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中央行政制度的变迁

合集下载

唐代行政区划演变过程

唐代行政区划演变过程

唐代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州县时期:在唐朝初期,采用了州县两级行政区划,以州统辖县。

这是沿袭了汉代的制度。

2.道州时期:在唐太宗时期,设立了“道”,作为监察区,但还不是实际的行政区域。

到唐玄宗时期,“道”逐渐成为实际的行政区域,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

3.道府州时期:在唐睿宗时期,节度使成为正式的官职,并逐渐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力,形成了“道”、“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

4.道节度使时期:在唐代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进一步扩大,逐渐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形成了“道”、“节度使”、“州”、“县”四级行政区划。

总体来说,唐代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是由二级行政区划向四级行政区划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斗争和妥协。

同时,唐代行政区划的演变也受到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五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整合——隋唐时期-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五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整合——隋唐时期-1

隋朝的灭亡:
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国富民穷,不惜民力,最终引 发大规模起义。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1.关陇集团与唐朝的建立:
所谓关陇大族,指的是自北 魏以来在北方特别是关陇地区建 立的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集 团。关陇大族兴起于魏晋之际。 当南北朝政局混乱、战争频起, 大家族起落兴废无常之时,关陇 大族凭借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 支撑着西魏、北周政权的局面。 其势力之庞大,一直延续到隋唐 时期。
唐太宗
——《资治通鉴》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贞观遗风
劝农桑,薄赋敛、息干 经济
戈、省力役
知人善任,打击保守门 政治
阀世族,
武则天
• 建立的周朝 • 中国历史上唯一
的女皇帝
重视科举,首创殿试, 文化
大开志科。
军事 击败突厥,管理西域
无字碑
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统治期间, 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 有“贞观遗风”的美誉
二、隋唐的政治制度 (二)地方行政制度:
节度使的形成: 唐玄宗为了巩固边防,在边境设置 “藩镇”,长官为“节度使”。掌管 一个地区的军政(自募军队)、民政 (任免官吏)、财政(控制税:
藩镇割据
①概括: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40余个,他们 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1.关陇集团与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接受其所 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 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统一全国。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论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沿革

论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沿革

论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沿革本文来自: 师范生() 详细出处参考:/lunwen/xzglbylw/xzgl/2010/1027/61336.html摘要: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与调整呈现出以下几条规律:围绕皇权的行使而形成的双轨辅政机制;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之间具有明显的因袭、继承性;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促使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体制外的因素介入行政运作等。

通过对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与探讨,得出以下几点启示:权利互相制约是保证国家政治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前提;加强监察权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防止私权公权化的重要手段;机构设置应适应于社会经济变化发展的需要;参谋职权的界定应明确规范。

关键词:中央权力机构;辅政制;皇权;相权中国素来以历史悠久着称于世,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各类优秀的管理人才,出现了汉、唐、宋、明、清等走在世界历史前列的强大王朝。

历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又有一些落后的制度。

而对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不仅是学术上的重要课题,而且还在于以史为鉴。

鉴往知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明了时代的趋势。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秦朝至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给以规律性认识,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并作一定的探讨。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沿革(一)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公元前221 年,秦朝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首创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2000 多年的皇帝制度。

为了巩固封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1 ] (P16) “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等[2 ] (P16) ,建立了第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

皇帝处于这一系统的顶端,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军事、财政、人事等各方面的权力“,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3 ] (P16) 且这些权力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中国的历史悠久,古时帝王政权更替是极为频繁,被权臣,大将或者外戚所夺权的有:西汉,东汉,东晋等;被其它民族所攻灭的有:西晋,北宋,南宋等;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有:秦朝,隋朝,元朝,明朝等。

因此,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防止权力的分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了。

帝王通过专制来加强自己的权力,达到控制臣民以及国家的目的,并且保证中央政府以及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历朝历代都不断从财政,政治,司法,军事等制度上不断完善。

最早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秦朝了。

当时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可以稳定国家的政权,促进社会的安定。

政治方面:秦王自称“始皇帝”拥有一切大权并且建立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

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便于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

思想文化方面:统一了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施行愚民政策。

这些制度对整个社会影响深远!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等都成为了以后封建王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西汉时期,汉高祖首先铲除异性王(韩信,彭越等),封同姓王形成诸侯。

到了汉武帝时期,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并威胁到中央政府,于是,刘彻颁布了“推恩令”来消弱诸侯的力量并且推崇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巩固中央集权。

儒家思想代替道家成为了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到了唐宋元时期,唐太宗继续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设工,兵,刑,吏,户,礼,六部。

这样,分工合作,又互相牵连监督,消弱了相权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后来六部制度为各朝所沿袭。

唐代的政治制度比较完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而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由于是黄袍加身夺取兵权,所以怕历史重演,于是将军权过于集中,军队力量加强,边防力量减弱,虽然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一,但是造成长期“冗兵冗官冗费”的后果,最终导致北宋王朝积贫积弱,从而到了北宋中期出现了统治危机。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史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史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史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历史悠久,经历了繁荣和衰落、变革和崛起的历史进程。

它的演变史,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部分。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史,分别是从中原王朝到南北朝的初步建立、从唐朝到元朝的完善和巩固以及明清两代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第一部分:从中原王朝到南北朝的初步建立随着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的高度繁荣和文化交流,中原一带逐渐形成了政治中心,先后建立了秦、汉、隋、唐、宋等朝代。

这期间,初步形成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早期,凭借自身的实力和魅力,中原王朝较为顺利地建立起了对周边民族和地区的管辖。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问题。

在汉代时期,以仁寿年间为代表的王莽新制,一度意欲推行一系列改革,使地方官府受到中央控制。

但是这个改革并没有得到成功的实施,相反还招致了百姓的不满。

在唐朝时期,随着天下一统和对外扩张的潮流,唐朝政府则开始积极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对中央官僚制度进行了完善。

相应的,地方的自治和民间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这种趋势在宋代尤其明显,不但加强了对民间社会的掌控,更实行三司都督府、州、县、乡、村五级管理体系,在地方权力制约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尝试。

第二部分:从唐朝到元朝的完善和巩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盛世的时期之一,而唐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巩固,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全国分设了九个道,此时的中央集权制度将国家分成了两级,通过设立行政上级机构,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唐朝还不断开发和利用各地的水利资源,加强了对重要交通线的关键地区的控制,加强了对南北朝、边疆地区的统一治理,为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朝时期,中央集权再次得到了新的发展。

元朝创立之初就推行了遍布全国的行省制度,建立了多部门、多层次的行政管理体系。

此时,中央集权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不仅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还对民间社会进行了严格管理,限制了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开展。

汉至唐的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

汉至唐的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

汉至唐的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一、秦朝1、秦制度:秦朝建立后,汉制度渐次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秦制度,主要分为国色法制和财政制度。

2、最高行政机关:国色部,六卿,十二郎,七卿。

3、行政体制:以王都镐京为中心,统治全国,采用郡县二级行政制度,以县为最小行政单位,称为县令。

4、司法体制:以县令和县太守及吏部为主体,分别设有地方审司库,做统对案件作判决审理。

5、税收制度:以户籍税为主,地方贡税和特产税(沉余)等为辅。

二、汉朝1、司法机构的变化:随着中央政府的加强,中央司法机构出现,以宗室司法机构及地县司法机构为主。

2、行政机构的变化:汉武帝上台后,将县的行政职权转移到各郡华特,以驻守郡守的宗室或诸将为郡元帅,实施郡守驻守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权力;东汉开始恢复郡县两级行政系统,在司法、税收等管理上独立上下两级,从行政上将中央管理中地方问题分开,实行中央专政制度。

3、财政机构的变化:以汉朝建立为首,新设财政部,统司财库分布全国,收存财物,执行政府财务管理,实行以财政为中心的财政管理体制。

三、唐朝1、司法机构的变化:唐朝初年采用秦朝的司法体制,但是随着官府政府功能的不断完善,开始演变出以刑部、户部、司直、军机处为中心的中央司法机构。

2、行政机构的变化:割据形成总督州、总管省、地方封地三级制度,总督州由五个总管省组成,每个总管省有多个参照封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由半封地、议众小疆、县等一系列行政机构。

同时,它还将地方官府分类管理,形成了以总督、判官、地官、州官等行政管理体制。

3、财政机构的变化:唐朝建立后,将原有的财政体制和财政机构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是实行以财库为中心的财政管理体系。

其次、政府采用新的货币制度作为货币,增加了有关税收的收费,并且实行集税制度。

此外,又将垡役和土地税制度纳入财政体系,以确保政府有足够的财政收入。

承上启下的唐代制度

承上启下的唐代制度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
州(郡)县两级制
唐代地方行政最低级为县,全国凡一千五百七十三县。(天宝初年数。贞观十三年, 有县1511)较西汉略多二百余县,所增不到六分之一。武德初,上县六千户以上,中县 二千户以上,下县一千户以上。开元中,改上县六千户以上,中县三千户以上,未满三 千户为下县。汉制则以万户以上县为‚县令‛,万户以下县曰‚县长‛。 县以上为州或郡。全国州府凡三百五十八(贞观十三年数),较西汉增至两倍。 州长官为刺史,郡长官为太守。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犹如后代之巡抚、 总督,较之汉代仅属司察之任者大异。而隋唐刺史,则犹后代之知府及直隶知州,与太 守仅为互名,已无分别。此为隋唐减削地方政权之一例。又唐制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二 万户以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西汉太守一郡户口有多至二百万以上者。西汉一 县户口,亦有四、五万以上者。可见汉、唐太守权位之迥然不同。 上州刺史只从三品,中、下州刺史正四品。刺史的地位权任,既远非汉比,又 掾吏辟署之权亦削,大部均归中央。于是,中央政务日繁,地方事权日轻。(牛弘 (545—610,在隋曾任吏部尚书)问刘炫:‚魏、齐之时,令史从容而已,今则不遑宁 处,其事何由?‛炫曰:‚往者州惟置纪纲,郡置守、丞,县惟令而已。其具僚则长官 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所以繁也。‛)这又是隋唐大统一政府与秦汉不同一要点。
承上启下的唐代制度
行政系统 九 寺
太 光 卫 宗 太 大 鸿 司 太 常 禄 尉 正 仆 理 胪 农 府 寺 寺 寺 寺 寺 寺 寺 寺 寺
三 国子监 少府监 监(五监) 将作监 军器监 都水监
承上启下的唐代制度
其选授之法,亦同循前代。凡诸王及职事正三品以
上,若文武散官二品以上及都督、都护、上州刺史之在京

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

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

唐朝政治制度:繁荣与衰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朝代之一,其政治制度在当时也是
非常先进的。

唐代设立了许多机构,深化了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科
举考试等诸多方面的制度,而这些制度也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唐代最大的政治制度特点之一是分封制度。

唐代皇帝为了维持统治,将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即州、县官。

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五
十六个节度使,他们统率地方军政,并颁布诏令,管理地方。

这样分
权的制度使得唐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管理更为优越。

唐朝建立了一个由皇帝直接领导的中央政治机构——三省六部制。

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而“六部”则是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

这些机构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
施政的核心,同时也推动了统治者对各方面的管理。

在唐朝,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唐代比较著名的科举制度,有“三省试”和“殿试”两种考试。

这些考试对雄心士子来说是
一个巨大的机遇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从侧面推动了社会发展。

但是,唐朝的制度也有不足,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例如,唐
朝在执行加强中央集权问题上比较困难,导致地方自治存在乱象和腐败。

还有,三省六部制度虽然对国家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由于权
力过于集中,也容易导致皇权的滥用。

综合来说,唐朝的政治制度是非常先进的。

分封制、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等都对唐朝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制度也有不足,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推动国家制度的不
断完善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