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火把节介绍
石林的地方传统文化遗产和博物馆

石林的地方传统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石林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块以奇特石林地貌而闻名的地方。
除了其自然景观之外,石林地区还保存了丰富多样的地方传统文化遗产,并拥有一些精美的博物馆,展示着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一、地方传统文化遗产位于石林地区的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
他们传承了千百年来的习俗、信仰和手艺,其中许多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苗族花儿戏苗族花儿戏是苗族人民最具特色的戏剧形式之一。
它融合了跳、打、拉、唱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表演故事情节和唱苗族音乐,向观众展示苗族人民的生活和传统价值观。
2.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福的重要节日。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或二月举行,人们手持着火把跳舞、燃放烟火,以驱逐厄运、祈求好运和幸福。
3.石板画石板画是石林地区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
画家们用刀、锤和颜料在石板上雕刻,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和形象。
这些石板画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反映了石林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二、博物馆展示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的传统文化遗产,石林地区拥有一些博物馆,以展示和推广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1.石林彝族文化博物馆石林彝族文化博物馆位于石林地区的中心,展示了彝族的文化、服饰、房屋、习俗等各个方面。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彝族的传统艺术品和日常用品,如彝族盛装、传统乐器、彝族织品等,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彝族文化的机会。
2.苗族文化博物馆苗族文化博物馆位于石林地区的苗族聚居区,陈列了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内容。
博物馆内展示了苗族传统的手工艺品、服饰、武器等物品,让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苗族的独特文化。
3.石板画艺术馆石板画艺术馆是一个专门展示石板画艺术的场所。
馆内陈列了许多优秀的石板画作品,展示了石板画的历史、特点以及不同画家的创作风格。
艺术馆还为游客提供了参观和学习石板画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总结:石林地区不仅以其奇特的石林地貌吸引游客,还以其丰富的地方传统文化遗产和精美的博物馆展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民间故事】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民间故事】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在云南省昆明市的石林地区,有一个非常盛名的彝族传统节日——石林彝族火把节。
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当地的彝族人和游客们会聚集在一起,彩旗飘扬、花炮相继、舞龙跳狮、吃饭喝酒,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刻。
石林彝族火把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
相传,当时石林地区曾发生过一次大灾难,这个美丽的地方遭到了严重的毁坏。
当地的彝族人非常伤心和痛苦,他们决定举行一次祭祀仪式,向神灵祈求能够恢复这个地方的繁荣和和谐。
然而,由于在祭祀过程中一个意外,所有的火把都熄灭了。
在紧急情况下,一个年轻勇士迅速领头,用他自己的身体点燃了一根粗壮的松树枝,将火燃起来。
他手持火把,一路引领着彝族的群众,最终成功地完成了祭祀仪式。
在祭祀结束后,这个年轻的勇士突然化成了一根火柴,然后在浓烟中消失了。
从此以后,当地的彝族人把这位勇士视为神灵,他们将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定为石林火把节,以纪念这位勇士的英勇事迹。
而在这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中,火把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象征着勇气、热情和信仰。
在石林彝族火把节当天,民众会在黄昏时分点燃火把,沿着特定的路线走向祭祀的地点。
在门神、麒麟和其他神像的保护下,民众手持火把,唱着欢快的歌曲和舞蹈,朝着神灵所在的方向行进。
当进入祭祀的场地时,民众还会放置色彩斑斓的五彩纸,用以表示吉祥和幸福。
在整个庆祝过程中,火把的光芒和炽热,让整个地区都变得灼热而炽烈。
许多游客会感受到强烈的彝族文化和神秘感的氛围,就像这个地区的居民一样,用全身的感官来感受这个美好的时刻。
总之,石林彝族火把节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节日,它体现了云南省彝族文化的神韵和特色,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丰富的传说故事,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传颂了几百年。
关于火把节的习俗

关于火把节的习俗篇一:火把节火把节火把节农历六月廿四“火把节”庆祝共三天:火把节第一天:祭火。
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
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
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骏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
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
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
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
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火把节·选美彝族人世代爱美,追求美,”选美”自古以来一直是彝族传统火把节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动内容。
它不同于当今世界集商业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选美”活动。
已延续上千年的彝族传统民间”选美”活动要求十分严格,美丽的彝家姑娘盛装打扮,手持黄伞,围着草坪上的火堆缓缓舞步表演”朵乐荷”,评委们都是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
火把节的来历

火把节的来历火把节的来历一相传,火把节的由来与诸葛亮有关。
很久以前,云南维西地区的百姓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
有一年,诸葛亮率兵来到这里。
在一次庆祝战胜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隶主)的酒席上,诸葛亮了解到当地百姓不会耕种水稻,他就率领大家刨土、搬石头、垒田埂、修水渠,同时派人去四川拉稻种。
一天夜里,诸葛亮得悉去拉稻种的人马被瘴气和黑暗困在不远处的森林里,便决定让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点起一束火把,用火攻瘴气的方法,迎接运送稻种的汉兵,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那时起,维西、巨甸一带就开始种植水稻和棉花了。
以后每到这一天,当地人就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庆祝这个象征幸福的日子。
火把节的来历二远古时期,天上有着奇怪的现象,白天同时有6个太阳,晚上有7个月亮存在。
这一现象使得白日里烈阳暴晒,夜晚中强光照耀,使得天下农作物无法生长,土地荒芜。
人们经常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而且天下妖魔乱行,世间常常受到生命的威胁。
这时候,彝族出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利用弓箭将多余的太阳跟月亮都射了下来。
并铲除了在世间为恶的妖魔,将洪水肆虐的现象治理好了。
从此之后,彝族过上了幸福美满、繁荣兴盛的生活。
但因为他们的生活过于美满,遭到了天神的嫉妒,于是年年都派下神子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
人们为了反抗神子,就设计将其杀害,引起了天神震怒,排除了大量的天虫到人间毁灭庄稼。
为了将他们杀死,从古籍中翻出了火把能把天虫烧死的方法。
于是彝族某经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战斗,利用火把终将天虫杀害,保护了大量的庄稼。
正好这一天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彝族某为了纪念这一天,就特此将其作为自己的节日。
每到这一天,都会举着火把来到田野,举办火把节,用以祈求上天这一年的庄稼能够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第3篇:火把节的来历和风俗关于火把节的起源,各省的彝族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有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殁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火把节对彝族来讲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
【民间故事】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民间故事】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石林彝族火把节是中国云南省石林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的一个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在这一天,彝族人民会烧制大量的火把,并在夜晚点燃这些火把,载歌载舞的庆祝节日。
关于石林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和传说,有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彝族的先民居住在一个叫做“石林”的地方。
这个地方地貌奇特,山上长满了各种高大的石柱,形似森林,就像是由石头组成的森林一样,因此得名“石林”。
在当时,这个地方的彝族人民生活困苦,饥寒交迫。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彝族人民长年以来只能靠种地和狩猎来维持生计。
年年的干旱和饥荒让彝族人民备受困扰,生活无望。
就在人们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神秘的老人来到了石林村。
他身穿白袍,头戴金冠,手拄银杖,神态庄严。
彝族人民迎接他的到来,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指点和帮助。
老人向彝族人民解释说,他是天宫的守卫神之一。
为了考验人们的诚心和勇气,天神决定给彝族人民一个考验。
只有通过这个考验,才能获得上天的赐福。
彝族人民非常虔诚地接受了考验,他们必须每年在十月二十四日举行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点燃火把,舞蹈唱歌,用节日的方式欢庆。
只有这样,才能送走灾难、带来好运。
于是,从那一年开始,石林村上下的彝族人民开始筹备火把节,每年都烧制大量的火把,准备好各种舞蹈和歌曲。
当夜晚降临,火把被点燃后,彝族人民载歌载舞,跳跃欢腾。
他们相信,火把的光芒可以驱逐灾难,招来好运和丰收。
而事实证明,彝族人民的诚信和努力得到了上天的垂怜。
从那年开始,石林村的干旱和饥荒逐渐减少,庄稼丰收,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
火把节成为了石林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被彝族人民承传至今。
如今,石林火把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火把节不仅展示了彝族人民的风土民情,也传递了人们祈福的美好心愿。
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讲述了彝族人民追求幸福和富足的故事。
人们通过这个节日,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火把节是几号?2019彝族火把节时间及游玩攻略

火把节是几号?2019彝族火把节时间及游玩攻略8月8日农历6月24日火把节在云南拉开狂欢大幕8月8日,千万人围着火把载歌载舞,弹起大三弦,跳起左脚舞,共度不眠的火把狂欢之夜。
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这一天,从山寨到城镇,从高山到平坝,处处是狂欢场,这一夜,人人燃起高高的火把,手拉手足跟足围成圈子载歌载舞。
一把把火把,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像一颗颗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间,到处是火的世界,到处是歌舞的海洋。
8月8日,火把节狂欢的序幕将在云南这片红土高原上欢腾拉开,为此,本期特地为您献上云南火把节地图供您按图索骥!而日前世界气象组织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温度创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的消息,着实让人吓了一跳!避暑,也成了这个时节的热点!过完火把节狂欢,就地来个避暑清凉游吧!【玩火狂欢1】激情火把节,阿老表你要来呢嘎!地点:楚雄时间:8月7日至8月9日火热指数:☆☆☆☆☆在云南,提到火把节,不得不提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是我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全国近900万彝族同胞中,六大方言区、所有的支系在楚雄都能看到,这里也是中国火把节最流行、最隆重的地区,楚雄火把节的盛况可与过年媲美。
2019年5月,楚雄彝族火把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今年的楚雄彝族火把节看点玩点多——在城区各大广场由毕摩在六个祭火点同时举行统一规范的火把节原生态祭火仪式,配之以彝族祭祀舞蹈表演;楚雄本地民间歌舞表演队,在城区主要广场进行彝族大三弦、羊皮鼓舞和毕摩巡演活动,集中展示彝族原生态舞蹈精品;连续3个晚上在城区5个广场和紫溪彝村组织开展万人左脚舞狂欢活动,围着熊熊燃烧的火把堆,上万人的左脚舞,快乐和着火把一起燃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扔在人群里一起狂欢?跳累了玩累了,就到夜市摊上烧烤一把,或是唤店家来一锅楚雄赫赫有名的“羊汤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已有的停车泊位基础上,活动点周边新增了近30万个停车泊位,并充实了警力加强交通疏导。
【民间故事】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民间故事】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石林彝族火把节是中国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五举行。
这一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俗内涵,围绕着这个节日流传着一些关于它起源和传说的民间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做阿明的彝族青年,他深爱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阿明非常聪明和勤奋,在家人和族人中都很受尊敬。
他不仅擅长吹箫,还精通彝族传统舞蹈。
每逢节日,阿明都会穿上彝族传统服饰,手持火把,跳起了富有激情和力量的火把舞。
他用舞蹈来歌颂祖先和自然,用火把的光芒祈求祥和和光明。
阿明的家乡却饱受着战乱和饥荒的困扰。
贫瘠的土地无法滋养族人,外敌的入侵又让他们生活水深火热。
面对着这一切,阿明决心要为家乡的安宁祈福,他希望用自己的舞蹈和火把的光芒来拯救家乡。
阿明开始四处寻找藏在深山老林和古寺中的灵丹妙药,他希望找到一些能够帮助自己祈福的宝物。
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火把,据说它具有驱邪避祸、祈福平安的神奇效果。
阿明决心要把这种神奇的火把带回家乡,为族人祈福。
当阿明带着这种神奇的火把回到家乡时,整个村庄都沸腾了起来。
阿明决定要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举行一场盛大的祈福活动,他要在火把节上展示出这种神奇的火把,用自己的舞蹈和火把的光芒为家乡祈福。
火把节的到来,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
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手持火把来到了祭祀的场地。
在祭祀之后,阿明开始了他那富有激情和力量的火把舞,他用舞蹈来歌颂祖先和自然,用火把的光芒祈求家乡的祥和和光明。
他将神奇的火把高举起来,火光照耀着整个村庄,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
在阿明的带领下,其他的人也开始跳起火把舞,整个村庄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突然,当天空中飘来一大群的乌鸦,它们在空中盘旋,发出阴森可怕的叫声。
人们感到一丝丝的不祥之兆,不禁惴惴不安。
阿明看到了这个情景,他知道邪恶力量要再次侵袭家乡,他决心要用自己的火把和舞蹈来对抗这股邪恶力量。
于是,阿明开始了他那富有激情和力量的火把舞。
他的舞蹈越来越激烈,火把的光芒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火把节资料

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the Firebrand Festival of the Yi ethnic group)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2014年7月18日至7月27日,云南民族村将举办为期十天的"天下火把节--最牛民族村"为主题的原生态火把节狂欢活动,市民不用长途跋涉就能感受到原生态的彝族风情,参与到精彩纷呈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彝族火把节节日时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流行地区云南、贵州、四川节日起源祭祀节日活动摔跤、斗牛、赛马节日起源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
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折叠传说一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
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
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
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
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折叠传说二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
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把节概况
• 在这片多情火热的红土地上,火的民族,火的节日,在漫 漫历史长河中,撒尼人劳作、祭祀、歌唱、舞蹈,创造出 了举世闻名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彝族 “火把节”,是撒尼人传统的节日,摔跤、斗牛、火把狂 欢节蔚为壮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 拨响铮铮轰鸣的大三弦,吹起迎宾的过山号,跳起欢快的 舞蹈,点燃熊熊燃烧的火把,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欢快 热烈的气氛传递给每一个参加节日的观众;惊险剌激的斗 牛比赛、力拔山兮的大力士较量,让每一位观众体验到别 样的风情。
• 主办方在传承和完善传统摔跤、斗牛比赛的同时,挖掘整 理民族民间文化,编排新的文艺节目,吸引本土民间文艺 团体,邀请国内知名歌星、省内外知名演出团体和国际民 间艺术团体参加演出,组织招商引资洽谈会等形式,创新 活动内容。 • 从2002年起,中国石林火把节开始尝试和探索市场化的运 作模式,云南曲靖卷烟厂等企业成为首批赞助商,此后, 宣传广告逐步走向市场,交由企业运作,至2005年,汽车 文化展、旅游商品交易会等大型商贸活动已经成为火把节 的重要内容。随着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不 断发展,中国石林火把节必将全面走向市场,走向更广阔 的舞台。
石林
• 石林,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全 县人口230548人,少数民族人口79405人,其中,彝族人口 77519人,占总人口的33.62%。石林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324国道、昆(明)-石(林)、石(林)曲(靖)高速公路、 九(乡)石(林)阿(庐古洞)旅游专线、昆(明)河(口) 公路、南(宁)昆(明)铁路在石林境内编织成了一张便捷 的交通网。石林又是滇东南3州18县市进入昆明的必经之地, 中外佳宾从省会昆明到石林,仅需45分钟的车程。 •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云淡风清,花开不败, 是中外宾朋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石林的魅力不仅仅在自然 景观,还在于独具特色的石林撒尼土著风情。在丛丛石峰和 漫无边际的红土地上,石林拥有极其丰富宝贵的民族、历史 文化资源及人文的璀璨光芒。石林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 系,以勤劳、勇敢、热情著称,两千多年来,世代生活在这 里与石林共生共息,创造出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文化, 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火把节的作用和意义
• 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常 办常新,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深 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政府的积极推动,从远古对火 的崇拜、举行火的节日、消灾祈福到展示风情文化,促进 经济发展,火把节已成为石林社会、经济、特别是旅游业 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它已全面突破了民族民间传 统节日的概念,成为集民间习俗、石林旅游、商贸活动、 学术研讨、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性大型民族节 日,成为集中展示石林及周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中 外文化交流和少数民族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
主题及活动策划
• 中国石林火把节每年围绕一个主题举办,2004年的主题是 “世界的阿诗玛”;2005年的主题是“火把燃烧激情,今 夜牵手阿诗玛”,把目光瞄准了国外。举办八年来,石林 已经在火把节期间配合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了综艺大观、 田园大舞台特别节目等大型文艺演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 国际彝学术研讨会,三届世界喀斯特地质地貌学术研讨会, 一届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一届石林论坛,先后有来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澳 大利亚等40多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专家学 者,100多个演出团体,4000多名演员前来石林参加各种 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先后有海内外的200多家主流媒体对 中国石林火把节作了2500多篇宣传报道,平均每年前来参 加中国石林火把节活动的人数超过15万人次,最多时突破 20万人次,秩序井然,从未出过任何安全事故。
发展
• 彝族撒尼人是一个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民族,举行盛大 的民族传统摔跤、斗牛比赛和以大三弦为主的民族民间文 艺演出,是石林彝族火把节沿袭了千百年,最负盛名的传 统活动项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石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石林彝族火把节开始由民间自发组织走向政府主导举办, 影响范围迅速扩大。 • 1980年至1987年,石林彝族火把节主要由举办地的乡镇人 民政府和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主办,时间一般从农历六 月二十四日前2至3天开始举行,地点在石林景区、长湖和 石林县城,活动内容除摔跤、斗牛和彝族歌舞大三弦、小 三弦外,还有以推销地方土特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物资交流 盛会,观众大部分来自省内各地州市,省外和国外观众只 有四、五千人,总体规模在七、八万人左右。
起源
• 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火 把节还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叫“星回节”。在西南地 区,最具代表性、时间较早、最有特色、影响范围最广、 参与人数最多的,当推中国石林火把节。它是彝族人民心 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至今已传承了2000多年,五代时蜀国佚名氏所作的《玉溪 编事· 震旦》记载:唐时南诏(指南诏国统治者)以十二月 十六日为星回节,是日游于避风台,命清平官赋诗。火把 节寄托了彝族人民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 顺、家人健康的美好愿望,千百年来,主要以民间自发组 织的形式流传于整个彝族地区。
• 火把节期间,石林景区、县城及长湖、乃古石林、大叠水 等各景点游客和商贾云集,白天举行摔跤、斗牛比赛,人 山人海的跤场上,有远近闻名的大力士斗智斗勇,有三州 十八县的数百头犍牛角逐争强,有成千上万的各族群众踩 着撒尼大三弦的欢快节拍载歌载舞,有独具特色和风味的 牛羊狗肉汤锅等各色饮食招待客人。夜幕降临,从石林到 长湖,从大叠水到老圭山,千万支火把流动在彝乡红土地 的村村寨寨;在石林火把节主会场,主题鲜明的民族大型 歌舞晚会吸引着超过10万名中外观众的眼球,晚会结束, 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数不清的火把和五彩缤纷的焰火交 织在一起,照亮了石林的夜空,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围着 篝火、举着火把,尽情狂欢,直至次日清晨方才意犹未尽 地散去。石林火把节在海内外游客的心中,就是一个终身 难忘,如痴如醉服饰、饮食、民族风情、音乐 舞蹈,树立良好形象,扩大交流影响,招商引资的大平台。 随着石林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火把节节庆 活动同旅游业的结合日益紧密,火把节成为全县各民族广 泛参与,文化交流广泛融合,中外宾朋万众云集的国际性 节日,民族团结的节日,欢乐的节日。 • 石林人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巧打节庆牌,使自然的 石林有了民族文化的注入,变得更有灵性,更富魅力。民 族节庆火把节是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大展示,实践证明, 火把节为石林旅游的发展,石林旅游品牌的塑造起到了不 可估量的作用,同时,火把节又为石林人打开了一道文明 的窗口,心与心的交流,文化与文化的交融,让石林人在 与国内外宾朋的交往中,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创造美好未 来的精神动力。
• 随着规模和影响。海内外知名度的逐步扩大,为把火把节 打造成石林旅游的一个重要品牌,从1988年起,石林彝族 火把节开始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县旅游局、文体局 和有关乡镇承办,并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林火把节”。 • 县委、县政府和石林景区管理局平均每年拿出上千万元的 资金,把火把节和石林旅游进行捆绑,组织专业营销人员 和县内的阿诗玛艺术团、石林艺术团,有重点、有针对性 地在全国各大城市、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洲、美洲国 家中进行宣传促销,让海内外群体认识石林、了解石林、 向往石林。观众群体迅速由省内扩大到全国范围并辐射到 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规模 扩大到1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