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NG2细胞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鞘内注射KG—50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的影响

鞘内注射KG—50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的影响目的观察鞘内注射KG-501对腰段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CCD)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
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n=10)、CCD+DMSO模型组(T0组,n=10)、KG-501组(T1组,n=10)。
T0、T1组制备CCD模型,S组仅暴露L4-5椎间隙。
术后14dT0组鞘内注射30μL10%溶媒二甲基亚砜(DMSO),T1组鞘内注射溶于10%DMSO的KG-501 25μmol/30μL。
各组在造模前1d,造模后第4d、7d、10d、14d(t1-t5)均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和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
T0、T1组给药后2h、4h、10h、12h、24h(t6-t10)时进行上述行为学检测。
结果与S 组比较,T0、T1组在t2-t10时PWTL缩短,PWMT降低(P<0.05);与T0组比较,T1组在给药后t7-t9时PWTL(12.9±1.0VS16.8±2.0、13.1±1.3VS20.6±2.1、12.4±1.3VS15.8±1.6)(s)延长,PWMT(9.2±1.7VS12.5±1.2、9.1±1.7VS16.7±3.7、9.2±1.8VS12.7±1.8)(g)升高(P<0.05)。
结论鞘内注射KG-501可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疼痛反应。
标签:KG-501;CCD模型;CREB;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被认为是由外周或中枢感受系统的病变或者受疾病影响而产生的慢性疼痛[1]。
坐骨神经痛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带来了重要的医学和社会经济问题[2]。
数以千例的病例研究表明,硬膜外注射皮质类固醇可以有效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3]。
虽然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但仍有约10~15%的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4]。
衰变加速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热 刺 激 和 机 械 刺 激 法 测 定 大 鼠 的 病 阈值 变化 , 评 估其可靠性后 , 于术后 7 d处 死 大 鼠 , 取 L 一
段脊髓 背角, 用 We s t e r n—b l o t 和免疫组 化 两种技 术测定其 D A F蛋 白含 量 。结 果 C C I 组 和
衰 变 加 速 因子在 神 经 病 理 性 疼 痛 中的 作 用
朱海娟 , 王金保
( 解放 军 白求恩 国际和平 医院 , 河北 石 家庄 0 5 0 0 8 2 )
[ 摘要 ] 目的 观 察 衰 变加 速 因 子 ( D A F ) 在 2种 外 周 神 经损 伤 模 型 大 鼠 脊 髓 背 角 的 表
n e r v e i n j u r y mo d e l r a t s ,a n d i n v e s t i g a t e i t s a c t i o n o n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me c h a n i s m o f n e u r o p a t h i c p a i n . Me t h o d s S i x t y h e a l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4 F e b , 2 3 ( 5 )
达情况 , 旨在 探 索 它 在 神 经 病 理 性 疼 痛 ( N P P ) 发 病 机 制 中的 作 用 。 方 法 将 6 O只 健 康 雄 性 S D 大 鼠 分 为假 手 术 组 、 C C I 组和 S N I 组 3组 , 按分组制作模 型, 分 别 于 术前 及 术后 l , 3 , 7 d , 用
抑制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抑制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抑制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近年来,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在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的情况下产生的疼痛感觉,常常伴随着疼痛的强度增加和持续时间延长。
这种类型的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过去的研究表明,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GABA(γ-氨基丁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具有抑制神经元活动的作用。
在神经系统中,GABA能神经元通过释放GABA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减轻疼痛感觉。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抑制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可能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相反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在某些疾病状态下,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释放GABA的能力下降,导致疼痛信号传递的增加,进而加重了疼痛感觉。
这一发现挑战了过去对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功能的理解,并提出了新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策略。
近年来,研究人员探索了调节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功能的方法,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药物干预来增强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
研究发现,某些药物可以增加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释放的GABA量,从而减轻疼痛感觉。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变GABA能神经元的突触连接,来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
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其他神经元与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可以改变疼痛信号的传输,并减轻疼痛感觉。
然而,尽管这些方法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药物干预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其次,与其他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和分子机制,因此需要深入的研究才能找到有效的调节方法。
此外,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涉及到多种因素,单一的调节手段可能不足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调节方法的联合应用。
壮医经筋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机制研究

in the serum was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and the expression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Zhuang Medicine meridian massage can alleviate pain sensitivity in the SNL model rats, and its mechanism is related
to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1 in the dorsal horn of the spinal cord and inhibiting the immune inflam⁃
groups did not receive massage or touching intervention. The 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s(PWMT) and the 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 were measured in the rats in each group before operation and 1, 3 and 14 days after
作者简介: 梁英业,医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推拿治疗疼痛的机制研究。 E⁃mail:791501674@ qq. com
通信作者: 何育风,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推拿治疗疼痛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E⁃mail:1571050328@ qq. com
鞘内注射AIP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CREB的影响

中 国疼 痛 医学 杂 志 C ieeJunlo anM dc e2 0 ,4,5 hn s ora f i e in 0 8 1 ( P i
鞘 内注 射 A P对 神 经 病 理 性 痛 大 鼠的镇 痛 作用 I 及 脊 髓 背 角神 经 元 磷 酸化 C E R B的影 响
S o p, h m r u NIg u S a g o p,NS g o p a d AI o p. 0 lNo ma ai e o 0% AI we e i ta h c ly i — r r u n P g u 1 r ls ln r 1 r P r n r t e al n
e l e bo n s eil y X zo dcl o e e X zo 10 2 i yl f et s o , uh uMeia C l g , uhu2 0 0 ) aK a A h og l
A s a t O jc v :T n et aeteef t o a O h ee p e to e rpti p i. b t c bet e oivs gt h f cs fC MK 1 n te dvl m n fn uo a c a r i i e I o h n Me os ntesae ev jrd S I rt,2r s eern o l dv e t f r ru s n=8 : t d :O p rdn rei ue ( N )a 3 a r a d m y i d di o o o p ( h h n s tw i n u g )
( e a m n o ns eil y P D n e raG n L optl S ag a 2 0 3 , in s rvn D pr e t f et s o , u o gN w A e o g i si , h n hi 0 1 5 J gu Poi— t A h og H a a
鞘内西地那非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觉高敏

鞘内西地那非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觉高敏王洪超;李伟伟;李雪飞;许倩;刘清珍;刘健;李伟彦【摘要】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西地那非对腰5(L5)脊神经切断大鼠痛觉高敏及对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n=24),Ⅰ组:假手术组;Ⅱ组:L5脊神经切断模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 μl;Ⅲ~Ⅴ组:L5脊神经切断模型分别鞘内注射3 μg/20 μl、10 μg/20 μl、30 μg/20 μl西地那非组.Ⅰ组仅暴露L5脊神经,Ⅱ~Ⅴ组均切断L5脊神经,术后d7开始鞘内给药,Ⅰ、Ⅱ组注射20 μl生理盐水,Ⅲ~Ⅴ组分别给予上述剂量西地那非,各组每天1次,连续5 d.测定各组大鼠术前1 d,术后7、8、10、12 d机械痛阈(mechanical withdrawa1 threshold,MWT),术后8、10、12 d取L5脊髓,测定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白细胞分化抗原11b(cluster differentiation antigen11b,CD11b)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术后7 d,与Ⅰ组相比,各组MWT明显下降(P<0.05),术后8、10、12 d与Ⅱ组相比,Ⅲ~Ⅴ剂量依赖地升高MWT(P<0.05).②与Ⅰ组相比较,其余各组大鼠术后8、10、12 d TNF-α和IL-1β的水平及CD11b mRNA含量均明显上升(P<0.05),与Ⅱ组相比较,Ⅲ~Ⅴ于术后8、10、12 d明显剂量依赖地抑制了TNF-α和 IL-1β及CD11b mRNA的表达(P<0.05).结论西地那非能剂量依赖性地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的发展,该效应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性,减少TNF-α和 IL-1β表达有关.%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trathecal sildenafil on the hyperalgesia , the activity of spinal mi-croglia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rats with L5 spinal nerve transecte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 -ed into 5 groups; group I in which shamoperation was taken, group II to V in which L5 spinal nerve was transected. On post-surgical day 7, saline (20 μl) was adminis tered intrathecally in groups I and II , while sildenafil was injected as 3 μg/20 μl,10 μg/20 μl,30 μg/20 μl in group III, IV and V respectively. The injection was given once a day and lasted for five days. Mechanical withdrawl threshold was determined in rats 1 day before operation, and on post-surgical days 7,8 , 10 and 12. On days 8,10 and 12 after operation, the rats were euthanized and the L5 segment of the spinal cord was collected to analyse the level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TNF-α and I L-1β,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of Mrna of CD lib-the specific marker for microglia. Results ① After L5 spinal nerve transec-tion, the MW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s II III, IV and V compared with that in group I on day 7; after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sildenafil, the MWT in groups III, IV and V was markedly elevated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compared with group II on days 8, 10 and 12. ② On day 8,10 and 12 ,the levels of TNF-α,IL-1β and the Mrna level of CD 11b, in the spinal cord of the L5 segment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groups II III, IV and V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 I ; after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sildenafil , the expressions of TNF-α,IL-1β and Mrna of CD11b in groups IH, IV and V were markedly inhibited in a dose de -pendent manner compared with group II. Conclusions Intrathecal sildenafil can dose-dependently attenuate the hyperalgesia in rats with L5 spinal nerve transected , which might result from the suppression of the mi - crogial activity and the reduction in the levels of TNF -α and IL-1β.【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2(028)007【总页数】4页(P982-985)【关键词】西地那非;磷酸二酯酶;神经病理性疼痛;小胶质细胞;痛觉高敏;细胞因子【作者】王洪超;李伟伟;李雪飞;许倩;刘清珍;刘健;李伟彦【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322.81;R392.12;R441.1;R741.02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以痛觉高敏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大量研究提示由脊髓胶质细胞介导过度的神经炎症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维持的一个重要机制[1]。
帕瑞昔布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脊髓

帕瑞昔布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脊髓炎性反应的影响刘少星,谢先丰,曹德钧(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成都610017)[摘要]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及脊髓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成年雄性SD 大鼠42只,体重250~300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 =14):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CCI 组)、帕瑞昔布钠组(P 组)。
CCI 组和P 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 )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 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P 组在术后经鼠尾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0mg/(kg ·d),连续3d ;S 组、CCI 组在相同时点经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
于术前1d 、术后4、7、14d 测定热痛阈、机械痛阈。
于术后14d 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1h 后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测定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ELISA 法检测脊髓中环氧合酶-2(COX-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与S 组比较,CCI 组和P 组术后4d 、7d 、14d 时热痛阈、机械痛阈明显缩短(<0.05),术后14d 时脊髓背角GFAP 表达明显增加(<0.05),脊髓中COX-2、IL-1β及TNF-α含量升高(<0.05)。
与CCI 组比较,P 组术后4d 、7d 、14d 时热痛阈、机械痛阈明显升高(<0.05),术后14d 时脊髓背角GFAP 表达明显减少(<0.05),脊髓中COX-2、IL-1β及TNF-α含量降低(<0.05)。
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与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减少COX-2表达、减少脊髓中炎症介质IL-1β、TNF-α有关。
[关键词]帕瑞昔布钠;神经病理性疼痛;细胞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中图分类号]R322.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10X (2020)01-0037-05Effects of Parecoxib on the Expression of GFAP in SpinalDorsal Horn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Spinal Cord ofRats with Neuropathic PainLIU Shao-xing ,XIE Xian-feng ,CHAO De-jun(Dept.of Anesthesiology ,The 2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Chengdu Sichuan 61001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arecoxib on the expression of GFAP in spinal dorsal horn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spinal cord of rats with neuropathic pain.Methods Fourty-two male SD rats ,weighting 250-300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group (n =14):sham operation group (group S ),group CCI and group P.The rats in group S had their sciatic nerve exposed without ligation .Rats in group CCI and group P underwent sciatic nerve ligation to induce neuropathic pain .The rats in group P were injected with parecoxib sodium 10mg/(kg ·d)through the tail vein for 3days after operation.In group S and group CCI ,the rats were injected with 0.9%NS through the tail vein at the same time.On 1day before surgery and 4,7,14days after surgery ,the mechanical paw with drawal threshold (MWT )and thermal paw withdrawal latency (TWL )were measured.The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CN 53-1221R[收稿日期]2019-08-13[基金项目]四川省医学会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16004);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金资助项目(17PJ225)[作者简介]刘少星(1981~),男,四川南充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围术期器官保护与术后镇痛研究工作。
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茹靖涛;曹靖;王振全;徐玉英;臧卫东【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45)005【摘要】目的: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疼痛模型,为慢性疼痛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CCI组与假手术组.CCI组大鼠(n=15)以6.0丝线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假手术组大鼠(n=15)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结扎.2组各取10只分别于术后第3天测量左、右爪热痛周,隔天测1次,测至第6周末.第3周末2组各取剩余的5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NR2B蛋白的表达.结果:CCI术后第7天结扎侧热痛觉过敏出现,持续到第33天,第35天后消失.不同时间点CCI组和假手术组左右侧热痛阈的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724,P=0.001;F组间=237.012,P<0.001).CCI组大鼠结扎侧脊髓背角NR2B蛋白阳性区积分光密度为(26224.32±2182.00),明显高于CCI假手术组(16572.52±2013.67)(t=8.652,P=0.005).结论: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成功.【总页数】3页(P773-775)【作者】茹靖涛;曹靖;王振全;徐玉英;臧卫东【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郑州,450003;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2【相关文献】1.紫杉醇致大鼠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J], 陈治军;田玉科;罗放;曹菲;王平2.紫杉醇诱导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J], 银联飞;韦婷婷;黄容容;杨璨瑜;苏盈;韦山;沈让;宾晓芸3.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c-jun表达及意义 [J], 刘甬民;姚尚龙;宋文阁;傅志俭;刘东;王月兰;曾涟4.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及机制研究 [J], 王瑗;冯建梅;卫白杨5.盐酸文拉法辛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J], 张丽娟;陶水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脊髓NG2细胞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博士研究生王萍博士生导师田玉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研究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一种难以治疗的慢性状态,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IASP,1994)称之为“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
感染、创伤、代谢性疾病、肿瘤化疗、手术、射线、神经毒性药物、神经受压缺血、炎症和肿瘤的侵袭都可引起神经病理性(中枢性和周围性) 疼痛。
急性疼痛对机体具有警示和“保护”作用,而神经病理性疼痛与之不同,它可以持续存在,对机体无益,甚至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机制十分复杂,从神经损伤(伤害性刺激)到疼痛产生,会在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脊髓是疼痛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初级中枢,脊髓背角汇聚着来自外周的不同传入神经与来自脑干和大脑皮质的下行投射神经,加上背角局部中间神经元,组成十分复杂的神经网络,并含有非常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脊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信号细胞,而胶质细胞仅仅是起绝缘、营养与支持作用,因此,以往在对疼痛的研究中大量的实验关注于神经元的功能。
但近年来发现,胶质细胞在疼痛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Colburn等首次提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出现在疼痛的起始阶段,而星型胶质细胞在疼痛的发展和持续阶段有很强的活化反应。
外周神经损伤后初级传入神经纤维中枢端释放P物质(substance P, SP)、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s)、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TP)等,作用于脊髓胶质细胞的受体,胶质细胞激活后产生和释放大量疼痛相关介质,如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和神经活性物质等。
过量的这些物质积聚又能敏化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最终造成疼痛信号的产生和扩大,使病理性疼痛进一步发展和持续。
近年来,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现了一类兼具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特性的细胞,这类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NG2,被称为NG2细胞。
新近的研究认为它是继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后的又一类“新型”胶质细胞系,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与白质中。
在对NG2细胞的研究中发现,在多种神经系统损伤与疾病过程中可出现NG2细胞的活化,主要表现为胞体增大,突起增多,NG2分子表达增多。
在海马区NG2细胞与兴奋性神经元或抑制性神经元均可形成突触联系,NG2细胞膜表面的AMPA受体和GABA A受体参与了由神经元到NG2细胞的信息传导。
在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NG2细胞可产生和释放多种神经兴奋性物质。
此外,研究发现脂多糖刺激小胶质细胞活化时可诱导小胶质细胞表达NG2分子及炎性介质,RNA干扰下调NG2分子的表达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表达的炎性介质下调。
上述研究提示NG2细胞在神经活动(包括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占据某种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对该细胞了解较晚,相关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基于以上理论及研究基础,本研究拟通过以下三部分的研究,来观察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NG2细胞的变化及其参与疼痛的相关机制:1:制作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的改变(包括机械刺激50%缩爪阈值和辐射热刺激缩爪持续时间)及大鼠脊髓NG2细胞及NG2分子表达变化,初步探讨NG2细胞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的作用;2:体外培养大鼠NG2细胞,观察其膜表面AMPA 受体激活后NG2分子与疼痛相关介质表达的变化;构建大鼠NG2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观察RNA干扰下调NG2分子表达后,NG2细胞AMPA受体活化后疼痛相关介质表达的改变;3:将大鼠NG2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注射到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观察脊髓NG2细胞疼痛相关介质表达的变化及其对疼痛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与结果1.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NG2细胞及NG2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年雌性Sprague-Dawlye大鼠96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aïve组,n=24),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Sham组,n=24),于大鼠背部切开皮肤,分离肌肉直至L5横突,咬开横突,暴露L5脊神经后缝合肌肉与皮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组,n=48),于大鼠背部切开皮肤,分离肌肉直至L5横突,咬开横突,暴露L5脊神经,用丝线结扎并剪断L5脊神经,缝合肌肉与皮肤。
观察术前、术后3d、7d、14d、21d、28d的术侧后趾对机械刺激的50%缩爪阈值和辐射热刺激的缩爪持续时间;于相同时点取脊髓腰膨大组织(每个时点随机选择4只),制作冰冻切片后作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脊髓腰膨大背角组织中NG2细胞的改变;同时于相同时点提取SNL组大鼠术侧脊髓腰膨大组织(每个时点随机选择4只)的蛋白质,Western blot分析以检测NG2分子的表达变化。
结果:术前各组大鼠术侧后肢机械刺激50%缩爪阈值与辐射热刺激缩爪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Naïve组与Sham组大鼠各时点术侧后肢机械刺激50%缩爪阈值与辐射热刺激缩爪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L 组大鼠术后3天开始各时点术侧后肢机械刺激50%缩爪阈值明显降低,辐射热刺激缩爪持续时间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相比, SNL组大鼠术后3天开始各时点术侧后肢机械刺激50%缩爪阈值明显降低,辐射热刺激缩爪持续时间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NL组大鼠术后第7d、14d、21d术侧脊髓腰膨大背角组织中NG2细胞明显活化,可见胞体增大,突起增多。
NG2细胞数目稍增多,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SNL组大鼠术后第7d、14d、21d术侧脊髓腰膨大组织中NG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体外培养NG2细胞表面AMPA受体活化后疼痛相关介质表达的改变方法:使用percoll不连续梯度离心法从Sprague-Dawlye大鼠乳鼠海马中分离培养NG2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性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纯度。
构建大鼠NG2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LV-NG2-RNAi及对照慢病毒载体LV-Con-RNAi,并检验慢病毒载体的干扰效能。
体外培养NG2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分为三组:对照组(n=12):不添加任何试剂;AMAP组(n=12):加入AMPA受体激动剂AMPA0.5mM;AMPA+CNQX 组(n=12):同时加入AMPA受体激动剂AMPA0.5mM与AMPA受体拮抗剂CNQX50μM。
于加药后1h、6h、12h、24h(每时间点3孔)使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NG2分子、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与细胞因子IL-1β、TNF-α表达的变化。
体外培养NG2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分为两组:对照组(n=3):加入LV-Con-RNAi 4d后加入AMPA受体激动剂AMPA0.5mM;实验组(n=3):加入LV-NG2-RNAi 4d后加入AMPA受体激动剂AMPA0.5mM。
于加药后12h使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NG2分子、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与细胞因子IL-1β、TNF-α表达的变化。
结果:成功体外分离培养了大鼠NG2细胞,细胞纯度可达80%以上。
构建的慢病毒载体LV-NG2-RNAi的滴度可达8×108 TU/ml,干扰效率可达80%以上。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NG2细胞表面AMPA受体活化后NG2、BDNF、NGF在给药后1h、6h、12h、24h表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在给药后6h、12h、24h表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给药后1h、6h、12h表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NA干扰下调NG2分子表达后,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NG2细胞表面AMPA受体活化后NG2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NGF、IL-1β、TNF-α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鞘内注射NG2-shRNA慢病毒载体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prague-Dawlye大鼠48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Naïve组,n=12);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SNL组,n=12);鞘内注射LV-Con-RNAi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后7d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SNL+Con组,n=12) ;鞘内注射LV-NG2-RNAi后7d 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SNL+NG2组,n=12)。
术后7d使用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脊髓腰膨大组织NG2蛋白的表达;同时提取大鼠脊髓腰膨大组织中NG2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NG2细胞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与细胞因子IL-1β、TNF-α表达的变化;于术前、术后3d、7d、14d、21d、28d观察术侧后趾对机械刺激的50%缩爪阈值和辐射热刺激的缩爪持续时间。
结果: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与Naive组相比,SNL组和SNL+Con组大鼠脊髓腰膨大组织中的NG2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SNL+NG2组大鼠脊髓腰膨大组织中的NG2蛋白表达量无明显改变(P>0.05)。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与Naïve组比较,SNL组和SNL+Con组大鼠脊髓腰膨大组织NG2细胞BDNF、NGF表达增多,但SNL+NG2组大鼠脊髓腰膨大NG2细胞BDNF、NGF表达无明显改变;与Naïve组比较,SNL组、SNL+Con组和SNL+NG2组大鼠脊髓腰膨大组织NG2细胞IL-1β、TNF-α表达均增多。
行为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前各组大鼠术侧后肢机械刺激50%缩爪阈值与辐射热刺激缩爪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L组与SNL+Con组大鼠从术后3天开始各时点术侧后肢机械刺激50%缩爪阈值降低,与Naïv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L+NG2组大鼠从术后14天开始各时点术侧后肢机械刺激50%缩爪阈值降低,与Naïv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