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货物运输新加题

1. 有关动稳性力臂说法错误的是( ) 。
A. 动稳性力臂为静稳性力矩曲线下的面积
B. 动稳性力臂在数值上与静稳性力臂相等
C. 动稳性力臂为静稳性力臂作的功与排水量之比
//D. 以上全错
2. 动稳性曲线的反曲点对应于静稳性曲线上的( )。
A.甲板浸水角
//B.极限静倾角
C.稳性消失角
D.极限动倾角
3. 按我国《法定规则》要求,在求取船舶最小倾覆力矩Mhmin时,应进行( ) 修正。
A.初始横摇角
B.极限静倾角
C.船舶进水角
//D.//A和//C
4. 经初始横摇角修正后的船舶最小倾覆力矩Mhmin比修正前( ) 。
A.大
B.相等
//C.小
D.以上均可能
5经进水角修正后的船舶最小倾覆力矩Mhmin比修正前( ) 。
A.大
B.相等
//C.小
D.以上均可能
6. 经进水角修正后的船舶最小倾覆力矩Mhmin比修正前( ) 。
A.大
B.相等
//C.小
D.以上均可能
7. 过原点做动稳性力臂曲线的切线,该切线的切点为( ) 。
A.最小倾覆力臂
B.最大静稳性力臂
C.最大外力臂
//D.以上都不是
8. 过原点做动稳性力臂曲线的切线,该切线的切点对应的横坐标即为( ) 。
A.最小倾覆力臂对应横倾角
//B.极限动倾角
C.最大外力臂对应横倾角
D.以上都不是
9. IMO完整稳性建议的天气衡准中面积的右边界对应横倾角不大于( ) 。
A. 40°
//B. 50°
C. 57.3°
D. 90°
10. IMO完整稳性建议的天气衡准中面积的右边界对应横倾角50°、进水角和( ) 。
A. 40°较大者
B. 57.3°较小者
//C. 突风风压倾侧力臂曲线与GZ曲线后交点对应角中最小者
D. 90°较大者
11. IMO完整稳性建议的天气衡准中面积b的右边界对应横倾角为( ) 。 (θ1:船舶横摇角,θf:船舶进水角,θc:突风风压力臂曲线与GZ曲线后交点对应角)
A. max{40°,θf,θc}
B. min{40°,θf,θ1}
C. max{50°,θf,θ1}
//D. min{50°,θf,θ//c}
12. IMO完整稳性建议的天气衡准中面积a的左边界对应横倾角为( ) 。 (θ1:船舶横摇角,θf:风压力臂lw1所产生的船舶横倾角)
A. θ1
//B. θ1–θ0
C. 57.3°
D.40度
13. 对具体船舶而言,装载重心越高,对应的最小倾覆力矩( )。 (加)
A.越大
//B.越小
C.A、B均可能
D.与船舶装载重心高度无关
14. 对于某一普通货船,装载吃水越大,对应的最小倾覆力矩( )。 (加)
//A.越大
B.越小
C.A、B均可能
D.与船舶装载重心高度无关
15. 船舶的临界初稳性高度值GMC与( )无关。(加)
A.船舶排水量
//B.船舶实际重心高度
C.船舶

吃水
D.以上都是
16. 船舶的极限重心高度与( )无关。 (加)
A.船舶排水量
//B.船舶实际重心高度
C.船舶吃水
D.以上都是
17. 船舶的空船重心高度,可以从( )查到。(加)
A. 静水力曲线图
B. 装载手册
C. 倾斜试验报告
//D. //B或//C
18. 在进行倾斜试验时,船舶应尽量保持( )状态。
//A. 正浮
B. 首倾
C. 横倾
D. 尾倾
19. 船长可从( )了解本船的稳性状况。
A. 航海手册
B. 总布置图
//C. 装载手册
D. 以上均可
20. 若实际装载状态与装载手册中的某一典型装载状态基本一致时,( )。
A. 若稳性较大,则可不必重新核算稳性状况
B. 若稳性较小,则需重新核算稳性状况
C. 必须重新核算稳性状况
//D. //A和//B
21. 船舶两舷均衡装载,开航后无风浪但船舶却向一侧倾斜,说明该船( )。
A. 稳性过大
//B. 稳性过小
C. 与稳性无关
D. 以上均不对
22. 因舱内大量货物横向移动而产生20°横倾角,表明此时船舶( )。
//A. 具有稳性
B. 不具有稳性
C. 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
D. 处于随遇平衡状态
23. 船舶因少量货物装卸左右不均形成较大初始横倾角,表明此时( )。
A. 稳性较大
//B. 稳性较小
C. 横倾力矩较大
D. 货物重量较大
24. 船舶用舵转向时横倾较大,说明( )。 (加)
A. 稳性过大
//B. 稳性过小
C. 纵倾过大
D. 纵倾过小
25. 当船舶稳性过小时,航行中宜采取( )转向。(加)
//A. 小舵角
B. 大舵角
C. 任意舵角
D. 以上均可
26. 为增大船舶稳性, 宜采取( )。(加)
A. 双层底压载
B. 加满压载水
C. 对称压载
//D. 以上均是
27. 卸货时若卸一较轻的货引起船舶出现较大的横倾,则表明( )。(加)
A. 船舶稳性过大
//B. 船舶稳性过小
C. 货物过重
D. 装卸操作不当
28. 船舶在3级风时摇摆频率过高,表明( )。(加)
//A. 船舶稳性过大
B. 船舶稳性过小
C. 风压倾侧力矩过大
29. 货物移动可能造成( )。(加)
A. 稳性减小或丧失
B. 货物损坏
C. 船体结构破坏
//D. //A、//B和//C
30. 以下( )不是货物紧密堆跺的目的。(加)
A. 防止货物移动
B. 减少货物亏舱
//C. 便于货物计数
D. A、B和C均对
31. 船舶( )对稳性产生不利影响。 (加)
//A.存在初始横倾
B.具有吃水差
C.航行中垂荡
D.以上都是
32. ( )对船舶初稳性不产生影响。 (加)
A. 船舶横倾
B. 船舶纵倾
//C. 货物密度
D. B和C
33. 船舶航行中宜采取( )来调整船舶稳性。
//A. 打排压载水
B. 垂向移动货物
C. 横向移动货物
D. B或C
34. 对于满载不满舱的船舶,宜采取( )调整船舶稳性。
A. 加压载水
//B. 垂向移动货物
C. 加装部分货物
D. A或C
35.

某船Δ=19662t,KM=8.91m,KG=8.54m,现拟在KP=0.75m打进压载水将GM调至0.60 m,加水后存在自由液面力矩898×9.81KN.m,则应加水( )t。
//A. 717
B. 564
C. 479
D. 397
36. 某船Δ=7669t,KM=6.97m,KG=6.52m,现拟在KP=0.65m打进压载水将GM调至0.55 m,加水后存在自由液面力矩268×9.81KN.m,则应加水( )t。
A. 323
B. 264
//C. 179
D. 133
37. 某船Δ=7669t,KM=6.97m,KG=6.52m,现拟在KP=0.65m打进压载水将GM调至0.55 m,加水后存在自由液面力矩268×9.81KN.m,则仅考虑自由液面影响应( )。
A. 少加水93 t
B. 少加水46 t
C. 多加水93t
//D. 多加水46t
38. 某船Δ=19662t,KM=8.91m,KG=8.54m,现拟在KP=0.75m打进压载水将GM调至0.60 m,加水后存在自由液面力矩898×9.81KN.m,则仅考虑自由液面影响应( )t。
A. 少加水119t
B. 少加水93t
//C. 多加水119t
D. 多加水93t
39. 对于杂货船,增大船舶稳性的措施有( )。Ⅰ货物上移;Ⅱ加压载水;Ⅲ减装甲板货;Ⅳ重货配置在底层;Ⅴ横向货重对称分布
A. Ⅰ,Ⅱ,Ⅲ,Ⅳ
//B. Ⅱ,Ⅲ,Ⅳ,Ⅴ
C. Ⅰ,Ⅲ,Ⅳ,Ⅴ
D. Ⅰ,Ⅱ,Ⅲ,Ⅳ,Ⅴ
40. 对于杂货船,以下( )不是增大船舶稳性的措施。
//A. 货物上移
B. 船舶重心以下加压载水
C. 减装甲板货
D. 重货配置在底层
41. 对于装载固体散货的船舶,以下( )不是增大船舶稳性的措施。
//A. 货物上移
B. 减装甲板货
C. 船舶重心以下加压载水
D. A和B
42. 在船舶重心以下加载部分货物后,船舶初稳性高度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以上均可能
43. 在船舶重心以上加载部分货物后,船舶初稳性高度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以上均可能
44. 加压载水可以使船舶稳性(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以上均可能
45. 为避免船舶存在初始横倾角,应( )。 (加)
A. 使货物重量横向对称
B. 左右油水舱均衡使用
C. 压载舱横向对称压水
//D. 以上均对
46. 以下( )不是为避免船舶产生初始横倾角的措施。 (加)
A. 使货物重量横向对称分布
B. 左右油水舱均衡使用
//C. 合理分配各舱货物重量
D. 压载舱横向对称压水
47. 船舶首吃水减小0.6m,尾吃水减小0.2m,则吃水差改变量为 ( )m。
A.-0.8m
B.0.8m
//C.-0.4m
D.0.4m
48. 船舶首吃水增加0.2m,尾吃水增加0.6m,则吃水差改变量为 ( )m。
A.-0.8m
B.0.8m
//C.-0.4m
D.0.4m
49. 某轮装载后呈中拱状态且首倾,最好是( )。
A.在中区加压载水
//B.将首部压载水移至中区
C.在首区双层底加压载水
D.将中区压载水移至尾部
50. 某船尾倾过大但无拱垂变形,则最好的调整方法是由( )。
A.尾部向中

部移载
B.中部向尾部移载
//C.尾部向前部移载
D.尾部加载
51. 某航次装货清单中列有袋装大豆和散装氟石,配载时则应先配装( )。
A.袋装大豆
B.散装氟石
C.任一种货物
//D.视货物的数量和卸货港序而定
52. 不耐压包装的木箱装货时常( )。
A.堆高受限制
B.采用压缝交错堆垛
C.配装在各舱的中层或底层
//D.//A和//B
53. 根据经验,单件重量越大的桶装货物,其允许堆装层数( )。
A.应增大 B.应不变
//C.应减小
D.与桶重无关
54. 若货舱底部两侧是倾斜舱壁,则堆装桶装货物时( )。
A.货舱底部两侧应增设支架 B.应直立堆装
C.应沿倾斜舱壁堆装
//D.//A和//B
55. 大型金属桶装货多层堆装时通常采用( )。
//A.压缝堆垛
B.垂直堆垛
C.纵横压缝堆垛
D.以上均可
56. 下列( )不是货物衬垫的目的。
//A.便于理货
B.防止货物移动或压损
C. 防止货物水湿、撒漏和震动
D.防止货物受到污染
57. 对于一般杂货,在舱壁处衬垫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货物压损
//B.防止货物水湿
C.防止货物撒漏
D.以上均是
58. 在舱底以木板衬垫的目的是( )。
A. 防止舱底受损
B. 防止货物水湿
C.防止货物滑动
//D.//A、//B和//C
59. 为防止货物水湿,在舱底可以( )衬垫。
A. 帆布或塑料薄膜
B. 木板
//C.//A+//B
D.以上均可
60. 在靠近舱壁、舷侧处用帆布、草席、塑料布等衬垫的目的是( )。
A. 防止舱壁、舷侧受损
B. 防止货物受到污染
//C.防止货物水湿
D.A和B
61. 对包装不同的两票货物,适宜的隔票方法是( )。
A.采用油漆标记隔票
//B.采用自然隔票方法
C.采用颜色鲜艳的网绳隔票
D.以上均可
62. 装载不同货主的钢材时,下列较好的隔票材料是( ) 。
//A.油漆
B.钢丝绳
C.帆布
D.以上均可
63. 下列( )不是编制船舶配积载图之前应作的准备工作。
//A.制定货物装卸计划
B.熟悉航次货载情况
C.熟悉船舶情况及有关资料
D.了解港口和航线情况
64. 在向各舱配货之前,应首先( )。
A.确定货物能否装下
B.熟悉航次货载情况
C.熟悉货舱情况
//D.以上都是
65. 某新钢丝绳的最大系固负荷MSL为150kN,则根据《CSS规则》的规定进行系固方案估算校核时其计算强度为( ) kN。
A.90
B.100
//C. 111.1
D. 180

66. 拟将某货件用MSL为132kN的钢丝绳和MSL为152kN的卸扣系固在MSL为178kN的地令上,则最大系固负荷为 ( )。
//A.132kN
B.152kN
C.178kN
D.三者平均值
67. 拟将某货件用MSL为132kN的钢丝绳和MSL为152kN

的卸扣系固在MSL为178kN的地令上,则根据《CSS规则》的规定进行系固方案精算校核时其计算强度为( ) kN。
//A.97.8kN
B.112.6 kN
C.131.9 kN
D.三者平均值
68. 重大件货物装卸时,应尽量( )。 (加)
A.收紧船舶缆绳
B.使船舶产生较小横倾
C.使船舶保持平吃水或较小吃水差
//D.//B和//C
69. 重大件货物装载时,为避免过大横倾,可采取( )的方法予以调整。 (加)
A.收紧船舶缆绳
//B.加压载水
C.防止货件移动
D.以上均可
70. 我国《法定规则》规定,校核木材船的稳性时,静稳性力臂最大值GZmax应不小于( ) m。 (加)
A. 0.30
//B. 0.25
C. 0.20
D. 0.15
71. 我国《法定规则》规定,校核木材船的稳性时应考虑( )的影响 。 (加)
A. 自由液面
B. 甲板木材浮力
C. 甲板木材结冰
//D. //A、//B和//C
72. 第1类爆炸品的积载方式不包括( )。
A.特殊积载
//B.专项积载
C.弹药舱积载
D.封闭式货物运输组件积载
73. 《国际危规》中将爆炸品的积载划分成( )个积载类。
A.13
//B.15
C.14
D.16
75. 第1类爆炸品的特殊积载方式,要求货物尽量布置在靠近船舶中心线处,且距离船舶任何一侧都( )。
A. 不小于1/8船宽
B. 不小于2.4m
C. 不大于2.4m
//D. //A和//B中取小者
76. 集装箱的超高标记中的数字为( )。
A.集装箱超出标准高度的尺寸
//B.集装箱的实际高度
C.集装箱的内部高度
D.以上均标出
77. 通过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检验的集装箱,加贴( )标牌。
A.“GPS安全合格”
B.“COS安全合格”
//C.“//CS//C安全合格”
D.“LRC安全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