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法律的认识
浅谈个人对法律的认识

浅谈个人对法律的认识开场白:今天由我给大家谈一谈我对法律的认识以及法律在执法中的具体运用.其实说实在的我本科阶段学习的是法律专业,谈不上具有什么法律素养.当时学习的主要是一些部门法,主要有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国际法等.对法律的理解认识只是停留在入门理解阶段,毕业以后出来社会一年当兵两年就没抓起自己的专业课本看看,所以我也是昨天晚上从新拿出自己的专业课本看看以及在网上搜集的一些材料加上自己粗浅的理解,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一下。
(一)认识法律首先来谈一谈法律究竟是什么?在我国广义上的法律是从抽象意义上而言的,是指法律的整体,包括由国家制定的宪法、法律、法令、条例、决议、指示、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和国家认可的判例习惯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一个国家的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和方法可以把法律划分为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法律部门。
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法律一般都是些法律条文,体现在一部部具体的法律中,实际上这只是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其实法律还有其动态层面,从法律的制定到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实行包括执行、适用、监督的全部活动都属于法的概念范畴。
我们国家属于大陆法系国家也就是成文法国家,成文法不言而喻就是有确确实实的法律文本,我们依照法律文本来行使司法权,对应的就有不成文法就是英美法系,不成文法没有规范的条文形式,主要是习惯法和判例法。
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它是以权利、义务、权力为基本内容。
(二)结合行政法谈谈个人对法律的理解我们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都是些行政法及行政规章制度。
所以下面我结合行政法律法规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理解.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任何一部法律它都是规范某一类行为,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权利义务关系,这就是法律关系.同样的行政法律法规它也必然规范一定的社会关系。
对法律认识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法律的认识。
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法律的认识。
一、法律的定义与作用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的行为规范。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等特点。
法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各成员之间的权益得到保障,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2. 保护人民权益:法律是保护人民权益的有力武器,它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名誉等合法权益。
3.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律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它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分配,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的机会和待遇。
4. 维护国家安全:法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它通过规范国家行为,确保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而法律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 联系:法律与道德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
例如,我国法律中关于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产、诚实守信等规定,都是基于道德观念制定的。
2. 区别: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
(2)法律是对行为的规范,而道德则是对心灵的约束。
(3)法律是明确的规定,而道德则具有模糊性。
三、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理解和遵守程度。
提高法律意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有助于人们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2. 保障自身权益:了解法律,掌握法律知识,有助于人们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谈谈你们对法律的认识作文

谈谈你们对法律的认识作文
《我眼中的法律》
法律啊,这可真是个挺重要的东西呢。
就说我们家那次吧,我家附近有个小超市,卖东西的老板特别好。
有一天我去他家买饮料,拿完饮料我就去付钱,结果发现钱包忘带了,当时那叫一个尴尬呀,脸都红了。
但老板特好说话,说:“没事,小伙子,你先拿走喝,回头再给钱也不迟。
”我当时特别感激他。
可等我回去拿了钱再来还钱的时候,老板竟然说我没给钱,哎呀,这可怎么办呀。
就在我俩争得有点脸红脖子粗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哎呀,法律上不是说要讲证据嘛,然后我就跟老板说:“老板呀,你看这店里有没有摄像头呀,咱可以调出来看看呀。
”老板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去查了监控,这才发现我确实给过钱了。
从那以后啊,我就深切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它能让事情变得明明白白,谁也别想耍赖。
法律就像一个公平的大秤砣,不偏不倚地衡量着每一件事,保障着我们的生活。
要是没有法律,那这世界还不知道会乱成啥样呢,可能到处都是有理说不清的事儿。
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遵守法律,也得尊重法律,让它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咱可不能做违法的事儿,要做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
这样我们生活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更美好呀!这就是我眼中的法律,实实在在,又特别重要!。
谈谈对法律的认识300字

法律是构成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
它既是社会关系的规范,又是社会关系的保障。
它的作用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社会的和谐秩序,维护社会的正义,促进社会的进步。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
法律是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工具,是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手段。
它是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力量,是国家最重要的政治结构。
它是国家最重要的政治纽带,是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支柱。
法律是社会的道德准则,是社会的道德标准。
它是社会道德的支柱,是社会道德的保障。
它是社会道德的指导,是社会道德的基石。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社会秩序的根本。
它是社会秩序的纽带,是社会秩序的支柱。
它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是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总之,法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工具,是社会道德的支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它的作用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社会的和谐秩序,维护社会的正义,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对法律的理解

我对法律的理解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保护每个人的权益和正当利益。
我的理解是,法律不仅仅是一套规则,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根据公共利益和道德原则制定并实施的一种强制力量,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和作用:1. 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明确了权利和义务,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和指导,维护公平正义。
2. 法律的约束作用:法律通过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惩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 法律的保护作用:法律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确保每个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有尊严的生活和发展。
法律还保护合法的财产权益和合同权利。
4. 法律的调整作用:法律可以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通过司法机关的仲裁和裁决,确保公正和权威。
二、法律的特点和原则1. 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普遍性、不偏不倚、强制性等特点。
它适用于全社会的每个人,不分贵贱、种族、性别等,不偏袒任何一方,强制力量通过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关予以实施。
2. 法律的原则2.1 人人平等原则:法律保障每个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不受歧视,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2.2 公平正义原则: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同时保护无罪者不受侵害。
2.3 自由原则:法律保护个人的自由和人权,确保公民有自由的言论、信仰、集会等权利,同时要求个人行使权利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2.4 诚信原则:法律要求人们在交往和合同中保持诚信,遵守约定和承诺,维护合法权益。
三、我对法律的认识和重要性对我而言,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一种道德规范和约束力量。
我认为法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社会稳定: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防止犯罪和纠纷的发生。
它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护。
2. 保护公共利益:法律构建了一个公共利益的框架,保护每个人的权益和正当利益。
对法律的认识与感悟

对法律的认识与感悟导语:法律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权威,人们需要参照它来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温暖的家,他们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保障,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对法律的认识与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对法律的认识与感悟(1)法律与道德,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法律承担着维护社会善良风俗的责任,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后盾。
而道德往往是一部分法律的直接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起约束作用。
但是,并不表示道德就高于法律,在同一问题上,道德和法律有着不同见解的时候,总是以法律规定为准。
所谓“情、理、法”三者,以法为先。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为优先的原则,只有在法律无法调整的领域,才考虑以社会善良风俗为原则。
既然,法律与道德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我们下面以法律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比较常见的道德概念——“见义勇为”和“拾金不昧”。
首先,讨论一下“见义勇为”。
所谓“见义勇为”一般是指当他人或国家、集体、社会的权益受到损失和侵害的时候,不顾个人利益,维护非己权益的行为。
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所侵害的权益是非己权益,即不是个人自身的权益。
从广义上看,这种行为包括很多方面,被侵害的权益可以是人身权,财产权等等法律上所有的权利。
“见义勇为”者所采取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力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见义勇为”是属于社会善良风俗的范畴,应该受到法律的支持。
到目前为止,它还未上升为法律概念,但它通常牵扯到两个法律概念。
一个是正当防卫的问题。
这是“见义勇为”者采取直接的暴力的方式时,常遇到的问题。
正当防卫是指自身和他人的人身权益受到直接侵犯时,采取一定的防卫措施,从而造成侵害方的人身损失,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学论文《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
即,在怎样的程度上才能算是正当防卫呢?首先,必须是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受到直接的侵害,如果不采取防卫的措施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 法律的普适性:大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一种普遍适用于社会各个方面的规范行为准则,它不仅仅是在刑事领域起作用,也包括民事、行政、经济等各个领域。
2. 法律的约束力:大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一种强制性规范,所有公民和组织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大学生认识到法律应该是公正而公平的,它要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且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大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也包括对于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的思考和质疑。
4.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大学生认识到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 法律的改革和完善:大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他们对于法律的认识也包括对于法律的不足和问题的反思,并且认为法律应该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是积极的,他们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且愿意遵守法律的规定。
同时,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学习和思考中逐步深化和完善的。
普法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法律便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普法工作也日益深入人心。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普法活动,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对法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将我的普法感悟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它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则,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通过普法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贫富贵贱、男女老少,都应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法律的存在,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法律是公民权益的保障法律是公民权益的保障,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通过普法活动,我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基本权利,同时也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的义务。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让我们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有途径寻求救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利器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利器,它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警示他人,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普法活动,我认识到,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是必要的,它有助于警示人们遵纪守法,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同时,法律还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护,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四、普法活动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普法活动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加普法活动,我们可以学习到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五、普法活动有利于促进法治文化的传播普法活动有利于促进法治文化的传播。
通过举办各类普法活动,我们可以将法律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法治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六、普法活动有助于增强国家法治建设普法活动有助于增强国家法治建设。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通过普法活动,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尊重法律、信仰法律,从而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我对法律的认识
我认为法律是安全的眼睛,懂法就能辨明邪正,认清是非;法是知慧的窗口,对人的思想进行点拔,行为加以制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星球,都在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行,否则会天体大碰撞;路上的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然会发生交通事故。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必然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一旦违反法律,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12.4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我们依法治国的标志性进步,我认为确立“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有利于法制宣传教育在更宽的领域和更广阔的空间发挥作用并不断深入发展。
它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式的一种创新。
生活中的法律颇多。
社会中的法律问题。
因大头婴儿和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婴儿的奶粉问题尤受关注,江苏徐州儿童医院医生冯东川在发现多例相似病例的情况下,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联系全国各地医院的同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现了奶粉问题,在这医生医德百受质疑的的时代,他再次诠释了什么是医德。
从法律角度而言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冯东川以医生的良知和公民的责任对奶粉质量问题实名向国家质监总局举报,促使有关部门对奶粉质量标准问题进行规范,在培养和促进现代社会公民责任和意识方面起了典范意义,这是法律的力量啊。
高晓松醉酒案。
11年5月份,高晓松酒后驾车在途中引发车祸。
酒后驾车的标准是不能超过一杯啤酒!这种测试酒精浓度的标准,不光检测的方法不合理,也极不公平。
比如,有的人喝半杯啤酒就醉了,但开车被查酒精测试是正常的;而有的人能喝一瓶白酒,但只喝了1 杯啤酒,就可能属酒后驾车了。
高晓松因此受罚。
而高晓松作为第一个因酒驾而被拘留的娱乐人,他的判刑,也证明中国法律的进步,标志着法律的平等,以及对公众人物约束力的加大。
关于我自己的法律问题,现在学校里的我们,如果你有助学贷款,那么贷款的责任人是谁,偿还期等等这些都是法律。
又比如,我们毕业之后,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合同,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待遇。
再等过了几年,就可以用《婚姻法》了。
法律就在身边,只有懂法才能在生活中在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时更好的保护自己权益。
法律在生活中相当关键重要,我认为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了解法律知识,不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连最基本的法律常识都没有。
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怎样都要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无论自己有多么充分的理由,都不应该触犯法律。
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够严格守法,那么他的人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安全的。
作为一个大学生更要守法,因为我们是一个国家的高素质的人才。
第二,在守法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要有风度,有好的脾气。
有句话说,做人如水,做事如山,我觉得说得十分精确。
第三,我认为一个大学生不应该只关心自己学习,对于公众事件我们应参与其中。
大学不应只是一个学习书本知识的地方,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各种能力。
在我们身边法律无处不在,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只是没有那种意识而已。
在周老师的教导下我一定能学到更多知识,用法律去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