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计算机控制技术期末__复习题

重庆大学计算机控制技术期末__复习题
重庆大学计算机控制技术期末__复习题

1

计算机控制技术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个大部分组成。工业控制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见书本第2页(图1.2)。 2、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微机控制系统与常规的自动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a.控制规律灵活多样,改动方便

b.控制精度高,抑制扰动能力强,能实现最优控制

c.能够实现数据统计和工况显示,控制效率高

d.控制与管理一体化,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

(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优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安全。

缺点:由人工操作,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制多个对象。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S )

优点:实时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 (3)监督控制系统(SCC )

优点: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优工况。 (4)分散控制系统(DCS )

优点: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优点:与DCS相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国际标准统一后,可实现真正的开

放式互联系统结构。

3、按照微机的应用方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分为: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2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是怎样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并输入给计算机。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表征被控参数的状态量进行分析,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下一

步的控制过程。

(3)实时控制:根据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5.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

(1)实时: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即计

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进行控制,超出了

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2)“在线”方式: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如果生产过程设备直接与计算机连接,生产过程直

接受计算机的控制,就叫做“联机”方式或“在线”方式。

(3)“离线”方式:若生产过程设备不直接与计算机相连接,其工作不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

而是通过中间记录介质,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则叫做“脱机”方式或“离线”

方式。

6、操作指导、DDC和SCC系统工作原理如何?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在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属于

开环控制结构。计算机根据数学模型、控制算法对检测到的生产过程参数进行处理,计算出

3

各控制量应有的较合适或最优的数值,供操作员参考,这时计算机就起到了操作指导的作用。其原理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系统就是通过检测元件对一个或多个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经输入通道送给微机,微机将检测结果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再进行控制运算,然后通过输出通道控制执行机构,使系统的被控参数达到预定的要求。DDC 系统是闭环系统,是微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的一种应用形式。其原理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3 DDC系统原理框图

(3)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SCC系统):SCC(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系统比DDC系统更接近生产变化的实际情况,因为在DDC系统中计算机只是代替模拟调节器进行控制,系统不能运行在最佳状态,而SCC系统不仅可以进行给定值控制,并且还可以进行顺序控制、最优控制以及自适应控制等。SCC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4所示。

图1.4 SCC系统原理框图

SCC是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和DDC系统的综合与发展。

4

7、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从而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a.普及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 b.采用集散控制系统 c.研究和发展智能控制系统

第二章 输入输出过程通道与接口技术

1.什么是过程通道?过程通道有哪些分类?

过程通道是在计算机和生产过程之间设置的信息传送和转换的连接通道。

按信息传递的方向来分,过程通道可分为输入过程通道和输出过程通道;按所传递和交换的信息来分,过程通道又可分为数字量过程通道和模拟量过程通道。 2.数字量过程通道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数字量过程通道包括数字量输入通道和数字量输出通道。

数字量输入通道主要由输入缓冲器、输入调理电路、输入地址译码电路、并行接口电路和定时计数电路等组成。数字量输出通道主要由输出锁存器、输出驱动电路、输出口地址译码电路等组成。其中:输入调理电路将来自控制装置或生产过程的各种开关量,进行电平转换,将其通断状态转换成相应的高、低电平,同时还要考虑对信号进行滤波、保护、消除触点抖动,以及进行信号隔离等问题。 3.简述两种硬件消抖电路的工作原理。

采用积分电路的硬件消抖电路,首先利用积分电路将抖动的高频部分滤出,其次利用施密特触发器整形。

采用RS 触发器的硬件消抖电路,主要是利用RS 触发器的保持功能实现消抖。 4.简述光电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及在过程通道中的作用。

光电耦合器由封装在一个管壳内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成,如下图所示。输入电流流

5

过二极管时使其发光,照射到光敏三极管上使其导通,完成信号的光电耦合传送,它在过程通道中实现了输入和输出在电气上的完全隔离。

光电耦合器电路图

5.模拟量输入通道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模拟量输入通道一般由I/V 变换、多路转换器、采样保持器、A/D 转换器、接口及控制逻辑电路组成。

(1)I/V 变换:提高了信号远距离传递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减少了信号的衰减,为与标准化仪表和执行机构匹配提供了方便。

(2)多路转换器:用来切换模拟电压信号的关键元件。

(3)采样保持器:A/D 转换器完成一次A/D 转换总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进行A/D 转换时间内,希望输入信号不再变化,以免造成转换误差。这样,就需要在A/D 转换器之前加入采样保持器。

(4)A/D 转换器: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器件,称为之模/数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 ,简称A/D 转换器或ADC)。

6、设某一8位A/D 转换器的输入电压为+5v ,求输入为1v 和2.5v 时,相对应的数字量分别是多少?

1v 对应数字量为33H 2.5v 对应数字量为80H

7、对理想多路开关的要求是什么?

理想的多路开关其开路电阻为无穷大,其接通时的导通电阻为零。此外,还希望切换速度快、噪音小、寿命长、工作可靠。

8、采样保持器有什么作用?试说明保持电容的大小对数据采集系统的影响。

6

采样保持器的作用:A/D 转换器完成一次A/D 转换总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进行A/D 转换时间内,希望输入信号不再变化,以免造成转换误差。这样,就需要在A/D 转换器之前加入采样保持器。

保持电容对数据采集系统采样保持的精度有很大影响。保持电容值小,则采样状态时充电时间常数小,即保持电容充电快,输出对输入信号的跟随特性好,但在保持状态时放电时间常数也小,即保持电容放电快,故保持性能差;反之,保持电容值大,保持性能好,但跟随特性差。

9.如果模拟信号频谱的最高频率为max

f ,只要按照采样频率

max f 2≥f 进行采样,那么采

样信号就能唯一的复观。

10.在数据采样系统中,是不是所有的输入通道都需要加采样保持器?为什么?

不是,对于输入信号变化很慢,如温度信号;或者A/D 转换时间较快,使得在A/D 转换期间输入信号变化很小,在允许的A/D 转换精度内,就不必再选用采样保持器。

11、.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采样周期T 的确定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 采样 精度,T 太大精度___差____。

12.A/D 转换器的结束信号有什么作用?根据该信号在I/O 控制中的连接方式,A/D 转换有几种控制方式?它们在接口电路和程序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A/D 转换器的结束信号的作用是用以判断本次AD 转换是否完成。 常见的A/D 转换有以下几种控制方式,各自特点如下

?延时等待法:EOC 可不和I/O 口连接,程序设计时,延时大于ADC 转换时间后,取数据。 ?保持等待法:EOC 与READY 相连,EOC 无效时,自动插入等待状态。直至EOC 有效时,取数据。

?查询法: EOC 可以和任意I/O 口连接,程序设计时,反复判断EOC 是否有效,直至EOC 有效时,取数据。

7

?中断响应法: EOC 与外部中断相连,AD 转换结束后,发中断申请,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取数据。 13、采用ADC0809构成模拟量输入通道,ADC0809在其中起_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和多路开关作用。

14.设被测温度变化范围为0o C~1200o C,如果要求误差不超过0.4o C,应选用分辨为多少位的A/D 转换器?

选择依据:124.0120012log ≈??? ?

?+≥n

15、10位AD 转换器的最低分辨率为: 1/1024 ,当基准电压为36v 时,最小转换电压为

35.16mv.

16.模拟量输出通道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模拟量输出通道一般由接口电路、D/A 转换器、功率放大和V/I 变换等信号调理电路组成。 (1)D/A 转换器:模拟量输出通道的核心是数/模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简称D/A 转换器或DAC)。它是指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的元件或装置。

(2)V/I 变换:一般情况下,D/A 转换电路的输出是电压信号。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当计算机远离现场,为了便于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减少由于传输带来的干扰和衰减,需要采用电流方式输出模拟信号。许多标准化的工业仪表或执行机构,一般是采用0~10mA 或4~20mA 的电流信号驱动的。因此,需要将模拟电压信号通过电压/电流(V/I)变换技术,转化为电流信号。

17、采用74LS138、DAC0832运算放大器和CD4051等设计D/A 转换接口电路,设定DAC0832的端口地址为200H ,CD4051的端口地址为201H ,若待输出的数据放在数据段BUF0~BUF7这8个连续单元中,要求:(1) 画出D/A 转换接口电路;(2) 编写D/A 转换程序。 解 (1) D/A 转换接口电路;

8

地址线A9 A8……A1 A0=10……00时端口地址0200H,选通DAC0832

地址线A9 A8……A1 A0=10……01时端口地址0201H 选通CD4051

(2) 编写D/A转换程序。(8分)

18.用8位A/D转换器ADC0809通过8255与PC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实现8路模拟采集。

请画出接口原理图,并编写8路模拟量A/D转换程序。

程序:

MOV DX, 02C3H; 控制口地址

MOV AL, 10011000B; 设PC0~PC3为输出口,PC4~PC7为输入,PA输入

OUT DX, AL

MOV DX,02C2; 送通道号IN0并启动0809

OUT DX, AL

CALL DELAY; 延时

IN AL, DX

WAIT: MOV BL, AL

9 TEST BL, 10000000B; 判断EOC是否高电平,即模数转换是否结束

JZ WAIT

MOV DX, 02C3H

MOV AL, 10010000B; 设PC0~PC3为输出,PC4~PC7为输出,PA输入

OUT DX, AL

MOV DX, 02C2H; PC口

MOV AL,10000000B; 选通OE,为读入数据准备

OUT DX, AL

MOV DX, 02C0H; PA口

IN AL, DX; 将模数转换数据通过PA口读入CPU

第3章计算机控制基础理论

1.离散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根据自动控制理论,连续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系统传递函数的特征根全部位于s域左半平面,而对离散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的特征根全部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中。2.动态特性主要是用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响应特性来描述。常见的有哪些具体

的指标?

10

系统的动态特性可通过多项性能指标来描述,常见的具体指标有上升时间tr 、峰值时间tp 、调节时间ts 和超调量δ等。 3. 简述采样过程。

设模拟信号为e(t),经采样开关后输出为采样信号e*(t)。理想的采样信号e*(t)的表达式为:

∑∑∞

-∞

=∞-∞

=-?=-?

=?=k k T kT)

δ(t kT e kT)δ(t t e (t)δt e t e )()()()(*

通常在整个采样过程中采样周期T 是不变的,这种采样称为均匀采样,为简化起见,采样信号e*(t)也可用序列e(kT)表示,进一步简化用e(k)表示,此处自变量k 为整数。 4、简述采样定理

香农(C.E.Shannon)的采样定理(也称抽样定理或取样定理):只要采样频率f s 大于信号(包括噪声)e(t)中最高频率f max 的两倍,即f s ≥2f max ,则采样信号e*(t)就能包含e (t)中的所有信息,也就是说,通过理想滤波器由e*(t)可以唯一地复现e(t)。 5、已知系统方块图如习题6图所示

(1)试写出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2)若K=2,试求使系统稳定的T 取值范围。 (1)广义对象脉冲传递函数

-Ts -12K(1-e )0.5

(z)=Z[]

0.5=(1-z )Z[]TK =

2(z-1)

G s s K

s

则KG(z)KT

(z)=

=1+KG(z)2z-2+KT

Φ

K s

e Ts

--10.5s

()

R s ()

E z ()

D s ()

U z ()

p G z ()

C z T

T

()

z Φ-

()z Φ

11

(2)当K=2时,2T (z)=

=

2z-2+2T -1+T

z T

Φ 令z-1+T=0,当|z|<1时,系统稳定,则0

(1)当8=K 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2)求K 的临界稳定值。

解: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Ts -121-e K (z)=Z[]

s s(s+2)

1

=K(1-z )Z[]

s (s+2)0.284K(z-0.524)=

(z-1)(z-0.135)

G

K=8时,2G(z) 2.271z-1.188

(z)=

=1+G(z)z +1.135z-1.053

Φ

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1=-1.74z ,2=0.608z ,有一个单位圆外极点,故系统不稳定。 (2)2G(z)0.284K(z-0.523)

(z)=

=1+G(z)z +(0.284K-1.135)z+0.135-0.149K

Φ

特征方程为:2z +(0.284K-1.135)z+0.135-0.149K=0 将+1

=

-1

w z w 代入,化简后20.135kw +(1.73+0.298k)w+2.27-0.433k=0 利用劳斯判据得到,2.27-0.433k>0且1.73+0.298k>0, 0.135k>0

T

s e Ts

--1

)(t u

)(t y

)2(+s s K

12

所以,稳定范围0

第四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常规控制策略

1.什么是数字PID 位置型控制算法和增量型控制算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为了实现微机控制生产过程变量,必须将模拟PID 算式离散化,变为数字PID 算式,为此,在采样周期T 远小于信号变化周期时,作如下近似(T 足够小时,如下逼近相当准确,被控过程与连续系统十分接近):

于是有:

u(k)是全量值输出,每次的输出值都与执行机构的位置(如控制阀门的开度)一一对应,所以称之为位置型PID 算法。

在这种位置型控制算法中,由于算式中存在累加项,因此输出的控制量u(k)不仅与本次偏差有关,还与过去历次采样偏差有关,使得u(k)产生大幅度变化,这样会引起系统冲击,甚至造成事故。所以实际中当执行机构需要的不是控制量的绝对值,而是其增量时,可以采用增量型PID 算法。当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器为步进电机、电动调节阀、多圈电位器等具有保持历史位置的功能的这类装置时,一般均采用增量型PID 控制算法。

与位置算法相比,增量型PID 算法有如下优点:

(1)位置型算式每次输出与整个过去状态有关,计算式中要用到过去偏差的累加值,容易产生较大的累积计算误差;而在增量型算式中由于消去了积分项,从而可消除调节器的积分饱和,在精度不足时,计算误差对控制量的影响较小,容易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T k e k e dt de j e T edt k

j t

)1()()

(0

--≈≈∑?=)]}1()([)()({)(0

--+

+

=∑=k e k e T T j e T T

k e K k u k

j d

i

p )]}2()1(2)([)()]1()({[)(-+--++

--=?k e k e k e T T k e T T

k e k e K k u d i p

13 (2)为实现手动——自动无扰切换,在切换瞬时,计算机的输出值应设置为原始阀门开度u 0,若采用增量型算法,其输出对应于阀门位置的变化部分,即算式中不出现u 0项,所以易于实现从手动到自动的无扰动切换。

(3)采用增量型算法时所用的执行器本身都具有寄存作用,所以即使计算机发生故障,执行器仍能保持在原位,不会对生产造成恶劣影响。

2、最少拍无波纹系统的设计要求,除了满足最少拍有波纹的一切设计要求外,还必须保证

控制器包含广义被控对象所有零点 。

3、.最少拍有波纹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包括 准确性、快速性、稳定性。 4.已知模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s

.s .s D 085011701++=

试写出相应数字控制器的位置型和增量型控制算式,设采样周期T=0.2s 。 解:()()()s

.s

.s E s U s D 085011701++==

则()()()()s SE .s E s SU .s U 1700850+=+ ()()()()dt t de .t e dt t du .t u 170085

0+=+∴

()()()()()()T

k e k e .k e T k u k u .k u 11701085

0--+=--+∴ 把T=0.2S 代入得

()()()()15354142504251k-e .k e .k u .k u .-=--

位置型()()()()12982.014561.21579.3-+--=k u k e k e k u

增量型()()()()()()17018.014561.21579.31----=--=?k u k e k e k u k u k u 5、已知模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s

.s

.s D 08501701+=

试写出相应数字控制器的位置型PID 算法和增量型PID 控制算式,设采样周期T=0.2s 。 解:因为())1

1(17011208501701s T s

T K s .s .s .s D d i p ++=+=+=

)(

14

所以07.102===d i p T T K ,, 故位置型PID 控制器

∑∑∑===+=???

???+=?

??

???--++=k i k i D k i I P i e k e i e k e T k e k e T i e T T k e K k u 000)(7.10.40)(2)(7.10.20)(2)1()()()()( 故增量型PID 控制器

[][][])

1(2)(35.4)

(7

.10.4

0)1()(2)2()1(2)()()1()()

(--≈+--+=-+--++--=?k e k e k e k e k e k e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k u D I P

6、什么叫积分饱和?

解:如果执行机构已经到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静差时,由于积分作用,尽管PID 差分方程式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机构已无相应的动作,这就叫积分饱和。

7. 采样周期的选择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1)从调节品质上看,希望采样周期短,以减小系统纯滞后的影响,提高控制精度。通常保证在95%的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内,采样6次~15次即可。

(2)从快速性和抗扰性方面考虑,希望采样周期尽量短,这样给定值的改变可以迅速地通过采样得到反映,而不致产生过大的延时。

(3)从计算机的工作量和回路成本考虑,采样周期T 应长些,尤其是多回路控制时,应使每个回路都有足够的计算时间;当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τ较大时,常选T=(1/4~1/8)τ。 (4)从计算精度方面考虑,采样周期T 不应过短,当主机字长较小时,若T 过短,将使前后两次采样值差别小,调节作用因此会减弱。另外,若执行机构的速度较低,会出现这种情况,即新的控制量已输出,而前一次控制却还没完成,这样采样周期再短也将毫无意义,因此T 必须大于执行机构的调节时间。

15

8. 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步骤是什么? 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图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

由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可得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可求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 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控制系统的性质指标要求和其它约束条件,确定所需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Φ(z)。 (2)求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G(z)。 (3)求取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 (4)根据D(z)求取控制算法的递推计算公式。 9.何为振铃现象?如何消除振铃现象?

所谓振铃现象是指数字控制器的输出u(k)以接近二分之一的采样频率大幅度上下摆动。它对系统的输出几乎是没有影响的,但会使执行机构因磨损而造成损坏。 消除振铃现象的方法: (1)参数选择法

对于一阶滞后对象,如果合理选择期望闭环传递函数的惯性时间常数T0和采样周期T ,使RA≤0,就没有振铃现象。即使不能使RA≤0,也可以把RA 减到最小,最大程度地抑制振铃。

(2)消除振铃因子法

找出数字控制器D(z)中引起振铃现象的因子(即z=-1附近的极点),然后人为地令其中的z=1,就消除了这个极点。根据终值定理,这样做不影响输出的稳态值,但却改变了数字控制器的动态特性,从而将影响闭环系统的动态响应。

10、.单位反馈系统的连续对象传递函数为

,设采样周期,试确定它对单

位阶跃输入的最小拍控制器,并计算出系统的输出量序列及控制量序列

10

()(1)G s s s =

+1T s =()D z ()y k ()u k

16

解: (1)广义对象脉冲传函(z)G

--1-1-1-1

1-10 3.679z (1+0.718z )

(z)=Z[]=(1)(1-z )(1-0.369z )Ts e G s s s + (2)单位阶跃信号-1

1

(z)=

1-z R -1(z)=z Φ,-1(z)=1-(z)=1-z e ΦΦ

(3)-1-1

1(z)0.2717(1-0.3679z )

(z)==(z)1-(z)1+0.718D G z

ΦΦ -1

-1-2-3-1z (z)=(z)R(z)==+++.......1-z

Y z z z Φ

-1-1

-1-2-3-4-5(z)=D(z)E(z)

0.2717(1-0.3679z )

=

1+0.718z =0.2718-0.2951+0.2119z -0.15z +0.109z -0.07847z +....U z 11.设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32()41

s

G s e s -=

+,期望的闭环系统时间常数 4.5T s τ=,采样周期1T s =,试用达林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 解:T1=4s ,T=1s ,=3s τ,所以=/=3N T τ

=4.5s T τ,K=2

-Ts -1-e (z)=Z[]s +1

NTs

e T s τΦ

11//1///1(1)-1-1-4

(1)(1)

()(1)[1(1)]

27.022(1-0.0183z )=

1-0.0111z -0.989z T T T T T T T T T T N e e z D z K e e z e z τττ--------+--=

----

第6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新型控制策略

1.智能控制是一门控制理论课程,研究如何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构造控制系统和设计控制器;与自动控制原理和现代控制原理一起构成了自动控制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

2、.“若A且B,则C”,用模糊关系表示为A×B×C

3.模糊集合的表示法有扎德表示法、序偶表示法和隶属函数描述法。

4.遗传算法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自然选择学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5.在一个神经网络中,常常根据处理单元的不同处理功能,将处理单元分成输入单元、输出

17单元和隐层单元三类。

6、什么是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是人工智能与控制理论交叉的产物,是传统控制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智能控制是

针对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而提出来的,

7.比较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特点。

传统控制:经典反馈控制和现代理论控制。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基于精确的系统数学模型

的控制。适于解决线性、时不变等相对简单的控制问题。

智能控制:以上问题用智能的方法同样可以解决。智能控制是对传统控制理论的发展,

传统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下,两者可以统一在智能控制的框架下。

8、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哪四部分组成?并画出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图。

(1) 模糊化接口:模糊化接口就是通过在控制器的输入、输出论域上定义语言变量,来将

精确的输入、输出值转换为模糊的语言值。

(2) 规则库:由数据库和语言(模糊)控制规则库组成。数据库为语言控制规则的论域离

散化和隶属函数提供必要的定义。语言控制规则标记控制目标和领域专家的控制策略。

(3) 模糊推理:是模糊控制系统的核心。根据模糊输入和模糊控制规则,获得模糊输出。

(4) 清晰化接口:由模糊推理得到的模糊输出值,只有其转化为精确控制量,才能施加于

对象。实行这种转化的方法叫做清晰化/去模糊化/模糊判决。

18

模糊推理

清晰化接口

模糊化接口

规则库

12.与PID 控制和直接数字控制相比,模糊控制具有哪些优点? 与PID 控制和直接数字控制相比,模糊控制的优点:

(1)模糊控制可以应用于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复杂系统。 (2)模糊控制不用建立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 (3)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好。

(4)模糊控制是以人的控制经验作为控制的知识模型,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以及模糊逻辑推理作为控制算法。

10、设论域U={a, b, c, d, e}上有两个模糊集分别为:

~0.50.30.40.20.1

A a b c d e

=

++++

~0.20.80.10.70.4

B a b c d e =++++

求~

~

A B 、~

~

A B 和~

A 。

解:

~~0.50.20.30.80.40.10.20.70.10.4

A B a b c d e ∧∧∧∧∧=

++++

0.20.30.10.20.1

a b c d e

=++++

~~0.50.20.30.80.40.10.20.70.10.4

A B a b c d e ∨∨∨∨∨=++++

0.50.80.40.70.4

a b c d e

=++++

~10.510.310.410.210.1

A a b c d e -----=++++

19

0.50.70.60.80.9

a b c d e

=

++++

11、已知:

43211.05.08.02.0u u u u A +++=

,43217

.05.04.06.0u u u u B +++=

求:A ∪B=?,A ∩B=? 、43211

.05.04.02.0u u u u B A +++=

4

3217.05.08.06.0u u u u B A +++=

12.已知~0.10.30.20.4R ??=????和~

0.40.20.50.1S ??

=???? 求~~R S 、~~R S 和~

R

解:

0.10.40.30.20.20.50.40.0.10.20.20.~11~R S ∧∧????

==????

∧∧???? 0.10.40.30.20.20.50.40.0.40.30.50.~41~R S ∨∨????

==????∨∨???? ~

10.110.310.210.40.90.70.80.6R --????

==????--????

3、已知论域X={x1,x2, x3}和Y={y1,y2},A 是论域X 上的模糊集:

~

{0.1,0.3,0.5}

A =

R 是X 到Y 上的一个模糊变换,

~

0.50.20.30.10.40.6R ??

??=??????

试通过模糊变换R 求A 的象B

20

~~~

B A R =0.50.2(0.1,0.3,0.5)0.30.10.40.6??

??=??????

[](0.10.5)(0.30.3)(0.50.4)(0.10.2)(0.30.1)(0.50.6)=∧∨∧∨∧∧∨∧∨∧

(0.4,0.5)=

12、已知语言规则为“如果e 是A ,并且ec 是B ,那么u 是C 。”其中

~

1210.5A e e =

+、 ~1230.10.61B ec ec ec =++和~1230.30.71

C u u u =++

试求该语句所蕴涵的模糊关系 R 。 解

~

~

~

~

R A B C =??

第一步,先求R 1=A ×B :

1~10.1

10.6110.10.610.50.10.50.60.510.10.50.5R ∧∧∧????==????

∧∧∧????

第二步,将二元关系矩阵R 1排成列向量形式R 1 T ,先将中的第一行元素写成列向量形式,再将中的第二行元素也写成列向量并放在前者的下面,如果是多行的,再依次写下去。于是R1可表示为:

1~

0.10.610.10.50.5T

R ??

??????=??????????

第三步,R 可计算如下:

计算机控制技术试卷及答案

一、]t b 填空题 1.工业控制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器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工控机、单片机、DSP、智能调节器等。 3.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测信号有单端对地输入和双端不对地输入两种输入方式。 4.ADC0809是一种带有8通道模拟开关的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5.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把从系统中检测到的模拟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经接口送往计算机。 6.信号接地方式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而不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7.按极点配置设计的控制器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状态观测器,另一部分是控制规律。 8.模块化程序设计一般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设计方法。 9.线性表、数组、堆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要求连续的存储单元来顺序存放数据元素。 10.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送器和输出执行机构的信号统一为0~10mA DC或4~20mA DC。 二、名词解释 1.采样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把时间上连续和幅值上也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在时刻0、T、2T、…kT的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的过程 2.地线”是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地阻抗路径 3.数字程序控制就是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数据,控制生产机械(如各种加工机床)按规定的工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等规律自动地完成工作的自动控制 4.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5.积分饱和如果执行机构已到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偏差时,由于积分作用,尽管计算PID差分方程式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机构已无相应的动作 三、选择题(合计15分,每题3分) 1.下列不属于数字控制方式的是(C ) A、点位控制 B、直线控制 C、网格控制 D、轮廓控制 2.8位的A/D转换器分辨率为( C ) A、0.01587 B、0.007874 C、0.003922 D、0.0009775 3.专家控制系统大致可以分为(D ) ①专家自整定控制②专家自适应控制③专家监督控制④混合型专家控制⑤仿人智能控制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一个8位的A/D转换器(量化精度0.1%),孔径时间3.18μm,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内,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B ) A、5Hz B、50Hz C、100Hz D、500Hz 5.某热处理炉温度变化范围为0~1350℃,经温度变送器变换为1~5V的电压送至ADC0809,ADC0809的输入范围为0~5V,当t=KT时,ADC0809的转换结果为6A,此时炉温为(C ) A、588.98℃ B、288.98℃ C、361.23℃ D、698.73℃ 四、简答题(合计20分,每题5分) 1.什么是干扰,干扰来源,抗干扰措施。 答:就是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硬件措施,软件措施,软硬结合的措施 2.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答:所谓逐点比较法插补,就是刀具或绘图笔每走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看这

重庆大学自动控制原理2第9章 习题参考答案_作业

9-2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1) 320x x x ++= (2) 0x xx x ++= (3) 0x x x ++= (4) 2(1)0x x x x --+= 试确定系统的奇点及其类型,并概略绘制系统的相轨迹图。 解 (1) 奇点(0, 0)。特征方程为 2320λλ++= 两个特征根为 1,21, 2λ=-- 平衡点(0, 0)为稳定节点。 在奇点附近的概略相轨迹图: x (2) 奇点(0, 0)。在平衡点(0, 0)的邻域内线性化,得到的线性化模型为 0x x += 其特征方程为 210λ+= 两个特征根为 1,2j λ=±

1 平衡点(0, 0)为中心点。 在奇点附近的概略相轨迹图: x (3) 奇点(0, 0)。原方程可改写为 00 00 x x x x x x x x ++=≥?? +-=

2 为 0x x x -+= 其特征方程为 210λλ-+= 两个特征根为 1,20.50.866j λ=± 平衡点(0, 0)为不稳定焦点。 在奇点附近的概略相轨迹图: x 9-6 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图9-51所示,其中0.2a =,0.2b =,4K =, 1T s =。试分别画出输入信号取下列函数时在e -e 平面上系统的相平面 图(设系统原处于静止状态)。 (1) () 2 1()r t t = (2) () 2 1()0.4r t t t =-+ (3) () 2 1()0.8r t t t =-+ (4) () 2 1() 1.2r t t t =-+ 图9-51 题9-6图 解:由系统结构图可得4c c u +=。由于e r c =-,那么4e e u r r ++=+。

电气控制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气控制技术 一、填空题: 1.低压电器基本结构是、和灭弧装置。 2.在交流接触器的铁心上一定要安装,目的是。 3.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1)改变调速、2)改变调速、3)调速等三种。 4.用Y-△降压起动时,起动电流为直接用△接法起动时的 ,所以对降低很有 效。但启动转矩也只有直接用△接法启动时,因此只适用于启动。 5.反接制动时,当电机接近于时,应及时防止。 6.伺服电动机为了防止“反转”现象的发生,采用的方法。 7.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是、、。 8.熔断器又叫保险丝,用于电路的保护,使用时应接在电路中。 9.机床电气控制是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 10.电磁制动是使电动机产生一个与旋转方向的方法实现的;按其产生的制动转矩方法 的不同可分为:能耗制动、再生制动、反接制动。 11.摇臂钻床的主运动是主轴带着钻头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是主轴的垂直运动;辅助运动主要有三 种:。 12.电动机的降压起动控制电路主要有:、、自耦变压器及延边 三角形降压起动。 13.在电气控制原理电路图中常用到几种“锁”字电路,如自锁、以及顺序联锁等。 14.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有、、。 15.笼型异步电机的降压起动方法有:、、。 16.行程开关也称开关,可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控制其它电器来控 制运动部分的行程大小、运动方向或进行限位保护。 17.接触器可用于频繁通断电路,又具有保护作用。 18.伺服电机又称电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作为元件。它将输入的电压信 号变换成转矩和速度输出,以驱动控制对象。 19.速度继电器是用来反映变化的自动电器。动作转速一般不低于300r/min,复位转 速约在。 20.刀开关安装时,手柄要向装,不得装或装,否则手柄可能因动下落而引 起,造成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接线时,电源线接在端,端接用电器,这样拉闸后刀片与电源隔离,用电器件不带电,保证安全。 二、判断题: 1.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有直接起动、电枢回路串电阻起动降压起动。() 2.中间继电器主要用途是:信号传递和放大,实现多路同时控制,起到中间转换作用。() 3.热继电器和过电流继电器在起过载保护作用时可相互替代。() 4.选用空气式时间继电器要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 5.一台额定电压为220V的交流接触器在交流220V和直流220V的电源上均可使用。() 6.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电气控制线路,如果使用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就不必再装设熔断器作短路 保护。() 7.刀开关安装时,手柄要向上装。接线时,电源线接在上端,下端接用电器。() 8.按钮用来短时间接通或断开小电流,常用于控制电路,绿色表示起动,红色表示停止。() 9.交流接触器通电后如果铁心吸合受阻,将导致线圈烧毁。() 10.交流接触器铁心端嵌有短路铜环的目的是保证动、静铁心吸合严密,不发生震动和噪声。()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题

第1章 绪论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1)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按预定的控制规律,决定将 要采取的控制策略。 (3)实时控制: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 .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画出方块图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工业控制机、过程输入输出设备和生产过程三部组成。 (2)方块图如下图1.1所示: 工业计算机 PIO 设备 生产过程 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作用:①工业控制机软件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其中系统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引导程序、调度执行程序,它是支持软件及各种应用软件的最基 础的运行平台;支持软件用于开发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程序; ②过程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生产过程之间信息传递的纽带和桥梁。 ③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装置。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计 算机控制系统中要考虑实时性? (1)实时性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对外来事件 做出反应的特性;在线方式是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相连,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 式;离线方式是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并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 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 (2)实时性一般要求计算机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以便将测控任务分解成若干并 行执行的多个任务,加快程序执行速度;在一定的周期时间对所有事件进行巡查 扫描的同时,可以随时响应事件的中断请求。 CPU/MEM 人-机接口 内部总线 系统支持版 磁盘适合 器 数字量输出(DO )通道 数字量输入(DI )通道 模拟量输出(AO )通道 模拟量输入(AI )通道 电气开关 电气开关 执行机构 测量变送 被控对象

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题(A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 填空题(共30分,每空1.5分) 1. 采样,是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 对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t X 取值,得到) (t X *或),2,1,0,1,)(( -=n nT X 的过程。 P12 2. D/A 转换器的基本结构由电阻网络、基准电源、模拟切换开关和运算放大器所组成。 P21 3.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I/O 接口用作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界面。 P39 4. RS-232C 又称为通用串行通信接口,它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颁布的串行总线标准。P63 5. 大部分过程控制的目的之一就是抑制作用于过程的各种扰动,以维持过程输出为恒定值。P104 6. 中值滤波法是指在kT 采样时刻,按小采样周期1T 连续进行奇数次采样。P137 7. 基于观测状态反馈的伺服系统极点配置设计方法的设计参数,一是采样周期T 的选择,二是配置系统的极点参数。 P177 8. 伺服系统,指的就是系统输出必须准确跟随指令信号的控制系统。P199 9. DMC 算法的计算机实现,是由初始化程序和主程序两部分组成。P232 10. 啤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啤酒发酵罐内的发酵温度始终 是决定啤酒质量的关键所在。P267 二. 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 对同一个FSR 的值,A/D 转换器的位数越多,q 所代表的量值就越小。P18(√) 2. 时钟周期宽度为D T ,则接收/发送数位的位宽度为D nT 2。P55 (×) 3. 当受控工业对象有大的时延时间环节时,不管选择的采样周期T 是否与时延时间τ成整数倍,系统都是较难按常规方法综合的。P91 (√) 4. 最好的离散化方法是双线性变换。P120 (√) 5. PID 算法中的微分项,虽能增大超调和缩短调节时间,但却易于引入高频干扰。P129 (×) 6. 只要选择采样周期T 足够小,最少拍系统的响应调整时间S t 也可以足够小。P158 (√) 7. 当对象的纯延迟时间θ与对象惯性时间常数m T 之比小于0.5时,采用常规PID 算法难以获得良好的系统性能。P171 (×)

重庆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本科试卷A

重庆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试卷 2006 ~2007 学年 第 1 学期 开课学院: 自动化学院 考试日期: 2007-01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20%)带有保护套管的热电偶的传热过程可用如下的方程组来描述, 12222q q dt dT C m -= 1 111q dt dT C m = 22 2R T T q -= 11 2 1R T T q -= 选定0T 作为,1T 输入作为输出,完成以下要求。 1、 根据所给方程组,画出该过程的动态结构图; 2、 整理出0T 和1T 之间的传递函数。 二、(20%)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1所示,要求输入r(t)单位阶跃时,超调量%20≤P σ,峰值时间s t P 1=。 图 1 三、(15%)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2 +=s s K s G 1、 试绘制系统根轨迹的大致图形(需给出相应的计算),并讨论参数K 对系 统稳定性的影响。 式中, 0T :介质温度;1T :热电偶温度;2T :套管温度; 11C m :热电偶热容; 22C m :套管热容; 1R :套管与热电偶间的热阻; 2R :介质与套管间的热阻 1q :套管向热电偶传递的热量;2q :介质向套管传递的热量 1、 试确定K 和Kt 的值。 2、在所确定的K 和Kt 的值下,当输入r(t)单位阶跃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多少?

2、 若增加一个零点1-=z ,此时根轨迹的形状如何?,该零点对系统稳定性有何影响。 3、 上问中,若增加的零点是3-=z ,此时根轨迹的形状又如何?你能作出什 么初步结论? 四、(20%)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04 2 +=s s s H s G 1、 绘制系统的开环幅频渐近特性(需标注各段折线的斜率及转折频率),并 求出系统的相位裕量; 2、 在系统中串联一个比例-微分环节)(1+s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幅频渐近特性,并求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和相位裕量; 3、 比较前后的计算结果,说明相对稳定性较好的系统,对数幅频特性在中 频段应具有的形状。 五、(15%)用描述函数法分析图2所示系统的稳定性,判断系统是否自振,若 有自振,求自振频率和振幅。其中: A M A N π4= )( 六、(10%Φ(z)。 (r (r )(t

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及答案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电器按动作性质分为手动和自动电器。 2、接触器的结构主要由电磁机构,触头系统,灭弧装置等组成。 3、电流继电器的励磁线圈应串接于被测量电路。 4、中间继电器具有触点对数多,容量小的特点。 5、常见的灭弧方法有电动力吹弧,窄缝灭弧室,栅片灭弧,磁吹灭弧。 6、机械开关电器在需要修理或更换机械零件前所能承受的无载操作次数,称为机械寿命。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机械开关电器无需修理或更换零件的负载操作次数称为电寿命。 7、电气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保护线路用欠压保护、过载保护、缺相保护、短路保护和电气、机械互锁等。 8. 中间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增加触头的数目;热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过载保护,熔断器在控制线路中的作用是短路保护。9. 通常构成机械设备的电气工程图有电气原理图、电器位置图和安装接线图等三种。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常用的方法是经验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 10. 交流接触器从结构上看是由触头系统、触头系统和灭弧装置、以及其他部分组成,通常用它可作为零压保护和欠压保护。二、选择题

1. 在低压电器中,用于短路保护的电器是( B )。 A. 过电流继电器 B. 熔断器 C. 热继电器 D. 时间继电器 2. 在电气控制线路中,若对电动机进行过载保护,则选用的低压电器是( C )。 A. 过电压继电器 B. 熔断器 C. 热继电器 D. 时间继电器 3. 下列不属于主令电器的是( D )。 A. 按钮 B. 行程开关 C. 主令控制器 D. 刀开关 4. 用于频繁地接通和分断交流主电路和大容量控制电路的低压电器是( B )。 A. 按钮 B. 交流接触器 C. 主令控制器 D. 断路器 5. 下列不属于机械设备的电气工程图是( D )。 A. 电气原理图 B. 电器位置图 C. 安装接线图 D. 电器结构图 6、接触器是一种自动控制电器,其作用是:(C ) (A)不频繁地接通或断开电路 (B)频繁地接通或断开电路,但不具备任何保护功能。 (C)频繁的接通或断开电路,且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D)和普通开关的作用基本相同,只是能够控制的距离较远。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 1.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自动化仪表。 2.计算机监督系统SCC的作用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给定值并提供给DDC计算机。 3.闭环控制系统是指输出量经反馈环节回到输入端,对控制产生影响。 4.多路开关的作用是完成模拟量的切换。 5..采用ADC0809构成模拟量输入通道,ADC0809在其中起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和多路开关的作用。 7.ADC0809中EOC呈高电平,可以向CPU申请中断,说明转换已经结束,EOC 呈低电平,说明处于转换过程中。 8.当D/A转换器的位数多于处理器的位数时,需要两级数据缓存,数据分批传送,输入的所有数字位必须同时进行转换。 9.防止抖动是能否正确读取键值得必要环节,实现方法是可以用硬件电路或软件程序实现。 10.采用共阴极LED多位数码管显示时,位选信号为低电平,段选信号为高电平。 11.在LED多位数码管显示电路中,段选模型决定数码管显示的内容。 12..开关量控制系统中,常设有光电隔离器,起耦合、隔离和开关的作用。 14.小功率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改变转子上的通电极性,以便改变电机的转向。 15..RS-232-C串行总线电气特性规定逻辑1的电平是-3V以下。 18..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20.半双工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传输。 21.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信效率为70%. 22.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采集的数据常掺杂有干扰信号,可以通过数字滤波程序和模拟滤波电路来提高信/噪比。 23.标度变换就是把数字量转换成人们熟悉的十进制工程量。 24.使A/D转换器满量程信号达到均一化的含义是任何情况下A/D转换器的输入最大值都为满量程。 25.比例调节的强弱可调,作用比较强,几乎贯穿整个调节过程。 26.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T的确定十分重要,原因是T太小,系统精度不够。 27.一般而言,纯微分控制不使用,因为微分作用仅出现在偏差变化的过程中。 28.PID调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结构,但不能采用ID调节。 29.PI调节系统,I作用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强,只要时间足够长,静差一定会消除。 30.引起调节的根本原因是偏差,偏差的正、负决定调节作用的方向;偏差的大、小决定调节作用的强弱;偏差为零,调节作用为零。 二、选择题 1. 下面关于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只能用于单片机系统 B.任何控制系统都可以运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C.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不能用于自动化仪表 D.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自动化仪表 2. 计算机监督系统(SCC)中,SCC计算机的作用是(B)。 A.接受测量值和管理命令并提供给DDC计算机 B.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给定值并提供给DDC计算机 C.当DDC计算机出现故障时,SCC计算机也无法工作 D. SCC计算机与控制无关 3.关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省去了DCS 中的控制站和现场仪表环节 B.采用纯数字化信息传输 C.只有同一家的FCS 产品才能组成系统 D.FCS强调“互联”和“互操作性 4.闭环控制系统是指(B)。A.系统中各生产环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环 B.输出量经反馈环节回到输入端,对空置产生影响 C.系统的输出量供显示和打印 D.控制量只与控制算法和给定值相关 5.下列缩写表示现场可编程控制逻辑阵列的是(D)。 A.PLC B.PLD C.GAL D.FPGA 6.多路开关的作用(A)。 A.完成模拟量的切换 B.完成数字量的切换 C.完成模拟量与数字量的切换 D.完成模拟量和数字量的切换 6.A/D转换器的VREF(-)VREF(+)分别接-5V和+5V,说明它的(A)。A.输入为双极性,范围是-5V至+5V B.输入为双极性,范围是-10V至+10V C.输出为双极性,范围是-FFH至+FFH D.输入为单极性,范围是0至+5V 7.在LED多位数码管显示电路中,(B) A.位选模型决定数码管显示的内容 B.段选模型决定数码管显示的内容 C.段选模型决定哪位数码管显示 D.不需要位选模型 8.无论动态显示还是静态显示都需要进行译码,即将(D) A.十进制数译成二进制数 B.十进制数译成十六进制数 C.十进制数译成ASCII码 D.十进制数译成7段显示码 9.在计算机交流电机控制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D) A.将交流变成只留后并放大 B.将直流变成交流后并放大 C.设单向开关,使直流电通过并放大 D.设双向开关,使交流电通过并放大 10.开关量控制系统中,常设有光电隔离器,下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将被控系统与微型机控制控制系统间完全断开,以防CPU受到强电的冲击 B.将被控系统与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光电效应连接成系统,实现控制。 C.控制信号到位时被控电路接通,否则电路切断,起开关作用 D.耦合、隔离和开关11.小功率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正确的做法是(B) A.改变定子上的通电极性,以便改变电机的转向 B.改变转子上的通电极性,以便改变电机的转向 C.在定子上通以交流电,电机可周期性变换转向 D.在转子上通以交流电,电机可周期性变换转向 12.RS-232-C串行总线电气特性规定逻辑1的电平是(C) A.0.3V以下 B.0.7V 以下 C.-3V以下 D.+3V以上 13.主计算机与通信处理机通过RS-232C电缆相接,两台设备的最大距离为(C)时,适合用近距离电缆连接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14.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A)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D.以上均不对 15.下列关于半双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B.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传输 D.以上均不对 16.RS-232C的电气特性规定使用(D) A.TTL电平 B.CMOS电平 C.正逻辑电平 D.负逻辑电平 17.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信效率为(B) A.30% B.70% C.80% D.20% 18.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采集的数据常掺杂有干扰信号,(D)来提高信/噪比A.只能通过模拟滤波器 B.只能通过数字滤波器 C.可以通过数字滤波程序或模拟滤波电路 D.可以通过数字滤波程序和模拟滤波电路 19.若模拟量微机控制系统的采样部分选用数字表,则(B) A.微机直接接收数字量,无须在进行滤波 B.微机直接接受数字量,仍需进行滤波 C.须将数字表的输出先转换成模拟量,再送入微机处理 D.无论数字量还是模拟量微机都能接收,但需要进行滤波

重庆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考研的必备

第一章绪论 重点: 1.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如何抽象实际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环节; 3.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4.线性系统(线性定常系统、线性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区别; 5.自动控制理论的三个基本要求: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重点: 1.时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 2.拉氏变换; 3.复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4.建立环节传递函数的基本方法; 5.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与传递函数; 6.动态结构图的运算规则及其等效变换; 7.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 难点与成因分析: 1.建立物理对象的微分方程 由于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普遍缺乏对机械、热力、化工、冶金等过程的深入了解,面对这类对象建立微分方程是个难题,讲述时 2.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由于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简化普遍只总结了一般原则,而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步骤,面对变化多端的结构图,初学者难于下手。应引导学生明确等效简化的目的是解除反馈回路的交叉,理清结构图的层次。如图1中右图所示系统存在复杂的交叉回路,若将a点移至b点,同时将c点移至d点,同理,另一条交叉支路也作类似的移动,得到右图的简化结构图。

图1 解除回路的交叉是简化结构图的目的 3. 梅逊公式的理解 梅逊公式中前向通道的增益K P 、系统特征式?及第K 条前向通路的余子式K ?之间的关系仅靠文字讲述,难于理解清楚。需要辅以变化的图形帮助理解。如下图所示。 图中红线表示第一条前向通道,它与所有的回路皆接触,不存在不接触回路,故11=?。 第二条前向通道与一个回路不接触,回路增益44H G L -=,故 4421H G +=?。 第三条前向通道与所有回路皆接触,故13=?。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重点: 1. 一、二阶系统的模型典型化及其阶跃响应的特点; 2. 二阶典型化系统的特征参数、极点位置和动态性能三者间的相互关

(完整版)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库和答案

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低压电器:(B) 是指在交流额定电压1200V,直流额定电压1500V及以下的电路中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用的电器。 2、主令电器:(B) 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的电器。 3、熔断器:(B) 是一种简单的短路或严重过载保护电器,其主体是低熔点金属丝或金属薄片制成的熔体。 4、时间继电器:(B) 一种触头延时接通或断开的控制电器。 5、电气原理图(B) 电气原理图是用来表示电路各电气元器件中导电部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电路图 6、联锁(C) “联锁”电路实质上是两个禁止电路的组合。K1动作就禁止了K2的得电,K2动作就禁止了K1的得电。 7、自锁电路:(C) 自锁电路是利用输出信号本身联锁来保持输出的动作。 8、零压保护(B) 为了防止电网失电后恢复供电时电动机自行起动的保护叫做零压保护。 9、欠压保护(B) 在电源电压降到允许值以下时,为了防止控制电路和电动机工作不正常,需要采取措施切断电源,这就是欠压保护。 10、星形接法:(A) 三个绕组,每一端接三相电压的一相,另一端接在一起。 11、三角形接法:(C) 三个绕组首尾相连,在三个联接端分别接三相电压。 12、减压起动(A) 在电动机容量较大时,将电源电压降低接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起动电动机的方法。13、主电路:(A) 主电路是从电源到电动机或线路末端的电路,是强电流通过的电路, 14、辅助电路;(B)

辅助电路是小电流通过电路 15、速度继电器:(C) 以转速为输入量的非电信号检测电器,它能在被测转速升或降至某一预定设定的值时输出开关信号。 16、继电器:(C) 继电器是一种控制元件,利用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将电量或非电量信号转化为电磁力(有触头式)或使输出状态发生阶跃变化(无触头式) 17、热继电器:(C) 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来工作的保护电器。 18、交流继电器:(C) 吸引线圈电流为交流的继电器。 19、全压起动:(C) 在电动机容量较小时,将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直接接入电源,在额定电压下起动。 20、电压:(A) 电路两端的电位差 21、触头 触头亦称触点,是电磁式电器的执行元件,起接通和分断电路的作用。 22、电磁结构 电磁机构是电磁式电器的感测元件,它将电磁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带动触头动作。23、电弧 电弧实际上是触头间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放电现象 24、接触器 接触器是一种适用于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远距离控制、频繁操作交、直流主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控制开关电器 25、温度继电器 利用过热元件间接地反映出绕组温度而动作的保护电器称为温度继电器。 26、点动电路 按下点动按钮,线圈通电吸合,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接人三相交流电源,起动旋转;松开按钮,线圈断电释放,主触头断开,电动机断电停转, 27、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电气控制元器件按一定要求连接而成 28、变极调速:(A) 异步电动机调速中,改变定子极对数的调速方法。 29、电器元件位置图 电器元件布置图是用来表明电气原理中各元器件的实际安装位置的图 30、电器元件接线图 电气安装接线图是电气原理图的具体实现形式,它是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按电器元件的实际位置和实际接线来绘制的 31、变频调速:(C) 异步电动机调速中,改变电源频率的调速方法。 二、填空:(每题2分) 1、常用的低压电器是指工作电压在交流( )V以下、直流( )V以下的电器。(B) 1200、 1500 2、选择低压断路器时,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应( )电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电流。(C)

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样题及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卷 课 程:计算机控制技术 专业班号 考试日期 年 月 日 姓 名 学号 期中 期末 注:所有答题都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为了减少有限字长产生的量化误差,采样周期应(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少 D. 不确定 2. 已知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为 0.5 ( 1.2)(0.8) z z z +-+,则该系统是( )的。 A. 稳定 B. 临界稳定 C. 稳定性不确定 D. 不稳定 3. 当系统中还有零阶保持器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采样周期( )。 A. 无关 B. 有关 C. 的关系不确定 D. 以上都不是 4. 字符C 的ASCII 码为43H ,字符c 的ASCII 码为( )。 A .43H B. 63H C .62H D. 61H 5. 一个有符号十进制正数13,在数据单元中的二进制表示为( )。 A .00000011 B. 10000001 C. 00001110 D. 00001101 成绩 第 1 页 共 2 页 二、分析计算题 1.(20分)模拟PID 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1 ()(1)P D I D s K T s T s =+ +。当采样周期相当短时,用求和代替积分、用后向差分代替微分,试从模拟PID 推导出数字PID 的位置型及增量型控制算法。

解: PID 调节器的时域表达式为 1 ()()()+ ()t P D I de t u t K e t e t dt T T dt ?? =+???? ? 把上式变换为差分方程,可作如下近似 ()() k t i e t dt Te i =≈∑? ()()(1) de t e k e k dt T --≈ 式中,T 为采样周期,k 为采样序号。 由上述三式可得数字PID 的位置型控制算法 ()(1)()()+ ()k P D i I T e k e k u k K e k Te i T T T =?? --=+??? ? ∑ 在上式中令1k k =-,则得 1 (1)(2)(1)(1)+ ()k P D i I T e k e k u k K e k Te i T T T -=?? ----=-+??? ? ∑ 将上述2式相减,即得数字PID 的增量型控制算法 ()()(1)u k u k u k ?=-- [][] ()(1)()()2(1)(2)P I D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e k =--++--+- =Ae(k)+Be(k-1)+Ce(k-2) 其中:A=Kp+K I +K D B=-(Kp+2K D ) C=K D 其中, P K 为比例增益, I P I T K K T =为积分系数, D D P T K K T =为微分系数。 2.(20分)某炉温度变化范围为0~1500℃,要求分辨率为3℃,温度变送器输出范围为0~5V 。若A/D 转换器的输入范围也为0~5V ,则请在ADC0809和AD574A 之间选择A/D 转换器,要求写出计算过程。选定A/D 转换器后,通过变送器零点迁移而将信号零点迁移到600℃,此时系统对炉温变化的分辨率为多少? 解:分辨率为C ?3,分辨率也可定义为 002 .0015003 =-= D 则A/D 转换器的字长 501log )002.011(log )11(log 222=+=+ ≥D n 82256= 92512= 981<<∴n ∴在ADC0809(8位)与AD574A(12位)间选择AD574A 通过零点迁移将信号迁移到C ?600,则此时系统对炉温的变化分辨率为 C ?=--220.012600 150012 3.(20分)信号采集中,为什么要进行采样保持,对模拟量的采样频 率是依据什么来确定?

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库及答案.doc

《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 1、低压电器: 是指在交流额定电压 1200V,直流额定电压 1500V 及以下的电路中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用的电器。 2、主令电器: 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的电器。 3、熔断器: 是一种简单的短路或严重过载保护电器,其主体是低熔点金属丝或金属薄片制成的熔体。 4、时间继电器: 一种触头延时接通或断开的控制电器。 5、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是用来表示电路各电气元器件中导电部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电路图 6、联锁 “联锁”电路实质上是两个禁止电路的组合。 K1 动作就禁止了 K2 的得电, K2 动作就禁止了 K1 的得电。 7、自锁电路: 自锁电路是利用输出信号本身联锁来保持输出的动作。 8、零压保护 为了防止电网失电后恢复供电时电动机自行起动的保护叫做零压保护。 9、欠压保护 在电源电压降到允许值以下时,为了防止控制电路和电动机工作不正常,需要采取措 施切断电源,这就是欠压保护。 10、星形接法: 三个绕组,每一端接三相电压的一相,另一端接在一起。 11、三角形接法: 三个绕组首尾相连,在三个联接端分别接三相电压。 12、减压起动 在电动机容量较大时,将电源电压降低接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起动电动机的方法。 13、主电路: 主电路是从电源到电动机或线路末端的电路,是强电流通过的电路, 14、辅助电路;

辅助电路是小电流通过电路 15、速度继电器: 以转速为输入量的非电信号检测电器,它能在被测转速升或降至某一预定设定的值时 输出开关信号。 16、继电器: 继电器是一种控制元件,利用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将电量或非电量信号转化为电磁力 (有触头式 )或使输出状态发生阶跃变化(无触头式 ) 17、热继电器: 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来工作的保护电器。 18、交流继电器: 吸引线圈电流为交流的继电器。 19、全压起动: 在电动机容量较小时,将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直接接入电源,在额定电压下起动。 20、电压: 电路两端的电位差 21、触头 触头亦称触点,是电磁式电器的执行元件,起接通和分断电路的作用。 22、电磁结构 电磁机构是电磁式电器的感测元件,它将电磁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带动触头动作。 23、电弧 电弧实际上是触头间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放电现象 24、接触器 接触器是一种适用于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远距离控制、频繁操作交、直流主电路及大容 量控制电路的自动控制开关电器 25、温度继电器 利用过热元件间接地反映出绕组温度而动作的保护电器称为温度继电器。 26、点动电路 按下点动按钮,线圈通电吸合,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接人三相交流电源,起动旋转;松开按钮,线圈断电释放,主触头断开,电动机断电停转, 27、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电气控制元器件按一定要求连接而成 28、变极调速: 异步电动机调速中,改变定子极对数的调速方法。 29、电器元件位置图 电器元件布置图是用来表明电气原理中各元器件的实际安装位置的图 30、电器元件接线图 电气安装接线图是电气原理图的具体实现形式,它是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按电器元件的 实际位置和实际接线来绘制的 31、变频调速: 异步电动机调速中,改变电源频率的调速方法。 二、填空:(每题 2 分) 1、常用的低压电器是指工作电压在交流(1200)V 以下、直流 (1500 )V 以下的电器。 2、选择低压断路器时,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应(不小于 )电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电流。 3、行程开关也称(限位)开关,可将 (机械位移)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控制其它电器来

《计算机控制技术》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复习课程

《计算机控制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范立南、李雪飞)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1 ?填空题 (1) 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 (2) 实时数据采集,实时决策控制,实时控制输出 (3) 计算机,生产过程 (4) 模拟量输入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出通道 (5)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2 ?选择题 (1) A (2) B (3) C (4) A (5) B 3 ?简答题 (1) 将闭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模拟控制器和和比较环节用计算机来代替, 换 器、D/A 转换器等器件,就构成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其基本框图如图所示。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大部分组成。工业控制 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 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生产过程 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装置。 (2)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其优点是控制过程简单, 且安全可靠。适用于控制规律不是很清楚 的系统,或用于试验新的数学模型和调试新的控制程序等。 其缺点是它是开环控制结构,需 要人工操作,速度不能太快,控制的回路也不能太多,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设计灵活方便,经济可靠。能有效地实现较复杂的控制,如串级控 制、自适应控制等。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不仅可以进行给定值的控制, 还可以进行顺序控制、 最优控制、 自适应控制等。其中 SCC+模拟调节器的控制系统,特别适合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既用上了 原有的模拟调节器,又可以实现最佳给定值控制。 SCC+DDC 的控制系统,更接近于生产实 际,系统简单,使用灵活,但是其缺点是数学模型的建立比较困难。 集散控制系统:又称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通用性强、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 数据处理方便,显示操作集中,调试方便,运行安全可靠,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优点。缺点是系统比较复杂。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既能完成直接面向过程的控制和优化任务, 还能完成整个生产过 程的综合管理、指挥调度和经营管理的任务。但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所要解决的不仅是局 部最优问给定值; 计算机 再加上A/D 转

15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题

题型: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 第一章 1.常规仪表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一般分成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两种结构形 式。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是由主机、常规外部设备、过程输入/输出通道、 操作台和通信设备等组成。 3.软件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4.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分为:数据采集系统、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 制系统、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5.计算机控制装置主要分为: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调节器、总线式工控机、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其他控制装置。 第二章 1.DAC0832主要由8位输入寄存器、8位DAC寄存器、8位D/A转换器以及 输入控制电路四部分组成。 2.模拟量输出通道的任务:把计算机处理后的数字量信号转换成模拟量电压或 电流信号,去驱动相应的执行器,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3.模拟量输出通道(称为D/A通道或AO通道)构成:一般是由接口电路、数/ 模转换器(简称D/A或DAC)和电压/电流变换器等组成。 4.模拟量输出通道基本结构:多D/A结构和共享D/A结构。 5.D/A转换器的性能指标有分辨率、转换精度、偏移量误差、线性误差、稳定 时间。 6.DAC0832的内部结构组成及其作用:DAC0832主要由8位输入寄存器、8 位DAC寄存器、8位D/A转换器以及输入控制电路四部分组成。8位输入寄存器用于存放主机送来的数字量,使输入数字量得到缓冲和锁存;8位DAC 寄存器用于存放待转换的数字量;8位D/A转换器输出与数字量成正比的模拟电流;输入控制电路来控制2个寄存器的选通或锁存状态。 7.结合图,计算DAC0832的地址,分析说明由DAC0832组成的接口电路的工 作过程,并编写完成一次D/A转换的接口程序。

重庆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 实验背景 (2) 2 实验介绍 (3) 3 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6)

1 实验背景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原理是相对于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在自动控制原理【1】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指标,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同时,由于数字计算机,特别是微型机的迅速发展,为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他们的推动下,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动态规划理论。卡尔曼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等,这些都标志着控制理论已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现代控制理论的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特点。是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方法),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时变和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现在,随着技术革命和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发展,已促使控制理论开始向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三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发展。 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所述及(如下): 至今自动控制已经经历了五代的发展: 第一代过程控制体系是150年前基于5-13psi的气动信号标准(气动控制系统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简单的就地操作模式,控制理论初步形成,尚未有控制室的概念。 第二代过程控制体系(模拟式或ACS,Analog Control System)是基于0-10mA或4-20mA 的电流模拟信号,这一明显的进步,在整整25年内牢牢地统治了整个自动控制领域。它标志了电气自动控制时代的到来。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三大控制论的确立奠定了现代控制的基础;控制室的设立,控制功能分离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70年代开始了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技术优势,人们在测量,模拟和逻辑控制领域率先使用,从而产生了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这个被称为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一次革命,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能做好一切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被称为“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需要指出的是系统的信号传输系统依然是大部分沿用4-20mA的模拟信号,但是时隔不久人们发现,随着控制的集中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失控的危险也集中了,稍有不慎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所以它很快被发展成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的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可靠性的大幅度增加,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或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它主要特点是整个控制系统不再是仅仅具有一台计算机,而是由几台计算机和一些智能仪表和智能部件构成一个了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