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维度下的拖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拖延症研究报告

拖延症研究报告

拖延症研究报告
【拖延症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拖延症是一种心理学上的现象,指的是个体对于完成任务或者决定去做某些事情有意识的推迟行动的行为。

拖延症对个体的学业、职业、个人生活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拖延症的特征、原因以及对个体的影响,为进一步解决拖延症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1.参与者选择: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年轻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2.问卷设计:研究问卷包含了个体的拖延症程度、个体认为的拖延原因、影响拖延症行为的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四、研究结果:
1.拖延症的特征:研究发现,拖延症表现为个体对任务完成的延迟、困难决策以及对自我控制的挑战。

2.拖延症的原因:研究显示,个体对任务的压力感、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个体的时间管理能力都会对拖延症产生影响。

3.拖延症的影响:研究发现,拖延症会对个体的学业成绩、职
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拖延症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对个体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因此,应该加强对拖延症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个体克服拖延症,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六、研究建议:
1.教育和培养个体时间管理的能力,提高个体对任务的自我约束能力。

2.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个体处理任务压力和焦虑情绪。

3.加强社会心理健康宣传,提高个体对拖延症的认识和重视。

以上是关于拖延症研究的报告,希望对理解和解决拖延症问题有所帮助。

拖延研究进展_顾帆

拖延研究进展_顾帆

拖延研究进展顾帆①【摘要】本文探究近5年来拖延研究呈现出的新取向,拖延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两方面:①拖延类型:关于唤醒型拖延、逃避型拖延和无法做出决策型拖延的划分出现了新的观点;新的划分方式的出现,即依据拖延性质将拖延划分为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②拖延影响因素:有研究者开始关注生物因素和拖延元认知因素对拖延个体的影响。

【关键词】拖延;研究进展;拖延类型;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n ProcrastinationGu Fan.School of Educa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24,P.R.China拖延自进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就因其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而备受关注。

1项关于国内11所高校2200名大学生学习拖延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69%的大学生报告受到了拖延的消极影响[1]。

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拖延做出了概念界定。

如Ferrari认为拖延是1项即时任务的推迟以及破坏性任务的出现[2];Tuckman视拖延为个体延迟开始或完全逃避必须在自我控制之下完成的工作的一种行为倾向[3]。

随着拖延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更趋向于将拖延视为一种由认知、情感以及行为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所有关于拖延概念的界定都认为,拖延是对1项任务或者决策的延迟、耽搁和推迟。

1拖延类型的传统划分已有研究中常按照拖延发生时间的不同或涵盖领域范围的不同来划分拖延类型。

依据拖延发生时间不同可分为决策拖延和行为拖延。

决策拖延发生在预决策阶段,指个体无论在紧要关头还是无足轻重的小事上都无法及时做出决断。

行动拖延发生在决策后,即个体已经做出决策,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真正地开始行动和实施。

依据拖延涵盖的领域范围可以将拖延划分为特殊情境拖延和长期特质拖延。

特殊情境拖延是指个体只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拖延。

长期特质拖延指个体的拖延行为贯穿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跨时间跨领域的稳定性。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述评及展望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述评及展望

三、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自律、时间管 理不当、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兴趣等。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影响了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和时间管理训练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 降低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具体而言,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生识别并改变消极的 自我对话,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减少学习拖延。时间管理训练则帮助学生制定 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学习拖延现象。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述评 及展望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大学生学习拖延 的研究现状
03
三、大学生学习拖延 研究的展望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拖延现象日益引起。学习拖延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 绩,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学习拖 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治疗方法
针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情绪疗法等。 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来减少学习拖延行为;认 知疗法主要是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评价和不合理的学习观念;情绪疗法主要 是通过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来缓解学习拖延行为。此外,也有研究探讨了通过改 变教育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来减少学习拖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学习拖延问题,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加强跨学科合作,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研究学习拖延现 象;第二,提高教育质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优化教育方式和手段; 第三,改善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和咨询技巧,帮助学生更 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第四,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拖延行为,开展分类 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们面临着更加沉重的学业压力。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存在学习拖延的现象,即总是倾向于将任务推迟到最后才开始进行。

这种行为不仅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还会增加学习压力,影响学业成绩。

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倾向,有的人可能过度计划,导致任务无法完成,而有的人则过于随意,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学习拖延和时间管理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及时间管理的倾向,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对学业压力。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揭示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倡导。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探讨大学生学习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揭示背后隐藏的原因和动机。

2. 探究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情况,分析大学生在时间分配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3. 研究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学习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4. 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探讨除学习拖延和时间管理外的其他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提供参考。

5. 提出针对大学生学习拖延和时间管理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时间观念,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和时间管理倾向分析,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从而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拖延行为是指在行动之前推迟或延迟行动的一种行为。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拖延成为一个常见的问题。

拖延行为使得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遭受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大学生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其成因和应对方法。

一、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目标人群为某大学的学生们。

数据来源:通过网络发布问卷调查链接,得到了220份有效答卷。

1. 90%以上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存在拖延行为。

2. 将要考试或完成重要任务时,有70%的学生会出现拖延行为。

3. 60%的人认为自己是出于习惯而拖延,而并非因为缺乏动力或不想做。

4. 拖延会导致焦虑,50%以上的人会感到焦虑。

二、成因分析1. 缺乏目标感和计划性许多大学生缺乏目标感和计划性,导致不能清晰地认识到未来要做的事情,也没有明确的行动计划,因此很容易产生拖延行为。

2. 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往往很大。

在过高的期望和能力不匹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拖延行为。

压力过大会导致人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难以处理任务。

3. 社交娱乐社交娱乐也是大学生拖延的原因之一。

当学生在朋友间交游、玩耍时,有时会忘记他们的学习任务或任务的重要性。

造成不必要的拖延。

三、对策和方法制订计划和目标,这有利于大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将任务分配给每个时间段,加快任务进度。

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使拖延者产生思考和行动意识,适应任务的紧迫性。

大学生应当正确对待压力。

及时寻求各种适宜的方法来缓解心理压力,如运动、休息、听音乐和阅读,以保持身心健康。

此外,还应承认自己有不同的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步骤,以减少拖延行为。

3. 坚持养成好习惯大学生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中,逐渐习惯做事情的紧迫性和节奏感。

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安排时间和学习任务,并避免拖延行为。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某大学的学生进行拖延行为的调查分析,揭示了拖延行为对大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影响。

拖延心理学对学业进展的研究及应用

拖延心理学对学业进展的研究及应用

拖延心理学对学业进展的研究及应用引言:拖延是许多人都会遭遇的问题,尤其在学业方面。

拖延心理学研究了为什么我们会拖延,以及如何克服这一问题。

本文将探讨拖延心理学对学业进展的研究,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研究成果来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部分:拖延的原因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缺乏动力、恐惧、焦虑和缺乏时间管理技巧。

研究表明,拖延与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管理有关。

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人更容易拖延,而情绪管理困难的人则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而拖延。

第二部分:拖延的后果拖延对学业进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拖延者往往在最后期限前匆忙完成任务,导致质量下降。

此外,拖延还会增加压力和焦虑,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困难和不愉快。

因此,了解拖延的后果对于改善学业进展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克服拖延的方法克服拖延需要一定的自我管理和心理调节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设定具体的目标和截止日期,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将任务分解成小的可管理的部分。

2. 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浪费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任务。

3. 分解任务:将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子任务,逐个完成,以减少任务的压力和焦虑。

4. 奖励自己:设定奖励机制,完成任务后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以增加动力和满足感。

5.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部分:应用拖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拖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学业进展的改善。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克服拖延:1. 提供时间管理培训: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时间管理的培训课程,教授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制定计划。

2. 建立学习支持系统:学校可以建立学习支持系统,包括学习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拖延问题。

3. 教授自我调节技巧:学校可以教授学生自我调节技巧,包括情绪管理和注意力控制,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拖延。

结论:拖延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拖延的原因和后果的重要线索,并提供了一系列克服拖延的方法。

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引言一、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1.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面对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很多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变化。

他们容易陷入学习拖延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2. 动机不足大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不足也是学习拖延的原因之一。

由于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去学习,从而导致学习任务的拖延。

3. 执行计划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执行计划能力较差,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学习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1. 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拖延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为学生无法及时地开始学习,导致学习时间的浪费,无法充分地掌握学习内容。

2. 学习成绩下降由于学习拖延,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挂科的情况。

这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3. 学习压力增加学习拖延会导致学习压力增加,因为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这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是一种负担。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1. 学习时间规划不足大学生在学习时间上缺乏规划,很多时候是凭着感觉和临时安排来完成学习任务,这导致了学习时间的浪费和学习效率的低下。

2. 拖延习惯很多大学生制定了学习计划,却无法执行,这也是时间管理倾向不佳的表现之一。

2. 学习生活不平衡时间管理不足会导致学习生活不平衡,学生往往面临着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无法有效地处理好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对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 自我觉察能力下降时间管理倾向不佳会导致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下降,他们无法有效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不利的。

大学生需要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学习时间,避免拖延现象的出现。

大学生需要增强学习的动机,对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保持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学习拖延。

大学生拖延症调研报告

大学生拖延症调研报告

大学生拖延症调研报告大学生拖延症调研报告前言: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然而我们发现拖延症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广泛,据数据表明,拖延症存在的现象达到百分之八十,然而拖延症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工作效率,还会导致思维的缓慢。

所以,就此问题我们对北理珠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拖延的调查。

一.总结(一)调查显示,男女生中,有55.5%的认为自己平时有做事拖延的习惯,而女生更是达到了81.2%:对于拖延症的认识,男生和女生中分别有47.2%和54.1%的认为是时间计划方面的问题,其次是36.1%和35.4%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慢性习惯的心理障碍,还有16.7%和8.4%的人表示不太清楚,仅有2.1%的女生认为拖延症是天生特性。

上述结果可见,拖延症在大学生群体广泛存在,并且在女生中更为常见:大多数人认为拖延症是时间或计划方面的问题,或是一种慢性习惯的心理障碍,而不是天生的特性。

(二)在调查中,大部分女生认为自己在学术论文上或是更多方面拖延严重,分别占33.0%和32.0%,而男生则更偏向学术论文上的拖延,占到60.0%。

从这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男生和女生会偶尔对自己做事拖延感到后悔,分别占了35.4%和45.9%。

但是还有13.5%的男生和10.4%的女生自己拖延做事而感到后悔。

(三)在所调查的男生中,有一半的人会认为拖延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不严重,而另一半的男生则认为拖延有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女生对此的看法和男生相差无几。

(四)所调查的男女生中,被调查者几乎都认为造成拖延的原因是自身的惰性和控制力不够,只有少部分的人认为是客观原因。

(五)对于拖延症,61.1%的男生和75.0%的女生表示想改掉拖延症,并付诸行动,5.6%的男生和10.4%的女生则表示无所谓,觉得改不改影响不大,更是有5.6%的男生和4.1%的女生选择以后再说,2.7%的男生和2.2%的女生选择不想改,还有25.0%的男生和8.3%的女生是认为自己没有拖延症;而想克服拖延症的大学生,选择通过自己的意志的这种方式的男女生分别有45.2%和39.2%,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提醒,如字条等的男女生分别有23.7%和45.1%,还有30.1%的男生和15.7%的女生会选择通过他人的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3), 294-300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0.93045Review of Studies on Procrastinationunder Time DimensionsNingning Wang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Feb. 20th, 2020; accepted: Mar. 9th, 2020; published: Mar. 16th, 2020AbstractProcrastination is ubiquitous in modern society whose universality and complexity have attracted researchers’ attention. Procrastination has close connection with time. Based on time dimension, this paper reviews previous research about procrastination and some time variables, such as time perspective, future self-continuity, time management and circadian typology and also summarizes two theoretical models which explain procrastination from time dimension: the Temporal Motiva-tion Theory (TMT) and 2 × 2 time motivation model.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On the one hand, future self-continuity isa further extension and explanation of time perspective. On the other h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can be tak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ulating individual time management and circadian typology.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a more explanatory model,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and cognitive ability of time.KeywordsProcrastination, Time Perspective, Self-Continuity时间维度下的拖延研究进展王宁宁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20年2月20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16日摘要拖延是一种现代人身上常见的行为,是个体在明知道会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将现在需要完成的任务王宁宁搁置未来完成,这种非适应性的行为会引起个体的焦虑情绪,长期下去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对拖延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关注的问题,研究者们对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拖延和时间关系密切,时间成分是定义拖延的关键。

本文从时间维度出发,分析回顾了拖延与时间洞察力、未来自我连续性、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倾向和昼夜节律类型等心理时间变量的研究现状,总结比较了解释拖延的时间动机理论(TMT)和时间动机的二维模型。

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究拖延与时间认知能力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更具有解释力的模型。

关键词拖延,时间洞察力,自我连续性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英语谚语中曾说:拖延是时间的小偷(procrastination is the thief of the time)。

汉语中也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告诫,但现实生活中,拖延仍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拖延作为一种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一直是心理学关注的研究对象。

有些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即在明知道会产生不良后果的情况下,仍有意或自愿去延迟重要的活动[1]。

也有一些研究者将拖延看作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失败,是对时间的利用不当,最终有碍于个人去达到他们的目标[2]。

从中不难发现,在描述和拖延有关的概念中,“时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变量,每人每天都公平地拥有24个小时,但个体的对时间的主观感知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个体对时间的心理感知也是影响拖延的一个重要因素。

拖延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时间特性,如果不存在最后的截至日期的限制,也就不会存在拖延,所以拖延是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上产生的,时间成分是拖延重要的概念界定。

目前拖延在时间维度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以及昼夜节律类型这几个方面。

在理论方面,对拖延时间维度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拖延的本质;在实践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也对干预拖延行为,让个体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养成健康有效率的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时间洞察力与拖延时间洞察力(time perspective, TP)是个体对于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3],在结构上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过去积极、过去消极)、现在时间洞察力(现在享乐、现在宿命)和未来时间洞察力[4]。

平衡的时间洞察力(balanced TP)最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功能,过分强调某一维度的时间洞察力都有可能会导致不适应行为的产生。

拖延可以看作是一种不平衡的时间洞察力的表现,拖延者常表现出对现在时间的偏好和对未来的考虑不足。

大量研究考查了时间洞察力和拖延之间的关系。

Specter和Ferrari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决策拖延还是行为拖延,长期拖延和未来时间取向呈负相关,和过去时间取向呈正相关,和现在时间取向无关[5]。

也有研究表明,回避型拖延和现在宿命时间取向呈负相关,唤起型拖延和现在享乐时间取向呈正相关和未来时间取向呈负相关[6]。

研究表明,拖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呈负相关相关,和现在时间洞察力呈正相关[7]。

其中,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且时间折扣可能起到了中介作用[8]。

时间洞察力对拖延的影响也存在一些存在中介变量的作用。

Sirois在对时间洞察力和拖延关系的实证王宁宁研究做元分析发现,拖延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和现在时间洞察力呈显著正相关,并且拖延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高压力和低积极情绪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拖延者更少关注未来[9]。

拖延和时间洞察力的关系,可以反应个体的时间偏好对人格的影响,有利于在时间维度上理解拖延行为的产生。

3. 自我连续性与拖延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多元且丰富,从时间维度上,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可以分为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10]。

我们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整合在一个连续体中的能力来自于我们个体对主观时间统一的感知,而想象自己未来是什么样子和感到与未来的自己的连接程度是不同的心理活动。

研究者们发现,未来自我的连续性(future-self-continuity)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适应负性生活事件,比如失业[11];也可以使个体形成更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12]。

未来自我连续性也与拖延密切相关。

从时间角度分析,拖延就是现在的自我选择推迟当前的任务,而把这个任务交给未来的自己去做。

研究表明,未来自我连续性可以负向预测个体的拖延程度[13],并且在后续的干预研究中发现,心理意象的想象任务可以提高被试的未来自我连续性从而降低拖延程度[14]。

对于拖延者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将未来的自我与现在的自我割裂开,没有用连续的观点去对待自我,而是将未来的自我理想化,从而造成了行动上的拖延。

压力和焦虑是伴随拖延产生的情绪问题,当拖延成为一种行为模式,个体会感受到长期的压力和焦虑,所以他的时间焦点会变得更少聚焦于未来,而是更多地聚焦于现在[12]。

目前对于未来自我连续性与拖延的研究尚且不多,但未来自我连续性将自我和时间维度结合起来考虑其对拖延的影响,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

此外,其操作性定义与未来情景思考和未来时间洞察力都有相似之处,也可以看作是时间维度上对拖延研究的进一步补充。

4. 时间管理与拖延时间管理是在当完成目标指向的活动时旨在有效利用时间的行为。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时间评估行为,计划行为和监测行为[15]。

时间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特质或能力或技巧,而是一个多维的过程,依赖于学生的策略使用和动机化信念和态度[2]。

Macan于1994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模型,包括了三种时间管理行为:设置目标和优先级,时间管理机制(如,列出清单)和组织偏好。

通过这些时间管理行为,个体可以获得对时间的控制感,从而缓解工作引起的压力和躯体紧张,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也就是说,时间管理并不会直接起作用,而是通过获得对时间的控制感起作用[16]。

研究发现,特质拖延者的时间管理较非拖延者来说更低,时间的掌控感更弱[17],时间管理训练也可以有效的较少焦虑和拖延[18]。

针对拖延的不同形式和类型,时间管理不仅可以很好预测传统意义上的拖延,也可以预测主动拖延,也就是说主动拖延者并没有表现出更好的时间管理技能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2]。

有学者从人格的角度出发,认为擅长时间管理的个体或经常进行时间管理的个体会表现出时间管理方面的人格特质,这种特质就是时间管理倾向。

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