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分析_吴保生

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分析_吴保生
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分析_吴保生

文章编号:1005-0930(2006)03-0427-08 中图分类号:TV1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5-07-20;修订日期:2006-08-2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3CB415206)作者简介:吴保生(1959 )男,教授.

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分析

吴保生, 褚明华, 府仁寿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摘要:分析了开发较早的美国科罗拉多河的水沙变化趋势,依据资料为1926

1984年干支流3个代表测站的年水沙量资料,主要讨论了水利工程建设对水沙

变化的作用.结果显示水库修建给科罗拉多河的水沙变化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影

响,水库修建往往导致下游测站沙量的急剧减小,并通过干支流一系列水库的共

同作用,可以造成河流来沙量趋势性减少的效果.

关键词:科罗拉多河;水利工程;水沙变化;减水减沙

我国一些大河流如黄河和长江,近年来随着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一系列大型水库的修建,使得河流主要测站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位于黄河中游的潼关站

[1],1961 1985年平均年来水量为406 3 108m 3,1986 1995年减少为287 1 108m 3

,1996 2001年进一步减少为195 2 108m 3;1961 1985年平均年来沙量为12 4 108,t 1986 1995年减少为8 0 108,t 1996 2001年进一步减少

为5 9 108.t

长江的水沙变化虽然没有黄河剧烈,但沙量的减少趋势也是明显的.例如长江干流的宜昌站[2],1950 1987年平均年来水量为4358 108m 3,年来沙量为5 26 108;t 1988

2000年平均年来水量为4371 108m 3,来水量变化不大,而平均年来沙量为4 28 108,t

较1950 1987年减少18 5%.汉江是长江中下游的最大支流,位于汉江中游的皇庄站,虽然来水量没有趋势性的变化,但来沙量却急剧减少,1951 1965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 33 108,t 1966 1984年减少为0 33 108,t 1985 2000年进一步减少为0 096 108,t 较1951 1965年减少93%.

对于黄河和长江的水沙变化趋势已有很多研究[2-6],总的来讲对黄河的水沙减少趋势较为一致,但对于长江的来沙减少趋势却看法不同,一方面大面积水土保持的效果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对干支流水库的减沙作用能否持续也存在疑虑.考虑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会不断提高;长江上游自1989年起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实施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在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还将在其上游干支流相继修建一系列大型和特大型水库.这些必将对三峡库区的来水来沙条件及下游河道产生长远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第14卷3期

2006年9月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J OURNAL OF BASI C SC I E NCE AND ENG I N EERI N G Vo.l 14,No .3

S epte mb er 2006

42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V o.l13

为了借鉴国际上一些开发治理较早流域的经验,进行横向的类比分析,本文选择了美国的科罗拉多河,对该河流上一些来水来沙变化明显的测站的水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干支流水库修建对下游河道的减沙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预测长江干流河道的长期水沙变化趋势提供参考依据.

1 流域概况

科罗拉多河是北美洲西部的主要河流[7],发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中北部,落基山脉中的弗兰特岭西坡.流向西南,干流流经科罗拉多、犹他、亚利桑那、内华达和加利福尼亚等5个州和墨西哥西北端,最后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干流全长2310km,流域面积63 7 104km2,流域简图见图1.

科罗拉多河流域边界三面环山,整个流域地势为北高南低.从发源地到利兹渡口(Lees Ferry,海拔高940m)为上游段,河道蜿蜒,长约1030km.由于地势较高,终年积雪,水量较多,河道下切明显.中游从利兹渡口至比尔威廉斯河河口,流经科罗拉多高原,由于该地区多处干旱地区,增加的径流不多,河谷不易展宽,形成许多峡谷地形,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河下游地势低洼,有山脉、盆地、沙漠等.

科罗拉多河上游年均降水量为200 500mm.秋冬春各季降水量多为降雪,春末夏初当气温升高时,积雪迅速融化,河道流量大增,年径流约70%集中在4 7月.据利兹渡口站在格伦峡大坝建成以前的统计,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为129 108m3,年平均输沙量0 62 108,t年平均含沙量4 8kg/m3.

科罗拉多河中、下游雨量稀少,年均降水量不足100mm,灌溉耗水及蒸发都很大,加之沿程用水调水,因此,愈往下游流量愈少,而中、下游泥沙很多,含沙量高,河水混浊.在科罗拉多大峡谷中测得年均输沙量为1 81 108,t平均含沙量11 6kg/m3.有些支流的含沙量更大,如小科罗拉多河,年均侵蚀模数达688t/k m2,平均含沙量高达120kg/m3.河口年均径流量只有49 108m3,年均输沙量1 35 108,t年均含沙量27 5kg/m3.

科罗拉多河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始于1928年,当时通过了兴建鲍尔德峡(即胡佛坝)工程的法令,该工程于1931年开工,1936年建成.此后,在科罗拉多河流域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干流上兴建水库11座,支流上修建水库95座,干支流水库总库容约为872 108m3.由于美国西半部干旱缺水,因此在科罗拉多河干、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大型引水工程,绝大部分水量用于农业灌溉,约为95 108m3,城市给水和工业用水约28 108m3.这些工程措施不仅促进了流域的开发,更好地利用了流域的水资源,而且对流域的减水减沙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2 典型测站的水沙变化趋势

鉴于水电开发和灌溉引水是科罗拉多河流域开发的重点,其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巨大,又考虑到水土保持措施在科罗拉多河流域开展较少且缺乏测验资料,所以,本研究着重考虑典型工程对水沙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讲,大坝建成之后,在调节水量的同时也将大量泥沙拦截在库内,可以达到迅速减水减沙的效果,而且相对于减水,减沙效果更明显一些,所以流域干支流上坝系的建设对于减沙有着很显著的影响.并通过干支流一系列大

图1 科罗拉多河流域简图

F i g .1 Sketch m ap o f the Co l o rado R iver basi n

坝的共同作用,可以长期影响河流的水沙变化趋势.

从科罗拉多和的干支流上选取了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测站,包括支流格林河(G reen R i v er)的格林河站,干流的大峡谷站(G rand Canyon)和尤马站(Yum a),各测站具体位置

见图1.将收集整理得到的各测站年水量和沙量资料[8-12],点绘年水量与年沙量关系曲线、

年水沙量双累计曲线以及累计水量、沙量与水文年的关系曲线,根据这些曲线的变化来分析各站的水沙变化趋势.

支流格林河的格林河站的年水沙量双累计曲线以及累计水量、沙量曲线如图2所示.在水沙双累计曲线和沙量累计曲线上可以看到,1939和1966年分别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折现象,相应3个时段的趋势线具有不同的斜率,对应1930 1939年的年平均来沙量429

N o .3吴保生等: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分析

为0 248 108,t 1940 1966年为0 168 108,t 1967 1984年为0 0953 108,t 1967

1984年与1930 1939年相比,年来沙量减少61 5%.弗莱明峡水库(F la m i n g Gorge)位于

格林河站上游,于1967年全部投入运用,具有库容153 108m 3,显然1966年的沙量急剧

减少是由弗莱明峡水库的修建引起的.至于1939年的转折,推测也是水库修建的结果,因为1912年在格林河站的上游就有水库修建,如斯特罗伯里水库(Stra wberry),只不过由于缺少格林河的完整工程资料,目前还难以和具体的水库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格林河站主要表现在沙量的减少上,累计年水量长期以来并没有减少的趋势

.

图2 格林河的格林站年水沙量双累计曲线和累计水量、沙量变化曲线

F i g.2 A ccu mu lated w ater runoff and sed i m ent load a t

G reen Stati on of G reen R iver

科罗拉多河干流中游大峡谷站的年水沙量双累计曲线以及累计水量、沙量曲线见图

3.可以看到,大峡谷站长期以来水量的变化不大,虽然位于上游的科罗拉多河 大汤普森引水工程(Co lorado -B ig Tho m pson Pro jec,t 年平均引水量2 8亿m 3

)自1959年全部投入运用以来对水量有所影响,但对干流中游的总水量影响不大.由水沙量双累计曲线可知,1942和1962年分别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折,相应不同时段的年平均来沙量1927 1942年为1 97 108,t 1943 1962年为0 78 108,t 1963 1972年为0 19 108,t 1963 1972年与1927 1942年相比,年来沙量减少90 4%.可以肯定地裞,大峡谷测站在1962年的突然转折,是格伦峡大坝(G len C anyon Da m )拦沙的结果.格伦峡大坝是科罗拉多河中游库容最大的水库,总库容333 108m 3.1957年开工,1964年第一批机组投入运行,1966年8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至于1942年的沙量突然减少,则既与大汤普森河引水工程有关,又与其上支流水库的修建有关.

尤马站(Yum a)位于科罗拉多河干流下游,其年水沙量双累计曲线以及累计水量、沙量曲线如图4所示.由水沙量双累计曲线可知,尤马测站在1937年发生了突然变化,1937年之前的年平均来沙量为1 13 108,t 1937年之后的沙量急剧减小,斜率接近为零,相应的年平均来沙量减为0 0446 108,t 较前一时段减少96 1%.1937年沙量的明显减少是帕克坝(Parker Da m ,1938年建成,库容为6 97 108m 3)、英皮利尔坝(I mperial Da m ,1938建成,库容为1 08 108m 3)以及胡佛坝(H oover Da m,1936年建成,总库容348 5 108m 3)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座水库位于尤马站的上游,拦截了几乎所有的河流泥沙.水量的减少则是由于引水工程影响的结果,包括科罗拉多河引水工程(Co l o rado A queduct)、全美灌渠(A llAm erican C ana l)、中央亚利桑那工程(Central A rizona Project)、希拉河工程(G ila Project),这几个引水工程从英皮利尔水库(I m peria l)或帕克水库(Par ker)大量引430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V o.l 13

图3 科罗拉多河大峡谷站年水沙量双累计曲线和累计水量、沙量变化曲线

F ig .3 A ccu m ulated w ate r runoff and sedi m ent at

G rand Canyon Stati on of Colorado R i ve r

水,直接导致尤马站水量的大幅度减少.长期来讲,当然还有中上游干流和支流引水增加的影响

.

图4 科罗拉多河尤马站的年水沙量双累计曲线和累计水量、沙量变化曲线

F ig .4 A ccu m ulated w ate r runoff and sedi m ent at Y u m a Stati on of Co l orado R i ve r

3 与长江水沙变化趋势的比较

宜昌站是长江干流的代表性测站,图5点绘了宜昌站的年水沙量双累计曲线以及累计水量、沙量曲线.可以看到,虽然每年流域内的降雨不均匀,年际的水量变化很大,但是宜昌站五十多年来的累计水量随年份基本呈线性变化,表明径流量没有趋势性增加或减小的变化.但在双累计曲线图中出现了两个折点,分别相应1987年和2002年,之后趋势线的斜率变小,也就是说,来沙量分别在1987年和2002年之后出现了趋势性的减少.对

应1950 1987年的年平均来沙量为5 29 108,t 1988 2002年为4 06 108,t 2003

2005年为0 87 108

.t 如果把2003 2005年作为自然情况下的来沙量,则1950 1987年与自然情况相比,年来沙量减少83 6%.

据统计[13],截至20世纪80年代末,长江上游地区已建成各类水库11931座,总库容

205 108m 3.其中,50年代建成库容30 40 108m 3,60年代33 26 108m 3,70年代库容74 58 108m 3,80年代库容66 80 108m 3.20世纪80年代末各类水库的年淤积总量为

1 8 108,t 其中大型水库占45 3%(年淤积率平均为0 65%),中型水库占11 1%(年淤431

N o .3吴保生等: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分析

积率平均为0 39%),小型水库占43 6%(年淤积率平均为0 9%).干流宜昌站沙量的减少综合反映了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拦沙和水土保持的作用,但主要原因是新建水库拦沙作用的结果,水土保持处于次要地位.事实上,宜昌站1988 2002年的年平均来沙量较1950 1987年减少1 23 108,t 与上游各类水库的年总拦沙量1 8 108

t 基本对应,考虑到上游水库拦沙后,通过河床的冲刷补给会抵消一部分水库的减沙量,水库拦沙量大于宜昌站的实测减沙量是可以理解的.

显而易见,宜昌站来沙量2002年以后的急剧减少是三峡水库2003年6月蓄水运用的结果.三峡水库总库容393 108m 3,按原设计,水库运用初期的排沙比为30%,运用80年后水库淤积达到初步平衡,排沙比达85%.事实上,随着三峡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陆续修建,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的修建,将使得进入三峡水库的泥沙量较原设计大为减少,相应的水库排沙比也将大为减少.相应三峡水库达到淤积平衡的年限将较原设计增加,进入下游河道即宜昌站的沙量也将在较长时期内大幅度减少,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图5 长江宜昌站的年水沙量双累计曲线和累计水量、沙量变化曲线

F i g .5 A ccumu l a ted wa ter runo ff and sed i m ent a t Y i chang Sta ti on o f Y ang tze R i ver

图6是长江支流汉江皇庄站的年水沙量双累计曲线以及累计水量、沙量曲线.可以看到,由于丹江口水库1967年的蓄水运用,导致进入下游河道的年来沙量显著减少,由建库前的2 44 108t 减少到1968 2001年的年平均0 58 108

,t 减少了76 2%,显示了水库拦沙对下游河道来沙量的长期作用.至于皇庄站的年来水量在2002年之后又进一步减少

为0 23 108t 的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长江干流宜昌站和支流皇庄站的水沙变化趋势,与科罗拉多河干支流上的三个测站的水沙变化趋势颇为相似,河道累计来沙量的减少均与水库的修建密切相关.所不同的是长江干支流的减沙趋势较科罗拉多干支流的减沙趋势发生的要晚一些,此外,科罗拉多干流的减水量也十分明显,而长江干流的水量没有明显减少的趋势.4 结语

本文分析了科罗拉多河干支流3个代表测站的水沙变化,并且与长江干支流代表测站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水利工程对下游河道的减沙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水库的修建将大量的泥沙拦截在库内,迅速减少了进入下游河道的沙量,具有立竿见影的减沙作用,而且干支流水库的不断修建使得减沙作用得以长期延续,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减少河流

432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V o.l 13

图6 汉江皇庄站的年水沙量双累计曲线和累计水量、沙量变化曲线

F i g .6 A ccu mu lated w ater runo ff and sed i m ent atH uangzhuang Station o fH an R iver

主要测站的来沙量.在流域的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应该注意到一系列水库的修建及大量引水对河流的水沙过程带来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下游河道可能带来的长期减沙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资料限制,本文分析没有考虑水土保持对河道的减沙作用.事实上,关于小流域地区水土保持的作用一般较为清楚,但对于有多种活动同时发生的大流域来说,目前人们对水土保持的长期减沙效果看法尚不一致,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保生,王光谦,王兆印,等.来水来沙对潼关高程的影响及变化规律[J].科学通报,2004,49(14):1461-1465 W u Baosheng ,W ang Guangqian ,W ang Zh aoy i n ,et a.l E ffect of changes i n fl ow runoff on t he el evation of Tongguan i n

San m enx i a R eservoir[J].Ch i n ese Science Bu ll eti n ,2004,49(14):1461-1465

[2] 府仁寿,虞志英,

金,等.长江水沙变化发展趋势[J].水利学报,2003,(11):21-29

Fu Ren s hou,Yu Zh i yi ng ,Ji n L i u ,et a.l Vari ati on trend of runoff and sed i m ent l oad i n Yangtze R i ver[J ].Jou rnal of

H yd rau lic Engineeri ng ,2003,(11):21-29

[3] 汪岗,范昭.黄河水沙变化研究(第一卷、第二卷)[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W ang G ang ,Fan Zhao .S tudy of variati on s i n water run off and sed i m en t yield i n t h e Y ell o w R i ver(Vo l s .Ⅰand Ⅱ)

[M ].Y ell o w R i ver Con s ervancy Press ,Zhengz hou,Ch i na ,2002

[4] 许炯心.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沙变化及其与森林破坏的关系[J].水利学报,2000,(1):72-80

Xu J i ongx i n .Runoff and sed i m ent variati on s i n the upper reach es of the Yangt ze R i ver and i ts tri butari es due to

d efores t ati on[J].Jou r n al ofH ydrau li c Engi n eeri ng ,2000,(1):72-80

[5] 赵庆英,杨世伦,朱骏.长江入海水沙变化的回归分析[J].水文,2001,21(5):11-15

Zhao Q i ngy i ng ,Yang Sh il un ,Zhu Jun .Regress i on ana l ysis bet w een t he d ischarge and the s ed i m en t fl ux of Datong

gaugi ng stati on ofYangtze R i ver[J].H yd rol ogy ,2001,21(5):11-15

[6] 马炼,张明波,郭海晋,等.嘉陵江流域水保治理前后沿程水沙变化研究[J].水文,2002,22(1):27-31

M a Lian ,Zhang M i ngbo ,GuoH a iji n ,et a.l R esearch on the change of runof-f sed i m ent relati ons h i p due to soil and w at er

conservati on i n J i ali ng ji ang R i ver basi n [J ].H ydro l ogy ,2002,22(1):27-31

[7] 赵纯厚,朱振宏,周端庄.世界江河与大坝[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284-287

Zhao Chunhou,Zhu Zh enhong ,Zhou Duanzhuang .W orl dw i de R i vers and Da m s [M ].C h i na W ater and Po w er Press ,

Beiji ng ,Ch i na ,2000:284-287

[8] 吴保生,褚明华,邓

王月,等.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趋势及水土保持减沙作用的分析[R ].清华大学水利系,2003433

N o .3吴保生等: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分析

434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V o.l13

W u Baosheng,Chu M i nghua,D engYu e,et a.l Vari ati on trend of runoff and sed i m ent load and t he effect of s o il and w at er conservati on of Colorado R i ver,USA[R].Depart m en t ofH ydrau lic Eng i neeri ng,Ts i nghua Un i vers i ty,2003

[9] E lliott J G,DeFeyterK L.Sed i m ent-dat a s ources and esti m ated annual s uspended-sed i m en t l oads[R].U.S.G eol ogical

Su rvey W ater Res ou rces Investi gati on s Report86-4344,1986

[10] H o w ard C S.Suspended sed i m en t i n t h e Colorado R i ver1925-1941[R].US Geological Survey W ater Supply Paper

998,1947

[11] h 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7b12253144.html,.

[12] h tt p://www.da m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2253144.html,.

[13] 潘庆焱.长江水利枢纽工程泥沙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Pan Q i ngyan.S ed i m ent research f or hyd rau lic projects on the Yangtze River[M].Ch i na W ater and Po w er Press, Beiji ng,Ch i na,2003

Variation ofW ater Runoff and Sedi m ent

Load of Colorado River,USA

WU Baosheng, C HU M i n ghua, FU Renshou

(State Key Laborat ory ofH ydrosci en ce and Eng i neeri ng,Ts i nghua Un i vers i ty,B eiji ng100084,Ch i na)

Abst ract

The vari a ti o n of w ater runoff and sed i m ent load of Colorado R iver w 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data used in the ana l y sisw ere taken fro m3stations on the river fro m1926to1984 The analysis focused on t h e e ffect o f eng ineeri n g m easures on the changes i n w ater runo ff and sed i m ent load.Resu lts sho w that da m constructions have greatly a ffected the trend of w ater runo ff and sed i m ent load o f Co l o rado.The operation o f a reservoir usually causes a sudden reducti o n i n sedi m ent load do w nstrea m o f the pro jec.t The effect of a series o f da m sm ay result i n a long-ter m tendency of reducti o n in sed i m ent load.

K eywords:Co l o rado R i v er;eng i n eering m easures;changes in sedi m ent load;w ater and sedi m ent reducti o n

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_任宗萍

第5期水文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 第32卷第5期 2012年10月Vol.32No.5Oct .,2012 收稿日期:2011-08-23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2009SD-6) 作者简介:任宗萍(1982-),女,山东潍坊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GIS 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E-mail:renzongping@https://www.360docs.net/doc/7b12253144.html, 通讯作者:张光辉(196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研究。E-mail:gh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7b12253144.html, 河流系统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系统,水沙变化是该系统最为活跃的部分。河流水沙变化研究为土壤侵蚀和河道泥沙沉积提供了重要信息,是河流系统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自然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乃至黄河流域水沙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新课题[1-3]。 延河流域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严重[4],其水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黄河中游地区水沙变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泥沙较以前减少近50%,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泥沙较60年代减少81.8%[5-6]。许多学者对黄河水沙减少原因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所用资料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前,受数据序列长度的影响很难反应近期的水沙变化情况[7-9]。延河流域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了水土保持试验工作,70年代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初见成效,1997以来国家又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0],因此,可以系统研究延河流域从60年代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本文利用延河流域甘谷驿站的水文泥沙数据,研究了近 50年延河流域的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定量分 析了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本研究不仅对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分析黄土高原水沙锐减的原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研究区概况 延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区间,是黄 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靖边县周山,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安塞、延安三市县,于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附近汇入黄河。延河全长286.9km ,流域总面积7725km 2,主要支流有杏子河、西川、蟠龙川和南川等。该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年降水量514mm ,年平均气温约9.3℃。流域以黄土丘陵沟壑地形为主,沟壑平均密度为4.75km/km 2,占流域面积的90%,土壤类型以抗蚀性较差的黄绵土为主,植被属于森林灌丛草原。根据近50年的实测资料,延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5×108m 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0.411×108t 。 2 资料与方法 2.1 基础数据 数据资料采用1961~2008年安塞、延安、志丹、延 摘 要:利用Mann-Kendall 秩相关分析确定了1961~2008年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结果表 明,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都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延河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在 1974年和1997年均发生了突变。以1961~1973年为无人类活动影响的基准年,比对1974~1996年和1997~2008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均径流量分别减少0.17×108m 3和0.86×108m 3,年均输沙量减少0.17×108t 和0.41×108t 。双累积曲线分析表明,延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水沙特征;人类活动;降水因素;延河流域中图分类号:S157;P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852(2012)05-0081-06 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任宗萍1,张光辉1,2,杨勤科3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无定河输沙量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无定河输沙量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无定河输沙量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么引起无定河输沙量变化的原 因有哪些呢?无定河输沙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无定河流域 位于黄土高原上,因此输沙量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值得研究。无定河的 输沙量变化对陕西地区的人民影响非常大的,输沙量变化会造成河流径流量也发 生变化。泥沙也会给河道和水库造成淤积,不仅会给水利工程带来很大困扰,而 且给人们的工业、农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输沙量的研究是非常 必要的。 关键词:无定河;输沙量变化;输沙量变化原因分析 引言 当今社会上,由于气候的多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上很多个国家都临着 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危机,水沙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受各方 面的因素影响,例如:气候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论文中主要阐述的是无定河流域的基本概况、无定河流域的变化以及引起无定河流域输沙量变化的原因。 河流的输沙量对于河流来说很重要,河流输沙量对生态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人 们应该保护好生态环境,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人们应该在各个方面来保 护好生态环境,对河流的生态保护也是有一定的必要的。 一、无定河流域的基本概况 无定河,在古代称为生水、朔水、奢延水。因为流域内植被破坏十分严重, 流量不定,深浅不定,水时而浑浊时而清澈,因此就有了恍惚都河、黄糊涂河和 无定河之名。这就是无定河名字的来历。无定河流域是陕西榆林地区最大的河流,无定河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上游叫红柳河,因为河流经靖边县新桥后称为 无定河,无定河经过米脂、绥德到清涧县川口以南20公里处注入黄河。全长491.0公里,流域覆盖面积30260平方公里,陕西境内河长442.8公里,流域面积21049.3平方公里。 无定河流域各河道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无定河流域水系分布十分不均匀,基 本为一风倒树状水系。无定河多年平均流量15.3亿立米,占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流量628亿立米的2..4%,流域面积占黄河流域面积的4.2%,因此该河的径流量相 对来说比较贫乏的。无定河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量的变化非常大,使径流年变 化也相当大,年径流变差系数介于0.16-0.40之间,最大年与最小年平均流量的比值为1.8-2.1。无定河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7mm,由东南到西北递减;降 雨量虽然分布不均匀但是暴雨却非常集中而且降雨量很大,暴雨覆盖面积相对来 说比较大,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无定河流域的河流泥沙的年际变化比较大, 河流泥沙的动态与河流径流变化是一致的,是有水大沙大、水小沙小的特点。无 定河从上游到下游,由沙漠地区流经黄土区,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河流含沙量 由小变大。无定河输沙量平均输沙量是1.71亿吨,大部分都是黄土区,黄土区占了94%,风沙区只占了6%。每年的最大的输沙量和最小的输沙量相差非常大。 这就是无定河流域的基本概况。 二、无定河输沙量的变化及影响 对于无定河流域输沙量的变化,本文中选取了白家川、赵石窑这两个水文站点。无定河流域的这两个水文站点的年输沙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流量显示从年 输沙量来看白家川和赵石窑两个水文站点的年输沙量是呈下降的态势。无定河流 域在我国陕西地区覆盖面积比较广泛,然后现如今我国陕西地区水土流失、沙化

浅谈美国政府停摆事件

浅谈美国政府停摆 大家好,非常高兴可以上台做这次课前十分钟演讲的陈述,今天我们组的演讲有一个关键词“美国政府停摆”。说起政府停摆,在中国,这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在美国,情况却完全不同,政府停摆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为了解这个问题,我们组打算从以下五个方面为大家做进一步的解读。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美国政府停摆。根据美国宪法规定,10月1日是美国新的财政年度的起点,在此之前,美国国会的一个关键职责是通过对政府的预算案,而要通过这个预算案,参议院和众议院必须就预算案问题达成一致。如果无法达成,那么政府在新一财年的经费预算将没有着落,这时候政府就不得不关闭一些非核心部门,暂停一些非必要服务,停发相关政府雇员的工资来削减开支,也就是我们片子上所说的政府停摆或政府关闭。以上只是一个概念上的理解,而说到具体的形成机制,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法案:一个是1921年出台的《预算与会计法案》,另一个是1974年通过的《美国国会预算暨截留控制法案》,这两部法案几乎确立了美国现代预算制度的所有基本原则和重要机构,并且都充分体现了美国宪法所确立的的分权制衡原则。按照这两部法案的相关要求,任何全权预算支出必须通过相应的年度政府预算案的支持方有效。这里的全权预算支出是美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支出,指美国政府直接花在美国经济上的钱。当预算案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不能按时通过时,政府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预算,那就是通过一个持续决议案对预算进行授权。如果这种方法也不能通过,这时便会出现预算资金缺口,政府的有些部门就会得不到财政预算拨款,这些部门就会关闭,随之停摆也演变成定局。 前面说过政府停摆对于美国人而言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的确如此。自1976年美国国会预算程序正式执行以来,美国政府一共停摆过18次。下面我们就拣其中的几次停摆事件为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在杰拉德·福特与吉米·卡特当政期间,美国一共出现了6次政府部分停摆,受影响的部门为美国劳工部、卫生、教育及福利部。这几次停摆的持续时间从8天至18天不等,导致停摆的主要原因则是对人工流产问题是否应该提供联邦资金补助而产生的争议。罗纳德·里根当政期间,美国一共出现了8次持续1至3天的政府完全停摆,这回的争议则是环绕政府赤字问题而展开。比尔·克林顿当政时期,共和党于1994年取得了国会的控制权,此后美国政府遭受了两次分别持续5天和21天的完全停摆,而停摆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赤字问题。 接下来是我们组重点向大家介绍的,那就是2013年10月份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事件。我们先来对本次事件做一个简要的回顾,通过这幅漫画,大家可以看出本次事件的大致原因是由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围绕政府预算和奥巴马医改的交锋中互不相让,以至于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在2014财年开始之际依旧没有着落。因此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只能重蹈17年前关门的覆辙,直到10月17日凌晨美国白宫宣布,奥巴马已将国会参众两院刚通过的联邦政府临时拨款议案签署成为法律,这才标志着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的关门风波结束。 那么美国国会两党到底在争论些什么?事情是这样的: 由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坚持要将修改奥巴马医改与为政府拨款捆绑在一起谈判,他们希望以预算案为筹码,逼迫奥巴马政府在实施医改上让步。共和党中的保守派担心,若不能尽快对奥巴马医改法案釜底抽薪,恐怕以后再无良机限制

西江梧州段水沙变化及原因分析

收稿日期:2016-12-05 基金项目:广西水利厅科技项目(201618) 作者简介:朱颖洁(1984-),女,广西梧州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文与水资源工作。Email:zhu3ying3jie3@https://www.360docs.net/doc/7b12253144.html, 摘 要:分析了西江大湟江口-梧州段水沙组成,并采用不均匀系数分析其年内变化;通过相关分析研 究降水与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的关系;利用双累积曲线分析人类活动对水沙的影响;利用Morlet 小波对梧州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进行突变分析;采用水文分析法量化降水与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年长洲水利枢纽正式运行导致地区水沙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年内分配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气候因素的变化只是西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不受降水变化影响的情况下,西江年输沙量的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流域侵蚀产沙的结果。关键词:年径流量;年输沙量;不均匀系数;Morlet 小波分析;梧州;西江中图分类号:TV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852(2017)05-0084-08 西江梧州段水沙变化及原因分析 朱颖洁 (梧州市水文水资源局,广西梧州543002) 水文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 第37卷第5期2017年10月 Vol.37No.5Oct .熏2017 1前言 西江为珠江流域最大的水系,发源于云南省曲靖 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自西向东流经滇、黔、桂、粤四省(自治区),依次称为红水河、黔江、浔江,到梧州与西北来的桂江汇合后称西江,下接珠江水网直达港澳,与国际海运网对接,是构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体系的重要出海动脉。梧州站是西江的首要控制站,流域集水面积为327006km 2,占西江流域集水面积的94.6%,控制了广西境内85%的年径流总量。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是我国水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引起各界学者的高度关注,如张强等[1-2]对珠江、长江流域水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戴仕宝等[3]对珠江流域1955~2005年输沙量进行分析,赖天锃等[4]对1960~2010年西江流域梧州-高要段水沙进行全面分析;姚章民[5]研究珠江流域主要河流的含沙量和河流输沙量的时空分布规律,认为降水量减少是西江年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水土保持措施、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泥沙减少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永寿等[6]认为长江源区含沙量、输沙量呈明显减小趋势,径流变化以及下垫面生态植被覆盖条件好转是泥沙变化的主要原因;顾朝军等[7]发现水土保持和水库建设是赣江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邓振 镛等[8]认为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流域降水量的变化量,输沙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上游降水量的多少和大雨的次数;孙鹏等[9]认为水利设施(尤其是水库)是鄱阳湖流域大部分水文观测站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高鹏等[10]发现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变化环境下,西江梧州段干支流的水流、泥沙演变规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人一般只利用干流控制站数据进行分析,但本文利用干支流同步水文数据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水沙变化原因,可为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对流域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保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资料与方法 本文以1959~2014年西江大湟江口-梧州河段大 湟江口、太平、金鸡、平乐、梧州站水文资料为基础,对西江水沙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分析了西江大湟江口-梧州河段水沙组成,并采用不均匀系数[11]分析其年内变化;通过相关分析研究降水与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的关系;利用双累积曲线分析人类活动对水沙的影响;利用Morlet 小波[12]对梧州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序列进行突变分析;采用水文分析法量化降水与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

中国近十年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环境科学概论 实验报告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学院:_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_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班级:_ 09-1___ 学号:_ 0908100302 __ 学生姓名:__姜伟___ 指导老师:__刘鸿雁__ 20011年12 月8 日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1:前言:水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是有生命的物质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随之变的更加严重。在我国的水环境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缺乏淡水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淡水的缺乏又限制着这一势头的发展,与之产生了矛盾。可利用淡水质的污染加剧,严重影响到人们的饮用水的质量,广阔浩渺的海洋水被污染,严重影响到水中的生态平衡,有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健康,为了给我们的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为了我们后代有干净的饮用水,我们有责任去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比较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公报,来分析我国近几年来在水体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接下来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关键词水水环境水体污染影响责任 2: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海洋。水体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 水体污染(water body pollution)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

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2.12001—2010年我国经济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图为我国2001—2010年的GDP的柱状图。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1—2010年间我国GDP呈逐渐增长趋势。2001年我国GDP为11964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2010年我国GDP为585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每年经济增长率为10%左右。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水体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是对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部分。如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

黄河水沙变化过程及其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变

黄河水沙变化过程及其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变 【摘要】: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以高含沙量闻名于世。过去治理黄河的首要问题是治理黄河泥沙,尤其是中游地区的来沙。历史上黄河的高含沙量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并发生漫滩形成泛滥平原,给人民生活带来沉重的灾难。然而,黄河的高含沙量形成了宽广的三角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小波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以及Surfer和Mapinfo等技术手段,系统分析了1950-2009年黄河水沙的变化过程,以及水沙变化对下游河道和三角洲的影响,同时对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沙产自中上游,其中径流量主要来源于上游,输沙量主要来源于中游,下游不产水不产沙。1950-2009年黄河流域各水文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均表现出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流域输沙量减少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土保持措施,其次是水库拦沙,然后为降雨量减少。黄河入海水沙具有显著的年(0.5-1.0a)、年际(3.0-6.5a)和年代际(10.1-14.2a)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而且入海输沙量的周期变化主要受入海径流量周期变化的控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入海水沙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表现均不明显,时间尺度越小,周期变化显著性越低。195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淤积-冲刷不断交替的变化过程,水沙条件(花园口站含沙量)是这种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当进入下游河道的含沙量小于18.6kg/m3时,河道表现为冲刷,大于18.6kg/m3时,河道表现为淤积。艾

山以下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除受水沙条件控制外,还受到入海流路变迁的影响。流路变迁初期形成新河口,河道发生溯源冲刷;流路变迁中后期河口延伸,河道发生溯源淤积。不同流路时期,当黄河入海总水沙量比在25.34-26.05kg/m3时,河口附近岸线延伸,三角洲面积增加。但1999年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以后,2000-2007年黄河入海总水沙量比仅为10.90kg/m3,河口三角洲表现为侵蚀,加上废弃河口的岸段侵蚀,整个黄河三角洲已由淤积转变为侵蚀。黄河三角洲YDZ1孔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以假单畴(PSD)-多畴(MD)晶粒为主的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YDZ1孔沉积物的磁性特征。根据YDZ1孔沉积物粒度参数和磁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合AMS14C测年,推断黄河三角洲沉积相序自上而下大致经历了泛滥平原相→河流相→三角洲前缘相→浅海相→潮坪相→河流相,沉积动力环境表现为强(陆相)→弱(海相)→强(陆相)的变化过程。【关键词】:黄河流域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水沙变化冲淤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V14 【目录】:摘要7-9Abstract9-11目录11-13第一章绪论13-211.1研究

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分析_吴保生

文章编号:1005-0930(2006)03-0427-08 中图分类号:TV1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5-07-20;修订日期:2006-08-2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3CB415206)作者简介:吴保生(1959 )男,教授. 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分析 吴保生, 褚明华, 府仁寿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摘要:分析了开发较早的美国科罗拉多河的水沙变化趋势,依据资料为1926 1984年干支流3个代表测站的年水沙量资料,主要讨论了水利工程建设对水沙 变化的作用.结果显示水库修建给科罗拉多河的水沙变化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影 响,水库修建往往导致下游测站沙量的急剧减小,并通过干支流一系列水库的共 同作用,可以造成河流来沙量趋势性减少的效果. 关键词:科罗拉多河;水利工程;水沙变化;减水减沙 我国一些大河流如黄河和长江,近年来随着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一系列大型水库的修建,使得河流主要测站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位于黄河中游的潼关站 [1],1961 1985年平均年来水量为406 3 108m 3,1986 1995年减少为287 1 108m 3 ,1996 2001年进一步减少为195 2 108m 3;1961 1985年平均年来沙量为12 4 108,t 1986 1995年减少为8 0 108,t 1996 2001年进一步减少 为5 9 108.t 长江的水沙变化虽然没有黄河剧烈,但沙量的减少趋势也是明显的.例如长江干流的宜昌站[2],1950 1987年平均年来水量为4358 108m 3,年来沙量为5 26 108;t 1988 2000年平均年来水量为4371 108m 3,来水量变化不大,而平均年来沙量为4 28 108,t 较1950 1987年减少18 5%.汉江是长江中下游的最大支流,位于汉江中游的皇庄站,虽然来水量没有趋势性的变化,但来沙量却急剧减少,1951 1965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 33 108,t 1966 1984年减少为0 33 108,t 1985 2000年进一步减少为0 096 108,t 较1951 1965年减少93%. 对于黄河和长江的水沙变化趋势已有很多研究[2-6],总的来讲对黄河的水沙减少趋势较为一致,但对于长江的来沙减少趋势却看法不同,一方面大面积水土保持的效果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对干支流水库的减沙作用能否持续也存在疑虑.考虑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会不断提高;长江上游自1989年起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实施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在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还将在其上游干支流相继修建一系列大型和特大型水库.这些必将对三峡库区的来水来沙条件及下游河道产生长远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第14卷3期 2006年9月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J OURNAL OF BASI C SC I E NCE AND ENG I N EERI N G Vo.l 14,No .3 S epte mb er 2006

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

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 (作者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美国利益》双月刊1-2月号) 美国有很多政治制度当前都日渐衰败。这与更为广泛的社会或文明衰落现象并不是一回事儿。这里讲的政治衰败其实是说,一项特定的政治进程——有时是一家政府机构——已出现机能障碍。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思维僵化;地位稳固的政治行为方对改革和再平衡起到了阻碍作用,而他们的实力在不断壮大。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已走上永久性的衰退之路,也不意味着美国相对他国所具备的实力肯定会下降。但制度改革极难实现。在政治秩序不发生重大混乱的情况下,根本不能确保可实现制度改革。因此说,虽然衰败和衰退不是一回事儿,但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并非没有关联。 三大结构特征都有问题 人们对美国当前的困局作出了多种诊断。在我看来,制度衰败——或者说衰落这个范围更广泛的观念——绝非“一蹴而就”。但总体来讲,美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背景基本上总是会被忽视。 如果我们更仔细地审视美国相对于其他自由民主国家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美国政治文化有三个主要的结构性特征。不论它们如何演进,也不论它们在过去发挥过多大效力,这三个特征当前都出了问题。 第一,相对于其他自由民主国家而言,司法和立法部门(也包括两大政党所发挥的作用)在美国政府中的影响力过大,而受损的是行政部门。美国人一贯信不过政府,由此就催生了立法部门解决行政问题的局面。久而久之,这种处理行政需求的方式变得成本极高、且效率低下。 第二,利益集团和游说团体的影响力在增加,这不仅扭曲了民主进程,也侵蚀了政府有效运作的能力。生物学家们所称的亲缘选择和互利主义是人类社交的两种自然模式。当与个人无关的当代政府失效时,人们就会回归到上述关系中。 第三,由于联邦政府管理结构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两极分化,美国的制衡制度——其设计初衷是防止出现过于强大的行政部门——也就变成了否决制。往好了讲,决策机制变得过于松懈——也就是说太过民主了,有太多的行为方由此得以阻止政府去调整公共政策。我们当前需要更强大的机制,以力促实现集体决策。但由于政府的司法化以及利益集团影响力过大,在不发生系统性危机的情况下,我们不太可能建成此类机制。 由此说来,这三个结构性特征已呈盘根错节之势。 直接引发代议制度危机 在当代自由民主国家里,政治制度的三个核心范畴——政府、法治和追责能力——具体表现为政府三权分立:即分为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和立法部门。

美国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一)

美国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一)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等政治先贤们在建立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理论,并结合美国的国情进行了适当改造,使得美国成为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最忠实的践行者。美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总体倾向是注重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力图通过制度化的机制,将庞大而无所不在的行政权力纳入有效监督的轨道。 立法赋予国会对政府的最终控制权 2013年10月,中国网民在互联网上热议一件新鲜事,美国奥巴马政府“关门”了!因为国会没有批准新财年政府财政预算,美国政府部分部门从10月1日开始:“关门”。一时间,关于美国政府“关门”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一些处于休假状态的联邦政府雇员连日在国会大厦前集会抗议,要求尽快恢复工作。美欧自贸谈判停顿、负责制裁伊朗的办公室收到影响、美国情报部门工作节奏被打乱等负面消息频见。而奥巴马因“没钱出行”缺席APEC峰会,则被认为是美国联邦政府关门闹出的“最大笑话”。 其实,在看“笑话”的同时,如果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美国政府与国会的关系,就会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一事件。控制政府的“钱袋子”,是国会和地方议会对政府行政权加以制约和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 美国虽然没有奉行议会至上的原则,但是,国会和地方议会在政权体系中仍然享有较高的法律权威,拥有足够的手段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国会以及地方议会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主要表现为立法权、财政控制权、调查权和弹劾权等四个方面。下面以国会为例简述之。 立法权。联邦政府享有最高立法权,这是美国国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力,也是国会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的最基本保障。《美国宪法》第八条除规定了国会的权力外,还在最后一段以兜底条款的形式确立国会的最高立法权,即国会有权制定为执行上述各项权力和依据本宪法授予合众国政府或政府中任何机关或官员的其他一切权力所必要的和恰当的法律。根据宪法的规定,美国的行政机构及其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立或者撤销、职位的权限和担任资格,都是由国会通过立法加以明确规定。 财政控制权。国会控制政府的钱袋子,从而对行政运行加以有效的财政约束和监督,是国会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手段。美国宪法第1条对国会的财政控制权加以明

抚仙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收稿日期:2003-11-05 抚仙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荆春燕,张秀敏,赵祥华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4) 摘 要:介绍了抚仙湖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了抚仙湖污染成因和湖泊主要污染指标的历史变迁,预测了湖泊环境污染趋势。 关键词:水质变化;污染;抚仙湖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947X (2004)增-0110-02 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高原淡水湖,湖水储水量占云南省淡水储量的60%以上,水质清澈、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被誉为“高原明珠”。近年来抚仙湖水质呈缓慢下降趋势,2002年水质综合评为Ⅱ类,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总氮。作为云南省今后最大的饮用水源地,对抚仙湖加大保护和治理力度,将保护目标由Ⅱ类水质提高到Ⅰ类水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1 主要环境问题 ①湖泊有机污染加重,富营养化进程加快,局部水域受到污染。 抚仙湖作为澄江县和沿湖地区的最终纳污水体,年入湖污水量(含地表径流)468万m 3,每年星云湖出口隔河入流Ⅳ类水4000万m 3。由于大量污染物及营养物输入,在排污口及旅游景点附近水域水质污染趋势加重。该湖水域功能为Ⅰ类,但2002年水质综合评价为Ⅱ类,影响水质的主要指 标是总氮。 ②流域内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汇水区农村每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06万t ,人畜粪便排放量60万t ,其污染负荷TP207712t 、T N295818t 。这些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地层渗漏 有相当部分进入湖泊水体。流域内有耕地0161万hm 2,每年化肥施用总量24038t ,农药总施用量14317t 。这些农药、化肥随地表水、地下水渗透流 入湖内,每年入湖氮肥2478t ,磷肥1000t ,给湖区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严重威胁。 ③围垦、养殖侵占湖滩现象严重。 抚仙湖湖区内法定最高水位(《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规定,抚仙湖最高运行水位黄海高程172210m ,简称“法定最高水位” )以下,有102185hm 2湖滩被侵占,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现象 十分突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高密度的养殖,导致近岸水体污染严重,对湖泊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 ④湖区旅游开发利用缺乏总体计划,湖周环境遭受破坏。 抚仙湖近年旅游事业发展迅速,缺乏总体计划,环境保护工作滞后。建筑侵占湖滨甚至湖面现象严重,沿湖农村建房也是如此。致使湖泊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湖泊水质受到人为污染,湖泊自然景观受到影响。 ⑤径流区森林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抚仙湖径流区由于盲目垦荒现象严重,森林覆盖率仅为2711%。区内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有1415hm 2(未含星云湖)。荒山荒地和坡耕地面积占 陆地面积的50%以上。由于森林覆盖率低,加上山高坡陡,土质疏松,雨季易造成水土流失。平均每年流入抚仙湖中的泥沙约3416万t 。 ⑥水资源贫乏,水资源供需平衡脆弱。抚仙湖最大储水量为189亿m 3,而陆地入湖量仅为1184亿m 3,海口河平均出流为019572亿m 3,以径流深计,分别为33518mm 和20617mm ;以 人均占有量计约为133mm 和849mm ,这些指标都低于全国、全省和玉溪地区的平均水平。现流域水资源供需得以平衡,主要是靠湖泊调蓄利用回归得以维持。水资源系统的这种供需平衡非常脆弱,很容易被水质污染打破,加剧水资源利用的紧张。 — 011—云南环境科学 第23卷 增刊 2004年4月

美国特别区地方政府的问题

美国特别区地方政府的问题 内容提要:单一或有限功能的特别区是数量最多、作用重要的美国地方政府单位。特别区这种政府形式的广泛存在,反映了美国政府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即行政的高度分散化以及并存的多个治理机构的重叠管辖。多中心的行政体制具有解决复杂治理问题的巨大优势。特定的立法与司法制度,是这种行政体制能够良好运转的基础性条件。最后,从特别区政府这种比较极端的事例,引出了市政政府的概念。 一、特别区政府的概况 在研究美国政府体制时,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描述上。我们应注意到,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我们用汉语中已有的词翻译美国政治中的事物时经常引起混淆。实际上,美国地方政府中的县(county)、市(municipality)、乡镇(township),不是中国的县、市、乡镇的对应物,其各自的内涵很不一样。美国的政府体制是复杂的,在我们看来甚至是难以理解的,无论是其联邦和州层面,还是其地方政府层面都是如此。在美国地方政府体制中,一类特殊的政府形式特别区(special district),似乎尤其如此。但特别区对我们的研究也有一个好处,对我们来说,美国的特别区是如此特殊,特别区政府和中国地方政府的差异,使得我们不可能将它们混淆。因此,对特别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聚焦性地和直接把握美国政府体制的一般特点或模式,即使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美国的特别区一般是为州法所授权,提供一项或有限几项数目的特定功能,拥有充分的行政和财政自主的单独的政府单位。特别区直接由州立法机构或遵照州法由地方行动所创立。特别区在州的法律中,有“区”、“当局”“委员会”等名称。特别区是根据州的法律而特定建立的“地方政府”,并相对独立于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单功能或有限数目功能的特别区政府,在美国的政府和行政管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各自具有各式各样如环保、教育、交通、警务、水务等任务。大多数特别区是为单一的服务职能——从公园管理到废物处置,从机场营运到蚊虫控制——而建立的。绝大多数特别区是单项职能政府,在1992年,大约92%的特别区行使单一功能。最通常提供的服务包括防火保护、土壤保持、住房和都市重建以及供水和排水。超过1/3的特别区提供排污和水务服务,16%的特别区是防火区,11%提供建房服务,6%提供教育和图书馆服务,4%是医疗卫生区,还有4%是和交通相关的特区。特别区可以为单一社区、若干社区、整个城市地区服务,也可为跨州的地区服务。特别区经常跨越县和自

水利部第二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项目-黄河流域水沙变化研究新进展-姚文艺

黄河流域水沙变化研究新进展 姚文艺(作者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其河床冲淤演变对流域来水来沙有着高阶的非线性响应关系。河流健康状况主要取决于气候和下垫面因素的变化。不同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将在河流水系中形成不同的水沙条件(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等)和河床边界条件,进而深刻地影响到河流的河型、河性等河流特征和以河流为依托的生态系统,即气候、下垫面对河流健康的影响最终体现于河流水沙过程和水沙约束条件的变化。因此,要实现人类与黄河的和谐相处,必须研究黄河流域水沙变化问题。可以说,水沙变化情势是制定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 以往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后,黄河的水量和沙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关人员开始对其变化量及变化原因进行研究。科技部、水利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黄委多年来对黄河水沙变化研究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水利部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第一期、第二期项目对黄河水沙变化的研究相对更为系统和全面,重点分析了黄河上中游主要支流泥沙来源、水沙变化及其发生原因和发展趋势等,总结了黄河流域水沙时空分布的特点;研究了水沙变化的机制,逐步建立了“水文法”、“水保法”等分析计算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的方法。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基金课题对“水文法”、“水保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计算结果的评价方法。“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成果认为:1970~1989年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效益为年均约4亿吨,预估到2030年在新增坝库工程条件下,减沙效益年均达到8亿吨。

这一时期不同类型的项目都对减水减沙效益分析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黄河流域1970年以来的水沙变化定量数据。但是,各类项目或课题对水沙变化程度,以及变化原因、不同因素对水沙变化的贡献大小的认识却有一定差异,而且有些相差很大,给治黄生产的应用带来了较大困难。后来,不少研究者对这些差异从基础数据、计算方法、时段选择、样本确定等方面先后做过一些分析,对于取得统一认识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委及其所属有关单位也曾设立一些专题,对黄河水沙变化问题进行研究。开展的项目主要有:“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入库水沙预测研究”、治黄专项“黄河水沙变化及趋势分析”、治黄基金项目“黄河水沙变化及其对河道冲淤、洪水演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黄河水沙特性与河道冲淤演变”、黄河防汛科技项目“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水资源的影响”、黄河流域第二次水资源规划工作对水资源的评价等。这些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宏观,要求高度概括水沙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但研究深度有限;另一种是侧重于生产需要,局限性较大。因而,这些项目开展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是针对流域某一区域和水沙条件中某一部分进行研究的,但研究较为深入。此外,在组织召开的一些专题会议上,对黄河水沙变化的某些方面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和讨论,如2004年12月中国水利学会、黄河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黄河源区径流及生态变化研讨会”等。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研究,基本摸清了20世纪50年代至1996年黄河水沙变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干流、区间和各主要支流水沙变化特点和成因,对1950~1996年黄河水沙变化原因有了基本认识;建立了适用于黄河流域特点的“水文法”、“水保法”和“水文水保混合法”等计算方法;初步分析了黄河中游干流主要控制断面不同时期多年平均情况下泥沙组成的变化;宏观预测了未来黄河水沙变化趋势。但是,目前,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减水、拦沙和减蚀的大小及其发展趋势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对各区间暴雨和大暴雨特性的时空变化与产流产沙的关系等还缺乏深入研究,对渭河等重要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还缺乏深入探讨。同时,因观测,资料不足以及部分统计资料失真等,尚难说清近20年来黄土高原降雨减少不多但洪水和输沙量却衰减很大的原因。还有,由于

水沙与植被变化专题2013年进展报告_温仲明

不同区域典型支流水沙变化对退耕还林等坡面工程的响应 2013年进展报告 专题负责人:温仲明 2013年12月16日

根据专题任务与目标,本年度开展的工作主要有:收集整理了延河流域与皇甫川流域的径流、泥沙、气象、影像、数字地形等基础数据;完成了两个典型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分析了53年来黄土高原降雨及极端事件时空变化,并重点分析了极端降雨的时空变化;比较了森林/非森林流域径流稳定性及演变趋势对比分析;基于MMF模型,完成了径流与泥沙模拟需要的参数率定,对延河流域的径流产沙进行了模拟;采用野外量测的方法,调查延河流域暴雨集中区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侵蚀产沙情况。 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年度取得的主要进展有:1)延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变化较大,林地覆盖率逐步增加,在2000年后,林草植被覆盖增加显著,而耕地比例则从1978年的66.82%降低至2000年的30.84%,再降低至2010年的16.05%;皇甫川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总体上以草地为主,且多年来的耕地、林地及草地面积比例变化较小;2)黄土高原区域年降雨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同时降雨量带南移,雨季稍有推迟,尤其是暴雨、大暴雨事件重现期延长;3)林区流域和非林区流域径流量年际尺度分布表现出一致的强变异性,年内分布均为双峰型特征,但林区流域峰型平缓,非林区流域峰型陡峭;无论径流过程或径流量年变化,林区稳定性要明显优于非林区流域;4)MMF模型对径流的模拟精度要显著高于对泥沙的模拟精度,可能的原因,是MMF模型没有考虑淤地坝对泥沙的淤积过程;5)在暴雨集中区,坡耕地的土壤侵蚀量最大,大概是果园地的2倍,草地的4倍,而林草地几乎没有侵蚀;就不同植被结构而言,土壤侵蚀量分别是草本结构>灌草结构>乔草结构>乔灌草结构,具有良好结构的乔灌草群落在本次暴雨中的土壤侵蚀量微弱,大多数并没有侵蚀发生;调查还表明,在植被覆盖大于60%时,土壤侵蚀量渐趋稳定,并且土壤侵蚀微弱,与前人径流小区或观测小区得到的结果一致。专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发表论文6篇。

美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世界上私人拥枪数量最多的国家。2013年底,美国人拥有枪支达到3亿。大量枪支散布在美国社会,导致枪击事件频繁发生。根据《今日美国报》报道,2013年美国发生30起死亡4人以上的枪击事件,造成137人死亡。近年来,美国每年都有10万多人遭遇枪击,其中有3万多人丧命枪口,这些人或是死于枪击暴力犯罪,或是死于自杀、误杀等事件。美国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管制枪支。(见注3)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largest privately owned firearms in the world, the proliferation of firearms, causing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 As of 2013, there were about 300 million guns in the U.S..According to a report published on the USA Today , 137 people died in 30 mass killings – four or more people killed, not including the killer – in 2013. On average, more than 100,000 Americans are being shot each year, and 30,000 deaths are caused by the use of guns. 失业率居高不下。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2013年9月16日报道,2012年美国工人平均失业时间为39.5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年。美国最低收入家庭的失业率高达21%,几乎和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所有工人的失业率相同。2014年美国国情咨文称,即使在复苏之中,许多美国人还是在勉强度日,还有很多人仍然没有工作。 Unemployment rates are high in the US.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the CNBC on September 16, 2013, in 2012, the average length of unemployment for U.S. workers reached 39.5 weeks, the highest level since World War II. Rates of unemployment for the lowest-income families topped 21 percent, nearly matching the rate for all workers during the 1930s Great Depression. “even in the midst of recovery, too many Americans are working more than ever just to get by... And too many still aren’t working at all.” 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美国人口普查局2013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贫困人口超过4700万,总体贫困率为15%,大约640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非常贫困。(见注25)美国国内税收署1913年至2012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是这一时期最大的。2012年,美国收入最高的1%的人口集中了19.3%的总收入;美国10%的家庭控制了全美50.4%的总收入,这个数字是自1917年以来最高的。2009年至2012年,美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31.4%,占美国全部收入增长的95%;而低收入阶层只增长了0.4%。(见注26)2014年美国国情咨文称,美国公民的平均工资几乎没有变化,社会不平等加深。 Wealth gap in the US is widening. 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U.S. Census Bureau in September 2013 showed more than 47 million U.S. people living in poverty in 2012, and that the poverty rate reached 15 percent. The data also indicated about 6.4 million people aged 65 and older were poor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2253144.html,, November 6, 2013). New research using the U.S.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data from 2012 all the way back to 1913 found that the current gap between America’s rich and poor is the widest in history. The richest 1 percent’s share of total household income was a record 19.3 percent in 2012. The top 10 percent of U.S. households controlled 50.4 percent of total income in 2012,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