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要点(整理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要点(整理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要点(整理后)

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国际分工的结果与表现形式。又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占该国GDP的比重,反映对外贸易在该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出口贸易依存度与进口贸易依存度

贸易条件:指一国一定时期出口一单位的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总贸易:指以国境为标准来统计的货物的进出口情况

专门贸易:指以关境为标准来统计的货物的进出口情况

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产品价格上升,导致该产品使用密集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另一种生产要素实际价格下降。

里昂剔夫之谜: 1953年里昂剔夫利用投入-产出表对美国1947年的对外贸易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发现其实际的情况与H-O理论的结论相反,即美国作为资本丰富、劳动短缺的国家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贸易: 指同一产业的产品在具有相同或相似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间进行的贸易,或者说一国在同一产品既有出口又有进口.

重叠需求: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

重商主义: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幼稚产业:指该产业的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放任自由竞争则亏损,保护则可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最后竞争力提升。保护、扶植幼稚产业的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带来的利润。

对外贸易乘数:出口增加国的有效需求,顺差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倍数作用,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取决于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保护贸易政策: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的市场,使之免受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产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新贸易保护主义:指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普惠制:发达国家对进口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半制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关税或取消关税的一种优惠。

反倾销税:为抵制外国商品倾销进口、保护国相关产业而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反补贴税:为抵消进口商品出现禁止性补贴或因可诉补贴对进口国同类产业构成损害而征收的关税。

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指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一般包括两个部分: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关税税率表。

混合税:指在海关税则中,对同一个税目的商品同时使用从价和从量两种计税标准计税,以两者之和合并征收关税。该方法综合了两种计税方法的优点,更有利于发挥关税的保护作用。但对两者的比例难以确定。

绝对配额: 指在一定时期,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 指对商品进口的一定数额以的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多用于农产品的贸易(美国对“脱脂奶粉”的规定:配额2.2%,配额外52.6%)

外汇管制: 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从而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一种制度——目的:控制进口商的支付能力或进口成本。

绿色贸易壁垒: 指各国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而对进出口的农、畜、水产品采用和实施必要的卫生措施,从而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 指区域或区域间的国家和政治实体通过书面文件,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彼此之间在货物、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相互间的经济发展,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

贸易创造: 指在关税同盟部取消关税以后,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能使生产更专门化,即国生产成本高的商品将被国生产成本低的商品取代,进口商品替代国生产,从而使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增加了。

贸易转移: 指关税同盟的成员国改变其贸易方向,从非同盟的低成本国转到同盟部的低成本国。

最惠国待遇: 指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对方。

国民待遇: 指一个国家对外国自然人或法人在某些事项上给予不低于本国自然人和法人的待遇。

国际商品协定: 指某些初级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为了稳定该产品的经济收益(价格)、保证供销稳定和促使其发展等目的而缔结的政府间多边协定。

贸易术语: 指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用语。一般以英文缩写的形式表示。

象征性交货:指卖方以表明货物所有权的单据交付买方或其代理人,以代替货物实际交付的交货方法。

品质公差:国际公认的品质误差。但是要注意用具体的数字表示,避免笼统的规定。FAQ:良好平均标准,适用于品质变化较大而难以统一标准的农副产品。其含义是中等货,我国是指“大路货”,与“精选货”向导而言的。尽管如此,仍需制定具体规格。

溢短装条款:又称机动幅度条款,指在规定具体数量的同时,再在合同中规定允许多装或少装的百分比。

运输标志:指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组成,用于装卸过程识别货物的组合。

中性包装:指包装上不注明生产国别、地名与厂家,也不标明商品或品牌

定程租船:由船舶所有人提供船舶,在指定港口之间进行一个航次或数个航次,承运指定货物的租船运输。

定期租船:指船舶所有人将船舶出租给承租人,供其使用一定时期的租船运输。

海运提单: 指证明海上运输合同和货物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船,以及承运人据以保证交付货物的凭证。

实际全损:指被保险货物全部灭失或者全部变质,或者货物全部不能归原货主所有等情形。推定全损: 推定全损指货物实际全损已经不可避免,为抢救或运输货物的费用超过货物的实际价值。

单独海损:指既涉及船舶或货物单方面的损失。

共同海损:指在海洋运输途中,船舶、货物或其他财产遭受共同危险,为解除共同危险,有意采取合理的救难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和支付的特殊费用。

汇票:汇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要求在见票时或者将来固定的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托收:托收是指由接到托收指示的银行根据所收到的指示处理金融单据或商业单据以便取得货款/承兑,或凭付款/承兑交出商业单据,或凭其他条款或条件交出单据。

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保理:是一项借助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集国际性的企业资信调查、账目管理、贸易融资及信用风险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背书:汇票持有人在转让汇票时,在汇票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将收款权利转让给其他人。

独家代理:在指定地区和期限单独委托一家代理代表委托人行事,委托人不得再指定其他代理。一般指对指定商品的专营权。

寄售:指出口人(寄售人)先将准备销售的货物运往国外寄售地,委托当地代销人按照寄售协议规定的协议代为销售后,再由代销人同出口人结算货款。

拍卖:指由经营拍卖业务的拍卖机构(拍卖行或公司)接受货主的委托,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叫价的方式,把商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指接受外方的委托,通过利用外方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加工、组装后再出口以收取加工费的贸易方式。

套期保值:将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结合起来的市场行为。通过期货交易转移现货交易的价格风险。

简答题

1、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

答: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生产力发展与分工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的出现

2 、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答: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主导地位

产业部分工逐步增强

从产品外包到服务外包

从垂直型向水平型分工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

世界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区域性国际分工、跨国公司部的产业链分工

3、如何理解规模经济也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原因?

答:规模经济的含义:指在产出的某一围,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或者说产出水平比投入增加得更多

部规模经济:指来源于单个企业部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报酬的递增。

外部规模经济:指某个产业或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报酬的递增。如企业的聚集所产生的经济外部性——“干中学”效应。

外部规模经济决定的国际贸易模式:完全竞争模式

国际贸易的原因是行业的扩大:进入行业的企业越多,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产品价格下降,同时产量扩大,从而使得有更多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由于规模经济带来的比较成本差异,而不是要素禀赋差异所形成的比较成本差异。因此,专业化的分工生产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规模经济也能够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垄断竞争模式

在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企业的数量与企业的平均成本存在同向变动关系:在市场规模既定的情况下,企业数量越多,则单个企业的成本越高,企业数量与产品价格是反向关系:数量越多,竞争越激烈,价格越低。

三者的关系是:价格高于成本,则企业数量增加;反之,企业数量减少。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要降低成本必须扩大产量,从而出口,要扩大出口,则价格下降。

贸易的利益:出口量的扩大,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福利改善。

4、如何理解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异

(一)假设不同:前者是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生产要素,即2*2*1模型,后者则增加了资本要素2*2*2模型,且后者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情况。

(二)容不同:前者是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后者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三)影响不同:后者提出了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问题,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更加符合现实

(一)基本假设部分相同,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规模效益不变,成本计算不变;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不考虑运输成本和交易费

用。

(二)造成的影响部分相同,二者都指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鼓吹自由贸易思想,有利于加强各国经济联系;都忽视了技术进步的作用。

5、哪些理论可以有效解释产业贸易的现象?

答:(1)规模经济理论:从供给角度回答了产业贸易发生的原因。在垄断竞争的条件下追求规模经济。在不同的品种方面存在一定垄断能力,贸易既增加了贸易的品种,也提高了产量属于异质产品的产业贸易。对差别产品的需求,从需求角度回答了产业贸易发展的原因。

(2)技术差距理论:与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为分析前提,认为技术差距和模仿时滞决定了现实的国际贸易格局,新的产品出现,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角度回答了产业贸易的原因,发达国家出口国变为进口国,技术转移导致产品贸易方向的变化。

(4)需求相似理论:从需求方面探索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动因一个国家工业制成品。

6、如何理解“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的思想?

答:强调多卖,主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由于晚期重商主义力图控制或调节商品的运动并发展工场手工业,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7、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主要有哪些观点?

答:(1)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工业是最重要的:工业是资本和劳动岗位的创造者,一个国家,如果只从事农业生产,就好比一个人只用一只手进行工作。

(2)实施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处于农工业时期,工业还比较弱小,需要保护——通过自由贸易去向别国购买廉价商品,虽然从表面上看要合算一些,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德国等落后国家的生产力就不能获得发展,德国将永远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位。

(3)保护对象的条件:幼稚工业才需保护

在被保护的工业得到发展,其产品价格低于进口同类产品并能与外国竞争时,就无需再保护,或者被保护工业在适当时期(如30年)还不能扶植起来时,也就不需再保护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也不需要保护。

(4)农业不需要保护。

(5)保护的手段:关税措施

(6)保护必须与工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当生产力发展起来以后就不需要保护,“对于保护制度的任何夸都是有害的。”

8、凯恩斯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有何特点?

答:保护对象从幼稚产业到成熟产业:高度发达或已经衰落的产业

保护围从国转向国外: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

保护的目的从防御转向进攻:扩大出口

保护的措施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不完全竞争

9、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有何启示?

答:1、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出口补贴可以提高本国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若新增的利润能够抵消出口补贴的成本,则实行出口补贴可以增加本国的福利。

2、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条件下,要提高企业的生产竞争力,必须扩大生产规模;通过保

护本国国市场,减少产品进口,增加本国企业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扩大出口,获得规模经济。

3、政府干预对外贸易、扶植战略性产业发展,这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

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最佳选择。可以转移他国利润以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4、各国可采用多种扶植政策和保护措施来取得或保护一些高科技产业或关键产业上的

优势。

5、这种政策市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各国都采取的话,政策效果会抵消。

10、一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依据和目的。

答:(1)制定依据:1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安全,2,本国的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3,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4,本国与外国在经济与投资方面的合作5,本国国物价与

就业情况,6,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有的权利与义务7国家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信奉的贸易理论,8政治与社会的因素

(2)制定目的: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达到外部平衡,稳定经济,提高适应能力,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外部压力促进国改革3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

11、简述二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原因和特点?

答:(1)原因:1、生产力的国际化与资本的国际化。2、美国的对外扩与推动。3、各国经济联系的加深,

(2)特点:1、 GATT关税减让谈判--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2、经济集体部的贸易自由化3、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普惠制4、国家不加以直接干涉,5、既不鼓励出

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自由流动6、自由贸易是相对的,7、竞争力加强的国际崇高自由贸易

12、为什么当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加强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答:原因:1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贸易自由化是不可能充分的,国家利益仍是超越一切的,国家不可避免的要通过政治行为,外交行为来保护本国的利益。2

信息和投票的本:如果自由贸易的人自身分摊的收益很小而成本很高,不愿参加

对赞成自由贸易的投票3收入再分配的成本:如果自由贸易能够使其受益者弥补

损失者的成本并有盈余,则实行自由贸易4搭便车的问题

对中国影响:

1、改革开放前,“进口贸易”,统制贸易--以限制进口发展本国独立工业

2、1979-2001年:“出口导向”战略下,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扩大出口为目的

3、2001年至今,平衡战略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为主。

4、我国实行积极的开放政策:引进国外的资源,技术、资金与管理,实行平衡贸

易,减少贸易摩擦导致了市场多元化,不得不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还实行双边贸易与多边贸易并重,刺激中国积极改善对外贸易环境,维护我国对外贸易利益。

13、简述关税的额不同类型。

答:按货物流向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国境税

按征税情况划分为正常关税(法定关税)和附加关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差价税)按关税待遇分为普通关税、优惠关税、最惠国待遇下的关税、特定优惠关税和普惠制下的关税

14、如何理解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的异同。

答:异:1、征收原因不同。反倾销税是进口国(A)认定出口国(B)的产品在本国低价倾销,所以对其征收反倾销税,而反补贴税是指进口国(A)认为进口国(B)政府对

其出口产品进行补贴的基础上,造成了B国产品在A国市场上的低价出售,所以对

其征收反补贴税

2、含义不同(上面已有阐述)

同:1、反倾销税都属于附加税

2、目的相同,都在于抵消带来低价效应

3、都是在进口造成损害并且二者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措施

4、两者所采取的措施类似

15、非关税壁垒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原因:

1、加强竞争的需要:超保护贸易——数量限制

2、保护生态环境与国民健康:对农产品的要求;对儿童产品的要求

3、关税措施的保护效果下降

特点体现:

1、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4、项目复杂多样,适用围广

5、发展中国家难以应对

16、进口配额制和自愿出口配额制有什么不同?

答:异(1)含义不同:前者是指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以,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配额以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

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后者是指出口国在进口

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单方面或经双方协商规定某种或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3年

-5年)对该进口国出口的最高数量限额,在限额,出口国自行安排出口,达到

限额即停出口。

(2)后者由出口国管理,一般要求与出口许可证管理同时进行。

(3)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绝对进口配额制是由进口国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进口。而“自动”出口配额制则是由出口国直接控制对制定进口国的

出口。前者非自愿,后者是自愿。

(4)对配额控制不同,前者控制在进口国,后者控制在出口国。

(5)配额试用期不同,前者一年,后者3-5年。

同(1)都是为保护国生产不受外国竞争而采取的商业措施。

(2)都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实质上是进口配额,具有等效进口配额的所有经济效益。

17、如何理解当今国际贸易中主要的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

答:(1)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商品进口国以维护生产、消费安全以及人民健康为理由制定并执行具有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商品标准、法则以及商品检验合格性评定要求。

从而对贸易形成的障碍。近年来,随着关税水平的普遍降低以及配额补贴等非关

税措施的。各国保护贸易的手段逐步转向成熟和隐蔽性更强技术性壁垒。已经

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一种重要的非关税壁垒。它容广泛。涉及的产品各个阶段,

对发达国家影响相对较小。参与制度国际性的技术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构成歧视,

导致不公平竞争和贸易争端。发达国家有意识地联合起来。试图控制和垄断世界

信息资源,已达到主导国际贸易的目的。

(2)绿色壁垒指的是各国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民和健康,而对进口国的农、畜、水产品采用和实施必要的卫生措施,从而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由于国际社会

保护环境的要求以及消费观念的更新,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作用日益明显,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进入科技技术时代,越来越注意绿色环保意识。国际间

的较量主要是提高技术的竞争。但同时应注意社会环境的影响,维持生态平衡,

提倡绿色意识更是必然。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是国际中贸易壁垒的

主要手段,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

18、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答:(1)由西欧向其他地区延伸

(2)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成基础发生重大变化:从地理接近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到新的构成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政治制度不同

(4)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相互交错

19、影响贸易创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是关税同盟

因为它可使区域的各成员国间贸易的增加带来的收益高于他们同区域外国家贸易的减少损失的收益。从而使他们的收益增加,区域成员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一次性改进资源配置所获取的收益,区域生产效益提高和资本积累增加。促进对出口生产和关联性较强工业的提取获得收益。关税同盟将资源利用率提高,扩大生产效益,同时促使进口国开发减少,消费增加,从而使成长国的福利提高。

20、如何理解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趋势?

答:(1)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几乎全球每个国家的一种普遍性发展道路选择,为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国必须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外交战略所需要,进入21世纪,中国提出新的外交战略,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实现安邻、富邻的战略目标,但实现的手段需要采取加强双边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关系

(3)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推动亚洲经济发展的需要。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明显落后于欧洲和美洲。对亚洲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21、如何理解GATT的历史作用?

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地消减了关税。

2、有效地处理了国际间经济贸易的纠纷。

3、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非关税壁垒,制定了一些规则来约束非关税壁垒

4、保障琉璃瓦国际贸易环境的稳定性

5、增加了各缔约方经贸政策的透明度

6、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的发展以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发展。

22、WTO的基本原则和职能有哪些?

答:基本原则:

1、非歧视待遇原则 6、互惠原则

2、贸易自由化原则 7、透明度原则

3、市场准入原则 8、对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4、最惠国待遇原则 9、公正、平等处理贸易争端原则

5、国民待遇原则

职能:

①促进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的执行、管理和运作,并为其提供一个组织

②为各成员方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所和执行谈判结果的机构

③解决各成员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并对程序谅解书进行程序管理

④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法规进行定期评审

⑤通过技术援助和培训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项

⑥为达到全球经济政策一致性,以适当的方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

进行合作

23、比较CIF与DES的异同

答:(1)CIF不属于到岸价,因为按CIF条件成交,卖方要负责安排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输和保险,承担相关的运输费和保险费,但由于CIF属装运港交货,风险已在装运港船舷转移。运输途中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卖方并不保证把货送到岸。

(2)DES则是名副其实的到岸价,因为卖方负责将货物安全达到目的港,在船上将货物实际交给买方才算完成交货,在DES条件下,卖方不仅要负担正常的运费、保险费,还要负担诸如转船等产生的额外费用,以及根据需要加保各种特殊附加险而支付的

保险费。

(3)DES与CIF在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

24、进出口合同价格条款包括哪些容?规定次条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容:包括四个要素——贸易术语、计量单位。单价金额、计价货币

一般价格条款包括单价和总值,总值即合同的总金额

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不同的贸易术语确定价格

2、考虑佣金和折扣的因素

3、选择合适的计价货币

4、对价格的四要素书写正确、清楚

5、考虑灵活的计价方式,固定价格或非固定价格(如暂定价格)

25、合同中规定商品品质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约定品质条款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①、以实物表示品质:看货买卖;凭样品买卖;卖方样品;买方样品;对等样品

②、以说明表示品质:以规格买卖;凭等级买卖;凭标准买卖;良好平均标准;上好

可销品质;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凭商标或品牌买卖;凭产地名称买卖注意事项:

①、品质机动幅度的规定:

交货品质与样品大体相等或其他类似条款

品质公差:国际公认的品质误差。但是注意用具体的数字表示,避免笼统的规定。

品质机动幅度:规定一定的围;规定一定的极限。同时,按照质量差异规定品质

增减价条款。

②、正确运用各种表示品质的方法:根据商品的特点选择规定品质的方法

③、品质条件要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合理规定影响品质的各项重要指标

注意各指标间的在联系和相互关系

品质条件要明确具体

26、简述汇付的基本流程

答:1、买卖双方在合同中规定采用汇付方式结算,买方向银行申请汇款

2、汇出行接受申请,开出汇款指示,要求解付行向收款人付款(信汇或电汇);或

者向解付行开立汇票——票汇

3、解付行支付款项;或者见票后付款

27、在跟单托收的情况下,D/P方式与D/A方式有何区别?卖方应当怎样控制自己的风险?

答:区别:1、交单的依据不同:D/P方式下,是以付款人的付款为交单的依据;D/A 方式下,是以付款人的承兑为交单的依据。

2、收款的时间不同:D/P方式下,是即期收款和远期收款; D/A方式下,是远期

收款。

3、委托人承担的风险不同:D/P方式下,如果是即期付款交单,则风险小,如果

是远期付款交单,则货在,款失。 D/A方式下,则货、款两失。

卖方控制自己风险的办法:

1、跟单托收适用于信誉好的客户,对新客户或信誉不佳者则不宜。因此,在合同

签订前,应对进口商进行资信调查。

2、托收金额不能过大。

3、跟单托收的贸易术语的选择上,卖方要保障自身利益出发,要尽力争取以CIF

或CIP价成交,并自己办理保险。

4、国外代收行一般不能由进口商指定,如却有必要,应该事先征得托收行的同意,

以避免国外代收行信誉不佳的风险。

5、明悉各国海关规定和各国银行习惯做法。

6、控制货物。在必要情况下,可以行使“停止货物权”

7、必要时可以通过银行做国际保理或向保险公司办理出口信用保险,防拒付的风

险。

28、如何理解信用证的性质?它对买卖双方各有哪些风险?

性质:属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卖方承担的风险:

(1)由于交货期、交货数量、规格等不符点而造成的风险

(2)因软条款而导致的风险。有“软条款”的信用证开证人可以任意、单方面使

单据与信用证不符,即使受益人提交了与信用证规定相符的单据,也可解除其付

款责任。

(3)进口商利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绕过通知行直接寄出口商,引诱出口商发货,

骗取货物。

(4)正本提单直接寄进口商。实质上这是将银行信用自动降为商业信用。

(5)进口商申请开立不合格信开证,并拒绝或拖延修改,或改用其他付款方式支

付。此时卖方若贸然发货,将造成单证不符或单货不符的被动局面。

(6)开证行倒闭或无力偿付信用证款项。此时,出口商只能凭借买卖合同要求进

口商付款,须承担商业信用风险。

买方承担的风险:

(1)卖方欺诈;

首先,因为付款银行仅负有审查卖方提交其在发货后获得的货物装船的相关单据,

而不负有对货物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实质审查的义务,所以卖方所装船的货物的数

量和质量对买方而言是难以保证的,这也是卖方欺诈的一种常见方式;

其次,卖方也可以伪造货物装船的相关单据(甚至在航运公司的参与帮助下获得

真正的单据),直接交予付款行审查,付款银行在单单相符、单证相符的情况下向

信用证的受利益人付款,这对在开证行已交纳信用证订金或已设有担保的买方是

极为不利的。

(2)承运方欺诈;承运方可以直接把货物运走,倒卖,之后逃逸,甚至人为凿沉船只

以逃脱责任、骗取保险,这种情况承运方一般是规模较小且信誉较差的航运公司。

(3)卖方欺诈和承运方欺诈联合欺诈。

首先,如前所述,在承运方可以为卖方提供真实的票据以供付款行审查,在这种情

况下,仅付有审单义务的付款行更难以发觉虚假的单据。

其次,承运方可以装船后不发货或携货与卖方共同逃逸。

29、构成发盘的条件有哪些?

答: 1、有特定的受盘人:没有特定受盘人的广告一般不被认为是发盘

2、发盘容必须十分确定:明确、完整(标明货物的名称;明示或默示规定货物的数

量或规定数量的方法;明示或默示规定货物的价格或规定价格的方法。)

3、表明经受盘人接受发盘即受约束的意思:有订立合同的明确表示。

30、如何理解发盘的撤回与撤销?二者有何异同?

答:撤回:指阻止发盘的生效——根据公约的规定,只要发盘没有生效,都可以撤回,即撤回的通知早于发盘到达。

撤销:指发盘人取消发盘,使其失去效力。

异同:发盘的撤回。发盘于送达受盘人时生效。发盘人于发盘尚未生效之时,可将其撤回,即撤回通知应在发盘送达受盘人之前或同时到达。

发盘的撤销。一项已送达受盘人的发盘可否撤销各国法律有不同规定。发盘

送达受盘人后,在受盘人尚未表示接受前,发盘人将撤销通知送达受盘人,发

盘可予撤销。但下列两种情况下的发盘不得撤销:(1)在发盘中规定了有效期

或以其他方式表示该发盘是不可撤销的。(2)受盘人有理由相信该发盘是不可

撤销的,并本着对该发盘的信赖采取了行动。

31·、构成接受的条件有哪些?逾期接受是否有效?

答:构成接受的条件:

①必须由受盘人做出:第三者的接受只能作为一项发盘

②必须同意发盘所提出的交易条件:只接受部分或有条件的接受,均不构成接受。

③接受必须在发盘规定的时效做出: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则是“合理时间”

④接受通知的传递方式应符合发盘的要求:应按照发盘规定的方式传递,未规定传递

方式的,则按发盘传递或比其更快的方式传递。

逾期接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盘人的表态。

(1)逾期接受仍有接受的效力,如果发盘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将此种意见通知被发盘人。

(2)如果载有逾期接受的信件或其它书面文件表明,它是在传递正常、能及时送达发盘人的情况下寄发的,则该项逾期接受具有接受的效力,除非发盘人毫不迟延地

用口头或书面通知被发盘人:他认为他的发盘已经失效。

32、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哪些?

答:①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签约能力:越权的合同无效;

②合同必须有对价或约因:对价,指当事人为了取得合同的利益所付出的代价;约

因,指合同所追求的直接目的——合同必须有合法的目的;

③合同的容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公共秩序或政策和公共道德

④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在中国,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⑤合同当事人的意思必须真实

计算题

1、假设甲国对小汽车的进口征收180%的进口关税,但该国的小汽车生产必须进口发动机。发动机的进口成本为每台300美元,每辆小汽车的成本为2000美元。发动机的进口关税为20%。计算对小汽车的有效关税保护率。如果发动机的关税上调为70%,则有效保护率是多少?

解:ERP=[(n-v*r)/1-v]*100%

(1)当发动机进口关税为20%时,

ERP=[(180%-300/2000*20%)/1-300/2000]*100%=208.24%

(2) 当发动机进口关税为70%时,

ERP=[(180%-300/2000*70%)/1-300/2000]*100%=199.41%

2、中方某出口公司与日本一商人按每公吨500美元CIF东京成交菜农产品200公吨,合同规定包装为25公斤双线麻袋,信用证方式付款。该公司装运出口并办妥了结汇手续。事后对方来段称:该公司所交货的扣除皮重后实际到货不足200公吨,要求按净重计算价格,要求按净重计算价格,退回因短数多收的货款。我公司则以合同未规定以净价为由拒绝退款。请问该公司的做法是否合理?

答:在国际贸易中,计量重量的方法有:

(1)毛重:商品本身的重量加皮重

(2)净重:商品本身的重量,不扣除皮重.在国际贸易中,凡按重量计算的商品多采用以净重为准的计量方法.合同中未明确规定采用何种方法计量时,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应按净重计算。

我方发出的货物并未达到信用证上的标准,但却收取了全额的货款,因此买方有权索回其不该支付的货款。所以我公司拒绝退款是不合理的。

3、出口合同规定的商品商品名称为“手工制造书写纸”,买方收获后,经检验发现,货物部分制造工序为机械操作,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卖方拒赔,主要理由是:该产品的生产工序基本上是手工操作,而且关键工序完全采用手工,该交易是经买方当面先看样品成交,而实际货物品质与样品一致,因此认定所交货物与商定的品质一致。

请分析此争议的责任在谁?为什么?

答:买卖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了商品的规格,且看过样品,商品规定的商品的名称为“手工制造手写纸”,故本案的买卖合同既是凭样品买卖,又是凭规格买卖。卖方所交的商品就必须符合样品的要求又符合文字说明的要求。本案中商品符合样品要求,但不符合商品规格要求,卖方违约。卖方应赔偿买方的经济损失。

军事理论整理(复习重点+真题+答案+论述题范文)

军事理论整理 中国国防 1、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我国是自卫型国防。 2、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的国防法规主要包括:《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 3、学生军训的意义:(1)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2)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 (3)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4、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5、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包括:第二炮兵、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和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6、陆军是我军的重要力量,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1)抗敌军事入侵;(2)在一定地区和方向上打赢局部战争;(3)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7、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我国海军的使命是什么?(1)防御外敌海上入侵;(2)收复敌占岛屿;(3)保卫我国领海主权;(4)维护祖国 统一和海洋权益。 1.军训的意义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古往今来,国防教育都被各国置于极为关键的位置上,理所当然,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普及国防教育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做,其中军训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这既是国家法律赋予在校学生的一项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又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 大学生通过军训,不仅能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而且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同时也学到了军事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技能,加深了对人民军队的理解,为国家战时兵员动员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大学生参加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培养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真才实学;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既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又有健康体魄和勤劳朴实工作态度的优秀人才,是我国新时期赋予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发达的战略目标。学生通过军训,不仅可以磨炼意志,增强斗志,培养组织纪律性,树立修身立人的标准;同时,也丰富了头脑,拓宽了知识,增强了体魄,促进了专业学习。所以说,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造就国家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对青年学生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军训作为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2.论述大学生树立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主观认识。 毛泽东主席曾说:“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组的运动,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在七十年后的今天,重复那段熟悉的历史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现在,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未来的作用。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抗战”将在何时打响......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成都医学院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1.开设军事理论,既是国家法律规定,也是教育基本规律的客观要求。 2.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包括7个门类:军事思想,军事学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军事后勤,军事技术,军事历史,军事地理测绘、气象。 3.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强烈的时代性和明显的继承性。 4.军事思想的定义:是对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5.世界兵书的鼻祖:《孙子兵法》 6.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和国防建设实际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7.毛泽东秋收起义失败提出的思想: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党指挥枪的重要建军原则;为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根据“中共九月来信”的精神,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并作政治报告。 8.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1)战争是阶段战争的最高形式(2)战争是流血的政治(3)战争是经济的竞赛(4)用正义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 9.人民军队思想:(1)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新型人民军队,揭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0.人民军队的宗旨: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建军宗旨。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建立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指出了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绝不容许枪指挥党;建立强有力的的革命政治工作。 11.毛泽东为我军规定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1)官兵一致原则(2)军民一致原则(3)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原则。 12.人民战争的两个基本属性:正义性、群众性 13.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根本保证。 14.战争的直接军事目的:毛泽东指出,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15.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一是充分准备,二是后发制人,三是攻防结合,四是持久胜敌。 16.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形成,即: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17.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1)判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丰富了分析国际形势的科学方法(2)指出战争的可避免性和危险性同时存在,揭示了战争运动发展的新趋势(3)指出了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战争根源的理论(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消灭的理论。 18.邓小平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其中一个就是国防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关键。 19.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根本出发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1)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2)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3)注重质量建军,走精兵之路。(4)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保证军队在政治上永远合格(5)适应新情况,把整个后勤管好。 20.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个人创造与集体智慧融为一体,把毛泽东思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1.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就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就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就就是矛盾双方中都包含着对方的因素。二就是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既包括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也包括矛盾双方的区别与差异。正确理解矛盾的斗争性,第一,不要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仅仅归结为社会领域的斗争,甚至只瞧成敌我之间的对抗与冲突。第二,有矛盾就有斗争。第三,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一个从差异、对立到矛盾解决的过程。差异就就是矛盾,就包含着斗争。同一性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立双方既同一又斗争,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引起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只讲斗争性不讲同一性,只讲同一性不讲斗争性,都不符合事物矛盾的本性。我们必须善于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做好矛盾转化工作。 2、、1谈谈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人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理论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与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讲,就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与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也称基本原理)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2谈谈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基本原理同中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就是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马原期末测验考试重点内容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黄宇晗 一、考试题型 1.单选20分 2.多选20分 3.简答题4题×6分 4.辨析题4题×6分(判断正误2分,理由4分) 5.材料分析题12分 二、考试范围 1.绪论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考 2.§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考,其中第三点(P53)考一道多选题,详见重点问题(一) 3.§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考 4.§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考 5.第七章考§7.1的两个问题(下方重点) 三、重点问题 (一)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哪些能力?(P53五点,多选题) 1 / 10

战略思维能力、历史唯物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P22)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总+4分,P10-15) 1.总: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分: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 (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P28-31)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2 / 10

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要点说明

军事理论考试专用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 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七、武经七书的含义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马原重点整理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创造者、阶级属性讲〃〃〃)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世界观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理论剖析)、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结论和归宿)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4、15世纪、18世纪、经济危机)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英法德三大工人运动)思想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 4.马、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思想史上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 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鲜明特征/生命力的根源——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两个方面——谁是世界的本原/何为第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客观世界主观映像、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特殊的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世界的正真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原考试期末重点.docx

马原考试期末重点【详尽版三稿修改稿】 重点内容:绪论,一到五章。 一?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①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也包括了继承者对它的发 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重点,参见书P】 2.马克思主义起源:①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英国古典经济学, 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和亚当斯密;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和欧文【重点】)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条件: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无产阶级斗争一一三大工人运动,需要科学 理论的指导)【了解】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 理和发展真理。 二.辩证法与唯物论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的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及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实践的含义: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3实践的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生产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这是意识的本质) 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依赖于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 6?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性的表现: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绪论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提纲

军理重点 第一章中国国防 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保卫国家领土完整③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④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军事活动为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现代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中立型(瑞典、瑞士)、自卫型(中国)。 2.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一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特殊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八十四号主席令公布施行。《国防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亦称基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三种形式:①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于1996年10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七十八号主席令予以公布,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于2010年2月26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二十五号主席令予以公布,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9.公民国防义务:①兵役义务(形式:服兵役、服预备役、参加军事训练)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⑤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10.公民国防权利:①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②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马原重点知识点 题型:1、选择(1x10*)2、判断(1x10*)3、材料分析(20x4*) (1、反应什么理论简述即可。2、感想结合理论展开) 绪论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 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 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3.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 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主的理论基础,

【马原】重要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是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中客观的普遍的现象;是指矛盾的共性、绝对性。 第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是指矛盾的个性、相对性。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四、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包括的是个性中本质的东西,它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第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性寓于(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而存在;共性统摄着个性,个性总是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割裂了这种联系,就会导致类似“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第六、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随事物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变,共性与个性可以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6、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国国防 1. 国防的概念: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 国防包含四个要素: 一是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二是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 三是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四是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 中国古代的国防时间段: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约历经了4000年的历史。 4. 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 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 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 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5. 中国近代的国防: 了解如下对外反侵略战争(书P12)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民国时期的国防:

军阀混战和中华民族的崛起 日本的侵略及中国抗日战争 思考题: 1.富国强兵(古代、现代):富国→经济建设,强兵→国防建设,从二者的关系角度出发如何理解富国强兵? 富国与强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富国是强兵之本,只有国富,国防才有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强兵也是富国的重要保证,没有巩固的国防,一旦外敌入侵,经济建设就无法进行;为了保持一个安全的经济建设环境和生活环境,必须建立与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国防。这是社会发展史反复证实了的客观规律。 2.古代国防对现代国防的启示?中国国防历史对国防建设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7. 国防法规的特性(区别于其他法规的特殊性)主要表现是: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司法适应的优先性; (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8. 国防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基本特征: (1)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 (2)完善了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 (3)确立了我国国防的职能任务; (4)贯彻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5)正确处理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6)对国防建设作了前瞻性的规定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得,为她们得后继者所发展得,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得科学理论体系,就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得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得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得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与发展得观点与学说得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与列宁等发展了得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与整个人类解放得科学理论,就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得性质、目得与解放条件得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得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得学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发展规律得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得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得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得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得能动作用就是人得意识所特有得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得能力与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得性与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得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得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得行为与生理活动得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得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得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与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得规律;认识与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得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得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得价值性得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得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瞧法。(P42-P43) (1)矛盾得普遍性与矛盾得特殊性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得基本原理。矛盾得普遍性即矛盾得共性,矛盾得特殊性即矛盾得个性。矛盾得共性就是无条件得、绝对得,矛盾得个性就是有条件得、相对得。任何现实存在得事物得矛盾都就是共性与个性得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得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得个性。矛盾得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得道理,就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得精髓,就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得关键。 (2)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得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得普遍真理同各国得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哲学基础,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得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得实际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