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心肺功能评估
康复护理第三章康复评定第一节运动功能评定

26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关节活动范围 (range of motion, ROM) 即关 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的运动弧度或关节的远端 向近端运动,远端骨所达到的最终位置与开始位 置之间的夹角,即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
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就是测量远端骨所移动的 度数。可分为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和被动关节活动 范围。评定关节活动范围对于判断病因,评估关 节活动障碍的程度,制订康复治疗计划,评定治 疗效果有重要作用,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肌力检查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痉挛性瘫痪的患者。
19
肌力评定
器械肌力测定
握力测试 捏力测试 背肌力测试 四肢肌群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
20
肌力评定
器械肌力测定可获得精确数据,但测定肌力 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等速肌力测试,旋转角度 预先设定,运动以恒速进行,故对关节活动范围 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骨关节急性扭伤等的患 者禁止应用;对于疼痛、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 疏松、骨折术后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1级 肌张力稍微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到ROM之末出现轻微阻力。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ROM后50%范围内突然出 现卡住,并在此后的被动活动中均有较小的阻力。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通过ROM的大部分时, 阻力均明显 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 动比较困难。
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 骨远端后面,能抗较大阻力
仰卧,试图伸膝 时可触及髌韧带 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 住对侧下肢,可 主动伸膝
康复评定技术009心肺功能评定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二、肺功能评定
(一)肺容量测试 (二)肺通气功能测试 (三)临床应用 (四)换气功能测试 (五)小气道功能检查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一)肺容量测试
肺容量指肺内气体的含量,即呼吸道和肺泡的总容量,对应外呼吸,是肺通 气和换气功能的基础。
功
Ⅱ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 般体力活动时,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能
分 级
Ⅲ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较一般 体力活动为轻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Ⅳ
患有心脏疾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在休息时也有心功能 不全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五)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
1. 相对指征 (1)试验中运动负荷增加,收缩压比原基础血压下降≥10mmHg, 不伴有其它心肌缺血的征象。 (2)ST段或QRS波改变,例如ST段过度压低(水平型或下垂型ST段 压低>2mm)或显著的电轴偏移。 (3)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之外的心律失常,包括多源性室性期前 收缩、室性早搏三联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阻滞或心动过缓。 (4)劳累、气促、哮喘、下肢痉挛、跛行。 (5)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阻滞与室速无法鉴别。 (6)胸痛增加。 (7)高血压反应(SBP>250mmHg和/或DBP>115mmHg)。
1. 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 2. 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 3.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4.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MMF) 5.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
肺脏心脏评估报告

肺脏心脏评估报告背景介绍肺脏和心脏是人体两个重要的器官,它们的功能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肺脏和心脏的评估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病情发展。
本文档将就肺脏和心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肺部功能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和结果分析。
肺部功能评估肺部功能评估是评估肺脏的呼吸功能和气体交换能力。
常见的肺部功能评估方法包括肺活量测定、呼气峰流速检测、肺泡通气量测定等。
肺活量测定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一次最大呼气后能最大吸入的空气量。
通常可通过呼气式肺活量(FEV)、吸气式肺活量(FVC)和用力呼气一秒容积(FEV1)等指标来评估肺活量。
测定肺活量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肺部健康状况。
呼气峰流速检测呼气峰流速是指一个人在用力呼气时,呼气过程中的最大流速。
呼气峰流速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呼吸障碍程度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严重程度。
肺泡通气量测定肺泡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肺泡内气体交换的量。
肺泡通气量测定可以帮助评估肺脏的通气功能和血液供氧能力。
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是评估心脏的大小、形状、收缩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指标。
常见的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方法包括心音听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心音听诊心音听诊是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取心脏的声音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心音包括心脏杂音、心律不齐等,通过心音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心脏的异常情况。
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放置电极在患者身体表面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检测方法。
心电图可以帮助评估心脏的节律是否正常、心脏传导系统是否有异常等。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利用超声波技术对心脏进行实时成像和运动观察的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心室壁运动、心脏瓣膜的运动以及血流速度等指标。
相关的检测方法和结果分析肺脏心脏评估需要借助多种检测方法来获取相关的指标并进行结果分析。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气体分析仪、肺动脉压力检测、心血管造影等。
第4章 心肺适能及其评价定稿

第六章心肺适能及其心肺适能的训练关键术语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主要反映心脏、血管和肺脏等器官向运动的肌肉组织提供氧的能力。
最大摄氧量(maximum oxygen uptake):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乳酸阈(lactate threshold):特指人体在完成递增强度的运动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由缓慢递增开始快速递增的临界血乳酸浓度或者运动强度,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外周肌肉氧利用能力。
摄氧量储备(VO2R)最大摄氧量(VO2max)与安静时摄氧量(VO2rest)的差值。
最大心率(Maxmal Heart Rate,HRmax)每个人的心率增加都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叫最大心率,又称极限心率。
通常,最大心率(beats/min)=220-年龄。
心率储备(HRR)最大心率(HRmax)与安静时心率(HRrest)的差值。
主观用力感觉尺度 (The Scale for Ratings(R) of Perceived(P) Exertion(E))可被应用于绝大多数身体活动中的一种帮助个体预测和调控运动强度的简单方法。
其中的数字6到20对于中年人来说,大体上相当于其心率的60 beats/min到200beats/min。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 冠心病患者通过有处方的运动锻炼,医疗、营养措施,心理、职业教育和社会咨询指导重新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活动状态的综合方案,其中以运动锻炼为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心肺适能第一节心血管适能概述一、心血管适能的定义心血管适能是健康体适能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它反映由心脏、血液、血管和肺组成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向肌肉运送氧气和能量物质,维持机体从事运动的能力。
由于拥有良好心肺适能的人通常也具有较好的运动耐力或有氧运动能力,因此,心血管适能有时又被称为心血管耐力(cardiovascular endurance)或者有氧适能(aerobic fitness)。
第三章 围术期肺功能的评估及处理

第三章围术期肺功能的评估及处理第一节概述及基本概念呼吸功能监测和调控对于评价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对于观察通气储备是否充分与氧合是否有效, 对于防止由呼吸系统的原因引起的围手术期死亡事件。
术前应充分评价各种可能影响患者气体交换的因素,对于术前已有或术中可能发生异常情况的患者应预先制订出适当的术中监测计划: ( 1)有提示异常呼吸机制的情况,指示术中要控制呼吸,也可能术后短期内要控制呼吸; ( 2)有可能致肺氧气交换异常的情况,如肺实质性病变或气道疾病、肥胖、脊柱后侧突、高龄和先心病等; (3)有急性或潜在的上呼吸道梗阻; ( 4)有潜在或诱发术中支气管痉挛的情况,如哮喘或气管炎; (5)有异常的气体或液体空腔,如含气囊肿、气胸、肺脓疡或脓胸; ( 6)有可能损伤胸膜的外科手术,如胸廓切开术、胸骨切开术、肾切除术、纵膈或颈部、肋骨等部位的手术。
围手术期间存在多种影响肺功能的因素,肺部并发症目前仍然是围手术期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过去数十年中,尽管外科手术和麻醉安全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手术室和恢复室进入ICU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仍然十分常见,因此,围手术期医生必须熟知导致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并对肺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
目前对术前肺功能的检查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即使肺功能检查值是全身麻醉和外科手术的禁忌,但和抢救病人的生命或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相比,肺功能的评估就意义不大;术中有限的肺功能监测和对术后肺功能变化的不可预测性,提示加强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极为重要第二节肺功能的评估方法、注意事项及结果判读呼吸功能是人体生命功能之一。
简单的说,呼吸过程就是给全身组织输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受呼吸影响最重要的器官是脑和心。
但从自然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中发现呼吸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转运过程。
有生物学家作过试验,一个半径为0.5cm的单细胞生物体如果仅仅靠氧气的弥散摄取氧,那么在其中心获得氧气所需的外界压力要高达25个大气压,氧分压必须高达19000mmHg。
《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1.正常张力 2.肌张力增高 3.肌张力降低 4.张力障碍
肌张力临床分级
等级 肌张力 标准 0级 软瘫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1级 低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2级 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3级 轻中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4级 重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是用等速运动测力训练仪来进行肌力测试的。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方式。
二、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紧张度。
2.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0°肢位 轴心 固定轴 移动轴
人体常见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略)
关节
运动
测
移动臂
肩
屈、伸
解剖位站立
肩峰
与腋中线平行
与肱骨纵轴平行
屈180 o,伸50 o
外展
同上
同上
与身体中线平行
同上
180 o
内、外旋
基底节共济失调
症状 肌张力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 (1)震颤:身体部位以各种振幅和周期进行振动 (2)舞蹈症:患者突然出现痉挛性、无目的的、不规则的运动 (3)手足徐动:四肢末端缓慢的、不规则的、弯曲的、扭转似的运动 (4)抽搐:四肢肌肉急剧的大幅度运动,可见到激烈振臂的运动 (5)肌张力障碍症:痉挛
(二)步行平衡协调的检查 1、沿直线走,一足跟在另一足足趾之前 3、向侧方走和倒退走 4、正步走 5、变换速度走 6、突然停止后再走 7、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 8、足跟或足尖着地走
第二节 心肺功能评定

⑤其他:仪器故障。
二、肺功能评定
简易肺功能评级
分级
0级 1级
评定内容
日常生活能力和正常人一样 一般劳动较正常人容易出现气短
2级
3级
登楼、上坡时出现气短
慢走即感气短
4级
5级
讲话、穿衣等轻微动作便感到气短
安静时就有气短,不能平卧
肺功能测定
1、肺容量测定 (1)肺活量:深吸气后,做一次最大的呼气的气量。
(2)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出或吸入的气量。
(3)补吸气量:从平静吸气位进一步吸入的气量。
(4)补呼气量:从平静呼气位进一步呼出的气量。
(5)残气量:完成最大呼气后肺内残存的气量。
(6)功能残气量:平静呼吸后遗留在肺内的气量。
(7)最大吸气量:又称深吸气量。平静时吸入的气
量加补吸气量。
肺容量组成示意图
常用的运动试验方案
Bruce方案:为变速度斜率运动。
Naughton方案:为恒速变斜率试验。 ACIP和其改良方案(mACIP)。
运动试验终止指标
①心脏表现:心绞痛、心律不齐;心电图严重异常;
②外周循环障碍表现:脸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
降; ③呼吸系统:严重呼吸困难; ④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表现:头痛、头晕、共济失调; 恶性、呕吐;
2、肺通气功能测定 (1)时间肺活量:深吸气后至肺总量位,然后用力快 速呼气至残气位,所测得的肺活量称为用力肺活量。 第一秒呼气量与呼气总量百分比,反映气道阻塞情况。 (2)最大呼气中期流速 (3)最大自主通气量:在单位时间内以最深最快的呼 吸所得到的最大通气量,常以分钟计算。
心衰Ⅰ度
心衰Ⅱ度 心衰Ⅲ度
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运动试验-心肺运动负荷试验

贯穿康复全过程的(康复前、中、后)全面的功能评定。
功能评定的结果可以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康复效果观察、制定康复处方、预测不良后果的依据。
心脏康复方案应具备哪些基本特性?第二节(心肺)运动负荷试验一、运动负荷试验的概念和原理通过观察受试者在一定的、可控的负荷下运动时机体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和机体对运动实际耐受能力的试验方法。
动员更多的心肺功能贮备,因此运动试验是检测心肺功能和耐受能力的最实用可行的方法。
二、运动负荷试验的目的z心、肺疾病的诊断与评定¾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曾是冠心病早期诊断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¾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运动中发生心肌缺血的运动负荷越低、心肌耗氧水平越低(即心率、血压越低)、ST段下移的程度越大,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就越重,预后也越差。
¾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心律失常:如运动诱发或加剧的心律失常则提示为器质性心脏病;如运动使心律失常减轻、甚至消失多提示为良性心律失常。
¾肺疾病的评定z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¾通过了解受试者可耐受的运动负荷,可判断其心肺功能,指导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强度,并制定运动处方,以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性和安全性。
z大众人群、运动员、疾患人群有氧运动能力评定(1)运动平板(Treadmill)试验:又称跑台试验,其是让受检者按预先设计的运动方案,在能自动调节坡度和速度的活动平板上,随着活动平板坡度和速度(运动强度)的提高进行走-跑的运动,以逐渐增加心率和心脏负荷,最后达到预期的运动目标。
三、运动负荷试验的分类1. 按所用设备分类:(2)自行车功率计(Bicycle Ergometer)试验:受试者坐位和卧位登踏功率自行车,通过调整转数和阻力增加负荷。
(3)手摇功率计试验:为上肢运动负荷试验,主要用于下肢运动障碍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检查程序
(1)电极安放 (2)皮肤处理 (3)测定安静血压 (4)过度通气试验 (5)按运动方案运动 (6)运动后记录
康复医学(第6版)
5. 操作注意事项
(1)用最通俗和扼要的方式向病人介绍心电运动试验的方法,取得病人的合作 (2)试验前2 小时禁止吸烟、饮酒。适当休息(0.5小时)。不可饱餐或空腹 (3)试验前1 天内不参加重体力活动。停用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包括:洋地黄制剂、硝酸甘油、 双嘧达莫、咖啡因、麻黄碱、普鲁卡因胺、奎尼丁、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萘洛尔、 酚噻嗪类等 (4)感冒或其他病毒、细菌性感染一周内不宜参加试验
康复医学(第6版)
三、呼吸和气体代谢测定
(一)应用范畴
1. 最大吸氧量(VO2max)
(1)指机体在运动时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是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状态和体力活动能力的最好生理指标 (2)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心排血量、动静脉氧差、氧弥散能力和肺通气量 (3)用于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制定运动处方和评估疗效 (4)测定VO2max可以通过极量运动试验直接测定,也可用亚极量负荷时获得的心率、负荷量等参数间接推测。 后者可有20%~30%的误差
包括:心脏收缩功能、心脏舒张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
康复医学(第6版)
(二)呼吸功能
1. 内呼吸 指体内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氧气进入细胞,参加有氧代谢,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
水,再将二氧化碳排出细胞的过程
2. 外呼吸 指气体在肺泡进行交换,并通过气道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的过程,取决于气道功能、肺
泡功能、呼吸肌功能和肺循环功能
1. 运动方式
(1)活动平板 (2)踏车运动 (3)手摇车运动 (4)等长收缩运动
康复医学(第6版)
2. 试验分类
(1)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2)低水平运动试验
康复医学(第6版)
3. 常用试验方案
(1)活动平板试验:
Bruce方案:应用最广泛,同时增加速度和坡度来增加运动强度 Naughton方案:运动起始负荷低,每级负荷增量均为安静代谢量的1倍 Balke方案:依靠增加坡度来增加运动负荷,速度固定 STEEP方案:通过增加速度或坡度来实现,不同时增加速度和坡度
MTES 2.0 3.5 5.0 7 10 13 16 19 22
康复医学(第6版)
(2)踏车试验 运动负荷:男300 kg·m/min起始,每3 min增加300 kg·m/min。女200 kg·m/min
起始,每3分钟增加200 kg·m/min
(3)手摇车试验 用于下肢功能障碍者。运动起始负荷150~200 kg·m/min,每级负荷增量100~
熟悉 心肺功能评定各指标及意义
康复医学(第6版)
(一)心血管功能
一、基本概念
1. 循环功能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将气体、能量物质、激素、电解质等运输到全身组织进
行新陈代谢,同时也流经肺和肾等脏器,将代谢的最终产物加以排泄
2. 心脏功能 心脏的功能主要是泵血,即产生血液循环的驱动力。心脏的泵血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与心电运动试验相似
(三)检查方法
1. 血气分析 2. 呼吸气分析 3. 运动方案
本节小结
心肺功能是人体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基础,是人体运动耐力的基础 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虽然分属于两个生理系统,但功能上密切相关,其功能障 碍的临床表现接近,康复治疗互相关联
谢谢观看
康复医学(第6版)
二、心电运动试验
(一)应用范畴
1. 协助临床诊断
(1)冠心病诊断 (2)鉴定心律失常 (3)鉴定呼吸困难或胸闷的性质
康复医学(第6版)
2. 确定功能状态
(1)判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 (2)评定心功能、体力活动能力和残疾程度 (3)评定康复治疗效果
3. 指导康复治疗
(1)确定患者运动的安全性 (2)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定量依据 (3)协助患者选择必要的临床治疗,如手术 (4)使患者感受实际活动能力,去除顾虑,增强参加日常活动的信心
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1MET相当于耗氧量 3.5ml/(kg·min)
3. 运动应激试验 运动应激试验的基本原理是:人体心肺功能具有强大的储备力,因此轻度和
中度功能障碍往往在安静时没有异常表现。运动应激试验旨在促使机体功能进入最大或失代偿状 态,诱发相应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表现,从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功能评估。确定机体的最大功能储 备,帮助制定运动训练方案时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保证训练安全性
康复医学(第6版)
2. 峰值吸氧量(VO2peak)
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如果不能进行极量运动,则可以测定其运动终点时的吸氧量,称为峰值吸氧量 (VO2peak),可以作为疗效评定和运动处方制定的指标
3. 无氧阈(AT)
(1)指体内无氧代谢率突然增高(拐点)的临界状态,或血乳酸和乳酸/丙酮酸比值在运动达到拐点时的 峰值吸氧量 (2)达到AT时机体产生一系列相应的生理反应:血乳酸含量、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通气当量均急 剧升高 (3)测定时可依据指标分为通气无氧阈和乳酸无氧阈 (4)一般认为心血管患者的运动训练可以控制在AT水平或AT水平以下,以避免心血管意外 (5)AT的高低对判断受试者的耐力运动能力有重要价值。AT较高者具有较强的耐力运动能力
康复医学(第6版)
4. 无氧能力
指在无氧状态下机体运动的持续能力,其水平与无氧阈之间并无决定性关系。在运动员选材时需要以此作 为确定受试者的无氧耐力。在康复医学中单独应用无氧耐力较少,必要时可以作为综合评估无氧运动能力 的参考指标
5. 代谢当量
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
有氧运动员水平
高水平运动员
康复医学(第6版)
6. 代谢当量的应用 判断心功能及相应的活动水平
METs 疾病发作期 疾病恢复期 文职健康者 劳工
心功能分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Ⅳ级
Ⅲ级
Ⅱ级
Ⅰ级或正常
代谢当量与体力活动能力分级的关系
康复医学(第6版)
康复医学(第6版)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严重高血压(高于200 mmHg/120 mmHg,1 mmHg=0.133322 kPa)和肺动脉高压、
中度瓣膜病变和心肌病、明显心动过速或过缓、中至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严重阻塞型心肌病、心脏明显 扩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阻滞、严重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或类似病变、严重肝肾疾病、严重 贫血及未能控制的糖尿病/甲亢/骨关节病等、血电解质紊乱、慢性感染性疾病、运动会导致恶化的神经 肌肉疾病、骨骼肌肉疾病或风湿性疾病、晚期妊振或妊振有合并症者、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重症贫血、 明显骨关节功能障碍,运动受限或可能由于运动而使病变恶化
6. 代谢当量的应用
(1)制定运动处方:热卡=MET×3.5×体重(kg)÷200 (2)区分残疾程度:一般将最大METs<5作为残疾标准 (3)指导日常生活活动与职业活动:职业活动(每天8 h)的平均能量消耗水平不应该超过患者峰值METs的 40%,峰值强度不可超过峰值METs的70%~80%
代谢当量与工作能力
康复医学(第6版)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安全性 心电运动试验的死亡率平均为1/10,000,运动诱发心肌梗死为4/10,000,住院治疗者(包括心肌
梗死)为5/10,000,一般心血管异常者为1/1,0000。心血管意外与病例选择不当有关,与运动试验方法和 运动量无关
康复医学(第6版)
(三)检查方法
康复医学(第6版)
活动平板改良Bruce方案
分级 0
1/2 1 2 3 4 5 6 7
速度(km/h) 2.7 2.7 2.7 4.0 5.5 6.8 8.0 8.9 9.7
注:坡度1°=1.75%
坡度 % 0 5 10 12 14 16 18 20 22
时间(min) 3 3 3 3 3 3 3 3 3
康复医学(第6版)
10. 心电运动试验阳性评定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以评为阳性: (1)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2)运动中及运动后(2 分钟内出现)以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下垂型、水平型、缓慢上斜型(J点后0.08 秒)ST段下移≥0.1mV,并持续2 分钟以上。如果运动前有ST段下移,则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上述数值 (3)运动中收缩期血压下降(低于安静水平) 以上标准不能简单地套用。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而不等于临床诊断
康复医学(第6版)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凡是有上述应用需求,同时病情稳定,无明显步态和骨关节异常,无感染及
活动性疾病,患者精神正常以及主观上愿意接受检查,并能主动配合者均为适应证
康复医学(第6版)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衰、严重的左心功能障碍、血液动力学不稳的严重心律失常
150 kg·m/min,时间3~6分钟
(4)等长收缩试验 一般采用握力试验。常用最大收缩力的30%~50%作为运动强度,持续收缩2~
3分钟
(5)简易运动试验 定时运动法:用于体力能力无法进行活动平板或踏车的患者,患者尽力行走6分
钟,计算所走的距离。行走的距离越长,说明体力活动能力越好
康复医学(第6版)
19 极度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