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平面镜;2. 蜡烛;3. 火柴;4. 直尺;5. 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2. 提问:你们对平面镜成像有什么了解?二、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原理;3. 学生演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实际操作;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三、拓展应用(5分钟)1. 教师提出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课后)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评价。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5. 拓展与思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
2. 实验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分析成像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讲解光线反射和成像的原理。
3. 讲解平面镜成像特点:讲解成像的位置、大小、虚实等特点。
4. 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成像现象。
5. 讨论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和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观察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讨论参与评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观点。
4.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2. 引导学生探讨光学成像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摄像头、显微镜等。
平面镜成像教案范文

平面镜成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
3.能够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
2.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素材。
2.平面镜、物体、海报等实物。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1.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平时都用过镜子吗?你们对镜子的原理了解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介绍平面镜的原理和应用。
二、理论探究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光线反射定律。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左右颠倒、与物距相等、像与物等距。
3.平面镜成像的方法:(1)光线法则:从物体上经过光线的路径分析得到像的位置。
(2)画像法则:假设发出的一束光线,经过反射后得到像的位置。
4.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离镜子较近,像离镜子较远,像较小。
(2)物体离镜子较远,像离镜子较近,像较大。
(3)物体与镜子的距离相等,像也与镜子的距离相等。
(4)当物体在焦点内,像为虚像,直立、放大。
(5)当物体在焦点外,像为实像,倒立、缩小。
三、实验演示1.实验一: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
(1)将一个物体放在桌子上,将平面镜竖直放在桌前,调整位置使能看到物体的清晰像。
(2)观察物体与其像的关系,并找出规律。
2.实验二: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
(1)将平面镜放在桌子上,将一个物体放在它前面。
(2)观察物体与其像的关系,并发现规律。
四、巩固练习1.练习一:简答题。
a)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b)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哪些?c)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有哪个?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有哪些?2.练习二:运用平面镜成像解决问题。
题目:小明站在一面平的镜子前,镜子与他距离0.5米,现在小明离镜子的距离为1米。
请问他能否看到自己的全身像?五、拓展延伸1.利用平面镜成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后视镜的作用、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的成像原理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利用平面镜进行成像的方法
3.能够根据给定的物体和镜子的位置,准确地绘制出图像的位置
4.能够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成像背后的原理
教学内容:
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利用平面镜进行成像的方法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解释成像背后的原理
教学步骤:
导入活动(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何利用凸透镜进行成像。
新知讲解(20分钟)
1.教师通过投影仪或者板书,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教师以典型例题为例,讲解利用平面镜进行成像的方法。
实践操作(3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学生根据给定的物体和镜子的位置,绘制出图像的位置。
总结归纳(15分钟)
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释平面镜成像背后的原理。
巩固扩展(10分钟)
1.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大连五十中学 李桂艳按照实验小组,分发探究实验器材,每组:方形平面镜1块、镀膜塑料板1块、小支架1对、等大蜡烛1对、火柴1盒、三角板一只、塑料直尺1只、记录纸1张。
(一)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
大家都知道“水能灭火”,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小实验“浇不灭的蜡烛”(请两名同学上前完成,教师提前把蜡烛固定好,一生点燃两支蜡烛,另一生当众用水浇后面的蜡烛)师:(燃着的蜡烛正对全班)同学们请观察,刚才这位同学把后面的蜡烛浇灭了吗?生:(众说不一,部分同学肯定“浇灭了”) 师:真的浇灭了吗?可我们看到它还在燃烧着啊,这究竟是何道理?学习本节“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后,你就明白了。
展示幻灯片2 (以山水图片为背景的上下对称的“平面镜成像”,使学生受到情景熏陶,加深“镜像对称意识”。
生:面露欣喜之色(二)结合生活体验师:下面请一位同学上前体验一下“照镜子”,当你走进平面镜时,镜子中的像向哪里移动?像的大小是否变化?生:像的移动方向学生都能答对,但是像的大小是否变化,答错的学生较多,因为这是一道“生活前摄抑制问题”,)师:究竟像的大小是否变化呢?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下面我们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三)探究的大致程序⑴(探究第一步 发现问题)师:根据刚才的体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想法”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这个问题更有价值”。
你心中的疑惑就是我们要找的问题。
生:我举右手的时候,我的像举哪只手?镜子后面真的有我的像吗?像和我一样大吗?……师:(归纳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积极的同学)⑵(探究第二步 猜想与假设)师:针对我们刚才的问题,哪位同学来猜一猜问题的答案呢?提示:回答的形式是“……可能…….”生:镜子中的像可能比我小;我和像到镜子的距离可能相等;…… 师:(归纳梳理学生提出的猜想,并及时表扬)⑶(探究第三步 设计实验、兼阶段性交流评估)师:下面,让我们设计实验验证以上猜想吧。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教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和组织,将物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有机的教学链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欢迎阅读!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1】学习目标: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 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面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二、合作交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5. 平面镜成像习题讲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作用。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结合PPT展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3. 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应用实例:分析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眼镜等。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4. 习题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分享研究成果。
3.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有关光学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更深入内容。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成像公开课教案

平面镜成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方法和观察要点。
难点: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 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平面镜、透明塑料板、玻璃杯、铅笔、直尺、白纸、实验记录表格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平面镜、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4. 应用: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平面镜成像的图示。
2. 请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3.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在周记中进行记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思维活跃度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应用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创意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制作出独特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篇一:优质课平面镜成像教案】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于正芹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三、实验器材:每个实验小组不等大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船行山顶)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这是因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镜子)学生说出镜子后: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的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
(课件出示:平面镜) 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生:不是师:同学们说说看,还有哪些可以当作平面镜?生:铜镜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铜镜。
师:是不是只有铜才能做成镜子。
(学生讨论)生:不是,有平静的水面。
生:光亮的金属表面。
师:不仅玻璃可制成平面镜,抛光的金属平面(向学生展示光盘的光滑一面)、平静的水面都可以看作平面镜。
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一)虚像这个玻璃板可以看作镜子吗?师:都说水火不容,下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不灭的火焰((表演:一块平板玻璃与黑板平行,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平板玻璃的两边分别对称地放置两支相同的蜡烛,朝学生的一面点燃,朝教师的一面未点燃,教师向未点燃烛焰上浇水,问学生火焰灭了吗?生答没有,师转过玻璃板让学生看到蜡烛其实是灭的)教师:这奇妙的现象是因为什么呀?生:平面镜教师:对,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像一般能呈现在屏幕上,那么这烛焰的像也可以呈现在屏幕上吗?生:可以教师:好,我们来试一试,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观察,并把现象告诉大家(白纸上没有烛焰的像)教师:看来这种像有点神秘,物理学中把这种能被看见,但在屏幕上得不到的像叫做虚像。
(课件出示)所以我们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二)实验探究(将虚像的讲解放入第一次探究中问题汇总时,效果会怎样?)师:小时候的我们就对镜中的自己充满了好奇(出示课件小孩照镜子),现在我们再拿起桌上的镜子观察,然后大家猜想一下,平面镜成的像跟物之间有何关系?(猜想写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活动与猜想作出合理的评价。
大家通过观察活动,提出这么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猜想,有些是可以直接观察到(在黑板上打勾),而有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想,要科学的确定这些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方案二: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有非常好。
归纳起来同学们想观察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的正反相同吗?与物的大小形状一样吗?像的位置在哪里?其中,像的形状和正反我们照一下镜子就可以观察到,我们就集中精力解决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大家说好不好?或: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什么关系?2、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像与物的左右有什么关系?4、它们的连线与镜面是什么关系?】(1)学生自选器材:a、平面镜、玻璃板;b、刻度尺、量角器;c、蜡烛(不等大)、火柴、棋子、手电筒、瓶盖其他的如小刀、夹子、白纸,方格纸(2)学生自己做实验(3)汇总实验的问题并交流解决a. 学生的探究课堂汇报:你选择的物体是什么?实验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的?(如不能同时观察到物和像,从而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如何比较像和物的大小?不用黑白纸看不清像?像不够清晰?点燃蜡烛、贴上汽车贴膜等)b. 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如:只实验一次行吗?提醒学生要改变物体的位置多实验几次才能使我们的结论准确;(4)学生二次做实验用这样的实验验证了我们前面提出的平面镜的一些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上勾画出可以验证的特点,并打出多媒体课件。
现在,通过我们科学的探究,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结论,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得到的结论完成下面的问题:1.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 像的大小形状与物体的大小形状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7)实验反思:(8分钟)1、你们小组在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哪几个环节?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2、你们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外情况?你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是什么?(8)游戏巩固(5分钟)教师: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印象,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教师准备了一面大的平面镜(迅速安装道具),我请哪位同学上来照一照镜子,他的像怎么办呢?好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和长的象的同学(根据同学的推荐找到),照镜者在镜前做一些动作,请同学们判断扮演像的同学的表演是否符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或者用字母f来)学生游戏活动表演教师: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有没有不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并指出不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哪一条。
学生和教师评价游戏表演。
(9)拓展(看时间而定,若时间不够可以删去)我们刚才学习探究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现在让我们两个或三个组合作,用两个或三个镜子组合看看能有什么发现?这些发现能让你有什么奇思妙想。
(万花筒、水表上面的镜子、扩大视野空间、潜望镜)(10)教师:今天大家一起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学们表现出了学习知识、探究规律的极大热情.课上到这个地方,我们有必要来队今天的只是做个总结,首先我们探究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课件出示:实验视频)其次我们学习应用了替代思想:用白玻璃代替镜子,用与物像同的物体代替像。
教师:大家,对于平面镜还有什么疑问吗?教师(结束语):大家提的与谈的都非常好!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有些问题可以自己去查阅资料,课后我们带着问题对平面镜成像再做进一步的研究!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附表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清单研究课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篇二:平面镜成像公开课教案】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三、实验器材:每个实验小组不等大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船行山顶)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这是因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镜子)学生说出镜子后: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的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
(课件出示:平面镜)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生:不是师:同学们说说看,还有哪些可以当作平面镜?生:铜镜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铜镜。
师:是不是只有铜才能做成镜子。
(学生讨论)生:不是,有平静的水面。
生:光亮的金属表面。
师:不仅玻璃可制成平面镜,抛光的金属平面(向学生展示光盘的光滑一面)、平静的水面都可以看作平面镜。
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一)虚像这个玻璃板可以看作镜子吗?师:都说水火不容,下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不灭的火焰((表演:一块平板玻璃与黑板平行,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平板玻璃的两边分别对称地放置两支相同的蜡烛,朝学生的一面点燃,朝教师的一面未点燃,教师向未点燃烛焰上浇水,问学生火焰灭了吗?生答没有,师转过玻璃板让学生看到蜡烛其实是灭的)教师:这奇妙的现象是因为什么呀?生:平面镜教师:对,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像一般能呈现在屏幕上,那么这烛焰的像也可以呈现在屏幕上吗?生:可以教师:好,我们来试一试,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观察,并把现象告诉大家(白纸上没有烛焰的像)教师:看来这种像有点神秘,物理学中把这种能被看见,但在屏幕上得不到的像叫做虚像。
(课件出示)所以我们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二)实验探究(将虚像的讲解放入第一次探究中问题汇总时,效果会怎样?)师:小时候的我们就对镜中的自己充满了好奇(出示课件小孩照镜子),现在我们再拿起桌上的镜子观察,然后大家猜想一下,平面镜成的像跟物之间有何关系?(猜想写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活动与猜想作出合理的评价。
大家通过观察活动,提出这么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猜想,有些是可以直接观察到(在黑板上打勾),而有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想,要科学的确定这些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方案二: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有非常好。
归纳起来同学们想观察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的正反相同吗?与物的大小形状一样吗?像的位置在哪里?其中,像的形状和正反我们照一下镜子就可以观察到,我们就集中精力解决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大家说好不好?或: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什么关系?2、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像与物的左右有什么关系?4、它们的连线与镜面是什么关系?】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对,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只有用实验证猜想,才可以科学的学习好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