜矿杨山冲尾矿库坝面 和正在使用的水木冲尾矿库坝坡进行了无土复垦。 自1994年以来,该集团公司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尾 矿库的无土复垦。同时,根据实际对凤凰上矿的 林冲尾矿库,实施复土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二、在矿山运营阶段,应按开发建设时序, 在运营期长达10~30年的范围内,可按工程 进展划分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 复垦生态恢复任务、对象。在尾矿库、排 土场、堆浸场、露天采矿场地,已经最终 完成的堆筑作业的边坡、台阶、平台或局 部场地,应是此阶段的及时、动态安排复 垦工程的重点。在大面积完成顶部平台、 沉积滩、台阶、道路等场地,应集中安排 复垦工程,生态恢复措施。
1.1 生态修复任务
1.2 生态修复的时序
1.3 生态修复的内容
1.1 生态修复任务
矿山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是在目前技术经济水 平的条件下,将受到开发影响的主要环境问题, 通过科学、系统的生态修复攻城和长期的生态抚 育措施,使被破坏的、受损的矿山环境功能逐步 恢复,使之生态环境自身可持续良性发展,逐步 形成自我维持的繁衍生态平衡体系。矿山的主要 生态修复对象包括:露天采矿场地、地下开采的 采动影响区、排土场、选矿尾矿库、堆浸场、输 送管线填埋区、道路、各工业场地等。
生态修复后的景象
实施持续几年的生态抚育和跟踪, 确保恢复修复的质量,实现生态修 复取得可持续、自我维持的良性循 环机制。
经过人工强化的复垦工程,生态修 复等措施,经过几年、十几年的生 态循环和演替,矿区生态系统一定 可以逐渐朝着恢复到采前的生态环 境发展。
2 矿区主要生态修复技术
2.1 采矿区生态修复 2.2 排土场复垦 2.3 尾矿库复垦 2.4 废石边坡复垦技术
2.3 尾矿库复垦
二、在本领域先进、成熟的技术,是尾矿库有土 复垦的生态恢复技术和无土复垦生态恢复技术。 该技术是针对有色金属矿山尾矿的专业技术,具 有针对性符合所在地自然特点、场地及边坡稳定 性好、复垦后场地稳定符合安全要求,植被覆盖 度高,在缺乏土壤的地区可实施无土覆盖复垦生 态恢复工程。相对一般复垦技术相比,该复垦技 术成本低、综合复垦工程质量为前沿水平。该技 术成功实现了尾矿库边坡上不需要覆土直接建立 植被层,实现边坡稳定,水土流失控制达到90% 以上,为缺乏土源的地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植被 稳定边坡的复垦生态恢复技术,受到业主单位的 欢迎,推广潜力巨大。
3 我国矿山生态恢复实例
3.2 孝义铝矿采用工程复垦与生物复垦相结 合的方法,提出了以采剥工艺为依托,边 采矿边复垦为原则,建立了剥采排土与复 垦联合工艺系统,使矿山复垦周期缩短到35年。在实验小区种植技术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复垦土地1180亩, 复垦率达74%,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边坡植被减少了矿 区水土流失 。
1.3 生态修复的内容
三、在接近开采完成或闭矿阶段,应重点 完成各类场地的生态恢复工程,补充修复 质量不能保证正常成活场地的恢复工作。 对于建有永久建筑的场地和设施,应评估 其质量和依据需要决定保留和拆除。使即 将关闭的矿区,保留的设施为当地所用, 不能遗留污染场地。拆除的建构筑物和设 施,清理后根据最终的利用取向,实施复 垦或利用,合理安排各得其所
尾矿库复垦
2.4 废石边坡复垦技术
国内对石质边坡实施生态防护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 年代后期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石质边坡的特殊立地条件, 土质边坡植被护坡常用的技术,如液压、固相喷播技术、 挖沟植草技术、植生带技术及三维网绿化等技术并不适用。 厚层基质喷附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坡面防护及植被恢复工 程的一种常用技术,在全国各地得到普及推广。厚层基质 喷附技术,是将人工配制的植物生育基质与植物种子、防 侵蚀材料等混合在一起,采用专用设备(喷射机),通过 高压空气将其喷射出去,附着在边坡表面的一种植被建植 方法。技术优点:一是能在坡面上形成较厚的植物生长发 育所需的有机质层;二是使植物种子有比较自然的发芽过 程,保证喷撒的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和存活率;三是喷播 速度快;四是适用范围广;五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植被 覆盖度达到85%。
实例分析
一、河南欣安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拥有国内 最先进的矿山生态修复技术--BS活性土壤生 态修复技术。
实例分析
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按其治理 目的和功能,总的可分为
1、生态恢复型
2、景观再造型
3、土地利用型
1 生态恢复型
生态恢复型:对矿山废弃地进行治理,对 裸露、受损和被污染矿区进行植被重建和 生态修复,使其恢复成和周边自然生态 (包括生物多样性和植被景观)最近的状 态,通常也俗称为“矿山复绿”。
实例分析
四、 BS活性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内容:
1、BS活性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研制出具有高 生物活性、高纤维、高团粒结构、最适宜 植物生长的土壤基材,植物不仅能在团粒 保水剂的湿润以及客土、肥料支撑条件下 迅速发芽,形成根系网,健康生长发育, 还克服了目前土壤基材活性化不足,缺乏 可持续肥力供给和植被容易退化的难题。
采矿区生态修复
2.2 排土场复垦
排土场复垦技术,包含单一废石堆场的复垦技术。作为金 属废弃场地的排土场,常为酸性排土场,这类堆场生态复 垦的特殊性,是硫化矿物的废石,酸度常在pH 1~2或更低, 常规技术复垦植被难以正常生长。因此,需要处置酸性污 染后才可建立植被。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此类堆场的治 理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示范工程发展也很快,出现了从 源头治理工程,以及堆存后的治理工程的两种不同的治理 程序和效果。其中,源头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对废弃物 产酸特性、产酸潜势研究后,提出防止措施和实施酸性控 制工程,以及气候生态恢复工程。堆存后的治理工程,重 在场地酸性的去除,建立人工植被层。国内畅行的是后者。 主要是难以实现酸性物排放和治理时序的科学结合,而在 废弃堆体形成后,多只能按处理生长基质酸性设计恢复生 态工程。从源头研究产酸机制、采用控制产酸过程、防止 酸性产生措施的研究,本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尚未有成熟的 技术和规模工程化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