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火把节的开发对凉山旅游的推动作用

合集下载

大方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创产品开发探析

大方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创产品开发探析

文 罗 玉 王丹谊[摘 要]贵州省大方县彝族文化历史悠久,有大量历史文献典籍及文物古迹,素有“奢香故里,古彝圣地”的美誉。

当地特有的彝族火把节,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代表非遗活动,在成为撬动文化旅游产业支点的同时,其配套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明显滞后。

以政策扶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人才配置等方面为研究切入点,探析影响地方文创产品开发的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更加有效地推动当地非遗民俗活动的传承,促进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大方彝族火把节;民俗活动;文创产品;开发[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2-0066-04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罗玉,王丹谊.大方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创产品开发探析[J].天工,2021(2):66-69. 大方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创产品开发探析大方县,又名“慕俄格古城”,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隶属毕节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居住着彝族、苗族、白族、布依族等23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最多。

近年来,大方县以文化旅游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挖掘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着力推进以彝族文化为基础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推动奢香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建设,逐步探索以文化自觉引领旅游品质的提升。

一、大方彝族火把节 (一)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民族传统农事节日,至今已经传承了2000多年。

在彝族民俗活动中,火把节被称为“都则”,即“祭天”的含义。

每逢佳节,彝族同胞们便载歌载舞,用民族歌声寄情生活、民族舞姿展示文化。

大方彝族火把节的由来说法多样,或精彩神话,或凄美爱情,或抗争英雄,或祭祀活动,其本源都与火有关,集中反映了彝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和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彝族先民崇拜火,认为火既能照明、取暖、熟化食物,又具有驱赶野兽的作用,以火为吉祥的图腾符号来象征光明,视为太阳的化身。

因此,在彝族文化中衍生出独特而形式丰富的“火神话”“火传说”“火节日”,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便集中表现在一年中最浓重的节日“火把节”上。

四川凉山彝族节庆旅游开发研究

四川凉山彝族节庆旅游开发研究

四川凉山彝族节庆旅游开发研究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彝族民风淳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凉山彝族自治州居住睨族、藏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而且是彝族的聚居地。

在这片土地上,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彝族节庆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与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而对于当地政府和旅游业来说,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传统节庆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一项迫切的课题。

一、四川凉山彝族节庆活动概述1.彝族的传统节庆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节庆文化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火把节、刀杆节、坝坝节、斗牛节等。

这些传统节庆不仅融合了彝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自然丰收和生活祝福的向往。

在这些节庆活动中,人们会举行舞蹈、歌颂、祭祀等形式多样的庆祝仪式,让游客领略到彝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2.乐山独峰节乐山独峰节是四川凉山地区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之一,每年农历六月份举行。

在这一天,凉山地区的彝族人民会展开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祭祀神明、舞蹈表演、民俗游戏等各种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当地还会举行寻找“独峰使者”的比赛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成为了凉山地区的一大旅游热点。

3.彝族文化节每年元宵佳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都会举办盛大的彝族文化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着传统的彝族服饰,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包括文艺表演、传统美食品尝等。

这一节庆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四川凉山彝族节庆旅游开发现状1.旅游资源丰富四川凉山地区不仅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风光优美,是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

山水相连,峰峦叠嶂,峡谷众多,溪流潺潺,是户外探险和徒步旅行的绝佳场所。

凉山地区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也为该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节庆旅游吸引力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传统节庆活动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火把节与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研究

火把节与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研究

火把节与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研究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其中,火把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火把节与中国传统民俗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起源、特点以及对今天社会的意义。

一、火把节的起源火把节,又称“火炬节”,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传统节日。

据研究,火把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彝族部落。

彝族人民通过在节日中点燃火把,跳舞,祈福等活动来庆祝丰收、祈福和祭祀祖先。

二、火把节的特点1. 独特的场景火把节通常在晚上举行,人们手持火把点燃,随着节奏跳舞。

在夜晚中,火把的火光照亮了画面,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热烈的氛围。

2. 热情洋溢的活动火把节以其独特的火把舞蹈而著名,火把在人们手中摇曳舞动,形成美丽的图案,跳舞者则以饱满的激情和灵活的身姿展现出彝族民俗文化的魅力。

3. 强烈的宗教信仰火把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彝族人民相信通过火把的燃烧能够祛除不祥和灾难,祈福风调雨顺和丰收祥和。

三、火把节对今天社会的意义1. 传统文化的传承火把节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通过举办传统节日,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旅游经济的带动火把节不仅在西南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举办火把节活动既能够唤起游客的兴趣,增加旅游收入,也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 增强社会凝聚力火把节作为传统民俗活动,能够促使人们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四、火把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火把节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逐渐扩大了影响范围,还融入了现代元素。

如在节日庆典中加入了舞台表演、音乐演奏等形式,增加了观赏性。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火把节也在网络上得以传播和推广,使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作为一项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俗活动,火把节不仅在中国内地广泛开展,还吸引了国际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关于四川凉山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发展的探索

关于四川凉山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发展的探索

关于四川凉山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发展的探索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分析文化创意产业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转变为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业,创造力是文化创业产生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的特征,与旅游相结合将是我国未來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柱,与其他产业相比也具有很强的文化性。

文化旅游也是将旅游资源从文化层面进行提炼,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四川凉山文化创意产业概况四川凉山位于我国四川省西南部,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天然优势。

首先,凉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彝族、布依族、回族、藏族等数10个少数民族,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彝族的风情民俗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彝族的第一民族风情为火把节,将延续千年的彝族选美与服装展示相结合,打造了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火图腾》,全面展示彝族风土人情。

凉山首府西昌借助于《火图腾》,经常举办大型彝族音乐经典舞蹈《火图腾》,同时又推出了一些具有原生态、地方性的代表节目,深受中外旅游者的欢迎,也充分展示了四川凉山的文化资源。

因此可以总结出,四川凉山在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并取得了巨大成绩。

三、四川凉山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四川凉山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拥有民族风情,同时还有红色文化,但是并没有形成产业,所以如何将彝族风情等凉山文化产业化、品牌化成为凉山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详细来说,凉山文化创意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1、文化创意策划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准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从客源市场角度分析,研究产品是否符合顾客的需求。

凉山的旅游思路在制定过程中也提出了市场运作的指导思想,《火图腾》等大型舞蹈也实现了商业运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游客参与性和互动性不强,很难调动游客的主动参与热情;其次是活动日程过于紧密,不利于游客全面浏览文化产品;最后是产业包装定位不明,票价设置不合理,整个节庆活动缺乏规划,文化品位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而满足顾客需求。

凉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凉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凉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地区,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之一。

凉山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丰富的民俗文化、悠久的历史传承、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如何更好地挖掘、开发和保护凉山的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凉山文化悠久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彝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

这里保留着丰富多彩的彝族传统文化,包括民俗、语言、饮食、服饰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彝族文化特色。

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如火把节、七月半、姐妹节等,每逢节日,彝族同胞们都会穿上节日盛装,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以此来祈福、庆贺和祭祀。

这些传统节日对外来游客来说无疑是融入当地文化的最佳时机。

凉山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表演,如彝族歌舞、竹竿舞、献花节等,这些都是对彝族传统文化的生动演绎。

通过这些表演,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当地文化氛围,还可以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凉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凉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凉山文化旅游资源的投入,大力推动了凉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目前,凉山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如蜀南竹海、泸沽湖、牛背山、五须海、神仙沟等,这些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与此凉山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如泸沽湖摩梭文化、木里彝族文化、时间国际民俗影视城等,这些文化景观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在开发利用方面,政府不断加大对凉山文化旅游资源的投入,大力推动凉山的旅游业发展。

建设了一批文化旅游示范景区和旅游景点,提高了凉山的旅游服务水平,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游玩,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凉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看好,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四川凉山彝族节庆旅游开发研究

四川凉山彝族节庆旅游开发研究

四川凉山彝族节庆旅游开发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凉山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而彝族传统节庆活动是凉山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俗风情。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凉山彝族节庆活动也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目前凉山彝族节庆活动在旅游开发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导致节庆活动的传统特色逐渐淡化;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不足也制约了凉山彝族节庆旅游的发展。

对于如何更好地发展凉山彝族节庆旅游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节庆旅游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推动凉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本研究旨在探索凉山彝族节庆活动的概况、分析目前旅游开发现状、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并寻求有效的实施路径,为凉山彝族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节庆文化资源,这些节庆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旅游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凉山彝族节庆文化及其旅游开发情况,可以帮助挖掘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推动凉山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对四川凉山彝族节庆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可行的发展对策和实施路径,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

对四川凉山彝族节庆旅游开发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升全社会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凉山彝族节庆概述凉山彝族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之一。

凉山彝族地区是一个民族特色浓厚的地方,彝族传统节庆文化丰富多彩,节庆活动繁多,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凉山彝族的节庆活动主要包括春节、火把节、鬼节、阿巴嘎节、祭山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试论凉山彝区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试论凉山彝区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1 态 开 发 。它 指 以游 客 静 观 或 踏 看 为 主 的游 览 方 式 . 以 民 俗 . 静 多
尚事物。自 民俗文化具有“ 实用性 、 知识性 、 审美性、 神奇性 ” 等多重文 化品格 , 无论是具像性的实物 , 还是无形的精 神产 品 。 都具有成 为文化 旅 游资 源 的独 特 客 观基 础 。 民俗 旅 游 资 源 是旅 游 资 源 的一 种 . 关 系 是 个 地 区旅 游 业 成败 的关 键 之 一 。 遗 憾 的是 。 目前 为止 对 其 还 没 有 ~ 个 统 一 的 、 广泛 认 可 的界 定 。 陈 烈 、 被 黄海 认 为 , 民俗 旅 游 资 源 是 指 能
维普资讯
科技信息
0科教视野0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 N O M TO I
20 年 07
第 3 期 l
试论凉山彝区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肖 雪 ( 昌学 院彝文 系 I I 西 昌 6 5 2 ) 西  ̄J l I 1 0 2
提出相关建议。

是 多 元 文 化 的 交 汇 行 为 , 大 量 旅 游 者 带 来 的思 想 观 念 、 活 方 式 但 生 以 及 外 界 信 息 的 进 入 , 破 坏 了旅 游 地 社 会 、 产 和 生 活存 在 的 和 谐 与 却 生 平 衡 , 来 文 化 与 凉 山地 区 本土 的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产 生 碰撞 . 至 出现 外 甚

吸 引 旅 游 者 、 有 一 定 旅 游 功 能 和 旅 游 价 值 的 民族 民 间物 质 的 、 度 具 制
的和 精 神 的 习俗 。t 永 进 等 人认 为 , [ 4 邓 民俗 旅 游 资 源 是 指 能够 激 发 人 们 设 施 、 民俗 陈 列 为 主要 形 式 。[ 地 方 特 色 的 民 俗 博 物 馆 、 俗 文化 村 7 1 有 民 产 生 旅 游 动机 , 引 人 们 进 行 旅游 活 动 的风 土 人 情 及其 载 体 。1 祥 等 均 属 此 种 类 型 。 吸 [ 5 巴兆 这些 民俗 景 观 既 可 使 游 客 大开 眼界 , 长 知 识 , 可 增 又 认 为 , 旅 游 资 源 是 形 成旅 游者 从 客 源 地 到 旅 游 目的 地 参 加 民 俗 旅 以 有 效 地 保 护传 统 民俗 文 化 。 民俗 游 的 促 进 因 素 . 能 为 旅 游 企 业 所 利 用 . 有 一 定 的 旅 游 功 能 和旅 游 是 具 2动态 开发 。即 以游 客 参 与 或半 参 与 特 定 民俗 环 境 中 的 活 动为 主 . 饮 竞 曲艺 或 采 摘 果 实 价 值 , 可产 生 经 济 效 益 、 并 社会 效 益 的各 类 民 俗 事象 的 总 和 。[ 文将 的 开 发模 式 。游 客 可 参 与 当地人 的 歌舞 、 食 、 技 、 6 1 本 主 要依 据 巴兆 祥 的 界定 进行 相 关 论 述 。 和其他生活、 劳作 、 游戏活动等。 客可以从 中亲身体味当地 的民族风 游 与 自然 旅 游 资 源 和其 他 人 文 旅 游 资 源相 比 , 民俗 文 化 资源 更 独 特 情 , 别 开生 面 的活 动 中 自然 地极 尽 游 兴 。 如 彝 族 的 各 种 节 庆 活 动 、 在 魅力 , 以其 多 样 性 的形 式 , 刻 的 内 涵 , 现 出 了 旺盛 的 生命 力 , 深 表 已成 竞 技 体 育 活 动 等 都 可 开 发成 参 与 性 强 的 动 态 产 品 。 3商 品 开 发 。即 以 民俗 物 品 的观 赏 、 买 为 主 , 括器 具 、 饰 、 . 购 包 衣 食 民间 工 艺 品 等 均 可作 为商 品开 发 。 富 多 彩 的 民俗 商 品 . 有 浓 郁 丰 具 济 暗含的状况决定 了民俗文化旅游将成 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旅游 热点 。 品 、 的 民族 色 彩 和乡 土 色彩 , 广 大 游 客 , 其 是 外 地 游 客 和 外 国客 人 所 为 尤 二 、 山民 俗 文化 旅 游 的 开 发 现状 凉 它 更是 旅 游 购 物 的 主 要 内容 , 在 凉 山彝 区历 史 悠 久 , 民族 文化 底 蕴 浓 厚 , 风 淳 朴 , 涵 丰 富 的 民 喜 欢 。 既 是 民俗 旅 游 的主 要 对 象 之一 , 民 蕴 俗 文 化旅 游 资 源 , 括 丰 富 多彩 的节 庆 活 动 , 彝 族 的 火 把 节 、 族 年 延 长 游 客 停 留 时 间 , 加 旅 游 收 入 方 面发 挥 着 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民俗 包 如 彝 增 文 便 等; 独特的服饰、 饮食习俗 ; 别具特 色的毕摩宗教信仰 ; 独特 的婚 丧习 商 品 开 发 要 坚 持 特 色 原 则 、 化 内 涵 原 则 、 于 携 带 及 档 次 兼 顾 的原 切 俗 ; 彩 纷 呈 的 民 间 歌 舞 与 技 艺 精 湛 的 民 间工 艺 品 等 , 些 都 具 有 浓 则 . 忌 雷 同化 和低 品 质 开 发 。 精 这 ( ) 一 规 划 . 理 布 局 . 构 科 学 的 整 体 开 发 格 局 1重 点 开 二 统 合 建 . 郁 的 民族 特 色 . 为 游 客所 青 睐 。 深 民俗 旅 游 资 源 包 罗 万 象 , 种类 庞 杂 , 布 分 凉 山从 2 O世 纪 9 代 以 来 , 地 民俗 旅 游 资 源得 到 了 一定 程 度 发 特 色 明显 的 区域 旅 游 资 源 。 O年 各 不 因 进 的 开 发和 利 用 . 取得 了 较好 的经 济 效 益 和社 会 效 益 。但 是 目前 凉 山旅 广 泛 , 可 能全 部 开 发 。 此 要 了解 凉 山 的 民俗 旅 游 资源 状 况 , 行 分 安 游 产 业 经 济 的 迅 速发 展 对 民俗 文 化 的传 承 与保 护 提 出 了严 峻 的挑 战 , 类评 价 和统 一 规 划 、 排 。选 择 重 点 开 发 的 民 俗 资 源 可 考 虑 以 下 几 个 ( 民族 特 色 和 地 方 特 色 突 出 , 有 垄 断 优 势 ;2具 备 一 定 规 模 , I 具 () 构成 了一种“ 展性 的破坏” 给民俗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带来 了沉 因 素 : ) 发 。 有较 大 的承 载 量 ; ) 通 便 利 ; ) 质 量 较 高 的 自然 景 观 、 物 古 迹 等 (交 3 (与 4 文 重的压力。

民族文化生态发展机理及对策研究——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

民族文化生态发展机理及对策研究——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

在旅游经济影响下彝族火把节生态发展机理分析
凉山州彝族 火把节价值 内涵
级地 方 政 府 挖 掘 整 理 并广 泛 运 用 于旅 游 经 济 活 动 中。 旅 游 的 社会 影 响 力不 断扩 大 , 客 观 上对 彝族 地 区人 们 的生 活观 念 、 生
彝族 旅游火把节是凉山州最隆重、 最典型 的传统节 日之 产方 式、 结构等火把节生境内容产生了深刻影响, 导致火把节
陷入 “ 美 女与面 包 ”的选 择 怪 圈 。 调 研 显 示 青 少 年对 火 把 节 的
客 体 交换 价 值
图1 旅 游实践中民族文化生态发展机 理示意图
1 8 0 1 人 民 论 坛
责 编, 张 蕾
为 避免 民族 文化 生态 退化 后果 的出现 , 旅 游相 关决策的 市政府从操作层面确立了 “ 双轨制” 运作模式, 但 由于政府与
城 乡旅 游产 品 体 系的丰 富与完善 。 对 于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地
火把节价值体系科学理解 基础上应 树立积极、 科学 的民族 文 来说 , 面临着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利用彝族火把节产业联动效应 化 生态发展观; 其次, 面对节 日生境内容被解 构的事实, 应依 来解决西昌市和发 源地村寨旅 游经济效益空问失衡 的实践难 托 科学发展 观重 构新生境 系统内容 , 以保持 节 日文化各子系 题 。 从旅 游供给看, 通过历届节庆期间旅游实践来看, 旅游者 统间协调发展 ( 即生境 ( o) 一生境 ( Ax) ) , 因节 日文化具有 空间经济行为基本上在 西昌市区内进行, 各种旅游接待设施超 周期性的反复、 渐进特点, 如彝族火把节 管理模 式经 历了四次 载负荷, 旅游服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从旅游需求看, 伴随旅游 嬗 变; 最后应 对重构的生境 内容进行反 复地 验证、 调整 、 更新 者 层 次 的不 断 提升 , 原 生 态 的 民族 文化 精 髓 及 目的地 纯 朴 的人 等人工监控与修复工作 , 以辅助生境自组织能力 的形成 ( 即生 文交互环境成为游客体验重要的价值取 向, 从2 0 1 2 年“ 中国 ・ 西 境 ( A X)一生境 ( N) ), 继而进入下一个生态循环发展轮次。 昌凉山彝族火把节 ” 狂欢现场 由历年的西昌市火把广场分流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火把节的开发对凉山旅游的推动作用摘要:少数民族节庆因其参与性强、民族特色浓郁,备受游客的青睐,成为了旅游开发的热点。

民族节庆活动是少数民族文体活动的精华,它集中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歌舞、服饰、宗教信仰及民俗风情。

本文分析了节庆旅游开发的意义,探讨了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开发对凉山地区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火把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节庆是民俗风情的一部分,是民俗风情旅游的重要物质依托,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凉山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民族特色浓郁,彝族风情展示完整,从服饰、歌舞到生活用品以及毕摩文化等异彩纷呈。

对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节日—火把节的开发,将吸引广大游客前来凉山观光旅游,带动凉山旅游的发展,极大的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凉山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最欢乐的节目。

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

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在著名的航天城、“月城”西昌,聚居在那里的彝族同胞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举办声势浩大的选美活动和服饰、赛马、摔交、射箭的比赛,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在旷野中游行,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

今天的凉山彝族“火把节”,随着凉山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保留了节日的传统形式和内容外,已和凉山对外开放、
加强横向联系、促进物资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火把节”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意。

二.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开发现状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全国十大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之一,全省三大旅游节庆之一,是凉山州倾力打造的六大旅游精品之一,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有着深厚独特的彝族文化积淀,素有“东方情人节”“东方狂欢节”之称。

火把节期间,将举行各种仪式,让游客感受到彝家儿女的独特魅力。

凉山州政府努力把火把节办成集中展示彝族历史、民俗的重要节庆,打造成中国西部民族风情旅游第一节。

从而以火把节为契机,推动凉山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火把节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品牌,成为了凉山旅游的名片,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三.火把节的开发对凉山旅游的作用分析
(一)火把节活动异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凉山文化资源大州的形象
近年来随着火把节的发展,在保佑原有传统元素的前提下,注入了诸多新鲜元素。

如:火把节期间毕摩文化表演、彝族特色歌舞表演、传统彝族竞技、大型原生态实景彝族歌舞表演“千年彝韵??五彩凉山”、“重温红色经典,追忆革命岁月”坝坝电影活动、“红葡萄庄园”特色葡萄采摘游等乡村旅游项目等各种各样的丰富活动举不胜举。

这些活动全方位展示了西昌的旅游资源魅力和办节水
平,受到中外旅游者的欢迎和高度赞誉。

同时,这些活动的举办,除了展示了凉山文化资源大州的形象之外,还给凉山州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二)火把节的举办延长了游客在凉山的逗留时间
火把节已经由原来传统的三天延长了许多,注入了诸多新鲜活动,这样必然会延长游客在凉山游玩的时间。

火把节期间除了参加一系列节庆活动之外,游客必然会选择凉山州的其他景点进行观光游览,有效的提高的景区的游览率,带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三)火把节的举办使得凉山游客客源结构明显改善
旅游发展之初,凉山游客的客源普遍集中在凉山周边的17个县市。

现今,随着火把节的大力举办,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慕名而来。

游客遍布了全国各地,更有许多国外友人来感受东方的情人节,通过火把节的举办,凉山游客客源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四)火把节的举办,提升了凉山州的旅游形象
旅游业的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便是形象,品牌的实质是形象。

通过火把节的举办,大大提高了凉山州的知名度。

同时,火把节逐渐成为凉山州的一张城市名片,这样使得凉山州的形象定位更加的明确,凉山给与游客一个火把的海洋的形象定位,整个城市因为火把节而显得热情、奔放。

提到凉山,人们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火把的天堂,火一样的城市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五)火把节的举办,改善了凉山旅游基础设施,提高了接待
水平
为了更好地举办火把节,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凉山州政府耗资两亿多人民币修建了火把广场。

同时,围绕邛海打造了湿地公园,目前已经完成了前两期工程,正在进行三期工程的建设,届时,外来游客便可以围绕邛海湿地公园环湖游览了。

另外,西昌的基础交通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雅西高速的开通极大的缓解了西昌的交通压力,游客不再为火车票一票难求而影响行程安排,交通设施的完善为凉山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对旅游企业来讲,为了能在火把节举办期间,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定会加强本企业的培训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不遗余力的提高自身的旅游服务质量。

六.结语
火把节本身就是一种旅游吸引物,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节日,参与性极强,对国内外游客来讲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对火把节的开发,将带动凉山州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来到凉山观光游览,大大提高凉山旅游的知名度,极大的促进凉山旅游的发展。

所以应不遗余力的抓好火把节的开发,更好的发挥火把节对凉山旅游的推动作用,让凉山旅游越来越蓬勃发展!
作者简介:格坡铁支(1983-)女,彝族,四川省西昌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民族旅游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