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第三产业发展规划.doc

合集下载

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村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责任单位:**人民政府项目建设责任人:**项目建设时间:**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施工单位:**二、项目背景**村属二半山区,距集镇**公里,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村落,总人口**人,劳动力**人,下辖**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亩,核桃种植**余亩。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农业收入**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万元,其他农业收入**万元,种植业收入占整个农业收入的**,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核桃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三、项目概要(内容、规模、补助资金环节及简明效益) 建设内容及规模:**;资金补助环节:**;简明效益:**。

四、实施期限及步骤- 1 - 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年,项目计划批准下达后由**村村支两委组织实施,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工。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万元。

资金来源:**。

六、操作流程(一)实施方案公示村两委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的实施方案,与资金项目安排表、管理使用要求等信息一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方可实施。

(二)组织实施村民委员会按照按镇审批复核后的方案,村民代表对资金补助方式及标准无异议后方可组织实施。

村民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县、镇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实施监督检查。

(三)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等组织考评验收,最后由镇组织考评验收,验收情况向全村公示。

验收考评结果将作为该村绩效评价依据。

(四)补助标准资金补助标准将按照**村**种植户实际种植情况,按照每坑?- 2 - **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五)资金结算方式项目验收合格、公示无异议,经村民委员会、种植户签字确认后,根据村民实际打坑数量造册直接兑付在农户卡上,严禁无手续大额现金支付项目资金,做到实事求是,专款专用。

(六)资料收集归档资金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制度拨付,对竣工验收后项目资料仍不齐备的不予拨付项目资金,待项目资料补齐后方可拨付。

双峰县洪山殿镇总体规规模论证110823

双峰县洪山殿镇总体规规模论证110823

第一章概论一、镇域概况洪山殿镇位于双峰县城西北部,东经111°48′-111°56′北纬27°38′-27°41′之间,是双峰的北大门,其西部、北部与娄底市的茶园、万宝和涟源市的金石镇接壤,东南面与本县蛇形山镇、走马街镇毗邻。

娄衡(S209)、双涟(S210)两省道交汇于本镇太平寺,国家南北大动脉洛湛铁路穿境而过,镇内有双桥、洪山、双涟三个火车站,其地理位臵、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洪山殿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降雨量达1201.8毫米,绝对气温最高40.0°C,最低于-6°C,地段属泥盆系,丘岗地带,以丘陵为主兼有少量河套平地。

镇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拨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雷峰山,高度321米。

洪山殿镇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石灰石、耐火泥、膨润土、陶瓷泥、铁、锰等矿产资源,尤其以煤炭、石灰石、耐火泥、膨润土为优势资源。

特别是煤炭储量十分丰富,石灰石分布广,覆盖面积达百分之八十五的村组。

近年来,煤炭资源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开发,其中较大的煤矿有洪山煤矿。

煤炭采掘业已经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交通动输、建材等一批相关产业。

全镇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趋向合理。

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2684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值12769万元,第二产业值8032万元,第三产业值6046万元,全年财政总收入达1435万元,农民人平均收入达4548元。

洪山殿镇水资源比较丰富,镜内主干河流有三条,分别为米水河、大边坝河、露天河,其中流量较大的为大边坝河。

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天然储量达0.6亿立米/年,水质较好。

同时镇内水库较多,储量较大。

其中四方井水库面积达278亩,正常高水位时库容216万m2,枯水期水量为192万m3;另较大的水库还有公益水库,面积215亩,库容155万m3,乌龙塘水库46亩,库容10万m3。

娄底市老工业基地现状及改造措施分析

娄底市老工业基地现状及改造措施分析

娄底市老工业基地现状及改造措施分析作者:曾丹魏杲霞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娄底市老工业基地建设起步于“一五”至“三线”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娄底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发展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关键词:娄底市;老工业基地;现状;改造中图分类号: [F2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娄底市老工业区基本现状1.1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较低受历史原因影响,娄底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和投资拉动,工业经济长期停留在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低水平发展模式上,“三高一低”企业较多,企业工业效益较差。

主导产业如钢铁、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均为国家重点调控的产能过剩行业,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而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十分薄弱,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应用不够深入。

工业增长更多的是依靠简单的扩大规模、提高产量、消耗资源以及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1.2结构调整缓慢,经济转型困难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1.4%,虽比1978年的20.1%有所提高,但仍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比湖南省39.3%低7.9个百分点,比全国45%低13.6个百分点。

从产业组织结构来看,大中型企业很少,小型企业众多。

2010年,全市66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大中型企业仅36家(大型企业6家,中型企业30家),94.6%的企业均为小型企业。

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轻工业太轻,传统产业比重过大。

2010年,娄底市轻工业在工业中仅占8.9%,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六大传统产业在工业中占80%左右,经济转型困难。

1.3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较差,空间拓展受限娄底市老工业区中工业企业众多,城市功能复杂,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较差。

路网:路网分布密度不足,社会道路与厂区道路混杂于一体,给安全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较大困扰;道路长期经大型货运车辆辗压,路面破坏严重;跨河桥梁不足,涟水河贯穿于老工业区,但仅有一座桥梁(娄底一桥)连接老工业区的南北交通,给南北交通运输带来严重不便。

湘乡常识

湘乡常识

湘乡,湘军故里,楚南重镇,古称龙城。

位于湖南省中部,北邻韶山22公里,东距长沙80公里,为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

总面积1975平方公里,人口78.72万,下辖3乡15镇4个街道办事处。

中文名称:湘乡外文名称:Xiangxiang别名:龙城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湖南省湘潭市下辖地区:望春门办事处、新湘路办事处等政府驻地:湘乡市务门前街电话区号:0731邮政区码:411400地理位置:湖南省中部面积:1975平方公里人口:78.72万(2010年)方言:湘语(湘乡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著名景点:云门寺,湖南水府旅游区,东山书院,文庙,伏虎井,褚公祠火车站:湘乡站车牌代码:湘C特产:韶峰水泥,骄杨啤酒湘乡城区夜景湘乡,历史悠久,英才辈出。

辛亥革命先躯龚铁铮,共和国军事家、红军杰出将领黄公略,大将陈赓与谭政,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李卓然,上将丁秋生,国际诗人萧三,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一代报人成舍我,“中国佛教最杰出高僧”虚云法师等都诞生在湘乡。

一代伟人毛泽东、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曾分别在湘乡东山学校和湘乡一中求学。

新中国成立后,又走出了贺国强、成思危、宋文汉、丁一平等一批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

概况“自古无湘不成军,天下湘军出湘乡”。

湘乡曾‘以百里之地荟萃群才,以一军之威维系全局”、“以一县之兵,征伐十八省”,历经半个多世纪,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旅游资源这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湘乡市风光(17张)发现战国以来的古墓葬5000多座及大量文物。

文庙、伏虎井、褚公祠、观音阁、状元塔、宋窑遗址等20多处古迹保存完好。

宋代古刹云门寺,内有全国第二大千手千眼观音塑像和汉白玉雕刻的十八罗汉,成为国内外佛教信徒拜谒的圣地,整日香火绵绵,钟磬悠悠。

湖南水府旅游区,碧波荡漾,山峦影叠,风景秀丽,步移景换,享有“天下水府、人间瑶池”之美誉,为湖南省新潇湘休闲八景之一。

2011年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娄底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娄底市统计局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积极化解各种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实现生产总值837.86亿元,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2.8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6.93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8.09亿元,增长11.0 %。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7:53.8:31.5调整为14.7:55.7:29.6。

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90.77亿元,增长14.9%,总量占GDP 的比重达到46.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突出成效,全年施工项目1281个,增长20.6%,新开工项目916个,增长26.0%,投产项目855个,增长17.6%。

争取国家和省定项目98个,争取资金80.58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25.25亿元,增长35.1%。

按产业投向分,第一产业投资11.01亿元,增长121.0%,第二产业投资218.82亿元,增长32.9%,第三产业投资195.41亿元,增长34.7%。

按经济类型分,非国有经济投资265.91亿元,增长38.9%,占全市投资的62.5%,国有经济投资159.34亿元,增长29.4%。

按行业分,采矿业投资37.06亿元,增长8.2%,制造业投资163.31亿元,增长39.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53亿元,增长59.8 %。

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工业投资217.90亿元,增长35.0%,占全市投资的51.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1.33亿元,增长34.5%。

财政总收入完成71.63亿元,增长27.0%,一般预算收入39.56亿元,增长31.8%。

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分析

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分析

2019年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图]一、湖南省概况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湖南省下辖14个地级行政区, 其中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共有36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1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122个县级区划。

403个街道、1138个镇、309个乡、83个民族乡,合计1933个乡级区划。

湖南省行政区划分湖南省行政区划分地级市/自治州下辖县区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宁乡市、浏阳市、长沙县株洲市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衡阳市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蒸湘区、南岳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邵东市岳阳市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湘阴县、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汨罗市、临湘市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临澧县、石门县、澧县、津市市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安化县、桃江县、南县、沅江市娄底市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郴州市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双牌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怀化市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洪江管理区湘西土家族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苗族自治州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湖南省经济发展情况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双峰县梓门桥镇白山村村庄整建规划说明书

双峰县梓门桥镇白山村村庄整建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城镇经济及城市化高速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一方面城镇经济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创造条件,促进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出路和空间;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容易出现贫富悬殊和城乡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从而导致经济社会徘徊不前、动荡不安,社会形势迫使农村必须寻找出路、快速发展。

同时白山村建设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发展中随之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初级开采的基础上,现状工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工业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村民经济收入增加了但生活质量却跟不上发展,“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现象突出。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发展战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应白山村的要求,双峰县委县政府将该村确定为全县村庄整治示范村之一,并要求按照山区农村示范村的总目标编制该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第二章基本情况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社会状况白山村属行政建制村,隶属双峰县梓门桥镇,位于县城东北部,梓门桥镇的西北部,距县城约13公里。

其北界永胜村、东湾村,东临源泉村、南连周井村、五异村、香泉村,西与燕岩村接壤。

白山村辖17个村民小组,236户,916人,总面积2.41平方公里。

2、自然及资源条件白山村地形地貌主要以山地为主,全村三面环山,西北高,中部及东南低并有山地穿插其中,地形极为复杂。

地形高程介于235.9-83.1米之间,其中山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4%。

白山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其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降水量1413毫米,全年雨日155.2天,全年日照时数1524.4小时,年平均风速1.7米/秒,无霜期280天左右。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1章项目概况 (4)1.1 项目名称 (4)1.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4)1.2.1农业基础设施加强 (4)1.2.2 农产品价值链开发 (5)1.2.3产业发展与市场连接 (6)1.2.4项目管理能力建设 (7)1.3项目总投资及来源 (7)1.4 项目建设期 (8)1.5 项目执行机构 (8)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2.1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8)2.1.1 项目建设背景 (8)2.1.2 项目建设的意义 (8)2.1.3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10)2.2 项目创新 (11)2.2.1 项目建设理念创新 (11)2.2.2 项目建设技术路径创新 (11)2.2.3 项目融资机制创新 (11)2.3 项目的效果及示范作用 (12)2.3.1 项目预期效果 (12)2.3.2 项目示范作用 (12)第3章项目建设条件、内容、规模及方案 (12)3.1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2)3.1.1国家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12)3.1.2 项目区农民有热切期望 (13)3.1.3 有成熟技术与人才队伍,劳力充足 (13)3.2项目建设的不利因素 (13)—1—3.4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方案 (15)3.4.1项目建设名称 (15)3.4.2项目建设目标 (15)3.4.3项目建设地点 (15)3.4.4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6)3.4.4.1农业基础设施加强 (16)3.4.4.2农产品价值链开发 (18)3.4.4.3产业发展与市场连接 (19)3.4.4.4 项目管理能力建设 (20)3. 5项目主要技术路线 (20)3.6项目总投资及来源 (21)3.4.8产品方案 (22)3.4.9建设期限 (23)3.4.10技术保障措施 (23)第4章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 (27)4.1 投资估算 (27)4.1.1基本建设投资 (27)4.1.2建设期利息和承诺费 (27)4.1.3流动资金估算 (27)4.2 国内配套资金 (29)4.3贷款规模及用途 (29)第5章项目业主简况及实施组织安排 (30)5.1 项目业主简要情况 (30)5.1.1 项目农户 (30)5.1.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30)5.3 项目准备、实施组织安排 (33)5.3.1项目领导小组 (34)5.3.2项目管理联合办公室 (34)5.3.3项目技术咨询委员会 (34)第6章偿还及担保责任 (34)—2—6.1贷款及贷款偿还 (34)6.2项目贷款转贷、担保方式和还款责任 (34)6.2.1贷款转贷、担保方式 (34)6.2.2还款责任 (35)6.3项目专用账户及管理 (35)第7章项目效益 (35)7.1经济效益 (35)7.2 社会效益 (36)7.3 生态效益 (36)第8章项目风险 (37)8.1 组织管理风险 (37)8.2 投资风险 (37)8.3 技术风险 (38)8.4 自然风险 (38)8.5 政策风险 (38)8.6 对项目受益者的风险 (38)8.7 农村发展的宏观经济支持能力不足的风险 (39)8.8 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39)—3—第1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结果规划贷款与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资金结合起来,依靠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基础,突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选择产业融合的具体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峰县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第三产业是除农业(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二产业)以外其它行业的统称。

包括了流通领域、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领域,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领域和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领域。

相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潜在需求更大,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县域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此“十二五”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进一步确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重点,统筹协调各项政策,解决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一、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双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保持了我县第三产业稳步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繁荣城乡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累计发放“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405万元。

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6亿元,同比增长18 %,第三产业增加值25.1亿元,同比增长7.4%。

1、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商业网络发展较快。

我县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7个,其中综合市场2个,专业市场7个,集墟市场31个,菜市场7个,现有超市150多家,其中大型日用品超市9家。

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工程,至2009年底共建成标准化农家店377家。

二是商务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617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0.6%。

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对GDP的贡献为28.4%,住宿餐饮业增加值0.74亿元,对GDP的贡献为1.1% 。

全县从业人员53万人,其中商贸流通从业人员约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5.8%。

2、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第三产业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当前我县流通业已经是私有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为主导。

2009年底,全县共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商业网点8475个,吸纳就业人数近4万人,住宿、餐饮业共115家,其中星级以上酒店8家,美容美发、洗浴、歌厅等服务和休闲娱乐企业为289家。

在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流通企业占8%,个体私营流通企业占92%。

在就业人数方面,两者的比重为6%∶94%。

通过承包、租赁、售卖、改制等方式全部完成了改革,县供销、商务等系统的企业也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基本实现了放开搞活。

3、三产项目建设加快。

全县上规模的超市已达120多家,其中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超市3家,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8家。

专业市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农机机电大市场2003年正式投入营运,2009年成交额已突破10亿元,其产品辐射全国各地;占地115亩的新城建材大市场2004年正式开业, 2009年,成交额已突破7.8亿元,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双峰小商品服装城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达38000平方米,有铺面330余个,为我县专业市场的建设树立了样板。

2007年1月30日开街的青树坪镇富厚商业街是湖南省第一条乡镇步行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性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占地面积2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596平方米,商业面积18000平方米,门面238个,住房170套,现已成了周边县市的重要商业中心。

国藩家电大厦也已成为我县工业品市场的一大亮点; 08年投资600多万元完成对国藩故居富厚堂修缮和文物收集工作的基础上,09又投资800多万元做好白玉堂的修建工作,同时为加快了曾国藩故居4A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成功引进山西银焱集团投资5亿元对曾国藩故居旅游进行整体开发。

4A级宾馆双峰神农大酒店也以破土动工;湘中家俬城、永鑫步行街正处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和规划中;2008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7112万元,比上年增长11.5 %。

4、旅游产业蓄势待发。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曾国藩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已创建4A级旅游景区;蔡和森纪念馆属国家AAA级红色精品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被命名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娄底市委市政府廉政教育基地、娄底市党性教育基地;水府庙水库双峰风景区为国家旅游局批准的B类旅游风景区,围绕“农家乐”,打好“休闲牌”,做好“水文章”,念好“生态经”,建成了一批农家乐示范点;初步形成了双峰旅游线路一水府旅游区——水府庙水库大坝——溪砚工艺厂——洛阳湾古建筑群——曾国藩故居——蔡和森纪念馆;旅游商品开发取得突破,现已拥有国藩溪砚、新富艺仿古旅游家俱用品厂、松源木业旅游工艺品加工厂等旅游商品制造企业。

其它景点如九峰山、雷峰山、仙人寨等也进行整体规划和项目包装,并对外推介。

2008年接待游客76万人次,增长52%,实现旅游总收入4.09亿元,增长46%。

5、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势头较好。

截止2009年底,已注册登记的中介机构有10多家,阳光家政、新桥家政、万通信息咨询中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目前业务开展良好,另外还未登记的的民间中介组织有20多家。

6、金融服务业稳步发展。

至2009年,全县共有金融单位40家,保险业13家;其中2008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98931万元,同比增长26.2%;保险公司保费收入 22342万元,同比增长126.4%。

金融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我县机械工业开发区的建设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7、城乡交通邮电更加便捷。

2008年底,全县通车公路里程3797公里。

全年完成县到乡镇公路建设56.5公里,农村通畅工程水泥路硬化完成396公里。

全县拥有民用汽车4638辆,增长15.3%。

其中载货汽车4224辆,增长17.1%;载客汽车414辆。

全年客运量882.47万人,客运周转量23771.41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428.92万吨,货运周转量8977.32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9518万元,增长8%。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0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5168万元,增长20.8%。

固定电话用户109194户;移动电话用户186979 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2749户。

8、文化、卫生、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全县共有文化站16个,艺术表演团体49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17.5万册,比上年增加1.5万册,接待读者13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电视台1个,电视差转台13个,全县有线电视用户24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共有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单位110个,其中医疗卫生机构26个,即医院、卫生院22个,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 个。

拥有医疗病床1388张,卫生技术人员1315人。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教育单位378个,其中文化、体育有12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第三产业总量扩大,但仍处于不发达状态。

主要是一是体制制约。

部分服务行业如银行、保险、电信、邮政、铁路等仍处于政策性垄断经营的状态之中,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准入门槛,经营主体、投资渠道单一,竞争力弱,市场化程度低,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观念制约。

各级各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服务,重第一、二产业,轻第三产业的倾向,其结果,必然导致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其他产业发展滞后。

2、是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双峰是一个农业县,城镇化、工业化起步晚,基础簿弱,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强县战略必然成为我县工作重点,因而三产业发展会相对滞后,仍至处于起步阶段。

也正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导致了双峰城镇化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低。

2009年,双峰城市化率为26.2%,比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8.6个百分点、14.9个百分点、2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8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2973元和46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26元。

城镇化水平不高,使三产业发展空间受到局限;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制约了消费需求,影响了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3、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大。

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尽管双峰第三产业已呈现“传统行业为主体,门类齐全、各业并举”的势头,但以商贸流通业构成三产主体,从传统第三产业的近年发展速度看,其发展势头良好。

然而,新兴的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较迅速,但所占比重仍然很小。

4、第三产业化程度较低。

由于缺少规划,发展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且市场规模小、档次低、辐射面窄,为生产服务的程度不高。

第三产业滞后还表现在产业层次低,产业的资金、技术、信息含量不高,统一的、开放的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农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远远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第三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开放市场、、扩大内需、扩大就业三个目标,以商贸流通业、旅游资源开发、宾馆娱乐、餐饮服务、金融与保险、交通通信、房地产等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创新发展思路,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旅游业龙头地位,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以全面来促进我县第三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不断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二、工作思路以中心城镇和重要风景名胜点为载体,在整个县域范围内规划并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重点城镇及风景名胜地之间的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和落实好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软硬发展环境;着力引进外来资本,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开发大型三产项目,;依靠政府引导、市场主体、规划启动、开放驱动、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三、第三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加快第三产业领域的产业化步伐,提高第三产业市场化比重,第三产业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市场化,使市场化经济运行机制在第三产业领域逐步建立起来。

总量增长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县三产业业增加值达8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

基本形成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三大重点行业发展为龙头,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中介服务、其它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