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预测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范文范例参考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1.GDP增速持续回落从2023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23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23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
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
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
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
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23年5月29日把中国202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范文范例参考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2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2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
我国经济周期分析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
本文要研究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phase。
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其实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四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周期:1977—1981年为第一周期;1981—1986年为第二周期;1986—1990年为第三周期;1990—2002年为第四周期。
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周期。
下面以第四轮周期为例来谈一谈我国经济周期的现状和特点。
自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4.2%,达到第四轮周期的顶峰后,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速度,但近来年徘徊在7%~8%左右。
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周期主要有以下特点:1.波动幅度大大减小。
在前几轮周期中,有三轮表现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绝对下降。
从1990年到2002年的第四轮周期波动中,主要经济指标都未出现绝对下降,而仅表现为增长率的减缓。
现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9.1%,经济增长平缓。
2.一个短扩张(扩张期为2年),长收缩(近10年)的周期。
前几轮每当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时,随着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般来说,经济都能迅速走出低谷,本轮周期的扩张时间仅仅持续了2年,在第三年就转为收缩,收缩区持续了大约10年。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力度,但收效并不明显。
3.经济周期由非对称性向对称性逐步恢复。
在1996年之前,我国已经实现的经济周期大都是非对称性的,即经济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缓升陡降”或者“陡升缓降”的非对称过程。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及指标分析

周期 的突 出 特点 是 大起 大落 ,
pes n rsi )一复 苏 (eoey e o rcv r或r— vv1 i )一 繁 荣 ( rsei ) 的 a pop ry ” t
古 1 7 年 改 革 开 放 以来 ,又 经 历 处 于 “ 典 型 ” 周 期 占 主 导 地 98 了 5 周 期 。 其 中 ,在 已 有 的4 位 的 阶 段 ,经 济 衰 退 是 严 格 意 个
维普资讯
经 济 管 理
全球科 技经 济嘹 望
我 国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 成 因及 指 标 分 析
叶 宗 财
摘 要 :以G 增 长 率 为指标 值 ,考 察 我 国近6 年 的经 济发 展状 况 ,我 们 发现 存在 着 DP 0 明显 的 经济 周期 波动性 。 文章从 形 成 经济 周期 波 动 的 内在机 理 的 角度 ,分析 其 形成 原 因 以 及相 关测 算指标 ,并给 出有建设 性 的意见 , 以期 实现 我 国经济 的平稳 、高位 、健 康发展 。
关 键词 :经济周期 ;指 标体 系;波动
经 济 周 期 是 指 经 济 活 动 沿 期 ,其 中 ,曾 有 三次 大 起 大落 , j济 周 期 出现 了 明 显 的 特 征 , 主
大 ,经 济 增 长 率 的峰 i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 着 经 济 发 展 的总 趋 势 所 经 历 的 每 次 “ 起 ” 有 规 律 的扩 张 和 收 缩 ,它 是 由 经 济 内 在基 本矛 盾 所 引发 的 , 通 常会 沿着 “ 繁荣 (rsei ) pop ry t
一
位 都 在 2 %左 右 ,在 五 个 周 期 j 0 低 点 的峰 谷 落 差 ,在 第 二 个 周 j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02年以来,由于我国加入WTO,受外向型经济拉动,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增长周期,拉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内需、出口,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情况,这个高增长周期一直持续到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的下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回调、波动,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一、宏观经济调控任务完成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进口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进口和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宏观调控目的达到,我国经济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进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是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1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是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四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抑制。
部分开发商资金链趋紧,库存明显增加,房价水平有一定幅度回调。
此外,货币信贷已回归适度增长区间,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匀,经济过热和通胀预期下降,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综合看,今年以来,内需增长动力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出口恢复快速增长,显示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
增长速度高位回调有内在要求,也受到政策主动调整的影响。
鉴于房地产投资增幅呈现下降趋势,将带动整体投资增长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出口增速受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减缓的影响,目前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呈现了两个特点:第一,是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后期阶段特征。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经典周期特征研究

一
随 之 的 经 济 下 降 也 仅 停 留 在 18 9 6年 这 一 年 。进 入 九 十 年 代 以来 的 两 轮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都 分 别 呈 现 出 与 以 往 任 何 一 个 周 期 完 全 不 同 的 波 动 态 势 , 适 度 的 高 位 保 持 连 续 的 经 济 在
波 幅为 6 2 . 6个 百 分 点 , 幅 的 标 准 差 仅 为 1 3 , 波 .8 比改 革
J 引 言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 问 题 是 宏 观 经 济 学 领 域 一 个 古 老 而 又
44 活 跃 的话 题 。一 国 经 济 的 波 动 不 仅 会 影 响 到 本 国 经 济 的 健 开 放 前 的下 降 了 1 . 5个 百 分 点 。 在 波 动 的 峰 位 和 谷 位 上 看 , 革 开放 以 后 的各 轮 经 济 周 期 的 波 动 峰 位 相 对 稳 定 , 改 其 康 正 常 运 行 , 会 影 响世 界 经 济 的 稳 定 与 发 展 , 其 对 于 当 还 尤 前 国际 问 合 作 不 断 加 强 、 际 贸 易 往 来 日趋 频 繁 的 时 代 , 国 各 国的 政 治 经 济 关 系 从 未 像 今 天 这 样 的 紧 密 , 造 成 的 影 响 其 及对其研究 的意义也 更加深远 。
的 经 典 周 期 波 动 特 征 进 行 一般 性 的剖 析 , 并做 进 一 步 地 对 比 分 析 。
关键 词 : 济 周 期 ; 型 周 期 ; 析 经 典 分
中 图 分 类 号 :2 F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0 0 —0 30 1 7 —1 8 2 1 ) 90 5—2 变 动 明 显 较 为缓 和 , 大 的 波 幅 也 只 有 7 8个 百 分 点 , 均 最 . 平
中国经济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 门大学 经济学 院 , 厦 福建 厦门 3 10 ) 6 0 5
摘要 : AR H族模 型动态地刻画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条件波动性特征 的基 础上 , 在 C 分析了有关经 济变量 的 波动机制 、 波动率对 经济 变量条件均值 的影 响程 度与方 向以及经 济变 量在扩 张阶段 和紧缩 阶段波动力 度差
第2 5卷第 3 期
Vl . 5 No 3 0 2 1 .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
S a i i & I f r t n F r m tt t s sc n o ma i o u o
21 0 0年 3月
Ma . 2 1 r ,0 0
【 统计应用研究】
中国经济 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 的统 计分析
= Y0 + y l l + y2x 2 + … X t t t +
关键词 : 济周 期 ; 经 条件 波动性 ; C R A H族模 型 中图分类号 : 2 4 0 F 2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0 7 16 2 1 )3 0 7 6 10 —3 1 (0 0 0 —0 2 —0
一
、
引 言
将有 助 于我们 科 学 判 断 当前 经 济形 势 , 进行 经 济 决 策, 以保 持经 济持 续稳 定 。 中 国 全 面 推 进 经 济 建 设 开 始 于 15 9 3年 , 在 15 —2 0 的 5 9 3 0 8年 6年 间经 济产 出增 长 率 ( 图 1 见 )
更加频繁, 在国际舞台上 的地位与影响力也不断提 升。20 年美国爆发 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次贷危机 , 07
随之 引起 国际 金融 界 的一 阵 恐 慌 , 界 经 济 由此 进 世 入 了新一 轮 的经 济低 迷 期 , 时无 论 是 世 界 经济 对 此 中国的影 响 , 是 中 国经 济 的运 行 对世 界 的影 响都 还 将更 加 扩 大 。 与 此 同 时 ,08年 的 中 国 经 历 了 寒 20 潮 、 灾 、 震 等 自然 灾 害 的 考 验 , 之 当前 复 杂 的 雪 地 加
分析近30年我国经济增长和周期状况

• 3.引进购买国外现成的技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自己的产业,利用低成本
优势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扩张,从而成就了国民经济的持续 增长。
挑战&对策:
• 中国经济整体和中国制造业企业将面对着两个方向上的重大挑战:
• 1. 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问题。
在外部技术来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实现今后 若干年进一步的产业升级,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和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尽管速 度会低一些。
• 在1958—1962年,经济泡沫较多,经济增长率曾经一下子高涨到21.3%。
• 后来,正常的经济数据和经济情况得以显露,到了1960—1962年的三年之间,中
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大幅回落。
• 经受过三年灾害之后,中国调整了经济运行,1964年的经济增长回升到了18.3%。 • 随后1966—1976年的十年,中国经济又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但是,期间由于国防
发生变化。
• 一是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目前我们国家总体上已经越过了刘易斯的拐点,人
工成本处于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同时这几年能源、农产品、土地、环保成本都 在上升,我国的成本优势已经被大大削弱。
• 二是技术来源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前三十年我国产业升级主要靠引进技术,那
个时期我们和国外的产业差距很大。经过三十年的高增长之后,中外的产业差 距已经大大缩小,中国企业现在需要购买的技术往往是国外企业正在使用的技 术,而国外企业要把自己正在使用的技术卖出去他自己就很难生存。
关键词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它意味着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 扩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
18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非对称性分析_基于MS_VAR模型_袁吉伟

, …, y , y , …, y
' 1
' 0
' 1-p
) 的条件密度
可由向量 η t 表示为: ηt =
[ p( y │ξ = M,Y ]
p ( y t │ξ t = 1 , Yt - 1
t t t -1
( 5)
在给定信息 y τ 集合情况下, 处于状态 m 的 概率可由向量 ξ mt│τ 表示为: ξ t│τ Pr( s t = 1 │Y τ = … Pr( s t = M│Y τ ( 6)
收稿日期: 2012 - 10 - 15 作者简介: 袁吉伟, 男, 山东汶上人,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经济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 。
第6 期
袁吉伟: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非对称性分析
19
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只能够刻画变量之间的线性 关系, 不能够考察结构变化背景下变量之间的关 系。 马尔 科 夫 区 制 转 移 的 向 量 自 回 归 模 型 ( Markov regime - Switching Vector Autoregression, MS - VAR ) 能够很好地分析变量之间的结构变 化, 主要是通过引入状态变量 s t 来控制各种状态 间的转移机制。MS - VAR 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 t = v ( s t ) + A1 ( s t ) y t - 1 + … + A p ( s t ) y t = p + u t ( 2) 其中, ν 为常数项; s t 为不可观察状态变量, 满足一阶马尔科夫过程, 也就是当前状态 s t 仅依 赖于前一期状态 s t - 1 , 这种马尔科夫过程可表示 为: P{ s t = j │ s t - 1 = i, st - 2 = k, … } = P { st = j │ s t - 1 = i} = p ij 那么转移概率矩阵 P 可表示为: p11 P 12 p= M p N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预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预测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由前几年的7%以上至8%以下,回升到8.3%,从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可从2000年算起。
2003年、2004年、200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均为9.5%。
2005年全年,预计为9%或略高。
这样,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了三年9%~9.5%的适度高位平稳增长,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
我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是:中国经济正按宏观调控的预期目的运行。
预期目的就是:适当地控速降温,使经济保持既较快又平稳的运行。
进一步具体地说,中国经济正由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的局部过热和在适度增长区间(8%~10%)的上线区域运行(9.6%~9.9%),正在向适度增长区间的中线(9%左右)平稳地、合理地回归。
从季度数据看,2003年第1季度到2004年第2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9%、6.7%、9.6%、9.9%、9.8%和9.6%。
除去2003年第2季度抗击“非典”时为6.7%之外,其余均在9.6%~9.9% 之间,这是在适度增长区间(8%~10%)的上线区域运行。
而2004年第3季度到2005年第2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1%、9.5%、9.4%和9.5%,这是在向适度增长区间的中线(9%左右)平稳地、合理地回归。
二对未来经济周期波动分析的理论起点克服经济的大幅起落,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是人们一直所盼望的。
那么,在未来5~8年的中期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将会出现什么新特点呢?根据我们的研究,总的看法是:未来5~8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可能出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在波动的位势上,有可能实现持续多年的适度高位运行,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在9%左右;二是在波动的幅度上,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平滑化,使经济波动保持在8%~10%的适度增长区间内。
以上两个特点之所以说是“有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客观因素,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是因为未来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要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
为展开分析未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我们先确立分析的理论起点。
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在商品经济中,卖与买的脱节“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但仅仅是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
”在马克思所说“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中,具有物质性和本源性的,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把“经济周期”称为“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
他指出:“现代工业这种独特的生活过程,我们在人类过去的任何时代都是看不到的,即使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幼年时期也不可能出现。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133、694页。
马克思分析说,所使用的固定资本的价值量和寿命,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每个特殊的投资部门的产业和产业资本的寿命,会发展为持续多年的寿命,“可以认为,大工业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部门的这个生命周期现在平均为十年。
但是这里的问题不在于确定的数字。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207页。
马克思还说:“直到现在,这种周期的延续时间是十年或十一年,但绝不应该把这个数字看作是固定不变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695页注1。
在20世纪头30年,熊彼特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自维持内生周期理论,试图同时解释经济的长期波动和中短期波动。
他指出:“我们称之为经济周期的这样一种波浪式运动是伴随工业变动的”,“有可能从历史上将每个经济周期与一个特定工业或少数几个工业联系起来,这个工业或这几个工业是在工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好像是运用这个火炬,到后来成为燎原之火,遍及于更加广阔的地面。
”他说:“在每一个实例中,有可能指出造成经济上升波动和调整过程的个别工业和个别创新。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1,第290、295、299页。
熊彼特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变动相结合,但在他的分析中,对于产业变动的原因以及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只是单纯地在技术创新层面中去寻找,而没有与消费结构升级相联系,没有与需求制约、资源制约等约束条件相联系。
1929~1933年的大危机和大萧条之后,凯恩斯主义以刺激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诞生和发展起来。
但在二战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几十年中,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将经济的增长与周期、趋势与波动、长期与短期问题割裂开进行研究,即把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两者割裂开进行研究,对两者分别给予解释,分别分析两者各自的影响因素。
这被称为传统的“两分法”研究。
其中,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学者,着重研究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而不考虑经济的短期波动,将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主要归为三大因素??人口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
而研究经济周期理论的学者,只分析去掉长期趋势波动的双重特点。
这样,可将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统一起来进行分析,既可说明未来推动中国经济高位增长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又可说明为应对强幅波动的新挑战,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仍需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三正向技术冲击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周期。
新一轮周期的经济推动力即正向技术冲击是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又是由消费结构升级所推动的。
消费结构升级的突出表现是:居民消费结构由满足温饱需求的“吃、穿、用”阶段,向满足小康需求的“住、行”阶段升级;由百元级的小型耐用消费品向千元级的中型耐用消费品升级之后,又向着万元级,特别是数十万元级的大型耐用消费品升级。
由此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直接推动了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而又带动了各种相关产业,特别是基础产业的发展。
这一发展态势符合发展中国家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
从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情况看,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1个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
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领先增长行业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即被称为“三转一响”的“四大件”。
如:手表年产量的增长率在1977~1981年,由21%一路上升到29%,随后增势下降。
自行车年产量的增长率在1977~1982年,由11.2%一路上升到37.9%,随后增势下降。
缝纫机年产量的增长率在1979~1982年达20%~35%,随后出现负增长。
第2个阶段:80年代中、后期。
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领先增长行业让位于彩电、音箱、洗衣机、电冰箱,即被称为家用电器“新四大件”。
如:彩电年产量在1982年上升到29万台,1984年突破100万台,1988年又突破1000万台;彩电年产量的增长率在1982~1988年(除1986年外)达54%~225%,随后增势下降。
家用电冰箱年产量在1982年上升到10万台,1985年突破100万台,1988年达758万台;家用电冰箱年产量的增长率在1982~1988年达55%~190%,随后增势下降。
第3个阶段:90年代初、中期。
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领先增长的带头行业转向房地产和轿车。
就房地产来说,因缺少房地产方面的较长的时间序列资料,这里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例,在1991~1996年,从其绝对量看,每年平均以新增1.6亿平方米的规模增长;从其增长率看,每年平均增长9.5%,随后增势下降。
轿车在1992年产量超过10万辆,1993~1997年平均每年增长25%,随后增势下降。
第4个阶段:21世纪初期。
2002年起,房地产和轿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就房地产方面来说,仍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例,在2002~2004年,从其绝对量看,每年平均以新增3.3亿平方米的规模增长;从其增长率看,每年平均增长10.7%。
若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来考察,2001~2004年,则每年平均增长20%左右。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轿车年产量在2002年突破100万辆,2003年又突破200万辆;其年产量增长率,2002年达55.2%,2003年又高达89.7%,2004年增速有所调整,为11.7%。
与此同时,城市建设、IT产业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2002年起,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的结果。
房地产和轿车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曾有一个发展,但由于当时人均GDP水平还较低,尚处于400~700美元之间,所以只有一个初步的发展。
2000年,中国人均GDP 水平达到800多美元,2003年突破1000美元,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和汽车的发展。
与此同时,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镇化进程出现一个加速之势,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到2004年上升到41.8%。
此外,由福利分房到住宅商品化,以及消费信贷的启动等市场化的住房制度和金融制度改革,再加上1997年以来居民购买力的积蓄等,都推动了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经济的增长与波动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与波动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特点:一是高位增长,二是强幅波动。
1. 高位增长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对整个经济增长具有广泛的和持久的推动力。
以房地产为例。
房地产投资的周期较长,其产业关联度很高,所带动的产业链很长。
在房地产投资与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原材料及电力之间,以及进一步与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煤炭、石油等矿产品之间,产生相互推动的产业循环。
就汽车产业来说,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有合成材料工业、轮胎制造业、钢铁工业(以薄钢板和钢带等汽车用钢为主)、机械工业中的机床工业(特别是数控机床)、石油开采及加工业、仪器仪表产业等,此外还有围绕汽车发展起来的服务业群体,如高速公路、加油站、快餐、汽车修理等。
同时,中国正处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对房地产(特别是住宅)和汽车的潜在需求很大,会进一步促进它们的发展。
从住宅的潜在需求看,据有关专家估算,王国刚执笔(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住宅金融课题组):《提高供给能力,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05。
在未来20年(到2025年左右),现有城镇家庭(1.55亿户)以每户100平方米计算,需要住宅155亿平方米,而目前城镇住宅存量为90亿平方米,两者差距为65亿平方米,20年内每年需要建设住宅3.25亿平方米;如果加上未来20年城镇人口以每年0.8个百分点增加,到时城镇家庭约2.61亿户,以每户100平方米计算,需要住宅260亿平方米,与目前城镇住宅存量90亿平方米相比,缺口达170亿平方米,20年内每年需要建设的住宅上升为8.5亿平方米;如果再加上城镇拆迁、危房改造等,则每年需要建设的住宅应在10亿平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