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与分类
第5章物种形成与分类识别(授课用)

《生物系统学讲义》第5章物种形成与分类识别目录一、为什么生物以物种的形式存在?二、物种的形成三、系统原理一、为什么生物以物种的形式存在?1.物种分化是生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应答2.物种之间的不连续性抵消了有性生殖带来的遗传不稳定性3.物种是大进化的基本单位4.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二、物种的形成1、定义(1)种形成(speciation)是1个物种内部分异产生新种的过程。
(2)1个种在时间向度上的延续构成了一条线系(lineage),种形成意味着线系发生分支。
每个线系分支事件是1个种的形成和进化事件,所以种形成也称分支形成(cladogenesis),是分支进化或线系进化(phyletic evolution),也是导致分异度增长的“水平进化”过程。
(3)有性生殖生物同种的一群个体获得与同种其他个体的生殖隔离过程,就是种形成。
(4)1个物种通过进化和种内分异而占据两个或多个新的适应峰(adaptive peak),就是种形成(Wright,1932)。
(5)1个物种因进化而内部分异产生出一群个体,其利用物质和能源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个体,这意味着1个新种从老种种分化产生,特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了1个生态位,这就是种形成。
(6)种形成是新征获得、祖征丧失的过程。
2、物种的形成方式特别强调:物种形成既有遗传性,又有种群渐变性。
物种形成的遗传性:物种形成有两种十分不同的过程:1.新种可能起源于种群内1个生殖隔离的个体的偶然产物,如在多倍体中。
(1)同域物种形成。
不受地理隔离机制作用,在物种亲体范围内,通过不同雄性选择的进行、或生态分离形成新种;(2) 异域性渗入杂交。
在物种亲体范围内,由于染色体杂交和随后的亲体交换形成新种;(3) 邻地物种形成。
2.物种形成可能由于种群的递渐性基因重建。
有多种假定:(1)同域物种形成(allopatric speciation)。
指一系列机制作用的结果,从1个或更多个没有地理隔离种群的祖先种产生出若干新种。
生物学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种类分类

生物学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种类分类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之间的差异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部个体之间基因型的差异。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它决定了物种的遗传结构和功能。
2.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生物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生物学家通常通过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来衡量物种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和它们内部的复杂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中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种类分类是生物学中对生物种类进行归类和命名的一种方法。
它的目的是研究生物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以及为生物研究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描述和表达方式。
1.分类等级:生物种类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其他分类单位依次为属、科、目、纲、门、界。
分类等级越高,包含的物种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等级越低,包含的物种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2.分类方法:生物种类分类主要依据生物形态结构和生殖特征。
生物学家通过对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
此外,现代生物学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比较生物的基因序列,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3.命名法则:生物种类的命名遵循国际生物命名法规(ICBN)和《国际动物命名法》(ICZN)。
生物学家在命名新物种时,必须遵循命名法规的规定,以确保生物种名的有效性和唯一性。
4.生物检索表:生物检索表是一种用于识别生物种类的工具书。
它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提供一系列的选择题,帮助用户逐步确定生物的分类地位。
生物检索表在生物学研究和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5.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地理分布是指生物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规律。
生物学家通过对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和分布规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物种分类知识点总结高中

物种分类知识点总结高中一、物种分类的历史和意义物种分类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有人开始研究生物分类。
然而,直到现代分类学家林奈对生物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类和命名后,物种分类体系才逐渐完善起来。
现代的物种分类体系是基于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行为特征、遗传特征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构建更加准确和科学的分类体系。
物种分类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了解生物多样性:通过对物种的分类和命名,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提供重要信息。
2. 科学研究和应用:物种分类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无论是进化论研究、生态学研究还是种群遗传结构研究,都需要对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来支撑。
同时,生物的分类也为农林渔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3. 生物进化和发展的规律:通过对不同物种的分类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进化历史和发展规律,为研究生物起源和形成提供重要线索。
二、物种分类的原则和方法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是建立在一些规范的原则和方法之上的,只有遵循严谨的分类原则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使得分类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物种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分类原则:(1)形态特征原则:通过对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来确定其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包括生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方式等。
(2)生态学原则:根据生物的生态适应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的相似性也是分辨生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3)遗传学原则:通过对生物的遗传特征进行比较,来确定其分类地位。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遗传学成为物种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2. 分类方法:(1)形态学分类法: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方式等。
(2)生态学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生态适应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更加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遗传学分类法:通过对生物的遗传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加准确地揭示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生物分类总结

生物分类总结生物的分类是对生物世界中的各种生物进行分类、归类和命名的过程。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生物的多样性。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许多生物学家和分类学家努力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原则来进行生物分类。
本文将总结生物分类的主要原则和分类系统的主要分类级别。
一、生物分类的主要原则1. 形态学原则:生物分类的最初原则是依据生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来进行分类。
这包括对生物的体型、特征、器官等进行观察和描述,并根据它们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将其归类到相应的分类单元中。
2. 进化原则:生物分类需要考虑生物的进化关系。
根据生物的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演化过程。
进化原则使得生物分类更准确、科学和系统化。
3. 综合原则:生物分类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生态位、生活习性、遗传信息等,以综合全面地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二、分类系统的主要分类级别生物分类系统采用多级分类,根据生物分类单元的层级,可以分为以下主要分类级别:1. 物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互相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群体。
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石,也是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2. 属(Genus):属是一组具有相似特征的物种的集合。
属级别的分类是基于物种的相似性和近缘关系,同一属中的物种通常具有共同的祖先和特征。
3. 科(Family):科是由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属组成的分类单位。
同一科的属通常具有共同的进化历史和特征,但比同一属间的差异更大。
4. 目(Order):目是由一组具有相关特征的科组成的分类单位。
同一目的物种通常具有共同的进化历史和特征,但比同一科间的差异更大。
5. 纲(Class):纲是由一组具有相似特征的目组成的分类单位。
同一纲的物种通常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和近缘关系,但比同一目间的差异更大。
6. 门(Phylum):门是由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纲组成的分类单位。
物种的名词解释

物种的名词解释物种是生物分类学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指的是一组具有相同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遗传背景的个体或群体。
具体来说,物种是由一组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自由交配繁殖并生育后代的个体组成的。
物种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形态、生态、生理和生殖等特征。
形态是指物种个体的形态特征,例如体型、颜色和结构等。
生态包括物种个体对生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活习性等,例如食物来源、栖息地和行动方式等。
生理是指物种个体的生理特征,例如代谢方式、生长发育和免疫能力等。
生殖是指物种繁殖的方式和生殖能力,例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
物种的命名通常遵循国际动物命名法和国际植物命名法,采用拉丁文或拉丁文词根进行命名。
物种名称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属名和种加词。
例如,豹属的物种名为豹(Panthera pardus),属名为豹属(Panthera),种加词为pardus。
属名表示物种的属级分类,而种加词表示物种的种级分类。
物种的形成有两种主要方式:演化和物种形成。
演化是指物种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
物种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从已存在的物种中分化出来的过程。
物种形成通常发生在物种间的隔离和遗传变异。
隔离是指物种个体在地理或生态上被分隔开,使得它们无法自由交配繁殖。
遗传变异是指物种个体的基因组发生变异,导致它们在形态、生态、生理和生殖等方面产生差异。
物种的数量非常庞大,目前已经发现并命名的物种大约有180万种。
然而,这只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冰山一角,尚有大量物种尚未被发现和研究。
保护物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总之,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分类单位,由一组具有相同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遗传背景的个体或群体组成。
物种的形成涉及演化和物种形成的过程,通过隔离和遗传变异导致物种个体间的差异。
保护物种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列表及其分类

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列表及其分类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物种数量和种类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等有着重要作用。
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物种的分类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物种是指具有相同遗传特征、可自然杂交繁殖、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生态习性的生物。
物种的分类是将各种生物按照其相似性进行分组的过程。
物种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下面是一些生物多样性中常见的物种和它们的分类:1. 鸟类鸟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多样化的群体之一,共有约10000种。
它们分为两个亚纲:新鸟类和旧鸟类。
新鸟类包括几乎所有现代的鸟类,而旧鸟类则包括海鸟和企鹅等少数鸟类。
2.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共有约5000种。
它们分为三个亚纲:原兽亚纲、有袋亚纲和真兽亚纲。
真兽亚纲是哺乳动物中最大的一个亚纲,包括像鲸、大猩猩和老鼠等广泛的物种。
3. 昆虫昆虫是动物界中最丰富的物种之一,共有约100万个记录的物种。
它们分为约30个目和数千个科。
其中,蝴蝶和蜜蜂等是最为著名的昆虫。
4. 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共有约3万种。
它们分为两大类:硬骨鱼和软骨鱼。
硬骨鱼是鱼类中最大的类别,包括金鱼、鲑鱼和鲈鱼等广泛的物种。
5. 植物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据估计有超过30万种记录的植物物种。
它们分为数千个科和许多不同的属。
其中,茉莉花、橡树和玫瑰等是最著名的植物。
以上只是针对生物多样性中常见的物种和其分类的简要介绍,而实际上,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和其分类还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层级。
因此,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研究生物学等方面,不断深入了解和研究生物物种的分类是十分重要的。
生物界的物种和分类

生物界的物种和分类生物是地球上最为神奇、奇妙和多姿多彩的物种之一。
在生物界中,有着无数的物种,它们分布在山林、海洋、草地、花园等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构成了我们独特的生态系统。
那么,什么是物种?如何将它们进行分类?什么是物种?“物种”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其定义是指生物学上可自然繁殖的单一群体,而且基于相同的形态、遗传信息及生物学特性,与其他群体相区别开来。
物种的划分可以基于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基因组成。
物种的特征表现为它们内部形态、器官结构、生理特征、遗传特性以及生存环境。
在相同物种之间,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基因组成,有着相似的性状和特征。
例如:两条共对称的背鳍,两次行动出现在同一侧,这往往是一个物种中的成员使用时的典型动作模式。
特别的,不同的物种之间差别极大,甚至可以达到相反的程度。
例如,乌贼和爬虫差别很大,前者在水中活动,后者则生活在陆地上。
昆虫和哺乳动物,也是具备较大的差距。
因此,检查和确定物种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对生态平衡和多样性的基础。
物种划分的历史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人们对物种的分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在早期,生物学家们通过生物分类学的基础研究,将热带和温带的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分类,并逐渐发现了更多新的物种的形态和特征。
在19世纪末期,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发明了传统的生物分类体系——“林奈系统”,它基于物种的形态特征将生物分成了七个系列: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和无脊椎动物,直到现今这个分类体系都广泛存在。
现代生物分类学从实现数量上划分,将生物界分为微生物、植物界和动物界。
其中,植物和动物按照分支群,细分为更多的类别。
生物分类的方法现代生物分类学基于生物分类学的分类体系,并使用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数据来进一步完善。
目前,生物分类通常是基于大量的特征的组合,包括行为、形态特征、遗传信息、生态角色、食性等等。
生物课本中的生物分类及物种特征

生物课本中的生物分类及物种特征生物分类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帮助科学家将不同的生物组织起来并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探讨生物课本中的生物分类及物种特征。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共同的特征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单元。
这些特征可以是形态的、生理的或遗传的。
常见的生物分类单元包括物种、属、科、纲、目和界。
物种的定义和特征物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
物种是指一组能够在自然界中繁殖并产生可生育后代的个体。
物种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的形态特征:同一物种中的个体通常具有相似的外部形态特征,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会有一定的差异。
- 可以繁殖:同一物种的个体能够进行性繁殖,并产生能够生育后代的子代。
- 具有一定的遗传连续性:同一物种中的个体之间存在遗传上的连续性,即它们的基因组有一定的相似性。
生物分类的意义生物分类对于科学研究和生物学教学都至关重要。
它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并推断它们的共同祖先。
通过生物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过程。
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分类的方法通常包括形态分类、遗传分类和进化分类。
形态分类是基于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遗传分类是基于生物的遗传信息进行分类;进化分类是基于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物种特征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种特征通常需要采集样本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
科学家可以通过观察物种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分子水平的遗传信息来研究物种特征。
结论生物分类及物种特征是生物学中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生物的多样性、进化和相互关系。
通过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物种特征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以上是对生物课本中的生物分类及物种特征的简要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物种与分类
一、教学内容:
物种与分类
二、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植物,说出他们主要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理解种(物种)的概念,知道品种、亚种的含义。
3、懂得生物分类的意义和分类依据,列举生物分类的单位,并说出分类的方法。
三、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1】物种
1、种(物种)
种,又称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它是指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特征和生态分布基本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同一物种的生物个体之间,某些形态特征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而生活在相同环境中不同物种的生物,有时也会具有某些相似的形态特征。
在自然环境下,同一物种的生物一般都能彼此进行交配,并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不能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例如:马和驴交配产生的后代(骡子)没有生殖能力;狮子、老虎交配所产生的狮虎兽或虎狮兽也是没有生殖能力的。
2、亚种和品种
亚种:即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和生殖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一类种群;它是一个种内的地理种群,或生理、生态种群,并具有地理分布上或生态上的不同。
现今动物分类学上多以亚种作为种以下的分类等级或阶元,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就是我国虎的两个不同亚种。
品种:指来自同一祖先,经过人工选择和培育,具有某种经济性状和遗传性稳定一致,能满足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及科学研究目的的一群生物体,如不同品种的猫和狗。
品种是人类
干预自然的产物。
【知识点2】生物分类的方法
1、人为分类法:根据对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生态或经济用途的认识将生物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和演化发展的本质联系。
如七年级《科学》中将植物分为池塘中的植物,陆地上的植物等,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2、: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将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3、系统分类法
以生物进化为核
心,比较生物最重要的
形态、结构特征,从而
将不同的生物进行归类
的分类方法称为系统分
类法(植物的自然分类
法是以植物的六种器官
作为分类参考)。
系统分
类法是目前世界上被广
泛接受和采用的一种分
类方法。
亦称自然分类
法
【知识点3】生物分类的意义和分类依据
1、生物分类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对生物进行鉴别和研究
2、生物分类的依据
传统依据: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物的内部解剖结构。
现代依据:胚胎发育特征、DNA化学组成情况、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等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代分类学家在分类的过程中,广泛采用了生理、生化、免疫学、生态分布、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进行分类学研究,以便获得更为可靠、更为全面的分类学依据,来确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使“自然分类”更符合自然的本来面貌。
【知识点4】分类阶层
1、生物的分类阶层
在生物的分类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我们把近缘(起源相近、相似程度较高)的种归并为一个新的单位。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分类的阶层系统。
生物的阶层系统从上到下包括7个级别,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马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
2、阶层划分的依据:比较法
比较法是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在生物分类中,特征对比是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异”是指物种之间的差异,是分类的主要依据,“同”是合并种类为一个新的分类单位的根据。
【知识点5】生物的分界
(1)两界说:两界说是传统的生物分界法。
在显微镜发明以前,由林耐提出的。
(2)五界说:五界说是1969年由魏泰克提出的,他指出的主要分类依据是细胞的结构和营养类型,并依据此将生物分为五个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
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典型例题】
例1.在下列分类等级中,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的等级是
A. 门
B. 纲
C. 目
D. 科
解析:植物的分类是按照植物的特征上差异来进行的,分类单位越小,则同一单位下的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门、纲、目、科这四个单位一个比一个小,最小的科下所包含的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
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是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要记忆和理解。
答案:D
例2.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彼此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
在下列分类单位中,物种
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门B.科C.种D.属
解析:生物的阶层系统从上到下包括7个级别,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从最大的分类等级界,如动物界、植物界,到最小的分类等级种,每一等级内生物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等级,同种生物在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特征和生态分布上基本相同,亲缘关系也最为密切。
答案:C
例3.对于生物分类,以下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生物分类对于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货是有帮助的
B.生物分类完全依据生物外形来划分
C.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分类
D.生物分类中,所有生物都处于同一个等级。
解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要科学地对生物进行分类,就要有一定的分类依据,生物分类主要是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级别,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分类的依据不仅仅是通过生物的外部形态。
答案:A
例4.我们可以根据()将鱼和鲸鱼分为两类。
A.脊椎骨的有无B.生活环境的不同
C.生殖方式的不同D.体型的不同
解析:生物分类的依据多种多样,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并应用。
鱼和鲸鱼都是有脊椎的动物,海里也有鱼,并非只有淡水中有;有的鱼体型也很巨大,所以从体型上不好区分。
但是鱼是卵生,而鲸鱼是胎生,在生殖方式上有很大不同。
答案:C
例5.培养出来的不同兰花属于同一()
A.属B.种C.亚种D.品种
解析:分类级别从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种以下还有人工栽培出的不同的品种,同一个物种长在不同的地域就成为不同的亚种,不论是品种还是亚种,都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B
例6.蓝藻这种生物从五界系统的角度来看,应属于()
A.植物界B.原核生物界C.原生生物界D.真菌界
解析:蓝藻不是藻类植物,因为它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就应属于原核生物界。
答案:B
五、练习题库
1、按照生物间的共同特征将其分类的学科被称为()
A.生物学B.分类学C.遗传学D.细胞学
2、生物分类的依据是()
A.生物的外形B.生物的内部结构
C.生物的蛋白质结构D.以上都可以
3、种,又称物种,同一物种的生物个体之间()
A.形态特征一定相同B.一般雌雄个体能交配,并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C.能彼此交配,产生后代D.不能彼此交配
4、下列动物不属于同一个门类的是()
A.蜂鸟、鸡与鸳鸯B.大象、海豹与海马
C.蝉、蚊与苍蝇D.前三项都是
5、(2007湘潭市21)下列表格中表示的是小明对7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类别 1 类别 2
燕子、青蛙、野兔、鱼蜜蜂、蚯蚓、蜘蛛
A.水生还是陆生 B.有无脊柱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胎生还是卵生
6、观察右侧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分析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B.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狗的近
C.猫与虎长得最相像
D.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6、A
7、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
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
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界8.门C属D.种
8、我国的鱼类种数位居世界前列。
下列属于鱼类的是
A.鱿鱼B.鲍鱼C.鲸D.鲨鱼
9、分类单位越大,包括的生物物种类越,生物的共同特征越。
10、从脊柱上看,与人最接近的是;从颅骨上看,与人最接近的是;从中枢神经系统上看,与人最接近的是;从细胞结构上看,与人体细胞差别最大的是(候选项:人、猕猴、鸟、蛇、蛙、鱼、虾、荠菜)。
11、系统分类法以为核心,分类单位越近的生物亲缘关系越,期待越。
12、读图题
观察下列图片中的动物。
它们分别是猞猁、德国牧羊犬(狼狗)、虎皮猫和波斯猫。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它们是同一种动物吗?为什么?
(2)请列表回答:图中动物有哪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13、我国科学家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普通栽培水稻和野生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超级杂交稻是否是个新的品种呢?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回答。
附答案:
1、B
2、D
3、B
4、B
5、 B
6、D
7、D
8、D
9、多;少
10、猕猴、猕猴、猕猴、荠菜
11、生物进化;近;多
12、(1)不是,虎皮猫和波斯猫是同一种动物——猫的两个品种,同属猫科、猫属、猫种;猞猁属于猫科、猞猁属;德国牧羊犬(狼狗)属于犬科、犬属、犬种;猞猁、德国牧羊犬(狼狗)、虎皮猫和波斯猫都属于哺乳纲、食肉目。
(可根据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来说明)
13、超级杂交稻是个新物种,因为它能结出稻子,稻子具有繁殖能力,还可以繁殖更多的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