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学管理制度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中西方教育制度差异-最终版

中西方教育制度差异-最终版

组长:段瑾钰 41005052组员:李雪阳 41005001 魏鸿勋 41005002 何宜锦 41005012 梁酉珍 41005015 肖红 41005027 王奎 41005029 林竹青 41005053 郭泰 41005053 颜燕妮 41005055批注:小组成员均为保险专业学生本组调查情况 (4)一、中西方教育现状 (4)二、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差异 (5)1.早期基础教育 (5)2.高等教育方面---------以大学教育为例 (6)2.1欧洲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6)2.2 英国模式 (6)2.3 美国模式 (6)2.4 日本模式 (6)2.5中国模式 (7)2.5.1 集权管理体制 (7)2.5.2 行政管理模式 (7)3.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7)3.1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7)3.2让孩子学会独立 (8)3.3让孩子自然发展 (8)3.4重视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9)3.5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9)3.6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 (10)4.社会投入方面 (11)4.1教育投入占国家GDP的比例: (11)4.11中国 (11)4.12印度 (11)4.13美国 (11)4.2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 (11)4.21中国 (11)4.22美国及其它国家 (12)4.3个人投入: (12)5.社会态度 (13)三、中国教育制度的优点与所影射出来的问题 (14)1.早期基础教育方面: (14)2.大学教育方面: (14)3.家庭环境方面: (14)4.社会投入方面: (14)四、中国制度具体改革的方法 (15)4.1 注重学前教育投入,增强师资力量 (15)4.1.1教育观念差别 (15)4.1.2 学前教育投入 (15)4.1.3 师资力量的差别 (16)4.2 扩大高等学校自主办学权,明确高等学校法人地位 (16)4.3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平衡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 (16)4.4 注重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16)4.5 兼容学习美国教学型大学的教育模式 (17)4.6 义务教育投资应该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统筹解决,完善相关监督机制 (18)4.7调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大学教育投资比例,首先保证义务教育 (18)4.8在城乡之间的选择上,首先保证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 (18)4.9保证农村贫困地区女孩子完成完整的义务教育 (19)本组调查情况就在一个半月前的今天,毛概小组正式成立了。

外国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外国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外国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外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外国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加强组织,完善措施,确保学校安全。

第三条外国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的校舍、操场、食堂、宿舍等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外国学校安全管理机构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组织机构,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力有效。

第六条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消防机关等有关部门都要协助学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学校安全管理体制第七条学校安全管理机构由学校领导任命,具体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学校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专职负责人,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条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学校安全管理档案,要求有关部门的通报、通告、通知等重要文件均要归档保存,以备查阅。

第十一条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应当不定期组织安全专家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三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十二条学校领导对学校的安全负有最终责任,应当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学校各部门应当根据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并切实履行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学校的安全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五条学校各级领导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负有监督责任,要求安全管理机构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学校的安全管理情况。

第四章安全管理制度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办法和措施。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灭火、疏散等预案要有针对性。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加强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各种安全设备齐全完好。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开放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开放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开放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管理制度的变革2023年,开放系统理论成为了大学管理制度变革的核心理念。

开放系统理论强调了大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建立起与内外部环境的良好互动关系,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以实现持续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大学管理制度的变革需要依托于先进的技术支持。

例如,2023年,大学教学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深度智能化,可以自主识别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分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大学招生流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也普遍采用了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手段,提高了效率和精确度,确保了质量和公正性。

另一方面,开放系统理论也对大学的管理思维和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

传统的大学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和封闭,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

考虑到开放系统理论的要求,大学管理需要更加注重联通与合作,打破学科和部门边界,整合资源,实现全局优化。

为此,大学采用了“平台化”管理模式,建立了协同创新平台、学科资源共享平台等开放的平台,通过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提升了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除了内部变革,开放系统理论还促进了大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大学与社会之间的传统界限被打破,双方之间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大学积极参与到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同时,社会也提供了更加广泛、多元、灵活的资源和机会,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开放的平台。

在开放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大学管理制度实现了跨越式变革,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

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得到了全面培养和展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不断加强。

同时,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得到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也更加紧密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总的来说,开放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管理制度变革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推动力和广泛变革的空间。

未来,大学应该继续发挥其开放性和创新性,与国内外优秀的大学、企业和机构建立更为广泛和紧密的合作,推动教育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_机制_理念及其启示

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_机制_理念及其启示

者遭受侵犯时, 他们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渠道和途径表达 自己的利益诉求。 与此相对应, 一个运转良好有效的政 府, 不能回避社会公众所面临的问题和诉求 , 他们要通过 合理畅通的利益吸纳机制 , 让每个社会公众合法有效地 表达自身的利益。 西方国家倾听民众诉求 , 吸纳社会建 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第一, 公开听证 ( Public Hearing ) 。 作为政治系统内 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纽带 , 西方社会建设和治 公共福利、 环境、 公共设施 理中公开听证的议题为预算 、 维修与建设、 医疗保障、 公共安全等。 第二, 咨询委员会 ( Advisory committees) 。以客观科学研究的方式 , 提供国 家安全、 经济、 环境和公共卫生等公共政策领域的咨询意 见。运用的模式为社团主义模式和咨询模式 。 第三, 民 意调查( Polls) 。运用访问、 问卷调查等形式, 了解民众的 意见和建议。 目的是收集信息、 控制民意与寻求民众的 支持。民意表达的作用是政策宣传 、 舆论导向和舆论监 督。第四, 全民公决( Referendum) 。由全体选民就某一公
一、 西方国家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
所谓社会治理, 就是指政府及其他社会主体 , 为实现 社会的良性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理念 、 方法和手段, 从而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 , 实现公共利益 的最大化。在西方国家, 社会治理机制是一个全程机制 , 既包括事前的利益表达 、 事中的协力治理, 还包括事后的 风险控制四个环节。 在实践中, 社会治理的机制经历了 深刻的变革和积极的创新 。 ( 一) 利益吸纳机制 : “人们所争取的一切,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 都同他们
⑥ 此外, 。 决” 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尤其决定着协作关系的
( Public & Private Coproduction) 。一是广义上的公私伙伴 指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生产和提供物品和服务 关系, 的任何安排。其次, 它是指一些复杂的, 多发参与并被民营 它指企业、 社会贤达和地方政 化了的基础设施项目。最后,

外国学校管理制度上墙

外国学校管理制度上墙

外国学校管理制度上墙一、学校章程1. 本学校的章程是学校的基本准则,所有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都应该认真遵守。

2. 学校章程包括学校的宗旨、目标、规章制度、教育教学管理等内容。

3. 学校章程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风俗习惯。

4. 学校章程的修订需经过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员工代表大会的讨论通过,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二、学生管理1.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

2. 学生要按时到校上课,不得擅自离校,不得随意旷课、迟到和早退。

3. 学生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得打架斗殴,不得在学校内外作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4. 学生要爱惜学校的财产,不得损坏学校的设施设备,不得在墙上乱涂乱画。

5. 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并通知学生家长加强教育。

6. 学校将定期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职员工管理1. 教职员工要严格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发挥好教书育人的作用。

2. 教职员工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不得在学校内外做出违法违规的行为。

3. 教职员工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4. 对于教职员工的工作绩效,学校将进行考核评定,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和激励。

5. 对于违反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教职员工,学校将依法予以处理,并通知有关部门备案。

四、家长管理1.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完成育人任务。

2.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校动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教育活动。

3.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适时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4. 家长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言语和行为上的侮辱和攻击。

5. 学校将定期邀请家长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和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章 西方的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

第十章  西方的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

第十章西方的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一、古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一)古希腊的教育思想1、体现古希腊教育思想的两种典型模式:(1)斯巴达的教育(2)雅典的教育2、古希腊重要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认为美德的本质就是知识,美德来自教育.在教学上采用所谓“知识助产术”。

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把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程,扩大了教学内容。

他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把教育和社会、国家的问题联系起来,把培养执政者(哲学家)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其次是卫国者,再其次是劳动者。

提出了一个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学校制度。

重视学前教育。

(3)亚理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总结了古希腊的教育经验,探讨了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认为人的身心由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所构成,这三种灵魂的发展要依靠教育3、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启示(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也受到希腊人的很大影响,认为道德品质与人格的培养是教育关键的一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为国家和民族效力的人才。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目标应当培养雄辩家,雄辩家应该拥有各种重要的知识和掌握全部自由艺术。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雄辩术原理》在继承西塞罗雄辩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深化,并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了教育过程,并密切注意初等教育的大教育家。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一)中世纪西欧的教育模式中世纪西欧的教育是封建社会的教育。

影响它的突出思想是神学思想和世俗封建主观念,与此对应的两种教育,即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构成了中世纪教育的主体内容。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波及尼德兰(约当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英国等国家。

其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维多里诺、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法国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拉伯雷、蒙田、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等。

外事学院管理制度

外事学院管理制度

外事学院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外事学院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外事学院的管理制度适用于外事学院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包括院领导、教师、工作人员、学生等。

第三条外事学院的管理制度遵循依法治校、服务教学、科研、学生为中心、提高管理效率等原则。

第四条外事学院的管理制度由外事学院领导班子牵头制定,经过教师代表大会及学生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第五条对于本管理制度的修改和补充,须由外事学院领导班子提出,经过教师代表大会及学生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第六条外事学院管理制度的执行程序由外事学院领导班子确定。

第七条外事学院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外事学院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管理权限、管理流程等。

第二章外事学院的组织机构第八条外事学院的组织机构包括院领导班子、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

第九条院领导班子由院长、副院长、院务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院党委组成。

第十条院长是外事学院的最高领导,负责院的全面工作。

第十一条副院长协助院长工作,分管院的具体职能部门。

第十二条院务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负责院的运行和管理。

第十三条院学术委员会由外事学院教授和副教授组成,负责院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评审工作。

第十四条院党委由外事学院党员代表组成,负责院的党建工作。

第十五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外事学院的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安排、教师培训等。

第十六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外事学院的科研工作,包括科研项目申请、科研成果评选等。

第十七条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外事学院的学生工作,包括学生招生、学籍管理、就业指导等。

第三章外事学院的管理职责第十八条院领导班子是外事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院的全面工作。

第十九条院长是外事学院的最高领导,负责院的全面工作。

第二十条副院长协助院长工作,分管院的具体职能部门。

第二十一条院务委员会负责院的运行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院学术委员会负责院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评审工作。

欧美高校职称序列设置及框架模式探析

欧美高校职称序列设置及框架模式探析

高校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而面向高校教师所制定的职称制度,不仅切实关系到人才的评价、管理、利益分配、绩效考核,而且对于团队协作、教学效能、科研产出、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激励和联动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职称的数量结构和层次体系的配置仍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双一流”建设和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职称的评聘标准、成果衡量和任期保障等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此对应的就是需要增强职称评聘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当前各国高校职称制度的框架结构呈现出程式化、区域化、现代化和层次化等特征。

在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国家,其高校现代职称制度已非常成熟,在职称的数量配置、权责落实、评聘标准等方面都已实现制度化运行。

以这四国为代表汇总和分析欧美高校现有的职称结构和制度,将会为我国高校职称制度的体系化建设和结构化改革提欧美高校职称序列设置及框架模式探析陈志伟1,刘莹2,后慧宏1(1.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2.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职称制度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活力激发和教育成效提升具有重要的服务价值。

在对英、美、德、法四国高校职称制度框架体系的现状特征、职称序列的设置导向、职称体系的框架模式等进行梳理并开展对比分析后,发现欧美高校职称制度具有类型结构对等且各职称数量比例有合理化侧重、线性层级管理的责权利相互统一、任职资格审核辅以明确的任期目标等三个层面的特征。

这一研究发现对从层级与数量结构、权责分配、评聘过程等方面完善我国高校职称制度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称制度;英国;美国;德国;法国An Analysis of the Ranking Setting and Framework Modes of the AcademicTitle System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CHEN Zhiwei1,LIU Ying2,HOU Huihong1(1.School of Education,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81,China;2.School of Educ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Henan,China)Abstract:The academic title system has important service value for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talents,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status,characteristics, orientation,attributes,and scope of duties of the academic title system of universities in the U.K.,the U.S.A., Germany,and France.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dimensions of characteristic attributes in their academic title systems:similar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faculty of each title,unific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and qualification review supplemented by clear tenure goals.This study has enlightenment for improving the hierarchical and quantitative structure,distribution of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and the process of appraisal and appointment in academic title system in China.Keywords:academic title system;the U.K.;the U.S.A.;Germany;France供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2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132,No.2 2011年4月TSINGH UA JOU RNAL OF EDU CAT ION A pr.2011西方大学管理制度模式研究张丽(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摘要:本文从分析核心概念开始,进而对相关的现代管理学成果进行回溯,探讨了学术管理的内涵构成和研究重点。

为有效探索大学管理制度的阶段特征与变革规律,本文提供了一个结构分析图示,以便于揭示不同类型模式的存在状态,并且试图将它们在分析图示中合理定位,目的是使图示中的四类模式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在直观上得到强化。

进而,本文侧重对四类模式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和诠释,此类努力将对认识和揭示大学管理制度内涵和变革规律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学;学术管理;大学自治;专家治校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11)02-0020-08一、从大学的起源看什么是大学从国内外相关/大学本体论0的研究成果来看,无论对/学术管理0、/学术自由0、/大学自治0这些核心概念如何界定,近代大学历史都是理念成长与模式成型的经验源地和思想基础。

因此,本文无论是诠释核心概念还是解析模式特征都是以近代大学改革过程为立论起始和基础的。

就中世纪社会的知识界状况而言,在关于世界(宇宙)性质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神学上的争论,即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由于这场代表知识前沿的争论,吸引了一批从欧洲各地而来的年轻人,他们思维活跃而有活力,他们为了有效地参与争论,这些头脑还需要获得在修辞和神学方面的进一步训练。

他们中有许多人发现到巴黎的天主教学校中旁听主教的布道、讲座和辩论会是获得此类训练的最好途径。

¹由于这些年青学子和大师的天主教场所早期聚集,导致巴黎大学最终产生。

此类教师与学生非正式社群不久被外界赋予一个名称:/Stadium Generale0(学者行会),教师们最初的结合采用中世纪行会形式,为的是抵制教会的控制,实现自治。

中世纪大学组织的最终出现,应归于大学从国王或罗马教皇那里获得/特许状0,使得此类教师与学生联合体成为法人实体,自此/学者行会0就演变为/大学行会0(U n-i v ersitas),这种高等教育的法人组织获得中世纪法定组织的地位,被正式冠名为/Universitas M ag istro-r um et Scholarium0(教师与学生联合体),这一名称英语缩写即为现代大学沿用至今的/U niversity0。

从大学起源来说,可以概括出中世纪大学共有的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与学生的聚集,传承智慧传统(教学),对高深学问和困难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和辩论(学术研究),有权利的法人实体,寄宿制度,即学生社团文化的源地。

正如著名社会学教授J.本大维在5学习中心6所宣称的:/一切文明社会创办高等教育机构,为的是在最高的知识层级上培育和传承智慧传统,所有有准备的高年级学生,他们从各地慕名而来,聚集在以他们收稿日期:2010-08-31作者简介:张丽,山东济南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高等教育理论.¹John S.Brubacher.A H istor y Of T he Pr oblems Of Ed ucation(USA:Mcgraw Hill Book Company,1947),429.的知识和思想而闻名的老师周围。

所有这些早期学习机构中所做的多数事情,几乎与我们今天的大学所做的事情并无多少差异。

0¹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学和高等教育之间不再是等号,而此之前,大学就是高等教育。

其演变原因即在于高等教育的大扩展,使从事科研事业的研究型大学和从事高等职业训练的中学后教育形成分垒。

高等教育大扩展的意义在于普遍提高国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训练水平,以及普遍保障国民受高等教育的权力,以迎接普及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

二、现代管理学成果回溯本文援引的大学及学术管理等核心概念,泛指二战前近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范畴领域。

相关现代管理学理论,包括美国管理学家汤普森和图登提出的/决策结构与战略互动0的观点;梅奥的/管理者精英0理论;利克特的/工作集体0与群体行为理论;菲利普#塞兹尼克提出/非正式组织0的稳定性等观点;詹姆斯#汤姆森为组织控制划分出技术、管理和体制三个层次,并指出,技术层表现为封闭式管理特征,体制层更适用开放式管理的模式,在组织控制中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常常会协调共存。

最近20年中,开放系统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复杂组织的管理战略,更为关注环境、组织及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文化整合要素的研究。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型企业组织形态呈现出模块化组织(Mo dular Org anization)和模块化簇群(M odular Cluster)的特征,相应企业管理学提出现代链式管理模式,并为此提供模块化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有效思路,有助于开拓在高级层面上(如在战略管理层)的分权管理和自主管理的研究前景。

概括而言,上述理论成果为现代学术管理制度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和研究维度。

以决策机制为核心,以精英统治构建等级,以群体行为和非正式组织关系构建参与和共享机制,以大学向社会开放的程度由弱至强、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经线,上方端点为封闭的系统,下方端点为开放的系统,以学术自主程度由强至弱自右至左形成一条维线,右方端点为精英高等教育,左方端点为大众高等教育(参阅图1)。

从精英走向大众,学术管理特征从显著走向衰退,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元管理走向多元管理。

其中,学术管理特征可划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专家治校原则与非正式组织活动的文化整合,赋予学者领袖和著名教授更多的治校、治学的权威,比如一元管理可以作为完全的教授统治的极端案例,而多元管理则表明院校内部和外部多种利益集团共享院校的决策权。

另一方面指世俗权力对大学的渗透和控制越少,教授权力就越大,大学决策就越有可能摆脱来自大学外部各种政治意志和利益需求,学术管理的封闭性特征比较显著;相反,大学机构完全处在世俗利益集团的控制之下,院校几乎成为政府内部的构成部门,因此院校决策很大程度受到外部政治意志或市场需求的影响或控制,处于无自治状态,如此,组织管理变得更为开放了,而学术管理特征会随之削弱。

总之,核心要素分析是诠释学术管理制度的一种有效方法,从上述学术管理的研究维度分析中获得如下几个核心要素,即专家治校、非正式组织活动,比如各种学术社团和学会活动,以及对战略管理层上#21#西方大学管理制度模式研究¹Joseph Ben-David.Center s of L ear ning :Br itain,Fr ance,Ger many ,United States (USA:Mcgr aw -Hill Book Com pany,1977),5.的授权管理、分权管理、间接管理及弹性管理等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究。

/大学自治0及/学术自由0作为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中心观念,毫无疑问从中世纪大学找到它们的初始轮廓。

/盖有关学术自由之保障最早系出现于1849年的法兰克福宪法,因此学术自由之概念可以说是产生自十九世纪的德国。

然而与学术自由俱有密切关系的-大学自治.之概念,却可远溯至12世纪初开始出现的-大学自治.具有相当的差异0。

¹中世纪大学是法人,指拥有权力的僧团或教派,表明中世纪大学拥有行会自治的习俗传统,以及/大学特许证0所规定的许多特权。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自治的基本内容可参考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所开列的大学自治的主要权限,包括六大类:指定资金使用于特殊之目的;支出费用仅受审计上的监督;决定大学雇员的分配、工作负担、薪资及升迁;选择教师、行政人员及学生;建立有关等级、学位授予、开设课程及发展计划上的学术政策;研修有关学术自由、成长比率,以及研究和服务活动的行政之政策等。

º概括而言,上述自治权限的行使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研究经费的资助来源与使用,教学、学术研究及课程设置,学术管理和学术政策、学术管理培训和研修活动,与教师和教学管理相关的人事、财务及教务等行政职责。

综上,本文所探讨的学术管理概念侧重制度研究范式的分析,其中,自主管理模式的权力结构及定位意义、开放系统管理、封闭系统管理、专家治校的建制与原则、大学自治权限的传统及现代意义的探讨等,都是构成上述研究命题的核心元素和理论支撑。

三、逻辑结构的分析图示图1显示出本论文研究所选择的四个维度:精英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封闭的系统和开放的系统。

本文提出的大学院校自主管理模式的结构分析框架是由中心位点的垂直交叉的两条轴线构成的一个十字型图示,按学术自主程度的强弱,设置一条横轴线,一端为精英高等教育,另一端为大众高等教育;按系统管理向环境开放的程度,设置一条纵轴线,上方端点为封闭系统,下方端点为开放系统,由此构成4个区域和8个区位,划分为如下7类模式:封闭式精英教育、半封闭式精英教育、半开放式精英教育、开放式精英教育、半封闭式大众教育、半开放式大众教育、开放式大众教育即市场导向的大众教育。

笔者按课题研究需要仅取/精英高等教育区域0的四类学术管理制度模式为分析对象(比如,市场导向的大众高等教育模式中的学术自主度的影响最弱,故排除在外),它们包括行会自治模式、法理自治模式、联邦分权模式、联合授权模式。

由封闭走向开放、从精英走向大众的制度文化嬗变的两个轴线交织而成的场域意味着大学功能的变迁与管理(或环境)的开放性两者间具有高相关性,尤其是精英功能随着高等院校向社会开放度的增加而逐渐走向了争取有限的、渐进的和多元整合的自主发展和实现公平诉求的长征之路。

笔者拟从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存在合理性基础、权力结构、运作途径,及功能演进等方面对上述场域中的四类精英高等教育模式的归类和定位进行概要诠释。

行会自治模式以古典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中世纪巴黎大学(古典的巴黎大学因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取缔,从而分为中世纪和现代两个发展阶段)等为代表。

中世纪大学最初源于师生汇集而成的/学者行会0。

正如授予大学诸多特权的/特许状0所昭示的核心价值,即对宇宙和世界上的深奥问题进行尽可能深刻地思考和探索,以及从事优质智力的高级训练。

如英王亨利八世所说:/我认为全英国再没有比我们的大学更好的地方了。

只有在它的维护下,即使我们死了、腐烂掉了,我们的王国都会得到妥善的管理。

0»由此可见,将人类知识和智力贡献的宝贵成果视为不可磨灭的国家财富是大学最初的存在合理性。

中世纪大学的自治权涵括从司法豁免权,到迁移权,再到某类商品的特许经营权,几乎涉及大学行为#2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¹º»周志宏.学术自由与大学法[M].台北:蔚理法律出版社,1978.8.同上,121.扎格尔.牛津:历史和文化[M].朱刘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8.所有领域,形成/大学自治0的实践源头,上述特权是由教皇或国王颁授的/特许状0及行会的行规戒律来维护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