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中自然景观特征的体现

风景园林设计中自然景观特征的体现
风景园林设计中自然景观特征的体现

风景园林设计中自然景观特征的体现

发表时间:2018-09-12T16:45:20.4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温海俊[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增强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在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的设计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武汉远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目前,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增强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在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的设计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把风景园林设计融入到城市整体规划中,可让整个城市生机勃勃。风景原本就是天然之物,如果过多的加入人工痕迹,则会影响人们的赏观感受,所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怎样更好地展现自然景观特征则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根据风景园林设计中自然景观特征的

重要性,深入分析其自然景观特征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景观;设计引言: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中的风景园林在实际建设时已达到了一种质的飞跃。而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开始注重自然景观的特征体现,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特征,同时也是文化底蕴中的伟大进步,所以自然景观特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体现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风景园林设计中自然景观特征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脚步的日益加快,人们对美好的自然环境更加憧憬,而风景园林规划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深刻的意识到,风景园林并不仅仅是一处景观,它还是承载生命的载体,要充分尊重生态环境和自然生命的演化规律,最大程度的给予动植物生命自由生长的权利。园林景观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们更好的放松心情,具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在尊重其生命演化的过程中,给予其有力的现代化技术规划,使园林景观保持更长久的生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城市注入更加自然的清风。

二、风景园林中自然景观特征的体现

1.地形设计

地形是一个环境存在一个实质性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景观中的所有景物在空间以一种链接的形式存在着。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在其设计上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定的规模景观的韵律和自然景观的一种美学特征有机的相融合,一个现代化的风景园林的独特设计首先就要灵敏熟练对地形进行设计和利用,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设计要与现如今的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设计以及低碳集约型园林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在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影响下,本着创新科学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化自然景观进行一定的展现。

2.土壤设计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土壤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设计成效。在具体设计时,需全面考虑现代化的自然景观其自身植物的一些实质性的特点,从而进行有效分析,尽可能的让自然景观中植物所需要的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和保水性。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生态环境的一种恢复设计模式中,要对当地自然景观的土壤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和测试,及时处理被污染过的土壤,同时还要采用生物疗法,以增加土壤的腐殖质,从而使土壤情况得到更好的完善。

3.植物分布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学习这种多样性的植物配置方法,尽可能地将植物分布科学化、合理化。首先要明确的是,生态优先应该在整个园林设计中占据优先位置,也就是说,在植物搭配上不能违反其发展生长的自然规律。在生态优先的理论上,设计人员要通过不同植物的配置将自然景观巨细无遗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植物的设计不但要使得其对太阳、水分、土壤等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且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构建一种种群稳定、功能健全且视觉效果良好的植物群落结构。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首先,乡土植物的利用要重视。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在严酷的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法则下生存下来的,其对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甚至依赖性。这种植物一般在水土不和的环境下很难生存,相反,如果设计人员能够在移栽这类植物的时候顾及到其生长的母性土壤,则其生长状态会更好。其次,利用植物的生态效益。应该说,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程度的生态效益,很多植物都具有高度的空气净化能力以及地下水过滤能力,这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优化做出了贡献。选择与污染气体相对抗的植物不但能够净化风景园林中整个生态系统的环境,而且能够为城市空气净化做出贡献。最后是模拟自然。自然的造化是上亿年的淘汰进化之后的选择,因此,要设计出生存能力更强的植物景观,就要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将多种植物纳入一个生态系统中来,让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小的自然环境。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自然科学研究证明,群落结构越复杂,其整个系统的生存稳定性也就越高。因此,只有模拟自然保持植物设计的多样新,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环境建设。

4.植物移植的规划

(1)植物移植种类选择在移植自然景观植物时,应当综合分析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比对备选种类植物的优势和劣势,实现植物移植既能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又能有效提升社会效益的目标。在植被选择上充分应用生物学科知识分析植被性质,尊重植被的生长特征,使其能对环境进行有效净化。

(2)尊重物种多样性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自然特征,应当模仿生态环境的植被分布情况进行规划,物种的多样性是对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以及群落的动态稳定性的一个反映过程。在进行自然特征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设计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的景观园林,能够有效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际设计建设中,充分保障物种的多样性,使最终的建造结果不仅是一处园林景观,更是小型生态环境系统,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5.水的设计

现代化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想更好地把自然景观的特征充分的展现出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则是对自然景观所需要的水进行一定的设计,而这种水的存在主要由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在实际的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质进行一定的清洁,确保其安全无污染,进而使得大型动植物得以健康成长,给自然景观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生命。

6.生态化设计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以及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故而美学与意境就有了那么一层深厚的关系。美学里的意境理论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刘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绝大多数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 “境界”一词作为一般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又如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此处之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言者。 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美学命题和范畴。“意境”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学范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辩证统一性;美学范畴的动态变异性;“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的哲学认知和审美认知方式交融的艺术观照方式。“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的范畴,这是从美学范畴说,这个范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炼出来的,同时也是中国历代许多艺术家有意识去追求的。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分析 摘要:文中根据色彩对人生理与心理所产生的作用, 分析了不同颜色对人的视觉感受, 并论述了这些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色彩应用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于美的追求更为强烈, 对于色彩的应用更为广泛, 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 从植物配植、道路铺装、园林建筑及小品的修筑等色彩应用中, 都体现出更为丰富、协调的时代感。 一、园林色彩运用技术分析 1色相 色相主要来自植物,种类要保持在一定范围之类,最好状态时大约两种色相并存。假如一次性开花时显现三种颜色,而且这种现象持续一年存在,那么色彩搭配会非常丰富。即使颜色类似,但因为所有颜色同时存在的几率很小,也让人目不暇接。相反,色相的种类过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在给人的视觉享受上大打折扣,也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2色块 许多色块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同的色彩,如繁茂的热带雨林和广阔无边的大海都包含了多样的色块,它们构成的整体的色彩美轮美奂,色块对色彩,对美的贡献不在于其大或小。一片树叶、一滴雨露,都无不蕴含美的真谛。虽然如此,色块的搭配组合还是要讲究的,在大范围的场景中,色块不能是深色抑或繁杂,在小范围的场景中,色块的作用则应该是精致华丽的。要根据不同情况来采取不同的分配策略。 3色性 颜色总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创造美的价值上,每种颜色都是不可或缺的。根据颜色的深浅做一简要分析如下:较深的颜色往往蕴含着激情和热烈,让人积极向上,甚至忍不住热血沸腾;较浅的颜色则让人冷静,有助于祛除烦杂的思绪。配置色彩组合时,应以季节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深色的植物适宜被用于寒冷的季节,而浅色的植物最好被用在温暖的季节。也就是说,天气热时广泛种植浅色植物,天气寒冷时多种深色植物。 4色彩错觉

浅谈自然景观美学的产生----十里河滩

浅谈自然景观美学的产生 ------十里河滩要建立今天的美学体系,需要:一是,确定美学的基本问题;二是,确定美学的基本词汇;三是,以一种历史性,全球性和宇宙性的眼光来看待美学的基本词汇;四是,对自己要有深刻的历史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局限性,不用“上帝式”的语言来讲述美学,而是用具体时空的受时代局限的人的话语来讲述美学。既有总结意识,又有时代意识和开放意识,美学不是美本身,如果美是一轮皓月,那么美学只是指向一轮皓月的一个手势。 ----------张法《美学导论》陈昌茂老师所说:“美是创生出来的,旅游美就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旅游美学就是研究旅游美的创生、展开形态、物化、符号化等一系列过程的应用学科。以旅游美的创生展开为基础,探讨游客如何更好的创生旅游美---旅游活动的展开以及质料的准备---何种优质质料在创生旅游美中能发挥更优势的作用。简单一句话: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旅游美,正是历史学的对象就是历史,生物学的对象就是生物,地质学的对象就是地质那样。(美更复杂的地方在于它不是质料本身,而是主体通过质料创生出来的形象,不能把质料作为对象本身。) 旅游美的美感经验。这是讨论旅游美美感的发生机制及其途径的问题。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着眼,主要有五个节点:愿游的神话诗性:行游的抒情诗性;居游的畅爽诗性;憩游的狂欢诗性;忆游的梦幻诗

性。 旅游美的旅游批评。旅游活动尽管成了全球化、大众化的活动,但对于这种活动的批评还未形成理论。以“旅游美为基点,建立”旅游活动“的描述模式,从而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旅游活动,达到一定的活动标准,从而提高旅游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以”旅游美“为基点,对旅游开发活动进行描述和评价,建立描述的概念和评价的体系,为避免现实中的”破坏性建设”提供依据。 旅游美学的研究方法----现象学方法 美是虚体现象学用意向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美不在我,也不在物,虽然它离不开物和我,它是意向性活动的结果,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物,它不属于本体论存在范畴,也不属于认识论范畴,它属于存在论和价值论范畴。换言之,美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这一结论与分析哲学的结论及其相似,用它们的话语方式来表述:美是形容词而非名词,破除了美是一种实体的传统观念。张法直接说,美是虚体又在实体之中。 把美看做一种价值属性是现象学美学家们的共识。运用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和本质直观理论来区分事实和价值、客体和现象、审美价值与其他价值的区别。现象学美学认为美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审美价值是一种关系属性、意义属性。以盖格对审美价值的研究最为详实。盖格认为,美学关注的既不是物理世界也不是心里世界,它关注的是价值世界,这一价值世界与人的存在意义密切相关:”任何哲学和科学学科都不能比美学更加使我们更加靠近人的存在与本质。”美与审

现代公共建筑室内自然景观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98528.html, 现代公共建筑室内自然景观设计 作者:何奇异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中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注重环保绿色生活,现代公共建筑作为群众日常生活工作的主要地方,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对其室内自然景观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优秀的现代公共建筑室内自然景观设计,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建筑功能,满足人们生活工作需求,还要善于运用各种自然景观物品进行合理的搭配,将其进行良好的组合,构建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氛围。但是在我国现代公共建筑室内自然景观设计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下文将对现代公共建筑室内自然景观设计进行探究。 关键词:公共建筑;室内设计;自然景观 一、室内自然景观的阐述 现代公共建筑室内自然景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室内设计不同的自然晶观,将建筑、室内和景观三个内容相互结合,从而为公众构建一个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室内氛围。室内自然景观中包含许多要素,例如植物、水、石块等。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兼顾审美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保证室内环境具有剧烈的艺术性,还要和公共建筑功能维持平衡;第二,要具备显著的设计主旨,公共建筑室内设计要保证其具备良好的公共建筑功能,不仅要保证具有人流、特征,还要凸显公共建筑功能;第三,要满足建筑设计要求,要全面思考建筑的承受能力,预防出现设计元素过多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二、基于公共建筑差异下开展室内自然景观设计的措施 1.商务建筑。对于用于商务办公的建筑,进行室内自然景观设计时通常使用的元素为盆栽植物和插画。在选取使用的植物的过程中,多挑选常绿观叶植物,防止由于划分敏感和常发病虫害的植物的摆放;在设计过程中通常是陈列式的摆放方式,通过点式摆放来讲各种植物融合在一起,形成自然景观。 对于水景观设计,要保证良好的水循环流动,防止细菌和微生物的聚集。谁景观设计要针对上午建筑的特征,结合其空间大小和结构来进行设计,如果空间较小,可以通过玻璃缸体设计或者是具有个性的动态水池,如果空间充足,可以进行瀑布型和水体幕墙设置,能够更好的模仿自然景观,兼具动态美和音韵美,实现返回自然的效果,能够给予商务办公人员一个休闲自然的环境。 利用自然石块和植物来构建一个建筑景观,并且利用各种自然元素进行装点,能够使严肃的空间具有活泼生动的氛围,再融入木头和石块等和绿色植物形成一种自然比对,使景观具有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摘要:情与景是诗歌创作中的两个要素。中国古代诗歌往往通过情景交融,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增加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上,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 关键词:古代诗歌;情景交融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它以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如五言律,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王国维也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见,情与景,是诗歌创作中的两个要素。情景虽有主次之分,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往往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段而使情与景达到内在的统一,有机的融合,从而使人无法辨清其到底是景语还是情语。中国古代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之景物,不只是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衬托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更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情因景生,景以情生,二者相互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关系便产生了。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往往是通过情景交融,寓理于情的高超手法,使无形的情思转为鲜明的艺术形象,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方法,给人的情感以深深的感染。从我国古代诗歌的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代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也就是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籍,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耐人寻味。 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这就是情景交融的最佳境界。刘熙载说得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日春往冬来,有何意味?” 以情景二者而言,情是诗歌的生命所在,然而根据中国古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这种含蓄的审美标准来看,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往往是通过景来实现的,以抒情为主,写景为辅,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如诗歌光有描摹,为写景而写景,即使声、光、色、态俱全,也不会产生感人的力量。谢灵运和谢眺的诗歌,有时不免会被后人所批评,是因为他们的诗作往往景多情少。而有些描摹之作,描绘景物,尽成堆垛,其中缺少真情实感的,就使诗歌的生命窒息而不能领略到创作所带来的美感。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摘要: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市政建设的一部分,在整个城市的形象上有着重要的 提升作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重色彩的设计,协调的色彩能够使人们的视 觉和心理产生强烈的感受,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设 计和运用原则和应用技巧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园林景观的水平,改善城市 环境。 关键词:色彩;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色彩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搭配能带给人以强烈的美感,突出景观设 计的特色和丰富内涵,给城市增添亮色,提升城市的形象。本文对园林景观 设计中色彩设计和运用原则和应用技巧进行了分析探讨。 1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1.1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文明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各地“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环保城市”创建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地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绿化率和绿化水平在不断的提升。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统筹考虑地形、园路、水系、园林建筑等多种因素,在体 现总体设计意图的同时,将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中的地面铺装、小品规划、植被、 水系、山体等,结合美学原理将色彩有机协调,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营造 充满生机的生态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运用要充分考虑景观的整体和谐度度,亮度、彩度、色相等色彩要和园林景观的建筑、小品等统一协调,带给人美 感的同时还要充分的体现地域特色和城市特征。所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的色彩设计成为园林设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要素。 1.2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搭配的重要性。色彩搭配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园林景观设计水平,色彩搭配合理的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凸显园林整体 特色和设计理念,体现园林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美的观感和享受。一些科学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色彩能调节景观环境的视觉空间感和温度感,消除人的紧张心理,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所以, 色彩搭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显得至关重要。 2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搭配的主要原则 将色彩搭配科学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色彩的功效,通过 园林景观色彩艺术给人以视觉和艺术上的美感,给城市增添更多的靓丽色彩,提升城市的形象,感受艺术上的美。通常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2.1色彩组合应用。色彩组合设计中,要尽量追求不同风格的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始终坚持对比和调和的设计原则,通过对比和调和设计,创造出视觉平 衡的园林景观,满足视觉平衡的要求,带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园林道路铺装不 能仅用一种色彩或材质,要运用卵石、粉末、混凝土等多种色彩和材质铺装,给人以不同的观感和享受。道路两边植物、景观小品及园椅、圆凳等都要设置不 同的色彩,通过色彩调和营造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2.2主配色搭配使用。园林景观色彩搭配要保持整体环境色彩的统一,要体现主次,要突出主色和搭配色的关系,体现一种层次感和色彩分明感。 2.3装饰色彩与环境相协调。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的多种多样的色彩,要与周围城市的环境相协调和统一,设计时不光要注重装饰色的运用,要注重单体 设计的效果,还要注重整体色彩的效果,使整个色彩效果和周围的大环境相融合。比如要认真研究和考虑,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以及限定色数,进行不同色彩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的美,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对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的几点见解。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 黄山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花岗岩)和浑圆和缓的山丘(围岩) 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但黄山一年中有200 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黄山景观在清晰美和模糊美的协调下显得更美,如笔者在天都峰看到玉屏楼和光明顶人文景观呈现在云海之中,犹如天国风光,美妙绝顶。

景观的触觉——拥抱自然的景观设计

0602.景观的触觉 ——拥抱自然的景观设计 黄磊1刘佳2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愿景城市开发与设计策划有限公司,300201) 摘要:作为积极收集来自外界信息的主体,我们对于景观这一自然的缩写也不例外,有着对其触觉的渴望。然而,现代景观的发展却逐步抹杀、压制这一冲动。将文化背景作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分析,并解读西方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乃至现代建筑界、景观规划界的影响来分析“请勿践踏草坪”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本文从触觉角度出发,以人和自然的关系为基础,试图挖掘景观设计的其他思路。关键词:景观;触觉;自然;设计 “现代英语中“Landscape”一词约于16 - 17世纪之交来自荷兰语“Landschap”,最初仅指一幅内陆的自然风景画;后来可以指所画的对象,即自然风景和田园景色。以后该词又用来指人们一眼望去的视觉环境。随着德国地理学中景观概念的发展,德语“Landschsft”的景观含义被英语同源词“Landscape”所吸收,使该词词义更加复杂。 因为英语有“Landscape”一词,加之中国古典园林的巨大成就,所以在1997年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目录之前,中国有“风景园林专业”或者“园林专业”。而在学科目录调整之后,将其纳入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专业目录中列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而“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建筑学”一级学科下的4个二级学科之一。 简单的介绍专业背景是有必要的,可以帮助理解这一行业的基本背景及行为方式。但我并不想去讨论这一行业的教育方法,亦或其行业规则。只是由一个小的现象引发的思考:“请勿践踏草坪”。我们能够见到,接触到的草地,基本都被及膝高度的围栏圈起,并有标示提醒:小草在睡觉,请勿践踏等的字样,无形中都将我们与那片绿隔绝。那么是不是这片景观可以直接解释为:“景”和“观”呢?一种简单的,作为人的主体对这片景色进行观赏的行为。这样的“景观”未免太过单调。而对于“践踏”,也有必要讨论一番,所谓践踏,为踏,踩,蹂躏。所指均为主观行为的一种,为开路而践踏,为侮辱破坏而践踏。那么,基于满足生长保护条件下的草地上的行走、休憩、感受算不算践踏呢?我认为是否定的。凡是无视这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应用 在当前五彩缤纷的世界当中,对色彩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色彩在人们视觉上出现的变化,在人们的心理中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美丽而有协调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们的视觉以及心理上带来享受。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色彩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与有意义。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设计的主要内容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中的地面铺装、小品规划、植被、水系、山体、碧海、蓝天等色彩的实际载体,通过结合美学原理以及当地的文化背景,将色彩进行有机的协调,以此达到理想的色彩设计效果。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景观能够对观赏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规划都是从园林景观的整体和谐度出发,能够真正的体现地域特色以及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例如选择各种亮度、彩度、色相等色彩对园林景观的建筑、小品等进行设计,为园林景观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观,让人们充分的感受色彩带给人的心理享受,也能够刺激人们的视觉,解放人们沉闷、烦躁的情绪,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色彩的搭配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是人类情感重要的象征,对人们的心理、生理都具有强烈的影响力,色彩表达方式能展示人们内心情绪的状态,是人们内心世界一种外化的表现。色彩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生理及心理感受。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色彩还具有标识作用,合理巧妙地运用色彩有对建筑物区分的用途功能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往往是受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区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因素影响,表现的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强烈的文化象征性,充分地把握人们对色彩的心理联想,以及色彩象征等作用。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色彩实际上是一种造型的语言,合理巧妙地色彩的搭配能够给人以美感受,形成一种视觉伤的冲击。通过合理搭配的运用色彩,能够将景观设计的元素,比如水建筑物、植物等合理的布局,塑造出各种各样风格的园林景观。 三、色彩运用的基本原理 (一)色彩的分类 色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无彩色、有彩色以及光泽色。无彩色主要有黑色、白色和灰色三种:有彩色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以及紫色等基本色彩:光泽色也可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景观设计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景观设计学 摘要:人与自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关系,反映出其时人类在精神上对自然的总体把握,景观建造的思想正是这种精神把握的延伸。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外在表现,景观设计在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同时,更要关注生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人与自然景观设计生态文明环境 英文Landscape architecture所对应的中文词汇有"园林学"、"风景园林学"、"景观设计学"、"景观建筑学"、"大地规划学"等,虽然这些词汇各有其侧重点,使用者也出于各自的喜好强调他们使用的"合理性",但实际上,就学科研究对象而言,这些不同的名称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差无几的。简言之,它们所要面对和处理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都不可避免地要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为其根本性问题。在此意义上,我们大可以将正名"问题暂时"悬搁"起来,而将思考的重点放在"景观设计学"的实质内容上。 一、历史图景的变化 人在自然中生成,与自然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世界整体。自然因人的存在而具有了价值与意义,人因自然的存在而得到生存与表现的可能。这种既相互依存、循环作用又充满矛盾冲突、曲曲折折的关系,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璀璨历史。可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文化的根本问题。不同的文化历史时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不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也不相同。与人与自然这种不同的关系相应,人类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图景。 1.1原始文明中的环境 原始文明时期是自然控制人类力量最强大的时期。相对自然的威力而言,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非常脆弱,对自然的开发和支配能力极其有限。一方面,原始人类直接依赖于自然界所提供的生活资料;另一方面,面对自然灾害的肆虐,他们也无力抵抗;因此经常受着饥饿、疾病、寒冷和酷热的折磨以及野兽的侵扰和危害。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 。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河土地、凶禽猛兽等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的迷惑不解甚至恐惧,使人类不可避免地对自然产生崇拜的心理,将自然视为威力无穷的主宰,是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的化身,并通过各种原始宗教仪式对自然表示顺从、敬畏,祈求他们的恩赐和庇佑。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自然成为了"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 。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基本上被自然统治的关系。虽然,在制造与使用石制工具征服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类对自然建立起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但对自然界山水、石木、花草、虫鱼等的欣赏并未展开,显然不可能出现园林建造的思想。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语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6.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秋冬之际,雁阵往往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7.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下列各项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鸿雁”意象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典诗词“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的原则。B.鸿雁虽是随阳之鸟,但它带有浓厚的秋意,所以往往表达哀伤凄冷之情。C.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都是以动态出现,看不到静态的鸿雁。D.原文最后一段中的“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①景中情②情中景③情景互生。”参考答案:6. C 解析:C项“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们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7.D 解析: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A、C、侧重写景;B侧重言志。8.D.注意两点:第一,陈述对象是“审美移情层次”,弄清“这”的指代内容;第二,“情不虚情,景非滞景”与“情景互生”是一个层次而非两个层次。

园林绿化中的色块设计

园林中的色彩大多来自于植物的配置,而色彩又就是最能引起视觉美感的因素,因此在园林植物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园林植物的色彩配置。园林中常用花灌木、彩叶植物与草花等组成色块,打造靓丽的景观效果。 一、园林绿化中的色块设计形式 1、图案形式。常用的图案形式有带状、放射状、波浪形、圆弧状、方形、扇形、不规则形以及文字与数字图案等。在设计中,首先应考虑与环境的轮廓走向相协调,与其她栽植植物相协调。如在大面积的草坪中,多采用带状、波浪形的图案; 近方形的绿地中,常采用圆弧形、扇形的图案;宽阔的道路两边及大型绿化广场中,多采用椭圆形、放射状图案。其次,图案主题应与环境主题相吻合。再次,图案面积大小要与绿地面积大小相协调。 2、色彩搭配。布置色块时,红、橙、黄、绿、紫、白各色均可使用。单一色彩可体现规整的美,两种或几种色彩与谐搭配可体现丰富的美。选择植物时应根据季节合理配置,以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 二、园林植物色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生态学原则。色块设计既要考虑植物材料的生态习性,符合它们的观赏性能,还要注意植物种类间的群体美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2、造景原则。色块造景与其她植物景观设计一样,必须做到“景观与生态共生,美化与文化兼容”。 3、构图原则。用园林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处理好统一与变化、调与与对比、韵律与节奏、主体与从属、均衡与稳定等方面的关系,努力实现最佳的植物景观效果。 三、色块的体量 色块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整个园林的对比与协调,对全园的情趣起决定性作用。在园林景观中,同一色相的色块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与效果也不同。一般在植物种植设计时,明色、弱色、精度低的植物色块宜大,反之,暗色、强色、精度高的色块宜小。 四、色块的浓淡 一般大面积的色块宜用淡色,如草坪、水面等都就是淡色,小面积的色块宜浓艳一些,它们相配在一起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互成对比的色块宜近观,有加重景色的效果,若远眺则效果减弱。属于暖色系的色彩,通常比较抢眼,若旁配以冷色系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世界的气候 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前后。 (2)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7月, 最低气温出现在 1月;南半 球正好相反。 (3)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 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气温较低,平原、盆地气温较高。 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 )降水产生的条件: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有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地区分布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咼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大陆东岸多(受夏季 风、台风影响)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咼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 ②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降水季节分配:①全年多雨区、②全年少雨区、③夏季多雨区、④冬季多雨区、⑤常 年湿润区。 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 影响因素 纬度、气压带和风带、海陆、地势、洋流等。 2. 气候的地区差异 70 60 犬 两 対 2(1 1()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考点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气候、动植物和陆地自然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植物的生长条件邙日光、空气、水分和土壤)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气候也影响 着动物的生存。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植物不同, 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也不一样, 其影响为:气候一植物 —动物。 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 北沐洋 …我血性吒诫 塑怛雪帯丸陆件命 鷄帯◎原吒蟆 50.K 平 15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1 (2 2 (1 (2) 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 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 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玉文化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玉文化 富有魅力的玉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石文化兴起于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诗词歌赋的文学形式记录和抒写了对宝玉石的审美感受,以玉描述人自然的美妙景观,描述人的美貌,描述人的美德,这说明珠宝玉石文化在华夏民族的心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据考古资料证实,1975年在云南省呈贡县龙潭发掘的一批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中,就已发现有用水晶、玛瑙和玉髓制作的器物。从原始艺术的角度看,这些出土文物已证实我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具有较高的珠宝审美意识了。 赏玉容天地,方寸藏古今 中华民族对玉总是怀有一种传统的敬意。常言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先秦时期,美丽奢华的玉饰品很早就作为民间礼尚往来之物了。如《崧高》中:“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从中可见玉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又如《卷阿》中:“颙颙昂昂,如圭入璋,令闻令望”,这是写君子仪表堂堂,如玉器一般威武壮美,可见玉的独特地位。 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是宽泛的,也是朴素的。诗经作品常称赞人物是:“彼其中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此外,他们还把玉作为喻人、喻物、喻事的最重要组成成分,君王的出场是:“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君子的赠物是“琼瑰玉佩”,“报之以琼瑶”;对君子的祝福是“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等等。先哲们还用玉

来说明事理:“伯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教育君子要执身如玉,言行举止谨慎从事。 屈原是我国在诗赋中撰写玉最早的诗人,他在《离骚》、《天问》、《九歌》中有关玉的描述俯拾即是。在《楚辞。离骚》中描述到:“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岂颙美之能当”,“颙”就是一种美玉。《楚辞?九歌》中有更丰富的玉石审美感受。如在《大司命》中:“便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这里诗人写出了玉饰品七彩杂踏“光怪陆离”的审美感受。 魏晋以后,出现了灿若繁星的玉文化名作与名家。如,隋朝孔绍安的《别徐永元秀才》:“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唐朝李白的《赠瑕丘王少府》:“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北宋王安石的《欲韵子履远寄之作》:“飘然逐客出都门,士论应悲玉石焚。” 袖里新诗干首馀,吟看句句是瑶琚 古代人对玉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对玉赋予了社会文化理念,西周以后,玉的道德化、政治化、宗教化过程业已完成,并成为道德、习俗、神灵、财富、权力的象征物。不仅认为人如玉一般的美丽,还认为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也要如玉无瑕般的洁净。他们用玉作为参照物来描写一些具体的事物,如自然风光、人体美、人的美德等,说明对玉的审美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 一、以玉描述自然景观 古代诗人用玉描写静态美,如唐?贺知章的《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元?王冕的《素梅四十》:“看来都是梅花树,个个春风玉佩环”等。

园林绿化中的色块设计

园林中的色彩大多来自于植物的配置,而色彩又是最能引起视觉美感的因素,因此在园林植物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园林植物的色彩配置。园林中常用花灌木、彩叶植物和草花等组成色块,打造靓丽的景观效果。 一、园林绿化中的色块设计形式 1、图案形式。常用的图案形式有带状、放射状、波浪形、圆弧状、方形、扇形、不规则形以及文字和数字图案等。在设计中,首先应考虑与环境的轮廓走向相协调,与其他栽植植物相协调。如在大面积的草坪中,多采用带状、波浪形的图案;近方形的绿地中,常采用圆弧形、扇形的图案;宽阔的道路两边及大型绿化广场中,多采用椭圆形、放射状图案。其次,图案主题应与环境主题相吻合。再次,图案面积大小要与绿地面积大小相协调。 2、色彩搭配。布置色块时,红、橙、黄、绿、紫、白各色均可使用。单一色彩可体现规整的美,两种或几种色彩和谐搭配可体现丰富的美。选择植物时应根据季节合理配置,以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 二、园林植物色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生态学原则。色块设计既要考虑植物材料的生态习性,符合它们的观赏性能,还要注意植物种类间的群体美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2、造景原则。色块造景与其他植物景观设计一样,必须做到“景观与生态共生,美化与文化兼容”。 3、构图原则。用园林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处理好统一与变化、调和与对比、韵律与节奏、主体与从属、均衡与稳定等方面的关系,努力实现最佳的植物景观效果。

三、色块的体量 色块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整个园林的对比和协调,对全园的情趣起决定性作用。在园林景观中,同一色相的色块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和效果也不同。一般在植物种植设计时,明色、弱色、精度低的植物色块宜大,反之,暗色、强色、精度高的色块宜小。 四、色块的浓淡 一般大面积的色块宜用淡色,如草坪、水面等都是淡色,小面积的色块宜浓艳一些,它们相配在一起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互成对比的色块宜近观,有加重景色的效果,若远眺则效果减弱。属于暖色系的色彩,通常比较抢眼,若旁配以冷色系的色彩,由于不太起眼,必须种植较大面积才能处于相对称的形势,使吸引力平衡。所以路边的花坛和行道树内容常相同,以维持色块感觉的平衡,而草坪、水面旁的花境常附以艳丽的花草,使人惊艳。 五、色块的排列与集散 色块的排列决定了园林的形式,例如模纹花坛的各色团块,整形修剪的绿篱,整形的绿色草坪、水池、花坛等大大小小的整齐色彩排列,都显示了不同的景致。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渐变的色块排列使色彩在对比反复的韵律美中形成多样统一的整体和谐。 色块的集中与分散也是表现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集中则效果加重,分散则明显减弱,如花坛的单种集栽与花境中的多样散植,在景观效果上都迥然不同。

探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探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发表时间:2016-03-18T10:01:50.0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作者:周洲 [导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在当前的园林建设中,设计师们通常会更加注重对色彩的搭配与运用,从而使园林的景观效应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在园林建设中,对色彩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使人们感到赏心悦目和耳目一新,同时还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形象,从而为我国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摘要:在当前的园林建设中,设计师们通常会更加注重对色彩的搭配与运用,从而使园林的景观效应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在园林建设中,对色彩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使人们感到赏心悦目和耳目一新,同时还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形象,从而为我国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及色彩运用的深入分析,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的追求也有所提高,因此,在园林建设中,设计师们通常会更加注重对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从而使园林的景观效应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在园林建设中,对色彩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使人们感到赏心悦目和耳目一新,同时还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形象,从而为我国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园林设计中色彩应用的原则 1.1因地制宜原则 设计园林时,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专业地说,一般把园林颜色分为以下几种:自然色,顾名思义就是大自然的本来色彩,比如树木、湖波、云朵,园林设计要讲究一种自然的和谐之美,因此多采用接近自然色的整体色调。另外,要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增添富有个性活力的色彩。由于风土人情的迥异,适合此地的色调不一定适用于彼地。不同地区最适用主要的色彩是有差异的,园林师必须考虑这一点。 1.2主次搭配原则 园林细节的构架和配置中,除了整体的主要色彩,起辅助作用的副色选什么也要认真研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园林色彩的分配上,主色和副色要协调统一,不能无端给人以突兀之感。即使以相反二色互相映衬时,也要注意色彩的融合和过渡。另外,虽然色彩有主次之分,但不能将这种区别外现得太明显,应该“润物细无声”。 1.3因人而异原则 根据园林设计的目的导向不同,在园林色彩的配置上,也各有千秋。举个例子,在一些年长干部的退休疗养场所,既要讲这个场所的色调融于整个城市中,符合城市的文化和规划。 同时也要重视疗养院的作用与功能,尽量采用浅色的配置方案。这种原则也可以理解为因地制宜原则的变形。 2、色彩的作用 色彩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象征,对人类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色彩的表达方式能够展示人内心的情绪状态,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表现。色彩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及生理的感受,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具有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与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绿色代表希望和活力,具有消除疲劳和抗消极情绪等作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地运用色彩对调节人的生理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还具有标识的作用,合理巧妙地运用色彩对区分建筑物的用途、功能等。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往往受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区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影响,表现手法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很强的文化象征性。充分把握人对色彩的心理联想以及色彩的象征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巧妙地运用色彩,对创设符合人的心理联想特征的植物景观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实际上是一种造型语言,合理巧妙的色彩搭配能给人以美感,形成一种视觉冲击。通过合理地搭配运用色彩,可以将景观设计元素,如植物、水"建筑物等进行合理的整合、布局,塑造出各种风格的园林景观。 3、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3.1暖色系的运用 色彩中的暖色系,由于其波长相对较长,因此它往往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色彩)通常来讲暖色系主要包括红、黄、橙三种颜色以及与之较为接近的颜色。暖色系的色彩经常会使人产生一种热烈、欢乐的感觉,因此这种色彩常常被运用在一些较为欢乐的庆典场面上。另外,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以暖色系为主,因为北方冬季较为寒冷,暖色系的景观可以缓解人们心中的寒意。但是暖色系的景观设计并不能应用在公路的两旁,这主要是因为暖色系的色彩容易吸引司机的注意力,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3.2冷色系的运用 通常来讲冷色系主要是说蓝色、青色以及它们的邻近色,冷色系的色彩常常给人一种悠远的感受,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会在一些空间较小的设计中采用冷色系色彩,常见的运用方式就是利用一些冷色系的植物来增加景观的空间感。此外,冷色系色彩还会给人一种收缩的感觉,冷色面积往往给人的感觉是小于暖色面积,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使蓝色这种冷色面积略微大于暖色面积,这样设计才能够给人一种彼此间协调和平衡的感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冷色系与白色或者暖色系进行组合搭配会给人一种欢快明朗的感觉。比如说现在很多的广场中,设计者都将一些冷色系的植物与暖色系的植物混合摆放,从而使游客从中获得一种视觉上的满足感。如果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单纯的使用冷色系色彩,那么很容易给人一种安静严肃的感觉,这种设计大多被运用在一些革命烈士陵园,另外,我国的一些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园林景观设计时也会经常采用冷色系色彩,这种设计方法可以使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一丝视觉上的清爽。 3.3对比色运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对比色主要作用就是,利用强烈的视觉反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景观更加吸引人的眼球。景观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