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9章-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38页。
❖ 经济周期的阶段
❖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 与收缩阶段。
❖ 如果划分更细一些,则可分为四个阶段:繁 荣、衰退、萧条、复苏。
产 出
实际GDP
潜在GDP
0
时间
❖ 经济周期的类型 ①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②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④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周期。
❖ 【案例来源】
思考讨论
❖1.什么是经济周期? ❖2.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类型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循 环,指“总的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和收缩的交 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 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 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 乘数—加速数模型
❖ 凯恩斯主义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 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 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 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 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
❖ 加速数原理 ❖ 加速数原理[Accelerator Principle]
❖ 第二个重大时期4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是容易 解释的。这次事件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二战。 随着美国在海外进行战争,联邦政府不得不 把更多资源用于军事。从1939年到1944年, 政府的物品与劳务购买几乎增加了5倍。总需 求这种巨大扩张几乎使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 生产翻了一番,并使物价水平上升了20%。 失业从1939年的17%下降到1944年的1%,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低的失业水平。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九章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1.增长极限论 经济增长要受到客观因素 的限制,增长有一个不可 逾越的极限,经济不可能 无限增长下去。
2.增长怀疑论 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经 济福利的增加,因为人类 为经济增长还要付出巨大 的代价。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 20%时,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3)三个增长率
A.实际增长率:实际上所发生的 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B.有保证的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 长率,企业家会增加投资,使两 者一致,刺激经济扩张,长期萧 条。
四、经济周期理论
1.纯货币理论: 经济周期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完全 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2.投资过度理论: 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 3.创新理论 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4.乘数—加速原理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经济增长模型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基本假设 社会成员分为利润与工资收 入者2个阶级; 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 储蓄倾向不变; 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 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2)基本公式 P=利润率, Sp、Sw、C分别表示利润收 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 储蓄率、资本-产出比。 由于Sp、Sw、C 假定不变 ,故利润动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无形资本,
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3.技术进步
提高生产率,同样要素投入 能提供更多产品 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 知识的进展。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一、选择题1、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特征( ).A、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B、技术进步;C、制度和意识的调整;D、社会福利的增加;2、经济周期中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B、萧条和复苏;C、繁荣和衰退;D、衰退和复苏;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衰退、萧条、复苏、繁荣;C、萧条、复苏、繁荣、衰退;D、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的波动;5、持续时间约为15~25年的经济周期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基钦;B、朱格拉;C、库兹涅茨;D、康德拉季耶夫;6、下列各项中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论;B、心理周期论;C、消费不足论;D、太阳黑子周期论;7、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则经济增长率为()。
A、5%;B、20%;C、25%;D、80%;8、加速原理表明()。
A、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减少;B、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增加;C、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增加;D、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减少;9、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A、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B、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D、增长极限论;10、经济活动之所以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是由于( )。
A、乘数的作用;B、加速数的作用;C、技术变动的冲击;D、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二、判断题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2、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 )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 )4、朱格拉周期是一种短周期.()5、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 )6、刺激消费水平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 )7、加速原理断言GDP的增加导致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8、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经济学原理课程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经济学原理课程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经济问题的本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决策原理,为日后的经济研究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2. 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供求关系、价格形成、竞争机制等。
3. 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结构。
4. 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5. 培养经济分析和决策能力,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安排1. 原理与方法-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工具2. 微观经济学- 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弹性和边际分析- 市场均衡和效率- 市场结构和行为-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3.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 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4. 经济学分析的应用- 公共政策和经济效益评估- 企业决策和市场竞争- 个人理财和消费决策- 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 发展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经济学原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实例分析:运用具体案例和实际数据,帮助学生将经济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和分析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课堂演示:通过模拟市场、实际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和经济意识。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和讨论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2. 作业与报告:布置课后作业和小组项目报告,考察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前半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经济学原理

P3.1.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稀缺性。
2.生产大炮还是黄油:选择与资源配置。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社会所面临的永恒问题,所以,选择,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3.如何生产出更多的大炮与黄油:资源利用。
5.序数效用论P50.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特征: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原因: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2.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4.消费者均衡 条件:每1单位货币,不论用于购买x商品还是y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应都相等。(所购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 即他购买的最后1单位x物品带来的边际效应与价格之比,等于购买的最后1单位y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时,总效应最大。这是,消费者不再调整购买的x物品与y物品的数量,从而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5.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6.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即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生活必需品的弹性小。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替代品越多,弹性越大。
3.商品本身的用途的广泛性。用途越广泛,弹性越大。
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时间长的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越大。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小的商品,弹性也越小。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P21.
第九章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 论
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其因素 分析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增长理论
一、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国与国之间的增长率差别很大。
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印 度,近几十年来人均收入每年增长8%左右。 一些非洲国家,如乍得、埃塞俄比亚、布隆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 迪,许多年来人均收入一直停滞不前。 英国人均GDP的年增长率一直在下降, 1870年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人均收入 一些欧美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过 比美国高20%,是加拿大的2倍。而现在 去一个世纪以来人均收入每年增长约2%。
3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2.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获得 的知识与技能。 经济增长的原因 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的生产要素,如矿藏、 树木、河流…… • 资本积累:储蓄和投资的重要性。 • 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培训 物质资本:生产工具的好坏。 • 技术进步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鼓励支持研究与开发 法的掌握。 • 保护产权、政治稳定
扩张阶段
上述现象的镜像,正好相反。 宏观经济学原理
5
四、经济周期简介
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每个周期为9~10年,反复出现繁荣、危机、 清算。又被称为“主要经济周期”。
熊彼特的综合分析
1. 基钦周期(短周期) 2.
• 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 每个周期为3~4年。
每个周期50~60年。
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并不能保证他们将来也是 最富的,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也不是注定永远 处于贫穷状态。
宏观经济学原理
2
英国的人均收入已经低于这两个 前殖民地国家。
经济学基础概念总结

经济学根底概念总结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拥有的稀缺资源中生产出最多的物品和劳务。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
时机本钱:为了得到*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方案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个小时〔或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滚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标准表述: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未要求〕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根据时机本钱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时机本钱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比较优势。
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彭
腾主讲
西方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 1、纯货币理论 • [英]霍特里提出,主要代表是[美]弗里德曼。 货币主义把经济周期和危机看成是纯粹的货币 现象,认为银行货币与信用的扩张与收缩是经 济周期性波动的唯一原因。 • 2、投资过度理论 • 投资过多,生产资本品的部门发展超过了生产 消费品的部门。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 波动。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必 须保持一定的储蓄率; 经济要稳定增长,利润和工资 在国民收入中要保持一定比率,这 一比率并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经 济增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利润 的比率在提高,工资的比率在下降。
27
彭
腾主讲
西方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17
彭
腾主讲
西方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 如果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 率三者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波动。
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 背离,会引起经济中的短期波动。 如果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 长率时,企业家会增加投资,引起累 积性扩张; 如果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 长率时,企业家会减少投资,引起累 积性收缩;
24
彭
腾主讲
西方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2、模型公式 G —经济(国民收入)增长率 •C -资本-产量比率。 •Sp、Sw分别表示利润收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 储蓄率,且Sp> Sw; •P/Y是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W/Y是工资 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且P/Y+W/Y=1。
25
14
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7
11
9.2.1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理论
(2)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杰文斯(1835-1882)提出
了“太阳黑子说”。
该理论认为,农作物的生长依存于天气,而天 气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太阳的周期变化,因此随 着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社会的农作物产量就会 发生周期性变化,随之农产品的价格也周期变化。 而农业又是其他产业的基础,所以导致了整个社 会产出的周期变化。
实际GDP 波峰 衰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波谷
波峰
波峰
衰退 扩张
扩张 波谷
趋势
2021/2/7
图9-1 经图济9-1 经周济周期期过过程程
时期
4
9.1对经济周期的描述
• 除了关于GDP变动的描述之外,经济周期还有两个 显著的特点。:
(1)各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动” 现象。比如,当经济衰退时,失业率会增加;当经 济高涨时,失业率会下降。即二者之间呈现出密 切的负相关变化。如图9-2、9-3所示:
第9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2021/2/7
1
引言
•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这两个词描述的都是经济总 量起伏变化的现象。前者对应的英文是Business Cycle(或Economic Cycle),后者对应的是 Business Fluctuation(或economic Fluctuation)。
• “周期”一词更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机械波”、
2021/2/7
16
9.2.2 近代的经济周期理论
• 进入20世纪之后,经济学家们将当时物理学对机械 波的描述方法和解释理论套用在对经济周期的解 释上,认为经济周期也有“较为固定的波长”。 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 1939)界定了三种不同波长的经济周 期。
• 背景: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研究源自对“经 济危机”的恐惧,因此他们努力解释为什么会有经 济危机,下一次经济危机会不会发生?什么时候会 发生?
2021/2/7
10
9.2.1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理论
(1)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西斯蒙第(1773~1842)
提出了“消费不足论” 。
内容:一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大生产摧毁了小生产, 导致消费能力降低;二是资本家采取了薄利多销等 措施,导致工资进一步降低,因此消费能力下降; 三是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总是导致今年的 生产大于去年的生产,但工人的消费有限,最终 是个人消费不足。
• 一个经济周期通常包括两个阶段和两个转折点,即:
扩张(expansion)和衰退(recession)两个阶段; 波峰(peak)与波谷(trough)两个转折点,其中,
波谷和波峰分别是整个经济周期的最低点和最高 点,而扩张是从波谷到波峰的过程,衰退是从波 峰到波谷的过程。
2021/2/7
3
9.1对经济周期的描述
2021/2/7
12
9.2.1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理论
(3)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特定生产方式下所产 生的历史现象。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经济危机 不会发生,只有当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后经济 危机才具有了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在简单的商品 流通中还无法转变为现实,而只有在资本主义商 品经济条件下,危机才能从可能转变为现实。
(2)虽然各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联动” 现象,但不同变量的波动幅度并不相同。例如, 投资支出的波动幅度就要大于GDP的波动幅度。 如图9-4:
2021/2/7
5
9.1对经济周期的描述
2.5 2
1.5 1
0.5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0.5 -1
图9-3:我国通货膨胀率与我国名义GDP增长率 (两组数据都经过了标准化处理)
通货膨胀率 GDP增长率
7
9.1对经济周期的描述
15 10
5 0 -5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0 -15 -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率的波动情况
城镇登记失业率 (%)
GDP增长率
2021/2/7
图9-2: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与我国名义GDP增长率(本
图对原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
6
9.1对经济周期的描述
4 3 2 1 0 -1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 -3
2021/2/7
15
9.2.1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理论
(3)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其实是资本主义的框架 内解决其基本矛盾的一种方式,因此每次危机以痛 苦的方式将供求重新拉回平衡,因此危机孕育着 复苏的力量。而周期的长度,马克思认为取决于 固定资本更新的平均时间(特别是大工业中最有决 定意义的部门的固定资本的更新周期)决定了经济 周期的长短。
“周期函数”等不断地而且是严格地重复自己的 现象,所以我们用一个波幅、一个波长就可以完 全描述它们的过去并预知它们的未来。而“波动”
一词体现的则是一种“无规律”的运动现象。
2021/2/7
2
9.1对经济周期的描述
•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是指生产、就业以 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周期性而无规则的上下波动。
2021/2/7
13
9.2.1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理论
(3)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内在矛盾,也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 更为具体提出的,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 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021/2/7
14
9.2.1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理论
(3)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生产的社会性导致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 巨大的生产力所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只是属于少 数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如果这些商品不 能顺利卖出去,资本家就不能获取剩余价值,再 生产活动就会受阻。于是发生了生产的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 盾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2021/2/7
GDP增长率的波动情况
图9-4:我国全社会谷底资产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波动幅度的比较
(为凸显出波动的成分,本文用原始数值减去各自的均值)
2021/2/7
8
9.2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理论与近代的 经济周期理论
• 9.2.1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理论
• 9.2.2 近代的经济周期理论
2021/2/7
9
9.2.1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