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中药结合溶栓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844 844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 hi nese M edi ci ne M eder nD i st ance Educat i on of C hi na第6卷第08期2008年08月(自拟方)。
上药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服。
10天为一疗程。
2.2电脑康复治疗我们采用北京宝润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R I—A型电脑康复治疗仪。
每次治疗时间为15分钟,10天为一疗程。
若需要进行第二个疗程,间隔时间为2天。
2.3西药磷酸川芎嗪0.1加入盐水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46例病人经1—3个疗程治疗后,原有不同程度的针刺样疼痛消失16例,明显减轻13例,有效率为91.3%。
有麻木感、发凉感、手套袜套感、束缚感和瘙痒感的36例,症状完全消失8例,明显好转20例,有效率为80%。
有腱反射减弱的32例,经治疗后完全正常16例,传导速度明显提高12例,有效率为90%。
4讨论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疗效欠佳。
通过临床治疗观察,单纯中药、西药治疗均不理想。
我们也曾采用其他的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
近年来采用上法治疗本病,疗效比较确切。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消渴病日久,气阴两虚,血行不畅,脉络瘀滞不通,即久病入络,久病多瘀。
运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益气养阴之中药,可解除或缓解症状。
方中当归、川穹、赤芍、三七活血化瘀。
其中赤芍、三七能增加动脉血流量,扩张血管,又有解痉作用。
当归、川芎能改善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血氧供应与营养供给。
牛膝引药下行,使气血上下贯通。
黄芪补气升阳,推动血液流行不止,起到补肝肾、强筋骨作用。
木瓜、地龙通经络,活血化瘀。
生地生津养阴止渴,也是治疗糖尿病的要药。
经临床观察本方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糖尿病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引起微血管狭窄闭塞,使神经组织发生缺血性改变,造成营养障碍,导致神经纤维退行性改变和脱髓鞘改变。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和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和方案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简称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多见于下肢。
如果不及时治疗,DVT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因此,正确的治疗原则和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下肢DVT的治疗原则和常用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下肢DVT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DVT的关键。
抗凝药物可以阻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大和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和华法林等。
肝素通常用于急性期治疗,而华法林则用于长期的维持治疗。
2.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或机械方法溶解血栓。
溶栓治疗可以快速恢复血流动力学,减轻症状,并降低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溶栓治疗也伴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3. 输液和营养支持:下肢DVT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输液和营养支持,以维持机体的水电解平衡和营养状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4.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指通过物理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理疗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疼痛。
药物辅助治疗可以通过镇痛、消炎等药物的使用来缓解症状。
治疗方案下肢DVT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1. 抗凝治疗:对于下肢DVT患者,抗凝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在急性期,可以先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进行静脉注射,以快速达到治疗浓度。
随后,可以转为口服华法林进行长期的维持治疗。
2. 溶栓治疗:对于下肢DVT合并有明显症状或高度危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来溶解血栓。
溶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血液凝血指标。
3.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下肢DVT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四界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1995年,福建三明)讨论修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一)急性期:(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二)慢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慢性期具有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后期静脉血液逆流,浅静脉怒张或曲张,活动后肢体凹陷性肿胀、胀痛,出现营养障碍改变;皮肤色素沉着,瘀血性皮炎,瘀血性溃疡等。
结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超声多普勒、静脉血流图和静脉造影等,可以确诊。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汤剂1、血瘀湿热型病变在髂股静脉时,下肢肿胀疼痛发热,皮色苍白或紫绀,扪之灼热;舌暗或有瘀斑,苔腻,脉涩数。
病变在小腿深静脉时,腓肠肌胀痛,触痛,胫踝肿胀,行走困难,可伴低热。
辨证分析:久坐卧制动,或手术、外伤损伤,气血瘀滞,湿热乘虚入侵,那么肢体肿胀疼痛,固定不移;瘀久化热,那么发热:舌暗或有瘀斑、脉涩而数为气血瘀滞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清热利湿。
方药:通络活血方合三妙散加减。
2、血瘀气虚型患肢肿胀,日久不消,按之木硬而无明显凹陷,沉重麻木,皮肤发紫或苍白,青筋显露;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耗伤气血,气血瘀滞,故患肢肿胀日久不消,青筋显露;气血瘀滞,肌肤失养,那么患肢麻木,按之木硬;气血亏虚那么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皆为气虚血瘀之象。
治法:活血益气通阳。
方药:通络活血方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根据病情选择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三、预防措施〔一〕根本预防措施嘱患者人尽早开场经常的足和趾的主动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嘱家属进展下肢的按摩。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和医疗护理

观察和医疗护理
18/35
四、观 察 及 护 理
观察和医疗护理
19/35
(1) 护 理 评 估
观察和医疗护理
20/35
(2) 护理诊疗/问题
观察和医疗护理
21/35
(3)护 理 目 标
观察和医疗护理
22/35
(4) 护 理 措 施
观察和医疗护理
23/35
(4) 护 理 措 施
3.病情观察 (2)测量肢体周径: 每日定时定位测量肢体
周径,分别为髌骨上缘以上15cm,髌骨下缘以下 10cm处测量并统计。严密观察肢体有没有股青肿 、股白肿出现,一旦发生及时汇报医生。
观察和医疗护理
27/35
(4) 护 理 措 施
4.用药护理
治疗期间, 观察病人有没有牙龈出血、鼻出血、 皮肤紫癜及血尿、血便等情况, 假如出血是因为抗凝 剂过量所致, 应暂停或减量使用药品。每七天定时监 测凝血功效。普通将INR控制在2-3之间。输液完成, 穿刺点按压10-15分钟。
观察和医疗护理
9/35
观察和医疗护理
10/35
二、 临 床 表 现
3.浅静脉曲张 是机体一个继发性代偿反应 血栓累计深静脉主干, 尤其是髂骨静脉段, 可有显著下腹部、腹股沟浅静脉曲张。
观察和医疗护理
11/35
DVT分型
观察和医疗护理
12/35
辅助检查
二维彩超
彩色多普勒
放射性核素检验
静脉造影
观察和医疗护理
3/35
发病现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个常见病, 有较高发 病率,其中4%~8%为致死性肺栓塞。传统治疗方 法效果差, 风险大, 治疗不彻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

五 治疗
6、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 • IVCF回收指征:通过临床各种检查与评估,DVT消失或血 栓已机化脱落风险较小,D-二聚体值正常或持续下降;患 者由于获得持续适当的治疗或预防,或临床情况改变而使 有临床意义PE的风险降到可接受程度;预计患者不会因基 本治疗中断、临床治疗改变或临床情况变化而恢复PE高 风险状态;患者年轻或预期寿命足够长,可以从滤器的回收 中获益。
四 诊断
4、影像学检查: • ①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地显示静脉结构、血栓部位及形态、 静脉管腔阻塞程度、血管周围组织等,还可提供血流动力学 信息,是急性下肢DVT首选诊断方法。对近端股、腘静脉 急性下肢DVT敏感度可达96.5%,对于非闭塞性或者孤立 小腿DVT敏感性较低。
四 诊断
4、影像学检查: • ②CTV:征象包括血管腔内充盈缺损,重建图像管腔狭窄、 变细或中断。还可检查腹部、盆腔,了解髂静脉或者下腔静 脉阻塞原因。不足之处在于使用造影剂。 • ③MRI、MRV:MRV可无造影剂使用,近心端大血管如腔 静脉、股静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远心端小血管有限。
五 治疗
2、抗凝治疗: • ②低分子肝素:出血不良反应较少,按体重给药,每次100 U/kg,1次/12h皮下注射。经肾脏代谢,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五 治疗
2、抗凝治疗: • ③华法林: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治疗剂量范围窄、个体差异大、 药效受多种食物和药物影响。初始应与低分子肝素联用, 剂量2.5~6.0mg/d,3d后测INR,INR稳定在2~3之间 并持续24h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孕妇禁用华法林,但哺乳妇 女可用。使用期间严重出血时立即停用并缓慢静脉注射维 生素 K1(10 mg),必要时输凝血因子,随时监测INR。
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下肢深静脉,从足部跖静脉丛向上到髂股静脉系统之间,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血栓形成。
从临床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股青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瘀症疾病,无论是早期静脉阻塞静脉回流障碍,或是后期静脉再通静脉血液倒流,都可以出现下肢静脉瘀血综合征——下肢胀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等。
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而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相同j各有其临床特点。
一、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周围型),是指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胭静脉血栓形成。
(一)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是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常见于手术后、长期卧床和外伤所引起。
因病变范围小,未累及下肢主干静脉,发病大多隐匿,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病人仅有轻微小腿胀痛、肿胀;小腿肌群轻压痛,将足急快背屈时,由于小腿肌群(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牵拉伸长,可以出现疼痛(Homans征阳性)。
因此,常被忽视,而延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但有的病人突然出现小腿明显胀痛和肿胀,不能如常走路,发生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却很少见。
大多数是,当血栓从小腿向大腿继续伸延扩展,发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才被病人发觉和引起重视。
(二)胭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腘静脉及其以下主干静脉的血栓形成,临床上并不少见。
无任何发病诱因,病人突然出现小腿剧烈胀痛,难以忍受,不能行走;小腿广泛胀痛,紧硬饱满,呈弥漫光亮,压痛明显,拒按,手不可触及。
全身反应不明显,可有低热。
经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局限在胭静脉血栓形成,但遗留小腿轻微胀痛,小腿下端和踝部轻微肿胀。
囹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发生血栓脱落,并发肺动脉栓塞,应引起重视。
有的病人发生肺栓塞之后,才注意到有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起源于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
发病急骤,突然发生髂凹部、大腿内侧(股三角区)明显胀痛,或下肢广泛性胀痛,随后迅速出现整个下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粗大,同时伴有下肢浅静脉怒张,曲张;由于皮肤毛细血管(细小静脉)扩张,皮肤上出现广泛蓝色微细的网络(网络瘀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

05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
康复期患者心理支持与教育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 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病友交流平台
鼓励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康复经验, 互相鼓励支持。
生活习惯改善建议
合理饮食
建议低脂、低盐、高纤维饮食,多食用新 鲜水果、蔬菜等。
就医处理。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气压治疗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操作指南
01
02
03
气压治疗原理
通过周期性的充气放气, 对肢体产生挤压作用,从 而促进静脉回流和淋巴循 环。
操作指南
选择合适的充气袖套或靴 子,设定合适的压力和时 间,进行周期性的气压治 疗。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充气造成肢体不 适或损伤,注意观察患者 的反应和耐受情况。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适应证和禁忌证
效果评估
腔静脉滤器可有效拦截脱落的血栓,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但需注意定期评估滤器的通畅性和位置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治疗风险分析及并发症预防
风险分析
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存在的风 险包括出血、感染、静脉瓣膜损伤等。其中 ,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并发症预防
为降低手术风险,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 估,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中注意操作 规范,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术后密切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 ,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其他副作用
不同药物还可能引起不同的副作 用,如恶心、呕吐、头痛等,应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案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案引言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栓疾病,其特点是在下肢静脉内形成血栓。
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症。
因此,制定合理的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在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和合并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下肢静脉血栓的基础治疗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大和减少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预防和治疗血栓。
肝素通常以静脉滴注的方式使用,一般在急性期持续使用5-7天,并在患者症状和体征消失后转为口服华法林治疗。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抗凝效果的抗凝药物。
它可以减少出血风险,方便患者使用。
低分子肝素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肾功能调整。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时,需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以保持在目标范围内。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下肢静脉血栓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适用于下肢静脉血栓严重阻塞或合并有肺栓塞等高危因素的患者。
使用溶栓药物需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以避免出血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下肢静脉血栓治疗的常用方法,其通过导管或血管内设备进行,主要包括下肢静脉造影、血栓摘除和球囊扩张等。
•下肢静脉造影:下肢静脉造影是一种通过X线透视和造影剂来显示下肢静脉血流情况的检查方法。
可以用于明确诊断、确定血栓部位和血栓范围等。
•血栓摘除:血栓摘除是一种通过导管将器械引入静脉内,直接摘除血栓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年,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
因素
•
() 血流滞缓
•
() 静脉壁损伤
•
() 血液高凝状态
血流滞缓
•
年,指出血流滞缓可能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他的研究发现,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酶积聚,并由于细胞的破坏而释放血清素和组织胺,这些物质均可诱
发血栓的形成。
•
因手术或重病卧床,长时间行走或长时间乘车船旅行、产程过长等都可使血流滞缓,极易引起下肢。
普通肝素的用法
• · 肝素 , • 静滴维持小时 • · 肝素 , • 静滴,小时内滴完,每天次 • 使用肝素是应维持凝血时间在正常值的倍 • 左右 • 持续用药—天 •
低分子肝素()
年由首先报道。 分子量,—, 能特异性地与抗凝血酶Ⅲ结合,不受血浆蛋白的 影响,低剂量即能发挥出色的抗凝活性。 半衰期较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的—倍。 皮下注射,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不需要实验室 监测,即使在门诊治疗也非常安全。 出血危险性小
检查和诊断
临床医师根据急性下肢的临床表 现,均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该病和 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还需依靠下列检查 方法:
静脉造影 血管彩色多普勒
静脉造影
• 在诊断急性下肢方面准确性最高,是诊 断金标准;但却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有 一定的并发症。
• 早在年就指出,静脉造影会导致血栓形 成。
• 年和的研究也证实静脉造影确能诱发深 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
• 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包括先天性和后 天性两种,过去一百多年来,人们的研 究重点主要是后天性因素。几十年来, 先天性凝血疾病的发生已逐渐被人们所 认识。
后天性高凝状态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见于休克、创伤、手术、组织坏死和输血反应等 药物所致——见于长期使用雌激素导致血管内溶血等副作用,肝素治疗病人有产生肝素血小板抗体 疾病所致——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癌肿、糖尿病、高胱氨酸尿症、高脂血症、红斑狼疮、妊娠和脓毒血症等
血管彩色多普勒
• 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既可了解深静脉血栓 形成的范围和程度,又可测定深静脉系统血流速 度的变化。
• 年做了一个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对急 性下肢诊断价值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无明显差 异,彩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髂股血栓形成 达到,在小腿腓肠静脉血栓形成达到。
• 目前已取代静脉造影而成为急性下肢的主要检查 方法。
溶栓治疗
• 目前的溶栓治疗是将抗血小板药物与溶栓药 • 物联合应用,以加速深静脉血栓的溶解。 • 溶栓制剂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第一代 • 的链激酶()和尿激酶()发展至第三 • 代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但在临床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还是尿激酶。
• 若有出血或超过正常值的.倍,凝血酶原活性降至 正常值的以下时,应立即停药。
• 严重者可以1—加·缓慢静注,或口服4—,用药后 小时可恢复至安全水平。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系统激活的共同结果,血栓不仅由纤维蛋白组成, 还含有大量激活的血小板。
传统的溶栓治疗主要是针对凝血过程的最终产物——纤维蛋白。
普通肝素()
• 半衰期较短,约小时 • 用药过量可致自发性出血,表现为黏膜出血(血 • 尿、消化道出血)、关节积血和伤口出血等,故 • 用药期间应监测出、凝血时间(、)或部 • 分凝血活酶时间(),若>分钟或 • >秒均表明用药过量。 • 出血严重时可用硫酸鱼精蛋白静注中和,通常 • 鱼精蛋白能中和单位。
先天性高凝状态
• 血栓抑制剂的缺乏: • 血纤维蛋白原异常: • 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 周围型 • 中央型 • 混合型 • 股青肿
周围型
• 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 肿胀疼痛和压痛,征(),即将足背屈 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中央型
• 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 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 脉曲张。
静脉壁损伤
• 在生理条件下,静脉内皮细胞层提供最 佳抗血栓表面。在内皮细胞的覆盖物中, 含有大量的肝素,因此它具有良好的抗 凝作用,并能防止血小板的黏附。
• 内皮细胞表面还含有一种具有强烈抗凝 作用的蛋白质的存在。
静脉壁损伤
• 静脉内皮中还存在一种核苷酸外酶,它能迅速降解腺嘌呤核苷酸成腺苷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内皮细胞本身 也能合成一些抗凝物质如前列腺素等,而前列腺素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混合型
• 血栓弥漫于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表现 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 脉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 困难。
股青肿
• 当血栓继续滋长、繁衍,不仅使整条患 肢深静脉系统全部处于阻塞状态,还引 起动脉强烈痉挛时,即形成股青肿。
• 表现为患肢剧烈疼痛,明显肿胀,皮肤 紫绀,足部动脉搏动消失,全身中毒反 应明显,体温多超过℃ ,常出现肢体坏 疽。
• 开始时可予,每天次。天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 或凝血酶原活性来确定维持量。
• 一般应使保持在—秒左右凝血酶原活性应为正常值 的—。
• 对于急性下肢,口服抗凝药应维持—个月,以防止 复发。
华法令用药过量 的处理
• 用药过量可发生出血副反应,常见的有:鼻衄,齿 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尿、子宫出血、便血、伤口 及溃疡处出血等
低分子肝素的用法
• 每公斤体重予.腹壁皮下注射(每.相 当于??)
• • 持续用药—天
华法令()
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 其抗凝活性通过阻断维生素环氧化物转变为氢醌形式,致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γ羟化
作用产生障碍,导致产生无凝血活性的Ⅱ、Ⅶ、Ⅸ、Ⅹ因子的前体,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华法令的用法
• 华法令口服后—小时出现抗凝血作用,其半衰期长, 约为—小时,因此若由肝素改口服华法令时必须在 停用肝素前小时给予,以保持抗凝的连续性。
治疗
急性下肢的治疗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手术治疗 介入放射治疗
抗凝治疗
• 普通肝素() • 低分子肝素() • 华法令()
普通肝素()
• 年由发现。 • 年作为抗凝剂首次用于人类。 • 是一种多糖链混合物,分子量在,—, • 之间,经化学或酶促解聚后,可分解为分子量在 • ,—,之间的化合物,即低分子肝素。 • 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Ⅲ)而发挥抗凝作 • 用,但这种作用是非特异性的,血浆蛋白可与 • Ⅲ竞争性结合,从而减弱其抗凝活性,导致 • 生物利用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