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合集下载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知识点总结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知识点总结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知识点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必考知识点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它在国际舞台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晓两级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国际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2)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弥补了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3)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ppt课件正式版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ppt课件正式版

1、原因:
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 获得独立。
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 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
2、概况:
标志: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政策: 非集团、不结盟
重要任务: 行动纲领:
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多高昂, 有存在,有价值,有独特,有意义。说实话离开故乡久了,家的概念变得混乱。有时我在他乡的天空下开车,会突然感到纳闷:我在哪儿?这就是我家吗? 我家,在不同的路标之间。
这世界上唯一扛的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 1、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曾几何时,我们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 滴雨感动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如果出现了绝壁,那么就越过它,就能把绝壁变成桥了一曲终了,繁花散尽,伊人已逝,只余一声空叹。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所谓的王,乃最贪婪,最豪爽,最易怒之人。且清且浊,追求极致人生。为臣者,因之而仰慕, 追随其左右。因此,臣民才会有称王之志,追寻自己的理想。 这个世界其实从不曾有一个人能取代另一个人的位置,所谓的取代,只是以前的那个人被遗忘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 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如果你是鱼 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 不要痴情海洋 世界上的事情,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如何出现的

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如何出现的

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如何出现的?
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出现是由多种因素和趋势的综合作用而来。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的多极化: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经济实力正逐渐变得更加均衡。

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政治力量的分散:国际政治力量的分散也是多极化的重要
原因。

许多国家不再完全依赖强大国家的领导和指导,而
是开始追求自身独立性和发展利益,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多边主义的推动:多边主义的推动也促进了国际格局的多
极化。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提供了一个平
等对话和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多极化。

4.科技与信息革命:科技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
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各国间的联系和
合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了信息流通和知识
传播。

5.软实力和文化传播:国家的软实力,在包括文化、价值观
等方面的影响力,也推动了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各国
通过文化交流和价值观的传播,使自身在国际社会中获得
更多影响力。

总体而言,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济发展的多极化、政治力量的分散、多边主义的推动、科技
与信息革命以及软实力和文化传播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多元化和分散化。

这一趋势对于促进国际关系的平衡、合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件1: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1: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解析 日本二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成 为资本主义经济第二强国,自民党代表垄断资本的利益,却忽 视了农村人民的利益与诉求,农村民众在政治上就表现为对执 政党的不满,转向对在野党的支持,才出现了上述表格的变化 出现,故选 A。
答案 A
细节点拨:日本经济发展给中国的启示: A.根据实际,制定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 B.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科技教育。 C.重视高素质的劳动力的培养。
(2)表现:1956 年日本经济开始腾飞,80 年代,日本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3)影响: ①改变战后初期对美国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实行以美 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资本主义世界出现西欧、日本和美国的三足鼎立局面。 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寻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战后美国日本的政策变化 (1)“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其对日政策的目标是削弱 和控制日本。为此采取的措施有: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以铲 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 给战胜国。
(2)1948 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 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美国对 日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扶持日本,其目的是把日本打造成 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东亚基地。为此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主要表现为:一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 二是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三是向日本提供生产急需的 资金和物资。
(4)影响。 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加。 ②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削弱美国的霸权地 位。 ③国际格局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冷战”爆发后,美国由压制日本变成了扶持,减免了 日本的战争赔款,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物资。 ②战后初期,日本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铲除军国主 义的社会基础,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 日本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将大量的订单让给日本,刺激日 本国内工业的发展。 ④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重视教育和科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考点解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二、【知识经纬】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三、【知识清单】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欧洲共同体建立)(1)背景: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

(2)过程: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__ ①____。

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__②__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总部在布鲁塞尔)。

(3)影响:经济: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政治:政治上力图推行__ ③___的外交政策。

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使美国的霸权受到严重削弱,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美国的扶植。

冷战爆发后,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从单独占领日本转而扶植日本。

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并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

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民主化改革。

进行广泛的社会变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的因素,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正确的决策。

政府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有利的国际环境。

_____④______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日本成为美军后勤物资的重要供应地。

(2)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战前水平;1956-1972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材料: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
时间
1952—1960年 1961—1970年
日本 美国 8.2 2.8
英 国 2.7 2.8
联邦 法 德国 国 7.5 4.8 4.8 5.8
意大 利 5.8 5.6
11.2 4.1
日本的崛起
1964年东京奥运会
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阳塔”
一个美国老兵的回忆: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本,我一辈子都 无法忘记第一眼看到这片土地的情景,满街都 是爆炸后留下的残砖碎瓦,一片满目疮痍,眼 睛里除了绝望就是愤怒,所有的工业设备几乎 都被炸毁了……
位次 第13位
第7位
第6位
第5位
第4位
第3位 第2位
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舞台上重要的力量
四、中国的腾飞
70年代改革开放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国氢弹爆炸成功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 时间: • 表现: ①欧洲的联合;
②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国家在联合国虽然拥有了发言权,但仍未改 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原因:不结盟国家经济实力弱小,仍未摆脱国际 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做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努力发展经济
四、中国的振兴
1970到2009中国在世界GDP的排名: 年份 1970 1980 2000 2005 2006 2007 2009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3、经济发展的影响
• 材料 日前解禁的美国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 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 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 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 本是“最坏的叛徒”。 分析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日本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变化? ——瑞龙网《史海纵横》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共体 17.5%
31.3% 18.7%
24.4% 20.1%
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 原子能共同 体
1967年

洲 合一
发展



统一关税与外贸 共同的农业政策 趋向货币一体化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军事一体化
二.日本的崛起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推动世界多极化 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
(讲义P56图示图解)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影响? 3.日本崛起的原因? 4.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根本原因
①现实因素:欧洲的衰落——求经济发展 ②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保安全
2、形成标志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 3、含义: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并非真正不结盟) 4、主张 ①原则宗旨:非集团、不结盟
②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③行动纲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影响 ①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
政治舞台; 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多 极化方向发展。
构,也无成文的章程
新中国建立 恢复发展 文革挫折 改革开放 和平崛起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小结
两 极

美苏两极争霸
实力相对下降


新 兴 力 量 的 崛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世 界 多 极 实力迅速上升 化 趋 势

中国的振兴
的 出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讲义P58警语)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复习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复习

南斯拉夫总统 埃及总统
印度总理 尼赫鲁
铁托
纳赛尔
意义:
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2、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打击了帝国主义、霸 权主义 3、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政治力 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4、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 趋势的发展 5、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4)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内因:国家干预主义 ⑴.大力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主) ⑵.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⑶.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外因: ⑴.美国大力扶植。 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 客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 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
西欧联合的进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 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7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共体的成立:(1967年)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成为了经济、政治实体 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
……
欢乐颂(贝多芬《第9交响曲》) 欢乐女神 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欧盟盟歌
蓝天金星旗1986年
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
成员国不断增加
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 到多种经济领域
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 外交军事领域
影响:
(1)使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加强,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 交政策。 (3)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思考:二战期间美苏两国是什么关系?为何曾现 这样的关系? “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 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 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一、形成背景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欧日:实力削弱; 美国:实力大增,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苏联:努力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 3、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4、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 5、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支持与援助? 积极:苏联对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和政权建立 过程中的帮助、建立经互会以加强经济合作、成 立华约以抗衡北约的措施体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阵营对资本主义阵营全方位的对抗。 消极:加强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东欧国家照搬苏 联高度集中地政治经济体制,带来了消极负面影 响。
2、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表现:(美国冷战政策包含哪些内容?) ①政治表现的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表现为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表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马歇尔计划
材料4 :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 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 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 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 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 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 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 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 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 —─马歇尔1947年的演说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 【合作探究】苏联应对措施有哪些? • (1)政治:苏联帮助东欧各国发展党组织,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2)经济:经互会成立:1949 • (3)军事: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1955, 标志从此在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对峙的局面; • 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国家 政策
美苏“冷战 ” 表现
铁幕演说
1946年,英 国前首相丘吉尔 访问美国,在富 尔敦发表演说, 称苏联进行扩张, “一幅横贯欧洲 大陆的铁幕已经 发出冷战信号 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 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 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犯而强加于各国自由人
苏占区单独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美、英、法三国占领 区先后合并,成立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学思之窗 两个条约组织的共同性质 是什么?它们产生了什么影 响?
• 【学思之窗】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 答案提示:“北约”和“华约”的主要内容中都规定了如果本集 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侵略的情况,其他成员国必须予 以援助,且不排除武力援助。这说明这两大集团都采取了相似的 手段来应付对方可能给本集团带来的打击。又由于这两个集团内 部都有一个实力强大的操纵国,因此,“北约”和“华约”的共 同性质为,两大阵营内部分别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 团。 • 他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 答案提示:随着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在欧洲直接形成了美苏两大 军事集团的武装对峙局面。这将对欧洲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同 时双方在长期的对峙中为了加强自身的对抗力量将会使得军备竞 赛不断升级,又会进一步加剧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的可能性。但 由于实力基本均衡,而且,欧洲对于美苏两国来说都是极其重要 的战略地区,因此任何一方都恐难轻易挑起直接的武装冲突,于 是,欧洲局势也有保持一种“刺刀下的和平”的可能性。因此, 从这样的意义来看,北约和华约对于本集团内部盟国的安全乃至 于欧洲地区的安全都各自起到了集体防御的价值。
思考:你能从柏林墙的修建和拆除,认识“冷战” 的影响吗?
柏林墙的修筑以及德国的分裂都是冷战的产物。它 人为地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城市分为 相互隔绝的两部分,这是冷战背景下东西方关系 的真实写照。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交流 与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冷战的结 束以及柏林墙的拆除都是必然的。
①战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
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政治上:二战的战胜国 军事上: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丰富的 黄金储备 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政治上: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军事上:接近美国
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材料1:“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 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 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 驴。” ----丘吉尔
社会制度
矛 盾
国家利益
苏联实力 大大增强
在社会主 义国家中 影响大增
日本 衰落
思考:二战期间美苏两国是什么关系?为何曾现这样的关系? “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1)盟友 (2)共同反法西斯 (3)从盟友到对手(合作——对抗) (4) ①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确 立; ②双方联盟基础的消失; ③苏联实力的加强及对美造成的威胁。 美国与苏联对抗的本质原因是美国在妄图依靠本国强大的经济、 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的道路上遭遇到苏联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社 会制度、国家利益和军事实力上的劲敌。
民的极权政体,削弱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
也危害美国的安全。„„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
都在期待我们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
美国干涉他国内政以什么作为幌子? 维护世界和平和美国的安全 “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自由”实质是什么? 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 家采取了除武 美国为首的 苏联为首 敌对进攻 西方资本 的社会主 装进攻以外一 主义国家 义国家 切手段的敌对 行动,以遏制 共产主义。 实质: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政治
杜鲁门
经济
计划
军事
公约组织
马歇尔 北大西洋
美国 冷战
主义
帮助东欧各国 发展党组织, 建立无产阶级 领导政权
苏联 对抗
经济互助 华沙条约 委员会 组织
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两极格局的特点:
以美苏为中心,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 • 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 • 经济上:表现为封锁和反封锁 • 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 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
复习思考
二战后以美苏两国为首形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 义相对峙的局面,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种对峙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 什么? 主要原因:涉及到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 利益三个方面, 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
沈阳
临江
1950年6月 朝鲜内战爆发
平壤
朝 鲜 内 战 爆 发
安东
德国地图的变迁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 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 族对统一的渴望。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 问题:(6分) (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2分) 由分裂到统一;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统一。 (2)B图和D图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2分) 王朝战争或铁血政策;和平方式或非战争方式。 (3)C图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 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或美苏冷战。 (4)四张图片给你哪些启示?(1分) 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和平统一胜于武力统一等。
(冷战的焦点)
①朝鲜战争(1950~1953年) 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②越南战争(1961~1973年) 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威胁了世界和平,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使世界 长期得不到安宁。 (二)积极:
(1)苏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 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3)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亚非拉结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次世界崛起。
思考:美苏冷战(两极格局)有何历史影响? (一)消极:造成国家分裂(两个朝鲜和德国的形成); 引发局部战争; 引发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美苏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1、全面冷战(重点是欧洲) ①柏林危机 (1948年) ②德国的分裂(1949年) ③柏林墙的修筑(1961年~1990年) ④古巴导弹危机(冷战的高潮) 2、局部热战(重点是亚洲)
雅尔塔体系
1、概念: 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苏等国 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 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 系新秩序。 2.基础:美苏势均力敌 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3、实质: 4、作用: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思考: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这表现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情?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美 国、苏联成为 强国,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二战后的西欧
饱受战争之苦的西欧,满目疮痍。……英国政府在其1947年的 白皮书中称:“不列颠已处于危险之中”。它缺煤,缺粮缺电,开 春以后又遇洪水为患,全国工厂有一半停工。……西欧其它国家也 出现了经济崩溃的迹象。法国居民每日口粮只有6盎司,德国的英 美双占区的工厂3/4关闭,物价飞涨。……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 会动乱。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 “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 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杜鲁 门 1、西欧经济恢复、实力增强。
阅读上列材料: 你如何认识 马歇尔计划?
评 价
2、控制西欧,发动冷战。 3、西欧经济的恢复,最终增 强其独立自主倾向,削弱美国 对西欧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