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第七章综合练习题班级:姓名: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基因频率改变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等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2、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
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会发生定向变化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 43%B. 48%C. 52%D. 57%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5、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 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定向变异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B.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D.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8、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 表示)。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产生是由于疫苗的选择作用,保留了具有抗性的病毒,因大量繁殖
使这种有利变异得以传给子代病毒。如果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理解,
疫苗的选择作用使病毒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例1】 (2011· 江苏高考,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例2】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
表现型的频率是36%,则( )。
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32%
D.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解析:显性性状的表现型基因型频率是36%,则隐性性状的表现型基 因型频率是64%,隐性性状的基因频率是80%,显性性状的基因频率是 20%。随机交配不会使基因频率改变,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 因型频率是80%×20%×2=32%。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能说明出现了新 物种。新物种出现,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答案:C
概念 : 不同种群的个体, 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 能自然交流的现象 (2)隔离 类型 :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作用 :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 一旦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3)物种形成过程:种群
小的种群
基因频率改变
新物种
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
概念 : 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进化 原因 :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选择,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的相互影响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1.象的寿命可达100岁,若每对象生产6头小象,740~750年后其后代可达1900万头,达尔文称这种现象为()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D.适者生存2.李坤《悯农》诗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过度繁殖D.长期的生存斗争3.达尔文认为生物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A.遗传和变异B.适者生存C.过度繁殖D.捕食4.有一只雌蛙能产4千个左右的卵,卵受精之后发育成成蛙的,只占这些卵的5%左右,这种现象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叫做()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5.1只雌蛙能产4000粒——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的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6.生物进化的动力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7.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A.类似亲本的个体B.体型高大的个体C.结构复杂的个体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8.据科学考证,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C.海洋生物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9.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生存斗争只限于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②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之间的斗争③生存斗争对战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繁衍种族却是有利的④生存斗争包括同种和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⑤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10.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说法中,哪项不正确()A.生存斗争包括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斗争B.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C.生存斗争的结果导致生物大量死亡D.生存斗争对繁衍种族是不利的11.生物能向前进化的内因是()A.环境迫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B.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C.生物能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D.生物不断产生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12.在生物进化发展和生物界的多样性上具有重要决定意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新陈代谢B.应激性C.遗传和变异D.生殖和发育13.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级种类D.灭绝14.经常遭到暴风袭击的克格伦岛,昆虫大部分无翅,部分翅很发达,两者都适应当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A.适应是相对的B.变异是不定向的C.变异是定向的D.两种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15.“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必修2第7章复习课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 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
某基因的数目
× 100%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 纯合子概率+1/2杂合子概率
假设的某种群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种群非常大 ②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作用(也 就是说AA、Aa、aa三种基因型昆虫的生存能力完全相同)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推论2: 具有有 利变异 的个体 生物不 断进化 出新类 型。
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意义: 能够科学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被恩格斯列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局限性: ①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 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 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 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 后代。
遗传平衡状态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如果符合遗传平衡,子代的 基因型计算如下:
其中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 则p+q=1,(p+q)2=p2+2pq+q2=1 并得出p2代表AA的频率, q2代表aa的频率,2pq代 表杂合子Aa的频率。
在自然界,由于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 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总是 在不断变化的。因此,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 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 部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高三一轮复习生的物进化

生物多样性
遗传变异
个体
自然选择
〖例题〗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2%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是不利变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总数 / 该等位基因的总数
01
02
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
1、利用个体数目计算基因频率
某基因频率=
该等位基因的总数
某基因的数目
例2、对某学校的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得知,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755人正常,则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D
3.(2010·江苏高考,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D
(2010·上海生物,28)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四、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物种: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隔离:
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东北虎和华南虎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复习提纲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重点1.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局限性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种群、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判定及有关计算4.生物多样性及形成的原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复习提纲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主要内容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意义(先进性):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局限性: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评价: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渡繁殖:自然选择的条件主要内容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手段、途径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即中心论点:变异是自发的,是普遍存在的,并非环境条件引起的,环境只是选择因素。
也就是,先不定向的变异(进化的内因),再环境的定向选择(进化的外因),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遗传定向积累。
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意义脱了神学的束缚,走向科学轨道揭示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意义与不足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足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局限于个体水平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对于遗传和变异本质的研究: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二、要点辨析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是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 3、自然选择从表面看,是对一个个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即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上是对个体基因型的选择。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辅资料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辅资料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nature selection),语出《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亦称“自然淘汰”。
是达尔文学说中进化过程的主要机制,是能导致种群在遗传特性上趋异的因素之一。
由于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以及对捕食者的作用,可影响某一种群的组成,结果那些对周围发生有利变异的生物存活下来,不利变异的则被消灭。
达尔文把这种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自然选择的作用比遗传漂变大很多,自然选择在大小种群中都能成为他们进化性变化有效动力。
自然选择是种群内所产生的经过遗传得来的变化。
因为某些个体和其他给提留下更多的后代,许多世代以后,具有能使生物存活和留下更多后代的特征基因,靠牺牲那些提供较少适应度的基因来增加其频率,只要环境中有足够的变异让不同的遗传品系去适应环境的不同部分,一个种群就能够对自然选择作出反应而分歧,这种环境异质性充分协调的现象在所有有机体类型中,甚至在种群水平上,都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做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达尔文指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900万头。
因此按照理论上的计算,就是繁殖不是很快的动、植物,也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满整个地球。
但事实上,几万年来,象的数量也从没有增加到那样多,自然界里很多生物的繁殖能力都远远超过了象繁殖能力,但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状态,这是为什么呢?达尔文因此想到了生存斗争。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章提要:现代生物进化拉马克:观点、意义理论的由来达尔文:观点、意义、局限性进化基本单位:种群现代生物进化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理论主要内容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原材料物种的三个环节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概念、生物多样性内容本章知识点: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2、意义: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进化的,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1)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 + 有限的生活条件(2)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 + 变异(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 + 有利性状的遗传(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类型生物2、意义: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1)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3)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1、关于遗传和变异:性状水平基因水平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个体为单位种群为单位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
(2)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3、种群基因频率:(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层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编写人:史小棉审核:高一生物组寄语: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复习目标】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难点:基因频率的概念、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复习过程】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⒈内容:和。
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⒉意义:历史上的____________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⒈内容:过度繁殖、__________、遗传与变异、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
⒉提出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一书的出版。
⒊意义: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_______,生物多样性是_____的结果。
⒋局限性⑴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观点,没有对_________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
⑵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___水平。
⑶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______________等现象。
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2.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学说,错误的是()A.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B.是定向的C.其结果是适应D.导致了生物的变异3.下列各项中,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做出科学解释的是()A.物种内生物多种多样B.物种内生物适应性C.适者生存D.遗传变异4.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基因重组B. 自然选择C.染色体变异D. 基因突变5.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6.自然选择的动力是()A. 生存斗争B.遗传和变异C. 过度繁殖D.适者生存7.生物进化的内因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可遗传的变异D.自然选择8.鲸和鲨鱼是不同纲的两种动物,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体型,这是因为A.相同变异的结果B.进化的方向相同C.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D.相同的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9.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是()A.具有亲本遗传性状的个体B.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C.体型较大的个体D. 结构较为复杂的个体10、下列哪项属于种群()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11.(1)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3600人,褐眼人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人。
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为( )A、0.46和0.54B、0.36和0.64C、0.50和0.50D、0.82和0.18(2)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的出现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13.假设一生态系统中只有狼和鹿,狼以鹿为食,鹿要逃避狼的追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狼群和鹿群中都有变异个体,如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的特性,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2)随着时间的延长,狼和鹿的数量都要减少,因为只有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以鹿为食,才能生存下来,否则被淘汰,这样鹿对狼起了____________作用。
同样跑得快、灵活的鹿才能逃避狼的追捕而生存,否则就被淘汰,这样狼对鹿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
由此看来,狼和鹿之间进行着________________,这种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
14、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达尔文发现那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并指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海风有关,请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1)这些昆虫与海风的关系叫做。
(2)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作用。
(3)达尔文把在中,适者生存,的过程叫做。
15、下图是对某甲虫成灾的马铃薯地块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请分析回答:(1)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的结果。
在这里杀虫剂是因素,而内因是。
(2)使用杀虫剂后均有少数甲虫生存,其内在因素是。
(3)曲线回升是通过与之间的来实现的。
(4)根据图示,写出提高杀虫效果的有效方法是。
16、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下图实验。
请回答:(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
(2)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的。
(3)能在20℃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而能在28℃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的个体。
因而,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作用,而这种作用是的。
(4)20℃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28℃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环境中也将引起死亡。
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如果生物体缺少,就要被环境所淘汰。
17.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
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①自然选择是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大于、大于。
反思小结:检测卡日期:班级:学科:姓名:层次:评价:1.豌豆的传粉方式和传粉时间分别为()A. 自花传粉,开花前B. 自花传粉,开花后C. 异花传粉,开花前D. 异花传粉,开花后2.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A. 豌豆是严格的闭花自花授粉植物B.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C. 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D. 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3.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狗的长毛和卷毛B.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C. 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D.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 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C.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D. 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B. 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C.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D.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多选)6.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正确的是()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 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多选)7.下列关于隐性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表现的性状B. 由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C.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在F1代不能表现的性状D. 只有在隐性纯合时才能表现的性状8.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A. 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B. 75%黑色,25%白色C. 有黑色也有白色D. 以上可能都有错因及纠正:第5章练习1、某种自花授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一次开出一朵白花。
该花的交子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 )A.基因突变B.基因分离C.基因互换D.基因重组2、某基因的一个片段中的 DNA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C,该基因复制三次后发生基因突变的基因占该基因总数的( )A.100%B.50%C.25%D.12.5%3、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则进行的是()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上搭载的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4.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A.碱基发生改变(替换) 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C.增添一小段DNA D.缺失一小段DNA5、用x射线照射某植物幼苗,诱发了基因突变,X射线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项过程中起作用( )A.有丝分裂间期B.有丝分裂全过程C.受精作用过程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6、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生活条件改变7、韭菜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这32条染色体有8种形态结构,它是()A、二倍体B、四倍体C、六倍体D、八倍体8、如下图所示细胞为三倍体的是()9、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C、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不利D、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有利10、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这是因为()A、基因发生了重组B、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异C、染色体数目不稳定D、染色体配对紊乱11、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表示一个染色体组的是()12.下列不属于直系亲属的是()A.父母B.外祖父母C.外孙子女D.兄弟13. 下列各种疾病中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A.软骨发育不全B.原发性高血压C.性腺发育不良D.青少年型糖尿病14.图6—5—2是人类某单基因病的系谱图,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A.伴X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伴X隐性遗传D.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15、右图是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请据图回答:(2)有个染色体组,是倍体。
(3)有对同源染色体,对常染色体,对等位基因,1和3是染色体,A和a是基因,A和B是基因。
在产生配子中,含ABCD基因的配子占。
16.有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她的弟弟是先天聋哑,妹妹是色盲。
她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下一个先天聋哑并色盲的儿子,那么(假设聋哑基因为Aa)(1)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和(2)她的弟、妹基因型可能是和。
(3)如仅讨论先天聋哑这种病,这对夫妇子女中发病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