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生理特点

合集下载

肝的特点——精选推荐

肝的特点——精选推荐

肝的特点1.肝之为脏,体柔⽽⽤刚,内阴⽽外阳,盛动易⽽荣养难。

肝为脏⾎之脏⽽有疏泄功能。

肝阴肝⾎为其体,肝⽓肝阳为其⽤。

阴⾎柔涌,阳⽓刚烈。

肝阴滋润濡养,肝阳主升主动。

所谓“体柔⽽⽤刚”、“内阴⽽外阳”以及“体阴⽽⽤阳”等说,均指此⽽⾔。

在病理上,肝⽓肝阳易升易动,如肝⽓横逆,肝阳亢盛、肝⽕上炎等;肝阴肝⾎易耗易虚,如肝阴亏损、肝⾎不⾜等。

且滋阴最难,阴亏不能涵阳则阳更亢,因⽽⼜谓“盛动易⽽荣养难”。

参见“肝为风⽊之脏,因有相⽕内寄,体阴⽤阳”条。

2.肝⽆补法者,以肝⽓之不可补,⽽⾮谓肝⾎之不可补。

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烈,属⽊,与春⽓相应⽽多升发,容易表现为有馀太过之病态,所以对肝⽓不可补,补则其⽓愈升⽽性愈亢,从⽽导致肝阳、肝⽕上炎⼀类病证。

从这⼀意义上说“肝⽆补法”。

但是肝⼜有脏⾎的功能,且位居下焦,其体阴柔,可以制约其阳刚之性,以维持其动态平衡。

补肝⾎、养肝阴可遏制肝⽓肝阳之过亢。

本条辨证地阐述了肝脏“体阴⽤阳”的特点,弥补了“肝⽆补法”的不⾜,为滋养肝阴、育阴潜阳等治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3.肝⽓⼀逆,诸⽓皆逆。

肝为刚脏,体阴⽽⽤阳,其⽣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肝⽓⽅⾯。

肝主疏泄,主全⾝⽓机的疏通、畅达、升发。

正常的疏泄功能,对于⽓的升降出⼊之间的平衡协调⾄关重要。

如果肝升发太过,下降不及,便会引起肝⽓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胀痛、⾯红⽬⾚、急躁易怒等病理表现。

肝⽓上逆⾎随⽓涌,可引起吐⾎、咯⾎等病理变化。

肝⽓犯胃,胃失和降,便出现嗳⽓、呃逆等症。

若肝⽓上逆犯肺、肺失肃降,可见咳逆上⽓,甚则咯⾎等症。

综上所述,肝⽓上逆,⾮但⾎随⽓逆,⽽且可引发胃⽓上逆、肺⽓上逆等症,故说“肝⽓⼀逆,诸⽓皆逆”。

4.肝⽓不可亢,肝⾎不可亏,乃治肝之要诀也。

疏泄⽓机和脏⾎为肝脏两⼤功能。

⼀旦肝之功能失常,则主要表现为肝⽓过亢与肝⾎不⾜。

肝为刚脏,体阴⽤阳,肝⽓肝阳易升易动,肝⽓亢盛常易耗其阴⾎。

肝阴肝⾎亏耗,不能涵阳,⼜会阳亢⽆制,故⼆者常互为因果。

肝脏基本生理病理变化

肝脏基本生理病理变化

肝脏基本生理病理变化肝脏属于人体重要器官,具有代谢、储存糖原、除去毒素等功能。

同时肝脏也可以制造胆汁,具备排泄胆汁的功能。

虽然肝脏具备功能较多,但是其也是脆弱器官,若是不能较好的保护肝脏很可能会致病。

当病毒进入到肝脏后,会导致肝脏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肝脏内出血,使肝脏肿大,导致肝脏的正常功能衰退。

虽然一些肝病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少数肝病具有迁延不愈特点,甚至还可能会演变成为慢性肝炎,因此应了解肝脏生理病理变化以避免肝疾病发生及发展。

肝脏生理功能1.消化脂肪,排泄胆汁:肝脏为排泄胆汁的重要功能,胆汁属于一种肝细胞形成的黄颜色的消化液体,功能如下所示:①对脂肪进行乳化,可使脂肪滴,变小和细,从而便于被吸收;②肠道内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通过盐酸的作用,产生水溶性颗粒而被吸收掉;③脂肪酸的吸收;④对结肠、小肠蠕动产生刺激;⑤加快铁、钙的吸收。

(2)灭火激素、代谢营养物质:肝内代谢物质有以下几种:①蛋白质:蛋白质主要是由肝脏,利用氨基酸或者糖、脂肪的转化而产生的。

②脂类:胆汁对于吸收和消化脂肪,能够有着一定的影响;肝脏可以氧化脂肪酸,使得酮体形成,而该物质的形成,可以予以肝外组织,提供一定的能力。

③糖类:在人体器官当中,肝脏可以保障血当中的糖含量处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当人在进餐之后,血糖会明显升高,而较多的葡萄糖,会使人有肝糖原形成,并被积存于人的肝脏当中。

若是人处于空腹的状态下,空腹进肝糖元又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水平。

肝脏能将已被吸收的半乳糖、果糖等转换为肝糖原,如果人处在饥饿状态,会导致肝糖原储备量、糖供给不足下降,肝脏可糖异生。

针对成年人来说,肝脏的糖原约为100克到150克。

(3)吞噬异物,解毒排毒:肝脏属于人体当中主要解毒器官,内代谢或是外来的有毒成分,都会通过肝脏处理,使得有毒的物质转换成大溶解度或无毒物质,之后经尿液等排出体外。

肝脏的解毒基本原理:①吞噬性:肝脏内星状细胞,会将染科、细菌等吞噬,因此肝脏防御功能极好;②蓄积性:生物碱类物质,能在肝脏内储存,之后被慢慢的批量释出,将中毒程度明显降低;③分泌效果:针对重金属类物质、肠道细菌,能够经胆汁被分泌并排出;④化学效果:肝脏有结合、氧化等效果,结合效果为肝脏解毒重要方式。

肝的生理特性-中西医考试复习知识点

肝的生理特性-中西医考试复习知识点

肝的生理特性是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需要复习的内容,整理了相关资料供广大考生参考!1.肝喜条达:条达,舒展、条畅、通达之意。

抑郁,遏止阻滞。

肝为风木之脏,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宛如春天的树木生长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

肝主升发是指肝具升发生长,生机不息之性,有启迪诸脏生长化育之功。

肝属木,其气通于春,春木内孕生升之机,以春木升发之性而类肝,故称肝主升发,又称肝主升生之气。

条达为木之本性,自然界中凡木之属,其生长之势喜舒展、顺畅、畅达,既不压抑又不阻遏而伸其自然之性。

肝属木,木性条达,故条达亦为肝之性。

肝喜条达是指肝性喜舒展、条畅、畅达,实即肝之气机性喜舒畅、调畅。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气升发、柔和、舒畅,既非抑郁,也不亢奋,以冲和条达为顺。

所以,唐容川说:“肝属木,木气冲和发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血证论。

脏腑病机论》)。

若肝气升发不及,郁结不舒,就会出现胸胁满闷、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等症状。

如肝气升发太过,则见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头痛头胀等症状。

肝的这种特性与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肝气升发条达而无抑遏郁滞,则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是肝喜升发条达之性所决定的。

故曰:“肝之性,喜升而恶降,喜散而恶敛”(《读医随笔。

平肝者舒肝也非伐肝也》),“以木为德,故其体柔和而升,以象应春,以条达为性……其性疏泄而不能屈抑”(《内经博议》)。

2.肝为刚脏: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气易逆易亢,其性刚强,故称。

刚,刚****急之谓。

肝脏具有刚强之性,其气急而动,易亢易逆,故被喻为“将军之官”。

肝体阴用阳,为风木之脏,其气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也忌过亢。

肝为刚脏系由肝体阴用阳之性所致。

肝体阴柔,其用阳刚,阴阳和调,刚柔相济,则肝的功能正常。

故日:“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神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临证指南医案。

肝的生理功能

肝的生理功能

肝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

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冠,谋虑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肝于胆相为表里。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 主疏泄疏,就是疏通;泄,就是发泄、生发。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动、主升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调畅气机气机,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的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的活动也就正常和调。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是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就显现不足,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形成气机不畅、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二是肝的升发太过,则其的升发就显现过亢,气的下降就不及,从而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目胀痛、面红耳赤、易怒等病理表现。

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而导致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病理变化。

甚则可以导致卒然昏不知人,称为气厥,“阳气者,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

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障碍,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因此,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形成血瘀,或为癥积、肿块,在妇女则可导致经行不畅、通经、闭经等。

气机的郁结,也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水等病理产物,或为痰阻经络而成痰核,或为水停而成臌胀。

关于人类肝脏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

关于人类肝脏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

关于人类肝脏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人类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其平均重量约为1.5kg,占据腹腔内的右上部。

它不仅具有消化、代谢、解毒等多种生理功能,还能够制造胆汁、储存血糖等重要物质。

本文将分别从肝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肝脏。

一、肝脏的结构特点肝脏由肝实质和肝管组成,其中肝实质是肝脏最为重要的组织,占据了大部分肝脏空间。

肝实质的内部由肝小叶组成,每个肝小叶都由许多肝细胞构成。

肝小叶外形呈五边形或六边形,大小约为2-3毫米,中央有一根位于肝管轴线上的中央静脉,而每个肝小叶的四周均有许多窦腔,这些窦腔贯穿整个肝小叶,从而形成了肝窦系统。

肝细胞是肝脏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它们长约20微米,宽约10微米,是一种多边形的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等3个部分组成。

小肝细胞的细胞质有肝细胞核、核仁和各种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

而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控制了生物体内的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

此外,肝细胞上还有丰富的内质网,这个内质网是肝细胞内合成、贮存、代谢细胞内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场所之一。

二、肝脏的生理功能1.代谢功能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能够代谢人体内多种物质。

例如,它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并储存在肝细胞内;在机体耗能时,糖原可被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

此外,肝脏还能将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基酸转化为与尿素,使尿素排出体外,从而避免了体内毒素残留 bring cause 等问题。

同时,肝脏还可以代谢脂肪、支链氨基酸等物质,让它们被更好地利用。

2.分泌功能肝脏还能够分泌多种物质,其中最为重要的物质是胆汁。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盐能够将脂肪分解成较小的颗粒,使它们更容易被肠道吸收。

同时,胆汁还能够将肝内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排泄出体外。

此外,肝脏还能积极分泌多种蛋白激素、代谢产物以及辅因子,这些物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肝脏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肝脏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3.内分泌器官
合成胰岛素样的生长因子-Ⅰ( IGF-
); 合成促血小板生成素(TPO); 合成血管紧张素原; 转化或代谢激素。
红细胞破坏和胆红素的排泄
01
调节中间代谢: 肝脏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产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其本身的能耗和氧耗占机体总量的20%。
02
碳水化合物代谢;
01
脂肪代谢;
2
肝血流量的自动调节
01
门静脉血的pH、PO2↓→肝动脉血流量↑, 餐后血渗透压↑→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量↑。
02
外源性调节
01
当发生全身低血压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液再分布,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门静脉和肝动脉的α受体,门静脉和肝动脉收缩,肝血流量降低。
02
(一)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
01
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增加表明可能有肝细胞坏死,但特异性差。
碱性磷酸酶(AKP):为估计胆道系统完整性的一个敏感指标,同样特异性差。
02
A
B
C
非结合型(间接)胆红素,
结合型(直接)胆红素。
血清总胆红素,
血清胆红素测定:
非结合型
结合型
胆红素产生过多─溶血, 酶系统不成熟─早产儿、新生儿黄疸, 遗传缺陷─Gilber’s综合征, 药物性。
2、全身麻醉:
注意呼吸支持,纯氧吸入。
(三)麻醉方式:均适用
(四)全麻诱导
01
严重肝功障碍,有大量腹水的病人,应按饱胃对待,做
02
快速诱导;
03
诱导应小量多次给药,减少循环波动;
缺氧;
严重应激反应;
药物毒性;
输血;
感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肝的两个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肝的两个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疏,即疏通。

泄,即发泄、升发。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机,使之畅达的功能。

⽓机,即⽓的运动。

⼈体各组织器官的⽣理活动,依赖于⽓的运动。

⽽肝的疏泄功能,对于⽓机的调畅,起着重要的作⽤。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机调畅,周⾝各组织器官的⽣理活动就正常。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就可产⽣种种病变。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 (1)促进⾎液运⾏和津液代谢:⾎液的运⾏和津液的代谢,均有赖于⽓的推动作⽤和⽓机的调畅。

⽽脏腑之⽓的⽣理活动,亦要依靠肝⽓的疏通,⽅能畅达⽽有序。

故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机调畅,便能够促进⾎液营运不休和津液正常代谢。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脾胃是具有消化功能的主要脏器,⽽肝的疏泄功能,对脾胃的消化起着协助作⽤。

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脾胃⽓机,使脾胃之⽓维持其升清与降浊的特点,从⽽保证正常的消化吸收。

另⼀⽅⾯肝能分泌与排泄胆汁,胆汁是肝之余⽓积聚⽽成,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3)调畅情志活动:情志活动属于⼼所主管,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机的调畅。

⽽肝能疏通⽓机,所以肝具有调畅情志活动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机调畅,则情志活动舒畅,⼼情开朗,既⽆亢奋,也⽆抑郁。

(4)通调排精与排卵:⼥性⽉经的来潮和周期、经量等正常与否,以及男⼦的排精等,均与肝的疏泄功能关系密切。

肝⽓畅达,⾎脉流通,则⽉经通调,表现为周期、经量均正常。

男⼦精液的贮藏与施泄,以及⼥⼦的按时排卵,是肝肾闭藏与疏泄等作⽤相互协调的结果。

由于妇⼥⽉经及⽣育与肝的功能关系密切,所以古⼈有“⼥⼦以肝为先天”的说法。

2.主藏⾎ 肝藏⾎,是指肝具有贮藏⾎液、调节⾎流量和防⽌出⾎的⽣理功能。

其藏⾎的⽣理意义,有涵养肝⽓、调节⾎量、濡养肝及筋⽬、为经⾎之源及防⽌出⾎等五⽅⾯。

肝脏是⼈体贮藏⾎液的主要器官,犹如贮⾎的仓库⼀样。

在正常情况下,⼈体的⾎液是运⾏不息的,但肝内必须贮存⼀定量的⾎液,以应付⼈体在特殊情况下(如⼤量失⾎、剧烈运动以及紧张劳动时)的需要。

肝脏的生理

肝脏的生理

• 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增加表明可能 有肝细胞坏死,但特异性差。
• 碱性磷酸酶(AKP):为估计胆道系统完整性 的一个敏感指标,同样特异性差。
血清胆红素测定:
1.血清总胆红素 2.非结合型(间接)胆红素 3.结合型(直接)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血浆蛋白测定─反映肝脏功能重要指标: 在慢性肝炎病人,血浆白蛋白降低表明有肝
肝脏解剖生理与循环代谢
史素慧 2019-9-18
肝脏概述
•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实质器官,最大的腺体
器官的。 • 参与消化、物质代谢、分泌、排泄、解毒、
凝血、免疫等。
肝脏的位置与毗邻
•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 腹上区,小部分达左季肋 区,约重1200-1500g
• 肝大部分被肋所掩盖,仅 在腹上区的左、右肋弓之 间有小部分露于剑突下
(二)静脉麻醉药与麻醉性镇痛药
• 所有的阿片类药物均引起阿狄括约肌痉挛 而增加胆道内压:芬太尼>吗啡>哌替啶>布 托啡诺。
• 单次剂量的芬太尼及丙泊酚在肝病患者和 正常肝功患者之间的药代动力学无差异, 仅清除半衰期略有差异。提示在进行性肝 病患者重复多次使用该类药物后,药物清 除率减慢,有增加药理作用之虑
低血压、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等); • (4)、ELISA检测到血清中抗三氟乙酰乙酸
(TFA)抗体
• 2、单独吸入恩氟烷、异氟烷等不易引起肝 毒性。
• 3、七氟烷的代谢产物六氟异丙醇,且生成 率极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失活;七氟 烷的代谢产物没有三氟乙酰乙酸(TFA)生 成,因此几乎没有肝毒性。
• 压力: 120mmHg
6-12mmHg
• 受体: α 1 β 2
α 1 D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若肝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常见两目干涩; • 若风火赤眼,肝经湿热,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
5.与春气相通应
肝与春气相通应,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自然界生 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人体肝主疏泄,恶抑郁 而喜条达,为“阴中之少阳”,故肝与春气相通应。因此, 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应顺应春气的 升发和肝气的畅达之性。 春季天气转暖而风气偏盛,人体之肝气应之而旺,故素体 肝气偏旺、肝阳偏亢或脾胃虚弱之人在春季易发病,可见 眩晕、烦躁易怒、中风昏厥,或情志抑郁、焦虑,或两胁 肋部疼痛、胃脘痞闷、嗳气泛恶、腹痛腹泻等症状。
肝脏的生理特点
肝脏的生理特点
生理功能
生理特性
一、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有肝“体阴而用阳” 之说。 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 抑郁,故称之为“刚脏”。 (肝为藏血之脏,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 主疏泄,其气主升主动,又主筋而司运动, 其作用属阳。)
⑶濡养肝及筋目:《素问•五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足 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如肝血不足,不 能濡养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不能濡养筋,则筋脉 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⑷为经血之源:肝藏血而称为血海,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与 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也称为“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肝藏 血充足,冲脉血液充盛,是其月经按时来潮的重要保证。肝血不 足时,可见月经量少,甚则闭经。 ⑸防止出血:肝主凝血以防止出血。气有固摄血液之能,肝气充 足,则能固摄肝血而不致出血;又因肝气主凝,肝阴充足,肝阳 被涵,阴阳协调,则能发挥凝血功能而防止出血。故明•章潢 《图书编》说:“肝者,凝血之本。”
大怒暴怒,可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表现为烦躁易怒,激动亢奋, 称为大怒伤肝;郁怒不解,则易致肝气郁结,表现为心情抑郁, 闷闷不乐,称为郁怒伤肝。
临床辨证属郁怒者,当以疏肝解郁为治;属大怒者,当以平肝降逆为治。
4.在液为泪
• 泪由肝精肝血所化,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 • 泪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
• 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 侵入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 物的作用。
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则气机调畅,气血调 和,经络通利,脏腑、形体、官窍等的功能活动也稳 定有序。
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称为肝失疏泄。 分为两个方面:

肝气的疏泄功能不及,常因抑郁伤肝,肝气 不舒,气机不得畅达,形成气机郁结的病理 变化,称为“肝气郁结”,临床表现为闷闷 不乐,悲忧欲哭,胸胁、两乳或少腹等部位 胀痛不舒等。

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常因暴怒伤肝,或气 郁日久化火,导致肝气亢进,升发太过,称 为“肝气上逆”,多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 头痛,面红耳赤,胸胁乳房走窜胀痛,或使 血随气逆而吐血、咯血,甚则卒然昏厥。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运血,气行则血行, 故说肝气的疏泄作用能促进血液的运行,使之畅达而无瘀滞。
正因为肝的疏泄作用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分 泌排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肝病常影响脾胃及胆 的功能,出现胸胁胀满、腹胀腹痛、纳呆、嗳气、 恶心、呕吐等症。 治法:疏肝健脾、疏肝和胃、疏肝理气。
⑶调畅情志:
肝气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气机,因而能使人心情舒畅, 既无亢奋,也无抑郁。
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心情舒畅,情志活 动正常;若肝气的疏泄功能不及,肝气郁结,可见心情抑郁不乐, 悲忧善虑;若肝气郁而化火,或大怒伤肝,肝气上逆,常见烦躁易 怒,亢奋激动。
若气机郁结,则血行障碍,血运不畅,血液瘀滞停积而为瘀 血,或为癥积,或为肿块,在女子可出现经行不畅、经迟、痛经、 经闭等。 若肝气上逆,迫血上涌,又可使血不循经,出现呕血、咯血 等出血,或女子月经过多、崩漏不止等症。
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布,故说肝的疏泄作用能促进津 液的输布代谢,使之无聚湿成水生痰化饮之患。 若肝气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郁结,亦会导致津液的输 布代谢障碍,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出现水肿、痰核 等病症。
• 另外,肝为刚脏与肺为娇脏相对而言,左升右降, 刚柔并济。若肝气升动太过,肺气肃降不及,则出 现“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
2.肝主升发
• 肝主升发,是指肝具有升生阳气以启迪诸脏,升发 阳气以调畅气机的作用。故又言肝主升生之气。
• 肝在五行属木,通于春气。类比春天树木的生长伸展和生 机勃发之性,肝气具有条达舒畅、升发生长和生机盎然的 特性。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法于自然阴阳升降之道。其 中肝气对气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升举、疏通之作用。少阳 肝脏应阳升之方,行春升之令,其气以升发为顺,主人体 一身阳气之升腾。
谢谢!
由于情志异常与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有密切的关系,故 治疗请治病时应着重调理肝气。
⑷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 肝也。” 指出男子精液的贮藏与施泄,是肝肾二脏之气的闭藏与疏泄作 用相互协调的结果。肝气的疏泄功能发挥正常,则精液排泄通 畅有度;肝失疏泄,则排精不畅。 女子的按时排卵,也是肝气疏泄和肾气闭藏功能相互协调的体 现。 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则月经周期正常,经行通畅;若肝 失疏泄,气机失调,则间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甚或痛经。
治疗此类病证,常以疏肝为第一要法。
2.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藏血的意义有以下五个方面:
涵养肝气
防止出血
调节血量
为经血之源
濡养肝及
筋目
⑴涵养肝气: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化生和涵养肝气,使之 冲和畅达,发挥正常的疏泄功能,防止疏泄太过而亢逆。 ⑵调节血量: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根据生理需要调节人 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 化、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 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实现的。 《素问•五藏生成》说:“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解说: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 脏。何也?肝主血海故也。”
⑵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 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从 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胆汁乃肝之余气所化, 胆汁的分泌排泄受肝 气疏泄的影响
疏肝健脾 疏肝和胃
脾胃
食物的消化吸收要借助 于胆汁的分泌排泄

疏肝理气
如果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上 逆,胆汁则不能正常的分泌排泄,可导致胆汁郁滞, 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临床可出现食欲减退、口苦、 黄疸、厌食油腻、腹胀、腹痛等症。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

爪甲亦赖肝精肝血以濡养,因而肝之精血的盛衰,可以影 响到爪的荣枯,而观察爪甲的荣枯,又可以测知肝脏功能 正常与否。肝精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红润光泽;若肝 精肝血不足,则爪甲萎软而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 裂。
2.在窍为目
目为视觉器官,具有视物功能,故又称 “精明”。 肝的经脉上连目系。肝之精血气循此经 脉上注于目,使其发挥视物作用。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五行 木 火 土 五脏 肝 心 脾 形体 筋 脉 肉 五华 爪 面 唇 五窍 目 舌 口 五志 怒 喜 思 五液 泪 汗 涎














1.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之气的升降、胆 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的作用。
二、肝脏的生理特性
肝为刚脏
肝主升发
1.肝为刚脏
• 肝为肝脏,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 理特性而言。肝气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内寄相火, 主升主动,皆反映了肝为刚脏的生理特性。 • 肝病常表现为肝气太过的病理变化,如肝气上逆、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和肝风内动等,临床多出现眩 晕、面赤、烦躁易怒、筋脉拘急,甚则抽搐、角弓 反张等症状,也反证了肝气的刚强躁急特性。
若肝精肝血不足,则会导致两目干涩、视物不清、 目眩、目眶疼痛等症;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 风内动则目睛上吊、两目斜视;因情志不畅,致 肝气郁结,久而火动痰生,蒙阻清窍,可致二目 昏蒙,视物不清。临床上凡目疾主要以治肝为主。
3.在志为怒
怒由肝之精气所化,故说肝在志为怒。
怒志人人皆有,一定限度内的情绪发泄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有重要意 义,但大怒或郁怒不解,对于机体是一种不良的刺激,既可引起肝气郁 结,气机不畅,精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痰饮瘀血及癥瘕积聚内生,又可 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发为出血或中风昏厥,如《素问•举痛论》说: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 由于肝气主升发之特性,决定了肝之病变以升泄太 过为多见,临床多表现肝阳上亢、肝气上逆的病理 变化,故前人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三、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正是由于筋的收缩、 弛张,关节才能运动自如。因此,筋的内涵,实际应 包括有收缩功能的肌肉和有传导支配作用的条索样组 织(如神经)在内。
筋的功能依赖于肝精肝血的濡养。肝精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运动 灵活,能耐受疲劳,并能较快地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 若肝精肝血亏虚,筋脉不得濡养,则筋的运动能力就会减退,可出 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征象。老年人动作迟缓,运动 不灵活,动则容易疲劳,就是由于肝精肝血衰少,不能养筋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