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合集下载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知识点总结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知识点总结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知识点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必考知识点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它在国际舞台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晓两级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国际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2)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弥补了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3)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ppt课件正式版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ppt课件正式版

1、原因:
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 获得独立。
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 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
2、概况:
标志: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政策: 非集团、不结盟
重要任务: 行动纲领:
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多高昂, 有存在,有价值,有独特,有意义。说实话离开故乡久了,家的概念变得混乱。有时我在他乡的天空下开车,会突然感到纳闷:我在哪儿?这就是我家吗? 我家,在不同的路标之间。
这世界上唯一扛的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 1、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曾几何时,我们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 滴雨感动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如果出现了绝壁,那么就越过它,就能把绝壁变成桥了一曲终了,繁花散尽,伊人已逝,只余一声空叹。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所谓的王,乃最贪婪,最豪爽,最易怒之人。且清且浊,追求极致人生。为臣者,因之而仰慕, 追随其左右。因此,臣民才会有称王之志,追寻自己的理想。 这个世界其实从不曾有一个人能取代另一个人的位置,所谓的取代,只是以前的那个人被遗忘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 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如果你是鱼 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 不要痴情海洋 世界上的事情,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1: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1: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解析 日本二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成 为资本主义经济第二强国,自民党代表垄断资本的利益,却忽 视了农村人民的利益与诉求,农村民众在政治上就表现为对执 政党的不满,转向对在野党的支持,才出现了上述表格的变化 出现,故选 A。
答案 A
细节点拨:日本经济发展给中国的启示: A.根据实际,制定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 B.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科技教育。 C.重视高素质的劳动力的培养。
(2)表现:1956 年日本经济开始腾飞,80 年代,日本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3)影响: ①改变战后初期对美国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实行以美 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资本主义世界出现西欧、日本和美国的三足鼎立局面。 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寻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战后美国日本的政策变化 (1)“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其对日政策的目标是削弱 和控制日本。为此采取的措施有: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以铲 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 给战胜国。
(2)1948 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 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美国对 日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扶持日本,其目的是把日本打造成 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东亚基地。为此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主要表现为:一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 二是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三是向日本提供生产急需的 资金和物资。
(4)影响。 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加。 ②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削弱美国的霸权地 位。 ③国际格局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冷战”爆发后,美国由压制日本变成了扶持,减免了 日本的战争赔款,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物资。 ②战后初期,日本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铲除军国主 义的社会基础,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 日本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将大量的订单让给日本,刺激日 本国内工业的发展。 ④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重视教育和科技。

高中历史必修一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高中历史必修一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 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 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 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 发展。
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
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 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 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增强人们对欧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 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 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
1、原因:
2、联合过程: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 《巴黎条约》。 作用: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欧洲一体化进程
2.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
2、日本经济崛起的表现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的25.5%; 1975年,日本追上来,改写为62.2%; 1985年,日本已经逼近美国,为97.6%; 1987年,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日本超过了美国。
——联邦德国总理 阿登纳
材料 四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 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 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 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
争的浪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的独立国家, 为不结盟运动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不 结 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民族解 盟 放运动的高涨; 运 动 两极对峙格局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各国安 全,新兴的独立国家力图摆脱美苏的控
不结盟运动会议
制和维护自身独立。
兴起与形成:
1.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
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 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 D ) A.有利于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有助于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D.是西欧联合的关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堂达标
2.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共同体)不仅使(法德) 战争是不可能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B ) A.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德战争
课堂小结
本 课 小 结
走向联合的欧洲 (掌握) 欧洲共同体成立
摆脱美国
独立自主
日本经济崛起 (了解) 谋求政治大国
冲击两级 格局
世 界 多 极 化 趋 势 的 出 现
冲击两级 格局
发展中国家兴起 (掌握) 不结盟运动
冲击两级 格局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了解) 国际地位提高
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振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成为 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有哪些具体体现?
B.欧洲煤钢共同体既加强了经济联系也消除了战争的物质基
础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彻底消除了法德之间的宿怨 D.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使法德成为一体
当堂达标
3.20世纪50-70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条件是 ( D ) A.清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 B.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共体 17.5%
31.3% 18.7%
24.4% 20.1%
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 原子能共同 体
1967年

洲 合一
发展



统一关税与外贸 共同的农业政策 趋向货币一体化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军事一体化
二.日本的崛起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推动世界多极化 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
(讲义P56图示图解)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影响? 3.日本崛起的原因? 4.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根本原因
①现实因素:欧洲的衰落——求经济发展 ②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保安全
2、形成标志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 3、含义: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并非真正不结盟) 4、主张 ①原则宗旨:非集团、不结盟
②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③行动纲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影响 ①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
政治舞台; 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多 极化方向发展。
构,也无成文的章程
新中国建立 恢复发展 文革挫折 改革开放 和平崛起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小结
两 极

美苏两极争霸
实力相对下降


新 兴 力 量 的 崛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世 界 多 极 实力迅速上升 化 趋 势

中国的振兴
的 出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讲义P58警语)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2、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1)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等多种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的崛起;(2)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二、含义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尚未定型。

2、“极”——经济实力或政治影响力;3、具体表现为:美苏实力相对衰落,欧日、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和上升。

三、表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4)历史因素:统一思想源远流长以及相似的文化价值观。

(5)其它因素:法德和解;舒曼计划(1950年)——意义2、联合过程:(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7年)(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4)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欧盟(5)欧洲单一货币欧元于1999年启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形成3、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4) 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1、原因: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①原因A、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秀教学案例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4.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小组合作向深入发展。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思与评价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了解他们在知识掌握、问题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促进自我提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例如,通过播放与世界多极化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图片、音频等资料,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大变革。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模拟国际会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作业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教师在下次课上对作业进行点评,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五、案例亮点
1.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
本案例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紧密结合,通过讲授、讨论、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国际政治格局变化,提高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影响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2.强调世界多极化是国际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民族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 界
亚非


亚洲


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洲

实力相对下降

欧亚

一 欧洲一体化进程
根源: 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 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 处的不利地位.
进程: 舒曼计划
<<巴黎条约>> : 欧洲煤钢共同体
<<罗马条约>>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二 日本的崛起 原因: (1)广泛的社会改革,奠定基础 (2)美国的扶植 (3)朝鲜战争的刺激 (4)<<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正确指导 (5)重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6)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技术, 调整国内 产业结构,促进出口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三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原因: 为了摆脱美苏控制 ; 许多刚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面临 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提倡国家: 南斯拉夫 埃及 印度
诞生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 贝尔格莱德召开.
行动纲领: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影响: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一支新的国际力量, 有力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理解: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多极化格局关系 1 经济决定政治.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 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 政治反作用与经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又 反过来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探讨的主要问题 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如何发展为经济大国的? 世界格局为什么会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重要概念 欧洲共同体
不结盟运动
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治 力
中国的振兴


展 变
强大的美国

衰落的苏联
欧洲
亚洲
实力迅速上升
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当今实际情况看,存在美, 日,西欧,俄,中五个力量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