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国见闻和感悟
谈谈你对英国的印象英语作文

谈谈你对英国的印象英语作文Impressions of England。
When I think of England, several impressions come to mind. It is a country that is rich in history, known for its picturesque countryside, and famous for its royal family. These elements contribute to the unique charm and character of England.First and foremost, England is a country steeped in history. From ancient stone circles like Stonehenge to magnificent medieval castles such as Windsor Castle, history is visible at every turn. London, the capital city, is home to iconic landmarks like the Tower of London and Buckingham Palace, which further highlight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England. The British Museum in London is also a treasure trove of artifac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preserving and showcasing the country's rich cultural heritage.Another aspect that stands out about England is its breathtaking countryside. Rolling green hills, charming villages, and beautiful coastlines characterize the English landscape. The Lake District in northwest England, with its serene lakes and majestic mountains, has inspired countless writers and poets. The Cotswolds, known for its quaint stone cottages and idyllic countryside, is another gem in England's natural beauty. Exploring these rural areas allows visitors to experience tranquility and a slower pace of life.Of course, one cannot talk about England without mentioning the royal family. The British monarchy has a long and storied history, which continues to captivat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he Queen, along with other members of the royal family, represents the traditions and values that are deeply ingrained in English society. The Changing of the Guard ceremony at Buckingham Palace is a popular attraction, showcasing the pomp and pageantry associated with the monarchy.In addition to these impressions, England is also known for its literary heritage. From the plays of William Shakespeare to the novels of Jane Austen, English literature has mad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ld stage. The universities of Oxford and Cambridgehave produced some of the greatest minds in literature, further cementing England's reputation as a literary powerhouse.Furthermore, England's multiculturalism is another aspect that cannot be overlooked. With a diverse population, London in particular is a melting pot of cultures and cuisines. From Indian curry houses to Chinese dim sum restaurants, the culinary scene in England reflects its multicultural society. This diversity also adds vibrancy to the arts and entertainment scene, with theater productions, music concerts, and art exhibitions showcasing a wide range of talents and perspectives.In conclusion, England is a country that leaves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anyone who visits or learns about it. Its rich history, stunning countryside, royal traditions, literary heritage, and multiculturalism all contribute to its unique identity. Whether you are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landmarks of London or immersing yourself in the tranquility of the English countryside, England offers a diverse range of experiences that cater to different interests and preferences. It is a country that truly ha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英国旅行感悟

英国旅行感悟去英国旅行,那可真是一次奇妙的体验啊!当你踏上那片土地,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与故事的童话世界。
古老的建筑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狭窄而又充满韵味的街道让你感觉每一步都踩在时光的脚印上。
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大本钟的时候,哇,那庄严的样子,真的太震撼了!它就那样高高地矗立着,好像在向人们炫耀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就好像咱老家村口那棵最显眼的大树,谁都没法忽略它。
还有那伦敦塔桥,开合的时候可有意思了,就像一个巨大的玩具在展示它的神奇功能。
那感觉,就跟咱小时候玩的变形金刚似的,充满了惊喜。
英国的乡村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就像大地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绿毯,真想在上面打几个滚儿啊!还有那些可爱的小绵羊,白白胖胖的,看着就特别招人喜欢。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喜羊羊嘛!在那里,时间仿佛都变慢了,一切都那么宁静而美好。
去英国怎么能不尝尝他们的美食呢?炸鱼薯条可一定要试试,虽然咱可能吃不惯那味道,但好歹也体验体验嘛。
不过我觉得那味道真挺特别的,就像臭豆腐,闻着不咋地,吃起来还别有一番滋味呢!英国的酒吧文化也很有意思。
晚上的时候,大家都聚在酒吧里,喝喝酒,聊聊天,氛围特别好。
那感觉就跟咱村里大家围坐在大树下唠嗑差不多,只不过人家喝的是酒,咱可能就是喝喝茶。
在英国旅行,你还能感受到他们那种独特的绅士风度和礼貌。
不管是在街头还是在商店里,人们总是那么客气,让人心里暖暖的。
这一点咱可得学学,多有礼貌啊!说真的,去英国旅行真的太棒了!你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你去了就知道啦!你难道不想去感受感受吗?别犹豫啦,赶紧出发吧!。
英国之行见闻

于 经 济 欠 发 达地 区 。 初 中小 学 的教 育 目标 达成 中 , 国 的 教 在 英
聘 的代 课 教 师 , 们 辅 助 正 式 教 师 上课 , 在 学 习 上 遇 到 困 难 他 给 的学 生 及 时 补 课 , 以学 生 的 学 习成 绩 普遍 较 好 , 有 太 大 差 所 没
异。
行3 7人 赴英 国苏 曼 培 训 中 心参 加 培 训 , 后 参 观 了大 英 博 先
小 , 以 学 生 都喜 欢 上 学 , 能在 学 校 里 健康 快乐 成 长 。 所 并
五 、 生国际化 学
正 因 为 以上 的各 种 优 越性 ,所 以英 国 吸 引 了世 界 各 地 的
课。
二 、 校融人城 市 , 学 教学 条件优越 , 校人数 少 , 学 小班 上 许 多 优 秀学 子到 英 国求 学 。 我参 观 的许 多学 校 都 有 来 自世 界
学 设 施 、 资 力 量 相 对 均衡 。 我 国 的 中小 学 师 资 、 学 环 境 、 师 而 教
教 学 条 件 却 存在 较 大 的地 区差 异 。 市 优 于农 村 . 达 地 区优 城 发
三 、 教师要 求严格 , 师专业化 , 对 教 专业技 能强 , 学严 教 育 是 以学 生 在快 乐 成 长 中学 习 为 目标 ,我 国 是 以 知识 达成 为 谨, 效率高( 有助教 )
物馆 , 白金汉 宫 、 晤 士河 畔 、 士 比亚 故 居 、 畔 、 克 古 镇 、 泰 莎 湖 约 爱 丁堡 、 物浦 、 彻 斯 特 博 物 馆 、 技 馆 、 桥 大 学 、 津 大 利 曼 科 剑 牛 学 等学 校 . 了 英 国 大 中小 学 校 教 师 的课 , 触 很 深 , 要 有 听 感 主 以下 几 点 心 得 体 会 :
游学心得体会【精选篇】

【导语】⼼得体会其实就是简略写出⾃⼰阅读过的书籍或⽂章的内容,然后写出⾃⼰的意见或感想。
换⽽⾔之就是应⽤⾃⼰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字,然后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的看法或意见。
那么,为了⽅便您的写作,今天就为您精⼼整理了游学⼼得体会【精选篇】,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旅⾏,或许是⼈类欢迎的活动之⼀了。
⽆论⼀个地⽅记载的多么详细,我们总要亲⾃⾏万⾥路,⼀睹其真容。
甚⾄说我们越是了解⼀个地⽅,就有着越强烈的向往。
正因如此,才会诞⽣旅⾏家这个⾃由职业。
他们或是将照⽚编成册,或是剪辑成视频,将旅⾏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与众⼈分享。
然⽽在照相机远没有发明之前,也毫不影响旅⾏家的出现,从晋代⼭⽔诗派的⿐祖谢灵运,到明朝“千古奇⼈”徐霞客,抑或意⼤利的马可波罗??这些名字,早已成为了旅游的代名词。
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写游记。
这是当时仅有的记录⽅式,但古⽼并不代表落后。
图像固然能直观的传达我们看到了什么,但在表达感悟中就略逊⼀筹了。
⽽⽂字则是作者与读者的⼀次⼼灵交流,即使历时三百七⼗六年,现在看《徐霞客游记》,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弘祖当年遍览华夏16省⼤好河⼭的豪迈。
当然,⽂字具有很⼤的不确定性,主观因素往往代替了客观景物,别说是不同的⼈,就连⼀个苏轼,都能看出六种庐⼭。
但在很多时候,这恰恰正是其魅⼒所在。
今年1⽉底,我跟随⽣环学院的团队,展开了宝岛台湾的10⽇游学。
⾜迹所到,南起⾼雄,北⾄台北,中临台中、南投,可以说游历了宝岛⼤部分知名的景点;时间跨度上,既参观了始建于民国的慈云寺、故宫博物院⾥唐宋的窑瓷书画这些蕴藏着历史积淀的载体,也见识到现代化台湾地标——台北101⼤楼以及辉煌熠熠的夜景。
来到这⾥,我们总会想要留下些什么。
笔者纵然不敢以旅⾏家⾃居,但仅仅成为每年三百万游客之⼀,也似乎有点流于平庸了。
从我开始创作道路的那⼀天起,边⾛边写就成了我旅游的习惯,“诗⾏天下”不仅是⼀部央视的纪录⽚,也是我的梦想。
英国学习自我总结6篇

英国学习自我总结6篇第1篇示例:我的英国学习自我总结在英国学习的这一段时间,我感到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还体验了不同的文化,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收获。
来到英国学习让我深刻体会了英语的重要性。
在英国,英语是当地人的母语,因此我不得不全面提升我的听、说、读、写能力。
由于平时在学校课程中接触的都是标准英语,因此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国的文化和历史,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伦敦塔等。
也能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这让我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英国学习也让我充分体会了自学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英国的老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他们更多地给予我们自学的时间和空间。
这让我更加独立地进行学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英国的学校教育十分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团队合作。
在课堂上,老师们更注重让学生动手去实践,而不是死记硬背。
这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亲身体验所学的知识,成为了知行合一的学习者。
在团队作业中,我也学会了更好地与人合作和沟通,这对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着极大的提升。
除了在学校学习方面的收获,我在英国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感悟。
英国人非常注重时间观念和守时,这让我在生活中更加自律和有条理。
英国的文化多元性让我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这让我更加包容和开放。
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和朋友交往中,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差异,更加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在英国学习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不同国家的教学方式和文化差异,让我在一开始适应上有些困难。
英国的学费和生活费用都相对较高,这给我和我的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英国的天气变化多端,让我在健康上也有所影响。
这些挑战也锻炼了我的适应能力和坚韧性格,使我更加成熟和独立。
英国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成长。
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语言能力,还拓展了视野,培养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英国游记作文(通用6篇)

英国游记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国游记作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游记作文1英国,一个文化可以跟中国媲美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爱丁堡和大英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我来了英国,自然是要来了解文化和学习来的。
妈妈带我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学校,这个学校有美丽的操场,足球场,还有宿舍,我在这里度过了开心的一周,没天有好吃,有好喝,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健健康康的在那里成长,但是可笑的是我把平板落在那里了,还交了一个猪一样的队友,请他帮忙,他竟然说:“有时间再说”呼······气死我了,但是他最后还是帮了忙,心里还是很感谢他的。
上完了夏令营,妈妈就带着我开始了愉快的“爱丁堡之旅”,我们首先去了苏格兰最著名的“爱丁堡城堡,”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件就是芒斯蒙哥大炮和一点钟大炮了,芒斯蒙哥大炮本是国王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但因为战乱,芒斯蒙哥大炮也渐渐变成了武器,它的威力十分强悍,一发炮弹基本可以把一个大汉打出三千米左右,但他的缺点也显露出来了,威力强的大炮一般都很重,它重达六吨,炮弹重180公斤,拖着这门大炮,每天也只能推动3~6千米,最终退下战场,在重大事件上才能开炮,在庆祝一次皇后的婚礼时,是他最后一次鸣炮。
接下来,介绍的就是一点钟大炮,一点钟大炮,顾名思义,就是在一点钟开的炮,再整下午一点,他就会开炮,而且分毫不差,响彻云霄。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时间流逝,我坐着飞机回到了西安,然后爸爸就开着一辆小车来接我们,你觉得两个大箱子,一个小箱子,放得下啊吗?英国游记作文2这是一个十分平常的早晨,也是我来英国的第二天。
鸟儿在枝头叫着,天边挂着美丽而又壮观的朝霞,但在下午发生的事,却令我终身难忘。
吃过午饭,稍作小憩,我们就来到了训练场。
英国旅游观后感

英国旅游观后感英国旅游观后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英国旅游,这次旅游让我印象深刻。
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国家,也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国家。
在这次旅行中,我参观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文化遗址,感受到了英国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去了伦敦,这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城市。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国最大的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建筑。
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大本钟和伦敦塔桥。
大本钟是伦敦的标志,它高耸入云,庄严肃穆。
伦敦塔桥则是一座美丽而壮观的桥梁,它的造型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除此之外,伦敦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收藏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让人流连忘返。
接着,我参观了英国的古城牛津。
牛津是著名的大学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牛津市区,到处可见精美的古建筑,石板小路蜿蜒曲折。
最令人难忘的是参观牛津大学。
这所全球顶尖大学的建筑宏伟壮丽,师生们聚集在一起,气氛非常浓厚。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学术的魅力。
此外,我还去了苏格兰的爱丁堡。
爱丁堡是苏格兰的首府,也是一个充满了历史和传说的城市。
我参观了爱丁堡城堡,这座城堡位于山顶,俯瞰着整个城市。
城堡内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文献,令人震撼不已。
爱丁堡还有许多古老的街道和建筑,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神秘与浪漫。
此次英国旅行让我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英国不仅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景点,还有许多自然美景。
我希望有机会再次回到这个美丽的国家,去探寻更多的精彩和美好。
总的来说,英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它拥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有着丰富多样的景点和建筑。
在这次旅游中,我除了领略到英国的壮丽景色,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它的文化和人文魅力。
这次旅行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英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我深信,英国会一直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往旅游。
英国人的严谨

海外见闻:只有两个⼈ 刚来英国时,我的感觉就是英国⼈的办事效率实在不⾼,银⾏、邮局、咨询处、商店的收款台,到处都在排队。
我最怕去银⾏,因为去⼀次银⾏要花整整半天的时间:先站着排队见负责排号的⼯作⼈员,说⼀遍⾃⼰的基本情况和要求;然后坐着填表等待叫号。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透明玻璃另⼀边的银⾏⼯作⼈员⼀点也不着急,他们接待客⼈时起⽴、问候、握⼿,⼀个礼数都不少。
接待完⼀个客⼈后,银⾏⼯作⼈员还会做⼀系列记录和整理⼯作,然后才叫下⼀个。
有意思的是,外⾯的客⼈⼀点也不着急,⼼安理得地排上⼀两个⼩时。
⽇⼦久了,我才知道,银⾏的做法完全符合英国⼈的⼯作标准。
英国⼈号称是世界上最喜欢排队的民族之⼀:即使只有两个⼈,他们也要排队。
报童⼀定要在卖完了第⼀份报纸后,把零钱递到顾客⼿上,致谢、告别,再招呼第⼆个客⼈。
你要是在报童接待别的客⼈时问诸如“今天有某某报吗?”等问题,报童根本不会回答你。
不会因为⼈多⽽减少程序 在英国虽然排队很⿇烦,但是你只要排上队就可以放⼼了:没有⼈加塞,⽽且服务⼈员接待你的时候⼀定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你交谈。
要是队伍确实长了,英国⼈会加开窗⼝或增加⼈⼿,但不会减少程序或减少针对每个⼈的办事时间。
有⼀次我去警察局办⼿续,听见⼀名⽼警察在指导⼀个新⼿:办理好⼀个⼈的登记后,要把纸张放好,要是铅笔断了,就削铅笔,⼀切就绪了再叫下⼀个。
这样虽然慢,但是不出错,纠正错误是最费时间的,不出错的⼈其实⼯作最快。
⼀套龟兔赛跑的哲学,听得⼈哭笑不得,但⼜不得不承认他说的也有道理。
排队不着急的态度,源⾃内⼼的安全感和宽容 我见过的最壮观的排队景象是“公共开放⽇”那⼀天,伦敦500个公共建筑免费对外开放。
尚未建好的温布利体育场门外弯弯曲曲的队伍延伸出去了⼀两公⾥。
按照运动场公布的每半⼩时可以进去20个⼈算下来,排在后头的不少⼈肯定是⽩跑了。
接近中午,有服务⼈员到队伍后⾯挨个劝,请第⼆天早来。
后⾯的⼈既不抱怨也不感慨,⽼⽼实实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英国见闻和感悟镇江二中英语教师陈太梅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
镇江市教育局为了提升中学英语教学的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决定选派教师出国进行语言培训,体验全球多元化的文化,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建设英语特色学科。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在(英国)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史蒂温森学院进行的为期四周的英语语言教学培训项目.虽然时间不长,可我感到收获颇多。
因为有Stevenson的老师们和我们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我们都满载而归。
作为英语老师,能有机会到英国体验生活、开拓视野,锻炼口语、学习教学法,在爱丁堡的一个月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最难忘的日子。
多年来一直都期盼能有机会到说英语的国家生活学习,深入地接触、了解他们的民俗风情,从而理解英国文化和语言的精髓。
如今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这个月,我们生活在当地的居民家中(home stay),和金发碧眼的英国人朝夕相处,沉浸在纯粹的英语氛围中,耳朵听的是英语,眼睛看的是英语,嘴里讲的是英语,大脑思维的还是英语!天天品尝的是英国食物,体验的是英伦的风俗。
每天我们就象海绵一样,尽情地吸收各种异样的信息,在生活中学习纯正的英语,也学到了很多以往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在英国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很多,但是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英国人的生活观——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包含两层意义:第一,要学会基本的生存能力;第二要学会健康、美好地享受生活的能力。
一、英国人的生存价值观在去英国之前,我们对英国社会的发达、英国人的绅士风度、英国人的传统和拘谨,甚至英国人的冷傲孤立都早有耳闻。
在与英国人接触和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对英国人、对英国才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
我想感触最大的就是他们的生存意识——学会生存几乎是每个英国人毕生追求。
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很现实.即:如果想要自己生活得愉快,就不要让你周围的人不开心。
他们认为: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尽义务,要有责任感。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与人为善就是善待自己。
身心健康,愉快地生活与家人团聚,享受亲情,友情,和爱情,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
在英国,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thank you”和“Sorry”,在公共场所英国人总是一副真诚友好的笑脸;与人交谈,轻声慢语,不急不躁,没有大声喧哗,言谈举止中看得出拥有高尚的文明素质,认真的态度,非常讲诚信……,凡此种种点点,无不让人感到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愉悦。
英国人爱读书。
这是到过英国的人的普遍看法. 不仅公共场合,车站码头,到处能看到读报读书的身影,在大多数英国家庭,晚上也在读书读报中度过.读书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许多人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为了考试。
若要问他们为什么要读书,他们会说读书会很开心,读书能结交很多朋友,让人心胸开阔。
我想,也许与他们的书报很实在,很有用有关!当然,更与英国教育长期注重推行的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生存教育理念有关。
每到周末一家人开车去海边、乡村、自然风光中度过。
或是去其他邻近欧洲国家度假。
英国人总是赞叹风光旖旎的景色。
二英国人的生存教育观。
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教会人们生存,会生活,会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共存。
教会人们学会生存乃是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即以30万言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请世人:让学生“学会生存!”此后,西方国家就将生存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推行。
而在我国这方面的教育,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相当薄弱。
学会生存的含义实在太广了,我只把在英国学习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生存教育”理念渗透于课程、课堂、教法各个方面。
(一)英国学校的课程设置英国人享受5-18岁的义务教育,即:1-13年级。
7-13年级相当于我国的中学,开设的课程有:语文(英语)、数学、科学、外语、设计与技能、宗教、历史、地理、音乐、体育、艺术和PSHE。
除了宗教、设计与技能和PSHE以外,和我国的中学课程大体一致。
(PSHE课,直译意思是:个人、社会、健康、教育。
也就是最直接与生存教育有关的课程了。
包含内容有:求生求救、公民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国际关系,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性教育等。
内容涉及个人、人体、人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人类如何生存,如何健康生活。
内容从小学的日常生活习惯;与家人、朋友相处;交往礼仪;自我防护意识;独立、环保意识等做人基本道理,到中学阶段深入社会间的、国际间的、自然界的更为复杂的世界当中,课程随着年级上升而加深。
到了11年级有关内容如生理,健康与自然等部分,几乎与科学课的一些内容吻合。
7年-13年级的学生都必须学,每周1-2节。
有专门的教科书,每个学年都不同,内容丰富涵盖面大。
在小学,一般每天安排10-15分钟。
有时是全校学生集合在一起,某位老师或学生上去讲个故事或叙述一件所看、听到的不幸事故或事件什么的,其寓意或者给同学们留下教义和思考或者带来开心和乐趣.)在英国教育看来,公民意识和公民义务,都必须为即将成为公民的中学生所必备。
学会生存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
而这些,并非一天两天能学会,也不是死记硬背几条道理能做到的,需要从小的调教、陶冶和长久的行为养成教育。
看来英国人与人交往的温而不冷,谦而不卑,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英国人讲究诚信,尽守其职,合作而非干涉的处世态度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他们教育的结果。
如果说PSHE课程主要是从理论说教上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健康生活,那么,他们的科学课和设计技能课就是的的确确地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课。
在英国,我所看到的每节科学课和技能课,都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做着,或着学做什么。
学生们通常都非常喜欢这些课。
印象中英美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确与学校开设的课程教育大有关系。
而且在一个人成熟之前,走向社会之前,学会一门谋生技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英国中学都开设了一门宗教课。
本来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的信仰通常随家庭习惯,在英国人看来信教是他们生存所需。
英国的成年人,老年人都很虔诚信教,年轻人这方面的意识往往需要靠学校来帮助强化。
所以每个学校开设的宗教课不同,是应当地社区和家长要求所定。
这也说明,英国的家长和社会很信赖他们的学校教育.我居住的家庭女主人就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对我们说要作个好心人要作善事你日后就会上天堂,若做坏事,做个恶人,就下地狱.最近一、两年,有些中学开设了一门:思维技巧课程;专门对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在7、8年级中开课,只有20多人。
他们认为将来的科学家,思想家和高尖端人才就可能出自于这些人当中。
英国人很清楚他们的国家经济已远不如当年,他们在搞教育改革,但他们注重实效。
记得那位中学校长说,我们不能希望人人都爱数学,都成科学家,但我们决不放过有这种可能的天才,人类要求生存,世界要求发展,要有更精明的科学家、思想家,才能与时俱进。
(二)英国的课堂教学轻松随意在英国,课堂教学几乎都可用这句话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以开发思维为目的。
在访问中学期间,不管哪一学科,老师都可能把它组织成一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课。
很少有老师一人讲授到底的。
课堂上很少见到同学们一排排整整齐齐地坐着。
学生每天回家,是不带课本的,也没有课本给他们,课本只是老师在上课时提供。
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大多是课外阅读,查资料等。
所以每节课老师所教内容,学生必须在课堂内解决从老师们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上看到,除了对所有学生关爱,理解和尊重这一点,另外就是强调合作,教会孩子们学会合作是每个老师的责任。
老师强调参与,享受参与合作的快乐和成功。
几乎所有课都能设计成活动课,有小组活动,有配对活动,游戏等都需要集体参与,老师经常是这些活动中的一员,经常在小组活动中鼓励较迟钝的学生参与。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在活动中培养生存能力和创造力,学会与人沟通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学习。
通过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开发思维。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
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中国人很聪明很有能力,但一部分中国人都有一个致命弱点:不会合作和共享,可以说也就没有真正的快乐和成功,懂得生活,更要懂得享受生活。
的确我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仅仅活着,只是低级动物的一种本能,人之快乐的生活是多方面的,人类意识到了,这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英国,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想学生所想,公平、平等、互尊是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准则.在绝大多数英国学校,一个老师上课的课室是不变的,学生每节课都在换教室。
很多老师要承担各种年级,不同水平,不同学科的课程(一般20节课左右/周),班主任每天早晨有15分钟的晨会。
在自己的教室集中全班同学利用这个时间,对全班同学进行“说教”。
可以说,英国的中小学相当重视孩子的行为规范教育,每天早晨老师要把前一天同学们的行为表现总结一下并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
班主任一般都是阅历广,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威望的中、老年教师。
在英国中学里开设的课程很多且很实用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是水平测试分A,B,C,D 等几个等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想象力,动手能力(去电子图书馆查阅资料写文章,现在科技发达网络资源共享,我们要善于借鉴,但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发挥唯我所用.)自学能力,生存能力…但是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不像我国这样。
英国的学校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表现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而不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就很大,而不是仅仅为了成绩而读书。
在中国,许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都喜欢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所以造成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父母逼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又被禁止,所以,很多孩子的智慧就这样被父母压制了。
如何去开发孩子的智慧能力?这正是我们在英国学习期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从英国教育中可以借鉴一些教育方法。
这也就是说,老师所上每节课都有它吸引人的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句话,实际实在。
学生明白学这些东西是他们生活生存所需。
所有开设课程,均是有用的 .英国学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综合性的。
每个学生有几位老师给他打分评价。
每一科成绩,都是老师将其平时的学习表现联系起来综合评价的。
13年级中学毕业成绩中有4个“A”,据说就能被剑桥、牛津一类大学选中。
我怀疑过他们老师会不会有意给学生打偏高或偏心的成绩?他们回答:为什么这样做?这不公平!欺骗了很多人。
第一,自己的良心;第二,后面教他的老师,第三,走向社会后的实际生存能力低下,既害了学生本人,也有害于社会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